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累死了”不是玩笑话!当你感到疲惫时,这些病找上门

“累死了”不是玩笑话!当你感到疲惫时,这些病找上门
发表人:京东健康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被快节奏推着走,从孩童到成年人,似乎都承受了来自学业、事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

 

很久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喝杯咖啡就能撑过半天;对着电脑一坐就是十几个钟头,呼吸新鲜空气成了一种奢侈;没空好好陪伴亲人,下班到家老人孩子都已经睡去……

 

 

别拿累不当病,长期疲劳会给身体带来很大危害。《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权威专家,教你科学对抗疲劳这个隐形“杀手”。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许顶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 侃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杨庆国

 

本报记者 丨江越

本文编辑 丨鲍捷

 

老觉得累,可能是病

 

2017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55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并死亡,相当于不到1分钟就有1人猝死。有研究发现,大多数猝死者生前都经历过连续加班和异常疲劳。

 

2018年,一项针对上海某中学毕业班学生的调查显示,96.59%的学生有下午打瞌睡、提不起精神的现象;81.23%的学生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

 

中年人更是因家庭、事业双重压力而疲惫不堪,数据显示,大城市七成白领都处于“过劳”状态,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连续出差、加班,回家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长期睡眠不足、三餐不定,处于面色暗哑、头疼胸闷、易怒烦躁的状态,自嘲为“被累倒的一代”。

 

疲劳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的。在病理性疲劳中,有一种最易被人们忽视的疾病,1987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其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据统计,全球至少1700万人受到该疾病影响,20~50岁的中青年较多。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在上海、北京、广州等10个大城市开展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初步调查显示,各城市人群慢性疲劳综合征患病率约为10%~25%,且大多数患者患病时间在一年半以上,30%左右的人竟有长达5年的疲劳感。

 

一般来说,持续3~6个月不缓解的疲劳,并伴随低热或淋巴结肿大,或其他系统的紊乱或损害,如脱发、睡眠障碍、体重增加或减少、厌食、腹泻等全身多部位不适的,可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这类人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和身体内致敏因素增加,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患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风险都比健康人群高,而且患癌症和抑郁症的几率也随之升高。

 

但统计结果显示,只有6%的慢疲患者就诊过,绝大多数患者认为这不是病,更有一部分人因睡眠障碍而自作主张乱服安眠药,造成严重的药物依赖,这部分人最终极易发展成为棘手的慢性疼痛患者——心因性疼痛。因此,识别并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非常重要。

 

经常疲劳,警惕3类病

 

除了慢性疲劳综合征,一些疾病会导致机体代谢异常或过度消耗能量,从而导致人体容易产生疲劳感。专家提醒,身体疲劳还应警惕以下几类疾病。

 

1. 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梗、心衰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容易疲劳、头晕、头痛、气喘等症状。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近日发布的研究也显示,易疲劳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尤其是一些患者长期感到疲劳,但经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却无明显心脏瓣膜疾病或心肌缺血,应由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以明确病因。

 

2.糖尿病


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最初都会感到疲劳乏力,但这种早期症状常被忽略,误以为是生活压力大、工作太累等原因造成,导致很多人的血糖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因此,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等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疲劳、乏力症状时,一定要警惕糖尿病,尽早到医院就诊。

 

3.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美国“癌症网站”2016年总结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等机构的研究数据后提示公众,睡眠、休息充足的情况下,仍长期感觉疲劳的人群,需要警惕癌症、贫血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4件事帮你摆脱疲劳


排除疾病导致的疲劳,生理性疲劳在人群中更为普遍,通常发生于中青年人群,一般由压力过大、剧烈运动、睡眠不足、不科学减肥等主观原因以及天气、季节等客观因素引发,一般适当休息后便可缓解。

 

疲劳对人的影响一般分为两个层次,轻度疲劳会导致身体不适和认知能力下降,重度疲劳可能造成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障碍等。长期疲劳人群需要重视从运动、睡眠、饮食、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必要时还可通过中医调理、辨证治疗逐步改善。

 

1.坚持锻炼,赶走疲劳

 

美国乔治亚大学研究发现,久坐会让人感觉很累,每周坚持锻炼3次,每次运动20分钟,能有效赶走疲劳,而且运动还有助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

 

2.规律作息,定期体检

 

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是抗疲劳的关键。建议大家养成午睡习惯,但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另外,无论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人,都要保证每年体检一次,以便对疾病早诊早治。

 

3.饮食规律,营养均衡

 

饮食上要尽量做到多样、均衡,远离“垃圾食品”。建议适量多吃些牛肉、深绿叶蔬菜、坚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缺铁会降低人体内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导致人出现思维迟钝、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另外,缺水也会降低氧气和营养物质在血液内的输送能力,进而导致人体感觉疲倦,所以成年人每天至少需饮用1.5 升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

 

4.心情愉悦,别太较真

 

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自己坚强、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不必过于追求完美,凡事别太较真。

 

同时,应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感到焦虑时要学会积极调节,比如短期旅游、爬山远眺、跳舞唱歌、摄影绘画等都是缓解疲劳的好方法。▲

 


本期编辑:邓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急性心梗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有一种疾病,症状和中暑很像,在夏天来势汹汹。它容易误诊,稍不留神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心梗」与「中暑」的发作容易混淆,如果你不能准确辨出两者的区别,就要警惕了。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在高温天7招防住心梗来“敲门”。

     

    受访专家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胡桃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余再新

     

    夏天也是心梗的高发期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大多都知道冬季是心梗高发的季节,殊不知夏季也是如此。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如果不慎受凉出现腹泻,胃肠道的血流需求增加,也会导致血流供需失衡,加重心脏负担;还可造成电解质失衡,导致低血钾,诱发心律失常,出现心慌、胸闷、低血压、意识丧失,甚至猝死。

     

    //夏季心梗高发的原因///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显著加快,体表血管扩张,更多血液循环到体表。

