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体检,一定要做胃肠镜吗?

体检,一定要做胃肠镜吗?
发表人:胡建
      胃肠道疾病很多,如溃疡、息肉、炎症、及恶性肿瘤,需要行胃镜及肠镜检查,才能直观准确检查出来,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谈到消化道疾病,最让老百姓恐惧的是消化道肿瘤,在中国,肺癌、大肠癌和胃癌位列发病率前三位,其中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增速最为显著,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第6位上升到第2位。​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体检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很多体检貌似全面科学实则存在着不少缺陷,比如胃肠道就是常常被遗忘或遗漏。
 
      以致于我们在医院碰到住院病人时常听到有人抱怨:去年才做完体检,今年咋就得癌了?体检真不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举例说明
 
 
①患者张某,男,61岁,机关单位退休,平素身体健康,胃口很好,从来没有觉得消化不好,单位每年组织体检均无大碍。某日突然黑便头晕,就诊某医院,胃镜检查:晚期胃癌!
 
②患者刘某,男,43岁,公司高管,平素身体健康,饮食、大便均正常。每年单位体检均未见异常。然而,近一月以来自觉腹胀不适,来医院就诊医生给他安排了结肠镜检查,一查吓一跳:进展期结肠癌并转移,已失去手术机会!
 
 
 
上述两个病例中的主人公都平素健康,没有特殊消化道症状,健康意识好,每年定期体检也都正常,可还是胃肠道出了问题!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胃肠道疾病被漏诊呢?
1. 认识误区:错以为胃肠没症状就没事。许多人觉得自己胃肠很好,能吃能喝,不痛不胀,消化道应该没什么毛病,不需要检查。殊不知,多数胃癌肠癌不到晚期往往没有症状,正是因为没有症状,所以麻痹了许多人,等有症状时为时已晚!所以,切莫以为胃肠无症状就没事,要知道胃肠道肿瘤早期最大特点就是无症状!
 
 2. 体检项目遗漏胃肠镜:据了解,目前国内多数体检机构的一般体检项目都局限于像抽血、B超、心电图、CT、核磁等检查。由于胃肠道的特殊性,胃肠道疾病对这些检查而言都不敏感。
 
实际上,目前电子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才是胃肠检查的首选方法。
 
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胃肠道不做胃肠镜检查,其漏诊机率非常大,后果严重。
 
3. 宣传误导:有些体检中心宣称一滴血就能查胃癌、肠癌,B超可以查胃病等等,这些检查项目简单易做,老百姓容易接受。但这些检查对胃肠道疾病而言却意义有限,有些甚至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误导。 
 
4. 需要正确认识胃肠镜:许多人觉得胃肠镜检查一定很痛苦,很可怕,其实,胃镜检查主要不适感觉是恶心,肠镜主要是腹胀,这些不适感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可以耐受的。如果心里过于恐惧或者特别敏感的,还可以选择无痛胃肠镜检查。切记,不要因为恐惧害怕就放弃,胃肠道体检一定要做胃肠镜,以免遗漏病变。 
 
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
 
 
        胃肠镜检查是目前发现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最简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但很多人恐惧胃肠镜检查,致使一些大肠病变甚至肿瘤不能早期确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近年来随着麻醉药品和医疗监护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无痛肠镜检查。其实质就是在检查前经静脉注射一种起效快、有效时间短、作用确切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数秒钟内入睡,完成全部检查后早期即能苏醒,检查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的不适和痛苦感觉,说简单点就是人在睡着时候就做完检查了,醒来后没有任何的不舒服。
 
哪些人群需要做胃肠镜诊治呢?
 
