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队的夏天2》大波浪乐队嗨炸全场,竟然是因为主唱得了这个病

《乐队的夏天2》大波浪乐队嗨炸全场,竟然是因为主唱得了这个病
发表人:京东健康

这个夏天,我们终于等来了《乐队的夏天》。今年的大波浪乐队火了一把,火的是《No Such Disease》这首直击灵魂的歌,火的更是乐队主唱李剑作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身份。舞台上的李剑就像是一个疯狂的天才在表达自我,引起了乐迷们的强烈崇拜。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也因此进入了很多人的视野。

 

同样,数学家、诺奖得主纳什也是一名精神分裂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曾被人问道:“怎么会相信有外星人招募了他去拯救世界呢?”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对于超自然存在的想法和我的数学想法是以同样的方式浮现于脑海的,所以当然得严肃对待了”。

 

双相情感障碍显露出来的种种正面效应,让它又被称为“天才病”。

 

“天才病”有什么好?

 

把双相情感障碍叫做天才病,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患上双相情感障碍的名人太多了。

 

除了纳什,画家中的梵高和马克·罗斯科,小说家中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海明威,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的典型例子。当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注意到蓝色霉菌在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时,他并没有把培养皿往高压灭菌锅里一扔了事,相反却从中发现了青霉素,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虽然天才们的精神状态受到了影响,但他们聪颖睿智,天赋异禀。他们或是音乐神童,或者具有超人的感知力。在这些名人的影响下,以至于当我们说起天才,“疯子” 这个词在很多人脑海中也会一闪而过。

 

 

 

到底是什么让“天才病”赋予天才们别样的智慧呢?

 

我们生活中可能常听到很多艺术天才们漫不经心地说,他们的灵感源于不小心听到的一段对话或者看到的小事。2014年迪恩·基思·西蒙顿在《The Wiley Handbook of Genius Wiley-Blackwell》的一项研究中表明基因上具有更高精神分裂和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更有可能从事创造性较高的职业,比如音乐家、画家、舞蹈家和作家等文艺工作。这种倾向于去关注一些看上去不相干的东西的能力,被称为“认知抑制解除”。

 

 

 

那是不是任何人拥有这种能力都能成为天才呢?别高兴太早哦。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就表示:高智商和“认知抑制接触”需要结合出现,才能出现天才般的创造力。

 

一言不合就割耳朵的“天才病”

 

“天才病”看起来就像是一种让人无比羡慕的超能力,但是现实却很残酷。

 

双相情感障碍可怕的地方在于,患者展现出来的联想加快和创造力只是躁狂或轻躁狂的一种发病表现,但更多时候它带来的却是精神机能障碍。依据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的定义,双相情感障碍发作形式十分多样: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 + 抑郁发作、轻躁狂发作 + 抑郁发作。

 

也就是说,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可能会兼具抑郁状态和躁狂状态,而且两种状况还会反复交替出现,像是大脑中两个极端的小人在拉扯自己。在抑郁时,他们感情麻木、心情低落、思维迟缓,任何人都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也不能靠近;躁狂发作时,他们情绪高昂、易怒、随时准备大发雷霆,或出现明显的精力旺盛的情况,行为鲁莽冲动不计后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较单相抑郁患者更容易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

 

 

 

 

比如画家梵高一直都是疯疯癫癫的,他总是歇斯底里地咆哮、怒吼,吃颜料,喝松节油,还切下了自己的耳朵。在冷静的时候,他却好像无比清醒,表示:“我好像病入膏肓了”;作家凯鲁亚克则是酗酒成瘾,长期饮酒让他的大脑一直处在混沌、幻想和情绪激动之间,但他却把纠结、疯狂的内心活动写进了小说里,虽然带来了饱满的创作激情,却让他在47岁时早早离世了。

 

而轻躁狂作为表现较轻的症状,因为一般不会出现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所以很容易就会被忽略了,最多可能以为患者只是在闹脾气。但事实上,76%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轻躁狂的表现,并且在我们身体里埋下了精神障碍的种子。

 

 

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下,不仅患者本人十分痛苦,周围的亲人、朋友的正常生活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患上天才病,还有救吗?

 

虽然我们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但已经可以限定在遗传、后天消极环境以及自我反刍几大因素之中。因此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预防:

 

1. 关注直系亲属确诊患者

 

事实上,如果父母当中,有一个人有双相情感障碍,子女的患病率就会高达25%。因此,一旦发现这类高危人群有相应的症状出现就应该及时规范治疗。

 

2. 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

 

生活中碰到让自己无法走出来或郁闷的事情时,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协助,帮助自己进行心理疏导,不要在低落的情绪里越陷越深。

 

 

双相情感障碍也有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1.  服药治疗

 

不少患者经过药物后能拥有和维持幸福完整的人生。但研究显示,即使在最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下,患者的复发率也高达40%以上。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常看到有精神病患者因为不按时服药而导致复发的情况。

 

 

2. 辅助治疗

 

除了主要的药物治疗手段,还应联合多种治疗策略促进患者的康复,比如需要患者、家属、其他社会关系人的协作与配合。只有多方参与,才有可能保证有效和持续的治疗,争取更好的康复。