     

    雨水多、气压偏低,空气含氧量下降,心脏的供血、供氧都会相对减少。

     

    人体出汗多,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诱发心肌梗死。

     

    房间内空调温度低、爱喝冷饮,反复的冷热刺激会使冠状动脉强力收缩,致使其中已形成的斑块被牵拉破裂,形成血栓,突发心梗。

     

    如果身体出现以下几个异常表现,要警惕心梗发作:

     

    • 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多发于清晨;
    • 原有的心绞痛性质改变(变频、加剧、持续时间延长),或诱因不明显,多在安静休息时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
    • 疼痛时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等,即“梗死前状态”;
    • 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原有心功能不全症状加重。

     

    4条线索判断心梗or中暑

     

    临床上,有些患者将心慌、胸闷等心梗症状误认为中暑,耽误了救治时间。

     


    其实,心梗和中暑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家不妨通过4条线索进行区别。

     

     

    体温


    中暑指在长时间高温、高湿和热辐射作用下,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的一系列热应激综合征,其症状多因身体内环境失调紊乱引起。中暑病人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

     

    心梗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发热,却因心输出量(左或右心室每分钟泵出的血液量)下降、血压下降、血管收缩,出现皮肤温度降低、四肢冰冷等情况。

     

    胸闷


    中暑者远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安静休息,并适当补液后,胸闷气短情况常有明显改善。

     

    心梗患者的胸闷则呈心前区压榨感,常伴有胸痛和濒死感,持续时间长,转至阴凉处得不到缓解,或缓解后再次出现。

     

    面色


    中暑者因大量出汗后血容量会下降,出现面色苍白,在此之前往往还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表现。

     

    心梗患者因堵塞血管部位不同,有的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有的人则是表情痛苦、面色红润。

     

    出汗

     

    中暑出汗是因环境温度较高所致,出汗部位常在前胸、后背、额头、脖子、腋下等。

     

    心梗发作时,患者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收缩,出汗部位除了脖子、额头外,还可能出现在手心、脚心等四肢部位。

     

    热天7招防住心梗来“敲门”

     

    生活中,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重视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和心电图。

     

     

    夏季避免急性心梗来“敲门”,必须牢记7点:

     

    01别贪凉

     

    冰箱里的水果不宜直接食用,拿出来放40分钟以上再吃。

     

    02避免胃肠疾病

     

    夏季瓜果多,可用盐水、小苏打或淘米水彻底清洗,但注意浓度不要过高,浸泡时间不要过长(5分钟为宜),最后用流水冲洗干净。

     

    03及时补充水分

     

    夏天出汗多,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以每日1500毫升为最低标准,尽量少喝凉水或冰镇饮料。

     

    04生活规律,早睡早起

     

    每天晚上10点半前上床睡觉,睡前不喝茶、不看电视,以免影响睡眠。

     

    05适度运动

     

    游泳、爬山、打球、跑步都可以;如身体素质稍差,可进行广场舞、太极拳、散步等较缓和的运动,时间不要超过40分钟。

     

    06少抬重物

     

    不能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物品时不要弯腰屏气。

     

    07洗澡挑时间

     

    不能在饱餐或饥饿的状态下洗澡,水温最好在37℃左右。

     

    //一旦有人突发心梗:

     

    如果你周围出现疑似心梗的病人,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送至医院。

     

    在等待期间,让患者就地平卧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肢体活动,降低心肌耗氧量,还可给患者含服“速效救心丸”,暂时维持心率和血压。

     

    如有供氧条件,可立即予以吸氧;如果有血压计,可不断测量患者血压及脉搏;若病人突然呼之不应,心跳呼吸消失,应请有资质的人员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直至医务人员到来。▲

     


    本期编辑:刘云瑽

  • 多年来,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出血问题一直是很难避免的不良后果。出血被视为一种预后不良事件,对预后的影响程度与新发或复发性缺血性或血栓性并发症相同。随着PCI设备和药物的研发进展,临床医生都致力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抗血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下文主要讨论了 PCI期间预防出血的策略,包括血管入路位置的选择、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支架选择。

     

    血管入路位置的选择

    目前研究已经广泛比较了 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PCI的有效性。一项大型随机试验MATRIX纳入了8404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结果显示, 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入路与1年时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降低相关,主要是出血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率降低所致。MATRIX试验的结果与一些试验和荟萃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一项纳入31项试验30,096名患者(21,225名行PCI)的最新荟萃分析显示, 桡动脉入路的出血风险相比股动脉入路降低了47%。2021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专门针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行了桡动脉与股动脉入路的PCI研究,证实了桡动脉入路的优越性。临床指南推荐优先选择桡动脉入路的PCI,可以减少出血。如果需要选择股动脉入路,建议在X线透视或超声引导下定位穿刺“安全区”。模拟人工按压的腕带可以实现桡动脉止血;人工按压或血管封堵装置可以实现股动脉止血。

     

    抗凝治疗策略

    对于接受PCI的患者,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可以选择普通肝素、依诺肝素或比伐卢定。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与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SC/EACTS)的心肌血运重建指南 推荐普通肝素作为抗凝治疗的选择,依诺肝素作为另一可选药物,比伐卢定用于有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STEEPLE试验显示,在接受择期PCI的患者中,与普通肝素相比,依诺肝素的出血风险更低,但该试验未能明确比较对于预防缺血事件的疗效。

     

    一项针对23项试验大约30,000名接受PCI患者的荟萃分析表明,接受依诺肝素治疗的患者,死亡、心肌梗死和大出血显著减少。在接受PCI的ACS患者中比较比伐卢定和肝素治疗的大量试验一致发现,比伐卢定降低了出血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如果肝素组随意使用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时。

     

