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炎”不合就生病的季节里,做好7件事防住「炎症」

一“炎”不合就生病的季节里,做好7件事防住「炎症」
发表人:京东健康

气温越来越高,跟着气温一起“热”起来的,还有「炎症」。

 

可能你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在家里勇于承担,是职场上的精英,家里的顶梁柱,但在炎症面前,却可能脆弱地不堪一击。

 

炎症到底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机体对外来刺激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应,然而一旦失控,炎症就会扰乱人体功能,一“炎”不合就生大病。

 

研究表明,炎症可发展为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因此炎症性疾病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民病”。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为你揭开“炎症”的神秘面纱,教你正确防住炎症。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 王月丹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 伍学焱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科主任 周先荣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 徐小元

 

几乎人人逃不过炎症侵袭

 

小到感冒,大到非典型肺炎、埃博拉等,本质上都是炎症,但严重程度有着天壤之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报告显示,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感染便是老百姓俗称的“炎症”。

 

近年来,我国各类炎症性疾病发病率持续走高。据报道:

 

  • 全国慢性咽炎鼻炎发病率高达87.3%;
  • 慢性胃炎发病率30%;
  •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达11%,且呈不断上升趋势。

 

 

不同的炎症可能是由不同细菌和病毒引发的。例如,胃炎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发的,鼻炎可能是链球菌感染。

 

一种病情也可能是不同病菌引起的。例如感冒,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无论从感染机制和治疗方法都全然不同。

 

不少人一发炎就随意吃抗生素,对炎症处理不当,导致抗生素耐药,或急性炎症转慢性炎症。

 

夏天要提防4种炎症

 

不少炎症类疾病容易在夏季高发,但你可能没想到,除了气温之外,还跟你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密切关系。

 

1.鼻炎

 

鼻炎患者进入空调房,冷空气会刺激鼻黏膜内丰富的末梢神经和血管,进而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

 

如果空调长期不清洗,过滤网上的灰尘、尘螨等,也容易导致过敏性鼻炎发作。

 

  • 对冷空气敏感的人进入空调房前,在门口交界处多站一会儿,让鼻腔对温差有个适应过程后再进入;
  • 使用空调时温度不要太低,可调整为26℃左右;
  •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开空调应定时开窗透气;
  • 出现相关症状,怀疑是过敏性鼻炎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

 

2.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司机、白领等人群,由于工作忙碌,经常喝水少、长时间憋尿。加上夏季温度较高,出汗多,容易引起膀胱和尿道感染,出现炎症。

 

女性的尿道口在汗腺丰富的会阴部附近,在高温潮湿的夏天,细菌繁殖快,尿路感染的风险更高。

 

  • 建议每次外出前,最好先排一次尿,工作、学习中应多喝水;
  • 工作中避免久坐,有利于排尿,有尿意时,要及时排尿。
  • 排尿相当于给膀胱和尿道做了一次冲洗,有助预防细菌繁殖和出现炎症。

 

 

3.妇科炎症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喝水不足等原因,妇科炎症更为高发。

 

女性私处的清洁需要有个“度”,如果游泳、旅行住宿时的环境不洁、不勤换卫生巾或护垫,可能感染阴道炎等妇科病;但如果每天用洗液清洗私处,过度清洁,也同样容易引起妇科炎症。

 

  • 女性使用卫生巾、护垫期间,建议每2~3个小时更换一次;
  • 盲目使用洗液,反而可能破坏阴道的自我防御系统,加重或引起疾病。
  • 正确的清洁方式是:每天更换内裤,用清水清洗外阴即可。

 

4.“红眼病”(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红眼病”是一种急性结膜炎,常在夏季高发。

 

一旦感染,常出现眼睛发红、痒、流泪、怕光、眼屎增多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针扎痛、视力下降等表现。

 

“红眼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当接触了被红眼病人眼泪及眼睛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如毛巾、公共汽车扶手、钱币等;或被污染的水源,如游泳池等,都可能染病。

 

  • 预防结膜炎,提倡勤洗手、洗脸,千万不要用手和衣袖擦、揉眼睛,在“红眼病”流行时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 在办公室使用电脑的上班族,应在用完键盘后勤洗手。

 

抗炎,从7个细节开始

 

想要减少炎症带来的不良反应,就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防患未然,专家为你总结了7个“抗炎”建议。

 

坚持锻炼

 

久坐不动不仅会使脂类、糖类代谢紊乱,这还可能使血管循环不畅通,尤其是下肢,出现局部微血栓和局部血管炎症,导致下肢血管炎症疾病等。

 

肥胖会直接导致炎症反应,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24以下,有利于身体健康。

 

每周进行两到三次的有氧运动,每次半小时。健步走、慢跑、游泳、爬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吃对食物

 

很多果蔬含有抗氧化物,能消除体内自由基,抗击炎症,比如菠菜、西兰花、西红柿、洋葱、樱桃等。

 

坚果中抗炎物质含量丰富,每天吃点坚果可降低心脏病等患病风险。

 

三文鱼、金枪鱼和沙丁鱼等鱼类,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对抗炎症。

 

相反,甜食、高脂食物、油炸食物、加工肉制品中富含饱和脂肪酸,会加重炎症,应该少吃。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教授安德鲁·威尔博士有一个著名的“抗炎食物金字塔”理论。

 

  • 果蔬的抗炎效果最佳,每天至少摄入4~5份蔬菜,每份约80克,粗粮、面食、豆类每天要搭配食用;
  • 有机菜籽油、坚果等健康脂肪每天摄入5~7份;
  • 鱼和海鲜每周可摄入2~6份(1份约113克)。

 

保证睡眠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睡眠时间多于或少于平均时间的人,其血液中与炎症相关的蛋白质含量更高。

 

专家建议,每天6~7小时的睡眠必不可少,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足量饮水

 