 

无论是音乐家、作家还是画家,他们看起来患上了赋予超能力的“天才病”,但它归根结底还是一种疾病,背后隐藏的痛苦和酸楚只有患者本人最清楚。

 

如果你最近感觉到了比较严重的情绪波动或情绪压抑,可以通过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向专业医生获取调整心态的有效建议。未来的路还很长,Dr.京一直在这里,伴你走过健康的人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眼下正值三伏天,很多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四肢无力、精神萎靡、胸闷不适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却又查不出什么病,这种情况称为“苦夏”。其实它并不是一种器质性的疾病,而是身体受到了体质和气候的影响。中医养生理论认为,苦夏是伏天暑湿之气旺盛对人体造成种种影响的总称,它的形成一般有两大根源。

     

     

    “脾累”

     

    所谓“无病三分虚”,在炎热多雨的三伏天,暑湿之邪往往乘虚而入,侵犯人体的脏腑经络或困阻中焦等,如果湿气太盛,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加之有些人夏日里贪凉、爱吃冷食、喜欢熬夜等习惯,就更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身体消瘦、四肢乏力、消化不良等苦夏症状。

     

    “心累”

     

    中医认为,夏季对应人的心脏,心阴和心阳在夏季消耗很大。心阳一旦受损,就很容易出现心慌、气短、多汗、乏力等症状,而心阴受损,就容易出现烦热、失眠等阴虚火旺的症状,这些都是“心累”的表现。

     

    肾虚酷似苦夏

     

    此外,夏季也极易引起和加重人体肾虚的症状,一旦肾虚了,人同样会有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等类似苦夏的症状。因为肾本就喜热恶寒,而夏季人们久处空调房、饮食贪凉、喜欢打赤脚、女孩子衣着喜欢露腰腹等等这些习惯,都会加重体内的寒气,从而加重肾虚,所以中医说夏季人易心火旺而肾寒凉。

     

     

    夏季饮食的“苦”

     

    民间对于“苦夏”还有一种更为接地气的解释:夏天要多吃苦,可别以为这就是简简单单的拆字造句,其中可是蕴含了智慧的。这个“多吃苦”,并不是要多干活,让身体劳累的意思,而是在夏天,人应该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莲子心,苦荞、杏仁,甚至是带苦味的咖啡、茶叶等。因为夏季暑盛湿重,而苦味食物大都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能泻热坚肾,泻中有补,还能清心火,同时,苦味属火,脾胃属土,因此食苦对脾胃也有好处,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也就是这个道理了。除了多吃苦味食物以外,一些食物也可以补气固肾、健脾燥湿,如羊肉、山药、芡实、红枣等等。

     

    冬病夏治

     

    说了这么多夏季时节给人体带来的不适症状,那么夏季是不是真的就“百害而无一利”呢?当然不是,四季循环如同人体一样,是个相生相克、此消彼长的过程,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如果我们利用好这把“火”,不但可以养生,还能治病呢。

     

    中医有“冬病夏医”之说,是中医治未病的一个具体体现,不是说在夏天把还未发生的冬天的病给治了,而是利用夏天这个特殊时间,改善我们身体的内部环境,扶正祛邪,让导致我们冬天生病的因素减少,这样容易犯的病就不复发或者减少复发。例如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被一些虚寒性疾病侵入而引发的冬病,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脾、肾关系密切,所以在夏季通过补肾、健脾来改善体质,可以有效的达到防治冬病的目的。除了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等方式以外,还可以日常吃一些具有祛湿、健脾、补肾功效的食材,比如山药、荔枝、枸杞子、芡实等等,毕竟药补不如食补。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相信在大多数人印象里,夏季应该是一个充满了欢乐和甜蜜色彩的季节,我们可以在大太阳底下游泳、戏水,尽情的享受冰激凌和冰汽水的爽快,或者挥汗如雨过后,钻进空调房里吃一口爽甜冰凉的西瓜,来一杯冰镇酸梅汤,简直像迎来了人生巅峰。只是在尽情享受的背后,你有没有想过有些夏日乐趣也有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呢?

     

     

    1、酒饮当水喝

     

    由于夏季气温高,出汗多,人体本就容易处于缺水的状态,而很多人还喜欢在夏季用冰镇啤酒、饮料来替代饮用水,认为它们更好喝,可这样不但无法真正的解渴,还会加重肾功能的负担。因为啤酒、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添加剂、酒精等,要把这些分解、代谢掉,对肾是有伤害的。并且在消耗这些元素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水,因此还会有越喝越渴的情况。

     

    2、纳暑太贪凉

     

    夏日炎炎,很多人都是躲在空调房里避暑,其实这些都容易导致湿邪侵袭、阳气损伤。伤了阳气,就是伤了肾,一旦身体受到寒湿伤害,就容易出现拉肚子、腰酸等问题。

     

    3、美食也伤身

     

    啤酒、烧烤似乎是夏季永不缺席的节目,但是,这些高油高盐的美食却也在无形中加重了肾脏的负担。中医说“咸入肾脏”,我们每天摄入的盐,绝大部分是由肾脏来代谢的,长期过量的摄入会影响肾脏的健康。同时大鱼大肉还会抑制阳气,饮酒则会耗损肾阴,这些都是对肾脏产生威胁的习惯。

     

    那养肾的好习惯都有什么呢?敲黑板划重点啦!

