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5个症状提示胃癌在“敲门”,及时体检能救命

5个症状提示胃癌在“敲门”,及时体检能救命
发表人:京东健康

当你出现胃疼、烧心这些症状时,是否担心过胃癌来“敲门”?

 

国际胃癌大会(IGCC)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占全球病例的一半左右。

 

 

不良饮食习惯容易把胃折腾坏,患上胃溃疡、胃炎等胃病,埋下胃癌隐患。《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胃病向胃癌转变的征兆,并教你科学防胃癌。

 

受访专家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  张寿儒 

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  王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吴安华

 

 65%的胃癌患者得过“胃病”

 

胃处于上腹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遗传、饮食、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胃部出现问题。

 

 

上腹部疼痛是胃病的常见症状,且不适症状在服药后往往能有效缓解,容易让人放松警惕,给了胃癌可趁之机。

 

临床发现,近65%的胃癌患者,发病前有4年以上的胃病史。

 

最常见的胃病是胃炎和胃溃疡,但两者疼痛的部位有所区别。

 

胃炎的疼痛没有规律、程度较轻,但餐后会有比较明显的胀痛,并伴随打嗝、恶心等症状;

 

胃溃疡的腹痛有周期性变化,发作时痛感较强,可持续数日到数月不等,即使缓解,过段时间也可再次发作。

 

从胃病到胃癌的5个征兆

 

胃癌早期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容易与胃炎、胃溃疡等常见胃病相混淆。

 

如果胃病患者出现以下5个症状,可能是向胃癌恶化的征兆,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胃疼丨变得毫无规律

无论是胃炎还是胃溃疡,发病时的腹痛都有自身特点。以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1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疼痛变得持续且毫无规律,就应警惕癌变的发生。

 

烧心反酸丨反复出现

“烧心”是指发生在胸骨下部附近,也就是常说的“心窝”处的烧灼感,主要是由于胃中食物“跑”到食管导致的。

 

胃会分泌胃酸,胃内容物都是酸性的,但食管为碱性,当酸性物质“跑”到食管后会腐蚀食管黏膜,导致“烧心”。“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

 

体重丨快速下降

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减弱,易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乏力等症状,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短期内身体发生急剧恶变,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出现吸收障碍,体重会快速下降,体形有明显的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这就可能是癌变信号。

 

肿块丨坚硬、疼痛

胃病患者要多留意腹部情况,如果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格外警惕是否为癌,否则随着包块增大,会累及背部、胸部甚至胸骨后,不适感会大大增加,贻误治疗。

 

大便丨黑色且原因不明

血豆腐等食物、铁剂等药物都可导致大便颜色发生改变,但这些都有迹可循。

 

如果胃病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黑便,可能表明胃溃疡出血或发生癌变,需要到医院检查,进一步确诊。

 

6个生活细节防胃癌

 

胃癌是一种生活方式导致的癌症,要想防住胃癌,这6个生活细节能帮上大忙。

 

1.饮食清淡少腌熏

胃癌常被称为“穷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胃癌的发生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一定关系。

 

剩饭菜、腌制食品吃太多,长期摄入大量亚硝酸盐以及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都是诱发胃癌的“元凶”。

 

2.使用公筷公勺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基本不分餐的中国,筷子便成了该细菌最好的载体之一。

 

 

分餐、用公勺,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3.戒烟、限酒

吸烟与胃癌有一定关系,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胃癌的重要诱因。

 

酒精本身是致癌物质,高浓度的酒精会刺激胃黏膜,损伤黏膜组织,促进有害物质的吸收。

 

4.新鲜蔬果要多吃

多吃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摄入蛋白质、豆制品,改进营养情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5.高危人群重体检

以下高危人群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 有长期胃病史的人群;
  • 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40岁以上者;
  • 接受过胃部手术的人群,残胃易形成胃癌;
  • 家族里有直系亲属为胃癌患者的人群。

 

6.经常运动

适当参加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消化系统的蠕动,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胃肿瘤是否可以治愈,取决于多种因素。早期胃癌通过及时的手术切除,结合放化疗,有可能达到治愈的效果。但如果肿瘤已经发生转移或晚期胃癌,就无法治愈。

