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童吃错了药该怎么办?

儿童吃错了药该怎么办?
发表人:医疗数据守护者

在家庭生活中,儿童误服药品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当孩子不慎吃错药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首先,保持冷静是关键。家长在发现孩子误服药品后,不要慌张,更不能责骂孩子,以免孩子因为害怕或惊吓而出现呕吐、窒息等更严重的情况。

了解误服的药物是下一步的关键。家长要耐心询问孩子,尽量弄清楚孩子误服了什么药物,以及误服的剂量。如果是常见的非处方药,如维生素、健胃药等,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只需多喝水促进药物排泄即可。

然而,如果误服的是具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菌药等,家长需要立即采取行动。首先,要观察孩子是否有中毒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呕吐等。如果症状轻微,可以尝试催吐法,促使药物迅速排出体外。但要注意,催吐法只适用于意识清醒、年龄较大的孩子,且在中毒后4-6小时内进行。

对于误服碘酊的情况,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喝一些含淀粉的液体,如米汤、面糊等,以减轻毒性。而对于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药物,家长应立即让孩子喝牛奶、豆浆等食物,以保护胃黏膜,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对于婴幼儿或无法配合的儿童,无论误服了什么药物,家长都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并带上误服的药物或药品包装物,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之,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正确存放药品,避免孩子误服。一旦发生误服情况,要保持冷静,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普鲁本辛[溴化丙胺太林]中毒 (X43.953)疾病介绍:
药物中毒,是指短时间内误服或服药过量、注射药物过量引起的药物累积导致的中毒。以服用和静脉注射中毒,最为常见。最常见的中毒原因是自杀。严重者会迅速危及生命,其主要中毒表现为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发绀等症状。需要尽快处理,短时间内排出毒物,紧急情况需要心肺复苏。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用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药品的储存和鉴别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使是在规定效期内使用的药品,也要仔细检查其是否变质。因为变质药品不仅会影响疗效,甚至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以下是一些常见剂型药品的鉴别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变质药品。

    首先,我们来看片剂。片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潮,导致松片、变色或出现色斑。例如,维生素C片在正常情况下应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如果存放时间过长或受光氧化,颜色会变为黄棕色,这时说明已经变质。感冒常用的APC片,在正常情况下为白色,无臭、味微酸,一旦受潮会分解发出浓厚的醋酸气味,这时也不能再使用。此外,糖衣片一旦出现糖衣粘连或开裂,也应立即停止使用。

    接下来是胶囊剂。胶囊剂主要观察外观是否有粘连、开裂、变形,以及药物是否漏出。变质的胶囊通常会有异味。

    合剂和糖浆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发霉、发酵及异常酸败气味,这些都是变质的迹象。

    酊剂和浸膏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分离、析水、沉淀现象,以及异常气味。

    丸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虫蛀、霉变、粘连等问题。

    冲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潮解、结块、发霉、生虫等问题。

    软膏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异臭、酸败、干缩、变色、油层析出等问题。

    滴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变色、浑浊、沉淀、结晶析出、絮状物,以及霉点、霉花等问题。

  • 为了加强药品广告的监管,维护良好的药品市场秩序,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开展了针对违法药品广告的专项检查,并于近日发布了第3期违法药品广告公告。

    本次公告共涉及28条违法广告,其中12条违反了处方药管理规定,16条未经审批擅自发布。这些违法广告涉及多种药品,严重扰乱了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针对这些违法广告,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依法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查处,以确保药品市场的规范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违法药品广告类型:

    1. 虚假宣传疗效:夸大药品的疗效,误导消费者。

    2. 未经审批发布:未经相关部门审批,擅自发布药品广告。

    3. 违反处方药管理规定:处方药广告宣传内容不规范,误导消费者。

    4. 违反广告法规定:广告内容违反广告法规定,误导消费者。

    为了保护自身权益,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

    2.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如药店、医院等。

    3. 如发现违法药品广告,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我国政府不断完善药品监管政策,推动药品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药品安全问题,将食品药品安全写入国家的总体规划,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药品监管。

    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制定了《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要求,为药品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加强药品注册管理

    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强化了药品的安全性要求,严把药品上市关,从源头上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3. 加强药品生产监管

    我国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严格的认证制度,要求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才能生产药品,确保药品生产过程符合规范。

    4. 加强药品流通监管

    我国对药品流通企业实施严格的资质审核制度,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才能从事药品经营活动,确保药品流通环节的安全。

    5. 加强药品使用监管

    我国对医疗机构和药品使用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要求其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才能从事药品使用工作,确保药品使用环节的安全。

    二、加强药品注册管理,提高药品质量

    药品注册是药品上市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了提高药品注册质量,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加强审评审批制度

    我国对药品注册申请实施严格的审评审批制度,确保药品注册申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加强技术审评