    然而,比较比伐卢定和肝素单药治疗接受PCI的心肌梗死患者的VALIDATE-SWEDEHEART试验结果显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大出血的复合终点发生率没有差异。一项针对接受经股动脉入路PCI的出血高危患者的小型试验显示,在接受比伐卢定的患者和接受普通肝素的患者之间未观察到显著的大出血差异。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国家的比伐卢定使用情况大幅减少,原因包括成本高、支架血栓形成率高于肝素、桡动脉入路可减少入路部位出血等。因此,依据体重调整的肝素治疗仍然是PCI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那些出血高危患者。

     

    P2Y12抑制剂的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ACS患者,通常应尽快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如果冠状动脉造影前未开始P2Y12抑制剂治疗,则通常在PCI期间进行P2Y12抑制剂治疗。 关于P2Y12抑制剂,口服给药的治疗选择包括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纳入接受PCI的ACS患者的TRITON双盲试验显示,与氯吡格雷相比,普拉格雷与缺血事件复合终点的发生率降低相关。

     

    纳入接受或未接受侵入性治疗的ACS患者的PLATO双盲试验显示,替格瑞洛治疗与缺血事件的复合终点发生率降低相关。然而,与氯吡格雷相比,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与大出血风险更高相关,该大出血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关。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2020年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指南推荐, 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用于二级预防的治疗药物(I类建议),对于 接受PCI的患者优先使用普拉格雷;对于无法使用或不能耐受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的患者推荐使用氯吡格雷(I类建议),包括那些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对于因口服抗凝剂而存在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优选氯吡格雷。

     

    目前可用于导管室的静脉注射药物包括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和P2Y12抑制剂坎格雷洛。坎格雷洛的药理学特性表明,坎格雷洛疗法有可能比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疗法的安全性更好。也就是说,坎格雷洛与出血、血小板减少和大剂量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降低相关。根据临床指南, 对于未接受口服P2Y12抑制剂治疗但需要快速血小板抑制的PCI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坎格雷洛治疗

     

    支架的选择

    根据心肌血运重建的临床指南, 无论患者临床表现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预期持续时间如何,均建议使用药物洗脱支架。支架植入后必需给予DAPT以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新型药物洗脱支架降低了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绝对风险,从而缩短了强制使用DAPT的时间。然而,DAPT对于支架相关血栓以外的并发症的价值仍然存在。

     

    两项随机对照研究在高出血风险患者中比较了药物洗脱支架和裸金属支架的效果。LEADERS-FREE试验显示,在接受1个月DAPT治疗的患者中,Biolimus洗脱的无聚合物支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共同主要终点方面优于裸金属支架。SENIOR试验显示,在接受短期DAPT的老年患者中,依维莫司洗脱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支架优于裸金属支架。

     

    总体而言,对于接受PCI和接受抗血栓药物治疗的患者,预防出血的策略包括PCI前后和期间最大程度降低出血风险的各种措施。关于PCI期间的主要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血管入路位置、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支架类型。

     

    参考文献:
    Nat Rev Cardiol. 2021 Aug 23. doi: 10.1038/s41569-021-00598-1.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龚志忠,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主要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已参与发表英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
  • 心功能衰竭又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是心脏疾病所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进而使得心脏泵功能减弱,不能有效体育组织脏器供血,导致各种症状的一种疾病。

     

    一、心衰的原因有哪些?

     

    心功能衰竭的原因有很多,几乎所有的心脏疾患,都可以导致心脏功能的衰竭。所以我们经常说心功能衰竭其实是一种状态,是所有疾病导致心脏功能一定程度受损以后的一种疾病转归的必然经历!常见的心衰的原因主要是心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疾病,心律失常性疾病,高血压等原因所导致的心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

     


    二、心衰能够治好吗?

     

    目前心衰的治疗主要是改善心衰症状以及改善心衰预后的治疗,但无论哪种治疗心功能衰竭以后能够治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所做的所有治疗都是为了延长我们的寿命,减少心衰给我们带来的症状,而所做出的努力。心衰不能够治愈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心肌细胞的重构以后,导致心肌结构不能再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所以即便如何治疗,心衰也只能减轻症状和延缓寿命。


    三、心功能衰竭应该如何治疗?

     

    心功能衰竭的急性期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主要以强心、利尿、扩血管以及对症支持等相关措施。而性功能衰竭的慢性期,我们就需要家用改善心衰预后的金三角,也就是我们常见的ACEI/ARB类药物(普利类和沙坦类)、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等),随着更多的新药应用于临床,比如窦房结功能抑制剂伊伐布雷定、达格列净等也都显示可以有效的改善心衰,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药物会对心衰有更好的疗效!

     


    其实除外药物治疗,有很多心酸,还可以使用三腔起搏器,左室辅助装置等其他介入的方法辅助治疗心衰,或许不久的将来心衰也可以同样被治愈,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心梗和脑梗都是我们常见的多发病,而且他们都会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和我们的生活质量。心梗和脑梗又是怎样发生的呢?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心梗和脑梗呢?今天咱们一起来共同学习一下心梗和脑梗的那些事儿。

     

     

    一、心梗和脑梗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无论是心肌梗死还是脑梗死,其发生的原因是一样的吗?事实上心肌梗死也好,脑梗死也罢,它们的发生机制是一样的。所谓的心梗和脑梗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以后,逐渐在动脉内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当斑块出现不稳定状态或者破溃后,就会使得各种凝血因子聚集到破溃和不稳定的斑块处,以修复不稳定和破溃。但正是这种机制,却造成了大量凝血因子聚集到一起,动脉血管内急性血栓形成。也就发生了我们所谓的心梗和脑梗。


    二、心梗和脑梗的治疗有哪些方法?