多喝水可加强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因子灭活,降低炎症状态,维持免疫系统稳定。

 

女性尤其要多喝水。如果女性体内水分不充足,很容易导致妇科炎症。

 

每天的喝水量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建议每天喝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为宜。

 

 

放平心态

 

抑郁、压力、倒班工作等都会增加体内的炎症水平。

 

我们应减少愤怒、忧愁、悲伤,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善于释放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用乐观积极来“平衡”免疫系统的活性。

 

戒掉烟酒

 

喝酒对肝脏细胞损伤很大,使得由肝脏产生的免疫分子减少,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而抽烟会导致气道及肺部发炎,甚至可能引发肺癌。

 

注意防护

 

不要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化学品、二手烟环境下,如果到医院感染区,应该戴口罩,雾霾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防止外源性感染。

 

一般来讲,病毒感染的炎症都有一定的自限性,随着身体恢复和免疫力的增加,机体会把这些病原体清除掉,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如病毒性感冒,用不用药都是一个星期左右病程;若咳痰带脓,才需要用抗生素。

 

身体发炎时最好咨询专科医生,科学用药,切勿过度治疗,也要警惕炎症拖成大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出现慢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糖尿病就算其中一个。并且这些糖尿病的人群里,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很多错误的吃饭习惯。不良的饮食结构是他们的通病,并不是吃了太多的甜食和油脂导致的疾病产生,而是不懂一些吃饭中的技巧。同样的一天三顿饭,但是患上糖尿病的人血糖就越来越高,而很多人却很健康。

     

     

    营养师总结三大吃饭的习惯影响着血糖,让更多的人增加疾病危害的风险

     

    饮食中钠元素很多

     

    少摄入钠元素,并不是代表就只是减少摄入盐的含量就可以了,平常我们的吃的蚝油、酱油和酱类调料,包括鸡精味精,还有腌制的食物里面都会有盐分,都有钠元素,这些是隐藏在我们食物里面的盐分。摄入太多的盐就会导致血糖只升不降,增加疾病危害身体的风险。

     

    每天把盐量控制在6g以内,少吃一点盐,可以把其他调料换成天然的材料,比如辣椒酱换成辣椒,胡椒粉换成真胡椒、花椒等。能接受酸味的人群,也可以突出酸味来代替咸味,也可以把陈醋换成白醋或者柠檬、番茄等食物来替代。

     

     

    并且烹饪的方式尽量简单,不要选择高油脂和大爆炒。还原蔬菜本身的味道,尽量选择蒸或者煮的方式。

     

    饮食中没有五谷杂粮

     

    在我们日常多饮食中,把吃粗粮的比例增加,可以让我们的血糖慢慢变得平稳。主食也影响着血糖的的升高和降低,杂粮中的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都是对血糖波动比较小的,因此吃这样的食物不容易让血糖变得越来越高。

     

    但也不是任意的粗粮都有对血糖的稳定有帮助,对于精致的米面来说,香糯的小米饭和糯玉米这样黏糯的食物更加提高餐后的血糖,因此也是不建议食用的。


    比如同样的杂粮,不要做成糊状和软烂的形态就更利于血糖的稳定。煮的时间长的食物,淀粉更容易被消化,血糖容易被加快。

     

    两餐之间吃很多水果

     

    有研究发现,低升糖指数的水果更适合血糖容易波动的人,两餐之间吃一些水果帮助稳定血糖,但是当日要吃的主食量就要减少,不然还容易长胖。

     

    很多人觉得水果补充维生素,天然健康。没挑没选的吃,吃一些容易升高血糖的水果,三餐还照样摄入精致的主食,导致血糖不断飙升。还有各种干果,吃起来口感丰富,但是升糖指数很高,还不容易控制摄入的份量。


    若是糖尿病患者,为了不升高血糖,应该在吃水果的时候测试下自己的血糖,实时监测,吃升糖指数低的苹果、桃子、梨、猕猴桃这样的水果,少吃蜜枣、柿饼、枣干、果脯这样的水果。并且注意一下份量的摄入。

     

    对于需要稳定血糖的人来说,日常还要注意以下习惯

     

    参加运动

     

    平常不参加聚会社交,封闭自己,还不爱运动的人。整天宅在家里打游戏,玩手机,饿了点外卖。这样的人更容易发胖导致出现糖尿病,因为动的太少,并且热量摄入还多,血糖不断升高,脂肪不断堆积。


    平常要多参加社交活动,进行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保证每周5次以上的半小时左右的运动,帮助稳定血糖。

     

    调节情绪

     

    平常情绪的不稳定,生气,胰岛素分泌就会导致血糖出现波动,影响神经功能。

     

    平常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耐心平和,不要为了一点小事着急上火,把爱惜自己放在第一位。释放自己的压力,调节良好的情绪。


    抽烟喝酒

     

    这种行为也是导致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关键原因之一。很多的患者都是因为长期的 抽烟喝酒患上的疾病,并且女性若是吸烟患上这种疾病的概率更高。

     

    因此,平常要注意减少喝酒的次数,最好把烟给戒掉,把血糖维持好,远离疾病对健康的威胁。

  • 【桂枝汤出处和组成】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用量: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桂枝汤有“群方之首”、“伤寒论第一方”等称谓,说明桂枝汤在中医方剂里面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群方之祖。

     


     

    【桂枝汤的配伍和适用症】桂枝汤在《伤寒论》里主要是治疗太阳中风证,一般理解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怕风、自汗等感冒的相关症状。


    桂枝主要起辛温解表、发汗解肌等作用,搭配白芍有和营敛阴作用,这两个动静结合,调和营卫;辅助生姜,帮助桂枝解肌,用大枣辅助白芍增强养阴和血功效;甘草调和诸药。



     

