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微创外科手术一直是广大患者和术者追求的,很多人从开始的排斥,观望直到慢慢接受了微创的理念,开始主动去学习其操作技巧和手法,并不断精进自己的操作技巧并拓宽手术的治疗范围。
从整体上讲,这是一个历史的潮流,基本外科从一开始的开腹探查切除病患,到后来腹腔镜胆囊摘除,腹腔镜胃大部切除,一直到现在结直肠、胰腺癌基本能够想到的手术全部都可以在腔镜下完成,而且现在机器人辅助系统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更是将腔镜下手术的理念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样的演进发生在泌尿外科,胸外科。
骨科手术治疗的微创化也在不断进展,关节镜是其中的代表和主流,如膝关节镜、髋关节镜等等,肩负着诊和疗两大任务,通过可视化图形图像系统可以直观的看到关节内的相关病变情况,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同时通过操作通道进行组织活检,半月板修复,病损切除,甚至做到交叉韧带重建等,但在骨科高发病脊柱领域微创的发展还刚刚起步,拿大家最常见的疾病椎间盘突出来讲,是由于突出的间盘导致神经根受压出现坐骨神经痛,但人类进化这么多年,他将最为脆弱的脊髓神经包覆在人体最核心的骨性椎管之中,外面还有层层的肌肉韧带筋膜等,为了摘除这一黄豆大小椎间盘,传统的开放手术需要经过所有的这些组织才能到达病灶目的地,在行经路上的损伤造成了术后的各种不适,同时对于脊柱稳定性的破坏也不得不以内固定的方式来进行补偿,由此带来术后腰背痛,局部融合术后腰部僵硬,运动节段丧失,内固定失败等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内窥镜及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目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靶点穿刺微创的方式解决,术中所有的病灶均可在成像系统放大后在肉眼可及的范围之内,直视下操作,安全性更高,术中组织损伤更小,出血不超过15ml,术后即刻即可以下地活动,由于没有对脊柱的稳定性结构造成更大的破坏,也不需要内固定融合,保留了患者腰椎的活动单元,相应也减轻了经济负担。
随着脊柱微创的发展和成熟,除单纯的椎间盘摘除外,像椎管狭窄,硬膜外占位、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等等疾病也可以微创处理。
微创是一个理念,是一个工具,它有自己的应用范围和历史舞台,是脊柱手术治疗的一个有益和有力的补充,我相信脊柱微创终将像基本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一样,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现在市面上宣传各类健康,但脊柱的问题往往会忽视。
高低肩、大小胸、两侧后背不一样高、长短腿、腰背疼痛等现象却屡见不鲜,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问题都投射了「脊柱问题」。
首先我来说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对应的症状。
颈椎压迫或肌肉劳损
1、脖子、肩膀、手臂感觉酸、麻、疼、痛。
2、肩膀窝(肩)酸痛。
3、颈部疼痛造成入睡困难。
4、以前失败的颈部手术,尤其是有复发或更严重的症状出现。
5、臂膀/手的复原缓慢。
腰椎压迫或肌肉劳损
1、腰部、臂部、腿部感觉酸、麻、疼痛。
2、背痛造成无法弯下、弯腰、或提举物品困难。
3、以前失败的背部手术,尤其是有复发或更严重的症状出现。
4、背部疼痛造成入睡困难。
脊柱弯曲
1、观察两侧肩膀不一样高或者骨盆存在倾斜。
2、脚与肩同宽,双手合十身体向前弯,身边人在正后方观察两边背部不一样高。
3、在正后侧触摸脊柱有弯曲的现象。
4、坐久或者站久,存在腰背部酸胀、疼痛。
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
1、臂膀/手或腿部的复原缓慢。
2、间歇性全身关节疼痛,僵硬或肿胀。
3、脊柱强直或者脊柱畸形。
脊柱“牵一发、动全身”
以一个长期伏案工作的右撇子同学为例子,平时也一直没有锻炼的机会,全身肌肉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因为右手用的更多,右侧的斜方肌利用率比较高,它长期处于“工作”状态,慢慢的就变得紧张,开始出现劳损, 对胸椎的牵拉力量就会减弱。
左右两侧肌肉的平衡被打破了,胸椎容易向左产生侧弯。那么:
如何恢复脊柱两侧的平衡,缓解病痛呢?
哪些锻炼更适合脊柱疾病的病人?
如何维持一个良好的体态?
