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夏季享乐需有度,别伤到肾还不自知

夏季享乐需有度,别伤到肾还不自知
发表人:京东健康

相信在大多数人印象里,夏季应该是一个充满了欢乐和甜蜜色彩的季节,我们可以在大太阳底下游泳、戏水,尽情的享受冰激凌和冰汽水的爽快,或者挥汗如雨过后,钻进空调房里吃一口爽甜冰凉的西瓜,来一杯冰镇酸梅汤,简直像迎来了人生巅峰。只是在尽情享受的背后,你有没有想过有些夏日乐趣也有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呢?

 

 

1、酒饮当水喝

 

由于夏季气温高,出汗多,人体本就容易处于缺水的状态,而很多人还喜欢在夏季用冰镇啤酒、饮料来替代饮用水,认为它们更好喝,可这样不但无法真正的解渴,还会加重肾功能的负担。因为啤酒、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添加剂、酒精等,要把这些分解、代谢掉,对肾是有伤害的。并且在消耗这些元素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水,因此还会有越喝越渴的情况。

 

2、纳暑太贪凉

 

夏日炎炎,很多人都是躲在空调房里避暑,其实这些都容易导致湿邪侵袭、阳气损伤。伤了阳气,就是伤了肾,一旦身体受到寒湿伤害,就容易出现拉肚子、腰酸等问题。

 

3、美食也伤身

 

啤酒、烧烤似乎是夏季永不缺席的节目,但是,这些高油高盐的美食却也在无形中加重了肾脏的负担。中医说“咸入肾脏”,我们每天摄入的盐,绝大部分是由肾脏来代谢的,长期过量的摄入会影响肾脏的健康。同时大鱼大肉还会抑制阳气,饮酒则会耗损肾阴,这些都是对肾脏产生威胁的习惯。

 

那养肾的好习惯都有什么呢?敲黑板划重点啦!

 

1、多喝水

 

喝足量的水可以稀释尿液,加快体内水液的排出,从而保护肾脏。人一般每天的饮水量大约保持在1500毫升,夏季出汗多,可以适当增加。

 

 

2、保护好双脚

 

中医认为,肾经起于足底,经常按摩脚底涌泉穴,有益精补肾、强身健体的作用,你不仅需要在冬天保护好脚,也可以在夏天泡脚,即可补益肾气,还能安定心神,有助于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足浴时水温以40℃左右为佳,时间不少于5分钟,双脚不停地互相摩擦,出浴后,建议不再进行其他活动,隔数分钟即入睡,注意睡觉时双脚不要正对空调或电扇。

 

3、饮食清淡

 

在饮食均衡的基础上,可以多吃一些有补肾功效的食物。黑色与肾脏相对应,诸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乌鸡等。此外,夏季肾脏功能发达,过咸的食物会引发更为旺盛的肾气,进而损伤心脏,所以夏季饮食不宜咸味太重,可以吃些橘子、猪肝、莴苣等苦味食物,激发心脏功能,有助于肾脏新陈代谢。

 

4、睡眠充足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工作再紧张,烦心事再多,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也要按时休息,保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生活习惯有好有坏,追赶夏天的尾巴,好好总结一下自己的起居方式,保护好肾吧。

 

中医认为肾藏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可见肾对于我们健康的重要性。所以炎炎夏日,可不能光记着贪吃贪玩哦,也要做好养肾护肾的工作,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我们享受生活的前提和保障。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黄刚 副主任医师 吉林市化工医院 消化内科

    提到春天,大多都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印象,但是别忘了,春天同样是病毒传染的高发阶段。好多人一直注重于肝脏的保健,疏肝健脾。肝脏主管着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在我们的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有什么方法来养肝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越来越注重养身,其中包括养肝。养肝的法则不外乎情绪和饮食。春天就要保持心情愉悦和舒畅,不要动不动就发火骂人,也不要随便批评下属,否则,都会引起双方情绪低落,伤肝动火,伤人又伤己。更不应该动辄责骂孩子,应对他们多些鼓励,更利于其意志的萌发。此外,春天天气变得温暖,尽量不要宅在家里,多出去走动走动,运动锻炼。

    春天疏肝健脾,保持饮食清淡是一定的,不要吃过于油腻和油炸的食物,。中医建议,春天可多吃一些绿颜色的食物,比如说绿色的蔬菜等,因为中医认为,对养肝有好处食物大体可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而青色是养肝的良品。春天在选择水果时,可以多吃苹果、橙、柚子,但芒果榴莲等有黏滞的水果要少吃。