    我国对药品注册申请进行技术审评,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药品上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加强临床试验管理

    我国对药品临床试验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临床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4. 加强信息公开

    我国对药品注册信息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药品注册工作的透明度。

    三、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保障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1.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我国建立了全国性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

    2. 加强监测网络建设

    我国在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3. 加强监测数据分析

    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和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为药品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信息共享

    我国与各国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共享,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效率和水平。

    总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药品安全问题,不断完善药品监管政策,加强药品监管工作,为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近年来,杭州地下药贩屡禁不止,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这些药贩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药品,不仅存在药品质量问题,还可能存在过期、变质等问题,严重威胁市民用药安全。

    据了解,这些地下药贩主要来自浙江省乐清市和江苏省宝应县、兴化市,人数众多,活动范围广泛。他们通过收购过期药品、翻新包装等方式,将药品重新流入市场。一些药品甚至来自医院,存在过期、变质等问题。

    针对地下药贩问题,杭州市药监局加大了监管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打击非法药品交易。然而,由于地下药贩隐蔽性强、流动性大,监管难度仍然较大。一些地下药贩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对抗监管,给执法人员带来了很大压力。

    此外,药品过期后是否会被“回炉”再售,也是市民关心的问题。据了解,杭州70多个药品生产厂家都实行索证制度,不积压药品,生产多少卖出多少,杜绝了药厂回收过期药的行为。同时,医院也建立了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安全。

    然而,地下药贩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市民在购买药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并关注药品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避免购买到过期药品。同时,市民也应积极参与药品安全监管,发现非法药品交易行为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 近年来,医疗行业备受关注,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产品质量。近期,迪瑞医疗在上市前夕被曝出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据悉,迪瑞医疗在上市前夕,被曝出家族一股独大、负债总额暴增或存货周转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投资者对迪瑞医疗上市前景的担忧。

    此外,迪瑞医疗在2004年无偿受让前全资子公司迪瑞制药股权,并在2010年将其全部转让的事件也引起了公众的深思。那么,这一转让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据了解,2004年,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瑞医疗”)无偿受让了其前全资子公司长春春城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城制药”)60%的股权。随后,迪瑞医疗对春城制药进行了两次增资,并在2010年将其全部股权转让给了吉塔房地产。这一转让让迪瑞医疗在2010年净利润增加了1785万元。

    然而,迪瑞制药在迪瑞医疗控制期间(2004年6月-2010年5月)生产的多批次产品,也曾登上地方药监局的质量黑榜。据相关媒体报道,近年来迪瑞制药有16批次产品因释放量、有关物质等项目上检出不合格。这些质量问题引发了公众对迪瑞制药产品质量的担忧。

    事实上,迪瑞制药并非首次出现质量问题。2010年,迪瑞制药生产的药品“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因不符合规定被认定为劣药,迪瑞制药因此受到行政处罚。

    针对迪瑞医疗上市前夕的问题,有专家表示,医疗企业在上市前进行资产清洗是正常现象,但问题在于清洗过程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同时,医疗企业的产品质量是关乎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需要加强监管。

    总之,迪瑞医疗上市前夕的问题资产清洗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医疗企业上市前监管和产品质量问题的关注。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保障公众健康。

  • 近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了今年4月药品经营企业行政检查公告。其中,上海海王星辰药房有限公司平型关路店、上海南汇开心人大药房有限公司等因存在问题被列入‘黑榜’。

    此次检查涉及药品零售企业187家,其中不合格企业1家,限期整改企业5家。不合格企业为上海海王星辰药房有限公司平型关路店,日常抽查不合格。限期整改的企业包括南汇开心人大药房有限公司、崇明药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合作店、上海赛葆力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永旭堂大药房有限公司桃浦店、上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永安堂国药号。另外,上海老百姓大药房有限公司普善路店、上海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中兴路店等181家合格。

    此次检查结果提醒我们,药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择药品时,应选择正规药店,仔细查看药品的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切勿购买无证药品或过期药品。

    同时,对于药品经营企业而言,应加强自律,严格执行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品安全问题:

    • 药品质量问题:如药品成分不符、含量不达标、杂质超标等。
    • 药品过期:过期药品可能失去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 假冒伪劣药品:假冒伪劣药品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 药品标签不规范:如标签信息不完整、不规范等。
    • 药品储存不当:如储存温度过高、过低等。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 惊风散作为婴幼儿常用药,其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该药主要由全蝎、僵蚕、朱砂、雄黄、甘草等纯中药成分组成,对婴儿的副作用极小。然而,长期或不当使用仍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全蝎和僵蚕具有祛风解痉的功效,朱砂则有助于安神。因此,惊风散在治疗婴儿睡眠不宁、肠胃不适、食欲不振、气化痰多、感冒、胃气过多、吐奶及夜间哭闹等症状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该药不含任何化学成分和抗生素,对宝宝来说相对安全。