 
一、5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无论男女,均应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有阳性发现(溃疡、息肉等),在做完治疗后均应定期复查。
 
二、有消化道不适的人群,比如胃部不适,可表现为上腹痛、下腹痛、反酸、嗳气、饱胀等;肠道不适,可表现为下腹痛,大便习惯与性状的改变,比如每天排便一次变为排便多次,或者便秘、便稀、反复便血、鼻涕状黏液血便等。
 
三、有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或大鱼大肉,喜吃腌制食品和烧烤,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
 
四、有食管癌、胃癌、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可将初检年龄提前到40岁甚至30岁。
 
五、正常体检时发现CEA、CA199等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要尽快做胃肠镜以进一步排查。
 

––转自:上术健康

胡建医生,主治医师,中共党员,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通外科,一直在三甲医院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目前就职于全国知名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胃肠外科。

 
胡建医生门诊时间安排:
周一下午:胃肠外科门诊 曙光医院东院外科2号诊室。
 
学术成果:
在专业领域已发表学术论文共计9篇(6篇SCI,3篇核心期刊),其中第一作者论文5篇【2篇SCI论文,影响因子累计8分以上,分别为全球肿瘤与衰老领域著名杂志《Aging》和全球外科临床技术领域著名杂志《Surgical Endoscopy》;3篇核心期刊,其中2篇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腔镜外科杂志】。同时,作为主要完成人申请专利一项:腹腔镜手术用腔内Poke钳及腹腔镜手术操控组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胃肠外科:
曙光医院胃肠外科是上海市综合性三甲医院中较早具有独立建制的胃肠外科专业学科,已形成治疗理念领先、技术成熟,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专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项,每年开展各类微创手术500多台。主要以普外科疾病外科诊治为主,以胃、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疝与腹壁疾病为核心病种,同时包括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肝胆胰、甲状腺、乳腺疾病)的手术治疗。专业技术特色: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微创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生活与学习节奏变快,很多朋友都不能够按时吃饭,长期的不规律饮食导致胃的功能也发生了下降。不按时吃饭会打乱胃液分泌的节奏,改变胃内的环境还会损害胃部的粘膜。

     

    吃的东西不合适,吃比较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偏硬偏凉的食物也容易使胃的粘膜受伤、胃体部受凉。胃部功能发生变化时会体现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很多朋友却还没有意识到。

      

     

    现象一,吃饭之前没有胃口

     

    很多朋友吃饭之前会觉得没有胃口,不想吃饭。不想吃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一种原因可能是消化功能比较弱而前一段饭东西吃的太多,食物没有被消化完全而不会感到饿。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天气或者心情等因素的影响。

     

    天气较热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烦闷而不想吃东西。心情比较烦闷或者难过的时候也不想吃东西。如果正常吃饭的情况下,在下一顿吃饭之前总是没有胃口就应该对自己的消化功能留个问号了。长时间的食欲不佳可能是胃部发出的信号。

      
    有些朋友在吃饭之前会感到饿,也想吃饭,但是总感觉胃里酸酸的,有时候还会隐隐的疼。吃饭不规律或者精神压力大会使我们胃粘膜屏障受损,再加上一些细菌的侵袭,我们的胃粘膜就可能变得千疮百孔了。饥饿感会使我们的胃液量增加,正常健康的屏障不会使我们感到胃酸,当屏障被破坏时,胃部出现了溃疡面或者产生了炎症的时候胃液的侵蚀性就变得明显。

      
    溃疡面的出现还会使我们出现胃疼的表现,有些人吃饭之前胃部出现痛感,吃了一些东西之后痛感就消失了,这说明溃疡面的部分处于十二指肠的可能性比较大。而有些吃饭之后出现痛感,过半个小时后发生好转说明溃疡的部位处在胃部的可能性大些。如果我们出现了胃部不舒服的表现我们也要留心这种不适感出现的时机和频率。

      

     

    象二,吃饭时吃一点就饱

     

    通常情况下,我们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时会多吃一些,遇到不喜欢的东西时就会少吃一些。很多朋友在吃饭时吃了一点就吃不下去了,觉得胃已经被填满了。中医上称这种现象为胃气不足,胃里面阳气比较少,比较虚弱能够容纳的食物也就变少。西医上称这种现象为胃动力不足,表明胃的状态不是很好,工作效率低。当出现这种表现时我们要开始注意一下自己的胃的。