    除了水果和蔬菜之外,专家还特别推荐喝花茶疏肝。比如说女生特别爱喝的玫瑰花茶和茉莉花茶,刚好就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喝花茶最好的时候是感觉心情不好的时候,那时候喝完花茶会感觉心情舒畅。男生如果不喜欢和玫瑰花茶,也可以选择和麦芽茶,因为麦芽具有疏肝消积的作用,适合平时喝。尤其是孩子,煮汤时放一点生麦芽,可以起到较好的消积的作用。

    春天最是适合养肝,春天天气回暖,一扫冬天的冷冽,花开烂漫,心情也变得好了起来,减少了大动肝火的几率,当然也对养肝大有好处。饮食方面当然要吃一些清淡爽口的,冬天寒冷,运动减少,春天要多出来运动,和家人一起出来春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仅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情感,也呼吸了新鲜的空气,身心舒畅。

  • 夏天来了,喝冷饮、茶或咖啡比喝水更能降温。不过喝的时候感觉清爽。肾结石长出来,真的是天天叫疼。还有人一开始只是觉得酸酸的,但不处理,结果某天痛到半夜叫急诊、躺在床上翻滚,不过怎么选择治疗的方式的确是个难题。

     

    肾结石到底该不该治疗?

     

    我们都知道肾结石就是肾脏里面的石头,这种讨厌的东西大家一定会想赶快把它去掉,但在症状刚开始,还没有很痛、只是酸酸的时候,却又很少人会马上决定“我要接受治疗”。毕竟动手术是一个大选择,除了费用的问题之外,安全性、副作用也是考量的重点。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不少人可能会先从“多喝水”来开始排结石,在理论上,喝水或是多运动的确可以帮助排出结石,但如果结石太大,反而卡在输尿管,到时候真的会“痛到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结石,最好还是赶快用手术把它去掉,喝水、多运动都是治疗结束后的保养方法,不是治疗。而最常见的肾结石治疗方法,会选择“体外震波碎石”,这个疗法是在体外用震波,不会像其他手术要麻醉、要开刀,强调简单、安全。不过做完之后,还是可能有皮肤瘀血、甚至肾脏出血的问题,所以也会让人心存疑虑。

     

    体外震波治疗安不安全?

     

     

    体外震波碎石简单来说,就是用高能量把结石打碎,再借由多喝水的方式,从尿液中排出来。不过这个高能量不用把身体切开,是用高强度的声波打进身体里,因为是超音波的原理,所以不会有辐射,安全性也比较高。

     

    不过因为是从体外定位,所以不一定能准确打到所有的结石,而且打完之后,还要再等几个星期,才能把结石排出体外,所以速度很慢、容易复发。再加上,清除的这个能量既然可以把石头打碎,就表示它很强大,对于身体也可能造成伤害,所以能量波是有“安全上限”的,一次不能用太多。

     

    但因为体外震波治疗不需要麻醉、不需要住院,对于容易对麻醉过敏,或是不太能承受长时间麻醉的人来说,是安全、便宜的选择。医生说,初期、结石症状还不严重,或是结石大小在2公分以下、没有肾水肿或堵塞的人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不过如果结石很硬、结石很大块、结石特别多,体外震波就没办法把结石全部碎干净,虽然比起其他的手术风险已经很低,不过毕竟是高能量的手术,所以对于容易出血或是有服用抗凝血剂的人也不适合做,皮肤出血、瘀血,或是暂时性的高血压都是常见的并发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爱吃高蛋白又少喝水引发肾结石

    患者是一名42岁的张姓男子,在体检中才被诊断出“肾脏严重积水”,原因是右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左肾多发结石双重阻塞所致。等到开刀做手术取出结石,没想到医师竟然从左肾中取出1,258粒结石,数量惊人。

     

    我院负责取石的泌尿外科医师说:“这也是他职业多年来,见过最多结石的患者。”只是体内累积怎么会累积上千颗结石,甚至患者本人也不知。分析说:“主要就是因为患者经常爱喝啤酒、又吃高脂高蛋白饮食,工作时又经常因为忙不喝水,种种因素导致他患上肾结石。”

     

     

    从患者身上取出高达1,258粒结石

    无症状患者更该注意

    而无症状肾结石患者并不少见,尤其是认为不需要治疗就没有痛苦的患者,但无症状并发症其实更严重,可能导致肾功能丧失、癌变甚至脓毒性休克。

      

