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食物并非越亮眼越健康

食物并非越亮眼越健康
发表人:医疗科普小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色泽鲜艳、外观诱人的食物,如亮黄色的面条、馒头、糖果等。许多人认为,食物越亮眼越健康,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事实上,食物的色泽并非由其营养价值决定的。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会在食品中添加人工色素,使食品外观更加诱人。这些人工色素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以玉米面馒头为例,一些商家为了让馒头看起来更加金黄诱人,会添加过量的食用色素。这种馒头虽然色泽鲜艳,但口感和营养价值却大打折扣。长期食用这种添加了人工色素的食品,可能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此外,一些天然食物在清洗、浸泡或烹煮过程中也可能会掉色。例如,绿叶蔬菜在清洗过程中,其叶绿素等色素可能会溶解在水中,使水呈现绿色。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蔬菜不健康。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应关注其新鲜度和口感,而非单纯追求外观。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
  • 关注食品标签,了解食品成分和添加剂信息。
  • 不要过度追求食品外观,注重食品质量和口感。
  •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了解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食品类意外中毒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食品类意外中毒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其中,餐饮行业违法添加罂粟壳事件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外通报了35家涉嫌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罂粟壳的餐饮服务单位经营,涉及多家知名餐馆。那么,罂粟壳究竟是什么?如何辨别餐饮中是否添加了罂粟壳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这一谜团。

    罂粟壳,又称御米壳,是罂粟果去掉籽后的部分。由于其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苦涩味,被不法商贩用于食品调味。然而,罂粟壳中含有吗啡、可待因等成分,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甚至可能成瘾。因此,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种植、制售罂粟都是违法行为。

    如何辨别餐饮中是否添加了罂粟壳呢?以下是一些方法:

    1. 观察外观:罂粟壳呈枣核形,一头尖,另一头呈6-14瓣冠状物,表面有切割痕迹。

    2. 感觉口感:初次食用加了罂粟壳的食品后,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脸红、口感舒适等症状。

    3. 观察残留物:罂粟壳在烹饪过程中会分解成粉末,如果发现食物中有类似面粉的残留物,可能是罂粟壳粉末。

    4. 询问服务员:在就餐时,可以向服务员询问菜品中是否使用了罂粟壳。

    如果怀疑自己食用了添加了罂粟壳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尽快就医。偶尔食用少量罂粟壳对人体伤害不大,但长期食用可能导致成瘾和身体损伤。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应提高警惕,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一旦发现餐饮单位存在违法添加行为,应及时向执法部门举报。

  • 美国联邦调查局近日揭露,一种婴儿食品中检测出蓖麻毒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悉,该产品为GERGER牌香蕉酸奶,在加利福尼亚州欧文市出售。5月31日和6月16日,两名消费者在购买该产品后,发现瓶盖内含有警告纸条,称酸奶中含有蓖麻毒素。经检测,其中一瓶确实含有蓖麻毒素。

    蓖麻毒素是一种极具毒性的天然蛋白质,其毒性远高于眼镜蛇神经毒、有机磷神经毒剂和氰化物。摄入后,潜伏期一般在4至8小时之内,严重者可在36至72小时内死亡。感染蓖麻毒素的症状包括发烧、咳嗽、肺部积水、严重呼吸困难等。

    目前,GERGER食品公司正在全力配合调查,但尚未发现更多被下毒的酸奶。该产品销售区域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波兰、俄罗斯、韩国和委内瑞拉,暂未发现在中国销售。

    针对此次事件,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婴儿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包装和保质期,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警。

    此外,蓖麻毒素的检测和预防工作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专家表示,蓖麻毒素检测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认。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食品监管、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等。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人造食物对健康的危害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反式脂肪酸作为人造食物的代表之一,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探讨人造食物对健康的危害,并介绍一些降低风险的建议。

    一、人造食物的危害

    1. 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食品中。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2. 味精:味精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但过量摄入味精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研究表明,过量摄入味精会导致头痛、眩晕、肌肉痉挛等症状,甚至可能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3.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常用于加工熟肉制品,如午餐肉、香肠等。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会导致食物中毒,甚至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4. 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等食品中。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

    5. 食品添加剂:许多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例如,人工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可能增加患癌症、过敏等疾病的风险。

