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家对胰岛素这个名词肯定不陌生,它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它是药,并不知道它只是一个统称,它属于广义的激素,其实包含了很多种类的胰岛素。正常情况下,每个人自身的胰岛细胞每天都会有规律的分泌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血糖受多种因素调控最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胰岛素是个伟大的发现,明显延长了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并且改善了预后。但是它也是高危药品,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低血糖,严重的话也会致命,刑侦剧里面就有少数罪犯是偷换胰岛素杀人的。
每种常见的临床用胰岛素都有两个名字,以下图为例,"地特胰岛素"是化学名,"诺和平"是商品名,为了方便记忆,临床上更喜欢用商品名。
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有诺和锐、诺和锐30、诺和灵N、诺和灵30R、诺和平、诺和达、优泌乐、优泌乐25、优泌乐50R、优泌林、优泌林70/30、优泌林NPH、来得时、长秀霖、重和林R、重和林N、甘舒霖、甘舒霖30R、甘舒霖50R、甘舒霖N等等。有些名字看起来一样,多了俩数字或者字母,其实差别很大,使用不慎高血糖没控制好这到不要紧,引起了低血糖就得不偿失了。比如诺和锐和诺和平就是两种不同的胰岛素,用法和剂量不同。所以要跟大家提醒几个点。
一、使用胰岛素一定要有内分泌医师建议,不要听非专业人士的怂恿。能用口服药就不用胰岛素,糖尿病病程很长,多数患者刚开始发现糖尿病时可以选择口服药。
二、胰岛素的剂量一般都是小剂量开始,患者自己不要随意调整剂量。调整方案需要在内分泌医师指导下进行。
三、开胰岛素也要用内分泌科医师的处方。医院里曾经出现非专科给孕妇开错胰岛素,最后导致事故的案例。所以患者及家属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用的哪种胰岛素,最好带上药盒和说明书。
四、胰岛素需要保存在冷藏室里,不能冷冻。就算是已经开始注射了,放冷藏室保存比常温保存的效果也要好一些。
五、胰岛素是高危药品,用得不好有致命的风险,一定要保管好,不让孩子接触到,以免孩子当玩具注射出事。
六、老年人容易头晕眼花,注射出错,身边最好有年轻人帮忙注射。有老年痴呆的患者绝对不能独立注射,因为他注射一次可能就忘了,然后反复多次注射,这是要命的,医生和家属都应该要警惕。
七、使用胰岛素期间,如果不确定当次有没有注射进去,在不能及时查血糖的情况下一定不要重复注射。剂量不够不要紧,过量那是很危险的。
八、使用胰岛素后,一定要多复查几次血糖,不能盲目治疗。如果出现心慌、饥饿、四肢抖动、出冷汗等症状立即查血糖、进食,尽快咨询内分泌医师指导治疗方案。
九、怀孕期间使用胰岛素更应该小心谨慎,并非所有的胰岛素都可以用在孕妇身上,一定要咨询内分泌科意见制定方案。孕期低血糖对胎儿不利,所以更不该出现低血糖。孕期需勤密监测空腹和三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及时咨询专科医师。
近期见到很多胰岛素使用不规范引发低血糖的病例,所以再次提醒大家,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好血糖,但原则是避免低血糖,血糖宁高勿低,请牢记!大家还有问题可以随时跟我交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提到牛磺酸,我想大家都会对这一物质产生疑惑,什么是牛磺酸,有什么作用?我将向大家进行详细的阐述:
牛磺酸是动物体内的一种含硫氨基酸,但不是蛋白质组成成分,又称牛胆碱、牛胆素。因最先从牛胆汁中分离出来而得名。最初我们不了解,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不仅仅会了解它更能够好好去利用。
牛磺酸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因为牛磺酸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健康,充满活力去享受幸福的生活。那么牛磺酸究竟有哪些作用,往下看你会明白:
婴幼儿的脑、神经、内脏、内分泌系统等的发育以及脂肪、钙质和维生素的吸收都离不开牛磺酸。牛磺酸是婴儿身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母乳则是是婴儿牛磺酸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不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少的准妈妈却没有足够的奶水来哺育婴儿。所以奶粉就成了首选,当然在选择时要注意是否有牛磺酸的添加。否则不能够使婴儿健康成长。
牛磺酸是光感受器发育的重要营养因子。缺少牛磺酸我们的视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牛磺酸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之一,且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牛磺酸的缺乏会影响大脑细胞的正常生长,适当补充会促进大脑机能的正常工作、还会延缓大脑细胞的衰老。
牛磺酸作为体内的一种条件氨基酸,可以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减少人体的发病几率,减缓机体衰老的速率。
研究发现牛磺酸能强化糖酵解,强化糖原合成,发挥促进糖代谢的功能。适当补充牛磺酸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发现牛磺酸对肝脏的化学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繁殖,还可改善化疗药物对骨髓、免疫系统的不良反应。
所以说,牛磺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食物来进行体内的牛磺酸补充:贝类、海鱼就富含大量的牛磺酸。动物内脏也是很好的牛磺酸进补食材。需要注意的是牛磺酸易溶于水,进餐过程要多饮用贝类和鱼汤。
综上所述,这就是身体内不可缺的物质相信你会茅塞顿开!