    尤其现在夏天到了,因气温高排汗量增加,尿量又相对减少,容易使尿液浓度提高形成结晶,就是俗称的肾结石,炎炎夏日时正就是慢性肾结石患者反复发作的高峰期。

    肾结石患者4大危险行为

    若不想年纪轻轻就有肾结石,水一定要喝够,最好以下4个习惯要改掉:

      

    1.喝水量不够:建议每天喝水量约2000cc左右,维持足够的尿量可降低尿液中尿酸浓度,不易产生尿酸结晶。

      

    尤其爱喝饮料的人容易更口渴,又不补充水分,都可能让尿液中的钙离子沉淀造成结石。尤其是常在冷气房的人、常流汗的人,必须喝更多水,以补充非尿液的水分损耗。

      

    2.吃过多高蛋白饮食:尤其喜欢吃大量肉类,摄取过多蛋白质容易产生尿酸,以及像海产类虾、干贝、牡砺、蚌蛤等属于高普林食物,普林在肝脏代谢成尿酸。

     

      

    3.吃得太咸摄取过多盐分:每日适量钠含量,大约是2.1~3.5克,因为肾小管重新吸收钠离子时,连带将水分吸收回来,这与我们想要增加尿量的目的是相违背。

      

    4.摄取过多低草酸类饮食:草酸饮食会增加尿液中草酸的浓度,增加肾结石的几率。研究指出,美国民众的饮食中有四成的草酸来自菠菜、马铃薯和坚果类,而巧克力则是美国年轻女性,草酸的来源之一。

     

  •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在室内待了一冬天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踏青,或是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欣赏春暖花开的美景,感受和煦的春风,享受春日的暖阳,这确实都是些惬意的事情,但三月的气温却是乍暖还寒,忽冷忽热,气压变化较大,气候也比较干燥,是心脑血管的高发季节,所以中老年朋友们只有做好防护工作,才能健康快乐地享受春天。

      气温骤变诱发心脑疾患

      医学专家指出,三月份之所以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峰期,跟该月的气候有关,其中气温骤变是发病的重要诱因。三月份,尤其在我国北方气温往往寒暖无常,而且昼夜温差较大。当气温骤降时,人体新陈代谢缓慢,身体受到低温刺激时,交感神经就会兴奋,致使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收缩,造成管腔狭窄,心脑血管的负担加重,血压随之就会升高,从而导致心脑供血不足,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另外,三月份除了气温变化较大外,气压变化也较大,气候比较干燥,这个时节人体体表的水分往往蒸发得很快,体内的血液黏稠度会随之增高,血液流动速度相应减慢,造成心脑组织供血不足,甚至中断,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老年人特别是已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原发病的人群在这段时间更应该格外注意。

      注重防护可降低病发率

      为防止春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做好日常生活的防护十分重要。首先要注意保暖,根据气温适时地添加衣服,防止寒冷刺激引发心脑血管疾患。第二,有晨练习惯的人要留心气温的变化,早晨气温很低时,应该等太阳出来气温回升以后再出门;晨练的活动度也不宜过大,尽量避免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因为晨起活动后心脏负荷量逐渐增大,若剧烈活动,会使心脑血管病复发或加重,而且如果体内汗液排泄过多,不仅使人体内的电解质、糖原、水溶性维生素大量丧失,而且极易着凉、感冒,诱发上呼吸道疾病。第三,饮食上应注意选择清淡食物,要控制盐的摄入量,同时尽量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做到粗、细粮搭配食用,可多吃水果和蔬菜;早上起床后可饮一杯水稀释血液,也可多喝茶、姜汤等,以保持血流畅通。另外,情绪激动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遇事要尽量保持情绪的稳定平和。

      除了日常生活的防护外,控制血压也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大关键,因为血压水平决定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高血压患者应该经常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服药后的效果以及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金三角”方案保心脑健康

      为了安全度过三月份这个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心脑血管病患者和高危人群,还可采用药物预防,目前医学专家都倡导“金三角”方案,即服用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三药合用,可降脂抗凝,保护血管内皮,防止心脑血管病发生。

      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脂,阿司匹林抗凝,通心络胶囊与他汀类组合可以增强降脂效应,与阿司匹林组合可以增强抗凝效应,还能明显改善阿司匹林抵抗。据统计,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24%的病人失效,这就是阿司匹林抵抗,而同服通心络后可以继续让阿司匹林发挥作用。还有一部分人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引起胃肠道出血,应用他汀类药物引起了肝功能异常。这种情况下,单用通心络胶囊仍可起到较好地降脂抗凝、疏通血管、解除痉挛的效果。通心络胶囊选用了搜风解痉通络的全蝎、蜈蚣、蝉蜕,它们合用的最大优势是解除血管痉挛。其解除痉挛的机理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降低缩血管物质内皮素(ET)水平,升高扩血管物质一氧化氮(NO)水平,从而起到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的。

