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期打鼻鼾易患心血管疾病?

长期打鼻鼾易患心血管疾病?
发表人:智慧医疗先锋者

打鼾,这个看似无害的睡眠现象,却可能隐藏着健康隐患。近年来,研究发现,长期反复的睡眠低氧血症,是导致打鼾者易患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打鼾是由于呼吸道狭窄,导致呼吸气流受阻,引起咽喉部软组织振动产生的。这种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安静的环境中尤为明显。打鼾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其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肥胖、鼻塞、扁桃体肥大等。

研究发现,长期打鼾者容易出现睡眠低氧血症,即睡眠过程中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睡眠低氧血症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变化,如体液、内分泌、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异常,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一项对120例习惯性打鼾者的研究发现,其中84.2%的打鼾者存在睡眠低氧血症,56.7%的打鼾者存在心血管系统异常。此外,研究还发现,中年或肥胖的男性打鼾者更易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长期打鼾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出现白天困乏、工作效率低下等症状。此外,打鼾者还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凌晨猝死。

因此,对于长期打鼾者来说,及时就医,寻找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减肥、改变睡姿、使用呼吸机等。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也有助于改善打鼾症状。

总之,打鼾并非小事,长期打鼾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存在打鼾现象,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猝死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高强度运动中,猝死事件更是频发。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事中,就有两名业余选手在途中突然倒地,不治身亡。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身体不适时,切不可盲目坚持锻炼。

      猝死是指由于潜在疾病导致的突发性死亡,常见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心脏负担加大,容易引发心血管事件,导致猝死。因此,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前,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因运动不当而引发意外。

      以下人群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需要特别注意:

      1.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或心肌炎的人;

      2. 未经过系统训练的人;

      3. 年龄过大者;

      4. 糖尿病人;

      5. 近期有过剧烈运动的人。

      为了预防猝死,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前,务必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2. 运动时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加大运动强度;

      3. 运动时保持良好的呼吸,避免过度换气;

      4. 出现身体不适时,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此外,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大众对慢性疾病的知晓率,也是预防猝死的重要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猝死,享受健康生活。

  •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治疗过程中,用药安全至关重要。一些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一、常见心血管疾病用药风险

    1.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过量使用或与其他能提高其血药浓度的药物合用,可能导致洋地黄中毒,严重者可引发心室纤颤,危及生命。

    2.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等,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

    3. 平喘药物:如氨茶碱、异丙肾上腺素等,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等严重后果。

    4. 抗抑郁药物:如丙米嗪等,可能降低血压,诱发心律失常。

    5. 电解质补充药物:如钾、钙剂等,血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二、如何安全用药

    1.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购药或随意调整剂量。

    2. 了解药物副作用:患者应了解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3.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4.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三、总结

    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患者应充分了解药物相关知识,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最近,杭州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猝死事件,一位28岁的年轻经理因疲劳、压力过大导致猝死。这位女士曾是农村出身,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网络科技公司的经理,并在今年五一拍了婚纱照。然而,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不规律等原因,她在5月14日晚上发出最后一条朋友圈后,第二天凌晨不幸离世。专家指出,心梗在中青年人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年轻人由于缺乏预防意识,一旦发生心梗,病情往往更重,致命性更高。专家提醒,胸闷、胸痛等症状可能是猝死的前兆,需要引起重视。

  • 近日,北京一位出租车司机在等红灯时突发猝死,再次引发社会对出租车司机健康问题的关注。

    出租车司机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强度大、作息不规律,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精神压力等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万名司机因职业原因发生猝死。

    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长期的精神压力、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因素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肥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猝死的风险。

    为了预防猝死,出租车司机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 遇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此外,出租汽车公司也应关注司机的健康问题,定期组织体检,为司机提供健康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猝死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很难预测。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猝死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与猝死相关的疾病、药品、治疗建议等标签词:

    • 猝死
    • 心血管疾病
    • 疲劳驾驶
    • 健康体检
    • 猝死预防
    • 心脏病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健康生活方式

  • 猝死是突然发生的、非预期的自然死亡,它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和身体机能的快速衰竭,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长期忍受痛苦的绝症或严重残疾患者而言,猝死虽然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但并不能消除他们所经历的身心折磨。对于没有既往病史的人,猝死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例如长QT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为了预防猝死,关键在于定期体检,特别是对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和有猝死家族史者。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都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降低猝死风险。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猝死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统计,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抢救室今年以来猝死病例数量激增,尤其在年底天气骤冷的时节,疲劳猝死成为高发疾病。本文将为您揭秘疲劳猝死背后的原因,并针对高危人群提出预防建议。

    疲劳猝死为何年底多发?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天气骤冷:寒冷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梗等疾病。