    对于大部分早期胃肿瘤,通过手术切除可以获得根治,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寿命也可以得到延长。这一阶段的患者五年生存率较高,治愈可能性较大。然而,对于一些病理类型较差、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如印戒细胞癌等,其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比较容易发生转移。这类肿瘤即使在早期发现并进行手术切除,仍有可能会复发。

    对于中晚期胃恶性肿瘤,通过综合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是近年来采用的靶向和免疫治疗等新方法,对于一些已经发生转移的晚期肿瘤也有较好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晚期胃癌的预后通常较差,治愈的可能性较低。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以姑息性化疗、放疗为主,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为主。

    胃肿瘤能否治愈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 张女士老公在外地上班,平时就她和女儿在家做饭吃。由于工作繁忙,为了省事也为了节俭,不想外面买吃的,张女士经常做一顿吃几天。

     

    可是最近张女士觉得胃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胃癌,医生建议她女儿也来医院检查,不幸的是,她女儿也被查出了胃癌!

     

    医生得知她们的饮食特点是经常吃剩菜和喜欢吃咸菜,含泪摇头叹息:这2种食物应尽量少出现在餐桌上!

     

     

    哪些东西当饭吃容易患胃癌?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很多危险因素可以增加胃癌的风险,基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吸烟、饮酒以及饮食等等都会影响。今天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我们吃的饭菜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哪两种?

     

    (1)咸菜:高盐饮食

     

    科学家发现高盐饮食可以增加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这可能跟食盐引起的高渗透压可以刺激胃黏膜,导致壁细胞脱落,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发生广泛性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坏死和出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而且高盐饮食会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前列腺素E可以增加胃黏膜对各种攻击因子的抵抗力。日本科学家对2467例受试者进行研究发现,每日摄盐量超过10g明显增加胃癌的发生率。

     

    (2)剩菜:亚硝基化合物饮食

     

    亚硝基化合物包括有亚硝胺和亚硝酸盐。研究表明,亚硝基化合物跟胃癌的发生呈正相关。剩菜、腌制、烘烤、油炸等食物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亚硝基化合物。

     

    除此之外,食物存放过久,腐烂也会增加亚硝基化合物的产生。如果一顿食物吃不完,最好存放冰箱保存并且尽快吃完,以减少腐烂。特别叶类蔬菜、海鲜类菜,尽量不要长期放置再吃。另外,长期放置的熏肉、腊肉等腌制食物不仅含有高钠盐,同时还含有多环芳烃类物质和亚硝胺等致癌物质。

     

     

    结语

     

    胃癌的发生因素有很多,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仅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抵抗力,也让人容易养成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吃剩菜等一些坏习惯,这些不良的习惯都藏着隐患。为了保护好我们胃,首先就要改善生活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 邹文斌, 吴浩(综述), 蔡全才,等. 胃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4):415-420.

    [2] 赵风源, 贺圣文. 胃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11):2105-2106.

  • 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5年相对生存期在20%左右。胃癌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畑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

     

    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消化不良等胃部不适症状。晚期主要表现为疼痛、呕吐,甚至呕血、黑便,也可以出现腹部肿块、上腹压痛、脾肿大和黄疸,以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盆腔转移等体征。 

     

     

    一、胃癌的主要病因

     

    胃癌可由多种因素影响,在慢性胃炎等各种胃部疾病,或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都可导致胃癌的发生。

     

    环境和饮食因素


    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火山岩地带、高泥炭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生活中摄入过多的食盐、高盐的盐渍食品、熏制鱼类、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都可是诱发胃癌的因素。另外,发霉的食物含有较多的真菌毒素,也有引发癌症的可能。

     

    感染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而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

     

    遗传因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3倍。

     

    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

     

    胃部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容易诱发胃癌的发生。

     

    二、胃癌的好发人群

     

    • 患有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胃部分切除者等。
    • 饮食习惯不良者,如饮食不规律、吃饭过快、喜高盐、热烫饮食等。
    • 长期酗酒及吸烟者。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者。
    • 长期心理状态不佳者,如压抑、忧愁、思虑、自卑等。
    • 某些从事特殊职业的人群,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及金属行业的工人。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

