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冬季养生喝红茶 提高抗寒力

冬季养生喝红茶 提高抗寒力
发表人:运动与健康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的抵抗力也逐渐下降。为了提高抗寒力,除了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外,科学饮茶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中医认为,红茶性温,具有暖胃、驱寒、养生的作用,特别适合冬季饮用。红茶中的茶多酚、茶黄素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抵抗寒冷。

除了红茶外,绿茶也是冬季养生的佳品。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高,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衰老等作用。但是,绿茶性寒,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饮用。

冬季养生饮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茶叶:根据个人体质和喜好选择茶叶,如脾胃虚寒的人群可以选择红茶,而脾胃健康的人群可以选择绿茶。

2. 控制饮茶量:每天饮用茶叶的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睡眠。

3. 注意饮茶时间:饭前、饭后不宜饮茶,以免影响消化。

4. 保持饮茶习惯:养成每天饮茶的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

除了饮茶外,冬季养生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寒力。

2.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蔬菜、水果等。

3. 保持充足睡眠: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

4.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外膜斑疾病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累及周身动脉的慢性病变,病因尚不明确,与年龄、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相关。病变从血管内膜开始,逐渐在血管内形成黄色粥样的脂质沉积,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动脉血管失去弹性、脆性增加并出现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病变累及冠状动脉、颅内动脉、主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四肢动脉时,可出现胸闷、胸痛、头晕、水肿、肢体疼痛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应积极改变生活方式,配合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如未进行控制,病变涉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者,一般预后不良。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以及肥胖等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会导致胆固醇在冠状动脉管壁沉积,进而引起管壁僵硬、弹性减退或管腔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方法包括:

    1.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戒烟限酒,积极运动,控制体重等。

    2. 控制危险因素:针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治疗。

    3.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等。

    4. 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等。

    5. 心脏移植:对于晚期患者,心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此外,患者还需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主要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冠心病不仅危害健康,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脏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冠心病患者应该注意哪些饮食禁忌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议:

    1. 低盐饮食:食盐中的钠离子会增加血液渗透压,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血压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冠心病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盐摄入。

    2. 多吃海产品:海带、海蜇、淡菜、紫菜、羊栖菜、海藻等海产品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无机盐,具有阻碍胆固醇吸收、软化血管的作用,冠心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

    3. 高纤维素食物:高纤维素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大便习惯,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

    4. 植物蛋白和复合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减少单纯碳水化合物(如糖、蜜糖)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

    5.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可以促进胆固醇羟基化,减少胆固醇在血液和组织中的蓄积。

    除了饮食调整,冠心病患者还应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定期复查,以控制病情,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 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又称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指的是冠状动脉内壁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进而影响心脏供血。

    一、冠心病的主要症状

    1. 胸闷、胸痛:这是冠心病最典型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压迫感、紧缩感或刺痛感,常发生在胸骨后、左肩、左臂、颈部、下巴等部位。

    2. 呼吸困难:当心脏供血不足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

    3. 晕厥:严重的心肌缺血可能导致患者晕厥。

    4. 心悸:患者可能出现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等症状。

    5.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冠心病的危害

    冠心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三、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

    1.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

    2.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血脂药物、ACEI类药物等。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支架植入术。

    四、冠心病的日常保养

    1.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冠心病。

    2. 药物治疗:按照医嘱坚持服药。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对心脏的损害尤为严重。高血压患者常常会伴随有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问题。其中,冠状动脉病变是高血压导致的全身血管病变的一部分。那么,高血压患者应该如何饮食,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呢?

    首先,高血压患者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降压功效的食物,如芹菜、菊花、淡菜、荠菜等。将这些食材煮成汤或粥,每日食用,有助于降低血压。此外,胡萝卜汁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每天饮用约1000毫升,分次饮服,对降压具有明显的效果。

    除了食用具有降压功效的食物外,高血压患者还应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调味品、红茶等。同时,戒烟限酒、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药物治疗方面,高血压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常见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s、钙通道阻滞剂等。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除了饮食和药物治疗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的运动、减轻心理压力等都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总之,高血压患者应通过饮食、药物治疗和日常保养等多方面来控制血压,降低冠心病的风险,保持健康的生活。

  •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常见的慢性血管疾病,其早期症状往往不够明显,容易被忽视。然而,若出现以下三种症状,需提高警惕,尽快就医。

    1. 睡眠障碍: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患者常出现失眠、多梦、易醒、盗汗等症状,情绪波动较大。这些症状可能与神经衰弱相似,但需警惕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

    2. 头晕、头疼:头晕、头疼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症状,多发生在额头或后脑勺部位,呈钝痛感。运动时症状加重,可能出现走路不稳、眼球震颤、恶心、吞咽困难等。