      通心络胶囊还选用了化瘀通络的水蛭、土鳖虫、赤芍等药物,其中的多种酶类、水蛭素等可以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保证正常的血流速度,恢复血流顺畅,从而使心脑供血恢复正常。所以,“金三角”方案可有效保护心脑血管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安全度过“倒春寒”时期。

  •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诱发各种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溃疡性结肠炎常反复发作,多见于年轻人,需要及早治疗,而且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调理是很重要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专家指出,腹泻、腹痛,大便中常伴有粘液和脓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总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专家建议,患者的饮食应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病情缓解。但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也是有禁忌的,不是什么食物都可以吃的,下面具体有四点饮食禁忌。

     

    1.少吃粗纤维食物

     

    忌选粗纤维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疾病活动期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

     

    2.慎吃海鲜

     

    中医将海鲜列为发物是有一定道理的,海产品中的蛋白质不同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某些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鲜。疾病活动期也不建议喝牛奶及乳制品。

     

     

    在饮食调养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观察病情:哪些食物对患者效果好,哪些食物患者食后感到不适或有过敏反应。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的饮食。

     

    3.忌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4.不宜吃油腻食物

     

    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油,并经常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方法。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一般都是由于吃的东西导致的,所以在生病期间要严格注意饮食,不能吃油腻、辛辣的食物,而且还要多吃清淡饮食、容易消化的饮食。在急性期要吃禁食,但是可以静脉补充营养,等稍微有点好转的时候,在适当的吃点流食。如果发现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 又是一年春节到,张灯结彩真热闹。爆肝熬夜免不了,这些健康妙招你要记牢。

     

    春节期间,很多朋友喜欢通宵打牌、追剧,即使是看春晚,一般也都是到下半夜才结束。偶尔放纵一下,熬个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不大,第二天补补觉,多休息休息,身体就可以自行恢复。但是频繁熬夜,对健康的影响就非常大了。

     

     

    熬夜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皮肤的影响

     

    熬夜对皮肤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首先,经常熬夜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尤其会影响糖代谢相关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时间久了,皮肤就易出油、“爆痘”,影响正常的皮肤状态。其次,皮肤也是需要“休息”的,睡眠可以促进皮肤的代谢和修复。长时间熬夜的人,皮肤的代谢和修复过程会受到严重影响,会导致皮肤暗沉、老化。

     

    2.对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力的影响

     

    经常熬夜会打乱体内的生物钟,2017年获得诺贝尔奖生物学和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就是揭示了生物钟的奥秘。简单来说就是,生物钟是每个生物所固有的,长期熬夜就会打乱生物钟,机体内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和免疫力降低。

     

    3.对视力的影响

     

    不管是熬夜追剧还是打牌,都会导致用眼过度,尤其在昏暗的灯光下,或是长时间对着电子屏,都会对视力产生严重的影响,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

     

    4.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经常熬夜的人,由于体内激素分泌异常,很容易让人产生烦躁、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时间长了还会降低记忆力,影响大脑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继而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如果熬夜避免不了,那我们怎么做来降低熬夜对我们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劳逸结合,保证休息的时间。

     

    如果熬夜避免不了,那就一定要在熬夜之后补个觉。人在熬夜打牌、追剧的时候,精神是处于兴奋状态的,时间久了会很疲乏。适当的休息能给身体一个缓冲,虽然代替不了正常的睡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熬夜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建议大家补觉时尽量选择一个安静、黑暗的环境,最好不要把手机带进卧室。等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项活动。

     

    第二,如果熬夜时间较长,可以适当吃一些宵夜。

     

    一般来说,食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为3~4小时,所以熬夜的朋友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粥啊,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以免饿得难受,或是出现胃酸反流等情况。但切记,饮食以清淡、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为主,不要吃大鱼大肉,适量即可,以免造成消化系统的负担。

     

    第三,熬夜时不要过量饮酒。

     

    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抽烟、饮酒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一定要重视起来。此外,还要多喝水,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第四,适当地让眼睛休息一下。

     