     

     

    三、胃癌患者有哪些症状呢?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消瘦、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腹泻、吞咽困难等,出现腹部肿块、上腹压痛、脾肿大和黄疸、远处淋巴结转移、盆腔转移等体征。另外,胃癌还有一些并发症和伴癌综合征。

     

    早期症状

     

    多数胃癌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腹部饱胀、上腹疼痛、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较轻微,一般认为只是普通胃炎而忽视。

     

    中期症状

     

    胃癌中期会出现较明显的上腹痛,一些患者还可存在乏力、贫血、消化不良等,疼痛没有规律。对位于左上腹,伴有胃溃疡的患者,可出现进食后疼痛。

     

    晚期症状

     

    上腹疼痛再次加剧,严重者难以忍受,可有出血存在。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恶病质。

     

    四、胃癌患者常见并发症

     

    • 出血:多呈呕血或黑便,约5%可发生难治性大出血。
    • 幽门梗阻、贲门梗阻:可出现进食困难、呕吐、腹胀及营养不良等症状。
    • 穿孔:较良性溃疡少见,多见于幽门前区的溃疡型癌。

  • 胃癌,是一种原发于胃部粘膜的癌症,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癌细胞还会扩散到全身各处,最后夺走我们的生命。但是,胃癌的发展很缓慢,很多时候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在这之前,一般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胃癌一发现就到了晚期。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身体出现哪些症状,就该警惕是不是胃癌找上了门。

      
    饭后如果有4种表现,最好去查一下胃镜


    1、饭后老打嗝

     

    吃完饭老打嗝,可能是因为肠道积气过多,消化不良导致的,也可能是胃里的癌细胞侵犯附近的神经导致的。一般来说,如果饭后一连几十分钟地打嗝,就要高度警惕了。

     

    2、饭后黑便

     

    大便的颜色能直观地向我们反应身体的健康情况。一般来说,灰白色的大便且伴有刺鼻的气味,很可能是胆囊出了问题;而黑色的大便多半是胃部、十二指肠出血导致的。因为,胃酸遇到血液里的红细胞会变黑。排出黑便,说明消化道或者小肠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这很可能是因为癌细胞侵犯正常组织导致的。

      
    3、腹胀,吃不下东西

     

    如果你经常感觉上腹隐隐作痛,肚子胀,吃不下东西,最好去医院做个胃镜,检查一下是不是胃癌。因为临床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的胃癌患者在早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部隐痛。

     

     

    4、 饭后恶心反酸

     

    除了上述症状外,如果饭后经常感觉“心窝”处有一团火在烧,也要提高警惕。胃为了消化食物会分泌胃酸,伴有胃酸的食物反流进入食道,会刺激食道粘膜,感觉就像是有一团火在烧。

      
    哪些人最容易被胃癌“盯上”?


    (1)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胃癌是一种遗传疾病,如果直系亲属里有胃癌患者,那么患胃癌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建议有这种情况的人,定期去医院做胃癌筛查。

     

    (2)患有胃病的人

     

    不管是胃炎、胃溃疡,都会让胃黏膜受损,而受损的胃黏膜的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很容易“跑偏”,引起胃癌。

     

    (3)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会寄生在胃黏膜上的细菌,它会分泌出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我们的胃黏膜,从而诱发胃癌。

     

     

    (4)饮食习惯糟糕的人

     

    很多人胃不好,其实都是自己作出来的。不按时吃饭,抽烟喝酒,吃发霉过期的食物,这些糟糕的习惯都会让我们被胃癌盯上。

     

    日常养胃,少吃二物,胃会越来越好


    (1)少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粗粮、杂粮以及膳食纤维含量高的蔬菜,对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缓解便秘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胃不好的人来说,却是个负担。所以,胃不好的人,最好还是吃纤维含量少、易于消化的细粮。

     

    (2)少吃太稀的食物

     

    很多人认为胃不好,就该多吃流食,像稀饭、米汤之类的。殊不知这样的流食在胃肠道里停留的时间短,胃黏膜更容易遭受胃酸的刺激。而且,流食所含的营养成分也少,经常吃容易营养不良。