    2. 工作压力:年底工作繁忙,人们容易出现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情况,增加猝死风险。

    3. 生活习惯: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损害心脏健康,增加猝死风险。

    以下六类人群尤其要小心疲劳引发猝死:

    1. 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是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需定期检查,控制好病情。

    2. “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治疗,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

    3. 吸烟者:吸烟会损害心脏健康,增加猝死风险,戒烟是预防猝死的有效措施。

    4. 不良饮食习惯者:过多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导致肥胖、高血脂等疾病,增加猝死风险。

    5. 不良生活方式者:缺乏锻炼、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损害心脏健康,增加猝死风险。

    6. 工作、精神压力过大者:长期精神紧张、焦虑会增加猝死风险。

    如何降低疲劳猝死的几率?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2. 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猝死事件频发,令人防不胜防。然而,你知道吗?许多猝死事件都与我们的日常不良习惯密切相关。本文将为您盘点猝死的十大恶习,帮助您远离死神。

    一、用力排便

    排便时用力过猛,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群,容易导致血压骤升,血管斑块脱落,引发猝死。

    二、久坐不动

    长时间保持坐姿,缺乏运动,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三、忧郁烦闷

    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容易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影响心脏健康。

    四、房事过多

    房事过度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猝死风险。

    五、闹市骑车

    在闹市骑车,容易受到尾气和噪音的影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六、酗酒

    过量饮酒会损害心脏,增加猝死风险。

    七、胡吃海喝

    暴饮暴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八、吸烟

    吸烟会损害心脏健康,增加猝死风险。

    九、吃得太咸或太甜

    过咸或过甜的食物会损害心脏健康,增加猝死风险。

    十、吸毒

    吸毒会损害心脏健康,增加猝死风险。

  • 近年来,年轻人猝死的案例频发,令人震惊。据调查,我国每年有55万人因心脏性猝死离世,其中不乏年轻群体。

    24岁的杭州淘宝店主艾珺,因连续熬夜工作,最终不幸猝死。她的离世再次敲响了年轻人健康的警钟。

    那么,为何年轻人猝死高发?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过度劳累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导致身体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疾病。

    2. 心理压力

    年轻人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负担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身体健康。

    3.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年轻人生活习惯不规律,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4. 先天性疾病

    部分年轻人存在先天性疾病,如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容易导致猝死。

    如何预防年轻人猝死?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 注意饮食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3. 适当运动

    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4. 保持乐观心态

    学会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5.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总之,年轻人要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猝死的发生。

  • 猝死是一种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所致的、在1小时内突然的自然死亡。这种疾病不仅令人闻风丧胆,而且其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猝死的高危人群。根据统计数据,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长期压力大、过度劳累、吸烟喝酒的职场人士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因此,心血管患者应定期检查,避免反复感冒,心肌炎、风心病、心力衰竭的人要特别注意。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猝死的前兆。患者发病前,身体都会发出细微信号,比如心悸、胸闷、头痛、眩晕、呕吐等,最典型症状是胸痛。此外,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胃疼、背疼,牙痛等。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那么,如何预防猝死呢?首先,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以‘低盐、低脂、低糖、多纤维、高蛋白’为原则,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不要过度劳累,运动要因人而异,避免不当的剧烈运动。心脑血管患者以慢跑、骑车、游泳、步行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宜。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一些猝死的‘魔鬼时刻’。例如,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对4000名有心脏病发作史的患者调查发现,每天上午6—9时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因此,有疾病史的人醒后别起床太猛,先躺一会儿。

    最后,我们还要学会急救。患者发生猝死,急救的黄金时间在发病10分钟内。最好的办法是进行除颤或心肺复苏。但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条件进行这两项急救措施,首先应该想办法向周围人呼救,同时一只手握成空心拳头,在胸前区偏左的位置迅速叩击2下。另外,心脏病突发时猛烈咳嗽几下,也能起到缓解作用,争取宝贵的时间。

  • 孕期吸烟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早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吸烟不仅会增加女性不孕不育的风险,还会对男性后代成年后的生育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女性吸烟或被动吸二手烟,会导致卵子质量下降、卵子数量减少,从而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此外,孕期吸烟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等风险。

    男性吸烟也会对生育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吸烟会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力下降、精子形态异常,从而增加不育症的风险。

    除了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孕期吸烟还会增加婴儿患呼吸道疾病、哮喘等疾病的风险。此外,吸烟还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增加患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为了母婴健康,建议准备怀孕的女性和孕妇尽早戒烟,男性也应尽量避免吸烟和被动吸二手烟。

    此外,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戒烟咨询等方式,帮助吸烟者戒烟,降低孕期吸烟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