    3. 记忆力减退: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常被认为是老年痴呆症的征兆。但动脉粥样硬化也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劳动能力下降、工作和学习吃力等。

    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老年人更应注意晚年生活保健,预防三高和糖尿病,避免高脂肪、油腻食物,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自我管理: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增加运动。

    2. 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

    3.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4. 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5.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 近年来,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中炎症反应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众多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抗炎治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备受瞩目。

    在传统药物方面,他汀类药物因其降脂和抗炎双重作用,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基石。新型药物方面,2017年公布的CANTOS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1β(IL-1β)特异性抗体Canakinumab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为抗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近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CIRT研究却对甲氨蝶呤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提出了质疑。该研究结果显示,甲氨蝶呤并未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反而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针对这一结果,有专家指出,CIRT研究的设计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研究人群的慢性炎症水平较低,干预方式的选择等,因此不能完全否定抗炎治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价值。

    尽管如此,抗炎治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探索仍在继续。目前,越来越多的抗炎药物正在研发中,如IL-1受体抑制剂Anakinra、IL-6特异性单抗Tocilizumab等,这些药物有望为冠心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总之,冠心病作为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其治疗需要个体化、综合化。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炎症反应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开发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抗炎治疗策略。

  • 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中中度动脉硬化尤为常见。它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即血液中的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内皮下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可影响全身各处血管,常见部位包括脑动脉、冠状动脉和肾动脉。脑动脉硬化可能导致头疼、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冠状动脉硬化可能导致胸闷、胸疼、心慌、气短等症状。

    治疗中度动脉硬化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和定期复查。药物治疗主要针对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降脂药和抗血小板药物等。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中医在治疗中度动脉硬化方面也有一定疗效。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缓解临床症状。

    预防中度动脉硬化是治疗的关键。通过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等。

    中度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漫长。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   冠心病患者常常误以为,支架置入手术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血管堵塞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冠心病是一个慢性疾病,支架置入手术只是解决了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病变。为了维持血管通畅,控制好冠心病,患者需要做好术后的二级预防。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同果教授指出,支架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加重:支架术后患者需要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支架内血栓和其他部位的血栓形成。

      2.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这些因素。

      3. 定期复查:支架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心内科复查,观察血管通畅情况。

      4. 注意症状:如果出现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5.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支架术后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

      1. 胸骨中段发作性压痛、堵塞痛,持续3~5分钟。

      2. 胸闷,像被捆绑的紧束感,或是像有东西堵住胸口的感觉。

      3. 运动、劳动后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

      4. 胸不痛,但胸闷,持续3~5分钟。

      5. 突然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

      

      总之,支架术后患者需要做好二级预防,才能确保血管通畅,控制好冠心病。

  • 那天,我焦急地带着母亲来到了互联网医院。她最近总是感到颈部不适,经过检查,医生告诉我她患有劲动脉粥样硬化。我看着屏幕上那陌生的医生,心中充满了不安。

    医生很耐心地询问了母亲的病情,详细了解了她的生活习惯和服药情况。我看着母亲脸上的焦虑,心里也更加担忧。医生询问了母亲是否有脑梗病史,我回答没有。接着,医生又问母亲是否容易头晕,我回答母亲曾经有过头晕的情况,但已经吃了一个月的药。

    医生综合考虑了母亲的病情和用药情况,为我开具了处方。她告诉我,母亲需要继续服用复方地龙胶囊和杏灵分散片。我看着处方单,心里略微放心了一些。医生还提醒我,用药期间如果有任何不适,要及时线下就诊。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预约了药品,并在用药期间密切关注母亲的病情。虽然互联网医院没有线下医院的亲切感,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如今,母亲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我也更加信任互联网医院。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关怀和专业,也体会到了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

  • 高密度脂蛋白偏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胆固醇偏高,这是否意味着身体更健康呢?其实,高密度脂蛋白(HDL)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将胆固醇从组织细胞中运输到肝脏,从而帮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那么,高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遗传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家族中如果有高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人群,那么其他成员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其次,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例如,雌激素可以升高女性体内的HDL水平。此外,某些药物,如胰岛素、肝素等,也可能导致高密度脂蛋白偏高。还有一些病毒性疾病,如HIV等,也可能影响HDL水平。

    高密度脂蛋白偏高通常被认为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但是,过高的HDL水平也可能带来一些风险。例如,高密度脂蛋白过高的人,其总胆固醇水平也可能偏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保持HDL水平的稳定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保持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稳定呢?首先,饮食方面要注重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其次,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等,也有助于维持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稳定。

    如果发现自己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偏高,并且无法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调节,应该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总之,高密度脂蛋白偏高既有利也有弊,关键是要保持其水平的稳定。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干预,我们可以有效地维持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稳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