      
    现象三,吃饭后觉得胃胀

     

    大部分胃部病变的朋友不舒服的感觉都会出现在吃东西以后,因为胃功能的减弱直接影响消化的质量和进度。一些朋友会觉得吃东西之后胃胀,感觉胃根本就不工作。胃部受损以后工作效率会下降,一方面表现为消化液的分泌减少,食物不能被彻底混匀。一方面表现为胃壁的蠕动能力下降,食物积存在消化道内不发生移动。

      
    一些朋友吃饭完之后会觉得胃里酸酸的,这可能与食管粘膜受到损害有关系。我们要注意吃完饭之后不要马上躺下,刚吃完食物胃内的胃液量是比较多的,平躺会使胃液流回食管内损害食管的粘膜。体位的不正确会容易使人们患上胃食管反流病,出现烧灼酸酸的感觉。

      
    如何保护自己的胃?

     

    尽量按时吃饭,定时定量的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不要突然大吃大喝,也不要恶意节食。天冷时注意穿衣服给自己的胃部保暖,天热时也要注意不要使胃部受凉。胃部受凉之后我们会更不爱吃东西,消化能力会大大下降。同时也要注意保证高质量的睡眠,好的睡眠能够让我们的胃得到好的休息机会。

     

    当我们的胃部发生病变时会体现在吃饭中的一些细节上,希望朋友们能够早些识别这些异常的表现,时刻关注着自己的胃。同时,我们平时也要注意对胃部的保暖和保养。

  • 一直误认为是痔疮,根本没有想到会是直肠癌,谈及自己的患病经历,55岁的唐女士后悔莫及,原来在三个月前的时候,唐女士就一直出现断断续续便血,起初一直认为是痔疮,也一直按照痔疮来治疗,但症状却没有任何好转。


    直到在家人的陪伴下,唐女士才到医院接受了肠镜检查,这一检查,医生就发现了罪魁祸首,原来竟是直肠癌所致。


    医生说,直肠癌是我国一种很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它所受到的重视却远远不够,当直肠癌来临的时候,最易出现的就是大便异常,如果大便出现以下四个信号,最好去检查一下,因为直肠癌很可能已经找上你。

     

     

    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以40~70岁最为多见,但20世纪末发现30岁以下者亦不少见。

     

    男女两性发病比例约为2:1,本病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余依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

     

    癌瘤大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粘液癌。本病可以通过淋巴、血液循环及直接蔓延等途径,播散到其他组织和脏器。根据临床表现、X射线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以确诊。


    第一,大便带血,最易被误诊为痔疮的一种症状,很多人傻傻分不清,直肠癌和痔疮的区别,但是一旦直肠癌被误诊为痔疮,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出现便血,建议先进行肠镜检查,首先应该排除的就是直肠癌。


    第二,腹泻,很多直肠癌的患者会出现腹泻,一天大便次数在七八次以上,甚至更多,而且大便稀,不成形,常常伴有里急后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肿块反复刺激直肠,产生了便意所致。


    第三,大便性状改变,很多直肠癌的患者,刚开始的表现是大便变细,像挤过的牙膏一样,之所以出现这种症状,同样是因为直肠肿块,堵塞了肠腔所致。

     


    第四,排便习惯改变,原本非常规律的排便习惯,近段时间突然变得毫无规律,这个时候,也应该警惕是不是直肠癌。


    如何才能及时发现直肠癌,到医院后,医生往往会建议完善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对于长期进食高脂肪食物,长期吸烟,缺少运动,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注意检查。

     

  • 做胃镜,是做常规的还是无痛的呢?因为对二者的不了解,临床中经常有患者询问这个问题,这里就给大家讲一下二者的区别,以及医生对二者选择的依据。

     

    对胃镜大家都很熟悉了,提起胃镜,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做胃镜太难受了,能不做就不做”。事实恰好相反,通过胃镜我们可以对口腔到食道、胃、十二直肠的内部形态进行直观的观察,及早发现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早期食道癌、早期胃癌等疾病,这是钡餐透视、彩超、CT等检查所不能比拟的。然而,许多人因为畏惧胃镜造成的不适,选择放弃胃镜检查或者仅通过服药对病症进行维持治疗,错过了发现癌症的最佳时期,最后悔之晚矣。

     

     

    那么,无痛胃镜跟常规胃镜有哪些区别呢?

