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六节气构成了我们常说的‘秋’。入秋后,随着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降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初秋时节,虽然已经立秋,但气温仍然较高,人们容易被‘秋老虎’所伤。‘秋老虎’指的是立秋后的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7-15天。因此,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我们仍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合理科学地使用防暑药品。
防暑药品作为非处方药,在药店随处可见。然而,防暑药品种类繁多,使用不当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暑药品及其使用方法:
1. 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由藿香、苍术、厚朴、陈皮、白芷、茯苓等中药组成,并含有40%-50%的乙醇。适用于因暑湿邪气侵袭而引起的发热头痛、头昏肢酸、胸闷腹胀、呕吐腹泻等症状。口服一次10毫升(1支),可缓解中暑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含有乙醇,少数人可能会出现酒精过敏,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时不可服用。此外,液态口服液吸收快,起效迅速,而胶囊、软胶囊、滴丸、浓缩丸等剂型口感好、携带方便,没有苦味。
2. 人丹
人丹由丁香、肉桂、檀香、冰片、藿香、朱砂、豆蔻等中药制成,具有清暑开窍、驱风健胃的作用。适用于因大太阳暴晒而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烦胸闷等症状。一次用量为10粒-20粒,含服或口服均可。需要注意的是,人丹含有朱砂,不能超量服用,以免引起汞中毒。此外,孕妇、弱者、幼儿、老年人以及患有‘三高’的人群应慎用或禁用。
3. 十滴水
十滴水由丁香、薄荷脑、樟脑、鲜姜汁等纯中药组成,适用于因皮肤毛孔收缩、身体难以散热而中暑的情况,例如在户外将身体晒得很热,然后突然进入冷气大开的室内,或是在大汗状态下洗冷水浴或喝冰冷饮品。发病时服用2毫升-5毫升。需要注意的是,十滴水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久服,孕妇忌用。
4. 辟瘟丹
辟瘟丹由羚羊角、玳瑁、麝香、冰片等组成,具有辟秽气、止吐泻的作用。适用于刮痧后有痧气,或腹痛吐泻的患者。成人口服量为1颗-2颗,孕妇忌用。
5. 六月霜茶
六月霜茶味苦性温,具有活血祛淤、消胀止痛、解暑止泻之效。在杭州农村,一些路边的免费饮水点就有六月霜茶。需要注意的是,六月霜茶除了解暑外,还有活血通经、散淤止痛的功效,因此气血虚弱的人和孕妇、婴幼儿忌服。女性在月经期间也不要服用。喝六月霜茶适合少量多次饮用。
6. 金银花露
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散风、止渴生津的作用。孩子洗澡的时候滴在澡盆里一些,有助于治疗痱毒和暑疖。人称绿色消炎药、天然抗菌素。
7. 清凉油、风油精、花露水
清凉油、风油精、花露水等虽然都是外用药,但它们的毒副作用不可小觑。例如,樟脑是清凉油和风油精的主要成分之一,对孕妇来说不适合用。樟脑会通过胎盘屏障进入羊膜腔内作用在胎儿身上,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花露水的添加剂含有驱蚊酯,微毒,有过敏史的人士及孕妇禁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夏季高温天气,中暑成为了常见的健康问题。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工作强度过大、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因素也容易引发中暑。
中暑后,如果不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很容易加重病情。以下是一些中暑后的禁忌事项,帮助大家更好地恢复健康:
1. 忌大量饮水。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并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流失,甚至引发热痉挛。
2.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患者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 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肠胃的消化能力。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疲倦。
4. 忌纯补。中暑之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5. 忌偏食。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需营养成分。
除了饮食方面的禁忌,中暑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
3. 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如饮用淡盐水、运动饮料等。
4. 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
5. 如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就医。
炎炎夏日,烈日当空,气温不断攀升,中暑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中暑是一种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导致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那么,中暑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中暑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中暑的症状
1. 先兆中暑: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乏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通常不超过37.5℃。
2. 轻度中暑:除先兆中暑的症状外,还会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汗量增多、血压下降、脉搏加速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以上。
3. 重度中暑:表现为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症状,同时出现高热、意识模糊、昏迷、痉挛、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症状,体温可高达40℃以上。
二、预防中暑的措施
1.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避开中午时分,选择早晨或傍晚时段外出。
2. 做好防晒措施: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
3. 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水,可适当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4. 保持室内通风: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可使用空调、电扇等设备降温。
5.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6. 饮食调整: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三、中暑的紧急处理
1.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2. 解开患者的衣物,用温水擦拭身体,帮助散热。
3. 如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芒种节气过后,天气逐渐炎热,人体出汗增多,此时进行药浴养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药浴是一种将药物与水结合,通过水的温热作用和药物的功效,达到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芒种节气,可以选择以下药浴配方:
1. 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的功效。
2. 花草浴:金银花、菊花、玫瑰花等,具有清热解毒、舒缓疲劳的功效。
3. 祛湿浴:艾叶、防己、苍术等,具有祛湿除痹、温经散寒的功效。
4. 安神浴:薰衣草、迷迭香、橙花等,具有安神定志、缓解压力的功效。
进行药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药浴水温以37-40℃为宜。
2. 药浴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
3. 药浴后需及时擦干身体,避免受凉。
4. 孕妇、心脏病患者等人群不宜进行药浴。
通过药浴养生,可以帮助我们度过炎热的夏季,保持身体健康。
夏日炎炎,人们容易受到中暑和感冒的困扰。这两种疾病在症状上有些相似,但病因和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因此,正确区分中暑和感冒,对症下药至关重要。
中暑和感冒的症状有哪些区别?中暑是由于高温、高湿、强辐射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而感冒则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鼻塞等。
如何区分中暑和感冒?首先,观察症状的严重程度。中暑症状较为严重,如出现昏迷、抽搐等,应立即就医。感冒症状相对较轻,可以通过休息和药物治疗缓解。
治疗中暑和感冒的药物有哪些?中暑患者应尽快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可服用退热药。感冒患者可选用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止咳药等对症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预防中暑和感冒。夏季外出时要做好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以免引发感冒。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中暑和感冒的有效方法。