    不管是打牌,还是追剧、看节目,用眼时间长了很容易造成眼部疲劳,建议大家每隔半个小时就休息一下,可以在屋子里转转,看看窗外,也可以做做眼保健操,或者闭目休息一下。如果熬夜时间比较长,可以适当用一下滴眼液,也可以缓解眼部疲劳。

     

    最后,熬夜的朋友,不要忘记运动。

     

    经常熬夜,身体的机能多少都会受到影响,常常感到疲乏。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同时也能提高免疫力,对身体机能的恢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户外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骑车等;如果在室内运动的话,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运动,比如健身操、俯卧撑等。

     

    掌握以上小妙招,至少能部分消除熬夜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凡事都有度,熬夜就更是如此,希望大家熬夜要适度,熬坏了身体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也祝愿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健康、祥和、愉快的春节。

  • 冬季是心脏病高发季节?确实是,但是夏季也是,尤其是在35℃以上的天气,更容易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中医养生,常说夏季养心,大致也是这个道理。夏季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第一个原因:其实人周围环境大于32度的时候,人体就会开始大量出汗来散热降暑了,相比平常,皮下的血液循环会比平时高出数倍的血流量,人体有限的血液在短时间内纷纷涌向皮肤,势必造成其他器官的血流减少,这对于本身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隐患的朋友、对于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的老年人来说,是很不利的。

     

    第二个原因与血压有关,血流的改变,可能会影响血压的波动,从而增加与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三个原因,夏季人体出汗加多,补水少,血液粘度高,从而容易引发脑梗、心梗等症。

     

     

    谨防三种“心病”

     

    这说的三种心病,是三种夏季频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1、脑梗塞

     

    脑卒中包括血管堵塞所致的脑梗塞和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出血。脑出血更多的是受低温影响,而脑梗塞的发病季节则与脑出血不同,既受低温影响,也受高温影响。夏季同样是脑梗塞的高发时间段。夏季的高温对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更大,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容易使人的血液浓缩,粘稠度升高,导致血流缓慢,从而诱发脑梗塞。每年的6月24日,是“世界卒中日”,定在这样的日子,也充分说明了,夏季也是脑卒中高发时间段。

     

    2、心梗

     

    炎热的夏季血管容易扩张,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而且夏季气压偏低,天气闷热,空气中含氧量下降,使心脏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另外,夏季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也会诱发心肌梗死。

     

    3、高血压

     

    随着气温的上升,血管相对处于舒张状态,血管阻力减低,血压是呈现小幅度下降的趋势,但请不要忽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血压降低,切不可擅自停药或减少药量,尤其是忽冷忽热的时候,非常容易引起血压的波动。

     

     

    多食“三物”

     

    1、要注意常饮水

     

    夏季炎热,老年人“渴”神经不敏感,加之排水较多,所以容易造成人体内缺水,这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隐患,因此,在盛夏季节,即使是没有感到“口渴”,也要饮水,最好保持每天定时饮水的习惯。

     

    2、多食用红色的食物

     

    中医理论任务,红色食物入心,夏季养心,红色食物最适当,像红椒、胡萝卜、番茄、红枣、红豆、红樱桃等等。

     

    3、注意饮食,补充钾镁

     

    炎热夏季,很容易缺少钾镁,往往人会感觉倦怠无力、精神头、体力都降低不少,严重的还会引起心率失常和全身肌肉无力。饮食中补钾镁是最方便的,新鲜蔬果比如毛豆、油菜、菠菜、芹菜、紫菜、海带、香蕉、新鲜玉米等,都会有效的提高钾镁的摄入量。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   1、循序渐进最重要

      长期不运动,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肌肉和韧带也都比较僵硬。在这样一个“低潮期”开始运动,健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唤醒我们的身体,恢复人体的机能,不宜太早追求运动量。对于一些平时不运动的人来说,肌肉力量比较薄弱,猛的一下子加大运动强度,容易造成膝关节、踝关节的扭伤。此外,运动风险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群,可能存在着一些隐匿性的心血管风险,运动量的突然加大很容易诱发一些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中老年人群,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的患者在运动前最好咨询下医生或者健身教练,科学、适度地进行夏季健身。

      我们可以选择以慢跑5-10分钟或者步行15-20分钟开始夏季的健身计划。一般情况下,身体适应一个新的健身计划的时间为3周。3周之后我们就可以试着一点点的提升健身计划的难度了,比如说延长运动时间或者选择更为剧烈的运动方式。“1/10原则”是许多健身专家常用的帮助运动爱好者提升健身计划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每周运动量的增量不能超过1/10,这其中包括运动距离、时间、强度等等。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现在的健身计划是每周跑20km,这个时候你想增加你的运动量,根据1/10原则,那么下周的目标就是增加2km,也就是22km。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值也不是绝对的,必须要考虑到健身者的主观感觉。