办公室一族如何保护脊柱?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点击下方问诊卡向医生进行咨询。
作者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关节科 张道俭医生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脊柱裂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属于一种天性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孩子的健康,目前专家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非常多,平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积累,这些小编和大家分享文章就是,脊柱裂该怎么治疗?
囊性脊柱裂几乎均须手术治疗。如囊壁极薄或已破,须紧急或提前手术,其他病例以生后1~3个月内手术较好,以防止囊壁破裂,病变加重。如果囊壁厚,为减少手术死亡率,患儿也可年长后(1岁半后)手术。手术目的是切除膨出囊壁,松解脊髓和神经根粘连,将膨出神经组织回纳入椎管,修补软组织缺损,避免神经组织遭到持性牵扯而加重症状。对脊膜开口不能直接缝合时,则应翻转背筋膜进行修补。包扎力求严密,并在术后及拆除缝线后2~3日内采用俯卧或侧卧位,以防大小便浸湿,污染切口。
1.显性脊柱裂
(1)单纯脊膜膨出或神经症状轻微的类型:应尽早施术。如因全身情况等原因推迟施术时,应对局部加以保护,尤其是对脊髓外露者,应防止感染。
(2)手术原则:是将后突的脊髓或神经根放归椎管(先分离松解四周的粘连),之后切除多余的硬膜囊及修补椎板缺损处(植骨等)。
(3)因脊髓神经发育不全所引起的下肢症状:可在修补术后选择相应的矫形术或矫形支具治疗,亦可同时进行。
2.隐性脊柱裂
(1)一般病例:99%以上的病例勿需治疗,但应进行医学知识普及教育,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及不良心理状态。
(2)症状轻微者:应强调腰背肌(或腹肌)锻炼。以增强腰椎局部的内在平衡。
(3)症状严重并已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者:应先做进一步检查,确定有无合并腰椎椎管或根管狭窄症、腰椎间盘脱(突)出症及椎弓断裂等。对伴发者,应以治疗后者为主,包括手术疗法。
(4)浮棘症者:不应轻易施术,单纯的浮棘切除术早期疗效多欠满意,主要是由于浮棘下方达深部的纤维组织多与硬膜囊粘连,此常是引起症状的原因,而企图切除此粘连组织多较困难,应慎重。一般在切除浮棘的同时,将黄韧带切开并翻向两侧。
(5)吻棘症:可行手术将棘突尖部截除之。
对于长期排尿失常或夜间遗尿或持续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隐性脊柱裂,仔细检查后,应予以相应的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切除压迫神经根的纤维和脂肪组织。
对于出生时双下肢已完全瘫痪及大小便失禁,或尚伴有明显脑积水的脊髓脊膜膨出,手术后通常难以恢复正常。甚至加重症状或发生其他并发症。
显性脊柱裂脑脊膜膨出囊内常有神经根及脊髓受压,因此可有运动及感觉方面障碍,预后欠佳。而隐性脊柱裂,一般预后较好。
神经管畸形需要及早的治疗,因为这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症状。例如患者可能出现骶神经受损,下肢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各项检查和营养需求,以保证胎儿的健康。
总而言之,脊柱裂该怎么治疗的相关知识,我们这种疾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预防着疾病的发生,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病人时,我们可以建议他们做手术治疗。
有人称“强直性脊柱炎为不死的癌症”,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强直性脊柱炎完全可治、可控,只要规律治疗,病人可正常生活。
我国大约有350万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这些患者大都为14-40岁的青年,其中绝大部分为男性,人生正当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期,却备受腰背痛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有的刚8岁就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规律的治疗,影响了生殖发育。有的正当壮年,因为未得到有效的治疗,脊柱变成了竹节样,本来承担支撑弯曲功能的脊柱,变成了枷锁牢牢地限制住了患者的活动。
我们规范的介绍下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中轴关节(通俗的说就是脊柱)受累为主的慢性自身炎症性疾病。发病年龄在14-40岁,男女比例5:1,男性占大多数,而且病情通常较女性重,多数起病缓慢而且隐匿。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和免疫有关。
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为腰背痛伴有晨僵(早晨起来觉得身体僵硬,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样),而且这种腰背痛有个“不太正常”的特点,休息时加重,活动后缓解,夜间躺床上加重,起来觉得舒服。这种“不太正常”的表现,我们专业术语叫炎性腰背痛。这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最常见的特点,也是最典型的。
有的人(研究表明大概30%的患者)早期先是出现关节外的表现,比如虹膜炎。强直性脊柱炎90%的患者HLA-B27阳性,20%左右患者表现为家族聚集患病现象,但必须声明一下,强直性脊柱炎并不是遗传病。要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除了这些症状还要有重要的实验室检查,这些规范的医院都有准确的检查,这里不再详细赘述。
那么强直性脊柱炎该如何治疗呢?