     

    无论是心梗还是脑梗,都是动脉血管内急性血栓形成,进而使得血液供应减少和完全消失。发生在心脏冠状动脉内就是所谓的心梗,发生在脑血管内就是脑梗。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心肌细胞和脑细胞的坏死,所以尽早尽快的开通闭塞动脉以血运重建治疗,减少心肌细胞和脑细胞坏死,减少并发症和死亡,是心梗和脑梗治疗的最终目的。所以使用药物进行溶栓治疗,或者是急诊介入治疗,以便开通闭塞动脉并预防并发症发生是心梗和脑梗治疗的主要方法。


    三、如何预防心梗和脑梗?

     

    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发生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所以预防心梗和脑梗,就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且预防已经出现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得不稳定。如何预防这些事件的发生呢?两者也是有相通之处的!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包括戒烟、戒酒、戒除其他不良习惯、保持良好心态等等!其次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和体重也是减少心梗脑梗发生的重要一环。最后,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进行药物一级预防也可以有效减少心梗脑梗发生!

     


    心梗脑梗虽然可怕,但依然可防、可控、可治,所以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减少发生概率!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 由于医学的复杂性、专业性、未知性,患者始终处于被帮助、被关心的地位,正是因为知识不对等,沟通不到位等一系列因素,医患之间的猜疑加重,医患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其实医患关系是利益的共同体,有着战胜病魔、恢复健康的共同目标。为了弥补大家对医学认识的不足,我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坚持科普,为民服务。从此预防疾病、走向健康的路上,你并不会无依无靠,如果您信任我,我愿成为您的医靠。

     

     

    通过医疗故事,传播医学知识,大家好,我是您的老朋友亮哥!

     

    这则医疗故事发生在半年前,患者是一名77岁老年女性,我们这里称她为魏阿姨,“2型糖尿病”病史10年,平素间断口服药物,血糖未监测,“高血压病”病史4年,血压最高200/100mmHg,间断口服降压药物,未监测血压。她家是外县农村的,离我们医院大约150里,是我们单位一位领导同村的,这也是为什么她来我们医院的原因之一。

     

    魏阿姨是喘息着被家人推入CCU的,记忆中的她,每一次呼吸都显得异常艰难,就好像被人用手掐住了脖子、卡住了喉咙。胸口一起一伏,嘴巴大口喘着气,仰着脖子吸气,低下头来呼吸。呼吸浅快,上气不接下气,头上的汗开始往下滴,真怕下一秒她会怎么样。

     

    典型的左心衰,听诊两肺充满了湿罗音,就像开锅了一样,赶紧安排吸氧、心电血压血氧监测,抢救用药,经过一番忙碌,总算是得到了缓解,这才有机会去问病史。

     

    4天前魏阿姨在夜间突发了胸痛,是胸口那种压榨性疼痛,疼的大汗淋漓,同时觉得气短,疼痛实在无法忍受,才给儿子打电话,赶忙打车来到了当地医院。具备溶栓能力,应该也具备急诊PCI能力。碰巧的是接诊的医生是我的大学同级同学,他在那家医院的急诊科。

     

     

    这是后来我在魏阿姨家属提供的门诊病历本中,发现我同学的名字才知道的。当时做心电图:窦性心律,室性早搏,II、III、AVF(心脏下壁导联)导联qR型,ST抬高约0.05MV,V1-V6导联ST段压低最深约0.2MV。抽血化验心梗三项(心肌坏死指标):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174u/L,myo(肌红蛋白):1401ng/ml,TnI:58.7ng/ml,已经明显高于正常,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建议马上住院治疗。但是魏阿姨这时候感觉胸痛比刚开始发病的时候缓解了好多,虽然仍有些气短,因为心疼钱,加上现在胸痛明显缓解了,她死活不同意住院,家属也拗不过,只开了些药物,签字后离院,回到了家中。其实好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总是认为症状消失了,病就好了,打定主意,任凭你是天王老子也说不动。

     

    这就为悲情故事埋下了导火索,本来是心疼钱,没想到到最后却花光了家里一年的积蓄。

     

    回到家中,魏阿姨不仅什么药也没吃,还坚持做饭,干家务,一点没闲着,前两天还算安稳,到了第三天气短明显加重,第四天就开始出现了喘息,来到我们科住院。后来我微信联系了我的同学,错过了最好的救治时期,他也觉得很可惜,但是感觉真的也很无奈。

     

    接着说魏阿姨吧,经过精心的治疗,魏阿姨逐渐能躺下了,本来是等她平稳后,做造影的。

     

    尽管我一再强调坚持用药、保持大便通畅、大小便勿用力,不能饱食,控制饮水,戏剧性的一幕还是出现了。

     

    魏阿姨有个女儿从北京回来陪床,坚持着每天八杯水,健康好身体的养生理念,一下午的功夫,给魏阿姨喝了好多水,很快魏阿姨再次出现了喘息,并出现了血氧的下降。经过抢救治疗,效果仍不明显,只好转入ICU(重症医学科)。

     

    后来给插管上了呼吸机,总算是保住了一条命,经过10余天的治疗,总算从ICU出院了,花费了大概3万多块钱。后来听ICU的同事说,出院没有1周,再次住进了ICU。

     

    这将是个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此后仍会有心衰的反复发作,反复的住院治疗,因为错过了最佳救助时期,坏死的心肌不能再生了。

     

    从这则医疗故事中,总结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急性心肌梗死后,风险很大,需要尽快开通血管,恢复供血,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一是可以考虑溶栓,一是可以考虑急诊PCI,早一秒开通血管,多挽救一部分心肌,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一旦确诊了急性心肌梗死,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指挥,不能凭自己的感觉,也不能依着自己的脾气,家人可以惯着你,医生拿你没办法,可是疾病却不会姑息迁就你。

     

    二、不能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轻易的做出判断和决定,文章中魏阿姨感觉没有那么胸疼了,就以为自己没事了,忽略了科学的化验检查和仪器检查。这里给大家解释下,为什么心梗后会不疼了呢,一是可能有心梗后血栓自溶的可能,血管再通一部分,恢复了血流,二是可能心肌坏死完全了,这部分神经也坏死了,所以没有疼的感觉了。

