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先天耳聋的种类及治疗方法

先天耳聋的种类及治疗方法
发表人:健康饮食指南

先天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听力。了解先天性耳聋的病因、类型及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先天性耳聋的病因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耳聋病史,或染色体异常等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先天性耳聋。

2. 母体因素:妊娠早期感染风疹、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或梅毒、糖尿病、肾炎等疾病,以及大量使用耳毒性药物等均可导致胎儿耳聋。

3. 分娩因素:产程过长、难产、产伤等分娩因素也可能导致胎儿耳聋。

4. 其他因素:如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等。

二、先天性耳聋的类型

1. 非遗传性耳聋:由母体因素、分娩因素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耳聋。

2. 遗传性耳聋: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耳聋。

三、先天性耳聋的治疗方法

1. 耳蜗植入:适用于听力极度受损的学语后聋患者。

2. 助听器:适用于有一定残余听力的患者。

3. 听力训练:通过听力训练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

4. 药物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病毒药物、扩张血管药物等。

四、先天性耳聋的预防

1. 做好孕前检查,预防遗传性疾病。

2. 孕期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耳毒性药物、病毒等。

3. 做好孕期保健,预防孕期疾病。

4. 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分娩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耳聋病疾病介绍:
人体耳部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因为某些原因,如遗传、感染、药物、疾病、环境等,导致声音从外耳传导至内耳的听觉通路发生病变,引起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这种听力损害一般被统称为耳聋,程度较轻时称重听,显著影响社交能力的称为聋。全球大约7%~10%的人口正在承受着明显的听力障碍,主要表现除了听力下降外,通常还伴有耳鸣、耳闷、眩晕、听觉过敏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一般联合药物、手术、高压氧舱等多种治疗方法进行干预,部分类型的耳聋可恢复,部分却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预后因人而异,越早治疗,效果越好[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线上问诊:远程医疗,温暖守护

    清晨,我像往常一样醒来,但这次的醒来却有些不同。右耳突然感觉闷闷的,堵堵的,听力也似乎不如以往清晰。我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健康出了问题。

    我迅速打开了手机,联系了一位在耳鼻喉科工作的医生。医生询问了我的症状,并告诉我需要做一些检查,包括CT、心电图和血液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我目前看起来没有大碍,但右耳的闷堵感和听力下降需要进一步观察。医生耐心地解释了病情,并告诉我这是突发性耳聋的迹象。

    虽然医生说突发性耳聋有恢复的可能性,但我也知道,这种疾病有一部分人恢复较差。尽管如此,医生的建议和鼓励让我感到温暖,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医生还告诉我,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甘露醇、地米、倍司他丁、银信叶提取物等药物,以及口服的甲钴胺片和维生素B1。我也了解到,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加巴曲酶治疗,但需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治疗。虽然治疗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但我相信,在医生的关爱和自己的努力下,我会逐渐康复。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医疗的魅力。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医生的帮助,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耳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长期佩戴耳机却可能对我们的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本文将探讨耳机对听力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

    一、耳机对听力的危害

    1. 长时间佩戴耳机:长时间佩戴耳机,尤其是音量过大的情况下,会对耳道、中耳和内耳造成损伤,导致听力下降。

    2. 劣质耳机:劣质耳机音质差,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听力造成二次伤害。

    3. 不良用耳习惯:在嘈杂环境下佩戴耳机,音量过大,容易导致听力损伤。

    二、如何保护听力

    1. 控制音量:耳机音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

    2. 佩戴时间:每天佩戴耳机的时间不宜过长,建议不超过2小时。

    3. 选择优质耳机:选择音质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耳机。

    4. 避免在嘈杂环境下佩戴耳机:在嘈杂环境下,应尽量使用外放设备。

    5. 定期检查听力: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听力问题。

    三、总结

    长期佩戴耳机容易导致听力损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保护我们的听力健康。

  • 随着科技的发展,耳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然而,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音乐却可能导致耳聋提前30年到来。那么,如何选择一款对耳朵伤害最小的耳机呢?