     

    1、多喝水

     

    喝足量的水可以稀释尿液,加快体内水液的排出,从而保护肾脏。人一般每天的饮水量大约保持在1500毫升,夏季出汗多,可以适当增加。

     

     

    2、保护好双脚

     

    中医认为,肾经起于足底,经常按摩脚底涌泉穴,有益精补肾、强身健体的作用,你不仅需要在冬天保护好脚,也可以在夏天泡脚,即可补益肾气,还能安定心神,有助于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足浴时水温以40℃左右为佳,时间不少于5分钟,双脚不停地互相摩擦,出浴后,建议不再进行其他活动,隔数分钟即入睡,注意睡觉时双脚不要正对空调或电扇。

     

    3、饮食清淡

     

    在饮食均衡的基础上,可以多吃一些有补肾功效的食物。黑色与肾脏相对应,诸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乌鸡等。此外,夏季肾脏功能发达,过咸的食物会引发更为旺盛的肾气,进而损伤心脏,所以夏季饮食不宜咸味太重,可以吃些橘子、猪肝、莴苣等苦味食物,激发心脏功能,有助于肾脏新陈代谢。

     

    4、睡眠充足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工作再紧张,烦心事再多,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也要按时休息,保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生活习惯有好有坏,追赶夏天的尾巴,好好总结一下自己的起居方式,保护好肾吧。

     

    中医认为肾藏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可见肾对于我们健康的重要性。所以炎炎夏日,可不能光记着贪吃贪玩哦,也要做好养肾护肾的工作,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我们享受生活的前提和保障。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暴聋,是指听力突然减退,1~2日即可达到耳聋最高峰乃至全聋。大多数为单耳发病,多由全身或局部因素所引起的一种感觉神经性耳聋,少部分病人伴有头晕。很多与音乐相关的职业都可能会患此疾病,这对歌手而言是致命性的打击,但依然可以借助很好的医疗措施来帮助患者康复。

       

     

    张靓颖演唱会自曝右耳间歇性失聪,这对她的职业生涯必然是有影响的,但是如果采取合适的治疗也不至于会使以后的歌手生涯寸步难行。只要好好治疗,认真康复,她依旧给大家带来好的音乐。本病多数病人无明显发病原因,不少是发生在睡眠当中,于起床时自感耳鸣、耳聋。一些病人有较明显的劳累、情绪过于激动、精神紧张及感冒病史,这些可能与发病有一定关系。有一少部分病人有耳聋同时伴有眩晕,自觉有旋转感,常伴恶心、呕吐,多于发病一周左右眩晕减轻,耳鸣、耳聋无好转,伴有眩晕的患者听力损失多较重,也不容易恢复。但是如果没有伴有其他各种症状如眩晕、恶心等,就是症状比较轻的一种,所以也谈不上是治愈不了的。目前现代医学发展迅猛,即使没有适当的方法和药物可以治愈患者,人工耳蜗在国内还未普及,但是在国内却是有成功的案例的。再退一万步讲,这些都得不到很好的效果,那么还可以借助助听器帮助平时的生活和工作。

      

     

    所以只要在发现这个疾病之后好好治疗,治疗好之后再重返舞台也是可以继续职业歌手生涯的,具体怎么治疗和修养呢?

     

    1.保护听力,我们应当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所以此时歌手出现这些症状可以让患者暂且放松工作,在家或者医院静养,配合医生好好治疗,等到病情有缓解甚至全部治愈之后再开始接触音乐。

     

    2.预防感冒、清淡饮食,感冒也会导致耳聋的发生,耳聋的一大诱因也是感冒,在感冒之后一定要谨慎用药,有的药物本身就具有耳毒性,防止将原本就出现的症状加重。

      


    3.很多神经性耳聋都可能是神经精神紧张因素导致或者加重的,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作息时间规律。好好休养指的不只是指身体,还有心。整个心态的调整、心绪的放松绝对是同身体的静养同样重要的,所以患者也一定要防止将过多的压力放在疾病发生之后,若不能做到,反而会加重疾病的进展。

     

    最后,歌手的职业肯定是需要经常性的接触各种声音大的场合,也希望她能够很好的治疗,在确定好治疗方案之后好好静养、配合治疗,积极治疗疾病,争取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延续自己的职业生涯。

  • 作者 | 宣教科  高艳红

    文章首发于 | 南阳市口腔医院公众号

     

    打呼噜是一种常见症状。很多人以为打呼噜是睡得香,实则不然,它背后可能隐藏着某些疾病,所以大家一定不可忽视。

     

    近日,市口腔医院耳鼻咽喉科为一对李姓父子成功实施了手术,解决了他们多年的睡眠困扰。

     

    41岁男子睡觉鼾声“如雷”

     

    据李先生讲,他晚上睡觉打呼噜已有三年多,起初想着不碍事,就没有治疗。近一月来,家人发现他晚上睡觉鼾声” 如雷”,告诉他,他还有点不相信。可最近,他睡觉常被憋醒,调整体位后,鼾声也不减轻,这才赶紧到医院检查。

