当前位置:首页>

面瘫该如何治疗?

面瘫该如何治疗?
发表人:赵忠

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它会导致面部肌肉瘫痪,影响表情和面部功能。面瘫的病因复杂,可能与病毒感染、面部外伤、神经压迫、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面对这种疾病,我们既要了解其病因,也要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面瘫的预防

1.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病毒感染:面瘫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如流感、带状疱疹等。因此,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

2. 避免面部外伤:面部外伤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引发面瘫。因此,在进行面部运动或进行面部美容手术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面部外伤。

3. 避免神经压迫:神经压迫可能导致面瘫。因此,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侧卧等姿势,避免压迫神经。

4. 加强身体锻炼: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预防面瘫的发生。

二、面瘫的治疗

1. 针灸治疗:针灸是治疗面瘫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刺激面部穴位,可以改善面部神经功能,促进面部肌肉恢复。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电疗、超声波治疗等,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面部神经恢复。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激素等,可以缓解病情,促进神经恢复。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面瘫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神经移植、神经修复等。

三、面瘫的日常护理

1. 保持良好的心态:面瘫患者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2. 注意眼部护理:面瘫可能导致眼睑闭合不全,容易导致眼部感染。因此,要注意眼部护理,避免眼部感染。

3. 注意面部保暖:面瘫患者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受凉。

4. 注意饮食:面瘫患者要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急性麻痹性脊髓灰质炎,与接种有关的疾病介绍: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是一种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引发肢体肌肉麻痹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但我国现在已无本土新增病例。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咽痛、肢体疼痛、不对称性肌群无力(骨骼肌无力,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严重可致瘫痪、肢体畸形。目前尚无药物可控制脊髓灰质炎的自然病程,主要治疗方式为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总体来说,病情较轻的患者多数预后较好,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瘫痪严重的患者预后较差,几乎不可能完全康复,且多数留有持久性瘫痪、肢体畸形的后遗症[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小儿麻痹,又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麻痹。夏季是小儿麻痹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在福州这样的地区。以下是针对小儿麻痹的介绍、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疾病介绍:
    小儿麻痹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颈部僵硬、呕吐、肌肉疼痛和无力。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肢体瘫痪等症状。该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粪便即可感染。

    预防措施:
    1. 接种疫苗:预防小儿麻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我国已将脊髓灰质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确保儿童按时接种。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粪便。
    3.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4. 避免前往人多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在夏季,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感染机会。
    5. 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增强机体抵抗力。

    治疗策略:
    1. 早期诊断: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就医,进行确诊。
    2. 抗病毒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
    3. 支持治疗:保持患者营养,预防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4. 功能康复: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家庭预防策略:
    1. 确保孩子按时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2.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粪便。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家中卫生。
    4. 监测孩子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疾病名称相关标签: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脊髓灰质炎、急性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疫苗。

  • 宝宝成长里程碑:14个月

    进入14个月,宝宝的体格发育进入快速阶段,体重均值在9.6-10.21公斤之间,身长均值在76.96-78.3厘米。此时宝宝开始萌出乳牙,数量在4至12颗之间。这一阶段,宝宝的活动能力显著增强,好奇心旺盛,喜欢探索周围环境。

    宝宝发育特点:

    14个月的宝宝开始表现出初步的情感需求,他们可能会对某些物品产生特殊的情感,如毛绒玩具、小毯子等,成为他们情感的寄托。此外,宝宝开始模仿大人的行为,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尝试自己吃饭,这是培养宝宝自主进食能力的好时机。

    养育建议:

    14个月的宝宝虽然活动能力增强,但安全意识尚未形成。家长需确保宝宝的生活环境安全,将危险物品放置在宝宝无法触及的地方。同时,可以设置专门的抽屉或柜子,放置宝宝喜爱的玩具,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免疫接种:

    14个月宝宝无需接种新的疫苗。但在1岁半至2岁期间,宝宝可接种百白破疫苗(加强剂)和脊髓灰质炎糖丸(部分剂)。

    育儿小贴士:

    在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行为和需求,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同时,要注重宝宝的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   快3岁的宝宝,身体和智力发育迅速,已经展现出许多令人惊喜的技能。

      身体发育:

      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大动作技能已经非常成熟,能够自如地穿衬衫、系扣子,甚至能够分清左右。此外,他们的精细动作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例如画画、剪纸等。

      智力发展:

      宝宝的大脑发育迅速,开始展现出一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并开始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合作。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新的技能。