糖尿病危害着各类人群,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对于注射胰岛素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学会饮食规律,胰岛素的注射可以放心,不会有成瘾性的,起到患者自身的胰岛细胞,定期要去医院检查,确保身体无恙。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变成了一种流行性的疾病,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前期的人数也在增加,在胰岛素尚未发现之前,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就是被判了死刑,如今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已经有半个世界的历史进程,当下人们对于糖尿病的认知还是有很多的误区。
误区一:只有其他治疗方式无效之后才会使用胰岛素治疗
很多人认为不到最后都不可以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医学研究证明,治疗糖尿病,胰岛细胞功能的保护和血糖数值的控制都是非常的重要,血糖数值的控制是胰岛素的功劳,但是口服的临床药物,很多种类不是直接的降低血糖的,确实刺激胰岛细胞的活力,让胰岛细胞自身释放激素降低血糖。
对于口服的药物如果长期的使用,对于胰岛细胞没有好处,容易加速胰岛细胞的死亡,注射胰岛素也可以减缓细胞衰老的进度,存活的胰岛细胞对稳定血糖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误区二:如果使用了胰岛素,其他的降低血糖的药物不能在使用
注射了胰岛素,同时也可以服用其他的药物,这可以起到互相配合的作用,但是不管口服哪类的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安排下使用,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不可以一概而论,更加不可以参考他人直接擅自使用药物。
临床上一直又都一同的胰岛素配合口服降糖药的方案,实践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对于重型的患者,这是方式还可以控制患者的体重,有效的帮助到病情的恢复,胰岛素的注射可以减少口服药物的剂量、保护到了胰岛细胞的活力,反过来口服药物可以减少胰岛素的注射次数。
误区三:注射胰岛素没有时间规定
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和他自身的类型有很大的关系,常规的胰岛素注射一般每天两次即可;对于短效的胰岛素注射需要每天三次,在饭前注射即可,对于中长期的胰岛素注射需要先测量血糖的数值,一般情况下在每晚十点左右注射即可。
不同类型的胰岛素生效时间也是有区别的,如果接受了胰岛素的治疗,一定要知晓自己注射胰岛素的类型和时间,以免出现其他未知的状态,时间就了就可以形成规律,身体血糖也会趋于稳定。
蜂蜜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极好的补品,武侠小说里,金庸笔下的小龙女仅靠吃蜂蜜保持不老容颜,圣经中耶稣复活后给门徒们在路上遇到的门徒“烤鱼和蜂蜜”。很多人都把蜂蜜作为珍贵的天然营养品。那么,蜂蜜里到底有什么成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蜂蜜的神秘面纱。
蜂蜜的主要成分
蜂蜜是蜜蜂采集蜜源植物的花内或花外蜜腺分泌的花蜜,经工蜂加入其唾腺分泌物酿制成熟后,贮存于巢房内的甜物质。平均而言,蜂蜜包含17.1%的水分,82.4%的糖类,约0.5%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占蜂蜜成分82.4%的糖类中,果糖含38.5%,葡萄糖含31%,剩下的12.9%的糖类成分是麦芽糖、蔗糖和其他糖类。
蜂蜜是能量的天然来源
从这个营养成分表中不难发现,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和水,占蜂蜜总量的99.5%。每100克蜂蜜中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成分,加在一起也只有0.5克,而这其中任何单一的一种营养素的成分少的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可知,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能量,约330千卡/100克,跟相同重量的白砂糖的能量差不多,蜂蜜可以作为能量的一种天然来源。
蜂蜜导致性早熟?