  •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官方数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及卫生统计年鉴统计显示,恶性肿瘤中,胃癌的发病率目前位居第 2 位。

    我国属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国家。而且,每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不断上升,大数据显示,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农村发病率要高于城市[1]。

    胃癌早期,常常没有什么特别的临床症状,很多患者可能得了胃癌,却不知道,而延误治疗,很多患者都到了中晚期,才被确诊。

     

    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我国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患者,多达40万。

     

    事实上,胃癌患者,早期发现,手术后有90%的概率可以继续存活5 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治疗胃癌,能有效降低胃癌的病死率,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如果体检想筛查胃癌,有什么指标可以查吗?可以抽血检查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指在在肿瘤患者体内明显异常升高的指标,在正常人体内不升高或轻微升高的一类标志物。早期不确定是否是肿瘤时,抽血是相对于病理学穿刺,是一种比较简单无创的检查,也可以联合影像学检查,一起辅助胃癌诊断。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肿瘤标志物,加以合理应用,以达到筛选和早期诊断的胃癌目标,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临床上,有3个肿瘤标志物,常常被同时检测,被认为是胃癌筛查的“三剑客”。分别是CA72-4、Ca19-9 、CEA联合检查。

     

    下面是一张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化验单。

     

    早期胃癌,由于症状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容易贻误治疗时机。我们可以通过体检时,化验这3项肿瘤标志物,给大家起到重要的提醒警示作用。

     

    如果体检抽血,发现查肿瘤标志物,化验结果明显升高。这说明身体给我们发出了警示信号,要注意身体是否有不舒服的症状,同时建议进一步到医院就诊,进一步胃镜检查一下、甚至做组织病理检查。看看是否有异常病理性增生。以达到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至于这3个指标具体代表什么含义,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应用,我们下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大家好,我是贺慧鹏,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的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每年因胃癌死亡的病例高达49.8万,单看数字你可能没什么概念,这49.8万死亡病例数相当于1.5个冰岛总人口数。

     

    其实胃癌早期的时候,癌组织还处于胃粘膜的位置。这个时候通过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切除)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超过90%,部分患者甚至能够治愈。

     

     

    图说:胃癌发展进程

     

     

    然而中国90%的胃癌患者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这个时候的5年生存率已经低于30%。

     

    在统计学上这可能是一个数字,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那么我们能不能在胃癌早期就及时发现呢?

     

    早期胃癌的一些表现

     

    约半数的早期胃癌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仅有部分患者长期存在轻微的上腹疼痛、恶心或者食欲不振的情况。

     

    目前早期胃癌的确诊主要还是依赖胃镜检查,以及双重对比X线检查。

     

    这类检查价格高,还依赖于医院的设备、医生的检查技术,耗时耗力,因此无法对有上述情况的人群进行大规模的胃癌筛查。

     

    虽然早期胃癌在诊断上有较大困难,但是其在发生之前其实已经有很多的蛛丝马迹。

     

    对于以下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一定要定期筛查。

     

    患有胃癌的相关胃病

     

    比如有些胃部疾病就存在一定的癌变几率。

     

    1.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癌年发生危险性约为0.5%。

     

    2. 慢性胃溃疡

    溃疡边缘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增加了细胞恶变的危险性,约有1%的癌变率。

     

    3. 残胃

    指的是胃良性疾病手术后,癌变一般在术后15至20年以上才发生,与低胃酸、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

     

    4. 胃息肉

    增生性息肉约有1%左右的癌变率。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以高达40%至70%,如果息肉直径超过2cm,癌变率会更高 [1]。

     

    5. 胃粘膜巨大皱襞症

    目前报道的癌变率约为10%至13% [1]。

     

    6.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诱发胃癌的发生。

     

    有患胃癌的一级亲属

     

    胃癌会有家庭聚集的现象,导致胃癌家庭聚集性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 遗传因素

    约有1%~3%的胃癌属于遗传性胃癌易感综合征,比如因CDH1基因突变所导致的遗传性弥漫性胃癌 [1]。

     

    2. 相似的饮食习惯

    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高盐饮食、吸烟、饮酒过度,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食品,均可引发胃癌的发生危险性升高。

     

    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家庭聚集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胃黏膜容易发生慢性的炎症、萎缩、胃酸分泌处于低酸状态,从而增加胃癌的发生危险性。

     

    所以,年龄≥40岁,符合以下情况的人群,也要重视筛查:

     

    • 1. 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

    • 2. 长期存在抽烟喝酒习惯的人群

     

    胃镜筛查那么麻烦有没有简易的方法?