      日常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注重宝宝的饮食、睡眠和运动。保证宝宝摄入充足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鼓励宝宝进行户外活动,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疾病预防:

      3岁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扰。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疫苗接种:

      3岁宝宝需要完成第二剂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以增强免疫力。

      育儿建议:

      在这个阶段,宝宝开始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家长应该鼓励宝宝探索、学习,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引导。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疫苗作为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脊髓灰质炎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曾给全球儿童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幸运的是,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已大幅降低。然而,为了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我们需要不断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疫苗。

    1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了全球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单苗)的生产注册申请。该疫苗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发,为我国疫苗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传统疫苗多为减毒活疫苗,虽然接种后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则是将病毒灭活后制成疫苗,避免了减毒活疫苗的潜在风险。

    此次获批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填补了我国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发达国家对相关技术的垄断。该疫苗的上市将对我国乃至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该疫苗的上市也将为我国疫苗接种工作带来新的机遇。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将进一步降低,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上市是我国疫苗研发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疫苗研发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为3~35天,一般为7~14天。根据临床表现,脊髓灰质炎可分为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等四型。

    1. 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相隔2~4周的双份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中和抗体的4倍增长。

    2. 顿挫型:约占全部感染者的4%~8%。表现为发热、疲乏、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

    3. 无瘫痪型:特征为具有前驱期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改变。患者有头痛、颈痛、背痛、呕吐、颈部和背部强直等症状,但无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改变。

    4. 瘫痪型:只占全部感染者的1%~2%。表现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或脑神经的病变。按病变部位可分为脊髓型、延髓型、脑型、混合型4型。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当地流行情况及接种史。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颈背肢体疼痛、感觉过敏或异常、咽痛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等。

  •   马桶,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卫生设施,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然而,你是否知道,马桶与细菌之间的亲密接触,可能成为我们健康的隐形杀手?

      美国纽约大学菲利普·泰尔诺博士的研究指出,冲水时马桶盖打开,马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以将病菌或微生物带到6米高的空中,并悬浮在空气中长达几小时,进而落在墙壁和物品上。这意味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如牙刷、毛巾等,都可能受到马桶细菌的污染。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避免马桶细菌的传播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1. 养成冲水时盖上马桶盖的习惯

      冲水时盖上马桶盖,可以有效阻止细菌随水喷溅而传播。

      2. 定期清洗马桶

      马桶容易沾染尿渍、粪便等污物,冲水后如果发现仍留有残迹,一定要及时用马桶刷清除干净,否则容易形成黄斑污渍,也会滋生霉菌和细菌。

      清洗时,先把马桶圈掀起,并用洁厕剂喷淋内部,数分钟后,再用马桶刷彻底刷洗一遍,最好用细头的刷子,这样能更好地清洁马桶内缘和管道口深处。然后再刷洗底座和其他缝隙。

      3. 重点清洁马桶圈

      马桶圈是细菌滋生的高发区,要重点进行清洁,每隔一两天应用稀释的家用消毒液擦拭。

      至于布制的垫圈最好不用,如果一定要使用的话,应经常清洗消毒。如果有条件,不妨换一个具有抗菌功能和防溅设计的座便器。

      4. 避免在马桶边放置废纸篓

      大多数家庭都会在马桶边设一个废纸篓,存放使用过的厕纸,但这样会造成细菌随空气散播,因为很少有人能做到随时清理,至少都会存放一两天,而时间越长,滋生的细菌就越多。

      应该将厕纸丢进马桶内冲走,只要不是太厚、太韧,厕纸一般都能在水中很快变软,所以不用担心堵塞。有需要时,备一个卫生袋就可以,没必要再设废纸篓。如果一定要用,也要选带盖子的,以防细菌散播,并及时处理用过的厕纸。

      此外,平时也可以在水箱中放置渐溶式自动洁厕剂或挂上壁挂式消毒栓,通过每次冲洗达到清洁、除垢、消毒除菌的效果。

  •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这类病毒主要存在于肠道,因此,病毒性脑炎的传播途径通常与食物、水源、呼吸道分泌物有关。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感冒、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病毒更容易侵入人体,引发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反应迟钝、嗜睡、昏迷等。此外,病毒性脑炎还可能引发癫痫发作,表现为口吐白沫、手脚抽搐、意识丧失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水肿、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1、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脑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柯萨奇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主要通过食物、呼吸道传播。感染柯萨奇病毒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皮疹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