     

    该科主任张宗德在门诊行鼻内窥镜检查,发现李先生鼻腔内长一肿物,同时还伴有鼻中隔偏曲、双侧下鼻甲肥大等鼻腔疾病。原来这些鼻部疾病是引起打鼾的“罪魁祸首” 。

     

    张宗德说,打呼噜,在医学上被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李先生打呼噜声音大、呼吸不连续总有中断、夜间憋醒,都是其患病典型的表现。成人打鼾多是上气道狭窄堵塞引起的,比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肥厚性鼻炎、扁桃体肥大,悬雍垂过长或肥大等鼻咽部疾病。

     

    睡觉时主要出现呼吸暂停,睡在其身边的人会发现其一口突然接不上来了,然后大吸一口气,打鼾声音比较响。白天会表现出嗜睡,没有精神,白天打哈欠次数多。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随着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严重,易诱发高血压、脑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另外,夜间呼吸暂停时间超过120秒极易在凌晨发生猝死。

     

     

     

     

    10岁娃打呼噜张口呼吸

     

     

     

    李先生说,3个月前他发现10岁的儿子晚上睡觉张着嘴,还有轻度的打呼声,平躺着打呼声特别严重,侧着身子时有所减轻,嗓子疼发热时张嘴打呼更严重。放心不下,他就带着孩子一块到医院检查。

     

    该科副主任医师赵昊查看侧位片,发现患儿的腺样体肥大已经占据气道的65%,另外扁桃体也严重肥大。这个“祸根儿” 严重堵塞气道,才引起孩子呼吸不畅, 导致孩子不能正常的用鼻子呼吸,长期的张口呼吸,久而久之出现了打呼噜、黑眼圈、多动等症状。

     

      

    赵昊说,大多数儿童打呼噜、张口呼吸的原因是由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引起的。腺样体位于鼻腔与咽腔交界处,反复增生的腺样体肥大可导致窦腔引流不通畅,引起鼻窦炎,还堵塞咽鼓管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孩子听力下降。

     

    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肥大导致孩子不能正常的用鼻子呼吸,长期的张口呼吸,可以导致孩子出现上嘴唇短翘、硬腭高拱、上牙前突、牙列不整齐、眼圈发黑、表情淡漠,出现所谓的“腺样体面容”,成为孩子的颜值“杀手”。

     

    很多孩子睡觉打鼾、多动、遗尿、磨牙,白天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及性情烦躁都与腺样体肥大缺氧有关。若不及时干预和治疗的话,等成年后一般都演变成成人鼾症,并会合并有面颌骨的发育异常。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诱发各种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溃疡性结肠炎常反复发作,多见于年轻人,需要及早治疗,而且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调理是很重要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专家指出,腹泻、腹痛,大便中常伴有粘液和脓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总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专家建议,患者的饮食应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病情缓解。但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也是有禁忌的,不是什么食物都可以吃的,下面具体有四点饮食禁忌。

     

    1.少吃粗纤维食物

     

    忌选粗纤维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疾病活动期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

     

    2.慎吃海鲜

     

    中医将海鲜列为发物是有一定道理的,海产品中的蛋白质不同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某些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鲜。疾病活动期也不建议喝牛奶及乳制品。

     

     

    在饮食调养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观察病情:哪些食物对患者效果好,哪些食物患者食后感到不适或有过敏反应。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的饮食。

     

    3.忌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4.不宜吃油腻食物

     

    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油,并经常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方法。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一般都是由于吃的东西导致的,所以在生病期间要严格注意饮食,不能吃油腻、辛辣的食物,而且还要多吃清淡饮食、容易消化的饮食。在急性期要吃禁食,但是可以静脉补充营养,等稍微有点好转的时候,在适当的吃点流食。如果发现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 说到带状疱疹

    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啦

    这种病不仅生长形态“丑陋”

    还让不少人痛不欲生

    到底有多痛?谁得过谁知道

    不过,现在带状疱疹疫苗上市啦

    越来越多人开始打带状疱疹疫苗了

    不知道你有带爸妈去打了没呢?

     

    近日,我们也可发现:著名演员朱时茂,也去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了,他表示带状疱疹是他经受过最疼的一种病!并且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都接种。

     

     

    此时,很多人都疑惑:得带状疱疹真的有这么痛苦吗?我们可以再看看网友们怎么说

     

     

    可见,带状疱疹带给患者的痛并非一般的痛,人人都说:这种痛就像电击、刀割、分娩一样。只有得过带状疱疹的人才会真正感受这种痛苦。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中老年人得带状疱疹是十分常见的,50岁+成年人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在美国,99.5%的50岁及以上成人曾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其中,1/3的人一生中会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而罹患带状疱疹。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300万成年人受到带状疱疹的困扰。50岁+人群每年新增带状疱疹病例156万以上。

     

    得带状疱疹,不仅让人痛苦不堪,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所以,说到带状疱疹,人人都想避而远之。幸运地,现在带状疱疹的“克星”终于来了——带状疱疹疫苗。

     

    自从带状疱疹疫苗“横空出世”后,很多爸妈们都纷纷表示“很想接种”,很多人都说,有一种孝顺叫做“带爸妈去打带状疱疹疫苗”。不知道你们有木有带爸妈去接种过了呢?