     

    可以通过血清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筛查胃癌的风险。

     

    试试新型胃癌筛查法

     

    你需要去医院做几个简单的检查,然后试试下图这个测试。

     

    1. HP感染检测:

    血清HP抗体检测:实际上就是抽血,检验血液中HP相关标志物。HP抗体阳性提示现有HP感染或既往感染。

     

    尿素呼气试验(UBT):就是往仪器里呼气,对于部分HP抗体阳性者又不能确定是否有HP感染时,UBT是有效的补充检测方法。

     

    2. PG检测:

    PG检测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我们通常称其为胃功能检测,PGR指标就是通过这个检测出来的。

     

    3. G-17检测:

    G-17是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G-17水平升高,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

     

     

     

    整个测试总分23分,根据分值可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分为3个等级 [3]。

     

    结果分析:

     

    • 胃癌高风险人群(17~23 分),胃癌发生风险极高

    • 胃癌中风险人群(12~16分),有一定胃癌发生风险

    • 胃癌低风险人群(0~11 分),胃癌发生风险一般

     

    如果你的检查结果为胃癌中高风险,那么强烈建议做“电子胃镜精查”,具体的方法已经为你做成了流程图,你可以自行保存收藏。

     

     

    点击查看大图

     

    普通内镜适用于发现进展期胃癌,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

     

    哪种内镜更精准?

     

    早期胃癌的发现推荐磁控胶囊胃镜筛查和高清内镜精查。

     

    1. 磁控胶囊胃镜筛查:

     

    磁控胶囊胃镜(MCE),全程无痛苦、便捷、诊断准确度高 [3]。

     

    MCE对于胃癌风险人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筛查方式,有助于发现胃癌前病变或状态。

     

    2. 高清内镜精查:

     

    比如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这几种内镜能够全面清晰地观察整个胃黏膜,熟悉早期胃癌的黏膜特征,发现局部黏膜颜色、表面结构改变等可疑病灶。

     

    不过因为高清内镜精查属于高端检查,可能市公立三甲医院才会有。

     

     

    参考资料:

    [1] 全国高等学校8年制医学教材第3版,446-451

    [2]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8,12( 1 ): 8-14.

    [3]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7):433-448.

     

    京东互联网医院出品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 | 贺慧鹏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 一、要查骨质疏松,抽一管血,看看血钙低不低就行了,对吗?

     

    不能把低血钙与骨质疏松划等号,事实上,绝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钙并不低,这是由于当尿钙流失导致血钙下降时,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动员骨钙入血而使血钙维持正常。所以这种说法不对。

     

     

    二、经常有些药店或商场,免费检测骨密度,这种检查靠谱吗?

     

    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国际上公认的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主要检查部位是脊柱和髋部。药店或商场使用的多为单能X线吸收法,检查部位多为腕部。所以不靠谱,应该在正规医院检查。

     

    三、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症是一回事吗?

     

    一字之差,含义大不相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与正常成年人的最高骨量相比,降低一个标准差(SD)以上但未达到2.5个标准差(SD)时,叫骨量减少,降低2.5个标准差(SD)以上才叫做骨质疏松症。也就是说骨质疏松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骨质疏松症。

     

     

    四、年轻人说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事,跟我没关系,对吗?

     

    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或老年性,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比如截瘫、偏瘫、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风湿病等。还有一种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所以,骨质疏松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老年人说骨质疏松就是一种老化,就像人老了头发会白,牙齿会脱落,很正常的事。比起冠心病、高血压来不算个啥,对吗?

