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是指由骨、骨间膜、肌肉间隔、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患者可有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肌力减弱、肿胀等临床表现。进一步发展可以导致肌肉和神经的坏死,发生 Volkmann 挛缩。该病最常发生于小腿和前臂掌侧,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早期进行筋膜切开减压。
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血流尚未完全中断时,可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一般来说,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建议立即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血流尚未完全中断时,可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大量应用扩张血管药物和脱水药物,可以使部分病人免于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但是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应该严密监测组织压,一旦治疗无效,立即切开减压,以免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周期一般为 2-4 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如能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切开减压治疗,本病预后良好,但不能及时治疗的病例,将造成肢体的不可逆性残疾,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关键是诊断与治疗的时机,一般认为肌肉缺血两小时即可出现收缩无力,缺血 4 小时即可出现肌红蛋白尿,缺血 12 小时就可能出现缺血性肌挛缩,有人报告诊断后 12 小时才行切开减压术的患者完全恢复率仅为 8%。因此,当诊断明确后,应尽早行患肢切开减压术,以免延误手术时机。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滑膜软骨瘤病与骨质增生是两种常见的疾病。虽然这两种疾病会出现关节疼痛,僵硬的临床症状,但是它们是不同的疾病。这两种疾病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正确区分这滑膜软骨瘤病与骨质增生,才能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
滑膜软骨瘤病是发生在关节滑膜的反应性病变。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等症状。这些症状和骨质增生比较类似。因此很多人都分不清什么是滑膜软骨瘤病,什么是骨质增生。其实这两种疾病是有区别的。下面针对滑膜软骨瘤病和骨质增生的区别做个简单的介绍。
滑膜软骨瘤病和骨质增生的致病原因是不一样的。滑膜软骨瘤病的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它是由于软骨结节发生钙化或骨化引起的。而骨质增生是由于关节逐渐老化及退行性变引起的。此外外伤、手术或其他明显因素而导致的软骨破坏和关节结构改变也能引起骨质增生。
滑膜软骨瘤病和骨质增生的临床症状也是不一样的。滑膜软骨瘤病主要的患者是青壮年。滑膜软骨瘤病主要发生在膝、髋、肘、肩关节多见。滑膜软骨瘤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有些患者关节内会出现积液。滑膜软骨瘤病病程一般较长,发展缓慢。而骨质增生患者的患处关节会产生持续性隐痛。疼痛在活动增加时加重,休息后好转。疼痛的变化与气候变化有关。
滑膜软骨瘤病和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滑膜软骨瘤病是良性的。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切除游离体。而骨质增生患者可以服用软骨保护剂和消炎镇痛药物进行治疗。此外患者还可以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滑膜软骨瘤病和骨质增生的区别。无论是骨质增生还是滑膜软骨瘤病,它们都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如果患了骨质增生或滑膜软骨瘤病,一定要去医院进行及时的治疗。通过及时的治疗,滑膜软骨瘤病和骨质增生的病情都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在日常生活中,骨膜炎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引发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骨膜炎。
骨膜炎属于多发性疾病,是因为骨膜受到刺激引发的炎症,会使分泌液失调造成积液的关节病变。骨膜炎的常见部位一般是膝关节,因为膝关节中的骨膜是最多的,所以大部分患者都是膝关节骨膜发炎,容易使患者暂时丧失行动力,随着病情的加重丧失行动力的时间也会延迟。对患者的身体以及生活都有严重的危害。
1. 全身病症
一般骨膜炎患者的全身症状都比较轻微。但若是急性的血源性骨髓炎就会有严重的全身症状。会从全身疲倦开始,慢慢出现全身酸痛、怕冷、没有食欲的症状。再到更严重的时候会出现烦躁、寒战甚至是昏迷等败血症状。
2. 局部病症
骨膜炎常会局部疼痛、充血水肿,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血源性骨髓炎会有局部的剧烈疼痛。肌肉也会出现保护性痉挛。患者的病变部位会因为积液过多出现肿胀压痛的感觉。
1. 如果平时很少锻炼,突然出现高强度的运动锻炼时,由于肌肉协调性不够好,做不到标准的运动姿势,再加上运动时间过长,肌肉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就可能引发小腿胫腓骨膜的撕裂已经损伤。
2. 骨膜炎在早期很难被察觉,患者只会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到小腿中下段有些疼痛。随着不注重预防保养,随着运动量的上升,患者小腿内侧或是踝关节开始出现肿胀、后蹬动作乏力还伴随着剧烈的疼痛。
3. 骨膜如果受到直接创伤也会引起骨膜炎。如果体内出现血源性的微生物,也会导致骨膜感染引起骨膜炎。
1. 如果要进行长期的体育锻炼,像一些想健身的朋友,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很容易引起骨膜发炎这类型的病症,不仅影响了锻炼的进度还危害了身体健康。