    【桂枝汤应用体会】桂枝汤服药之后会微微出汗,体内的脾胃调和,气血流动,使得全身一气周流,所以临床上用桂枝汤,除了用来治疗一些感冒类的病症之外,还可以用来治疗很多疑难杂症。


    适当的应用发汗的方法,比如桂枝、麻黄等药物,有非常好的活血通脉温通作用,发汗的时候全身温热,毛细血管扩张,体内的新陈代谢旺盛,有推陈出新的作用,所以解表的药物不只是能治疗表证,也能应用在很多疾病的治疗。


    以桂枝汤为例,桂枝在这个药方里面除了解表之外,温通的作用更多,能使全身的代谢增强,阳气发散,搭配生姜、大枣、甘草等药物散寒补虚,搭配白芍调和阴阳营卫,所以能广泛应用在各科的疾病。

     


     

    【桂枝汤的变化】借助桂枝温通的特性,也能够治疗一些虚损性的疾病,比如炙甘草汤,治疗心脏阴阳气血亏虚导致的心悸,温经汤治疗女性阳虚寒凝血瘀证,小建中汤治疗各类中焦虚寒气血不足虚损,这些都为桂枝汤的应用的变化和延伸。


    桂枝汤适当的加减,也变化出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厚朴杏子汤、柴胡桂枝汤等,也经常被用来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出汗多、关节炎、失眠心悸、腰腿疼痛等各类疑难杂症。


    由此可以看出,桂枝汤的加减变化,也体现出了张仲景用方经验独特,体现出用方用药温通温化为主的特点,又注意照顾营血津液,相当精妙。

     


    【附参考资料:桂枝汤案例】验案选录  骆ⅹ,男,50岁,玉田县公社干部,1971年8月某日初诊。时届盛暑仍着棉衣棉裤。据云极畏风寒,自汗时时,越出汗越畏风,脱去棉衣即感风吹透骨,遍身冷汗,因而虽盛暑亦不敢脱去棉衣,深以为苦。其人平素纳食少,乏力倦怠,尚无其它症状。我诊为正气虚弱,营卫失调。予桂枝汤五剂。五天后又来诊,已不畏风,能骑自行车来,且已脱去棉衣改穿夹衣,汗也减少,嘱再服三剂。约半个月后带另一病人来  已着单衣裤,并且说已不畏风,也不自汗。……(《中级医刊》1979年第1期)

  •  

    当下,人人都会随身携带一部或多部电子产品,时不时地就要拿出来看上几眼。

     

    然而,在享受了它们带来的丰富和便捷的同时,很多人也受到了近视的困扰。

     

    近视手术固然能解决近视带来的诸多不便,但更多的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只能在近视度数逐年上涨的日子里,后悔自己没能做好近视的预防。

     

     

    其实,预防近视并不难,常做眼保健操,不过度用眼,增加户外活动等等,都是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同样简单有效,而且省时省力——补充叶黄素。

     

    提到叶黄素,马上有人反驳——这是智商税!其实,叶黄素的确可以预防近视眼,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眼黄金”和“眼卫士”

     

    叶黄素是天然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是眼睛视网膜的黄斑部(视力中心)和晶状体中重要的营养成分,特别是黄斑部含有高浓度的叶黄素。

     

    叶黄素最突出的功效,是能够在视网膜受到光氧化、光辐射、光损伤时挺身而出,保护感光细胞,防止其凋亡,从而保护了视力。

     

    叶黄素的抗氧化效果非常显著,可以避免视网膜在吸收光线时发生氧化;保护眼球蛋白不发生氧化,降低青光眼的发病率。

     

     

    此外,叶黄素还可以过滤掉蓝光等有害光线,清除自由基,帮助人们预防白内障;保护眼睛的微血管,保障眼部血液循环的畅通;缓解眼部疲劳,有助于预防近视和延缓近视的加深。

     

    由此可见,如果缺乏足够的叶黄素摄入,眼睛缺乏了营养和护卫,就容易发展成近视。

     

    此时再不及时补充叶黄素,近视的情况得不到遏制和改善,任由其发展到高度近视,视网膜剥离、飞蚊症甚至失明等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人体无法合成叶黄素

     

    叶黄素对眼睛真是大有裨益,但人体自身却无法合成,只能通过外界摄入进行补充。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多摄取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对眼睛的健康是有益的。

     

    富含叶黄素的蔬菜有菠菜、豌豆、花椰菜、南瓜、玉米、蛋黄等,很多黄色、橙色、红色蔬菜水果也富含叶黄素。

     

     

    然而,叶黄素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热稳定性差,而且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不同,每顿都能吃到足够的富含叶黄素的食物的几率并不大。

     

    所以,仅仅从饮食中摄取每日所需的叶黄素,是比较困难的,可以通过营养保健品来补充。

     

    如何选择叶黄素?

     

    目前市场上的叶黄素类商品,有些标的是叶黄素,有些标的是叶黄素酯。

     

    其实,叶黄素的性质不稳定,养分也不容易被人体吸收,而叶黄素酯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叶黄素酯进入人体后,就会被分解成叶黄素,其稳定性和吸收率都优于叶黄素。

     

    黄金比例:

    商品中叶黄素与玉米黄素的比例应为5:1,因为这个比例和人体视网膜色素配比一致,是国际公认的黄金标准。

     

    也就是说,摄入10mg叶黄素,必须同时摄入2mg玉米黄素。低于这个比例,或根本不含玉米黄素的叶黄素片,能被人体吸收的几率非常低。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提到,每日摄入6-10mg叶黄素对维持视觉健康有益,每日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40mg。

     

    可见,被视作“眼黄金”的叶黄素,并非多多益善,长期过量摄取叶黄素,可能会对肝脏造成负担。

     

