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HIV窗口期

HIV窗口期
发表人:刘昶

如果担心自己被感染,得知自己还在窗口期的这段时间是心理罪煎熬的一段时间。 那么艾滋病的窗口期到底是多长时间? 在早期,世界各国的医学教科书看到艾滋病窗口期大多为3个月的概念,这是针对早期较为落后的检测手段而言。当酶联法和双原夹心法等艾滋病抗体检测手段出现后,艾滋病窗口期已经缩短到最为保守的艾滋病抗体峰值出现的6周。 目前随着艾滋病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就当前广泛采用的第四代双抗原夹心法,可进一步降低输血的残余危险度,窗口期可以缩短到10天~18天,甚至在结合核酸的检测手段同时,窗口期可以缩短到8天~10天。 而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艾滋病窗口期为14天~21天。鉴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存在,有专家还坚持认为,在14天~21天检测阴性后,还要在第6周检测阴性才可以彻底排除,但这主要是针对高危人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HIV咨询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当联合国首次提出「人类可以终结艾滋病」,那些HIV感染者所背负的歧视、污名和孤立,能否被消除?

     

    今年6月3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一份令人振奋的报告。

     

    之所以说「令人振奋」,是因为这份关于全球防治艾滋病40年历程的总结报告里指出,「已有数十个国家实现或超过了2016年联合国大会设定的2020年艾滋病防治目标。」

     

    最重要的是,报告首次提出 「相关最新数据已证明,人类可以终结艾滋病。」

     

    要知道,在防艾这件事上,多年来一直把「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当作一个目标,还未表述过目标实现的进度。而这份报告则首次使用「可以」的肯定字眼,来说明目标能够实现。

     

    也就是说,未来的日子里,人类不用再「谈艾色变」,因为它也可以被终结。

     

     

    关于艾滋病

     

    在继续阅读下文之前,我们有必要再复习一遍艾滋病的概念。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

     

    HIV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逆转录病毒。它是一种靶向和破坏免疫系统的病毒,导致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增加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风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国报告的现存HIV感染者104.5万例,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性传播比例占比95%以上,其中异性传播占70%以上。

     

    HIV主要存在于人体血液、生殖器液(精液、阴道液体、直肠液)和母乳中。HIV传染给他人的主要途径有:

     

    • 无保护的性行为
    • 共用注射设备
    • 母亲在怀孕、分娩或母乳喂养时感染给婴儿

     

    全球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疗法。目前治疗HIV的方法是减少体内HIV的数量,使免疫系统正常工作。这虽不能完全消除艾滋病毒,但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HIV感染者有望获得与普通人相差无几的寿命。

     

    终结艾滋病的核心是消除不平等

     

    上述报告中,除了提到「高质量的艾滋病治疗」使得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外,还指出:法律和政策进步、卫生系统强大和包容性强的国家,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报告说,为 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目标,核心是消除不平等

     

    「消除不平等」不仅包含报告里说的「让艾滋病防治措施能够惠及弱势人口」,还包含着消除对艾滋病的认知偏差,尤其是消除歧视。

     

    因为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定义,艾滋病歧视是指根据确定或可疑的HIV 血清学或健康状况,在同等情况下给予不公平的区别对待。

     

    我们可能觉得自己认知水平足够高,不会歧视艾滋病患者。但假如你突然得知身边就有一位患者,你会是什么反应?

     

    举一个很容易明白的例子,这是写这篇文章前跟一个朋友的对话:

     

    “我想写一篇关于HIV歧视以及污名化的文章。”

     

    “听起来不错,我也很想了解TA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嗯,除了需要按时‘吃糖’(有些人偏好称吃药为吃糖),定期检查,生活状态跟我们没有什么差别,正常工作,生儿育女。”

     

    “什么?你的意思是在一家公司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惊恐脸】”

     

    看,这就是歧视。当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不足却自以为足够时,歧视就会产生。即使事实上一位HIV感染者所携带的病毒不足以感染他人,也会被认定为危险。

     

    HIV歧视和一位感染者自述

     

    相比于病毒本身,HIV感染者或患者更惧怕“个人信息暴露。”因为这意味着一场从上到下的歧视,一场社会性「半死亡」:

     

    • 感染者不再拥有姓名,代号【艾滋病】;
    • 就医时,有些医生以不具备资质等原因,拒绝向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
    • 因为是感染者,被孤立,被污名。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也因此,一些感染者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在安全的范围里生活,不愿告诉任何人感染的事情。

     

    一个HIV感染者曾自述:

     

    22岁,被诊断出HIV阳性。

     

    当疾控医生告诉我HIV阳性时,我懵了!恐惧、无助、彷徨、孤独,想结束生命,这些感觉无时无刻不侵蚀着我的心灵。

     

    不知在绝望中度过了多少失眠的夜晚,在第100天的节点,我选择走出房门,正视自己感染的事实。

     

    从我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到现在已经三个月了。医生告诉我,我的余生都要服用这些药物,除非找到治愈方法。值得慰藉的是,至少治疗是免费的,我们国家真好。

     

    因为可能面临的歧视,我选择不告诉任何人我是感染者。我知道如果告诉我的家人他们可能不支持我,甚至可能把我赶出家门。

     

    我现在有个秘密:我是HIV感染者。现在的我继续服药,继续我的生活,除了感染外,没有其它疾病。

     

    但我永远不会告诉别人我是HIV感染者,我害怕被歧视,被污名,被孤立。

     

    社会的孤立和歧视,加强了HIV感染者的边缘感,使一些人回避自己的感染状况、不愿开启治疗,更甚者选择中断治疗,任由疾病发展。

     

    艾滋病毒的污名也会影响到那些有感染风险的人,TA们不愿主动了解并使用HIV预防和检测工具,也不愿与性伴侣公开谈论更安全的性选择。

     

    那些关于HIV 的错误认知

     

    HIV歧视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对艾滋病的无知以及早期妖魔化宣传带来的道德谴责。对于艾滋病毒是如何传播的,以及与HIV感染者共同生活意味着什么,人们仍然存在误解。

     

    缺乏专业的疾病科普,加上过时的观念使人们过度害怕感染艾滋病毒,即使与感染者礼节性握手也会惊慌失措。此外,也有人认为HIV是一种只有特定群体才会感染的病毒。这导致了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负面价值判断。

     

    这种恐惧,加上许多其他原因,许多人错误地认为:

     