2. 开始锻炼之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动作,增强小腿的适应能力。肌肉做好伸展才能适应高强度的锻炼,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骨膜、关节不受到伤害。
3. 运动时尽量避免在过硬或者凹凸不平的场地进行。
4.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功课,仔细了解各项运动的动作要领、发力姿势等,尤其是跑跳一类的,会给骨膜带了更多压力的运动,一定要按照标准的姿势来锻炼。
2021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发布了肾小球疾病的管理指南,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成人和儿童肾小球疾病患者的管理指导。指南内容涉及各种肾小球疾病,包括免疫球蛋白A肾病和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膜性肾病,儿童肾病综合征等。下文主要介绍膜性肾病和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病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 膜性肾病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起病往往较隐匿。
与2012 KDIGO指南不同的是,新指南指出, 对于PLA2R抗体阳性且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可能不需要肾脏活检来确认膜性肾病诊断。然而对于这类患者,肾活检也可以提供重要的额外信息。无论PLA2R抗体和/或TSHD7A抗体是否阳性,都应对膜性肾病患者进行相关疾病评估。对于膜性肾病患者,应用临床和实验室标准评估肾功能丢失进展的风险。
所有存在蛋白尿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均应接受优化支持治疗。蛋白尿<3.5g/d、溴甲酚紫(BCP)或免疫测定法测定的血清白蛋白>30g/L、且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的膜性肾病患者,不需要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存在至少一项疾病进展危险因素或发生肾病综合征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损伤、感染、血栓栓塞事件)的膜性肾病患者,可以考虑免疫抑制治疗。
对于存在至少一项疾病进展危险因素的膜性肾病患者,推荐使用利妥昔单抗或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或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治疗至少6个月,根据风险评估选择治疗。治疗开始后连续监测PLA2R抗体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膜性肾病患者的治疗反应,并可用于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肾病综合征治疗后复发的膜性肾病患者,初始治疗采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后续治疗可以重复使用利妥昔单抗;初始治疗采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或环磷酰胺治疗的患者,后续治疗可以改用利妥昔单抗。
对于膜性肾病患者, 移植前评估应尽量确定膜性肾病是否与PLA2R相关。如果血液中持续存在PLA2R抗体,复发风险会增加。移植后,对于已知PLA2Rab相关性膜性肾病患者,根据移植前抗体水平,每1-3个月测量一次PLA2R抗体,并进行移植物的活检,以防抗体增加。 利妥昔单抗可用于治疗复发性膜性肾病患者。
膜性肾病在儿童中非常罕见,尚没有证据指导儿童膜性肾病的治疗。 膜性肾病儿童患者应在专业中心接受治疗。对于膜性肾病和肾病综合征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方案应基于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风险来制定。
对于膜性肾病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重要的注意事项如下:
1. 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关。
2. 评估静脉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
3. 膜性肾病和肾病综合征患者也有发生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取决于年龄,既往病史,糖尿病,eGFR,吸烟和肾病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以使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包括既往史和蛋白尿)进行风险评估。
4. 使用阿司匹林不足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使用华法林足以预防动脉血栓栓塞。
5. 类固醇会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因此,开始泼尼松治疗的患者不应避免抗凝治疗。
儿童肾病综合征
儿童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疾病之一。 发病年龄多见于3~6岁的幼儿,因治疗过程中患儿机体免疫功能较低,很容易因劳累或其他儿童带病上课而感染上病毒或细菌,导致病情复发。
与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管理相反,通常不会在儿童就诊时进行诊断性肾活检来确定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儿童患者通常被认为患有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微小病变(MCD),如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长期肾脏存活率较差,应进行更广泛的评估,包括肾脏活检和基因检测。