     

    可能有些人对带状疱疹疫苗不太了解,接下来,枝枝再给大家简单科普下带状疱疹知识。不管你是“老司机”,还是“小白”,很有必要深入了解带状疱疹疫苗,带爸妈去接种,为他们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

     

    带状疱疹疫苗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商品名:欣安立适。

     

    成分与性状

    本次获批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是一种含有糖蛋白E(gE)和新型佐剂(AS01B)的疫苗,gE蛋白是被感染的神经细胞表面表达最多的病毒蛋白,AS01B佐剂系统可以提高机体对gE蛋白的免疫应答,从而诱导高水平的细胞免疫来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

     

    适用人群

    50岁以上成年人 

     

    预防效力

    预防效力可达90%以上

     

    接种程序

    接种2针剂,每剂0.5ml,第二针与第一针间隔2个月;或者第二针在第一针后2-6个月之间接种。 

     

    作用与用途

    用于预防带状疱疹,并不能预防原发性水痘。

     

    PS:随着年龄增长或特定免疫功能受损,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水平下降,带状疱疹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上升,也就是得带状疱疹的风险会更高。 

     

    带状疱疹疫苗问答

     

    50岁以上人群才能打带状疱疹疫苗吗?

     

    根据带状疱疹疫苗的产品说明书上显示:推荐5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主要是因为50岁以上的人群免疫较低,得带状疱疹的几率会更大。 

     

    打带状疱疹疫苗就不会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与其他普通疫苗一样,预防疾病的效力达不到100%。但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疫苗经过临床验证:对50岁及以上的人群保护力为90%,还是建议尽早接种的。

      

    哪些人不适合打带状疱疹疫苗?

     

    1. 发烧高热期间不能接种;
    2. 孕期及哺乳期不宜接种,接种后3个月内避免怀孕;
    3. 对疫苗成分包括明胶Gelatin及新霉素Neomycin有过敏休克反应禁用;
    4. 免疫系统问题患病者及正在服用抑制免疫系统药物期间不宜接种。 

     

    (图片来源:截图于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说明书 )

      

    打带状疱疹疫苗保护效果持续多久?

     

    根据美国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4年未明显下降。但是具体的保护有效期多久,目前尚无有力的临床试验数据证据支持 ,答案还是交给时间,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与更多精力去研究。

     

    带状疱疹疫苗有哪些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有:接种部位疼痛、发红和肿胀;以及肌痛、疲乏、头痛、寒颤、发热和胃肠道症状等,不过,这些症状通常会在接种后的2~5天内消失。

      

    打过水痘疫苗,能打带状疱疹疫苗吗?

     

    可以接种,水痘≠带状疱疹,水痘是原发性感染,从水痘到带状疱疹,中间相隔很长时间,接种过水痘疫苗也不能预防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效力怎么样?

     

    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效力达90%以上。

     

    全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带状疱疹疫苗对50岁及以上成人和70岁及以上成人的带状疱疹保护效力分别为97.2%、91.3%。 

     

     

    亚洲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带状疱疹疫苗对50岁及以上和70岁及以上成人的带状疱疹保护效力分别为95.55%、94.71%。

     

     

    带状疱疹疫苗安全性怎么样?

     

    根据疫苗说明书、临床试验和带状疱疹疫苗在国外上市后的数据显示,带状疱疹疫苗安全性较好。很多人发现打完这疫苗后出现了接种部位局部发红、肿胀、呕吐、头晕等都是正常反应,不必过于担心,可放心接种。  

     

    患有基础疾病的人,能打带状疱疹疫苗吗?

     

    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并不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禁忌证。

     

    但是根据产品说明书上显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或者任何凝血功能紊乱患者、免疫抑制人群等需要慎重考虑接种。

      

    (图片来源:截图于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说明书 )

     

    PS:建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或者结合医生意见以及权衡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潜在获益和风险后决定是否接种。

     

    得过带状疱疹,需要打带状疱疹疫苗吗?

     

    还是可以打的。尽管曾经得过带状疱疹治愈后并非终生免疫,仍有可能会复发,所以,不管以前是否得过带状疱疹,都建议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带状疱疹疫苗能与其他疫苗同时打吗?

     

    根据产品说明书显示:目前缺少临床研究数据,为了安全起见,不建议带状疱疹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目前全国很多地区都可以预约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啦,不过,今年带状疱疹刚刚上市,批签发量非常少,想要预约接种的朋友们,准备好姿势“抢苗”吧~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天呐,热死了!进公司第一件事我就要站空调面前降降温!”小艾姐在心里想。急着上班的她在燥热的天气下奔跑,满头是汗,脸上仿佛戴上了痛苦面具。

     

    跑进公司大楼,感受到空调的加持,小艾觉得自己瞬间活过来了。

     

     

    但大约两个小时后,小艾开始头痛、疲乏无力,她准备在京东健康App上咨询下医生,发现分类中“空调病”赫然在列,让她开始对着空调若有所思...吹空调真能生病?