     

    事实上,无痛胃镜所使用的检查器械、检查方式与常规胃镜并没有区别。无痛胃镜是在常规胃镜操作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短期的身体麻醉,使患者在“睡梦”中完成胃镜检查,避免常规胃镜操纵造成的不适,如恶心、呕吐等,同时消除患者对胃镜检查的恐惧。

     

    此外,无痛胃镜可以扩大胃镜检查的适用人群,如不能耐受常规胃镜的老人及儿童。老人因身体机能减退,对外界刺激的耐受度降低,比做普通胃镜的风险性大,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无痛胃镜。

     

    儿童因其年龄较小,对外界认知不足,常常对胃镜检查强烈恐惧并会有严重的哭闹行为,若对其进行胃镜检查,则可能造成检查中断、疾病检出率差或因哭闹造成检查伤害。如:临床中常见的儿童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若儿童配合不良,常常造成操作时间延长、儿童较痛苦、甚至操作失败。

     

     

    研究发现,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因麻醉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可有效的减少胃肠道的蠕动,为内镜下的组织观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提高疾病检出率,降低漏诊率、误诊率。

     

    因常规胃镜有不适感,患者耐受时间短,一些创伤小、效果好的胃镜下手术,常规胃镜便不适用了。如,内镜下胆管取石、息肉的切除、早癌的治疗等,这些方面无痛胃镜有常规胃镜不可取代的优势。

     

    无痛胃镜这么好,难道就没缺点?

     

    无痛胃镜需在麻醉师的监控下使用镇静药物,因药物作用及考虑患者安全性,检查结束后患者需待完全清醒并休息20分钟左右方能离开。因此,无痛胃镜检查较常规胃镜耗时久。无痛胃镜临床常采用丙泊酚作为镇静剂,少数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呼吸抑制,治疗后恶心、呕吐、头疼等,有麻醉药物过敏史的人不能进行胃镜检查。无痛胃镜因增加了麻醉操作,费用较常规胃镜昂贵500元左右,具体价格可以咨询就诊医院。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会对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样在就诊或体检时,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并结合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胃镜检查。

  • 胃癌,是一种原发于胃部粘膜的癌症,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癌细胞还会扩散到全身各处,最后夺走我们的生命。但是,胃癌的发展很缓慢,很多时候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在这之前,一般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胃癌一发现就到了晚期。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身体出现哪些症状,就该警惕是不是胃癌找上了门。

      
    饭后如果有4种表现,最好去查一下胃镜


    1、饭后老打嗝

     

    吃完饭老打嗝,可能是因为肠道积气过多,消化不良导致的,也可能是胃里的癌细胞侵犯附近的神经导致的。一般来说,如果饭后一连几十分钟地打嗝,就要高度警惕了。

     

    2、饭后黑便

     

    大便的颜色能直观地向我们反应身体的健康情况。一般来说,灰白色的大便且伴有刺鼻的气味,很可能是胆囊出了问题;而黑色的大便多半是胃部、十二指肠出血导致的。因为,胃酸遇到血液里的红细胞会变黑。排出黑便,说明消化道或者小肠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这很可能是因为癌细胞侵犯正常组织导致的。

      
    3、腹胀,吃不下东西

     

    如果你经常感觉上腹隐隐作痛,肚子胀,吃不下东西,最好去医院做个胃镜,检查一下是不是胃癌。因为临床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的胃癌患者在早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部隐痛。

     

     

    4、 饭后恶心反酸

     

    除了上述症状外,如果饭后经常感觉“心窝”处有一团火在烧,也要提高警惕。胃为了消化食物会分泌胃酸,伴有胃酸的食物反流进入食道,会刺激食道粘膜,感觉就像是有一团火在烧。

      
    哪些人最容易被胃癌“盯上”?