     

    疼痛、脊柱变形(身长变短、驼背)、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一旦骨折,患者长期卧床可以引起很多并发症,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死亡。冠心病、高血压常被描述为急性杀手,骨质疏松症则是慢性杀手,同样要命,不得不防。

     

    六、预防骨质疏松,无需从小开始,对吗?

     

    人的一生当中,骨组织不停地进行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过程。从出生到青年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逐渐增多,大约在 20-30岁,骨量达到最高峰值(即骨峰值),此后骨量开始逐年流失,更年期后最为明显。所以在青少年时期就应该注重饮食补钙并坚持适量的运动,最大程度地提高骨峰值。这就好比我们年轻时必须好好工作多多赚钱,等到年老退休后才有的钱花。

     

    七、古人说以形补形,吃啥补啥,骨头汤可以补钙,加醋效果更好,对吗?

     

    临床检测显示每升不加醋的骨汤钙含量只有11毫克,每升加醋骨汤钙含量为43.2毫克,而每升牛奶中的钙含量为1113毫克。可见,骨头汤中的钙微乎其微。牛奶含钙量高,营养丰富,容易吸收,值得推荐。虾皮虽含钙量非常高,但由于虾皮质量太轻了,喝一袋牛奶获得的钙需要吃一脸盆虾皮才够,显然不切实际。豆制品不仅含蛋白质,而且含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可预防骨质疏松,同样值得推荐。

     

    八、钙是好东西,多补点有益无害,对吗?

     

    缺钙可以导致骨质疏松,但补钙绝非多多益善。钙的吸收需要良好的肠道和肝肾功能,否则补的再多也吸收不了。同时,钙摄入过量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出现胃痛、便秘等不适,严重时可引起高钙血症,增加肾结石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九、治疗骨质疏松,单纯补钙就行,对吗?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形成和骨分解失平衡导致的,是骨代谢的异常,因此,单靠补钙来治疗骨质疏松症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纠正骨代谢失衡的问题,补再多的钙也会流失。补钙必须与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抑制骨吸收的药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

     

    十、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故患者宜静不宜动,对吗?

     

    要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的应力刺激,太空宇航员骨量会丢失,就是缺乏应力刺激的结果,长期卧床也是这个道理。运动锻炼通过增加骨与骨之间的应力刺激,可以促进骨的形成。需要强调的是,运动不仅应包括增加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比如跑步、游泳、健身操、骑车等,也要加强易骨折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比如腰背肌、大腿肌、腕部肌群,同时还要配合下肢平衡功能训练,三者结合才能真正起到锻炼的效果。

  •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人们常说的老三样。

     

    高尿酸由于在发病率、对健康的危害性,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相关死亡率的影响并不亚于「老三高」,逐渐被人们认识,成为了「第四高」。

     

    高尿酸的前因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我们通常所说的尿酸是血液中的尿酸。

     

     

    人体内的血尿酸80%是由人体自身代谢产生(内源性),20%是由摄入的食物分解产生(外源性)。这些尿酸产生后,其中2/3会通过肾脏排泄掉,剩下1/3在肠道经细菌分解处理。

     

    尿酸怎么变高的?

     

    ● 来源多了

     

    机体极少利用食物中的外源性嘌呤参与人体核酸合成,这些嘌呤大部分都分解转化为尿酸。因此,高嘌呤饮食会增加血尿酸水平。

     

    由于绝大部分血尿酸来源是内源性的,所以外源性嘌呤摄入其实对于尿酸的水平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如果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可摄入嘌呤为600-100mg/天。

     

    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能降低的血尿酸值约60-120umol/L。

     

    除了饮食,一些疾病(骨髓和淋巴增生性疾病)或者放化疗后,由于肿瘤细胞核酸分解增加,大量转化为尿酸,也会增加血尿酸水平。

     

    ● 排出少了

     

    肾脏排泄尿酸为降低尿酸水平的主要途径,这些都会增加尿酸水平:肾脏疾病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中等剂量阿司匹林会抑制尿酸排泄;利尿剂的使用让尿酸吸收增多。

     

    高尿酸的后果

     