    耳机主要分为头戴式、耳挂式和入耳式三种。其中,头戴式耳机对耳朵的伤害最小。这是因为头戴式耳机不需要深入耳道,不会对耳道和耳膜造成直接的物理伤害。相比之下,耳挂式和入耳式耳机虽然音质更佳,但长时间佩戴容易导致耳膜受损,甚至引发耳鸣、听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除了选择合适的耳机类型,以下是一些保护听力的建议:

    1. 控制音量:避免将耳机音量调得过大,建议保持在40-60分贝之间,以感觉舒适为宜。

    2. 休息耳朵:长时间佩戴耳机时,建议每半小时让耳朵休息一下,避免过度疲劳。

    3. 保持耳机清洁:定期清洁耳机,避免细菌滋生。

    4. 避免在嘈杂环境下使用耳机:在公交车、地铁等嘈杂环境中,尽量不要使用耳机,以免影响听力。

    5. 选择合适的耳机:选择音质好、杂音小的耳机,并注意音量的调节。

    总之,保护听力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选择合适的耳机类型,控制音量,注意休息,保持耳机清洁,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耳机的伤害。

  • 那是2024年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一个居住在辽宁抚顺市的普通市民,正经历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

    新冠疫情的余波未了,我的爷爷突然出现了耳聋的症状。一开始,我们并未太过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愈发严重。爷爷开始自行用药,先是氧氟沙星滴耳液和龙胆泻肝丸,后来又加入了阿莫西林和连翘败毒片。然而,事情并未如我们所愿好转。

    爷爷的尿路感染加剧,尿频尿痛,耳聋症状也越发严重。药房的建议下,我们购买了三金片和左氧氟沙星胶囊,但用药后症状并未得到缓解,我们陷入了迷茫。

    在朋友推荐下,我们尝试了线上问诊。那天,我紧张地坐在电脑前,等待着与医生的第一次交流。医生的专业素养让我印象深刻,他详细询问了爷爷的病情,并根据病情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虽然最终的结果还未可知,但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感欣慰。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我们有了更明确的用药方向,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 那天,阳光透过窗子洒在了我家的客厅里,我坐在沙发上,心情沉重地打开了电脑。屏幕上,医生***的微笑让我感到一丝安慰。自从母亲左耳耳鸣加重,耳聋情况也日益严重,我们一家人都倍感无助。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选择了线上问诊,希望能找到一线希望。

    与医生***的沟通非常顺畅,她耐心地询问了我母亲的症状,并详细记录了病情。她告诉我,母亲的病情并非无法治疗,但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专业的治疗。虽然我对互联网医院心存疑虑,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渐渐放下心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为母亲安排了相应的检查。虽然过程并不轻松,但每当看到母亲痛苦的表情,我都坚定了为她治疗的信念。在一次次的沟通中,医生***不仅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还鼓励我要有信心,相信母亲会好起来的。

    终于,在医生***的建议下,母亲决定前往医院进行面诊。虽然路途遥远,但看到母亲病情有所好转,我们一家人都倍感欣慰。医生***的专业和敬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她不仅是一位医生,更是一位朋友,一位家人。

    如今,母亲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回顾这段经历,我深深感谢医生***的付出。正是她的专业和耐心,让我们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 左耳神经性耳聋,顾名思义,是因左耳神经出现异常导致的听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可能发展为耳聋。这种病症的成因多样,包括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耳爆震性聋、病毒性腮腺炎后遗症、颅底骨折等。因此,对于左耳神经性耳聋患者来说,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接受专业治疗至关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如耳内镜检查等,以排除病因。此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左耳神经性耳聋的重要手段,如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同时,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避免耳朵受到外力伤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日常保养,心理疏导也是治疗左耳神经性耳聋的重要环节。患者往往因听力下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此时需要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以及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左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也十分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
    • 避免耳内进水,保持耳道清洁。
    • 避免头部受到撞击,预防颅底骨折等外伤。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总之,左耳神经性耳聋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病症。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 耳朵是人体重要的听觉器官,然而,许多药物可能会对耳朵造成损害,导致耳聋。据统计,我国有2057万听力语言障碍残疾人,其中药物致聋的比例高达30%-40%。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易造成耳聋的药物: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等,这类药物不仅会对全身造成耳毒性,局部使用也会对内耳产生毒性,导致听力下降。