    (1)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胃癌是一种遗传疾病,如果直系亲属里有胃癌患者,那么患胃癌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建议有这种情况的人,定期去医院做胃癌筛查。

     

    (2)患有胃病的人

     

    不管是胃炎、胃溃疡,都会让胃黏膜受损,而受损的胃黏膜的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很容易“跑偏”,引起胃癌。

     

    (3)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会寄生在胃黏膜上的细菌,它会分泌出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我们的胃黏膜,从而诱发胃癌。

     

     

    (4)饮食习惯糟糕的人

     

    很多人胃不好,其实都是自己作出来的。不按时吃饭,抽烟喝酒,吃发霉过期的食物,这些糟糕的习惯都会让我们被胃癌盯上。

     

    日常养胃,少吃二物,胃会越来越好


    (1)少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粗粮、杂粮以及膳食纤维含量高的蔬菜,对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缓解便秘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胃不好的人来说,却是个负担。所以,胃不好的人,最好还是吃纤维含量少、易于消化的细粮。

     

    (2)少吃太稀的食物

     

    很多人认为胃不好,就该多吃流食,像稀饭、米汤之类的。殊不知这样的流食在胃肠道里停留的时间短,胃黏膜更容易遭受胃酸的刺激。而且,流食所含的营养成分也少,经常吃容易营养不良。

  • 乙状结肠镜检查具体步骤包括患者暴露肛门、医生进行直肠指检、医生检查设备、医生检查病变部位和检查后注意事项等:

    1.患者暴露肛门: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膝盖紧贴腹部,暴露肛门。

    2.医生进行直肠指检:探查有无肛裂、内痔及直肠狭窄,患者需尽量放松肛门,配合医生检查。

    3.医生检查设备:在乙状结肠镜上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将窥镜前端置于肛门处。患者需放松,张口深呼吸,以利于窥镜插入直肠。

    4.医生检查病变部位:医生在直视下,将镜身沿肠腔向前推进,边观察边缓慢推进,发现病变部位,可能会取活体标本做镜检、病理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5.检查后注意事项:检查结束后,医生退出镜体,用纸巾清洁患者臀部。患者术后应休息数小时,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情况。

    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情况,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 最近和消化科的专家在一起探讨结肠癌的一些知识点,受益匪浅,于是写了这篇文章,也希望帮助到大家。

     

    结肠癌多可怕?

     

    结肠癌已经成为第三高发的癌症,第一是肺癌,第二是乳腺癌。在消化科中,结肠癌最高发,死亡率也很高。如下图:

     

      
    结肠癌可以预防吗?


    结肠癌可以预防,它的发病的途径有好几条,其中有一条途径发病率较高,那就是由息肉演变而来。因此,我们只要早期发现息肉,予以干预,则可以有效防止结肠癌。所以,从这种层面上来说,癌症完全可以预防。

     

      
    怎么早期发现?


    原来的指南建议50岁以后,必须要做一次肠镜,现在年龄已经提前为45岁。也就是说:45岁需要做第一次肠镜。如果发现疑似可能会癌变的息肉,则将息肉切除。

     

      
    以后需不需要每年查一次肠镜?


    这里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因为很多科普文章建议每年查一次或者每两年查一次肠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在美国,建议是45岁检查完如果没有息肉,那么可以隔十年再检查一次肠镜。考虑到美国有乙状结肠镜,而中国并没有开展乙状结肠镜这样的检查,常规建议是5年需要复查一次。也就是说,从有肠息肉到结肠癌,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45岁以后,如果没有肠道不适症状,建议每5年检查一次肠镜。但是,如果是第一次发现有息肉并切除,则第二年需要复查,如果不复发,则以后每5年检查一次。75岁为最后一次,以后就不用再进行常规检查。

      
    做肠镜对身体有没有影响?