以前的人如果患了这个病,是不幸的,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什么特效药能够缓解病情进展,往往会进展到终末期,病人和家属非常痛苦。现在的人是幸运的,因为现在有生物制剂,对中轴关节炎症的控制和病情进展有非常好的效果,规律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除了生物制剂,基础用药非甾体抗炎药对缓解疼痛有一定作用。
综上,规律的生物制剂药物治疗加上适当的功能锻炼,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由于老龄化和肥胖人口的增加,骨科手术市场不断增长,全球市场的脊柱手术预计每年超过一百万次。也带动微创脊柱手术的比例逐年增加。与传统脊柱手术相比,脊柱导航的优点是可以提高螺钉放置的准确性,减少辐射暴露。
脊柱椎间盘突出症(俗称骨刺)是最常见的需要脊柱手术的疾病。它会导致病人的神经受到压迫。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但仍有少数患者,神经压迫过重或过长,导致感觉、运动甚至大小便功能受损的现象。这时往往需要手术干预,防止病程恶化。
由于人体的骨骼被肌肉、韧带、皮肤等软组织所覆盖,形状不规则、不方,无法知道人工关节和钢钉的角度和位置是否与要植入人体的部位一致。过去传统的手术是通过X线确定种植体的位置,然后进行调整,会产生两个问题。首先,植入物需要调整几次才能定位,影响骨骼的稳定性。因为位置是通过x光确认的,所以患者和医生都受到辐射剂量的影响。此外,如果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手术植入物可能会松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医疗系统也取得了进步。其中许多是基于医学图像,通过软件技术和定位技术的改进,可以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手术辅助信息,并进一步将信息提供给机械臂进行“精细”的手术动作,这已经成为新一代手术治疗系统的发展轴线。
通过获得专利的透视光学系统装置,结合医生头部的红外摄像头,方便医生使用红外投影,导航数据如脊柱的三维纵横切面图像,经过图像分析、高级可视化系统、场景识别、机器学习、数据分析等软件处理后,可以及时投影到医生的视网膜上,医生可以立即查看患处,进行手术。
微创脊柱手术导航系统提供术前手术计划、术中图像对齐、手术指导等辅助。其特点是利用专用的2D/3D图像配准软件,提供3D脊柱图像分割和术中正片图像,无需昂贵的术中成像设备,即可应用于一般手术设备。导航手术可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降低再次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只要保持良好的姿势,脊柱就不会歪,应该坐得笔直,挺直,但事实上,新一代医学观念并非如此,有专家指出:“以前都认为保持良好的姿势很重要,现在慢慢地改变,最好的姿势是‘改变姿势’。
椎体扭曲也会引起呼吸问题,自律神经问题,椎体扭曲或椎体侧弯一直是国人高度关注的话题,并且影响到全身疾病,目前有更多证据表明,椎体扭曲会导致肩颈、呼吸系统等问题,另外还有少部分研究指出会引响到内脏,自律神经,消化问题等等。只是偏偏很多人出现脊椎歪斜或侧弯的时候,第一时间自己也不会发现,大部分都是被旁人告知的,专家说:“常听病人分享别人对他说,怎么会肩膀这么高,走路好像有点长短脚,也许自己也会有不舒服,但都不知道是脊椎歪斜引起的,一般都是被旁人告诉他身体有偏才发现的。
”换个姿势”才是最好的姿势!不要总做同样的动作,这样可能会改善脊椎扭曲,所有的症状都会相对减轻,尤其是呼吸系统,但骨科专家强调:“以前大家都认为保持好的姿势很重要,现在慢慢地就会变了,最好的姿势就是变了。不能保持一个动作一直不动,要始终换来换去,无论是好动作还是坏动作只要有变化就行。”临床病例中,确实有不少驼背的人,或者在办公室摆着丑陋的坐姿,但偏偏这些人都不会感到疼痛。
但是一些人正坐着,并且都保持着正确的姿势,但是出现了一些不适。从坐着的姿势到站着的姿势最好!躯体之间的压力位置改变避免了组织损伤“因为一直保持同一姿势,也会让那些坐得很正的人也出现问题。”骨科专家指出:“大概15-30分钟就可以换个姿势,就像换个坐姿一样。
”但是如果是上班族只能一直坐在办公室,专家建议:“左后方可以坐一坐,右后方可以坐一坐,再左后方一起坐,因为压力总是在变化,你的组织不会因此而受伤。”而且这种观念,不仅仅是用来保护脊椎的,其实对整个人体、骨盆、肩颈都能得到改善。
以上就是对经常久坐的人的一些建议,想要脊柱不变形,就不要经常保持一直的姿势,多变化坐姿,可以有效预防脊柱扭曲。
大家好!我叫脊柱,小名脊梁杆子。形成于娘胎,伴随主人一生。我是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可最近我们家族遇到了“危机”。大儿子颈椎突然间挺直了身子,有些飘飘然,不像以前那么稳重了。二儿子胸椎目前没什么大的动静,倒是小儿子腰椎竟然“出轨”了。小儿子一“出轨”,人体可受不了啊!什么腰疼、腿麻、走路无力全都找上门儿了。大儿子挺直身子也给人们带来了不爽:头晕、头痛、手疼、手麻、失眠、健忘等也都找上门。这下人们开始怪罪我们了。
说实话,我们确实很冤哪!
