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急性心梗“时间医学”

急性心梗“时间医学”
发表人:癌症防治先锋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某医院连续两年对580例AMI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患者比例远高于女性,且冬季发病人数显著增加。本文将从疾病特点、发病规律、预防措施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AMI,帮助您了解这一疾病,提高防范意识。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

1. 发病人群:AMI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患者比例较高。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硬化、斑块形成等病理变化加重,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最终引发AMI。

2. 季节性:研究发现,冬季AMI发病率最高,春季次之,夏季和秋季较低。这与冬季寒冷天气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有关。

3. 时辰性:清晨是AMI发病的高峰时段,尤其是早晨6-9时。这与人体生物钟、血压、心率等因素有关。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规律

1. 冬季:寒冷天气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容易形成血栓。此外,冬季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2. 清晨:生物钟效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心率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引发AMI。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2.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相关疾病。

3. 遵医嘱用药: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等药物。

4. 保持心理平衡:学会缓解压力,保持乐观心态。

5. 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预防感冒。

四、总结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了解其发病特点、规律和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发病率。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亚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亚急性心肌梗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运动,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剧烈运动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本文将探讨剧烈运动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以及如何正确应对。

    一、剧烈运动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

    1. 心肌梗死:28岁的小张,平时身体健康,却在体检时发现心肌酶过高。经过详细询问,医生发现小张体检前一天参加了足球比赛。最终,检查结果显示,小张并没有心肌梗死,只是由于剧烈运动导致心肌酶升高。

    2. 肌酸激酶升高:肌酸激酶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剧烈运动会导致肌酸激酶升高,容易误诊为心肌梗死。

    3. 生理性血糖升高:剧烈运动会导致生理性血糖升高,容易误诊为糖尿病。

    4. 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变:剧烈运动会导致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变,容易误诊为内分泌疾病。

    5. 白细胞数量升高:剧烈运动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升高,容易误诊为感染性疾病。

    二、如何正确应对剧烈运动引发的健康问题

    1. 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可以降低运动风险。

    2. 控制运动强度: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

    3. 运动后做好放松:运动后进行充分的放松,有助于身体恢复。

    4.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三、结论

    剧烈运动可能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了解这些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健康地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 牛奶,这个看似普通的饮品,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除了众所周知的补钙作用外,牛奶还能降低中风和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那么,牛奶究竟是如何发挥其神奇功效的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揭秘。

    一、牛奶中的钙元素:强化骨骼、降低血压

    牛奶是钙的优质来源,每100毫升牛奶中含钙约120毫克。钙元素可以强化骨骼,预防骨质疏松。此外,钙元素还能降低血压,维护心血管健康。研究表明,每天摄入充足的钙质,可以有效降低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二、牛奶中的蛋白质: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参与构成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牛奶中的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牛奶是补充蛋白质、促进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牛奶中的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维护心血管健康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帮助维持骨骼健康。此外,维生素D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适量饮用牛奶,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

    四、牛奶中的其他营养素:抗氧化、降低患病风险

    牛奶中还含有其他多种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族、钾、镁等。这些营养素具有抗氧化、降低患病风险等作用。适量饮用牛奶,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多种疾病。

    五、牛奶的饮用建议

    1. 选择全脂牛奶、低脂牛奶或脱脂牛奶,根据个人口味和营养需求进行选择。

    2. 每天饮用一杯牛奶,约200-300毫升,即可满足人体对钙和蛋白质的需求。

    3. 早餐饮用牛奶,有助于提高早餐的营养质量,提供一整天的能量。

    4. 牛奶不宜空腹饮用,最好搭配面包、谷物等食物一起食用。

  • 急性心肌梗死,这一听起来就让人胆战心惊的疾病,是导致人们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患者因为对心肌梗死的认识不足,在发生心肌梗死时无法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导致悲剧的发生。

    那么,什么是心肌梗死呢?简单来说,心肌梗死就是心脏的供血血管被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这种疾病往往在患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突然发作,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心肌梗死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 胸骨下或心前区剧烈而持久的疼痛,或心前区闷胀不适。
    • 疼痛有时向手臂或颈部放射。
    • 面色苍白、心慌、气促和出冷汗。
    • 突发性上腹部剧烈疼痛。

    当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 让患者就地平卧,双脚稍微抬高,严禁搬动。
    3. 让患者含化硝酸甘油片,以缓解症状。
    4. 如有供氧条件,应立即给予吸氧。
    5. 如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除了及时的急救措施外,预防心肌梗死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肌梗死的方法: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膳食。
    •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总之,了解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对于预防和救治心肌梗死至关重要。

  • 夏季,高温酷暑,游泳成为许多人消暑降温的首选。然而,近年来,游泳时发生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令人唏嘘。

    游泳是一项对心脏负荷要求较高的运动,需要心脏更强有力的收缩和更多次数的跳动,以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对于心脏功能不佳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心血管有病变却无症状的隐匿性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在游泳时发生意外。

    高血压患者也是游泳猝死的危险人群。由于水温通常低于体温,下水后血管会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头晕、目眩、气喘等症状,甚至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甚至脑出血,危及生命。

    为了避免游泳时发生意外,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1. 心脏病患者在游泳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一旦感觉不适,应立即上岸休息。

    2. 高血压患者,如收缩压超过160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120毫米汞柱,不适合游泳。

    3. 游泳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大汗淋漓后立即下水。下水时间不宜过长,动作不宜过大,要量力而行。最好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常备药物,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救治。