    二、降低人造食物危害的建议

    1. 适量摄入:尽量减少人造食品的摄入量,选择天然、健康的食品。

    2. 阅读标签:购买食品时,仔细阅读食品标签,避免购买含有反式脂肪酸、味精等成分的食品。

    3. 自家烹饪:尽量在家烹饪,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

    4.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健康食品。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然而,一些常见的食物中却潜藏着各种细菌,给我们的健康带来隐患。以下是一些容易藏匿细菌的食物,以及如何预防感染。

    1. 鸡肉

    鸡肉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材,但你知道吗?鸡肉中可能含有弯曲杆菌和沙门氏菌,这两种细菌都可能导致胃肠炎。为了预防感染,建议在烹饪前将生鸡肉浸泡一段时间,并确保煮熟透。此外,菜刀和砧板也要定期清洗消毒。

    2. 牛肉馅

    牛肉馅中可能含有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这些细菌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或血液感染。为了避免感染,建议不要将肉馅做得太厚,以确保内部也能达到杀菌温度。

    3. 生牡蛎

    生牡蛎中可能含有诺罗病毒、空肠弯曲菌和创伤弧菌,这些细菌可能导致腹泻。为了预防感染,建议不要生吃牡蛎,如果一定要生吃,可以蘸蒜、姜、醋或柠檬汁,并配合葡萄酒进行杀菌。

    4. 哈密瓜

    哈密瓜表皮裂缝中可能藏有沙门氏菌,可能导致腹泻。为了避免感染,建议不要购买切开的哈密瓜,食用前用自来水冲洗整瓜15-30秒,并用刷子刷洗。

    5. 桃子

    桃子在收获前可能喷洒了多种农药,食用前需要用海绵或刷子洗掉表面的保护蜡,或者削皮食用。

    6. 鸡蛋

    煮蛋和未完全熟透的煎蛋最容易导致食物中毒。为了避免感染,建议有裂缝的鸡蛋不能食用,保存时放入纸盒再放进冰箱冷藏室最低处,摸过鸡蛋后一定要洗手。

    7. 大葱

    不干净的大葱可能会导致甲肝。为了避免感染,建议室温保存的大葱最好彻底清洗,剥去表层,放入冰箱保存。

    8. 熟食

    冰箱中冷藏的熟食最易引起李斯特菌感染。为了避免感染,建议少吃熟食,熟肉和香肠超过1周没吃完就应该扔掉。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食物要煮熟透,避免生食或半生食。

    2. 食物要储存得当,避免交叉污染。

    3. 饮食要多样化,避免长期食用同一种食物。

    4.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餐具清洁。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保障身体健康。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街头小吃逐渐成为都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许多街头著名小吃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甚至可能致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街头小吃及其潜在危害:

    1. 麻辣烫:麻辣烫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食材受到许多人的喜爱。然而,麻辣烫的加工过程中可能使用地沟油、添加剂等不健康物质,长期食用可能引发肠胃疾病、癌症等健康问题。

    2. 毛鸡蛋:毛鸡蛋被认为具有“大补”功效,但实际上,毛鸡蛋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寄生虫,食用后可能导致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 烤肉、烤串:烧烤摊挂羊头卖猫肉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烤肉过程中可能使用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4. 臭豆腐:臭豆腐的加工过程中可能使用硫酸亚铁、明矾等化工原料,长期食用可能导致重金属中毒、肝脏疾病等。

    5. 油条油饼:油条油饼中铝含量超标,长期食用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

    6. 煎饼果子:路边摊贩可能使用地沟油制作煎饼果子,长期食用可能引发肠胃疾病。

    7. 烤红薯:使用化工油桶烤红薯可能导致红薯表面残留有害物质,食用后可能引发中毒。

    8. 海鲜排挡:海鲜中可能含有寄生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食用后可能导致腹泻、中毒等。

    9. 炸鸡翅:快餐店辣鸡翅可能使用发臭鸡翅制成,食用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10. 包子:无良商贩可能使用猪肉瘤、死猪肉等劣质猪肉制作包子馅,食用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寄生虫感染等。

  •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劣质奶粉事件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这些劣质奶粉,营养价值几乎为零,甚至含有有害物质,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健康。而一些政府部门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却显得漠不关心,导致劣质奶粉事件愈演愈烈。