蜂蜜中性激素的含量微乎其微,比其他很多日常食物(如肉、蛋、奶中)还要低的多,所以不会导致性早熟。
蜂蜜消炎?
体外实验的确显示,蜂蜜对于伤口愈合有一定的帮助,不过要看清楚是体外实验,也就是直接涂抹到伤口处,不是食用。对于喉咙疼痛,蜂蜜可以缓解症状。
蜂蜜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这种说法来自体外实验麦卢卡蜂蜜有一定的抗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口服麦卢卡蜂蜜并不能减少幽门螺杆菌。
蜂蜜改善便秘?
蜂蜜对一部分人的确有通便的效果,是因为蜂蜜中含有大量果糖。由于遗传原因,有的人对果糖不耐受,也就是对果糖的消化能力差,一吃果糖就会轻度腹泻,刚好能造成改善便秘的效果。如果你喝了蜂蜜水没有任何改善便秘的效果也很正常,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蜂蜜水和白开水的通便效果一样,多喝点白开水就可以通便。
蜂蜜水可以止咳?
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咳嗽,喝蜂蜜水可能有效。如果是4周以上的慢性咳嗽,就不要执着于喝蜂蜜水了。
蜂蜜美容养颜?
非常遗憾的是关于蜂蜜在美容养颜上的传说,目前还没有可靠依据。
蜂蜜吃多了会发胖?
是的!蜂蜜中80%以上的成分是糖,蜂蜜的能量很高,每100克大约有330千卡,与同等重量的大米、面粉差不多,吃多了是会发胖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新制定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中建议,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应减至总能量的10%以内(约50克)。如能进一步将其降至低于摄入总能量的5%约(25克),会对健康带来更多好处。蜂蜜属游离糖的一种,一大勺蜂蜜的含糖量大约二十几克,所以食用时要严格控制量。
说起胰岛素,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糖尿病。一般情况下,随着血糖升高,人体内的胰腺分泌胰岛素,以调节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使血糖回到正常水平,从而显示胰岛素的重要性。而且绝大多数患有1型糖尿病的患者,或病情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甚至终身都要直接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值。
然而,如果将胰岛素的功效仅仅看作是用于能够抑制高血糖,这是一个很小的问题,因为胰岛素并且还在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中起着重要功效。
临床研究表明,胰岛素对骨骼肌、心肌和肝的蛋白质合成,特别是推动骨骼肌蛋白质合成起着重要功效。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原料,胰岛素能推动氨基酸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且,胰岛素能加快细胞的复制和转录,加强DNA和RNA的生成;此外,胰岛素能功效于核糖体,加快翻译过程,将血液中用于产生糖的氨基酸转化成蛋白质。
胰岛素关键在两个方面起到脂质的作用,一是推动脂肪酸生成,二是能够抑制脂肪释放出游离脂肪酸。胰岛素推动脂蛋白脂解酶(LPL)的生成和活性,使肝和脂肪摄取了更多的葡萄糖、脂肪酸和甘油酯三酸,脂肪合成加强,并能在脂肪组织中存储。二是胰岛素能提高胆固醇合成中的限速酶活性,使胆固醇水平升高;
在人体内,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在发挥作用的并且,它也能抵抗体内4种促使血糖升高的激素。
第一,升糖激素:
升糖素又被称为胰高糖素,其关键功效是使肝内的肝糖原快速溶解,推动肝内葡萄糖的生成和输出,并且推动非糖化物质的血糖转化,从而提高血糖值。一般来说,升糖激素和胰岛素一起协调血糖的平衡。
二是肾上腺素:
在肝和肌肉群之间,肾上腺素激活磷酸化酶激酶,将其中的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此外,肾上腺素将脂肪组织内的脂肪分解为甘油(丙三醇)和脂肪酸,肝细胞将甘油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值升高。
三、糖皮质激素:
激素可推动糖质产生,能够抑制外部结构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并且也可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再吸收,加强肝内糖的合成。
四、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能够抑制肌肉群和脂肪对葡萄糖的利用,并且还在肝内推动糖质产生和肝糖原溶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也成为一个糖尿病大国,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走上了药物治疗的行列,其中最多的药物使用就是胰岛素,那么胰岛素的种类都有什么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专家的讲述来了解胰岛素。