我就来告诉你们,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变形的吧!
首先,在婴幼儿期,甚至在分娩过程中,我们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而导致脊柱损伤。比如婴幼儿期用过高过硬的枕头,提前放入学步车学走路,年轻爸妈抱孩子时候的错误姿势等,都会造成颈椎、腰椎的早期损伤。
其次,在少年儿童期。没时间和空间锻炼,脊椎的直立肌群得不到充分训练,神经控制平衡与运动的系统功能不能充分建立,脊椎常常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
再次,青中年时期。学习工作压力大,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学习,都会造成慢性劳损,加之人生处处有风险,比如外伤,运动损伤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下降,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也是对我们的一次伤害。
这一系列的损伤,最后导致人们在进入老年后为脊椎病高发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害生命。
接着聊聊小儿子腰椎“出轨”的事儿。小儿子“出轨”纯属被迫呀!你先不要骂我,听我讲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我们不是主动出轨的,其实就算我们想,也出不来。
那是什么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有很多综合因素,很复杂。其中的基本因素是椎间盘的退行性疾改变。57%-70%与外伤有关。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诱因会造成我们突出,较常见的有:腰部过度负荷,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举重运动,比如煤矿工人;腹内压力突然增加,比如剧烈咳嗽、打喷嚏、屏气、便秘等;脊柱畸形或者脊柱生理曲度改变;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长期姿势不当;过度肥胖使腰椎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妊娠使腰椎过度前驱,腰椎间盘脱出的可能性增加;长期震动,如开拖拉机的驾驶员和长期开车的司机;受寒、潮湿、吸烟、糖尿病、遗传因素、职业因素……
现在聊聊大儿子颈椎挺直身子的事情吧。唉!说起来都是泪呀!我家大儿子本来有着无与伦比的“曲线”,谁料他经常承受着自身无法承受的压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变快了,低头的时间也延长了,于是诞生了一个新的“民族”——低头族。他们长时间保持低头的动作追剧、刷抖音、玩游戏,为了保证那颗重达4—5.5公斤的头颅不掉下去,砸烂手机屏幕,颈椎可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一天、两天、三天、一月、两月......终于有一天,我家大儿子失去了自己完美的“曲线”。于是乎,人们开始颈椎失稳、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受压迫......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出来了。唉!这个新民族不仅毁了我儿子“曲线”的同时也个自己染上了疾病。
另外,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躺着看书、“点头哈腰”的看电脑、趴着看书、不良睡姿、不良坐姿,搞得我们现在想“排个队”都站不齐——脊柱测弯、生理曲度变直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出来了。
在这里我想说说心里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里时刻想着我们才能“挺直腰杆儿做人”。
老了以后,难免会有老化的问题,尤其是“脊椎退化”虽然常见,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由于病人大多一开始都是腰酸背痛,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脚酸、脚麻、走路不动,还以为是膝盖、骨质疏松等问题,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椎体退化所致。