    饮食之“道”就是均衡,想要预防近视,每天摄取适量的叶黄素,持之以恒,就会产生好的效果。

  • 生活总是不能随人愿,胖人哭着喊着要减肥,恨不得喝凉水都长肉;瘦人绞尽脑汁要增重,可是干吃就是不胖。在咨询的过程中,接触很多特别瘦的人想要增重,BMI(体质指数)只有16、7(属于严重消瘦),反映吃得也不少,就是不长体重,体检也没有什么问题,希望从饮食方面给予一些指导。其实帮助瘦人增重的难度,要远远高于帮胖人减重。想要增重,需要从生活习惯、食材、餐具选择等方面着手。

     

    一、选择能量密度高的食物

     

    我曾经见过消瘦的人的早餐,一碗蛋花汤面,汤占2/3,面仅占1/3,蛋花还不够一个鸡蛋的量。这一餐无论从营养还是能量上来说,都很低,也难怪她瘦,吃不“饱”呀!为了增重,选择食材时就要考虑,多选择那些营养价值高、能量密度高、饱腹感低的食物,比如说选择蔬菜时,土豆就比小油菜有优势,土豆热量高、营养价值也可以、饱腹感也不差,建议土豆3份、小油菜1份。选择水果时,榴莲就比苹果有优势,不喜欢榴莲的朋友,可以选择香蕉、菠萝蜜、牛油果等,能量和营养价值j都很高。

     

    在选择主食时,面包就比馒头有优势,蛋炒饭就比白米饭有优势,炒面就比水煮面有优势。选择肉类等蛋白质食物时,排骨就比里脊肉有优势,鸡腿就比鸡胸肉有优势,三文鱼就比虾、贝类有优势。在饮品方面,果汁就比白开水有优势。总之,把握一条原则,减肥时尽量少吃的食物,增重时就要多多选择。

     

     

    二、增加用餐次数

     

    除了一日三餐外,多增加几次加餐的次数,可以在早晨多准备几餐,比如多准备1个汉堡,1把坚果,1份甜点,加餐时一一把它们干掉。多花点时间,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特色食品,品种越多越美味越好。在两餐之间喝饮料,而不是在吃饭的时候,以便为高热量食物节省空间。

     

    三、餐具换大号的

     

    把盘子、碗、杯子等餐具都换成大号的,有利于每次进餐时都可以多吃一点,随着每餐饭量的增加,胃的适应能力也逐渐增强。

     

    四、通过锻炼增加肌肉和脂肪

     

    光靠饮食调整,通常增加的体重大部分都是脂肪,瘦人们需要同时增加肌肉和脂肪,增重肌肉常见的抗阻运动都是很有益的。

     

    对于消瘦者而言,早餐是补充营养的良机。为了摄入充足的能量和营养,增加体重,稀的或液体食物要少,以干的食物为主。液体食物仅限于全脂牛奶、豆浆、酸奶等高营养食物为主,少吃稀粥、面条等。

     

     

    早餐主角  

     

    煎鸡蛋、咸鸭蛋、奶酪、酱肉、豆腐等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应该成为早餐主角。面包、油饼、饼干、汉堡、甜点等“不那么健康”的食物也要适当多吃一些,以自己喜欢,吃完胃肠舒适为限。

     

    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宜少不宜多。它们体积较大,饱腹感强,但能量较少,吃多了不利于摄入其他高能量高营养的食物。炒蔬菜(加烹调油)比蒸煮蔬菜、凉拌蔬菜和水果更为可取。

     

    早餐加入一些坚果提高营养密度,如花生、瓜子、核桃、巴旦木等,都是非常适合消瘦者的早餐食物。

     

    注意事项

    1、为了增强食欲,消瘦者应早一些起床,活动一阵,打开食欲之后再吃早饭。

     

    2、适当选用咸菜、榨菜、腐乳等咸味食物,以及醋、酸果汁等酸味食物能开胃,有助增加进食量。

     

    3、不少消瘦者晨起后有恶心、反酸、厌食等症状,严重干扰进食。这通常是胃肠道疾病的症状,应当积极就医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蜂蜜能不能长期食用,当然能了呀!蜂蜜“食疗”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蜂蜜营养丰富,含有葡萄糖和果糖70%左右,还含有蛋白质、无机盐、有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镁、钾、磷等物质。

     

     

    蜂蜜中含有多种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种有益酶、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蜂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最多,每100克蜂蜜中含有B族维生素300-400微克。B族维生素是人体生命代谢不可缺的重要元素,一旦缺乏会出现各种皮肤炎症,所以,吃蜂蜜补充B族维生素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具有清热,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美容养颜等功效。

     

    蜂蜜为什么可以长期食用?

     

    1、蜂蜜中含有很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可以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那么利用维生素和矿物质和蜂蜜的一些活性物质对身体的一些调整是有很大作用的,一般来讲长期食用蜂蜜才会效果。

     

    比如我们长期饮用蜂蜜蜂蜜中的活性物质对我们身体起到了很大的好处,对于我们身体增强免疫力和身体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适当的调整身体的综合状态,比如身体的免疫力或者身体的综合素质,比如抗氧化(防止衰老)又或者是身体的综合素质,这个需要饮用蜂蜜一小段时间才能够体现出来。

     

     

    2、蜂蜜的各种微量元素可以帮助身体调整整体的情况,蜂蜜中含有很多的活性物质,当然这些物质需要一小段时间才能够为身体的新陈代谢或者整体的系统调节起到作用,这些物质叫做蜂蜜中的活性物质,帮助身体提高抗病能力。

     

    当然这些物质很害怕高温,所以需要适当的调整,不要用温度太高的水调蜂蜜,最好使用60-70℃的水去冲泡蜂蜜能够起到很好的食疗效果,大约一个月到两个月才能看到效果,所以你还在等什么?快快喝起来!