1、超短效胰岛素:
有门冬胰岛素等。本品注射后10~20分钟起效,40分钟为作用高峰,作用持续时间3~5小时,可餐前注射。1.2.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本品注射后30分钟开始作用,持续5~7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2、中效胰岛素:
甘舒霖N等。本品注射后3小时起效,6~8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为14~16小时。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注射的剂量有关。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单独使用。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3、长效胰岛素:
如来得时、诺和平,本品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时间为1.5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22小时左右,且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国产长效胰岛素是,鱼精蛋白锌猪,胰岛素,早已在临床使用。本品注射后4小时开始起效,8~12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约24小时,其缺点是药物吸收差,药效不稳定。长效胰岛素一般不会单用,常与短效胰岛素合用,不可作静脉点滴。
4、预混胰岛素:
是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选择30/70或50/50、70/30是根据病人早餐后及午餐后血糖水平来决定早餐前一次剂量皮下注射;根据病人晚餐后及次日凌晨血糖水平来决定晚餐前皮下注射剂量。
温馨提示:胰岛素的使用不当也有副作用,作用最常见的就是低血糖反应,多见于胰岛素使用的剂量过大或者没有按时饮食,这个是一定要注意的。我们总结了这几种胰岛素,希望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多多了解胰岛素的种类以便正确合理使用,使自己的血糖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
糖尿病前期指的就是血糖持续介于正常值和糖尿病之间。糖尿病的迷惑性非常大,在病情初期可能一点症状都没有,有些患者的生活都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如果你发现的不及时,不加以控制,最后很容易会演变成更加严重的糖尿病。
如果患上免疫系统异常的1型糖尿病,体内的ICA、Anti-GAD65、ICA 512抗体会呈现阳性,这一点是和2型的糖尿病完全区别开的重要条件。
至于与怀孕妇女有关的妊娠糖尿病,为了防止和判断疾病的发生,医生一般情况会在怀孕后做一次产检,之后会在第24周和28周时,再次检查孕妇的血糖指数。检测法为空腹血糖值与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如果有超标事宜,则代表患上妊娠糖尿病。
视情况不同,医生会有不同治疗方法。如果是1型的糖尿病,治疗方法目前一般还是长期的体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
至于2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注射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可以口服一些药物来辅助治疗,改善病情。
其实只要遵从医师、药师的指示施打,是非常安全的,而且目前的笔型胰岛素针使用上很方便,而且不是很痛,降低病人心理压力。
许多2型糖尿的患者自认为打胰岛素的方式对于病情控制不佳,所以不希望打胰岛素,或者认为打胰岛素属于非常严重和极端的治疗手段,之后吃任何的药物都不起作用,其实这只是病患臆想出来的,都是错误的观念。其实体外注射胰岛素反而是对身体的负担小而且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并非是糖尿病最后一道防线,而是可用于任何病程,医师会依对病人最有利的方式拟定治疗计划,目的都是在有效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
胰岛素类似物是一种通过对胰岛素结构的修饰,进而改变胰岛素的生物学和理化特徵,比传统胰岛素更适合人体需求。又称餐时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因为起效时间短,可以在餐前15分钟或是餐后注射。因为降血糖的持续时间也较短,可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不同的是糖尿病药物的服药时机各有不同,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才能稳定控制血糖。
胆结石是个敏感的词汇,很多朋友都认为只要得了胆结石,就必须去医院动手术,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胆结石到底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聊聊胆结石的那些事吧!