     

    三、心梗后3-5天才是心衰的高发期,这个时候心肌逐渐坏死完全了,坏死的心肌丧失了原来的收缩功能,它变成了瘢痕组织,还不能适应心脏收缩的节奏,这样整个心脏就很不协调。这时候坏死的肌肉还很薄弱,有心脏破裂的风险。所以心梗后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卧床休息,让你活动的时候再动。前些年总会有心梗患者不听话,非要下床解手,最后倒在厕所里的例子很多。现在医生讲的多了,科普的也多了,病人也能逐渐理解了,这样的事情就很少发生了。

     

    四、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心脏是很脆弱的,为什么每天医生都不厌其烦的讲保持大便通畅、大小便勿用力,不能饱食,控制饮水,因为这些小事情,看起来很小,可却容易引发大事件,甚至可能会因此丧命。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呈上升态势,特别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尤为突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所以要更加重视心梗的防治工作。

  • 腿肿原因比较多,最为常见的除了心衰和肾病以外,还有很多,比如甲亢、甲减、低蛋白、恶病质、下肢动静脉血栓等。今天,咱们主要讨论提问者的问题,如何区别腿肿是因为心衰还是肾病?

     

     

    一、看心脏彩超

     

    心衰和肾病的鉴别,首先需要看心脏彩超,心衰的患者,会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EF值降低,甚至还可以看到瓣膜关闭不全,室壁运动异常,室壁肥厚等情况,所以,心脏彩超可以明确区别出有无心衰。

     

    二、看BNP

     

    心衰一般指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心衰的患者,大多数BNP会较高,而且可能高的离谱;有人说肾病的患者也会BNP升高,但如果没有合并心衰的话,肾病的BNP升高多数不会升的太高,所以,还是有鉴别意义的。

     

    三、看尿常规

     

    大多数肾病,一旦出现下肢水肿,多数都会有尿液的异常,不管是尿蛋白阳性还是其他阳性,尿液对肾病的确诊意义很大。但心衰的患者,只要不合并泌尿系问题,其尿液大多数正常。

     

    四、看症状

     

    症状也是区别肾病和心衰的一个最为简单的指标之一,心衰的患者,尤其是合并腿肿的患者,患者已经出现右心功能不全才会腿肿,所以,患者会出现各种体循环淤血的症状,诸如纳差、乏力、食欲不振等,如果合并左心室衰竭,还会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等情况。而肾病的相关症状,多数和泌尿系有关。

     

    五、其他指标

     

    比如肾脏疾病有些还需要检查肾脏穿刺,或者是尿蛋白的定量啊等等,心脏疾病可能还需要检查心电图、冠脉等等情况,也是鉴别心衰还是肾病的一些辅助诊断标准。

     

     

    心衰也好肾病也好,都是会危及到生命安全的疾病,所以,两个疾病都需高度重视。而对于不是这两者的腿肿,我们也需要加以鉴别,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以前看过一个病人,50多岁,有一天夜里在家加班突然胸痛,自行服用硝酸甘油后半个小时后没有缓解,后来被家里人送往我院胸痛中心进行急性溶栓和支架手术,结果出问题了!

     
    病人回家以后,连续一个多星期天没睡好觉,整个人感觉特别清醒,而且性情大变,特别容易跟家里人发脾气,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

     

    后来,家属带他来复查,说明了这个情况以后,我们给他开了一些情绪稳定剂,通过把他睡眠调整好,好了!

     

    为什么会这样?

    实际上这很常见,但却是最容易被我们医生及家属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病人支架术后的心理方面问题!

     

    很多人觉得不就是做个手术吗?怎么还能出心理方面的问题,说实话,这不仅仅是大众欠缺,同样是我们现在医务人员忽略的,只管治很少会管术后,在康复方面都是非常单一的。

     

    就拿现在心脏康复方面来讲,我们说一个人心梗以后,不管他是做搭桥手术,还是放支架,这对患者来讲都是很大的负担。因为心脏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想想它出问题了,像急性心梗需要手术,如果换做是你,心理负担会小吗?心脏出问题,给很多人感觉就像自己死过一次,然后被救回来了,这想的肯定是千万不要再出问题,这回运气好,抢救过来了,下次呢?那就不一定了,这就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反映到个人表现就是睡不好觉、吃不下去饭,久而久之心理就会出问题!

     

     

    所以,对于支架术后病人,一定要注意进行综合干预,不仅仅是医疗方面的,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不然躯体也容易出问题!

     

    当然,除此之外,对于一个人心脏支架术后,我们医生最担心的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及一些要特别注意事项!

     

    第一个方面:有病人支架术后,认为这花了大价钱做的手术,肯定是治好了吧,把治没治好与价格挂钩!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就现代,不管是搭桥还是放支架,都只是解决一个阶段的问题,血管堵塞就像是城市交通拥挤,不是你拿警示桩疏通(支架手术)或者搭个立交桥(搭桥)就能立马彻底解决的。

     

    同样,冠心病这个疾病的机制,不是因为你搭了桥和支架,就能发生改变,动脉粥样硬化这个(发病)机制,是在继续一天天往前发展的。

     

    什么意思?就比如说你之前这个地方的血管堵了,我们给你放了个支架,只是暂时解决了这个地方血管堵塞问题,你要不注意的话,不仅仅这个地方可能堵,而且过段时间有些地方本来开始没问题,它又堵了,就是这种不断的长,因为我们支架手术并不是一个连“根”拔除的手术,只是修修枝叶而已!

     
    第二方面支架术后,长期服药是避免不了的,但并不是说一定都需要一直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匹格雷两种药!