     

    肠镜对身体没有影响,这是个无创的检查,并不会有后遗症,可能在做完的1~2天有轻度的肠道不适症状。建议行无痛肠镜,无痛肠镜的全麻并不会使脑子变笨,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确实会差一点,但不能都归结于做过全麻变笨了。另外,在进行肠镜检查的同时,最好是一起行胃镜检查,也是每隔5年一次,下次介绍胃镜检查的知识点。

     

    45岁以下的人群怎么办?


    45岁以下的人群虽说不用常规做肠镜检查,但是,如果肠道有不适症状,那么,45岁以下也建议尽早行肠镜检查,以后每5年检查一次。

     

    需要做结肠镜的早期不适症状有哪些?


    可排除痔疮的多次便血;


    长期腹泻、腹胀、便秘、腹痛;


    排便习惯的改变,包括排便时间点及次数的改变;


    食欲不振,长期恶心呕吐;


    伴有腹部不适的贫血、乏力及体重减轻等。


    案例分析:本院有一名56岁的妇女,没有腹部早期不适症状,也是偶然的一次机会和一些消化科的专家在一起吃饭。谈及此事以后,就立即做了一次肠镜。在肠道竟然发现了一个溃烂的息肉,病理检查提示是致癌息肉。早期发现的致癌息肉通常预后很好,切除后也不用进行放化疗,定期检查就可以了。所以,此事便很庆幸,幸好做了这次肠镜检查,如果再拖下去,可能这个致癌息肉就要真的变为癌化息肉或者癌症了。这也反映出45岁以后做一次肠镜检查的重要性。

  • 提到胃肠镜检查,许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疼”,“难受”,谈镜色变,觉得胃肠镜检查一定很痛苦,很可怕。

    其实,胃镜检查主要不适感觉是恶心,肠镜主要是腹胀,这些不适感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可以耐受的。

    如果心里过于恐惧或者特别敏感的,还可以选择无痛胃肠镜检查。

    切记,不要因为恐惧害怕就放弃检查,胃肠道体检一定要做胃肠镜,以免遗漏病变。

    当医生建议您做胃镜或肠镜检查后,一般都给您一个“知情同意书”,此时患者要仔细阅读,有疑问时可以咨询医生及预约台的工作人员(多数是护士或者医生助理),预约时一般工作人员还会告诉患者应做的准备或注意事项,这些事情您要牢记并按照要求准备,但有时有可能工作人员没有仔细说清楚,患者可能有必要多了解一些。

  • 内镜报告上的结论代表什么?

    每次提到胃部不舒服、大便改变、癌症筛查时,医生都会推荐去做胃肠镜检查。

    很多人都听说过做胃肠镜很难受,十大最难受检查榜单可能要进入三甲,特别是肠镜,从准备到操作,都很不舒服。好不容易终于做完检查,问题又来了:

    “我胃镜报告单上写着贲门炎,下一步应该怎么治疗呢?”

    “我最近肚子不舒服,刚做了个胃镜,报告上说我有十二指肠炎,怎么治呢?”

    “我刚在xx查体中心做完体检,结肠镜报告上写着直肠炎(也有可能写作乙状结肠炎或结肠炎),可是我没有任何症状,需要治疗吗?”

     

     

     

    我从事胃肠镜工作多年,这三种情况常常被问到。

    其实单纯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说,无论哪一种都不需要做针对性的治疗

    这是为什么呢?

    “我的检查结果明明是说有炎症的啊,为什么就不需要治疗呢?如果置之不理,将来会不会恶化,演变为恶性病变呢?”