    艾滋病毒 = 艾滋病 = 死亡;

    HIV与人的某些行为相关,如同性恋、吸毒、性工作或婚外情等;

    HIV只通过性传播,这在某些文化中是禁忌话题;

    感染HIV是个人不负责任或道德过错(如不忠)的结果,应该受到惩罚。

    … …

     

    其实,HIV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年龄都没有直接关系,它就是一种病毒的代号,谁都有可能被感染。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通过的《2021-2026年全球艾滋病战略》引入了宏伟的反歧视目标:将拥有惩罚性法律和政策的国家降至10%以下,将遭受污名化和歧视的HIV感染者或受影响到人减少到10%以下,将遭受性别不平等和暴力的人减少到10%以下。

     

    图源: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这为终结艾滋病带来新的推动力和行动力。

     

    写在最后:

     

    终结艾滋病毒的第一步是公开谈论它,直面污名。

     

    歧视,把普通人和HIV感染者割裂成我们、TA们。对于TA们的故事,普通人既好奇又排斥。

     

    要改变个人和公众的态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思想革命。

     

    其实,只要按时吃药,定期检查,持续抑制病毒载量。感染者和普通人也没什么两样。

     

    参考资料: 
    1.Templier J,Largeau C,Casadevall E, et al. Protoco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eople living with HIV. Geneva Switzerland Unaids May,2000,1( 3) : 438-440 
    2.潘超平,黎燕宁. 中国艾滋病歧视的挑战及策略. 中国性科学, 2018, 27(10): 155-157 
    3.ECDC SPECIAL REPORT (2017). The status of the HIV response in the European Union/European Economic Area, 2016 
    4.END INEQUALITIES. END AIDS. GLOBAL AIDS STRATEGY 2021-2026
  • 提到hiv,我们都知道是艾滋病,但hiv感染者并不等于艾滋病病人,二者是有一定区别的。hiv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但这个人目前并没有发病,没有出现一些症状,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还在潜伏期;而艾滋病病人则是指已经发病,出现了各种艾滋病症状,就是所谓的发病期。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究竟该怎么区分?

    首先,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表现症状的不同

    hiv感染者在还没有发病人的时候也叫潜伏期,这个时间比较长,一般有七八年,潜伏期没有任何症状,工作生活都不受到影响,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hiv。而艾滋病人则是经过了这一时期,这时候病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艾滋病血浆病毒载量也升高,这时候会出现长时间持续发烧,腹泻,消瘦等,以及各种并发症。

    然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对身体影响不同

    还只是Hiv感染者的时候,虽然身体携带hiv病毒,但是暂时不会威胁到生命,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来控制,使生命延长。如果是艾滋病病人,有一部分可能还会通过治疗继续转为hiv携带者,而有很大一部分则在很短的时间都会死亡,往往艾滋病病人在最后都会出现结核病、真菌病、反复严重的细菌性肺炎、HIV脑病、卡波西肉瘤、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不管是hiv携带者还是艾滋病患者,都是无法彻底治愈的,几乎是100%的死亡率,但是艾滋病毒最大的特点则是不容易存活,只有特定的途径才能感染,日常生活并不会受取影响。所以在没有针对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神药出现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预防,但是也别谈艾色变,给艾滋病病人更多的关心和接纳。

  • 氧气如何送达人体各处的?血管是怎么一点点堵住的?为何呼吸系统总受病菌侵犯…

     

    病菌入侵,呼吸系统如何守疆护土?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那么呼吸系统就是守护城池的堡垒,它直面病毒、细菌等外敌的侵袭,一旦被攻破,流感、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就会传播开来。

     

    为了抵御病菌,呼吸系统做出了哪些努力?《生命时报》带你看看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全过程。

     

    审核专家

    航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窦志芳

     

    秋冬季节交替、气温转冷,潜伏在四处的病菌也倾巢而出,伺机攻破人体的防线。不小心“中招”的费先生躺在床上感叹:“我怎么又得流感了!”

     

     

    时间回溯到两天前,寒潮突然来袭,刚出家门的费先生打着哆嗦吸了口冷气。一些“运气不错”的病菌,顺着空气成功混进鼻腔,向呼吸道发起进攻。

     

     

    突破第一道封锁线:鼻毛

     

    病菌侵入人体、在通过鼻腔时,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鼻毛会奋起反抗,挡住一部分病菌入侵。

     

     

    一些病原微生物侥幸越过这道关卡,抵达前方的气管。

     

     

    进攻第二道关卡:气管黏液

     

    气管遇到“入侵部队”,会发动上皮细胞分泌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的黏液,同时摆动如麦浪一般的纤毛,将病原微生物、灰尘等牢牢粘住,拼命推出气管。

     

     

    随着第二道关卡守卫的努力,此时的费先生觉得嗓子痒痒的,咳出了一口痰。

     

     

    破坏第三道屏障:肺泡

     

    由于冷空气的刺激,纤毛的力气不如平时那样强大,部分漏网之鱼闯过气管,到达肺部。

     

    肺部派出肺泡里的“巨噬细胞”正面迎敌,但无奈寡不敌众,无法消灭数量庞大的病原微生物大军。

     

     

    在体内流窜作案

     

    最终,狡猾的病菌攻破了呼吸系统的免疫屏障,开始在咽部、气管、肺部的细胞内安家、繁殖,引发感染,造成费先生出现体温升高、咳嗽流涕、全身酸痛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呼吸道气管的纤毛摆动是一个很重要的保护机制。人在受凉后,纤毛摆动速度会减慢、甚至脱落,气道分泌物增加,从而导致防御机制下降。因此,很多呼吸道疾病都是从受凉开始,尤其在秋冬季节,此类病症更易高发。

     

    广大人群对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其中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等更容易患病。建议大家外出时及时增添衣物,重点护好头颈部、腰部和足部等寒气入口,不给病菌可乘之机。

  •  

    很多人知道不洁性行为会增加患艾滋病的风险,常常告诫自己要洁身自好,但很少有人警惕这些场景:

     

    也许是怀着爱意,跟不了解健康状况的男/女朋友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也许是被不明资质的小美容院诱惑,去纹了个眉毛;

    也许是因为想佩戴漂亮的耳钉,在饰品店扎了个耳洞……

     

    病毒却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体。

     

    艾滋病病毒究竟是什么,怎么感染的?