     

    当然,如果你喜欢用蜂蜜蘸食馒头或者主食作为早餐的话也是非常不错的,不仅仅蜂蜜的营养物质不太容易被破坏还很好的被身体消化吸收,你还在等什么?快来试试吧!相信你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调养。

  • 我们用“粗中有细”,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随意,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其实,生活讲究粗中有细,身体健康亦是如此。在关系健康的诸多因素中,“粗”或许能预示出很多问题。

     

     

    《生命时报》采访多位专家,为你分析“粗”和“细”,是如何反映健康状况的。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苏本利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 王兴国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 肖震宇

     

    脖子粗心脏差

     

    脖子是连接头颅与躯干的“生命线”,内有颈椎、淋巴结、气管、食管、动脉和神经等,是躯干中最细的部位,一旦变粗可能意味着多种健康风险。

     

     

    北京同仁医院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若糖尿病男性患者颈围超过43厘米,女性患者超过39厘米,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颈围正常者增加1.3倍。

     

    早在2010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颈围增加与好胆固醇降低、血糖升高相关。

     

    张海澄表示,相对腰围来说,测量颈围偏差小,值得关注。颈围以颈部最细处的水平测量数据为准,通常男性的上限是38厘米,女性为35厘米。

     

    颈围超标反映颈部皮下脂肪蓄积异常,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上半身皮下脂肪过多,脂肪肝、冠心病等与肥胖有关的慢性病容易找上门;呼吸道周围脂肪沉积多,还会压迫气管影响呼吸,出现打鼾、睡眠呼吸暂停,进而导致缺氧,诱发房颤、心律失常、夜间血压增高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这类人需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将体重保持在正常水平。

     

    此外,如果是颈前或气管两侧肿块造成的脖子粗,伴有体重下降、心跳过快或过缓等症状,可能是甲状腺出现了问题,需及时就诊。

     

    腰粗易患癌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对我国超44万成年人进行的调查研究估计,近三成人腰太粗,其中55~64岁者最多,并且近年来腹型肥胖呈年轻化趋势。

     

     

    腰围是指肚脐上方2厘米处水平测量数据,男性上限是85厘米,女性则为80厘米。若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就说明脂肪在内脏沉积过多。

     

    这就好比给器官包裹了一层厚厚的油脂,它们游离性特别强,分解进入血液后,易形成高血脂、诱发胰岛素抵抗、引发高血糖。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提示,腰围超过身高的一半,心血管病风险会变高。

     

    此外,肥胖者体内普遍有慢性炎症,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增加癌症风险。韩国嘉泉大学附属医院研究显示,腰粗会增加18种癌症发病风险。

     

    苏本利表示,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营养过剩,睡眠不规律导致内分泌失调,久坐不动导致代谢能力下降等,都是诱发腹型肥胖的重要原因。

     

    腰部脂肪比其他处脂肪难减,为避免腰粗。

     

    • 建议大家从青少年时期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科学饮食睡眠,每天锻炼1小时;
    • 成年人则应注意休息,避免压力大导致的应急激素过多,远离高油高糖食物和烟酒,同时要经常监测腰围。
    • 超标者要在全身运动减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腹部锻炼。

     

    指趾粗心肺弱

     

    张海澄表示,手指或脚趾末端有增生、肥厚,膨大的形状像鼓锤一样,被称为杵状指或锤状指。杵状指本身不是疾病,但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需要警惕。

     

     

    例如,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纤维化、结核等呼吸道疾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都可能引起慢性缺氧,进而诱发杵状指。

     

    除了心肺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消化系统疾病,酒精中毒,肝硬化,特发性骨关节病等,也可能表现出杵状指症状。

     

    张海澄建议,发现不明原因的手指脚趾变粗,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大腿粗能长寿

     

    很多人盲目追求纤细的“筷子腿”,其实腿粗更值得推崇。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研究发现,相较于大腿围60厘米者,小于46厘米的人死亡率增加3倍,心脏病发病率增加2倍。印度一项研究显示,大腿粗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小。

     

    苏本利解释说,大腿围之所以能预示疾病风险,主要有两点原因:

     

    从脂肪分布角度出发

     

    健康人脂肪会优先储存到皮下,因此腿部略结实但腰不粗的人,身体脂肪分布通常较合理。反之,若腿细腰粗,说明脂肪分布不合理,可能已出现代谢问题,有此体型的女性可能伴随月经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从肌肉角度出发

     

    当消化功能和运动能力出现下降时,腿部肌肉会逐渐萎缩,甚至产生肌少症,增加跌倒风险。因此大腿的粗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营养和运动状况,大腿肌肉多、力量充足更有利于延寿。

     

    由于个体差异,腿围没有统一的健康指标,只要整体身材匀称即可,但老年人需要留心腿部有无萎缩。

     

    为了防止肌力流失,建议每天坚持运动,适当摄入鸡蛋、鱼肉、瘦肉等高质量蛋白质。

     

    吃得粗营养好

     

    “国人主食中粗杂粮比例不足7%。”王兴国介绍,据《中国成年居民粗杂粮摄入状况》,目前我国超八成成年居民全谷物摄入不足,这可能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缺失,精米白面摄入过多还不利于慢病控制。

     

     

    粗粮和细粮主要基于食品加工工艺来区分。

     

    和细粮相比,粗粮在加工过程中会保留完整谷粒,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矿物质的含量更高,且升糖速度更慢,有利于控制血糖、血脂,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肠癌的患病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人每天应摄入50~150克全谷物(包括粗杂粮、全麦、糙米和杂豆等)。

     

    要想吃够粗粮,可参考以下建议:

    一日三餐中至少一餐用全谷物做主食,例如将早餐的白面馒头换成燕麦片,或在午饭、晚饭时吃全麦挂面、二米饭、杂豆饭等。

     