     

     

    原来这些“炎”不需要太担心

    年底了,又有很多人开始做体检了。

    在此,关于内镜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明确一个非常重要然而却又未曾被引起足够重视的知识点。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内镜检查最后的结论仅仅是内镜诊断,而并非是最终的临床诊断。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内镜检查所见是作为重要参考信息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例如贲门炎,十二指肠炎或直肠炎,仅仅是内镜下所观察到该部位的点片状的黏膜充血红斑或伴有轻度的黏膜水肿而已,并非某种特异的疾病,有时是因为食物团或粪便通过所造成的擦伤引起,没有临床意义

    也就是说,这类描述性诊断只不过是内镜医生观察到,并最终记录到诊断报告中的一种现象,这三类“炎”都是不收录在ICD临床疾病分类当中的。

     

    如果说临床医生是一个工厂,内镜诊断,病理诊断,临床症状,家族史等就都是生产原料,最终做出的临床诊断才是出厂的成品。

    例如,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黏膜肿物,那么直肠肿物即为内镜诊断,通过组织活检发现癌症细胞,那么病理诊断的结果即为直肠癌,从而直肠癌的临床诊断成立。

    至于,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中间产物”,患者大可不必过度关注,尽请交给主治医生来为您解读。

    就诊时,请您勿将这些单纯描述性的内镜诊断与临床诊断混淆。有一部分患者会在心理作用下,将自己的症状归咎于这类所谓的“疾病”,焦虑担忧,不得安宁,这样就完全违背了体检的初衷了

    让我再次划重点,内镜报告上的贲门炎,十二指肠炎,直肠炎(溃疡性直肠炎为临床诊断,此处指代的是非特异性结肠炎症)这类诊断是不需要特殊治疗,更不必由此而产生焦虑的情绪。

     

     

    哪些“炎”需要治疗?

    那么内镜检查报告提到的各种“炎”都是不需要治疗吗?非也。部分疾病的诊断是以内镜所见为金标准的,也就是说内镜诊断是可以直接作为临床诊断来进行解读。例如: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在就诊时明确内镜诊断并不完全等同于临床诊断,不要纠结于一些没有临床意义的描述性的内镜诊断。

    至于哪些炎需要引起重视,哪些完全可以忽略,还是需要由专门的医生来给予解读。希望阅读完本文之后,不要再有患者或非消化病专业的医生再为内镜报告中的贲门炎,十二指肠炎或直肠炎等诊断而“自寻苦恼”了。

     

     

    本文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消化内科 孙曦

    点击链接,即可问诊:https://www.healthjd.com/teacher?id=198710288180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俗话说“十胃九病”,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饮食习惯差,胃不舒服,已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了。

     

    如果只是偶尔出现,倒也不必太过于担心,可能只是暂时的胃肠失调;若是症状反复发作、久不缓解,那“去医院,看医生”才是上上之策。

     


    到了医院,医生们根据你的体征表现,再配上自己的接诊经验,大多能判断出你是哪方面出了问题,但为了做出准确判断,精准定位病灶所在,检查还是在所难免的,毕竟医生没有“火眼金睛”,不能一眼就照出“妖怪”的位置。

     

    那一般会做哪些检查呢?接下来就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

     

    1、普通胃镜检查:

    这是目前最常用、最准确的检查方法之一,操作流程就是将纤状管从口腔沿着食道送入胃中,通过纤状管前端的探头将途径部位的影像信息传出。

     

    检查前最好保持空腹,不然探头进去,就只能看到食物残渣了。检查过程会有些许不适,不推荐老人和孩童进行此项检查。

     


    2、无痛胃镜检查:

    此项检查是利用超声原理来诊断疾病,采用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不插管、无损伤、无痛苦,短时间内就能将病变清晰检查出来;适合各种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进行检查,堪称胃镜界的“万金油”。

     

     

    3、幽门螺旋杆菌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原因,因此胃不舒服,很多医生都会开一个幽门螺旋杆菌检查。

     

    主要的采样方法有四种,第一种是血清检测,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抽血;第二种是呼气采样试验,简单、快捷,准确性也高;第三种需要配合普通胃镜,直接取胃黏膜活检;第四种是唾液检测法。

     

    4、消化道造影:

    此项检查就是我们俗称的“喝钡餐”,需要喝入造影剂,然后用X线探查,可以观察消化道轮廓,查看有无狭窄畸形等改变。

     