     

    支架,对于我们人体来说,它肯定是一个外来物,异物,不管是金属的也好,还是药物支架的也罢,在这血管的表面,血小板流经它的时候都会被激活,就可能形成血栓。

     
    所以,做完支架手术以后,我们一定要去充分抑制这个血小板,来预防这个血栓形成。因为血栓一旦形成了,小的也会顺着血液堵塞小的血管,大的很可能就直接形成了一个支架内的血栓,同样会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的问题。

     
    所以一个病人做完支架之后,我们医生会让他在一段时间,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这两个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因为这“双联”可以最大限度的预防血栓的形成。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放进去的支架会慢慢被血管内皮包起来,然后内膜也会逐渐光滑,这时候我们说血小板再聚集成血栓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这时候就可以考虑减掉一个抗血小板药物了,至于是是一种阿司匹林呢,还是氯匹格雷,其实都可以,大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但基本上都要长期服用!

     

     
    第三个方面,也是支架术后,我们医生最担心的,病人最需要注意的,那就是支架内的急性和亚急性的血栓形成!

     

    什么意思?

     

    很简单,就是我们做支架手术,有的人就是放进来以后不合适;有的就是这个人对这个药物反应差,还有的人因为血管扩张不理想,然后这突然间血管又堵了,又来一次急性心肌梗死!

     

    而这些人,却往往在表现出剧烈的胸疼,出汗,特别难受,甚至动不了才会想着回医院复查,这个是我们医生最害怕的——严重的胸疼伴有出汗。

     
    还有就是比如就是做完支架术后发现大便发黑;当时做的支架穿刺的腿,有没特别搏动性的包块,有没有一过性黑蒙,走路言语不利或者眼底出血等等,这些都要引起大家重视,及时就诊的,可能是跟支架术后有关!

     

  • 心肌梗塞,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可能没有深入了解,其实这种疾病已经不止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身上了,很多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也会被心梗缠上。心梗就是因为血管堵塞,局部组织缺血过久出现坏死所导致的,许多年轻人仗着自己身体好,挥霍着健康,没想到被心梗“反将一军”。

      

     

    心梗越来越年轻化,多半跟4个习惯有关,早点改,血管或能轻松点

     

    经常吃油腻的食物

     

    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很多以前舍不得吃的和吃不起的食物,都纷纷出现在餐桌上,越来越多人重视饮食质量,对食物的要求也比较高。有些人以前只是偶尔“开荤”,现在却每天大鱼大肉,其实这种习惯并不好,因为身体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多热量和脂肪,代谢不出去的脂肪就会沉积在血管里,让血管变窄,诱发心梗。

      
    经常熬夜

     

    其实现在很少有人觉得熬夜有什么问题,有的人下了班就已经八九点了,回去吃晚饭、洗完漱,随便收拾收拾就到了半夜,不熬夜的人可能真的是不需要为生活奔波和担忧的人吧。大多数人都把熬夜当成了常态。但经常熬夜会让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不仅容易出现高血压,还会导致心律失常。

     

    长期精神压力大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而晕倒的新闻,其实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并不罕见,多少人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压力,精神长期高度紧绷。但这些压力都需要我们的心脏来承受,作为人体最脆弱的器官,心脏其实无法分担我们的压力,还是应该学会自己调节情绪,释放压力。

      
    长期烟酒无度

     

     

    大部分心梗患者都是男性,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那就是烟酒的众多危害里,还要再添上一个。其实爱抽烟喝酒的男性有很多,大多数人心里也知道这种行为是在透支生命,但因为还没有受到“惩罚”,所以也没有下定决心戒掉。长期烟酒无度,只会让我们的心肌力量越来越虚弱,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除了改掉以上习惯之外,这三件事也要做好,养护血管不能拖

     

    补充膳食纤维

     

    其实现在有很多人的饮食习惯都不太健康,营养摄入比较单一,比如有的人早上吃包子、油条,中午吃米饭或面食,晚上吃米饭加肉类,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摄入什么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润肠通便,还能降低血脂。

      
    平时经常大鱼大肉的人,要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饮食结构了,少吃主食多吃蔬果,保证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能很好地预防冠心病和高血压、高血脂。

     

    补充omega-3脂肪酸

     

    很多人听到脂肪就害怕,觉得这是让人长胖的“元凶”,其实omega-3脂肪酸是“好”脂肪,能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降低患心脏病的几率。同时,人体也需要这种“好”脂肪,适量摄入,有益人体健康。

      
    补充水分

     

    很多人都不爱喝水,更别提有按时喝水的习惯了,其实人体常常是处于缺水的状态的,因为人体无时无刻不在运转,运转就需要水分的供应,所以身体其实一直在消耗水分。及时补充水分,才能维持机体是正常运行。尤其是在早上刚起来的时候,身体急需水分的补给,这一杯水可以说是“救命水”,能降低血液的粘稠度。

      
    总结:心梗一直在发生,可能你我都觉得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但说实话,心梗患者在确诊之前也没有想到过。所以,做好预防,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类型,见识了心肌梗死的可怕以后,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抓住急救的最佳时机呢?

     

    一、不有心存侥幸的心理

     

    许多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症状初发的时候,因为坚信自己身强力壮,而且年纪轻轻,再加上症状不典型,往往会心存侥幸的认为只是简单的胸部不舒服,心梗不会找上自己的想法。所以,如果出现持续的不舒服,尤其是颈部及以下,腹部以上的持续不适,更需要警惕。

     

     

    二、简单识别是否为心梗

     

    心肌梗死的识别,需要记住心梗的典型症状,如果是持续的心前区或者后背的胸痛、胸闷、气短等不适,而且伴有大汗淋漓,有可能您已经是心肌梗死了,但不是所有的心梗都这么典型,也不是这么典型的症状都是心梗,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需要更加重视。

     

    三、呼叫专业医生到场

     

    如果考虑心梗,一定呼叫专业医护人员到场,切勿自行前往医院,因为心梗后的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会随时要了尔卿卿性命。如果有专业的救援设备在场,会大大提高救治能力。但如果真的距离医院很远,救护车或者医护人员不能赶到现场的话,自行送医也一定要和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搬运。