    尽量保证平均每天吃3种以上谷类、薯类或杂豆类食物,每周吃5种以上。

     

     心粗幸福感强

     

    心思过细、思虑过多的敏感者,幸福感通常不强;而那些心比较粗、大大咧咧的人,反倒更容易放松和快乐。

     

    日本著名作者、医学博士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提到,“钝感力”(迟钝的能力)应该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能力,要想更容易获得幸福,对生活就不必太较真。

     

    肖震宇分析说,敏感者之所以幸福感不强,有以下几种原因:

     

    • 更易受到他人情绪影响,使自己承受额外的压力、焦虑等情绪;
    • 敏感者多有不健康的完美主义倾向,对事物有苛刻的要求,期待任何细节都要做到极致,否则就会陷入焦虑;
    • 易被他人和琐事夺走注意力,碰到不符合期待的人和事容易耿耿于怀,甚至不受控制地反复解读,不仅耗费大量不必要的心神,还容易造成人际关系问题。

     

    肖震宇建议,要想获得更多幸福感,不妨学会分配注意力,抓大放小,对一些琐事和无关紧要的人,要适当“心粗”和宽容一些。

     

    当发现自己过度追求完美或陷入情绪难以自拔时,首先要暂停对细节的纠结,重新思考自己的主要目标,用全局的观念重新审视事情;或者从观察者视角看自己,可能很快就会发现解决办法。

  • 如果用一种水果形容夏天,西瓜一定榜上有名。如今,“吃瓜群众”再添佳绩——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的西瓜生产国、消费国。

     

     

    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年度销量前十的水果中,西瓜位列第一。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中国2016年西瓜产量和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平均每人每年消费超100斤西瓜。

     

    《生命时报》特邀专家,为你打破关于西瓜的4大谣言,并教你挑出好西瓜的绝招。

     

    受访专家

    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何洪巨

     

      从西域传入中国

     

    西瓜原产非洲大陆,考古学家在距今5000年的利比亚遗址、距今4000年的埃及墓葬中都发现了西瓜种子,后来西瓜传入南欧和中东。17世纪在欧洲西瓜已经很常见了。

     

    西瓜如何传入我国的呢?尚有不少争议。

     

    “西瓜”一词最早见于《五代史·契丹附录》,据说有个叫胡峤的人被契丹人掳走,在那里见到了西瓜,逃走的时候就把它带回了中原(公元953年,后周)。契丹的西瓜来自回鹘,而回鹘地处西域,故称为“西瓜”。

     

     

    不过,近代考古不断有新的发现,说明西瓜传入我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室中发现类如西瓜籽的种子;1980年,江苏省邗江县汉墓中也发现了西瓜籽。1991年8月,西安东郊出土了一个唐三彩“西瓜”。这说明西瓜早在唐代就已出现,还深受人们喜爱。

     

    南宋时期,西瓜传入中原地区。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了西瓜下种、成熟的时间。到了清代,西瓜栽培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栽培地区不断扩大,栽培技术也逐渐精细。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西瓜已经实现了至少4次的品种更新和换代,从建国初期的以地方农家品种为主,到现在引进日本、美国等品种杂交后,生产出非常多的改良品种,有籽西瓜、无籽西瓜、少籽西瓜,早熟、中早、中晚、晚熟等品种。

     

    不同种类西瓜的形状、品质都有明显特征:

     

    • “纯品缅甸甜王”西瓜呈椭圆形,瓜身上深墨绿色的花纹清晰,瓤红色、肉质细嫩、纤维少、汁水多、口感好。
    • 早春红玉是杂交一代西瓜,瓤色鲜红肉质脆嫩爽口,保鲜时间长。
    • 黑美人形状呈椭圆形,体积较小,瓜皮为纯黑色,顾名黑美人。
    • 无籽西瓜呈圆形,瓜瓤内没有籽。花皮西瓜呈椭圆形,瓜大,瓜皮浅绿和深绿相间。
    • 特小凤呈圆形,瓜皮花条,黄瓤。三白西瓜因其皮、瓤、籽皆为白色而得名。
    • 另外,近年来、日本、中国台湾等地还培育出了心形、方形、迷你西瓜。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库,中国生产了世界上近七成的西瓜,但仍旧供不应求,我国西瓜产业长期处于贸易逆差(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西瓜从里到外都是宝

     

    中国人爱吃西瓜,究其原因,很简单——好吃又便宜。

     

    祖国医学将西瓜称为“天然白虎汤”,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等功效。

     

    现代营养学研究也发现,常吃西瓜能起到利尿、开胃、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西瓜从里到外都是宝:

     

    西瓜瓤

     

    除了富含水分,西瓜果肉还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果糖、苹果酸、氨基酸、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说到番茄红素,大家都会想到西红柿。其实,西瓜也是番茄红素“大户”。番茄红素有助改善血管功能,减少胆固醇对血管健康的威胁。

     

    西瓜籽

     

    西瓜籽富含油脂,有健胃、通便的作用,没有食欲或便秘时不妨食用一些。它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压的功效,有助预防动脉硬化,适合高血压病人食用。

     

    西瓜籽中的锌有助男性生殖系统健康,镁有助改善记忆力。整粒吃不方便,可将其打成粉冲服,或直接跟西瓜一起榨汁喝。

     

    西瓜皮

     

    西瓜皮又称“瓜衣”,共分三层:青衣、翠衣、白衣。

     

    西瓜表面的青衣刮下来晒干,煎饮代茶,可缓解因气候干燥引起的咽喉干痛。西瓜翠衣即瓜皮中的“瓜肉”部分,翠衣与白衣的营养价值相差不大。

     

    翠衣富含果胶、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高,可以凉拌或做成西瓜翠衣饮。

     

    4个谣言骗了你很久

     

    市面上西瓜多了,关于西瓜的传闻和谣言也跟着多了起来。下面这些“西瓜谣言”,你信了几个?