     

     免疫「破坏前锋」—— 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它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体内免疫细胞——CD4和T淋巴细胞的数量不断减少,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缺陷。

     

     

    人的免疫功能就像是一堵森严的城门,保护着城内各种细胞、组织、器官的健康,当HIV这个「破坏前锋」把免疫功能攻陷之后,其它疾病「大军」就能轻易长驱直入,彻底破坏身体健康。

     

    因此,HIV患者最后往往受各种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肿瘤、心血管疾病、骨病、肾病和肝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折磨。

     

    这些高危行为,可能感染HIV

     

    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感染和传播:

     

    1. 性接触:无安全措施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2. 血液及血制品: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包括纹眉、纹唇)等。

    3. 母婴传播: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如何发现是否患艾滋病?

     

    艾滋病的表现

     

    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根据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 急性期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感染6个月内,HIV患者出现病毒⾎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相关的临床表现:

     

    以发热为主,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都在1~3周自行缓解。

     

     

    这些急性期的症状很有迷惑性,很可能直接把它当做一场普通的换季感冒或过敏,选择挨过去,因此很多人感染艾滋很久了,都不知道自己病了。

     

    急性期可检查发现CD4+T淋巴细胞计数⼀过性减少,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倒置,并且血液中可检测到HIV的RNA和p24抗原。

     

    ● 无症状期

     

    无症状期,顾名思义在此期间HIV患者并不会表现出症状,表面上跟健康人一样,但患者体内的病毒仍然在不断增加,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免疫系统不断遭到损坏。

     

    无症状期一般持续4~8年。

     

    ● 艾滋病期

     

    艾滋病期即感染HIV后的终末阶段,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往往小于200个/µL(成人正常值为500~1600个/µL)。

     

     

    进入终末阶段的患者会出现HIV相关症状、体征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艾滋病的诊断

     

    ● 成人、青少年及18月龄以上儿童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HIV感染:

     

    1. 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和HIV补充试验阳性 (抗体补充试验阳性或核酸定性检测阳性或核酸定量⼤于5000拷贝/mL)。

    2. 有流⾏病学史或艾滋病相关临床表现,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

    3. HIV分离试验阳性。

     

    ● 18月龄及以下儿童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HIV感染:

     

    1. 为HIV感染母亲所⽣和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第⼆次检测需在出⽣4周后采样进⾏)。

    2. 有医源性暴露史,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或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

    3. 为HIV感染母亲所⽣和HIV分离试验阳性。

     

    平时为了方便可以自己购买HIV试纸进行自查,但还是要在疾控中心复查才能确诊。

     

    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做什么?

     

    今年4月,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2021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艾滋病发病60154例,死亡19623例——数以万计的人正被这个小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病毒侵蚀身体,加快脚步走向死亡。

     

    图片来源:soogif

     

    面对这样咄咄逼人的传染病,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艾滋病可以预防

     

    ● 预防措施

     

    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人们大大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

     

    1. 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的性行为;

    2. 不吸毒,不与人共用针具;

    3. 推行无偿献血,对献血人群进行HIV筛查;

    4. 控制母婴传播;

    5. 对HIV感染者的配偶和性伴、共⽤注射器的静脉药物依赖者、以及所⽣的⼦⼥,进⾏HIV相关检测,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 药物预防

     

    对于感染HIV高风险⼈群,在知情同意以及高依从性前提下,提供抗病毒药物来进行暴露前预防(PrEP)和暴露后预防(PEP)。

     

     

    暴露后预防的72小时,很可能是与艾滋病划清界线的最后72小时!

     

    这个时候是无法通过检测确认是否被感染的,一旦出现暴露于高感染风险的情况,千万不要拖延、忽视、犹豫,立即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根据医生评估是否服用阻断药物,帮助自己及时远离疾病。

     

    如果您身边有人正处在这黄金72小时,请行动起来!

     

    积极治疗很重要

     

    感染HIV并非被判处死刑!

     

    只要用药进行抗病毒治疗(俗称鸡尾酒疗法)控制病情,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的3~6个月,病毒载量都能够低于检测下(此时患者几乎不具有传染性),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达到几乎不影响身体健康和寿命的状态。

     

    因此一旦确诊HIV感染,均建议当天立即开始治疗,中途不可间断。

     

    目前我们国家有为HIV感染者免费提供药物,也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和医嘱选购更合适的药物。

     

    12月1日是全球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共抗艾滋,共享健康」。

     

     

    时至今日,全人类都在共同抗击艾滋病,生物医学不断进步,为治愈艾滋病创造更多可能。

     

    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了解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防治艾滋病,对艾滋病不恐惧,对患者不歧视,相信终有一天,我们能够战胜艾滋病。

     

  • 近日,我国两地相继通报的“气溶胶传播感染新冠”案例,引发网友热议。

     

    ◆ 4月10日,宁波市疾控中心发布,当地某确诊病例乘坐自驾车(开车窗、未戴口罩)进入一地下停车场,同时段内另有2位续发病例在该停车场内停留且未戴口罩,存在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的可能性。

     

    ◆ 4月12日,枣庄市台儿庄区发布紧急提醒,该区一居民未佩戴口罩到户外某处挖野菜,被同时间在该处停留的1名未戴口罩的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判,系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

     

    受访专家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  杨占秋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教授 刘又宁

     

    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明确,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3种:

     

    ① 直接传播: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② 气溶胶传播:一般发生在相对封闭、狭窄的环境中;
    ③ 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造成感染。

     

    与其他传播途径相比,病毒通过气溶胶的传播更加隐匿。

     

    气溶胶指在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空气中的微粒无处不在,构成一个宏大的“气溶胶世界”。病毒混杂于含有飞沫核的气溶胶内,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较长,但病毒浓度比大飞沫要低。

     

    呼吸、咳嗽、说话、吐痰、呕吐、大小便(水冲洗)等行为都会产生气溶胶。新冠病毒可以附着在尘埃、飞沫,或是失去水分的飞沫核上,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解答关于气溶胶的6个疑惑

     

    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的隐匿性,让一些人感到恐慌,相关疑惑也随之而来。

     

    01 气溶胶传播就是飞沫传播?

     

    气溶胶传播和飞沫传播是有区别的。

     

    飞沫是指人说话或打喷嚏时,从口腔中喷出的液体。飞沫传播距离通常只有几米,一般在近距离情况下发生;而气溶胶可以长期漂浮在空气中,随着风向迁徙,传播距离更远。

     

    虽然如此,相比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病毒载量更低,传播力也要小。

     

     

    02 气溶胶传播要满足什么条件?

