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暑保养“五忌” 不可大量喝水

中暑保养“五忌” 不可大量喝水
发表人:医疗数据守护者

夏季高温天气,中暑成为了常见的健康问题。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工作强度过大、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因素也容易引发中暑。

中暑后,如果不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很容易加重病情。以下是一些中暑后的禁忌事项,帮助大家更好地恢复健康:

1. 忌大量饮水。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并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流失,甚至引发热痉挛。

2.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患者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 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肠胃的消化能力。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疲倦。

4. 忌纯补。中暑之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5. 忌偏食。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需营养成分。

除了饮食方面的禁忌,中暑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

3. 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如饮用淡盐水、运动饮料等。

4. 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

5. 如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暑病疾病介绍:
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以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为主要症状,可导致机体神经和循环系统出现障碍,重者可致死亡。闷热潮湿的夏季,是中暑高发时节。一旦发现中暑,须立即采取降温等紧急措施,并送至医院对症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经综合治疗后,中暑大多可痊愈。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夏季高温天气,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暑轻则表现为口渴、乏力、头晕等症状,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中暑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在高温天气里,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中午至下午两点这段时间。如果必须在户外活动,应选择在阴凉处进行,并采取防晒措施。

    其次,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预防中暑的重要措施。建议多喝水,特别是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此外,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戴帽子和太阳镜,也有助于预防中暑。

    当出现中暑症状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2. 大量饮用凉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3. 如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

    除了预防中暑,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降低中暑风险:

    1. 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或电扇降温。

    2.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 小暑,作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在炎热的夏季,人体容易出现中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因此,合理的饮食调节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小暑时节应该注意避暑,减少外出,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民间有‘伏’的说法,即伏藏之意,意味着在这个时期应该尽量减少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以免消耗过多能量。

    饮食方面,小暑时节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如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煲成消暑汤或粥。此外,多吃水果也有助于防暑,但要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以下是一些小暑时节的养生食谱推荐:

    炒绿豆芽:

    绿豆芽具有清热解毒、疗疮疡的功效,适合夏季食用。做法简单,将绿豆芽洗净后,用热油炸至断生,加入白醋、食盐、味精等调料,翻炒均匀即可。

    素炒豆皮:

    豆皮具有补虚、止汗的功效,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将豆皮切丝,用热油炒熟,加入食盐、葱丝、味精等调料,炒匀即可。

    蚕豆炖牛肉:

    蚕豆炖牛肉具有健脾利湿、补虚强体的功效。将牛肉切块,与蚕豆一起炖煮至熟透,加入适量的食盐、味精、香油调味即可。

    西瓜番茄汁:

    西瓜番茄汁具有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适合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绿豆米粥:

    绿豆米粥具有清热、解暑、去瘟毒的功效,适合炎炎夏日食用。

    蜜汁藕:

    蜜汁藕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将鲜藕切片,加入适量的蜂蜜,可以安神助睡眠,治疗血虚失眠。

  • 夏日炎炎,中暑成为了常见的健康问题。了解常见的防暑药物,正确使用它们,对于预防和治疗中暑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看十滴水。它具有健胃功效,能够缓解中暑后出现的头疼、昏迷、高热等症状。但需要强调的是,十滴水并不能预防中暑,只能作为中暑后的急救药物使用。正确服用方法是每天3次,每次5毫升,小儿减半。

    仁丹是另一种常用的防暑药物。它具有清暑开窍、消暑解热的作用,特别适合因暴晒导致的中暑患者。仁丹含有薄荷冰等成分,能够散热、醒脑,并缓解中暑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成人每次口含10~20粒即可缓解症状,但婴幼儿和老年人应慎用。

    风油精也是一种常见的防暑药物。它含有薄荷脑、樟脑等成分,能够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将风油精涂抹到人中、太阳、印堂等穴位,可以起到清凉解暑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出汗时不宜使用风油精,因为它可能会加重过敏体质人群的不适。

    藿香正气是另一种常用的防暑药物。它适用于因“桑拿天”造成的中暑,不适合高温中暑。藿香正气药性偏温,可能会加重不适症状。藿香正气类药物分为水、丸、散、软胶囊四种剂型,其适应症也不一样。

    除了药物,正确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在高温天气,要注意保持充足的饮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人们容易出现燥热不安、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中医认为,夏季养生应以清热解暑、健脾利湿为主。以下几款简单自制的清凉中药露,可以帮助大家度过一个清凉舒适的夏天。

    一、菊花露

    菊花具有散风热、清肝明目、解毒之功效,非常适合夏季饮用。将10克白菊花与10克白糖一同放入茶杯内,冲入沸水,加盖浸泡片刻,即可饮用。菊花露具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作用,对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二、薄荷甘草露

    薄荷甘草露具有清肺止咳、解毒利咽的作用,适用于咽喉痒痛不适、声嘶、咳嗽等症状。将100克薄荷与30克甘草放入锅中,加入3000毫升清水,加盖煮沸15分钟,取药汁加蜂蜜调匀即可饮用。