    痛风=尿酸高?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的尿酸水平超过合理范围,这是一种生化状态,而痛风则是一种临床疾病。

     

    高尿酸情况

     

    • 男性:超过416μmol/L (≈420μmol/L ,7.0mg/dl)
    • 女性:超过357μmol/L(≈360μmol/L ,6.0mg/dl)

     

    当尿酸水平过高,超过其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420umol/L,可发生尿酸盐结晶析出。这些结晶沉积在关节腔和其它组织中,会引起功能受损或剧烈疼痛——即为痛风。

     

     

    事实上,1%的痛风患者不存在高尿酸水平状态,1/3的痛风患者症状发作的时候尿酸水平不高,仅有10%左右的高尿酸血症引发痛风。

     

    尿酸高但不痛?

     

    痛风只是尿酸盐结晶析出在关节引发疼痛的一种表现,除此之外,尿酸对其它器官和临床疾病都有很多不利影响。

     

    因此,即使没有关节疼痛的表现,悄悄升高的尿酸对身体健康有多重损害:

     

     

    痛起来的高尿酸——痛风

     

    尿酸结晶的析出对关节和组织的损害是痛风的病理过程。

     

    生活中影响尿酸水平和尿酸水平剧烈波动的因素都是痛风发作的诱因。避免这些诱因也是预防痛风的方法:

     

     

    如何改善高尿酸?

     

    饮食

     

    高尿酸血症患者有一套饮食原则:

     

     

    药物

     

     

    高尿酸血症,痛或不痛都是对身体健康的严重威胁。

     

    拿好这份有关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前因后果的小手册,理解它的来龙去脉,学会怎么吃,吃什么,重要的是怎么把这些原则融入生活,让高尿酸不再成烦恼。

     

    科学审核:
    京东全职医生-雷星星
  • 现在市面上宣传各类健康,但脊柱的问题往往会忽视。

     

    高低肩、大小胸、两侧后背不一样高、长短腿、腰背疼痛等现象却屡见不鲜,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问题都投射了「脊柱问题」。

     

     

    首先我来说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对应的症状。

     

    颈椎压迫或肌肉劳损

     

     

    1、脖子、肩膀、手臂感觉酸、麻、疼、痛。

     

    2、肩膀窝(肩)酸痛。

     

    3、颈部疼痛造成入睡困难。

     

    4、以前失败的颈部手术,尤其是有复发或更严重的症状出现。

     

    5、臂膀/手的复原缓慢。

     

    腰椎压迫或肌肉劳损

     

    1、腰部、臂部、腿部感觉酸、麻、疼痛。

     

    2、背痛造成无法弯下、弯腰、或提举物品困难。

     

    3、以前失败的背部手术,尤其是有复发或更严重的症状出现。

     

    4、背部疼痛造成入睡困难。

     

    脊柱弯曲

     

    1、观察两侧肩膀不一样高或者骨盆存在倾斜。

     

    2、脚与肩同宽,双手合十身体向前弯,身边人在正后方观察两边背部不一样高。

     

     

    3、在正后侧触摸脊柱有弯曲的现象。

     

    4、坐久或者站久,存在腰背部酸胀、疼痛。

     

    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

     

    1、臂膀/手或腿部的复原缓慢。

     

    2、间歇性全身关节疼痛,僵硬或肿胀。

     

    3、脊柱强直或者脊柱畸形。

     

    脊柱“牵一发、动全身”

     

    以一个长期伏案工作的右撇子同学为例子,平时也一直没有锻炼的机会,全身肌肉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因为右手用的更多,右侧的斜方肌利用率比较高,它长期处于“工作”状态,慢慢的就变得紧张,开始出现劳损, 对胸椎的牵拉力量就会减弱。

     

    左右两侧肌肉的平衡被打破了,胸椎容易向左产生侧弯。那么:

     

    如何恢复脊柱两侧的平衡,缓解病痛呢?

     

    哪些锻炼更适合脊柱疾病的病人?

     

    如何维持一个良好的体态?