胆囊具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所产生的胆汁一般都是在胆囊内进行贮存和浓缩。当人们进食以后,胆囊会受到激素的调节,排出胆汁,食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都需要胆汁来辅助。一旦出现胆固醇和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就会造成胆汁的瘀滞,形成胆结石。一般情况下,胆石形成后就会越积越多,越长越大。
大多数胆结石患者没有太大的症状,如果胃部或腹部右上方疼痛,有可能涉及到右上背部的区域,这种症状便是胆结石。有时疼一会儿,有的是一直持续的疼痛,还有的是在吃过油腻的食物后加重。
当胆管一直被结石阻塞,患者可能就会出现剧烈腹痛、发热等也有的人皮肤或者眼睛里面出现变黄的现象。我们应该立即就医,防止增加胰腺炎的风险。
如果腹部或胸部突然出现剧烈疼痛,应立刻就医。因为胆结石的症状与心脏病和其它胸痛疾病的症状相似。
如果结石卡在口径较细的胆囊管,就会引起相当剧烈的上腹疼痛,疼痛可延伸到后背和右肩部,并伴随恶心及频繁的干呕。严重的患者可发生胆囊化脓、穿孔、黄疸、胰腺炎等。
1. 维持健康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降低患胆结石的风险,合理的搭配饮食,不要为了减肥,过度的节食,会引起胆结石风险的增加。
2. 合理的运动。运动可以消耗体内的脂肪。
3. 慎重服用含有雌激素类的药品。大量服用雌激素一类的药物,很有可能增加患胆结石的风险。服用这些药物时,应当与医生及时的沟通,选择合理的方法服用。
我们每天都要规律的吃三餐,并喝足量的水,来稀释胆汁。不要大鱼大肉的吃喝,适量的吃一些是对身体有益的,反之,你超量吃会容易形成结石。建议大家每天多吃些蔬菜,蔬菜中的膳食纤维是不利于胆结石形成的,且蔬菜的含糖量也较少。
漫漫长夜,却有多少人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呢?
每个人都在奋斗,年轻人要奋斗,是为了有朝一日在一座城市里有一个安身之所,可是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依然要奋斗。
前不久,听急诊科同事说了一个病例,却不禁感慨万千,悲伤异常。
一名35岁的男子,即便已经感到胸痛心慌,家人也曾劝他到医院去看看,但他并未引起重视,依然拼命熬夜加班,结果突然倒在公司里,同事急忙拨打了120求救,救护车赶到的时候,男子的气息已经非常微弱,出诊医生立刻现场给予抢救,然后紧急送往医院。
遗憾的是,救护车刚走了一半的路程,男子就不行了。
因为家属不同意进一步尸检,所以最终的死亡原因不得而知,不过从家人和同事的反应,作为医生,也能根据经验做出推断。
事实上,因为拼命加班熬夜导致猝死的现象,决不是个例,作为医生,我们也感同身受,临床一线的医生,经常要倒夜班,平均每周至少要1-2次,至于平时工作忙的时候,加班更是常有的事,也许一天两天没事,但是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如一日的时候,你觉得自己的身体还能适应吗?
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各种压力很容易让身体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这个时候,心脏也容易出现问题,冠状动脉容易发生痉挛,甚至完全闭塞。
到目前为止,心脏依然是导致猝死最常见的病因。
在猝死发生之前,很多人会有胸痛胸闷心慌等异常征兆,但是又有多少人会重视身体健康,及时到医院就诊,能拖就拖,一忍再忍,工作忙没时间,这些都成了不去医院的借口,却不知道,死神远没有那么仁慈,早期的征兆不重视,很容易万劫不复。
正如这名35岁的男子,正值事业的上升期,但是也是压力最大的时候,生活,工作,社会,方方面面,如此庞大的压力,试问,又如何能承受的住?