自2012年指南发布以来,多项试验表明,较短的初始糖皮质激素治疗与6个月治疗的疗效相当。因此,2021年指南进行了更新, 建议儿童接受总共8-12周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而不是24周。这将有助于降低治疗毒性,特别是考虑到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经常复发,患者后续可能接受多个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指南还建议,对于频繁复发性和激素依赖性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期间接受0.5mg/kg/d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治疗一周,以降低复发的风险,重新开始治疗时需要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对于存在激素相关副作用且频繁复发的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以及对于所有具有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 建议使用节制糖皮质激素使用的药物。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可以使用的节制糖皮质激素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左旋咪唑、霉酚酸酯、利妥昔单抗或CNI。
最近结果表明,左旋咪唑可能是一种有效、安全且廉价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频繁复发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对于频繁复发和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利妥昔单抗可能是较好的类固醇节制方案。
对于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失败后,推荐使用CNI作为初始治疗。如果无法获得CNI且利妥昔单抗的疗效有限时,推荐使用环磷酰胺。对CNI有反应的患者,应考虑改用霉酚酸酯用于维持缓解,从而避免CNI的长期毒性。此外,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指导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中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参考文献:
Kidney Int. 2021;100(4):753-779.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杨超,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作,研究方向为慢性肾脏病。
2021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发布了肾小球疾病的管理指南,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成人和儿童肾小球疾病患者的管理指导。指南内容涉及各种肾小球疾病,包括免疫球蛋白A肾病和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膜性肾病,儿童肾病综合征等。下文主要介绍膜性肾病和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病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 膜性肾病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起病往往较隐匿。
与2012 KDIGO指南不同的是,新指南指出, 对于PLA2R抗体阳性且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可能不需要肾脏活检来确认膜性肾病诊断。然而对于这类患者,肾活检也可以提供重要的额外信息。无论PLA2R抗体和/或TSHD7A抗体是否阳性,都应对膜性肾病患者进行相关疾病评估。对于膜性肾病患者,应用临床和实验室标准评估肾功能丢失进展的风险。
所有存在蛋白尿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均应接受优化支持治疗。蛋白尿<3.5g/d、溴甲酚紫(BCP)或免疫测定法测定的血清白蛋白>30g/L、且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的膜性肾病患者,不需要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存在至少一项疾病进展危险因素或发生肾病综合征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损伤、感染、血栓栓塞事件)的膜性肾病患者,可以考虑免疫抑制治疗。
对于存在至少一项疾病进展危险因素的膜性肾病患者,推荐使用利妥昔单抗或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或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治疗至少6个月,根据风险评估选择治疗。治疗开始后连续监测PLA2R抗体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膜性肾病患者的治疗反应,并可用于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肾病综合征治疗后复发的膜性肾病患者,初始治疗采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后续治疗可以重复使用利妥昔单抗;初始治疗采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或环磷酰胺治疗的患者,后续治疗可以改用利妥昔单抗。
对于膜性肾病患者, 移植前评估应尽量确定膜性肾病是否与PLA2R相关。如果血液中持续存在PLA2R抗体,复发风险会增加。移植后,对于已知PLA2Rab相关性膜性肾病患者,根据移植前抗体水平,每1-3个月测量一次PLA2R抗体,并进行移植物的活检,以防抗体增加。 利妥昔单抗可用于治疗复发性膜性肾病患者。
膜性肾病在儿童中非常罕见,尚没有证据指导儿童膜性肾病的治疗。 膜性肾病儿童患者应在专业中心接受治疗。对于膜性肾病和肾病综合征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方案应基于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风险来制定。
对于膜性肾病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重要的注意事项如下:
1. 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关。
2. 评估静脉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
3. 膜性肾病和肾病综合征患者也有发生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取决于年龄,既往病史,糖尿病,eGFR,吸烟和肾病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以使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包括既往史和蛋白尿)进行风险评估。
4. 使用阿司匹林不足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使用华法林足以预防动脉血栓栓塞。
5. 类固醇会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因此,开始泼尼松治疗的患者不应避免抗凝治疗。
儿童肾病综合征
儿童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疾病之一。 发病年龄多见于3~6岁的幼儿,因治疗过程中患儿机体免疫功能较低,很容易因劳累或其他儿童带病上课而感染上病毒或细菌,导致病情复发。
与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管理相反,通常不会在儿童就诊时进行诊断性肾活检来确定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儿童患者通常被认为患有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微小病变(MCD),如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长期肾脏存活率较差,应进行更广泛的评估,包括肾脏活检和基因检测。
自2012年指南发布以来,多项试验表明,较短的初始糖皮质激素治疗与6个月治疗的疗效相当。因此,2021年指南进行了更新, 建议儿童接受总共8-12周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而不是24周。这将有助于降低治疗毒性,特别是考虑到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经常复发,患者后续可能接受多个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指南还建议,对于频繁复发性和激素依赖性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期间接受0.5mg/kg/d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治疗一周,以降低复发的风险,重新开始治疗时需要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对于存在激素相关副作用且频繁复发的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以及对于所有具有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 建议使用节制糖皮质激素使用的药物。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可以使用的节制糖皮质激素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左旋咪唑、霉酚酸酯、利妥昔单抗或CNI。
最近结果表明,左旋咪唑可能是一种有效、安全且廉价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频繁复发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对于频繁复发和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利妥昔单抗可能是较好的类固醇节制方案。
对于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失败后,推荐使用CNI作为初始治疗。如果无法获得CNI且利妥昔单抗的疗效有限时,推荐使用环磷酰胺。对CNI有反应的患者,应考虑改用霉酚酸酯用于维持缓解,从而避免CNI的长期毒性。此外,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指导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中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常见病中,由于乳腺癌是摸到的,大家警觉度较高;而子宫颈癌由于大力推行“六分钟护一生”,近年来也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唯独卵巢癌,摸不到,也没有感觉,预后又奇差无比,是妇癌急需攻克的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卵巢癌是妇女常见癌症的第8位,是除乳腺癌之外,妇女发病率第二位。即使是女性癌症,唯一上升的也是卵巢癌,并且上升的都是年轻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2岁,比世界平均年龄年轻11岁。
仅靠光追踪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不够的!
百分之十的女性都有过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巧克力囊肿、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不论症状大小,一定要积极治疗,因为医学界普遍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卵巢癌、类子宫内膜癌、亮细胞癌等两类癌症的高危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上这两类癌症的风险比非子宫内膜异位症高4倍。
该报告还指出,卵巢癌患者中同时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例高达25%,这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癌高度相关,不要因为囊肿较小,还未达到需要处理的大小而不去处理,医学不是大小相加,不是所有小的都可以通过追踪观察得到。