     

    空调病真的是病吗?

     

    夏日炎炎,空调无疑成了最好的消暑利器。但“命是空调给的,病也是空调吹出来的”。

     

    其实,医学上并没有“空调病”这个疾病,这是一个社会学诊断的病名,通常与空调的不恰当使用有关。

     

     

    简单定义“空调病”就是指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出现头痛、鼻塞、打喷嚏、乏力、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

     

    空气干燥、温差太大、空气不流通和室内空气污染,可能是引发空调病的“四大金刚” [1]

     

    空气干燥

     

    经常看见电视剧里职场打工人桌上总是放着补水喷雾,那是因为空调制冷时,房间湿度会降低,使室内的空气变得越来越干燥。

     

     

    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皮肤就会出现不适感,鼻黏膜、气管黏膜过于干燥,降低人体抵抗力,给病菌和病毒以可趁之机。

     

    室内外温差太大

     

    夏天室外温度经常都是30℃至40℃,从室外进入20℃+的室内,巴不得把自己和空调捆在一起永不分离,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温度差。

     

    这样的温度差,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难以适应,会造成人体的生物节律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简单来讲就是一冷一热,冰火两重天,人体无法快速调节,很容易出现呼吸道、肠胃以及四肢关节方面的不适。

     

    空气不流通

     

    开空调时门窗紧闭,为了遮阳人们通常会用厚厚的窗帘把阳光完全阻挡在外。

     

    所以空调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阳光不足,致病微生物很容易滋生。在这样的环境里,非常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流感等。

     

    室内空气污染

     

    除了以上因素,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空调本身。

     

     

    空调机的风管、吹风机在未使用时是封闭的,适合病菌和病毒生存繁殖,而使用时病菌和病毒被空调吹送出来,室内环境又封闭,这将会使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皮肤病的人病发。

     

    空调病的危害

     

    空调病包含的范围很广,从它的定义就能知道,凡是与空调有关或空调引起的相关疾病,就能称之为“空调病”。那我们就来简单列举一下空调病的危害。

     

    引发呼吸道疾病

     

    空调房里气温较低,受到冷气的影响,易刺激呼吸道,很容易出现咳嗽、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疾病。

     

    并且空调内容易堆积灰尘,形成一个天然的“微生物繁殖仓”,空调若未经清洁就使用,就可能会合并细菌感染,引起下呼吸道疾病。

     

    导致关节疼痛

     

    经常听人说老寒腿,其实在空调房里呆久了膝关节也会隐痛不适,我们称之为“空调腿”。

     

    在低温的空调室内工作、学习、生活的时间过长,腿部肌肉受冷痉挛加上膝关节受寒冷刺激会引起滑膜炎、滑囊炎。这就是所谓的“空调腿”。

     

     

    此外,从室外炎热的环境中突然进入空调房后,血管急剧收缩,血液流通不畅,会出现脖子和后背僵硬、手脚冰凉麻木等症状。

     

    造成肌肤缺水

     

    有时大家常常会感到皮肤干燥,恐怕是每一个在空调房中呆久了的人的共同感受。

     

     

    空调通常会使室内空气湿度降低,呼吸时,吸入的是干燥的空气,呼出的几乎是饱和的湿气,身体散失的水分增加,这就是常常感觉干燥的原因了。

     

    同时夏季穿衣少,身体皮肤裸露面积大,即使不出汗,也会散失大量水分。

     

    与空调和平相处

     

    减小室内外温差

     

    空调虽好,可不要贪凉!空调房间的最佳温度为25℃~27℃,室内温度不应低于26℃,合理地调整室内温差,以不超过5℃~8℃为宜。

     

    也推荐大家尽量少开空调,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适量流汗。

     

    注意开窗通风

     

    夏天一到,大多数人一开空调就开一整天,丝毫不给空调喘息的机会。

     

    其实还是要适当地关闭空调,开窗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每两小时保持一次通风,每次最少十分钟,避免微生物繁殖,空气质量变差。

     

     

    保护好肩颈、膝关节

     

    不要让通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上,大汗淋漓时最好不要直接吹冷风,注意颈椎、膝关节等部位的保暖。

     

    对电脑前书写、打字等长时间端坐的办公一族来说,不妨常备披肩,谨防肩颈僵硬冷痛。穿裙女性则应在膝部覆巾予以保护,预防“空调腿”。

     

    定期清洗空调

     

    长时间不清洗的空调内部会附着很多灰尘,细菌、病毒最喜欢藏在污垢中。因此,应当每月及时更换或清洗空调器的过滤膜、冷却盘。

     

     

    饮食调护

     

    夏天注意补充水分,大量饮进温热的开水,促进机体排汗祛凉,避免受寒同时补充身体水分。同时房间内也可适时喷洒一些水。

     

    多摄入一些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A,如火龙果、猕猴桃、香蕉、西瓜、木瓜等。

     

    空调虽好,万事有利有弊,掌握应对方法,便能够逢凶化吉。

     