作为医务工作者,正因看到太多类似的病例,所以才会感慨万千,悲伤异常,人生有很多无奈,谁不想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现实是残忍的,以牺牲健康来换取物质上的富有,更是不可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简单的道理,但做到却很难。
大家知道什么是癌症吗?然而人类为什么会得癌呢?人们会得癌的很大原因是由于心态不好,我们都说心态决定一切。只有心态好了,才有能力去做好要做的事。就我们从今天开始吧,做一个快乐的人。
人为什么会得癌?心态不好、膳食不合理、运动少,吸烟酗酒、不定期查体等,都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心态不好,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精神萎靡——长期失眠——饮食不佳——全身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疾病缠身。人一旦得了病,情绪与预后的关系尤其紧密。如不调整,将陷入恶性循环。
膳食不合理。我国的癌症病人中,有35%—50%是由于饮食不科学、过度烹调加工等诱发的,合理膳食可使人类癌症减少1/3。专家在此提倡,大家应多吃蔬菜少吃肉,少吃发霉食品和熏制品,还有腌制品和剩菜剩饭。吃东西太快太烫,同样损害健康。
不运动。任何种类的运动都有助增强体质,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同时减低患癌风险,例如快步走。每天做6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或最少30分钟剧烈运动,都能达到最佳的健康效益。
吸烟酗酒。大量饮酒容易得肝癌、食管癌、胃癌。喝酒要微量、低度,酒精含量一般不要超过15%。卷烟对人体有害无益,肺癌、鼻咽癌、口腔癌、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及宫颈癌等都与吸烟有关。
不定期体检。90%的癌症早期不会有明显症状,一旦有了明显症状,90%都是到了中晚期。有肿瘤家族史的人最好一年检查两次身体;健康人则建议每年查一次。
什么癌得的最多?去年年底,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中招,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有5人死于癌症,人们一生中患癌概率为22%。
从病种看,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6.39%。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一位的也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84.27%。男女死亡率最高的均为肺癌。男性癌症的其他死因包括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女性是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哪些人要防癌症?45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人要防肺癌;应酬多的中年男性要防胃癌;有肝病的人要防肝癌。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提出,癌症其实是一种可以调控的慢性疾病,虽然不能根治,病人却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控制和减少肿瘤对机体的危害,使病人长期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与肿瘤“和平共处”,无疑是新一代的肿瘤治疗方向。
上述内容为您介绍了什么是癌症,人们会患癌症的原因,相信现在朋友们都应该有所了解吧,我真诚的希望通过介绍上述内容帮助大家更好了解癌症。如果您还有关于癌症的疑问,建议您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将会为您做详细解答。
腹部或胃部不适:早期胃癌症状类似于普通胃病症状,如消化不良、上腹疼痛、反胃、胃灼热、打嗝等。通常,服用胃药后症状会减轻,所以最好的时间容易延迟治疗。
贫血:贫血者身体虚弱,头晕,胃癌贫血的原因多为病炉出血,也有吐血或解除黑便的患者。
食欲不振:胃癌患者胃部不适,食欲不振,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也是胃癌的症状之一。
年龄和性别:胃癌多发于50岁以上的长者,男性患者多,长者患萎缩性胃炎的概率高,可能与胃癌有关。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引起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被认为与胃癌有关。
家庭病史:家庭内有一等血亲患胃癌,比普通人得胃癌的概率高2~3倍。
腌制食品:腌制食品含盐量过多,容易生成致癌物质亚硝酸胺,亚硝酸胺破坏胃壁黏膜,长期食用提高致癌风险。
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量少,胃黏膜发炎受损,胃出现肠黏膜的细胞类型,医学上被称为“的肠上皮化生”的概率很高。胃切除术:有研究指出,胃部部分切除术患者患胃癌地风险很高。
恶性贫血:胃细胞分泌的内在因子有助于胃肠吸收维生素B12,但恶性贫血患者很难吸收维生素B12,被认为患胃癌的概率很高。
胃出血:胃癌术后并发症包括胃出血,可能是由缝合问题和溃疡引起的。
倾注症候群:术后患者摄取糖类食物10~15分钟后,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部膨胀等症状可能会出现,因此不适合吃糖类食的蛋白质、脂质食品可以摄取更多,逐渐增加糖类食品,或者用少量的饮食减轻症状。
胆结石:约占20~30%,部分胃和全胃切除的患者多发生,与术后神经损伤影响胆囊收缩力引起胆汁滞留、消化道重建引起胆酸紊乱有关。
骨质疏松症:约1~15%的胃切除患者因长期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摄入不足、钙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而发生代谢性骨病变,全胃切除患者的症状更加严重。
转移:癌细胞转移到体内的其他器官,会产生不同的并发症,甚至器官衰竭。
饮食习惯:腌制、咸、烟熏、烧烤、含防腐剂或霉菌的食物应尽量避免。戒烟:吸烟可以提高患癌症地风险,包括胃癌。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度沉迷于电视节目,却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将探讨长时间看电视可能引发的8种疾病,并为您提供一些预防建议。
1、癌症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长时间看电视的女性患癌症的风险比不看电视的女性高10%。这可能与长时间坐着不动,身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2、心脏病风险上升
长时间看电视会使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7%。这可能与看电视时,人们容易摄入高热量食物,导致肥胖有关。
3、糖尿病风险增加
每坐着看1小时电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将提高3.4%。这可能与长时间坐着不动,身体代谢减慢有关。
4、肝病风险增加
长时间坐着看电视,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将增加9%。这可能与长时间坐着不动,导致脂肪堆积有关。
5、慢阻肺风险增加
长时间看电视,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从而增加患慢阻肺的风险。
6、肺炎风险增加
长时间看电视,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患肺炎的风险。
7、帕金森氏病风险增加
长时间看电视,可能导致大脑活动减少,从而增加患帕金森氏病的风险。
8、流感风险增加
长时间看电视,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患流感的风险。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建议您:
1. 限制看电视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
2. 看电视时,适当活动身体,如做拉伸运动。
3. 饮食健康,避免摄入高热量食物。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小儿糖尿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小儿糖尿病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会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引发糖尿病。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