     

     

    太甜的西瓜打了增甜剂

     

    植物只有通过维管束组织才能吸收水分与营养,强行注入只会在微小组织内积累。

     

    而且一旦针头进入西瓜皮,就会留下不可愈合的针眼,微生物侵入果肉,不用半天,西瓜就有可能腐烂。随着西瓜品种的不断改良,自然生长的西瓜也会又甜又红。

     

    爆炸西瓜都是打了膨大剂

     

    西瓜爆裂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有些品种本身皮薄容易裂。另外,西瓜长时期干旱后,突然降雨或浇水过多也会爆裂。

     

    当然,膨大剂的不当或过量使用也是引起裂瓜的因素,如在西瓜生长后期使用会大大增加裂瓜的几率。

     

    相反,在坐果期合理使用可提高西瓜坐果率和产量。在瓜果蔬菜上使用膨大剂是安全的。

     

    个头超大、畸形、没有果香味的西瓜,可能存在过量使用膨大剂的问题,消费者要注意。

     

    无籽西瓜是打了避孕药

     

    目前常用的无籽培育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利用植物激素处理,抑制种子发育。

     

    第二种是通过杂交,使原本能够正常产生种子的二倍体植物转变为三倍体植物,阻碍种子的正常发育,同时给予一定刺激,使果实自身产生足够使其发育的植物激素,促进果实形成。

     

    无籽西瓜就是用这种方法得到的。

     

    女性经期不能吃西瓜

     

    传闻西瓜性寒凉,女性经期不能吃。“寒凉”是古人凭经验的一种总结,现代医学中并没有这个说法。

     

    事实上,只要女性在经期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症状,适当吃点西瓜并无大碍。

     

    如果经期本身就出现了痛经、腹泻等不适,那就不建议吃西瓜了,特别是冰镇过的西瓜。

     

    吃瓜前,记住3个知识点

     

    掌握以下几点,让你明明白白吃西瓜。

     

     

    挑选:四个方法

     

    一要看,选纹路整齐清楚,深浅分明的。

    二要摸,瓜皮光滑、手感结实的是好瓜,瓜皮黏或发软则为次瓜。

    三要掂,成熟度越高的西瓜,分量越轻,同一品种、体积差不多大的西瓜,越轻的越好,过重的就是生瓜。

    四要听,将西瓜托在手中,用手指轻轻弹拍,发出“咚、咚”清脆声,手感有些颤动的为好。

     

    存放:及时冷藏

     

    没吃完的西瓜不宜久放,常温下一般最多放置4个小时,及时冷藏才安全。超过4小时,应该切掉约1厘米左右的表层再吃。

     

    当然,就算西瓜放入冰箱,盖上保鲜膜,其表面依旧会滋生细菌。因此,西瓜冷藏最好别超过12小时。

     

    此外,切西瓜时一定要事先把西瓜、刀具和案板清洗干净,最好现切现吃。

     

    禁忌:有些人要少吃

     

    严重口腔溃疡患者、消化不良及肠胃虚寒的人、糖尿病患者、孕妇、正在服用某些中药的人、高龄老人、肾功能不全患者、刚运动完的人等,这些人群吃西瓜一定要注意控制食用量,吃太多易刺激胃肠道、加重肾脏负担。

  • 随着年纪的增长,很多老人都会出现血管硬化的表现。血管硬化是指血管弥漫性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及小血管闭塞致使脑部血供减少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许多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现象,血管是非常富有弹性的,为了使血液流动顺畅,所以内壁很柔软。

     

     

    在平时,我们首先要控制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如果老年人出现了血管硬化的情况,应该及时的吃点扩张血管的药物和软化血管的药物。那么,还能吃些什么能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大家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关于软化血管的食疗偏方,比如喝醋,吃茄子、西红柿、黑木耳,还有喝红酒、饮茶等,这些说法都有失偏颇,没有得到科学实验的证明,很多都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在相信。

     

    之所以有人相信喝醋可以使血管软管,可能是因为醋呈酸性,可以把鱼刺之类的软化,但醋在喝入人体后,要参与人体的新陈代新,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醋的酸性可以促进胃酸的分泌,但对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影响很小,因此喝醋并不能软化血管。

     

     

    软化血管本身就是伪命题,因为血管在成年之后就逐渐硬化,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我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问题,只是有人的已经有临床症状,而有人的不影响正常生活。

     

    虽然不能软化血管,但是我们可以使血管硬化的速度减慢。“三高”对血管的影响巨大,所以三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按时服药外,还需在饮食上注意:

     

    1、多吃粗粮

     

    越是精细的主食越容易被人体吸收,迅速转化为血糖,导致体内血糖升高。

     

    2、多食蔬菜

     

    蔬菜含有的热量很低,但膳食纤维含量高,可使促使体内多余的脂质排除体外。

     

    3、少吃盐

     

    吃盐太多会使血压升高,而血压过高就会对血管造成损害;

     

    4、食用不饱和脂肪酸

     

    动物油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食用后直接升高血脂,而橄榄油等植物油内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适当降低胆固醇,因此推荐食用植物油。

     

    5、常见的一些能软化血管的食物

     

    蜂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B2、维生素B6、胡萝卜素,能够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防治血管硬化。

     

    香菇:预防胆固醇的产生,防止血管变脆和动脉硬化,对于预防心血管的产生有积极作用。

     

    海带:具有药用价值,可预防血管阻塞,促进胆固醇排出,也可以预防动脉硬化。

     

    大蒜:具有明显的降指功效,能消除血管中的脂肪,是治疗动脉硬化的良药。

     

    芹菜:众所周知,芹菜可以降血脂。

     

    苹果:含有类黄酮、钾、维生素C、维生素E、糖果酸等成分,可以使体内的脂肪分解,对预防动脉硬化有作用。

  • 下面介绍一些秋冬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尤其是应季食材,让你在这个季节里有满满的免疫力。

     

    秋冬吃什么食物可以增强免疫力?