     

    办公室一族如何保护脊柱?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点击下方问诊卡向医生进行咨询。

     

    作者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关节科 张道俭医生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经常感觉浑身无力,脸色总比别人差,动不动就拉肚子,其实你可能是被湿气缠上了。对每个人来说,五脏六腑都各司其职,各有用处,但大家最重视的,往往都是心脏、肝脏、肺脏,而脾脏却总是被大家忽略。

      


    脾脏,主管人体内的“气”,气通顺了,体内的毒素才能顺利排出,疾病不会轻易打扰。脾胃功能的好坏,对一个人的健康也有很大影响,也会直接反映在我们脸上。脾脏健康,人就会面色红润,气血充足,而脾胃功能虚弱,人也会有气无力,体虚体寒。

     

    所以在面对脾脏功能下降的时候,我们不能大意,要把调理脾胃提上日程。

     

    脾虚是什么意思呢?

     

    脾主运化,我们每天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喝进肚子里的水,都要通过脾脏的运化功能传达到身体各处,让人体充分吸收营养,而脾虚则是脾脏功能失常的表现,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

      
    脾胃虚弱,身上会有这些变化

     

    1、舌头胖大,舌苔厚腻

     

    舌头对于我们而言,不只是品尝食物,分辨味道的工具,还是反应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因为当脾胃功能失常的时候,津液运行不畅,我们的舌头上就会出现一层厚厚的舌苔,舌头的体积也会变大,同时还会伴有口腔异味。

     

    2、小肚子变大

     

    没有人希望自己有小肚子,即使再不修边幅的人,也会在意自己的身材。但我们也经常见到有些人,明明身体非常匀称,肚子却十分胖大,这种“局部肥胖”的原因,可能就是湿气在作祟。脾胃虚弱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运化不利,消化功能异常,食物囤积,腹部胀满。

      
    3、下肢浮肿

     

    可能有的人觉得身体浮肿只不过跟水喝多了有关,但如果你控制饮水量后,浮肿现象还是没有得到改善的话,就应该好好想想了,可能是脾脏出了问题。脾主水运,当脾脏功能失常的时候,体内的水分就无法顺利排出,积存在体内,造成水肿。

     

     

    脾有“三怕”,早知早受益

     

    1、脾怕“湿”

     

    长期生活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下,脾会渐渐受损,因为脾本身就有运化水湿的功能,但在潮湿的环境中,脾脏自身难保,就更不用说去运化水湿了。而且很多人平时喜欢吃一些油腻、生冷的食物,这些食物也会间接加重体内的湿气,从而给脾脏带来更重的负担,时间久了,脾也会越来越虚。

      
    2、脾怕“冷”

     

    我们说到养生,都会强调避开生冷寒凉食物,多注意保暖,追求养生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轻易吃寒食、喝冰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不敢久吹空调、电扇。这是因为脾脏最怕的就是“冷”,寒气入侵人体,首先伤害的就是脾脏,若想保护脾胃健康,就要保证身体的“温暖”,避开寒凉刺激性食物。

     

    3、脾怕“郁”

     

    有人觉得情绪是人之常情,释放出来才能消散,但很多人往往不会科学地排解情绪,长时间处于负面情绪当中。思虑过度、忧愁过度都是最伤脾的行为,因为长期处于这种心境下,肝气郁结,会限制脾脏发挥作用,从而损害脾胃的健康。所以大家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脾不好的人,做对1事,能健脾祛湿,恢复健康

     

    多吃“二果”

     

    1、赤小豆

     

    对于脾虚的人来说,赤小豆是非常有名的健脾养胃食材,很多人都喜欢在煮粥的时候加入此物,用以排湿排寒,补益脾胃。赤小豆中含有皂碱和纤维素,在润肠通便的同时,还能利尿消肿。

     

    2、薏仁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薏仁有消水肿的功效,但却在喝薏仁水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出薏仁的“威力”。其实薏仁是需要先在锅中炒熟的,再用开水煮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

      
    若想健脾祛湿的效果翻倍,还可以在熬制赤小豆薏仁水的时候,加入大麦、橘皮、红豆等食材,能抵消薏仁的寒性,更加温和地调理脾胃。每天早晚喝一杯,脾胃会慢慢恢复健康。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