除了病毒感染,遗传因素也是导致小儿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中,如果一人患有1型糖尿病,另一人患病的概率高达50%。然而,父母遗传给子女的概率却较低,大约只有2%~5%。
此外,接触某些有毒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小儿糖尿病。例如,杀鼠剂等化学物质可能会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也是导致小儿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肥胖儿童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糖尿病。
为了预防和治疗小儿糖尿病,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肥胖和病毒感染。同时,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
在治疗方面,胰岛素治疗是治疗小儿糖尿病的主要方法。此外,家长还需要教会孩子如何自我管理,包括监测血糖、饮食控制、运动等。
总之,小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孩子战胜疾病,过上健康的生活。
儿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体格检查、病史和血液检查结果。儿童期糖尿病主要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较为常见。
体格检查可以发现儿童糖尿病的一些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等。病史询问可以了解儿童的饮食、运动和家族史等信息。血液检查主要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和C肽等指标,其中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最重要的指标。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不清楚其确切病因,因此很难预防。2型糖尿病则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肥胖、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等。预防2型糖尿病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度运动等。
治疗儿童糖尿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胰岛素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需要长期注射。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可以单独使用或与胰岛素联合使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儿童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可以选择综合性医院内分泌科进行治疗,也可以选择专科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消渴症,即我们常说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以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这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以及自我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除了饮食控制,运动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降低血糖,改善病情。
药物治疗方面,常见的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胰岛素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血糖监测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以上措施,患者还需要进行自我管理。这包括学习糖尿病知识,了解病情,掌握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以及学会应对各种并发症。
总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患者、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就一定能够控制病情,享受健康的生活。
米饭作为中国人的主食,其烹饪技巧同样值得探讨。如何才能蒸出一锅松软可口、清香四溢的米饭呢?以下是一些小窍门,助您成为米饭烹饪达人。
一、米水比例要恰当
蒸米饭时,米水比例是关键。一般来说,米和水的比例是1:1.2~1.4,即水高出米2~4厘米。这样的比例可以让米饭口感软糯而不粘牙。若想口感更加丰富,可以尝试加入一些紫米、高粱或小米等粗粮,但此时需要适当增加水量。
二、加入植物油和米醋
在蒸米饭前,加入少许植物油可以让米饭油润透亮,颗粒分明。此外,滴入2毫升米醋,可以保护米中的B族维生素,让米饭更加松软清香,同时还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避免血糖过快上升。
三、选择合适的电饭煲档位
不同档位的电饭煲煮出的米饭口感略有差异。一般来说,“米饭”档适合大多数人;“快煮”档适合上班族,可以节省时间;“偏软”档适合老年人,口感软糯;“偏硬”档适合年轻人,口感饱满。
四、蒸好后再焖5分钟
当电饭煲跳闸后,不要立即盛饭,让米饭在保温状态下焖5分钟,这样可以让米饭更加松软,且不易粘锅。
除了以上技巧,还有一些日常保养的小建议:
1. 选用优质大米,新鲜度越高,口感越好。
2. 蒸米饭时,不要频繁打开锅盖,以免水汽流失,影响口感。
3. 定期清洁电饭煲,保持卫生。
4. 避免长时间存放剩饭,以免变质。
5. 适量摄入米饭,保持营养均衡。
代谢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为了延缓白内障的进展,饮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
一、控制血糖,延缓白内障进展
1. 控制主食摄入:糖尿病患者应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粗杂粮,如燕麦、麦片、玉米面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血糖。
2. 选择优质蛋白质:大豆及其豆制品是糖尿病患者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可替代部分动物性食品。
3. 食用含糖量低的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和水分,具有饱腹作用,可适量食用。
4. 限制糖分摄入:禁食白糖、红糖、葡萄糖等糖分高的食物。
5. 限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猪油、牛油等,可用植物油代替。
6. 限制胆固醇摄入:减少蛋黄、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7. 限制水果摄入:血糖控制稳定时,可适量食用水果,但需减少相应主食。
8. 限制酒类摄入:酒精产热高,营养素含量低,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饮酒。
9. 多样化饮食: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二、其他保健措施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2.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白内障。
3. 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 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眼部感染。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尤其在高龄人群中更为常见。然而,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这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摄入高钠食物
研究表明,高钠食物可以帮助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从而使血压上升,有助于预防低血糖。因此,老年人可以适量摄入一些高钠食物,如咸菜、腌肉等。