    2、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粪便-口途径传播。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肌肉疼痛、瘫痪等症状。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者可导致终身残疾。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抗病毒治疗通常采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对症治疗主要包括退热、止吐、镇静等。免疫调节治疗主要针对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如使用免疫球蛋白等。

    预防病毒性脑炎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病毒感染源。此外,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也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手段。

  •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关注的焦点,疫苗接种作为预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对于保障宝宝健康至关重要。然而,许多新手爸妈对疫苗接种存在一些误区,以下将为您详细解析。

    误区一:疫苗接种时间可随意调整

    事实上,疫苗接种的时间安排非常严格,只能推迟不能提前。宝宝出生后,面临着多种疾病的威胁,如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等。在宝宝出生后至1岁以内,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繁多,例如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就需要接种14剂次。因此,家长应严格按照疫苗接种时间表进行接种,以确保宝宝获得充分的保护。

    误区二:一类疫苗必打,二类疫苗可打可不打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都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二者同等重要。一类疫苗是免费疫苗,由国家免疫规划提供,而二类疫苗是自费疫苗,由家长自愿选择。二类疫苗所预防的疾病,如流感、水痘等,同样对宝宝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家长应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误区三:所有宝宝接种的疫苗都一样

    宝宝的体质不同,适合接种的疫苗也有所差异。例如,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人工喂养儿等免疫力低下的宝宝,应避免接种减毒活疫苗,而选择灭活疫苗。家长在选择疫苗时,应咨询医生,了解宝宝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疫苗。

    误区四:打疫苗全听医生的,不用问东问西

    疫苗接种前,家长应主动与医生沟通,了解疫苗的相关信息。例如,疫苗预防的疾病、疫苗的成分、疫苗的禁忌症、疫苗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通过充分了解,家长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为宝宝选择合适的疫苗。

    误区五:疫苗接种后无需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

    疫苗接种后,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如果宝宝出现发热、皮疹、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还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护理,确保宝宝尽快恢复健康。

    总之,疫苗接种是保障宝宝健康的重要措施,家长应正确认识疫苗接种的误区,积极配合医生,为宝宝选择合适的疫苗,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 脊髓灰质炎,也被称为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导致神经元变性和坏死,严重时可引发瘫痪。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微小RNA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具有神经嗜性,非常耐寒。它不能被乙醚、氯仿和乙醇灭活,但可以通过电离辐射、甲醛、含氯消毒剂、紫外线和苯酚快速灭活。

    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主要途径包括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近期到过流行地区以及当地发生野生型病毒输入事件。

    脊髓灰质炎的典型症状是下肢迟发性瘫痪,伴随翻身时颈部和背部疼痛。后期可能出现下肢肌肉萎缩和神经功能损失。早期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滴注解热、镇痛和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明显疼痛可以通过热敷、理疗、红外线辐射或电磁疗法进行治疗。病情稳定后,进行按摩和康复治疗,以减少肌肉萎缩和畸形的进展。

    脊髓灰质炎患者应坚持综合康复训练,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如果康复训练效果有限,可适当使用辅助设备,如轮椅、步行支架、矫形器和拐杖。保持患者在日常生活和社交生活中的独立性,尽快适应生活方式的变化,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患者应在恢复期接受康复治疗,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家庭成员应按照无障碍原则改善家庭环境,使患者的活动更加安全和方便,重新安排工作和家庭生活,提高效率。

    脊髓灰质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接种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方法,建议所有儿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通过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脊髓灰质炎疫苗,又称糖丸,是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力的工具。那么,宝宝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需要注意什么呢?

    1. 接种时机:脊髓灰质炎疫苗分为三剂,分别在出生后2、3、4月龄接种。家长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带宝宝接种疫苗。

    2. 接种注意事项:接种前,家长需要向医生如实告知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有过敏史、免疫缺陷等特殊情况,需提前告知。接种后,观察宝宝是否有发热、皮疹等异常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3. 饮食禁忌: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前后半小时内,宝宝不宜进食,以免影响疫苗吸收。接种后,家长可以为宝宝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

    4. 免疫效果:脊髓灰质炎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可以有效预防小儿麻痹症。但接种后,仍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毒。

    5. 免疫监测:家长需要定期带宝宝进行免疫监测,确保宝宝获得足够的免疫力。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重要手段,家长要重视宝宝的疫苗接种,按时带宝宝接种疫苗,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