     

    • 病毒排出量多:如在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室等,感染患者病情严重时,咳嗽可能会排出较多病毒;
    • 空间密闭、狭小:在厢式电梯、洗手间、影院、飞机等不通风、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气溶胶停留时间较长,周围人被感染的风险会增大。

     

    03 在户外也要担心气溶胶传播?

     

    若户外没有风,气溶胶中的病毒载量可能会达到一定的传染浓度。同时,有些人可能对病毒更易感,或是像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微量病毒也可造成感染。

     

    因此,在户外也要规范戴好口罩、做好相关防疫工作。

     

    04 病毒会通过窗户飘进家?

     

    气溶胶传播要考虑浓度问题。

     

    ◆ 如果在室外,由于空气气流的作用,感染者排出的高浓度气溶胶可以很快被新鲜空气稀释,达不到感染人体的浓度;

    ◆ 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环境,高浓度的气溶胶可能会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即使感染者已经离开了这个空间,后续进入的人仍有可能被感染。

     

    正因如此,如果楼间距正常且住宅的窗户面向室外,保持开窗和空气流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气溶胶传播风险。

     

    反之,在室内含有高浓度病毒颗粒的气溶胶,经过开窗被吹到户外后,很快会被稀释,不太可能造成“跨楼”传播的现象。

     

    05 气溶胶会停在皮肤、衣服上?

     

    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这样的病毒量,引发疾病的可能性不大。

     

     

    06 气溶胶会通过下水道传播?

     

    含病毒的气溶胶可能会沿下水道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进入房间。特别是全空气系统的中央空调,在不同房间内空气会相互流动,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如何将气溶胶“拒之在外”?

     

    虽然气溶胶传播增大了防疫难度,但也并非防不胜防。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预防感染。

     

    规范戴口罩

    在室内场所,特别是厢式电梯、洗手间等密闭空间,务必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在室外场所(包括有其他人员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田地等室外场所)时,也不要随意摘下口罩。

     

     

    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接触电梯按钮等公共物品时,可携带卫生纸、手套或其他可隔绝物品;直接触摸后要及时做好手部清洗或消毒。

     

    请勿随地吐痰

    新冠病毒在痰液中可存活39天,建议有痰时,把痰液吐到纸巾里包起来扔掉。这样一方面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传播,另一方面也避免痰液喷溅到身体其他部分后引起交叉感染。

     

    每天开窗通风

    通风,是防范新冠病毒的重要举措。

     

    无论是否使用空调系统,每天均应通过开门或开窗等方式增加通风量,保证室内全面通风换气;自然通风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换气扇等提高换气量。

     

    做好地漏的密封工作

    居家防范气溶胶传播病毒,重点区域是各处地漏与卫生间马桶。除了定期消毒外,家中地漏口在非排水时,可用盖子遮挡盖严;便后冲水要盖上马桶盖。

     

    若厨房洗碗槽、卫生间台盆等排水管道,尤其是软管和地漏之间密封不严,可使用胶带将其密封。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极差,不耐高温,抵抗力较低,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只有通过直接接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的某些体液(血液、精液和精前液、直肠液、阴道分泌液、母乳),才有可能被感染 。不涉及以上体液接触的普通接触,如同桌吃饭或共用餐具、水杯、脸盆、澡盆、马桶、毛巾等都不会造成艾滋病病毒传播和感染.

     

     

    强生艾滋病疫苗的研发进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已经得了艾滋病的人确高兴不起来,而且更有甚着,病急乱投医,盲目蒸热自己,会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甚至是过早死亡。今天,小编给大家说说这个问题

     

    反驳这个错误的做法,主要有两点证据:

     

    1、人是个恒温动物,有强大的体温调节系统,也就是说,身体的温度不会轻易的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应对高温时,人体可以通过排汗、加速呼吸等机能进行有效散热调节,以维持体内的恒温环境。

     

    就拿好多人喜欢的蒸桑拿来说,桑拿房温度计显示七八十度,为什么人还是能承受?这里涉及到一个体感温度的问题。比如说你用大于37度的水直接泡澡,这个温度的水是直接接触到你的皮肤的,你会感觉到热度。而桑拿房蒸汽温度虽然很高,但是实际蒸汽比较稀薄,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较小,不会感觉到有七八十度的温度。在人体的体温调节下,蒸桑拿时,体表温度也顶多会达到37~38度,人体可以耐受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这种高温环境中是安全的,人体的排汗、呼吸、血液循环等一切能参与降温的器官,会随着持续高温时间的增加而减弱,甚至丧失。所以在这种持续的高温下,你还没等“变熟”就已经发生了各种功能紊乱,进而会有生命危险。

     

    2、HIV病毒对热很敏感,在56℃条件下30分钟即失去活性。

     

    HIV虽然对热敏感,但是却需要56度才能杀死。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人体内不会达到56度这样的温度,这个温度足以使你身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已经快“熟了”。

     

    所以艾滋病患者应该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并获得长寿!切莫进行极端高温的尝试!

  • 香港大学宣传其研发的新药能清除艾滋病毒感染的细胞,确实厉害,那么问题来了,新药真的就是艾滋的克星吗?先让我们从艾滋病毒和艾滋病说起。

     

    极具变异性的艾滋病毒

     

    艾滋病毒每次感染细胞时,能转变成新的不同的病毒,尽管我们已经在逆转疫情做出了卓越进展,但事实是,我们只是远离了少数病毒的突变灾难。感谢艾滋病毒在每次转化过程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使我们能够做出遗传学比较,如果我们看看来自不同大陆的不同人种的DNA变异,事实上他们的DNA只有0.1%的不同,如果我们看看人与大猩猩,恒河猴的遗传学差异,则有7%。

     

     

    相反来自不同患者的HIV亚型,遗传差异高达35%,就感染艾滋病毒的个体而言,所感染的母型病毒与亚型病毒有5%的遗传差异,这就相当于一只大猩猩生下了黑猩猩,然后是一只猩猩,再然后是狒狒,然后其一生中可以生下各种类型的大猿类动物,大约有100中艾滋病毒亚型,并且经常发现新的亚种,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毒几乎都来自同一亚型,亚型B.我们所知道的艾滋的知识与艾滋病的治疗,都是基于艾滋病毒亚型B的研究,但这也只是世界上所有艾滋病例12%.由于不同亚种之间显著的遗传差异,一些亚型更可能具有耐药性并且艾滋病病情发展加快,艾滋病毒对于临床领域最难攻克的就是该病毒是一系列快速变异与高度唯一的病毒,每一个都能掀起下一场致命疫情,我们结合新的更有力的工具检测下一种致命艾滋病毒,这就需要携手合作进行紧急研究,研究非亚型B病毒的行为与合理治疗方案。