尽管脊髓退化是一个自然的衰老过程,但是它也会引起脊髓滑脱、脊髓狭窄、骨刺、椎间盘突出等问题,使身体产生各种难以解决的疼痛。事实上许多人在早期就有轻微的腰酸警觉,但却忽视了脊椎已经悄然退化。
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约90%患有脊椎退化性疾病,脊椎退化性疾病的最初症状是‘腰酸背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会慢慢适应,而腰酸反而不那么明显。
经常认为腰酸背痛没有改善的症状,“一开始是疼痛,过了一会儿屁股或大腿就会出现酸痛的情况。”由于骨刺、软骨突出,往后压到神经,坐骨神经就会慢慢出现症状,透过脚酸、脚麻就能表现出来。
不可忽视脊柱的退化!如果长期压迫神经,会引起大小便失禁。
每一个人退化的速度不同,情况也各不相同。显著的退行性病变可能导致:脊椎滑脱,脊椎狭窄,骨刺增生,椎间盘突出,并可能进一步压迫神经。如果不重视疼痛的警讯,长期受神经压迫,会使神经逐渐失去功能,下肢无力,到后期甚至有可能伴有大小便失禁。无论年轻还是年老,神经压迫到最严重时,症状也差不多。
曾经有一位年约40岁的女性因腰闪到椎间盘突出,朋友们劝他不要开刀,于是她求助于一年多的整脊治疗。花销很大,有天躺在床上突然尿不出来。
对大多数不严重的人来说,恢复体格,整脊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我的门诊也经常建议患者说:“您有消瘦但不严重的病症,要考虑整脊还是康复?”不过,还是要根据个人情况斟酌处理,一种治疗方法试了一个多月,应该换另一种方法,甚至到医院去让医生检查一下,不要耽搁。
椎体的结构是一节一节的,与普通的手脚关节不同,它主要依靠一节椎间关节,像橡皮擦一样有弹性的椎间盘和脊椎后方两侧的小面关节而活动。经过长时间的活动和重压,正常脊椎骨跟骨之间的椎间盘,会由于退化开始脱水,变质,进一步出现骨刺、狭窄、脊椎滑脱等情况。
椎间盘疾病没有不可逆性,因为严重了才不可逆!提早护理,年轻时出现腰酸背痛就要作为一种警讯,透过康复、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都能起到‘冻龄’的作用。
引发颈椎疾病的因素太多,一般情况下靠自己诊断是无法确定究竟哪些因素才是导致患者自己颈椎疾病的根源。但是,只要是影响颈椎疾病的因素都应该扼杀在摇篮里。这里,我们就要谈谈关于枕头的事了。
由于颈椎及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或退变引起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颈部血管、神经和脊髓引起头、颈、肩臂、上肢、背中部、胸部疼痛及其它症状,甚至合并肢体功能障碍等一组临床症候群。病症轻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肩疼痛、上肢麻木、无力、耳鸣、视物模糊、胸闷心慌等,重者还可导致肢体瘫痪、大小便障碍,甚至危及生命。颈椎病不包括急性外伤所致的颈椎骨折脱位、骨肿瘤等。引发和加重颈椎病的因素较多,而睡眠时频繁使用的枕头却是重要原因之一。
对一般人来说,每天至少有1/4~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因此,如果枕头使用不当或不用枕头,容易引起或加剧颈椎病。反之,如果注意和调整颈椎在睡眠中的姿势,亦可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睡眠时枕头是维持头颈正常位置即生理曲度的重要工具,这种生理曲线既是颈椎外在肌群平衡的保证,又是保持颈椎管内生理结构状态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枕头选择和使用不当,不仅破坏了维持颈椎正常弧度的外在平衡,而且也直接影响颈椎管内容积的大小和局部组织的生理结构。因此,枕头的高低必需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高枕无忧”,其实并非如此。正常情况下颈椎的生理曲线是前凸状,仰卧位时,如果枕头过低,头颈过度后仰,使前凸曲度加大,不仅椎体前方的肌肉与韧带容易因张力过大而出现疲劳,而且可引起慢性损伤。与此同时,椎管后方组织可向前突入椎管,增加椎管内压力;头颈过度后仰还使椎管被拉长,椎管内脊髓和神经根相对变短,在其它因素作用下容易出现症状。如果枕头过高,头颈过度前屈,使椎体后方的肌肉与韧带容易劳损,引发或加重颈椎病。
由此可见,无论是健康人,还是已有颈椎病的人,都要注意保持颈椎前凸的生理体位,以防引起或加速颈椎的退变。
对以运动障碍为主,拍片显示颈椎间盘突出和/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可能构成对脊髓直接压迫者,枕头可稍低,但不可使头颈过度后仰;对以四肢麻痛等感觉障碍为主,怀疑有椎管后方韧带压迫脊髓者,枕头可稍高;对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伴椎体后缘骨质增生者,枕头以生理位为佳;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应保持在中立位。