    参考文献:
    [1] You Asked: Is My Air Conditioner Killing Me?[EB/OL]. Time, [2018-07-18]. 
  •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英国的某个小镇发生了一起神秘的案件。一个性格开朗,成绩优异的16岁女孩儿,以自杀的方式草草结束了自己美丽的生命。家人痛不欲生,无法接受这样的告别,因为在家人眼里小女孩儿不管在学习,生活还是交际各个方面都很优秀,而且性格活泼开朗,绝对是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当家人发现她冰冷的尸体,当警方通过调查告知死因是自杀-抑郁症后,一家人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直到姐姐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张“im fine”(我很好)的纸条,当姐姐无意间反过来看的时候,才发现这纸条上分明写着的是“help me”(救救我),原来妹妹一直把天真烂漫的笑容作为伪装,永远把“我很好”展示给大家,却没有人得知她痛苦的一面,也没有人了解她真正的内心世界。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在医学上又称抑郁障碍,临床上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是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表现主要是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状。部分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或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在生活中,我们对于抑郁症又存在哪些误区呢?

     

    抑郁症的患者并不是无时无刻都愁眉苦脸的,很多患者(或者可以说自己也不知患病的人)在他人面前表现为性格开朗,爱说爱笑且富有幽默感,故事中提到的小女孩儿正是如此,所以才酿成了不可挽回的结果;不爱说话内向就是抑郁症,很多人会有这种误区,它也许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但不意味着就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大多数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正因为它是一种疾病,所以是需要医生和药物的治疗,而如果仅仅通过看一些心灵鸡汤就可以恢复的人,八成就不是真正的抑郁症患者。

     

    我们如何应对抑郁症呢?

     

    最重要的就是要积极就医,让医生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一个系统的治疗方案。同时,就患者自身而言,要多参加集体户外活动,多与人沟通交往,配合健康的饮食与运动。

     

    当然,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抑郁症这个病最难的就是不被理解,他们很需要安全感。因此,要让他们知道“不管发生任何事,我一定会陪在你身边”。

  • 有一天,和一个人聊天,聊到老实人这个话题。他们说,有些人,真的很老实,有些人却是看上去很老实。看上去老实的人,比真正老实的人看上去更老实,因为他们更会装。 

     

    他的一个朋友,平常觉得很老实,表面上很是正常,工作也顺风顺水。突然有一天,朋友打电话给他,让去派出所救他。原来朋友在一洗浴中心干坏事,被警察叔叔抓个现行。后来怎么救的,不表,只是说老实人未必真的老实。

     

     

    前几天,有一个患者咨询我,在他的外生殖器、会阴、肛周等部位长了好多疙瘩,不疼不痒。照片不是很清楚,我就建议他来找我看看。检查发现,他说的地方长了好多表现为多个或单个,肤色、红褐、褐黑色,大小不等的丘疹。 

     

    刚开始,我觉得是疥疮结节。但是迅速我这个想法被否定,因为患者没有感觉到瘙痒,要知道疥疮会很瘙痒很瘙痒的。

     

    我说,你去做个活检吧。也就是说,需要在他的阴囊上切一块下来,然后确诊是什么东西。可以看出他是犹豫的,但是为了确诊,他还是听我的做了。鲍温样丘疹病,结果是这样说的。

     

     

    什么是鲍温样丘疹病?

     

    这是一种发生在性生活较为活跃的人群中的一种疾病,多发年龄是在21~30岁之间。这是一种比较有趣的疾病,此病的临床表现与尖锐湿疣相似,组织病理学类似原位鳞癌和鲍温病的组织学改变,往往造成误诊。这种病的发病,通常认为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尤其是和16型人乳头瘤病毒关系密切。 

     

    治疗方法有哪些?

     

    这种病,部分会痊愈,所以不是典型意义上的癌症,是良性的。治疗方法也很多,比如采用药物、冷冻、电灼、微波联合局部注射α-2b干扰素等治疗均有效。关键问题是,这种病容易反复!

     

    (附:鲍温样丘疹病与HPV感染,特别是HPV-16感染相关。好发于生殖器部位,临床表现为多发红棕色疣状斑块,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呈良性经过,部分患者可自行消退,预后较好。但组织病理呈原位癌表现,类似鲍温病改变。

     

    好发于性活跃的年轻患者,一般在21~30岁之间。皮损多发于外生殖器、会阴、肛周,表现为多个或单个色素性丘疹,肤色、红褐、褐黑色,大小不等,直径2~10毫米,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清楚,丘疹表面可光亮呈天鹅绒外观,或轻度角化呈疣状。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瘙痒或烧灼感。病程呈慢性经过,少数病人皮损可消退,但反复发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发炎”,一个人人都经历过的症状,鼻炎、扁桃体炎、肠胃炎……严格来说,炎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的病理过程。

     

    我们生活在充满细菌的世界里,可以说没人能逃过炎症的侵袭。有人认为,炎症是小毛病,扛一下就过去了;还有人视它为洪水猛兽,稍有苗头就开始吃药。

     

     

    我们常说的炎症到底是什么?它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如何才能与炎症和平相处?《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受访专家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 任菁菁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牟建军

    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石正莉

     

    1/6的癌症由炎症引起

     