     

    港大新药的研究亮点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CD4 T淋巴细胞,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能力。港大的研究在免疫缺陷的老鼠体内研究了T细胞的感染,可结合宿主免疫细胞表面的CD4蛋白,能伏击HIV,并保护细胞不被HIV感染。这也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不管病毒怎么变异,最终都要去结合破坏CD4,但此文章作者也在讨论中说明,“Moreover,besides infected T cells,HIV-1 latency in other cell types remains to be evaluated”由于人源化小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人体免疫细胞不完整,人体淋巴细胞结缺失,以及难以产生人类抗体和记忆T细胞免疫应答,未来在免疫能力非灵长类动物模型如恒河猴或者直接在人体实验中还有很长的过程。

     

     

    新药进入临床,为时尚早!

     

    香港大学宣传研制新药能清除艾滋病毒感染的细胞,新药能在体内持续发挥功效,这确实是艾滋病新药研发的巨大进展,是艾滋病患者的福音,在祝贺港大的同时,方药师提醒大家注意,不要简单将“新药能清除艾滋病毒”过度解读,以为就是发明成功了新药治疗艾滋病,不是的,目前港大的研究成果不等于临床上治愈艾滋病,二者相差的距离,还不止几条街,从动物实验到临床试验,还需很长一段路要走,还需很多实验证据支持。

     

    其实自从1981年第一例HIV感染者被确诊,83年HIV病毒被成功分离,艾滋病治疗药物研发一直在不断突破,全世界科学家齐心协力攻克一个疾病并不断获得突破,艾滋病是最突出最经典案例。目前而言还没有任何方法可彻底消灭 HIV 病毒,但鸡尾酒疗法能够显著延缓HIV感染者的病情进展,大大延长其寿命和改善生存质量,通过定期体检复诊,医生会根据总体健康水平、免疫系统健康状况以及体内的病毒量来确定治疗方案。国际上已经将艾滋病定义为慢性病,虽然国人谈起艾滋病,闻之色变,觉得这是绝症,但事实上精神上的恐惧是艾滋病最可怕的地方,比如英国麦克斯·彭伯顿医生说,自己宁可患艾滋病,也不愿意得糖尿病,意思是艾滋病本身的治疗其实没有糖尿病那么复杂。

     

    尽管港大医院的研究成果距离推广到临床艾滋病患者还有一段距离,但这无疑是激动人心的一个突破,因为目前的艾滋病药物研发已经进入一个平台期,艾滋病获得的关注度远远不及肿瘤,在此背景下,药物研发的进展无疑对患者朋友是一个福音。

  • 怎样才能保护自己不被艾滋病传染?

     

    1.艾滋病的前言

     

    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自从艾滋病在国内发现并开始传播,关于艾滋病的故事和传说便方兴未艾,艾滋病患者更是让人敬而远之,大家也是谈艾色变。

     

    其实艾滋病也只是众多传染病中的一个,我们一起走进艾滋病,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我们一起去揭开艾滋病的神秘面纱。

     

     

    2.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病毒可以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并发恶性肿瘤。该病病死率较高,而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使得不易识别,而一旦发病便难以控制。

     

    3.传染病的传染条件

     

    和所有的传染病一样,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大条件,才可以传播该传染病。而如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我们可以通过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种方法来组织艾滋病的传播。

     

    4.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性传播、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而正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如握手、拥抱、一起吃饭工作、使用公共浴室浴池、蚊虫叮咬等也不具备传播能力,正常照顾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也不会传染。艾滋病感染者的体液,包括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羊水和宫颈分泌物、脓液等,均有HIV存在,泪液和唾液中也有HIV,但因为含量少,从而不具备传染性。艾滋病患者的粪便、鼻涕、痰、汗液、尿液、呕吐物均无传染性。

     

    5.我们如何预防保护自己不被艾滋病感染?

     

     

    没有传染源就没有感染的可能,所以,如果我们周围没有艾滋病,那么我们肯定不会被传播艾滋病,但事实是,我们身边真的有,所以,我们就需要从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着手,避免感染艾滋病。

     

    既然了解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性传播、经血传播和母婴传播,那么我们就需要避免以下行为,才能避免被感染艾滋病。

     

    安全的性行为,需要我们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减少性伴侣和减少同性性行为,推广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性行为,避免肛交,可以大大减少艾滋病的感染可能。

     

    确保安全的血液接触,不管是献血还是受血,严格进行艾滋病筛查,科学进行献血和受血,防止经血液制品传播HIV。而吸毒者共用针具、针头、注射器等行为,也是血液传播的常见原因。

     

    进行母婴阻断,避免艾滋病传染给下一代。HIV感染的女性应避免妊娠,如果妊娠生育,所生婴儿应避免母乳喂养。

     

    6、如果确定HIV暴露该怎么办?

     

    一旦怀疑艾滋病暴露,我们该怎么办呢?应充分评估风险,并正规的进行职业暴露进行处置,并在72小时内而且是越早越好,在职业病防治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抗HIV治疗。

     

    艾滋病目前还不能治愈,这也是谈艾色变的原因之一,所以,科学的预防艾滋病感染,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防护。

  • 当今的医疗水平是比较发达的,但是在面对某种疾病(比如癌症、糖尿病、艾滋病等)的时候,也是没有太多的办法。就拿今天的主题艾滋病来说吧,这种疾病目前也被认为是绝症,当一个人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被宣告判处了死缓。


    虽然对于艾滋病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是仍有很多的争议,就拿艾滋病的起源来说吧,依然意见不一。不过主流的观点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的黑猩猩,当地的非洲人生活条件不好,喜欢捕捉大猩猩、黑猩猩等野兽,而且他们还有生吃动物的习惯。我们都知道非洲的自然环境不怎么好,在树林中捕猎是比较容易受伤的,这就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在捕捉猩猩的时候,容易被它们咬伤,而且屠杀猩猩的时候也难以避免接触到其血液,于是就有一些人被感染,随后艾滋病逐渐蔓延到全球。在踏入医学领域的这几年,我确实遇到过几个艾滋病患者,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防治艾滋病,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故事以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我见过的最难忘的艾滋病患者是一个19岁的小伙:


    记得之前在呼吸内科的时候,遇到了一个19岁的小伙,他发热有十多天都没有查出原因,无奈之下被送到了呼吸内科。虽然发热这个症状比较常见,但是引起发热的因素是有很多的,有不少的发热至始至终都没有找到病因。小伙被送到呼吸内科的时候,上级医生直接查了病毒四项,结果显示小伙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考虑艾滋病的可能。


    上级医生仔细看了这个小伙子的病历,然后把小伙带到一个比较隐秘的地方,然后询问他的一些情况。出乎意料的是,小伙早就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只不过因为怕被别人知道,所以就一直隐瞒。仔细询问后,发现这个19岁的小伙子是同性恋者,他说千万不要把他得艾滋病的事告诉他的家人,让医务人员保守这个秘密。小伙在提到这件事的时候,表情显得很轻松,丝毫不觉得艾滋病有多可怕。


    这里我不是歧视同心恋人群,而是为这个小孩觉得可惜。19岁正是一个人精力比较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却因此被判处死缓,如果他的父母知道这个情况,不知道内心有多么悲凉?我国的艾滋病的宣传力度虽然比较大,但是依然有不少人不懂得如何去预防艾滋病。当然了,这个19岁的小伙得艾滋病,其实和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父母的教育到位,那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了。

     


    艾滋病有哪些症状?为什么无法治愈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换句话说这种疾病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攻击人体免疫力。艾滋病主要就是侵犯人的免疫系统,包括CD4+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主要的特征是CD+T淋巴细胞的进行性减少,这样的话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感染和肿瘤的发病率。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也是存在癌基因的,之所以没有发病是因为人体内的免疫力可以监控它们,一旦有癌细胞生成,免疫系统就会及时杀死这些癌细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癌细胞就类似于小偷,免疫系统就类似于警察,警察巡逻的严格了,小偷就不敢出来偷东西,一旦警察数量变少了,那小偷就容易出来作案。


    艾滋病主要分为三期,即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患者在急性期的时候,症状多轻微,而且持续3周左右症状减轻。急性期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可同时伴有咽喉疼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症状。急性期结束后,患者进入无症状期,这个时候患者多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


    当进入艾滋病期的时候,患者可有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而且还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还有个别患者会有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头痛、癫痫或者痴呆的症状。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降低,所以会增加各种感染的机会,比如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而且得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的风险也会增加。


    目前艾滋病不能被治愈的原因有很多。很多的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不吃药物,它自己也能自愈,但是艾滋病不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所以它不能自行痊愈。艾滋病病毒能攻击免疫力,降低人体免疫力。但是需要注意,要想清除艾滋病病毒,是需要自身免疫力的参与的,但是大多数的艾滋病病人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时候,免疫力已经比较差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自身免疫力就好比君王,抗病毒药物就好比很有能力的大臣,如果皇帝昏庸,即便大臣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虽然有的病人艾滋病发现的早,但是由于现存的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效果不强,只能延缓艾滋病的进展,但是却不能做到彻底清除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要想生存下去,就需要寄生在细胞中,为了能更好地生活在细胞内,艾滋病病毒就会进化得和细胞相似。一个好的抗病毒药物需要具备的条件就是在消灭病毒的同时不影响宿主(人体就是宿主),这就要求抗病毒药物能攻击病毒有的物质而人体没有的,很显然这个不太容易做到。病毒和细菌不太一样,前者的结构更为简单,而且还和人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目前能用来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是比较少而且效果也不好的。


    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这就注定了艾滋病病毒变异的速度比较快,而且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后,病毒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另外,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有很多的副作用,这样的话就会使得部分的感染者间断服用药物,这无疑会给艾滋病病毒留下喘息的时间,不要小看这点喘息的时间,艾滋病病毒能在这个时间内大量繁殖而且发生变异。

  • 艾滋发生在每一次的无措施之后……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在血液传播已经被几乎控制了的同时,母婴传播的几率也在大大降低,目前的传播途径,绝大多数是性传播。

     

    艾滋病的早期症状

     

    已经得了艾滋的,悔不当初,高风险之后,诚惶诚恐。当人体感染艾滋病毒之后的一段时间,人体并不会立刻就有察觉,甚至可能几年内都没有任何的症状,看起来和健康人一样。艾滋病毒最长可潜伏7~10年。通常,在感染后的1~2个月,会有比较明显的症状,这是病毒在作祟:

     

     

    淋巴结肿大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其次,可能会出现皮疹、肌肉酸痛、盗汗、低热,喉咙痛,乏力、嗜睡、体重下降等,体重下降也是考虑感染的比较明显的指征,有的人体重能在短时间内下降15%以上。

     

    为什么药物治不好?

     

    这要从艾滋病毒的特性说起,艾滋病毒攻击的是人体带有CD4受体的T淋巴细胞,一旦让它成功的攻击进入细胞,那么就一发不可收拾,细胞成了HIV的天然宿主,艾滋病毒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将和细胞整合在一起,终身难以清除。随意的休眠、肆意的复制,真真的把免疫系统重要的细胞变成了制造病毒的工厂。

     

    CD4 T细胞是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如果这类细胞被破坏了,整个免疫系统就会遭到致命的打击,几乎会完全瘫痪,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感染都失去抵抗力。更别说抵抗艾滋病毒了,这个后果可想而知。

     

    目前的药物治疗,只能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体内的病毒量,并设法重建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药物的控制,大多数的艾滋病患者能较好的提高生活质量,死亡率大大降低,大多数患者的寿命和正常人一样了。

     

    为什么疫苗防不住?

     

    HIV疫苗最早从80年代初开始研发,至今已近快40年了,仍没有有效的产品面世。其他重大传染性疾病基本都有了疫苗,而且都取得了很不错的防护效果,甚至有些像脊髓灰质炎等已经基本灭绝。为什么抗艾滋病的疫苗研发如此艰难?