    利尿药

    如速尿、利尿酸、丁尿安等,这类药物引起的听力损失通常是双侧对称性,并伴有耳鸣。

    抗肿瘤药

    如顺氯氨铂、长春新碱、氮芥等,这些药物会损伤内耳毛细胞,导致的耳聋是不可逆的。

    解热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它可引起40分贝的双侧对称听力损失,多可逆,但也可遗留严重耳鸣和永久性听力损伤。

    其他可能导致耳聋的药物还包括镇静催眠类药物如苯巴比妥等,重金属制剂如砷、铅、汞剂等,避孕药如萘普生等。

    药物性耳聋的发生与药物本身的毒性强弱、剂量大小、疗程长短、个体差异、易感性及遗传等因素有关。耳毒性药物主要损害内耳,使内耳细胞萎缩变性。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如果在出现耳鸣时及时停药,内耳的损害是可以恢复的。而有些药物如链霉素等,则会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耳聋。

    对于药物中毒性耳聋,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过程中,如果发现听力下降迹象,可以使用维生素A、维生素B类、细胞色素C、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维生素A还可促进神经上皮的生长,有助于保持听力稳定。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及时佩戴助听器,对重度耳聋患者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使听力得到改善。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耳鸣、耳聋等耳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北京同仁医院耳科副主任赵守琴指出,耳鸣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除了耳部疾病如中耳炎、听神经瘤等可能导致耳鸣外,高血压、甲亢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这一症状。

    在治疗方面,赵守琴副主任表示,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营养神经、扩张微血管的药物进行规范化治疗。此外,佩戴耳鸣掩蔽器也是一项可行的治疗方法,通过外界声波干扰来遮蔽耳鸣噪声,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然而,由于耳鸣的主观性和治疗效果的局限性,赵守琴建议患者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学会适应耳鸣的存在,采取“习服疗法”。

    对于耳聋的治疗,赵守琴副主任指出,佩戴助听器或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是弥补听力缺失的有效途径。她强调,突发性耳聋患者应尽快就医,越早治疗听力恢复的可能性越大。而老年性耳聋患者虽然难以完全恢复听力,但合理治疗仍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沟通障碍。

    赵守琴副主任还提醒,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噪声污染、慢性病等因素,听力受到严重伤害。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听力,例如控制耳机音量、定期进行听力检查、避免耳部感染等。

    总之,耳鸣、耳聋等耳部问题不容忽视。通过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和治疗,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听力,享受美好的生活。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医患之间的温暖互动

    那天,阳光明媚,我如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等待着与医生的线上会面。屏幕那头的医生,温柔地向我询问病情,仿佛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我清晰地记得,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和时长,然后根据我的职业和生活习惯,为我提供了专业的诊断和建议。尽管我感到有些担忧,但医生的语气让我感到无比安心。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治疗。尽管过程有些艰辛,但每当想起医生鼓励的眼神和温暖的话语,我便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时常与我沟通,了解我的病情变化。每一次的交流,都让我感受到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默契。最终,我的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这离不开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无私付出。

    如今,我已经康复,但那段与医生的线上问诊经历仍让我难以忘怀。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奇,更让我体会到了医者仁心。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时间越来越多,这给我们的听力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的数据,每年因噪音污染导致的耳聋人数逐年上升,其中噪声性耳聋患者占比高达16%。

    那么,什么是噪声性耳聋?它有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什么是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噪音环境中,导致内耳毛细胞损伤,从而引起听力下降甚至失聪的一种疾病。

    二、噪声性耳聋的危害

    1. 听力下降:噪声性耳聋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全聋。

    2. 耳鸣:患者常常伴有耳鸣症状,尤其在安静的环境中更加明显。

    3. 头痛、失眠: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头痛、失眠等不适症状。

    4. 心理影响:听力下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心理问题。

    三、如何预防噪声性耳聋?

    1. 减少噪音暴露: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如工厂、工地、酒吧等。

    2. 佩戴耳塞:在高噪音环境中,应佩戴耳塞保护听力。

    3. 适量使用耳机:避免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耳机,尤其是睡眠时。

    4.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长时间熬夜、过度劳累。

    四、噪声性耳聋的治疗

    1. 药物治疗:针对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可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2. 康复训练:通过听力训练、语言训练等方法,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

    3.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五、总结

    保护听力,预防噪声性耳聋,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呵护我们的听力健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