    5、CT检查:

    此项检查较少直接用于胃肠检查道检查,主要是判断一些比较少见的疾病。可以从整体上来了解胃在腹腔中的情况。

     

     

    6、胶囊内镜:

    这是一种比较便利的检查方式,只需吞入一颗电子胶囊,由其顺着食管到胃,穿肠而过,最后从直肠经肛门排出,记录下整个过程中的影像信息,是一种方便、快捷、无痛、无副作用的检查手段。

     

    缺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贵”。

     

    介绍了上面的检查手段,相信大家对去医院做哪些检查,心里也有了一些概念。

     

    那有的小伙伴又要说了,我胃不舒服就只能去医院做检查吗,就不能自己在家养养胃吗?

     

    当然可以。

     

    01 家庭养胃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各种养胃方法层出不穷,但是说到家庭养胃,第一想到的还是饮食上的调整。

     

    不论是过饥或是过饱,对胃的损伤都是在所难免的,节食和暴饮暴食皆不可取。

     

    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对胃功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刺激胃的同时,也会增加肝胆的负担。

     

    很多人都说喝粥养胃,也确实如此,它性质温和、容易消化,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养胃良品,在养胃上有自己独到的作用。

     

     

    但凡事讲究一个“过犹不及”。长期喝粥,营养过于单一,不仅可能出现营养障碍,还有胃功能退化的风险。

     

    除此之外,多吃水果,也有助于缓解胃不舒服的症状,诸如香蕉、哈密瓜等水果,含有丰富的钾,能够调节电解质平衡,防止胃肠道出现水肿的情况。

     

    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丰富,能够补肺胃、生津液、润大肠,同样具有很好的养胃功效。但如果患有腹泻,还是不喝为妙。

     

    除了食疗,学会调整情绪,也是家庭养胃关键措施。情绪变化对胃部功能有直接影响,消极的情绪会使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形成胃胀,导致胃不舒服。学会自我减压,给胃放个假。

     

    都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其实胃的自我调节能力极强,只要你正常饮食,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口味清淡、达到营养均衡,同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就能拥有一个好的胃肠功能,跟胃病说再见。

     

    02 胃部不适还可能是哪些疾病的征兆?

     

    人体器官是一个大家庭,胃不舒服,可能不止是胃出了问题。

     

    肝胆脾本就属于消化系统,出现问题时常会导致肠胃不适;心肾主循环,也与胃肠息息相关。

     

    如果除了胃不舒服,还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四肢乏力、皮肤发黄等症状,再明显一点,出现右上腹部的疼痛,多半是考虑是肝胆疾病的征兆。

     

    此时建议饮食上油荤少碰,肝已经发出了信号,“肝”不动了!建议速速去医院查个肝功能,找医生拿点护肝、保肝的药物。

     

    肾不好的人,体内毒素排出不畅,出路不通,进而刺激肠胃,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再伴随泡沫尿、血尿等典型症状,还是尽快就医为好,切忌自己乱吃药,增加肾脏负担。

     

    如果说胃不舒服,伴随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则考虑可能是心脏方面出了问题,此时应该直接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胃不舒服,可大可小,希望大家做好家庭养胃,把胃养好。

     

    如果出现其他部位的不适,一定要小心留意,发现不对及时就医,切勿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 做胃镜发现胃里有白斑有可能是胃癌的表现,其次也有可能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因素导致。

    1.胃癌:胃内的白色隆起病变,特别是在黏膜表面有不规则、粗糙的纹理时,可能提示早期胃癌的可能性。

    2.慢性胃炎:胃里面出现白斑,多数是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可导致胃黏膜受到刺激后出现损伤,进而导致白斑的出现,常见于慢性胃炎。

    3.胃溃疡:是胃黏膜上的创伤以及溃疡,也可导致在进行胃镜检查的时候,胃内存在白色的斑块。

    当进行胃镜检查的时候,如果出现胃内有白斑的现象,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