     

    其实疫苗制备工艺本身并不难,难的是需要在HIV身上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抗原,找到合适的抗原,再制备出疫苗。给人注射后,使人体产生可以中和这些抗原的抗体,达到保护作用。而实际呢?艾滋病毒太狡猾了,艾滋病毒外观呈现为类球体,表面上的一些蛋白组成极容易变异,可能刚设计好了捕捉一个蛋白抗原,结果它又变异了,旧抗原产生的抗体就无法对其进行识别了。

     

     

    病毒内部的蛋白,倒是变异不大,但是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就算设计出了合适的疫苗,产生了抗体,也很难接触到病毒内部。

     

    前段时间,有一则美国研制出新型艾滋病疫苗的报道,报道称接种这种新型疫苗之后的猴子,能避免它们免受与人类艾滋病病毒相似病毒的感染。该研究目前并未进行攻毒试验,也就是说,虽然猴子体内产生了抗体,但这些抗体是否能有效的对抗人HIV病毒,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试验验证。要知道,之前40年的研发,都败在了只能产生足量的抗体,但就是没有保护力或保护率太低。所以这个疫苗估计又是以失败告终。

     

    HIV的紧急自救

     

    怀疑感染的72小时内,可以用相关药物,比如逆转录酶阻断剂等完成自救,这是其一。

     

    其二,怀疑自己被感染,想要去做检查,要提醒的是,HIV感染有窗口期,也就是说怀疑感染,或干了不该干的事,心虚需要抽血检测,在2周~6周以内,很可能是检测不出来的,原因是这时候的身体还没有产生足够的HIV抗体,目前的检测方法是无法定性检测的,所以结果很能是阴性。窗口期之外检测,才能真正排出感染HIV的可能。

     

    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有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激情时,别不顾风险,染上了,就是一辈子携带,命可能就交给了病毒!

  • 那是一个寻常的下午,我如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突然接到了一条来自互联网医院的咨询请求。屏幕上跳出的信息让我心头一紧,一位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HIV。他告诉我,自己有过高危行为,随后出现了一系列症状,如咽喉痛和身上长疹子。我立刻意识到,这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来给予他正确的指导。

    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我了解到他曾在5月13号有过高危行为,随后出现咽喉痛和身上痒的症状。他曾在7月28号做过一次检测,但检测结果并不理想。我耐心地解释了检测窗口期的问题,告诉他2周检测时间有点短,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的窗口期是2~3周。我告诉他,如果现在每天如此煎熬,他可以直接检测核酸,因为现在超过2周了,可以做核酸检测。

    患者问我,核酸检测要去哪里做,我建议他去哈医大四院或疾控中心。他还询问了检测的费用问题,我告诉他,核酸的费用大约是1000~1500元,疾控中心不提供免费核酸检测。我告诉他,如果想提前排除,必须做核酸,完全排除需要3个月。

    在沟通过程中,我始终保持耐心和细致,尽量让患者感受到我的关心和支持。他告诉我,自己来自哈尔滨,我建议他去哈医大四院做检测。他还询问了哈医大第一医院是否能做核酸检测,我告诉他,我只知道哈四能做,建议他去咨询一下。

    最后,我再次提醒他,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 线上医疗问诊:我的健康守护者

    那是去年的一个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书桌上,我正准备服用新一剂的HIV阻断药。自从得知病情后,我就开始关注如何平衡治疗和日常生活。体重90公斤,年龄25岁的我,在服用药物后,尿酸和肌酐指标出现了波动,这让我有些担忧。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预约了传染科的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医生***的热情让我倍感安心,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和治疗情况,然后耐心地为我解答了心中的疑问。

    我提到,服用阻断药后,尿酸从458上升到528,肌酐从95上升到113。医生告诉我,这可能是药物副作用,但不必过于担心。他建议我继续服用药物,并注意观察肾功肌酐的变化。

    在咨询过程中,我提出了关于尿酸和肌酐的担忧。医生***解释说,肌酐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来判断肾功能,如果肌酐指标过高,就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他还告诉我,降尿酸药是必要的,但需要注意剂量和副作用。关于阻断药和非布司他的联合使用,医生建议我间隔半个小时以上,并告知我非布司他最好在早上饭后半小时服用。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逐渐适应了治疗方案,病情也得到了控制。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线上医疗问诊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医生***的悉心照料下,我感受到了专业的医疗关怀和温暖的人文关怀。

    如今,我已将京东互联网医院视为我的健康守护者。在这里,我得到了专业的诊疗建议,也收获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与尊重。

  • 那天,我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感染内科的医生,开始了我的线上问诊之旅。刚开始,我对这个方式还抱有一些疑虑,但医生的专业态度很快就让我放下了心。

    在与医生的对话中,我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和担忧。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然后根据我的描述,给我解释了我的情况。没有高危性行为,所以我无需阻断药物,也不需要进行检测。这让我松了一口气。

    然而,当我提到我胳膊被拧红了,出现皮下出血的情况时,医生再次表现出了他的专业。他告诉我,这没有问题,没有血液接触,不会感染。当我询问摸了他乳房乳头是否安全时,他的回答同样让我安心。

    在询问是否需要阻断和检测时,医生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地解释了相关情况,最终确定了我无需担心。这让我对医生的专业性和耐心更加敬佩。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不仅关注我的病情,还给予了我很多支持和建议。他的话语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当我表示有些恐时,医生再次给了我安慰。他告诉我,这是正常的反应,不必过于担心。他还特意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就诊。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解决了心中的疑问,还对互联网医院有了更深的认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满意,也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

  • 那天,我刚刚结束了一次与同性的高危行为。虽然我们在行为发生前都做了HIV试纸检测,结果显示阴性,但我心里始终有个结。行为结束后,我多次灌肠冲洗,试图降低感染的风险。那天晚上,我鼓起勇气,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咨询了一位皮肤科医生。

    医生很耐心地听我讲述了整个过程,没有一丝不耐烦。他告诉我,虽然窗口期病毒载量不高,但我感染的风险仍然存在。他建议我第二天去医院抽血检查,以更放心。在咨询的过程中,医生还提醒我注意梅毒的可能性,并建议我一起去医院检测。

    第二天,我按照医生的建议来到了医院。在医院,医生为我做了详细的检查,并为我开了三次预防性注射青霉素。在注射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关怀和专业的态度。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我却感受到了医生对我的尊重和关爱。

    如今,我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检查和治疗。虽然我知道,医生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但我觉得,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指导,更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 那天上午,我去了附近的澡堂享受汗蒸,本想放松一下,却没想到遇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个老大爷在汗蒸房里做出了一些令人不齿的行为,让我感到极度不适。在制止他的过程中,我不小心被他的手触碰到了尿道口、龟头和肛门。事发后,我非常担心自己会感染HIV。