     

    四、学会心肺复苏很重要

     

    心肌梗死后突发恶性心律失常或者猝死的人多得很,因为心梗最大的并发症就是这些。所以,学会如何心肺复苏非常重要。毕竟心梗的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院外,在医务人员没有到达现场之前,正确的心肺复苏,可以大大提高心梗后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

     

    五、相信医生勿盲目自信

     

    心肌梗死,到达医院后,一定相信专业的医务人员的判断和治疗方法。许多人听到心肌梗死要急诊放支架,做的最多的就是打电话找熟人,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急诊支架啊?”。如果问道专业的心内科医生还好说,如果问到一个其他专业的医生,耽误救治时机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把性命交给离你最近的那个有心梗救治能力的医院,就够了。

     

     

    心肌梗死,不要相信所谓的偏方或者救治方法,没有任何一个偏方和简单的救治方法可以救你,能救你的,只有会溶栓的医生,和能做介入治疗的医生团队。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现在猝死的人在增多,其中很多人都是因为得了心梗去世的,所以为了减少猝死的现象,预防心梗的产生是很重要的

     

    心梗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但是由于初期心梗症状不是很明显,导致很多人都会觉得心梗是没有预兆的,其实心梗在发作之前,是会给出信号的,只是被很多人忽视了。

     

     

    心肌梗死来临前,身体会有这几个部位痛,别忽视

     

    心梗也就是心肌梗死,发作时会出现明显的胸痛的现象,所以你会看到很多猝死的人会捂着胸口,这是胸痛引起的。

     

    心梗的胸痛一般是胸骨正中间或是偏左的方向出现疼痛,同时会有种喘不上气的现象,部分人还会有恶心,出汗的现象。一般会持续十多分钟,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注意是心梗发作了。

     

    心梗发作前,除了明显的胸痛,还会出现这些疼痛

     

    疼痛一:牙痛


    一般心脏出问题时,会出现牙痛的现象,还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心源性牙痛”。一般是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部位出现的疼痛,同时不能缓解这样的疼痛。所以出现牙痛一直不见好转的现象,可能是心梗前兆,要多加注意。

     

     

    疼痛二:嗓子痛

     

    嗓子疼,咽喉出现疼痛感,也是心梗出现的前兆。当心脏处于缺氧缺血的状态,会分泌出酸性和多肽的物质,会刺激到神经系统,会出现咽喉痛的现象,所以出现嗓子干,咽喉痛的现象,要注意可能是心梗快来了。

     

     

    疼痛三:上腹部痛

     

    心梗出现之前会出现上腹部痛的现象,这是由于心脏出现问题时,导致身体出现上腹部痛的现象。一般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会被误诊为是急性肠胃炎、消化道异常、胆囊炎等,其实这是心脏出现异常的表现。如果同时出现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等现象,可能是心梗来的信号,不能忽视。

     

     

    一般心梗发作之前,身体是会给我们提示的,出现胸痛、牙痛、嗓子疼、上腹部痛的现象,别忽视,可能是心梗来临的前兆。但是也有是没有痛的提示的,这样的情况,身体是会其他的提示的。

     

    长期的大量出汗

     

    一般人们是不会出现老是出很多汗的现象的,一般都是在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出汗的现象。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大量出汗的现象,可能是心梗来临的症状。脖子、后背、头皮、手心等这些部位老是出很多汗要注意。

     

    手脚突然冰凉

     

    出现突然的手脚冰凉的现象,一般都是血液循环变差引起的,血液循环变差和心脏是脱不了干系的,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定要注意,可能是心梗的前兆。尤其是老是无意识的搓手取暖,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要引起重视。

     

     

    心梗的出现是威胁人的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很多猝死的人致病因就是心梗,所以预防心梗产生势在必行。心梗发作前会出现胸痛、牙痛、上腹部痛、嗓子痛的现象,这些都是常见的疼痛的现象,一定要注意好区分,别耽误心梗治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心梗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一、心梗的常见并发症:

    1. 心律失常:心梗导致心肌损伤,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引发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可导致心脏骤停。

    2. 心力衰竭:心梗导致心肌损伤,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3. 休克:心梗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严重下降,全身血液循环受阻,引发休克。休克是一种危急状态,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4. 心源性猝死:心梗可导致心脏骤停,引发心源性猝死。

    二、心梗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2. 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3. 心脏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三、心梗的预防:

    1.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2. 戒烟限酒。

    3. 适量运动。

    4. 保持心情舒畅。

    5. 定期体检。

  •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严重类型之一,其早期症状的预防至关重要。以下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预防心梗早期症状。

    一、生活方式调整

    1. 低盐低脂低糖饮食:过多的盐分、脂肪和糖分摄入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梗。因此,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

    2. 减肥运动:肥胖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适量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减轻体重,降低心梗风险。

    3. 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增加心梗风险。戒烟戒酒是预防心梗的重要措施。

    4.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降低心梗风险。

    5. 保持心情愉悦:心理压力过大也会诱发心梗。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预防心梗。

    二、控制易患因素

    1. 定期体检:通过体检,了解自身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并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

    2. 规范用药:对于已经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以降低心梗风险。

    3. 避免劳累: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梗。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4. 避免精神紧张:精神过于紧张也会诱发心梗。学会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

    5. 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梗。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三、二级预防

    1. 服用相关药物: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培哚普利、美托洛尔、万爽力等药物有助于预防心绞痛症状发作,延缓疾病进展。

    2. 积极治疗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病会增加心梗风险。积极治疗这些基础病,有助于预防心梗。

    3.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预防心梗。

  •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了解心肌梗死的前兆,及时采取抢救措施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支架植入治疗,因此,对于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并做好冠脉造影的准备。心梗的发生可能与情绪波动、大量饮酒或血管狭窄等因素有关。