总之,中暑和感冒虽然症状相似,但病因和治疗方法不同。正确区分两者,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小暑,作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在炎热的夏季,人体容易出现中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因此,合理的饮食调节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小暑时节应该注意避暑,减少外出,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民间有‘伏’的说法,即伏藏之意,意味着在这个时期应该尽量减少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以免消耗过多能量。
饮食方面,小暑时节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如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煲成消暑汤或粥。此外,多吃水果也有助于防暑,但要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以下是一些小暑时节的养生食谱推荐:
炒绿豆芽:
绿豆芽具有清热解毒、疗疮疡的功效,适合夏季食用。做法简单,将绿豆芽洗净后,用热油炸至断生,加入白醋、食盐、味精等调料,翻炒均匀即可。
素炒豆皮:
豆皮具有补虚、止汗的功效,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将豆皮切丝,用热油炒熟,加入食盐、葱丝、味精等调料,炒匀即可。
蚕豆炖牛肉:
蚕豆炖牛肉具有健脾利湿、补虚强体的功效。将牛肉切块,与蚕豆一起炖煮至熟透,加入适量的食盐、味精、香油调味即可。
西瓜番茄汁:
西瓜番茄汁具有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适合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绿豆米粥:
绿豆米粥具有清热、解暑、去瘟毒的功效,适合炎炎夏日食用。
蜜汁藕:
蜜汁藕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将鲜藕切片,加入适量的蜂蜜,可以安神助睡眠,治疗血虚失眠。
炎炎夏日,高温酷暑,中暑成了常见的健康问题。南京第一医院急诊室近日就接诊了多例中暑患者,其中包括一名30岁出头的建筑工人。专家提醒,中暑后首先要迅速撤离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处休息。但很多人不知道,中暑后切忌大量饮水,以免造成体内电解质失衡。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体温调节为特征的急性疾病。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先兆中暑表现为大汗、口渴、头晕、胸闷、乏力等;轻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面色潮红、大汗淋漓、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症状;重度中暑则可能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
中暑后,首先要迅速撤离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处休息。不能立即大量饮水,以免造成体内电解质失衡。可以适量饮用一些含盐分的饮料,如盐开水、绿豆汤等,以补充体内流失的电解质。同时,可以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用湿毛巾在额部冷敷,或服用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专家提醒,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尤其是在户外。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增强体质。出门时,最好携带一些防暑用品,如遮阳伞、防晒霜、清凉油等。
此外,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中暑。因此,他们出门前最好服些藿香正气水,带好遮阳伞,并冲瓶淡盐水或煮点绿豆汤随身携带。
总之,中暑后切忌大量饮水,以免造成体内电解质失衡。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夏季高温天气,中暑成为常见的健康问题。频繁中暑的市民,应该如何调理身体,预防中暑呢?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失衡,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等,严重者可能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四肢湿冷等症状。
预防中暑,首先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特别是户外劳动者。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酗酒。饮食方面,要注重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此外,适当补充水分也很重要,可以选择运动型饮料、果汁等。
如果已经出现中暑症状,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可以使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浴、冷敷等。同时,要迅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口服补液盐。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对于频繁中暑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此外,以下是一些预防中暑的小贴士:
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防晒,还要关注精子的健康。精子对高温非常敏感,高温环境会对精子造成伤害,甚至导致男性不育。
精液主要由精浆和精子组成,精子在睾丸中产生,经过附睾成熟后,通过输精管运输到前列腺。精浆主要由前列腺和精囊腺分泌,是精子生存的重要环境。
高温环境会对精子造成以下伤害:
为了保护精子的健康,男性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发现精子出现问题,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男性精子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精子危机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提高生育率,男性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精子健康。
精子危机的严重性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男性精子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下降。例如,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发现,过去五十年间,人类男性精液体积和浓度都出现了显著下降。我国男性的精子密度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造成精子危机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环境污染、生活方式、心理压力等。
如何打好“精子保卫战”
为了保护精子健康,男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对精子造成损害,因此男性应该戒烟限酒。
2. 均衡饮食
均衡的饮食可以为精子提供充足的营养,建议男性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3. 适度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改善内分泌系统功能,有助于提高精子质量。
4. 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影响精子质量,因此男性要学会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5.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发现潜在的生殖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男性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精子健康,打好“精子保卫战”。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天气让防暑降温药品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商品。然而,许多人对于防暑降温药品的使用存在误区,甚至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当而‘帮倒忙’。
防暑降温药品种类繁多,每种药品都有其特定的药效和适用人群。例如,风油精具有醒脑提神、预防中暑的作用,但其中含有樟脑等成分,孕妇和新生儿应禁用。藿香正气水主要针对中暑前兆,如头痛昏重、腹胀呕吐等症状,但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应谨慎使用。
在使用防暑降温药品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 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的成分、药效、用法用量和禁忌症。
2. 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药品,切勿盲目跟风。
3. 注意药品的储存条件,避免受潮、变质。
4. 对于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应遵医嘱使用。
5. 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总之,正确使用防暑降温药品是预防中暑的关键,切不可盲目跟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