    炎症属于基本免疫反应,是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感染等损伤因子)时,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在机体组织出现损伤时,会引发炎症反应,以防止感染的扩散、清除坏死组织、恢复器官功能。如果人体没有炎症反应,机体将不能控制感染并修复损伤。

     

     

    放任发炎不管,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当炎症局部病变较严重,病原微生物在体内蔓延扩散时,会出现全身性反应,例如发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寒战、厌食等。严重的全身感染还可引发败血症,甚至导致休克。

     

    炎症反应是一些重大疾病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世界卫生组织属下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报告显示,世界上1/6的癌症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这些感染,多数就是我们俗称的“发炎”。

     

    炎症是多种疾病的源头

     

    一般认为,在可控范围内的炎症反应是有益的。一旦失衡,会产生一些炎症因子,对正常的器官和组织造成伤害。

     

    糖尿病

    炎症反应引起胰岛素抵抗;此外,炎症刺激脂肪细胞异常代谢,分泌过量的炎症因子,进一步损伤胰岛细胞,加速了糖尿病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神经系统疾病

    炎症失控会产生神经毒性,损伤神经元细胞。比如,老年痴呆症患者脑内的一些细胞会释放炎症因子,加剧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

     

    肥胖

    当脂肪堆积分泌过量的脂肪细胞因子时,会引起全身性的慢性炎症,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会加剧这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

     

     

    心血管疾病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究其根源都是由免疫紊乱导致炎症因子侵入血管壁内部,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疾病的发作。

     

    癌症

    在慢性炎症中,修复再生需要细胞增殖,细胞分裂越多,DNA复制出错的几率就越大,增加了产生癌细胞的几率。若微小癌细胞日积月累集结成团,就会形成恶性肿瘤。

     

    抑郁

    炎症是抑郁症的病因之一,慢性炎症的轻微增加都会导致抑郁症风险增大。抑郁症发病期间,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和炎症反应都比较活跃。

     

    6种饮食习惯会“促炎”

     

    日常饮食与炎症的发生息息相关。以下6种饮食习惯,可能让炎症悄悄找上你。

     

    1 吃得太精细

    大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等,这些精加工主食富含精制碳水化合物,血糖反应较高,而高血糖会使炎症反应上升。

     

    2 高糖、高盐饮食

    蛋糕、巧克力、甜品等高糖食物,会让血糖波动较大,导致胰岛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水平升高;还会消耗体内大量的B族维生素,导致炎症反应升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发现,高盐会通过活化血小板,激活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进而造成血管炎症。

     

    3 常吃加工肉类

    熏肉、腌肉、火腿、烤肉等,都会带来促炎物质,包括多聚芳烃、杂环胺类等。

     

    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都富含饱和脂肪,长期摄入过多易导致肥胖,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炎症。

     

    4 零食吃太多

    包装上有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脂末、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等这样的字眼时,这些食品中大概率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会升高多种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与它造成的脂质代谢途径紊乱有关。

     

    5 常吃快餐、油炸食品

    常见的西式快餐和一些油炸食品的饱和脂肪含量很高,不但会促进炎症反应,对体重、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都有着不利的影响。

     

     

    6 经常饮酒

    酒精不仅会加重肝脏负担,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健康细菌,破坏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诱发炎症反应。

     

    做好4件事给身体“消炎”

     

    引起炎症的原因,可分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

     

    ▶内源性因素:DNA的损伤、端粒功能异常、表观基因组破坏、有丝分裂信号异常和氧化应激等;

    ▶外源性因素:感染、外界环境及毒物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

     

     

    内源性因素难以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外源性因素的影响,来避免或控制炎症。

     

    远离污染环境

    高温、低温、紫外线和放射线等物理因子,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强酸、强碱和甲醛等化学因子,以及不当使用药物和其他生物制剂,都可能引起炎症。

     

    生活中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家中要勤打扫,保证室内环境干净整洁,不乱用药,尽量不要使用杀虫剂、染发剂等产品。

     

    学会处理压力

    持续的心理压力可能破坏机体调节炎症活动的能力。

     

    要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每天睡够7~8小时,遇到不顺心的事学会调节情绪,必要时应求助心理医生。

     

    养成运动习惯

    肌肉收缩时能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和分子量较小的肌动蛋白,这些物质进入血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全身的炎症反应。

     

    运动时不只要做有氧运动,还要注意增强肌肉力量,建议身体条件允许的人适当做一些负重练习。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要尽量改掉前面提到的“促炎”饮食方法,并逐步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教授安德鲁·威尔博士有一个著名的“抗炎食物金字塔”理论。

     

    • 果蔬的抗炎效果最佳,每天至少摄入4~5份蔬菜,每份约80克;
    • 粗粮、面食、豆类次之,每天要搭配食用;
    • 有机菜籽油、坚果等健康脂肪居第三,每天应摄入5~7份;
    • 鱼和海鲜每周可摄入2~6份(1份约113克)。

     

    此外,要减少食用方便面、饼干、外卖等快餐食品,远离烟酒。

     

    如果患有较为严重的急性炎症或由急性炎症引发的疾病,仅靠改变生活方式难以控制,应及时就诊,遵医嘱接受治疗,避免炎症恶化引起各类并发症。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