    尽管如此,‘是药三分毒’的原则仍需牢记。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停药,避免长期服用。不当使用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包括:

    • 药物中毒:惊风散中的朱砂成分具有一定毒性,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 药物依赖: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新生儿身体娇嫩,用药需谨慎。如出现肠胃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生帮助。同时,注意观察婴儿的用药反应,避免私自增减剂量。此外,适量饮水、保持适宜的衣物穿着、预防感冒等措施也有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

    对于一岁以下的婴儿,惊风散的剂量需减半。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也在不断进步。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出现,让消费者对药品信息有了更便捷的查询方式。那么,如何查验药品的“身份证”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药品电子监管码是什么?

    药品电子监管码是药品生产企业印(贴)在药品最小销售包装上的20位一维条形码,包含药品名称、生产企业、规格、生产批号、批准文号、有效期等基本信息,相当于药品的“电子身份证”。

    二、查验药品电子监管码的途径

    1. 发短信:消费者可以将药品电子监管码以短信形式发送到号码“106695001111”,即可收到药品详细信息。

    2. 拨打电话:消费者可以拨打“95001111”电话,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药品电子监管码,即可查询药品信息。

    3. 登录网站:消费者可以登录“www.drugadmin.com”网站,输入药品电子监管码,即可查询药品信息。

    4. 手机软件:消费者可以下载“药品管家”手机软件,扫描药品上的电子监管码,即可查询药品信息。

    三、药品电子监管码的作用

    1. 实时掌握药品的生产、流通及库存情况。

    2. 及时发现并召回问题药品。

    3. 有效打击假药劣药。

    四、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普及

    自2007年10月开展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至今,国家药监局已将全国1/3的药品品种、2/3的药品生产企业和所有药品批发企业纳入药品电子监管。预计到2015年年底前,全国所有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医疗单位和零售药店将被纳入药品电子监管,实现药品制剂全品种覆盖。

    五、总结

    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普及,让消费者对药品信息有了更便捷的查询方式,也提高了药品监管的效率。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查验药品电子监管码,确保用药安全。

  • 近年来,儿童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据统计,我国现有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但专为儿童设计的药物却不足60种,90%的儿童用药为成人药物减量版。这种现状让儿科医生和家长们担忧不已。

    为何儿童用药如此稀缺?一方面,儿童药物研发成本较高,市场回报率较低,制药企业缺乏研发动力。另一方面,儿童用药需求相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此外,部分家长对儿童用药认知不足,也加剧了儿童用药的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儿童药物研发投入,鼓励制药企业研发儿童专用药物;二是完善儿童用药政策,鼓励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儿童专用药物;三是加强儿童用药科普宣传,提高家长对儿童用药的认知。

    在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应严格按照儿童生理特点选择药物,并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家长也要学会正确使用儿童药物,避免因用药不当而给儿童带来伤害。

    此外,医院和药品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儿童用药的监管,确保儿童用药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用药难题,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总之,儿童用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们期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用药环境。

  •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然而,一些糖尿病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围绕美国FDA对吡格列酮的致癌风险提示,探讨糖尿病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并提供一些预防和治疗建议。

    一、吡格列酮致癌风险:真相与阴谋

    美国FDA于8月4日发布安全提示,要求在含有吡格列酮成分的药品标签中加入“使用吡格列酮一年以上可能会增加患有膀胱癌的风险”的信息。这一提示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对吡格列酮的安全性产生了疑问。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法国和德国的药品管理部门就查出吡格列酮与膀胱癌的发病率可能存在正向关系,并下达了禁止令。这一消息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吡格列酮安全性的担忧。

    那么,吡格列酮致癌的背后是否有阴谋呢?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吡格列酮与致癌风险存在必然联系。但无论如何,美国FDA的这一提示都提醒我们,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密切关注其潜在风险。

    二、糖尿病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吡格列酮并非第一个因安全性问题而备受关注的糖尿病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糖尿病药物被曝出存在安全隐患,如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引发肾脏疾病等。这让我们不禁要问,糖尿病药物的安全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1. 药物研发:一些糖尿病药物在研发过程中可能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导致上市后出现严重副作用。

    2. 药物监管:药物监管不严格,导致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药物得以上市。

    3. 药物使用: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可能存在不规范用药、剂量过大等问题,从而增加了药物的风险。

    三、预防和治疗建议

    针对糖尿病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合适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盲目用药。

    2. 规范用药: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3.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药物副作用。

    4.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

    四、结语

    糖尿病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关注药物的研发、监管和使用,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同时,患者也要提高警惕,正确使用药物,降低药物风险。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