    三、西瓜翠衣露

    西瓜翠衣露具有清暑解热、泻火除烦、利尿降压等作用,对于暑热烦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高血压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将100克西瓜翠衣洗净,切细,放入锅内,加水煮沸15分钟,取汁加蜂蜜即可服用。

    四、荷花露

    荷花露具有解暑热、清心脾、化痰止咳、除烦渴、爽精神等功效,适用于感受暑热、心烦口渴、喘咳痰血等症。将50克白荷花放入锅中,加水煮沸15分钟,取汁液加蜂蜜调匀饮服。

    五、藿香露

    藿香露具有芳香祛浊、消暑化湿的功效,适用于中暑发热、头痛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将50克藿香与30克佩兰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20分钟,取汁液加蜂蜜调匀饮服。

    六、三叶清暑露

    三叶清暑露具有清热防暑、生津止渴之良效,实为盛夏消暑之佳品。将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50克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分钟,过滤,再加入适量蜂蜜(或白糖、冰糖)搅匀,冷后代茶饮。

    七、菊枣蜂蜜露

    菊枣蜂蜜露清香爽口,具有美容、养肝、健胃、明目、清热、生津止渴和消除疲劳之功效。将菊花50克、大枣5枚、麦冬20克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15分钟后过滤取汁,再加入蜂蜜拌匀即可饮用。

    八、山楂麦冬露

    山楂麦冬露有开胃健脾、生津止渴之效,对中老年人夏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适用。将山楂、炒麦芽、麦冬各15-30克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20分钟后取汁,再加入适量蜂蜜拌匀饮用。

    九、荷叶三豆露

    荷叶三豆露有清热解毒、利湿祛暑、和中健脾之功效,对脾虚湿重、慢性腹泻者尤为适宜。将荷叶15克、绿豆100克、黄豆、白扁豆各50克放入锅中,加水煎煮至豆烂后,取浓汁加适量蜂蜜饮服。

  •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句古语揭示了中医饮食养生之道。在四季更迭中,通过调整饮食,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春夏养阳”,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导致阳气外泄。此时,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适当多吃一些生姜,可以起到排汗降温、提神醒脑、增进食欲的作用。

     

    夏季气温升高,细菌繁殖速度加快,食物容易受到污染,导致急性肠胃炎。此时,可以适当吃一些生姜或用干姜加茶水冲泡饮用,具有杀菌消炎的功效。

     

    长时间吹空调或电扇容易导致风寒感冒。此时,及时喝一些姜糖水,可以驱散体内的风寒。

     

    生姜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喝姜汤、吃姜粥、姜汁奶等。在炒菜时放一些姜丝,炖肉、煎鱼时加入姜片,拌饺子馅时加点姜末,都具有醒胃开脾、提神、助消化等作用。

     

    生姜红糖水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适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也不适用于治疗中暑。

     

    需要注意的是,肺炎、肺结核、胆囊炎、痔疮等患者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天气让许多家长担忧宝宝中暑的问题。宝宝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宝宝中暑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解答。

    一、预防宝宝中暑的常见原因

    1. 室内温度和湿度过高: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宝宝容易出汗过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进而引发中暑。

    2. 日常作息不规律:宝宝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导致体力下降,抵抗力减弱,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

    3. 户外活动过度:在高温天气下,宝宝户外活动过度,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容易引发中暑。

    4. 饮食不当:饮食不均衡,缺乏水分和电解质,导致宝宝抵抗力下降,更容易中暑。

    二、预防宝宝中暑的方法

    1. 调整室内环境:保持室内温度在24-28℃,湿度在60%-65%,保持空气流通。

    2. 规律作息: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 适度户外活动:在高温天气下,尽量选择在阴凉处活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4. 饮食注意: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5. 注意防晒:外出时给宝宝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避免阳光直射。

    三、宝宝中暑后的紧急处理

    1. 立即将宝宝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温水擦拭全身,帮助降温。

    2. 给宝宝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喝一些淡盐水、绿豆汤等。

    3. 如宝宝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四、预防宝宝中暑的误区

    1. 宝宝出汗多,不需要补充水分:事实上,宝宝出汗多会导致身体水分和电解质流失,需要及时补充。

    2. 宝宝中暑后,可以用冷水冲洗:这样做会刺激宝宝的身体,加重中暑症状。

    3. 宝宝中暑后,可以吃冰棍降温:冰棍会刺激宝宝的肠胃,不利于恢复。

    总之,预防宝宝中暑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家长们要引起重视,确保宝宝度过一个安全的夏天。

  • 处暑时节,气温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人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中医认为,处暑养生要根据不同体质选择适宜的食物,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一、平和体质的养生建议

    平和体质的人体质较为健康,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处暑时节,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 大枣、莲子、黑豆等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食物;
    • 鲫鱼、鲤鱼、泥鳅等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水产品;
    • 苋菜、甘蓝、乌梅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