卵巢癌是一种妇科癌症,病程变化快,易复发,但最难发现,由于卵巢位于骨盆内,因此在卵巢癌的早期阶段,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6成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晚期,晚期患者复发几率高达4-5成;另外,3成患者由于身体不适,无法找到病因,辗转就医才被确诊为卵巢癌,这表明卵巢癌“不易察觉,难以诊断”。所以,如果您有下列问题,建议您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腹胀痛:如前所述,腹部胀痛感,是指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再加上腹水状态,使病人经常感到腹胀。如果女性出现不明原因的腹胀痛,请尽快到妇产科做检查,尤其在绝经期后一定要注意此警讯。
腰背痛:当卵巢癌细胞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或浸润时,压迫周围组织的神经,引起下腰痛,痛的感觉是隐隐作痛,直至变钝,再煮开后转为剧烈疼痛。
经期过短或过短:当卵巢的正常组织被癌细胞破坏时,会使病人的经期缩短或停止,并导致病人的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
雌激素紊乱:当雌激素过高引起卵巢肿瘤时,会出现月经紊乱,性早熟,后阴道停止出血;而雄性激素过多引起卵巢癌,则象征女性是男性。
作者 | 王健
文章首发于 | 王健骨科医生
去度蜜月没过多久,张先生就感觉自己右侧髋关节的位置有些疼痛,一直都没有缓解。一开始自己以为是运动过后产生的酸痛,因为蜜月期间也需要一直拿着行李。后来,妻子因为担心,便和张先生一起去检查。
经检查发现,张先生出现的疼痛是因为右侧股骨头坏死形成的,这让他万万没想到。但听张先生自己说起,原来早年间,自己因为感冒鼻塞的症状的症状十分严重,在一家小医院服用过地塞米松,随后几年间,一旦鼻炎发作就继续服用激素,效果都很好。
此外,自己大概一周会出去聚会两到三次,喝酒基本每次都能喝到一斤左右。最后,在医院的建议下,张先生就准备住院进行手术了。
股骨头坏死有不少的原因,像张先生就起码占了两个。临床上看见喝酒的病人很多,一般都不知道喝酒也会导致骨科的疾病,而且这些病人肝功能一般也比较差。张先生虽然没有天天喝酒,但每次喝得也不少,日积月累,总量就上来了。
激素治疗很多疾病的效果很多,但却不能长时间使用,副作用比较大。急性期偶尔用一下是正常的,为了贪图起效快,经常使用是不正确的。股骨头坏死虽然并不一定要置换,手术也不能避免,起码是需要对股骨头做一个减压的手术。
除了上述病因,外伤导致的股骨头坏死也不少见。老人家走路不稳摔到骨头,可能就需要置换手术了,因为通常容易损伤到附近的血管,靠自身愈合起来并不容易。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现在股骨头坏死是骨科的一种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当然很多人都采用微创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那么很多患者对于该疗法有的时候不是很了解,对此,股骨头坏死医院专家具体的介绍一下,希望能对于患者有所帮助。
微创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是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那么对于该方法的原理是什么,来了解一下。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理是通过注入大量溶栓剂到患侧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疏通髋关节附近的微循环,改善患肢骨的血液供应,使动脉供血更加充足。微创介入疗法治疗过程是如何,这也是很关键的,只有清楚的了解,才能治愈股骨头坏死。采用Seldinger穿刺术经股动脉插管,将5.5FCbra导管超选择送入股骨动脉内,注入76%的泛影葡胺8~10ml进行血管造影,并在X线直视下观察股骨头血运的变化;亦可进行数字减影血管照影,经导管注入尿激酶10~40万单位,低分子右旋糖酐10~3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0~30ml或其活血化瘀的药物,术后再次观察疗效,对于临床症状及血管再通改善不明显者,可间隔3~5天再次进行第2或第3次治疗。每次介入治疗后,患者静脉滴注尿激酶5万单位/天,共5天,并口服鱼肝油和钙片以加强疗效。
微创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有其治疗的一些优点和缺点,具体主要有哪些呢。优点有微创介入治疗皮肤创口仅为2mm左右,痛苦较少,通常在术后10小时可正常活动,功能恢复的快;缺点是对组织有一定的损伤,操作不当易使血管壁损伤,加重骨血障碍,同时会有一定几率的感染,它有严格的禁忌症和适应症;介入药物注射不到股骨头的骨头内部,而股骨头坏死是由骨内向骨外坏死,介入疗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导致股骨头坏死静脉回流不畅的致病因素;对于血管断裂或者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起不到全身调理治疗的作用,故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通过上述的一些介绍,对于微创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应该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了,那么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适当的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让自己很快的恢复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不能耽误治疗,延误病情。
中风后手指发麻主要为神经损伤、血液循环障碍、脑干或脊髓的损伤等因素导致。
1.神经损伤:中风会导致大脑的血液供应中断,从而引起神经损伤。进而影响到传输感觉信息的神经纤维,导致手指发麻的感觉。
2.血液循环障碍:中风会导致血液供应到大脑或手指的血管受阻或破裂,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也可导致手指周围的组织缺氧和营养不足,导致手指发麻的感觉。
3.脑干或脊髓的损伤:有时中风也可能导致脑干或脊髓的损伤,这些结构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到手指。当这些结构受损时,可能导致手指发麻的感觉。一旦中风后出现手指发麻的情况,可以建造咨询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蛋白尿其实对于肾脏不好的人群来说不是很陌生的疾病,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蛋白尿,是身体缺少什么造成的呢?如果得了这种疾病我们应该做呢?