    我立刻去了医院,医生告诉我,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感染,因为皮肤没有破损,精液的接触也不会感染。但我仍然非常担心,医生建议我可以服用阻断药,但我拒绝了。医生非常耐心地安慰我,告诉我不要过于担心。

    几天后,我发现生殖器冠状沟有小疹子,这让我更加担心。我又去了医院,这次是性病科。医生给我拍了照片,经过诊断,告诉我这是珍珠疹,不需要治疗。医生还告诉我,珍珠疹是因为包皮长而形成的,不会增加感染HIV的风险。

    在整个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非常感动。他们不仅给了我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还给了我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我真的很幸运,遇到了这样一群优秀的医生。

  • 那天,我因为高危暴露,心急如焚。在朋友推荐下,我选择了在线咨询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他名叫周大夫,给人一种专业而亲切的感觉。

    刚开始,我紧张地告诉他自己的情况,他耐心地询问细节,没有一丝急躁。我提到了必妥维的阻断效果很好,周大夫告诉我,使用必妥维就足够了,不需要联合其他药物。

    我对药物的送达时间非常关心,周大夫安慰我说,他们会尽快安排,并询问我是否可以在10分钟后再次联系。这种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我倍感温暖。

    当我提到对性病的恐惧时,周大夫没有嘲笑或轻视,而是认真询问了具体情况。他告诉我,用药期间要注意休息,规律饮食,不能饮酒,并且详细解释了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

    28天后,周大夫建议我做艾滋病检测,并告诉我六周和八周时的检测内容。他的专业和细致让我对治疗充满信心。

    在咨询的最后,周大夫还提醒我,性生活最好在阻断药停药后进行,如果期间性生活需要带安全套。这让我感到医生不仅关注我的身体健康,还关心我的心理健康。

    整个咨询过程,周大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让我印象深刻。他不仅是一位医生,更像是一位朋友,给予我无尽的关爱和帮助。

    感谢周大夫,让我在紧张和恐惧中找到了希望。我相信,在周大夫的帮助下,我能够战胜病魔,迎接美好的未来。

  • 那天,我独自坐在电脑前,手指轻轻敲打着键盘,心里有些忐忑。我知道,即将开始的线上问诊对我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尝试。我是一位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已经让我达到了检测不到病毒载量的程度,但今年的复查还没有进行。

    屏幕对面,出现了一位医生的微笑,他温和地问我:“你好,这种情况没事。”我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我向他说明了我的病情,包括去年复查时的CD4细胞计数和目前的状况。

    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然后告诉我:“抗病毒治疗更没有传染性了啊。”这句话让我感到安心。我继续询问了一些关于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医生都一一耐心解答。

    突然,我提到了一个关于性行为的问题,医生立刻给出了专业的建议,让我对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有些害羞,但我还是鼓起勇气问了一个更加敏感的问题:“hiv感染者的前列腺液有传染性吗?”医生没有犹豫,直接回答:“是的,有传染性。”我有些担忧,但医生接着说:“碰到手上或皮肤上没有事吧?”我回答:“没有伤口。”医生微笑着说:“嗯,没事的啊。”

    整个问诊过程,医生始终保持着耐心和细心,让我感到非常温暖。最后,医生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这让我感到更加安心。

    结束问诊后,我深深地松了一口气。虽然只是线上问诊,但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爱。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信,无论身在何处,专业的医疗知识都能为我们提供帮助。

  • 匿名患者的线上问诊经历

    2024年的一天,我经历了一次紧张而充满信任的线上问诊。那天,我与一位匿名医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关于我最近的一次高危行为后可能感染HIV的担忧。

    在这次问诊中,我首先表达了内心的恐惧,因为对方在行为前进行了HIV试纸检测并呈现阴性。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了情况,并告诉我,尽管如此,我仍然感到担忧。

    医生通过询问细节,了解了我的担忧来源,并告诉我,尽管有阴性结果,但仍有感染的可能,尤其是在所谓的“窗口期”内。我感到非常害怕,因为我不清楚如何缓解这种焦虑。

    医生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给予了我很大的心理支持。他告诉我,多次灌肠冲洗有一定的帮助,但最重要的还是心态。他建议我找些事情分散注意力,并告诉我感染的概率非常小。

    在医生的安慰和建议下,我逐渐放下了焦虑。尽管我仍决定采取预防措施,比如服用阻断药,但医生告诉我,这主要是为了缓解我的焦虑,而不是因为感染风险很高。

    两周后,我将再次进行HIV检测,以确认我的健康状况。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能够度过这段不安的时期。

  • 那天晚上,夜色朦胧,我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的酒店里,与一位兼职女发生了关系。她很小心,坚持使用口膜进行口交,并在性交时也严格使用了安全套。然而,由于紧张和担心,我并没有坚持全程使用保护措施。在性行为结束后,我摘掉了套子,自己撸了出来。那一夜,我睡得并不安稳。

    第二天早上,我感到身体不适,身上微微发痒,恶心,嗓子也有点胀痛。我开始担心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决定在网上咨询一位医生。

    那位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了整个过程,并告诉我,我的行为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由于使用了安全套,感染的概率并不高。他建议我按时服用阻断药物,并告诉我服用阻断药物的时间窗口。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按时服用阻断药物,并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幸运的是,检测结果都呈阴性,我并没有感染艾滋病。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对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有了更深的了解。在遇到健康问题时,我可以选择线上咨询医生,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

  • 那天下午,我在一家名为‘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上,遇到了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医生。那天,我因为工作原因,不慎与一位HIV患者有了一些接触,手指不小心出血破损。当我下班后,回想起这件事,心里不禁有些紧张,不知道是否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于是,我决定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寻求帮助。我输入了咨询内容,很快,医生便回复了。医生的态度非常温和,他首先询问了我与患者的接触情况,然后告诉我,由于没有明确的接触,而且我的皮肤破损并未接触到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所以不需要采取任何阻断措施。

    医生的回答让我松了一口气,但我也有些疑惑。于是,我又询问了关于HIV传播途径的问题。医生耐心地为我解答,告诉我,除了血液和精液等体液外,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都不会传播病毒,而且口水病毒含量很低,只有接触20ml以上的口水才有可能有风险。

    在与医生的交流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耐心。他不仅解答了我的疑问,还提醒我,即使没有明显的血液污染,共用工具也有可能存在风险,所以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对‘京东互联网医院’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耐心和关怀,也让我对线上医疗有了新的认识。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