    除了游泳,夏季高温天气,心血管疾病患者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2. 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3.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

    4.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心肌梗死(MI)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如何早期识别和诊断心肌梗死,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近日,NEJM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利用高敏肌钙蛋白(hs-cTn)来识别心肌梗死。

      高敏肌钙蛋白是一种心肌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当心肌细胞受损时,hs-cTn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的hs-cTn浓度,可以早期识别心肌梗死。这篇研究纳入了来自15个国际队列的23327名因MI症状而就诊的患者,评估了hs-cTn在MI早期及远期的诊断价值。

      研究结果显示,hs-cTn浓度低、连续采样期间的绝对变化幅度小与MI发生率和短期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基于这些数据,研究者开发了一种MI风险及预后评估工具,以评估患者的首次MI风险,以及之后30天的MI和死亡风险。

      该工具根据急诊科就诊时的hs-cTn浓度、连续采样期间的动态变化以及采样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低危、高危和无MI人群。对于低危患者,其30天MI或全因死亡风险低,而对于高危患者,其30天MI或全因死亡风险高。此外,研究还探讨了无MI受试者的hs-cTn浓度对1年及2年后MI或死亡率的远期预测价值。

      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心肌梗死早期识别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hs-cTn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发病急、进展快,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然而,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教育不足,导致救治延迟现象严重。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对心肌梗死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在救治过程中出现犹豫和延误。

    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救治。美国心脏病学会提出的D2B(door-to-balloon)概念强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时,进医院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应控制在90分钟内。然而,我国目前D2B时间存在延迟,主要原因是患者及其家属的签署同意书的犹豫。

    以山东齐鲁医院为例,STEMI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D2B时间平均为71分钟,其中到达医院时间到完成心电图平均时间是3分钟,完成心电图到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平均是28分钟,知情同意书到患者送至导管室平均18分钟,进入导管室到最终球囊扩张平均为22分钟。家属签署知情书花费的28分钟,反映了社会对这类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医疗的信任不足。

    此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研究也显示,北京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似乎更加不理想,这与心肌梗死患者教育不足紧密相关。

    因此,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对于缩短D2B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措施:

    1. 重视冠心病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2. 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3. 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4.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心血管疾病。

  • 近年来,我国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了更好地了解心肌梗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疾病概述、危险因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日常预防。

    一、心肌梗死的概述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的急性心肌坏死。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痛、胸闷、气促、恶心、呕吐等。

    二、心肌梗死的风险因素

    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2. 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3.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病变,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4. 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5.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心肌梗死病史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更高。

    三、心肌梗死的诊断方法

    1. 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

    2. 血清心肌酶学检查:血清心肌酶学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心肌梗死。

    3.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四、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

    1.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

    2.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3.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4. 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可以缓解血管痉挛。

    五、心肌梗死的日常预防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

    2.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3.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

  • 急性心肌梗塞,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急、病情重,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方法至关重要。

    一、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症状

    1. 胸闷、胸痛:这是心梗最常见的症状,患者会感到胸部压迫感、闷痛或钝痛。

    2.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3. 出冷汗、乏力:患者可能出现出汗、乏力等症状。

    4. 晕厥: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晕厥。

    二、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方法

    1. 保持冷静:一旦出现心梗症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加重病情。

    2. 服用药物:立即服用硝酸甘油片、亚硝酸异戊酯等扩血管药物,以缓解症状。

    3. 拨打急救电话:如症状加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4. 保持患者舒适体位:让患者就地躺下,保持安静,避免搬动。

    5. 心肺复苏:如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三、预防急性心肌梗塞的方法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坚持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在发病前一周内,常常会出现心绞痛频繁发作,持续时间较长,这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导致的血流不畅,使得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

    心绞痛的典型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短、疲困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血压突然下降的情况。据统计,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这与寒冷的天气有关,寒冷刺激会加重冠状动脉的痉挛,导致血管进一步狭窄。

    当遇到心肌梗死患者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将患者平放在地上或床上,解开领口,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切记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将患者头部放低,双足稍抬高,有助于增加头部供血量;避免给患者进食或饮水,以免加重心脏负担;确保患者身体暖和,避免受凉。

    除了急救措施,心肌梗死的预防也非常重要。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其次,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在治疗方面,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介入治疗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恢复冠状动脉通畅;药物治疗则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等,以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风险。

    总之,了解心肌梗死的急救知识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心血管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和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度沉迷于追剧等娱乐活动,却可能给我们的健康带来隐患。近期,就有新闻报道了一位潘奶奶因为通宵追剧,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险些丧命。这不禁让我们反思,过度追剧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曼华教授指出,情绪波动、熬夜、过度劳累、天气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发作。对于本身就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跌宕起伏的剧情更容易让人沉浸其中,心情跟着起伏,从而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心血管处于危险边缘。

    除了心血管疾病,长时间看电视还可能引发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荷兰的一项研究发现,每次看电视超过两小时,就会导致血管硬化。看电视时间越长,动脉就越硬。

    那么,如何避免过度追剧带来的健康风险呢?首先,我们要控制看电视的时间,每次最好不超过两小时,最多不超过三小时。其次,看电视时不要过于投入,每看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应站起来活动10分钟左右,伸展一下胳膊、踢踢腿。最后,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应选择轻松愉快的节目,避免观看惊险恐怖的影片和竞争激烈的体育节目。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心血管健康:

    1.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