蛋白尿就是我们的尿液中出现了大量的蛋白,称之为蛋白尿。它通常是肾脏出现问题的患者比较容易得的一种疾病,通常患者的尿液中会出现大量的泡沫且不容易散去。
1. 肾脏有问题
肾脏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肾脏的过滤作用变差,因为肾脏是产生尿液的器官,因为过滤作用出现受损就会导致蛋白质比较容易漏出来,进而在尿液中就会出现大量的蛋白质,就会出现蛋白尿。
2. 身体过度劳累
蛋白尿的出现除了与肾脏出现问题有关也与身体的过度劳累有关系。在人体经过大量的劳动之后,就会流出很多的汗液,而且人的精神也是处于紧张的状态,若是在劳累之后还要食用大量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也是会出现蛋白尿的。
3. 体位出现改变
蛋白尿和体位的改变也有一定关系,在站立和行走的时候,尿液中的蛋白质就会变多,但是躺下来之后,尿液中的蛋白质就会减少,还有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没有蛋白质的情况。
1. 尿液中有泡沫
如果是蛋白尿的出现,最明显的就是尿液中会出现大量的泡沫而且不容易散开。还有部分患者若是排尿比较急的时候也会出现泡沫,但是这种泡沫消失得比较快。如果出现排出的尿液中出现大量的泡沫且不易散去,就建议去医院查一下是不是尿中的蛋白质增多了。
2. 会出现水肿、困乏等现象
如果是因为肾脏出现问题而导致的蛋白尿,部分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身体乏力,水肿等现象,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压升高等症状,而且我们的身体的抵抗力也会因此变得很差,我一定要及时检查确定是不是肾病引起的蛋白尿,积极配合治疗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出现了蛋白尿我们一定及时的去医院做检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但是在治疗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饮食习惯,应该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蛋白,既可以保持蛋白质的补充也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我们在平时的时候就可以多保护自己的肾脏,不要过度的劳累,尽量避免蛋白尿的出现。
在大家所熟知的许多恶性皮肤病中,白癜风是其中的一种。在病症方面往往是表现在色素方面的问题,通常即是部分的色素改动,正常肤色成为白斑,该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并且不相同程度的发病,累积了许多的种族,可是关于肤色深的人发病率会高一些。那么咱们该怎么经过白斑的色彩来判别白斑病的病况轻重程度呢?今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相关的内容。
白斑病(vitiligo)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色素性肌肤病。该病以部分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构成白斑为特征,是一种获得性局限性或泛发性肌肤色素脱失症,是一影响美容的常见肌肤病,易确诊,医治难。
白斑是白斑病的典型体现,可局限于身体某部,或散布在某一神经节段,或泛发全身。依据白斑的不相同形状能够判别白斑病的病况开展情况,例如白斑的色彩可多至四种以上,淡白色、乳白色、云白色、瓷白色,调查白斑的色彩,能够协助医师判别白斑病的轻重,然后更有用地拟定医治计划。
淡白色
白斑病呈现的白斑为淡白色时,标明其对肌肤的危害最轻,皮损处的色彩要比正常肌肤浅淡。此刻肌肤白斑的黑色素细胞功用已损伤一至二成,仍有九成或多半的功用存在。
乳白色
白斑色彩似牛奶。白斑如呈现出乳白色,则表明白斑病对肌肤的危害进一步加深。此刻肌肤白斑的黑色素细胞功用已损伤二至三成,还有多半或七成的功用存在。
云白色
白斑的色彩像天上飘着的白云相同,阐明此刻肌肤白斑处的黑色素细胞功用已损伤七到多半,只剩下两到三成的功用存在。云白色白斑是肌肤危害较为严峻的体现。
瓷白色
白斑色彩象白色的瓷砖相同,是白斑病对肌肤危害最重的体现。阐明白斑处肌肤的黑色素细胞功用已损伤到八九成,仅有不到两成的功用存在,乃至整个黑色素细胞都现已呈现变性、萎缩,即将逝世。
经过以上的内容相信我们关于白斑病的知道又更深了一步,尤其是白斑病患者朋友们能够经过上述的内容极好的知道到自个到了哪个程度了,或者是能够看到如今的医治是不是有用,看病况是不是有康复或者是愈加严峻,一定要挑选规范的医院医治,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剧病况。不管是什么疾病都需要正确对待,及时医治。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关于全身抽筋的情况,发现有一种药物可以缓解这种症状,于是我决定尝试在线问诊。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我遇到了一位内分泌科的医生,他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病史,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在与他的沟通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细心和关心,让我感到很放心。