为了有效维持颈椎的生理屈度,使颈部肌肉充分放松,应将枕头调整为中间低、两端高、颈肩缘稍高、对缘低的类马鞍状。合理枕头应是质地松软,无弹性(鸭绒、小米壳较好,不用海绵)、长方形。由于每个人的身材有大小,肩宽有个体差异,因此,枕头两端高度因人而异;也由于枕头内填充物具有可压缩性,因此,要定期补充填充物,以确保维持颈椎生理屈度。为此,枕头在制做时应考虑具可调节性,也要利于变换枕头高度,适应不同的睡姿(仰、侧卧)。
有些朋友可能万万没想到,枕头的选择都有这么多讲究。可不是嘛,在科学预防、治疗颈椎疾病的时候,“高枕无忧”可就不是完全正确了!喜欢高枕无忧的朋友,是时候改改了,预防、缓解颈椎疾病还得从换枕头做起。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宝宝1岁内脊柱发育有3个重要发育期,如果生活不注意话,很容易导致宝宝脊柱发育出现弯曲或高低肩,会导致宝宝长大后出现驼背,形体发育不好看,因此妈妈在护理时候形体发育不妈妈在护理时候,一定要多留意。
宝宝3个月时候,脊柱发育主要体现在颈曲凸向前。
因此在宝宝三个月事前不建议竖抱宝宝,长时间竖抱会导致宝宝脊柱发育受到损伤,可以让宝宝伏于肩上,手部轻轻拖住宝宝头部。
也不建议经常抱宝宝睡觉,这样孩子一直处于比较弯曲状态很容易导致脊柱弯曲发育畸形,长大后出现驼背现象。
宝宝6个月时候,脊柱发育主要体现在胸曲凸向后。这个时候宝宝不要尝试让宝宝坐立起来,不要提前训练宝宝坐起来,一般建议宝宝在8个月时候,再开始训练宝宝坐起来。
过早训练宝宝坐起来,由于脊柱没有发育完善,宝宝就会一直往前面倾斜,长时间坐立,就会让脊柱出现弯曲,一般就比较出现驼背。宝宝坐立建议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为宜。
宝宝12月时候,脊柱发育主要体现在腰曲凸向前。这个时候妈妈不要着急让宝宝学走路,过早开始训练走路,反而会影响到宝宝脊柱发育。
宝宝过早训练走路,就会增加宝宝要不重量,很容易让宝宝出现O型腿,还会损伤宝宝脊柱发育。最好让宝宝经过坐,爬之后,在慢慢训练宝宝走路,1岁半之后,慢慢会走路刚刚好。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脊柱健康却“退步”了。统计数据显示 :长期伏案工作的人,颈椎病、腰椎病的发病率已达 15%,是非伏案工作人群的 4 ~ 6 倍。要保护脊柱,避免发生颈椎病和腰椎病,必须从保持良好姿势、养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开始。
保持正确姿势
1、不要长期伏案低头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应站起来走动,使颈肩部的肌肉得以松弛。
2、坐姿应端正,自然端坐、颈肩放松、脊柱正直、两足着地、臀背有托、接触椅背、颈勿过屈、亦勿过仰。
3、不睡软床,不半躺在床上看电视。睡觉时取侧卧位,并保持髋、膝关节屈曲。
4、枕头不宜过高、过硬或过低,仰卧时枕高宜控制在 7~ 8 厘米,侧卧时枕高宜控制在12 厘米左右;颈部应充分接触枕头并保持略后仰,不要悬空。
避免受凉、损伤和感染
1、冬季外出时,应戴围巾或穿高领毛衣,防止颈部受寒。
2、平时应避免猛抬重物、紧急刹车等危害脊柱健康的行为。进行剧烈运动或体育比赛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
3、剧烈运动后,不宜立即用电风扇吹腰部或用冷水淋浴。积极治疗颈部感染和其他颈部疾病,也很重要。
加强颈背部、腰部肌肉的锻炼
体操、球类活动、游泳、仰卧起坐等运动,对增强颈腰背部肌肉力量、保持脊柱稳定性有一定帮助。
以下就是颈椎病的病因介绍:
一、劳损。长期使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如长时间低头工作,易发生颈椎病。
二、头颈部外伤。50%髓型颈椎病与颈部外伤有关。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
三、不良姿势。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颈部损伤。
四、慢性感染。主要是咽喉炎,其次为龋齿、牙周炎、中耳炎等。
五、风寒湿因素。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之产生无菌性炎症。
六、颈椎结构的发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颈椎退变等是一些颈椎病病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