    此外,还要注意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二、气虚体质的养生建议

    气虚体质的人容易出现乏力、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处暑时节,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 糯米、小米、大枣等具有补气健脾作用的食物;
    • 山药、葡萄、苹果、桃子等具有滋阴润肺作用的水果;
    • 蜂蜜(熟)等具有润肺养阴作用的食物。

    此外,还要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三、气郁体质的养生建议

    气郁体质的人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易怒、失眠等症状。处暑时节,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 山楂、丝瓜、山药、冬瓜等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
    • 菊花、枸杞、黑芝麻、莲藕等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四、阴虚体质的养生建议

    阴虚体质的人容易出现口干、口渴、手足心热等症状。处暑时节,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 芝麻、蜂蜜(熟)、荸荠、山药等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
    • 梨、莲子、百合、银耳、木耳等具有润肺养阴作用的食物。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五、阳虚体质的养生建议

    阳虚体质的人容易出现手脚冰冷、怕冷、面色苍白等症状。处暑时节,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 糯米、黑豆、芦笋、南瓜、桃子、核桃仁等具有温阳健脾胃作用的食物;
    • 鳝鱼、莲子等具有滋阴补肾作用的食物。

    此外,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六、血瘀体质的养生建议

    血瘀体质的人容易出现面色晦暗、皮肤粗糙、容易瘀伤等症状。处暑时节,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 莲子、黑豆、茄子、空心菜、洋葱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
    • 葡萄、芒果、豆浆、淡茶等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

    此外,还要注意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七、痰湿体质的养生建议

    痰湿体质的人容易出现体型肥胖、容易疲劳、胸闷等症状。处暑时节,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 扁豆、四季豆、西红柿、冬瓜、萝卜、山药、薏苡仁等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

    此外,还要注意控制饮食,避免油腻食物。

    八、湿热体质的养生建议

    湿热体质的人容易出现口苦、口干、大便黏滞等症状。处暑时节,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 芹菜、冬瓜、苦瓜、赤豆、西红柿、丝瓜、莲藕、蜂蜜等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 夏季,气温升高,是瘦身减肥的好时节。然而,健身并非一蹴而就,其中存在许多误区。本文将针对夏季健身的四大误区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大家科学健身,避免健康风险。

    误区一:高温下运动大汗淋漓好减肥。

    高温下进行剧烈运动,虽然可以让人大汗淋漓,但同时也增加了中暑、脱水等风险。此外,强烈的阳光会灼伤皮肤,导致晒伤。因此,夏季运动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段,避免阳光直射。

    误区二:健身后马上冲凉。

    运动后立即冲凉,会使皮肤受到过冷的刺激,导致毛细血管收缩,不利于体热散发。正确的做法是,运动后稍作休息,待身体恢复平静后,再进行温水淋浴。

    误区三:运动后大量补水。

    运动后大量补水容易导致水中毒,增加心脏负担。正确的补水方法是,运动前、中、后适量补充水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误区四:冰冻饮料有利降温消暑。

    运动后饮用冰冻饮料,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消化不良、胃痛等问题。正确的消暑方法是通过适量饮水、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等方式来调节体温。

    夏季运动,除了避免以上误区,还应注重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游泳、瑜伽等。

    2. 运动前做好热身,预防运动损伤。

    3. 运动后及时补充营养,帮助恢复体力。

    4. 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伤害。

    5.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热痉挛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那么,什么是热痉挛?它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下面,我们将对热痉挛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热痉挛,顾名思义,是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不足,导致体内热量积聚,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其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出汗过多、肌肉痉挛、头痛、恶心、头晕等。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热痉挛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高温环境: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主要通过出汗完成。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出汗量增加,但散热速度却无法跟上,导致体内热量积聚。

    2. 出汗过多:出汗过多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等)大量流失,引起肌肉痉挛。

    3. 体力消耗过大:长时间高强度运动或体力劳动,会导致人体产热过多,散热不足。

    4. 饮食不当:饮食中缺乏水分、电解质或过度饮酒,会影响人体散热。

    5. 穿着不当: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物,会影响汗液蒸发,导致散热受阻。

    为了预防和治疗热痉挛,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2. 在高温环境下,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

    3. 饮食中注意补充电解质,如钠、钾等。

    4. 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有利于汗液蒸发。

    5. 如出现热痉挛症状,应及时就医。

  •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一种急性热病,尤其在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中暑呢?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中暑症状,可以帮助大家进行初步判断:

    1. 体温升高:中暑患者的体温常常会超过正常范围,通常在38℃以上。

    2. 出汗过多:中暑患者会出现大量出汗,皮肤湿润,甚至出现脱水症状。

    3. 精神状态改变:中暑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昏迷。

    4. 肌肉痉挛:中暑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痉挛,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运动后。

    5. 皮肤症状:中暑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出现潮红、干燥、灼热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2.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喝一些淡盐水。

    3. 使用冷毛巾敷头部,帮助降温。

    4. 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此外,预防中暑也很重要。在高温天气,尽量避免在户外长时间活动,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保持室内通风,适当使用空调等降温设备。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