    为了提高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劣质食品的违法行为。

    2. 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引导消费者购买正规渠道的食品。

    3.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

    4.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

    5. 加强食品安全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一些特殊人群的健康问题。例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营养的需求更高,因此更容易受到劣质食品的侵害。我们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引导他们选择健康的食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守护。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倾向于选择最新鲜的食物,认为这样能更好地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对人体健康更有益。然而,并非所有食物都适合吃最新鲜的。以下是一些吃得太新鲜可能会引发中毒的食物,以及相关的健康风险。

    1. 海蜇

    新鲜海蜇含有较多水分和毒素,需要经过多次盐渍处理,才能将毒素排尽。未经充分处理的海蜇可能含有有害物质,食用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2. 桶装水

    市售桶装水在灌装前会进行臭氧消毒处理,臭氧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建议将桶装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饮用,让臭氧自然分解。

    3. 鲜木耳

    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光感物质,食用后若被阳光照射可能导致皮肤瘙痒、水肿等症状。干木耳经过处理,其中大部分光感物质已被分解,因此相对安全。

    4. 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食用后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干黄花菜经过蒸煮处理,其中大部分秋水仙碱已被分解,因此相对安全。

    5. 鲜咸菜

    新鲜蔬菜在腌制过程中,其中的硝酸盐会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因此,建议选择腌制时间较长的咸菜,或者食用腌制时间较短的咸菜。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我们应该了解各种食物的特性,避免食用可能存在健康风险的食物。同时,注意食物的储存和处理方法,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健康饮食的关注也日益增加。然而,在众多“健康食谱”中,却隐藏着许多不健康的误区。本文将针对五个常见的健康误区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首先,关于感冒时喝鸡汤的说法。鸡汤中确实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但需要注意的是,当身体已经出现感冒症状时,饮用鸡汤反而可能加剧病情。这是因为鸡汤中的某些成分会刺激呼吸道,导致症状加重。

    其次,关于大鱼大肉后立即喝茶的说法。许多人认为喝茶可以助消化,但实际上,茶叶中的鞣酸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从而加重肠道负担,甚至引发便秘。

    第三,关于女性常喝牛奶保健康的说法。研究表明,过量饮用牛奶可能导致粉刺增多。这是因为牛奶中的某些成分会刺激皮脂腺分泌,从而导致皮肤问题。

    第四,关于每天吃鸡蛋的说法。鸡蛋虽然营养丰富,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胆固醇摄入过多,对健康不利。特别是对于一些女性来说,每天食用一个以上鸡蛋可能增加健康风险。

    最后,关于肉食损害健康的说法。事实上,动物性食物是人体获取铁质的重要来源。不吃肉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影响健康。

    总之,在追求健康饮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避免陷入误区。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平衡,确保营养的摄入。

  • 野生菌作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然而,野生菌的食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误食有毒菌类会导致严重的食物中毒。本文将从食物中毒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大家正确食用野生菌,远离食物中毒的威胁。

    食物中毒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误食有毒菌类:野生菌种类繁多,其中部分菌类含有剧毒,误食后会导致严重的中毒症状。

    2. 加工环节失误:烹饪过程中未煮熟或炒菌的锅铲沾染了未煮熟的菌子,也会引发食物中毒。

    3. 菌类生长环境污染:生长在污染环境或含有有毒矿物的地层的野生菌,误食后也会导致中毒。

    食物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还可能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不要采食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

    2. 食用时尽量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菌,避免不同菌类混炒。

    3. 烹饪时一定要煮熟炒透,以降低毒性。

    4. 买菌时最好选择熟悉的、安全的菌类。

    5. 食用时避免饮酒,以免产生毒素。

    6. 如果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

  •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究其原因,除了监管不力外,也与国人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

    一、食品添加剂滥用

    为了追求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一些商家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例如,过量使用防腐剂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过敏等问题;过量使用色素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引发癌症。

    二、农药残留超标

    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违禁农药或过量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人体健康。

    三、食品安全监管不力

    食品安全监管不力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一些监管部门存在监管漏洞,对违法行为打击不力,导致一些不法商家有恃无恐。

    四、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

    一些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不够,购买食品时只注重价格和口感,忽视食品安全。

    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2. 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自律意识,规范生产流程。

    3. 加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4. 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食品安全标准。

    总之,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