     

     

    鱼、肉、虾

     

    其实很多应季食材都可以提高免疫力。秋冬是海鲜比较肥美的时间,尤其是十月到十一月有很多的应季的海鲜,比如鱼、虾这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是有很好的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这时候不妨多吃一点,当然秋冬食用适量的来点牛羊肉,但是如果你怕胖一定要注意用量,每次50克左右就可以。当然还有冬季特别适合吃的食物当属美味鲜美的海蛎子了,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可以帮助身体提高免疫力。

     

    应季的蔬菜

     

    山药是不错的选择,与此相似的还有美味的芋头,芋头是很好的应季食物,这两种食材都含有一种叫做黏蛋白的营养物质,可以帮助身体提高免疫力,不妨在这个季节多吃点山药和芋头。

     

    绿叶蔬菜不可少

     

    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保证身体免疫力的基础,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是提高免疫力的关键,这个季节不妨多吃一点绿叶蔬菜因为其中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含量很高。

     

     

    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

     

    比如橙子、桔子都是维生素C含量很高的食材,这时候选择当然是应季的,还有柚子也是很好的维生素C来源,提高免疫力维生素C不可或缺,当然脆枣的维生素C同样含量很高。

     

    推荐几种食物

     

    1、鱼和贝类

     

    补硒防病毒。英国专家研究指出,补充足够的硒可以增加免疫蛋白的数量,进而帮助清理体内的病毒。硒主要来源于牡蛎、龙虾、螃蟹和蛤蜊等海鲜类食品。鱼类如大西洋鲑鱼中的欧米伽-3能够帮助血液产生大量的抗流感细胞,也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2、青鱼

     

    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弱多病的宝宝。青鱼肉中含有核酸及锌等微量元素,可增强体质;也是营养佳品,有补气化湿、养胃醒脾功效。

     

    3、鹌鹑蛋

     

    适合营养不良、易感冒的宝宝食用。鹌鹑蛋含有高质量蛋白质,磷、钙、铁、芦丁、芸香等。具有补益气血,强身健脑等作用。

     

    4、牡蛎

     

    由于牡蛎中含有矿物锌。男性不孕与体内锌含量偏低有关。而锌还可以抗病毒,然而学者们却不能解释原因。但是目前已发现锌与免疫系统的若干功能有关,其中包括伤口愈合。

     

    5、红薯

     

    维生素A在结缔皮肤组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补充它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食物中获取β胡萝卜素,红薯是获得这种营养的最快途径,红薯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且热量低。

  • 有很多男士从背后完全看不出肥胖,体型修长匀称,但是从侧面、正面就一目了然了,一个大肚子横亘在腰部位置,也就是所谓的“将军肚”,这种情况在很多已婚男士群体里常见。在我国成年人正常腰围的标准是,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如果超过这个数值,说明已经有不少脂肪在腹部堆积了,不要小看大肚子,腹部型肥胖带来的危害性更大。

    腹部型肥胖的危害

    腹部型肥胖意味着肚子内脏器官里面可能裹了比较多的脂肪,内脏脂肪堆积更容易使身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导致脂肪肝、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研究发现,腰围每增加1英寸(2.54厘米),癌症风险可增加8厘米,同时其他慢病的发病风险也会增加。

    对人体成分进行研究发现,腰围和内脏脂肪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采取减肥措施,哪怕体重并不下降,只要腰围得到缩小,内脏脂肪减少,人体的生理年龄就会向年轻方向回归,疾病的危险也随之减小。

    转呼啦圈减腰围吗?

    没有专门针对减腰围的运动,像转呼啦圈这种局部运动,看似在腰围附近加强运动,实际上消耗的也是全身的脂肪,长期坚持,有一定的减肥效果,跟跑步、游泳、快走、骑自行车等运动相比,差别不大。当然,局部运动也有好处,让这些部位的肌肉得到了锻炼。

    减腰围要从管住嘴迈开腿着手

    饮食方面要限制热量摄入,主要提供热量的食物是主食、鱼肉蛋奶豆制品等蛋白质食物、食用油、酒、水果和零食。

    对于主食,多选营养价值高饱腹感强的粗杂粮,少吃白馒头、白米饭、白面条、白米粥、白面包等精白米面,油炸、加油的面食一律不吃,比如油条、油饼、麻花、桃酥、酥饼、牛角包、方便面等。

    对于鱼禽畜肉,每天2~3两,多选瘦的少选肥的不吃皮,不吃肥肉、五花肉、鸡皮、鸡爪、肥羊、肥牛等脂肪含量高的。除了鱼禽畜肉的摄入,为了保证优质蛋白质和钙的摄入,还要每天1个鸡蛋300毫升牛奶一块巴掌大的豆腐。

    每天摄入的烹调油的量控制在30克以内,这就意味着油炸食品一律不能吃。

    酒的热量很高,1克酒精提供7千卡热量,热量很可观的,要想减腰围,酒能不喝就别喝了。

    水果的热量普遍不高,不过数量多的话也是被很多人忽视的一个热量来源。比如西瓜每100克热量只有31千卡,跟很多蔬菜的热量都低,但是西瓜吃起来一般都是半个的起步量,至少3、5斤,热量就是450~750千卡,超过一顿饭的热量。水果每天2、300克就可以了。

    零食尤其是那些带包装的小零食是热量的重灾区,高油高糖高添加剂,能不吃就别吃了,用水果和牛奶代替吧。

    运动方面要增加能量消耗,每天至少运动40分钟,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操等有氧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运动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没有用的。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