    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需在120分钟内转运至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医院,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如果患者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转运,医生会评估其是否符合溶栓治疗的条件,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梗的前兆症状包括心绞痛,表现为发作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或药物缓解效果减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牙痛、咽喉部疼痛、腹痛等症状。心梗的先兆症状还包括频繁发作的心绞痛、四肢无力、烦躁易怒等。急性心梗的典型症状为心前区持续性闷痛或压榨样疼痛,伴随大汗、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且药物无法缓解。

    预防心肌梗死,患者需注意饮食、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安静、舒适、整洁的休息环境,室内温度适宜。对于心梗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循医嘱进行康复治疗。

    以下是一些与心肌梗死相关的医疗知识,供大家参考:

    1. 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支架植入、溶栓治疗、药物治疗等。

    2. 心肌梗死的预防措施: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运动康复、心理康复、饮食康复等。

    4. 心肌梗死的相关检查:心电图、心肌酶学、冠脉造影等。

    5.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患者舒适,及时处理并发症。

  •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本文将从环境、饮食、生理心理以及疾病因素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心梗的成因,并为您提供预防与治疗的相关建议。

    一、环境因素:天气寒冷或早晨六至十二点,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冠状动脉张力增加,易诱发心梗。

    二、饮食因素:大量食用高胆固醇食物、暴饮暴食等,可能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足,血脂、血黏度升高,诱发心梗。

    三、生理心理因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强迫排便等,导致血压急剧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梗。

    四、疾病因素:脱水、大出血、休克、外科手术、严重心律失常等,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注减少,诱发心梗。

    五、预防与治疗:

    1.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2. 饮食清淡,低盐低脂,避免暴饮暴食。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5. 如有疑似心梗症状,应及时就医。

    六、心梗患者的注意事项:

    1. 发生心梗时,立即停止运动,安静休息。

    2.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寻求正规医院治疗。

    3. 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24小时内尽量绝对卧床。

    4. 心梗后需终身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糖尿病药等。

    5. 遵医嘱服药,定期体检,控制危险因素。

    6.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恢复。

  • 家是每个人最熟悉和最安全的场所,但有时却可能成为生命的危险地带。心梗,作为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其突发性使得在家发生心梗的情况并不罕见。面对这种紧急情况,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在家突发心梗时应采取的急救措施:

    1. 立即拨打120:一旦怀疑心梗,应立即拨打120,尽快与医院联系,让专科医生速来抢救。同时,告知对方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派遣救护车。

    2. 保持患者平卧:让患者就地平卧,严禁随意搬动。因为任何搬动都可能增加心肌耗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3. 服用药物:如果家中有心血管内科抢救用药,如硝酸甘油,可让患者舌下含服,以减轻心肌耗氧。

    4. 吸氧:如果家中有氧气袋或氧气瓶,应立即给予患者吸氧,以增加氧气供应,缓解心肌缺氧。

    5. 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如果效果不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等待医生到来。

    除了急救措施外,预防心梗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心梗的方法:

    1. 积极治疗: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静脉溶栓和介入治疗等。

    2.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4.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

  •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指的是心脏的血管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而出现堵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坏死。虽然患者经过抢救得以脱离生命危险,但并不意味着已经完全康复,因为急性心梗患者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急性心梗的并发症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心脏破裂、恶性心律失常等,这些并发症都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慢性并发症如室壁瘤和心力衰竭也可能发生,它们可能导致血栓栓塞事件、反复心衰发作甚至心源性休克。

    为了确保患者康复,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坚持用药、定期复查。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饮食方面:采用低盐、低脂肪、低热量饮食,初期可以采用半流质或流质饮食,病情稳定后再过渡到正常饮食。

    2. 心理方面: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紧张、激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以适当使用镇静药物,保证患者有充分的休息。

    3. 早期治疗:心梗发作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并尽快进行介入治疗,如植入支架,以减少心肌坏死范围,保护心脏功能。

    4.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总之,急性心梗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药物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硝酸甘油和单硝酸异山梨酯是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可以迅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症状。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预防心律失常。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胆固醇,稳定斑块,预防斑块破裂。

    抗凝药物如肝素,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溶栓药物如尿激酶和链激酶,可以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人群逐渐趋于老龄化。对于80岁高龄的心梗患者,保守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以下将从药物治疗、生活习惯调整等多个方面介绍80岁老人心梗的保守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稳定斑块、改善冠状动脉内膜的重要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等。通过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降低心梗复发的风险。

    2.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梗复发风险。

    3. 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等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梗复发风险。

    二、生活习惯调整

    1. 饮食:80岁老人心梗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避免熬夜,减少精神紧张及焦虑。

    2. 运动:适当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3.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可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梗复发风险。保持大便通畅,可预防心梗复发。

    三、医院及科室

    80岁老人心梗患者应选择具有心血管专科的医院进行治疗。心血管内科是专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专业科室,拥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先进的诊疗设备。

    四、心理支持

    心梗患者往往存在心理压力,家人和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80岁老人心梗的保守治疗需要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调整相结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共同努力,降低心梗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心肌梗死,又称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在发作时出现剧烈的心前区疼痛,伴随心悸、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在冠状动脉完全堵塞的情况下,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最终导致坏死。

    除了心前区疼痛,心肌梗死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胸闷、恶心、呕吐、头晕、出汗、乏力等。严重情况下,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

    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一旦确诊,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介入治疗等。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同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理,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为了预防心肌梗死,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定期进行体检。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也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血流中断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其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

    1. 心前区疼痛:这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剧烈、持续性,伴有出汗、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症状。

    2. 心源性休克: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胸痛,而是直接出现心源性休克、血压低、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3. 上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4. 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还可能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等。

    5. 心力衰竭:严重的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为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建议以下措施:

    1.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降低血脂、血压,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2. 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肌的耐受力。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4.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需要积极控制血压。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