经过医生的指导,我开始服用药物,并逐渐感觉到症状有所缓解。医生还提醒我要多加注意休息和饮食,帮助我更好地恢复健康。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责任心,也更加相信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感谢医生的帮助,让我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关怀。
骨筋膜室综合征,这一听起来陌生的名词,却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它是一种严重的骨科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肢体坏死、截肢等严重后果。因此,了解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点,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旦确诊,就必须进行手术干预。手术的目的是切开肿胀的肢体,进行减压,以防止神经和肌肉发生缺血性坏死。这一步骤至关重要,是挽救患者肢体健康的关键。
术后护理同样重要。患者需要将患肢抬高,维持在45度左右,这样有利于血液循环。需要注意的是,术后不可以采用石膏或夹板固定患肢,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同时,切勿对患肢进行按摩,以免加重病情。
在术后护理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情况。特别是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这些部位的血运情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肢体健康。如果出现牵拉痛、无脉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此外,专家还提醒我们,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骨科并发症,一旦确诊,必须及时进行手术干预。术后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抬高患肢、密切观察血运情况,并避免采用石膏或夹板固定和按摩患肢。
总之,了解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至关重要。只有正确、及时地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痛苦,挽救肢体健康。
我是一名小说家,平时的工作让我很少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健康。直到双腿疼痛加重,早上起床更明显,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起初,我以为这只是因为长时间坐着写作引起的,但当疼痛开始影响我的日常生活时,我知道我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来缓解疼痛,包括按摩、热敷和一些非处方药物,但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最后,我决定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寻求帮助。通过线上问诊,我遇到了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医生,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并建议我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引起的疼痛。
医生建议我拍照上传相关的检查片子以便更好地诊断,但我当时没有片子。医生仍然耐心地解释了可能的原因,并建议我去当地的疼痛科就诊。他的专业知识和同情心让我感到非常安慰和放心。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去看了专科医生,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诊断,确诊了我的病因。现在,我正在接受相应的治疗,并且已经开始感觉到疼痛有所缓解。这个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你是否经常感到胸闷、气短,甚至疼痛?这可能是横隔膜综合症在作祟。
横隔膜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一块肌肉,它负责控制呼吸运动。当横隔膜受到压迫或损伤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如胸闷、气短、疼痛、呼吸困难等,这就是所谓的横隔膜综合症。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横隔膜受到压迫呢?常见的原因包括:
为了缓解横隔膜综合症的症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此外,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缓解横隔膜综合症的症状: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之,关注横隔膜健康,从改善生活习惯做起,让我们一起远离横隔膜综合症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