2. 增加高纤维饮食
高纤维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预防低血糖。老年人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燕麦、豆类、蔬菜等。同时,可以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类等,以增强饱腹感。
3. 多吃造血原料食物
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还伴有贫血症状,这时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食物,如猪肝、蛋黄、瘦肉、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帮助改善贫血症状。
4. 限制单糖类摄入
老年人应尽量少吃精制糖、白面粉、汽水、酒等高糖食物,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同时,要限制盐的摄入,避免血压升高。
5. 注意饮食搭配
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在两餐之间可以适当加餐,如水果、酸奶等,以保持血糖稳定。
总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搭配,适量摄入高钠食物、高纤维食物和造血原料食物,限制单糖类摄入,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困扰着许多糖尿病患者。在美国,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旨在控制病情,延缓肾功能恶化。本文将为您介绍美国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帮助您了解如何应对这一疾病。
一、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是糖尿病肾病治疗的首要任务。早期糖尿病肾病,建议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使血糖达标。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控制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美国医生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25/75mmHg以下,以降低肾脏损害风险。
三、药物治疗:美国医生常用以下药物来治疗糖尿病肾病:
1. 口服降低蛋白尿药物:如贝那普利等,可降低尿蛋白排出量,保护肾脏。
2. 中药治疗: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辅助降低血糖、血压,改善肾功能。
四、生活方式干预: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也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环节。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多吃高纤维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
2. 适量运动:坚持规律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五、定期复查: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需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美国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心态,延缓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给女性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本文将从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病因与症状
复发性VVC的病因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免疫力低下:长期处于压力、劳累等状态,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念珠菌。
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阴道菌群失衡,增加念珠菌感染风险。
3. 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会抑制阴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导致念珠菌过度繁殖。
4. 性生活:不洁性生活、频繁更换性伴侣等,容易导致念珠菌感染。
复发性VVC的主要症状包括:
1. 外阴瘙痒、灼痛感
2.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稠厚、豆腐渣样
3. 性交疼痛
二、治疗方法
复发性VVC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和日常保养。
1.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2)阴道抗真菌药物:如咪康唑栓、克霉唑栓等。
2. 日常保养: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
(2)避免穿着紧身衣物,尤其是化纤材质。
(3)控制血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4)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5)注意性生活卫生。
三、预后与随访
复发性VVC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短时间内复发。在治疗结束后,建议患者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饮食管理
1. 控制总热量摄入: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体重、身高、年龄、活动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
2.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全谷物、蔬菜等。
3.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肌肉量,提高饱腹感,建议选择鱼、鸡胸肉、豆腐等食物。
4. 限制脂肪摄入:高脂肪食物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选择低脂、高纤维的食物。
5. 适量摄入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降低胆固醇,建议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二、运动治疗
1. 适量运动:糖尿病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2. 运动时间:建议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避免空腹运动。
3.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以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三、心理调适
1. 保持乐观心态:糖尿病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2. 学会放松: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学会放松,缓解压力。
3.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增强心理支持。
四、定期复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内分泌科进行复查,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其他注意事项
1.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建议患者戒烟限酒。
2. 遵医嘱用药: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
3. 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了解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