      2、稍稍出汗刚 刚好

      大多数人认为:运动过程中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其实不然,我们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季节的因素。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出汗绝对有很好的健身效果。因此,稍稍出汗就刚刚好。锻炼结束后还要及时擦干汗液换上干净衣物,以防着凉。此外,在健身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天气较冷,应该等到运动后身体微微发热时才减衣,让身体处于一个较为舒适的状态中。

      虽然只是稍稍出汗,我们也不能忽略“补水”这个重要的环节。记住:运动补液三步曲!运动前10-15分钟,补充约250ml的液体(相当于半瓶普通矿泉水的量)。运动中的补水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大约每运动10-25分钟补充250ml。运动后补水要根据运动前后的体重差,补充丢失的水分,每丢失1斤的体重大约要补充500ml的液体(约1瓶矿泉水的量)。

      3、运动时间有讲究

      古话说的好:“一天之计在于晨”,那么早晨是最佳的健身时间吗?答案是否定的。从气候的角度来说,清晨气温一般很低,并不适宜进行锻炼。而且有研究表明,下午14点之后人体的各项机能才开始上升,17点至19点之间达到最佳,因此锻炼时间建议选择在此时比较适宜。此外,人体中血小板的含量在一天中也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粘稠度降低6%。因此,晨练容易造成血液的循环不畅,甚至会诱发一些心血管意外,这一点对于中老年人以及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了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早起锻炼就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了,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空气中的杂质不容易消散,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锻炼,随着运动量的加大,人的呼吸会加深、加快,容易将空气中大量的有害物质吸入体内,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隐形杀手”。因此,夏季健身建议大家选择在傍晚。

  • 近些年来养生知识已经越来越普及,《黄帝内经》顺应季节变化的养生之道很流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名句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当下是夏季,正是补阳气的最佳时节。

     

    民间有养生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因此,夏季吃生姜一直被认为是补阳气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事实上,关于夏天吃生姜存在很多误区,吃错了生姜不但起不到养生作用反而有害身体健康。

     

     

    中医的灵魂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包含三方面:人和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和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

     

    辨证论治是强调个体化,也包含三方面:因时(季节,气候)制宜,因地(地域坏境)制宜,因人(个人体质特点)制宜。“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其实是在强调人和大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我们在学习和落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养生知识时,必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尤其是因人而异。

     

    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在体内封藏一冬的阳气,到了夏天就全部升发于体表,因此到了夏天体内是寒的,体表是热的,这和大自然是一致的,夏天空气是热的,地下则非常凉爽。

     

    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能够顺应季节的变化,阳气当升则升,自然不用温补阳气,吃生姜则导致阳气升发过旺,产生火热性疾病。

     

    而对于阳气不升发和体内有沉寒的人来说,最适合夏季养阳,但方法又有不同。

     

    对于阳气不升发的的人来说,吃生姜最为恰当,因为生姜辛辣,性温热,能升散,可以升发人体阳气;对于体内有沉寒的人来说,则需以温阳为主,而温阳不能用生姜,因为生姜辛散,走而不守,必须用附子、干姜、肉桂、巴戟天之类,此时温阳的好处是虽用温补之药而不会导致上火,因为夏季阳气升发于体表,体内是偏寒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其实夏季只有一类人才需专门吃生姜,那就是阳气郁滞于体内不升发的人,健康的人和体内寒气较重的则不宜多吃生姜。即使是阳气升发不好的人也不是说拿起生姜啃就行了,食用方法上仍然有讲究,否则无益反而有害。

     

    对于阳气升发不足的人,在吃生姜时必须切片用醋泡过才行,因为阳气的升发要靠肝的疏发作用,大家都知道肝脏体阴而用阳,也就是说只有肝阴充足,肝的疏发作用才能发挥出来,而生姜辛散而温,在疏发肝气的同时也能浩劫肝阴,反而导致肝气不舒,影响阳气的升发,而醋味酸能敛,归肝经,一方面能引生姜入肝促进肝的升发,从而升发体内阳气,另一方面又能敛肝保护肝阴。

  • 夏季炎热,防暑降温是必须的,只要条件允许,大家都想待在空调房里续命。但在夏季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件事常常被人们忽视,这件事却比防暑更重要,那就是要祛寒邪!

     

     

    寒邪是什么?

     

    中医认为导致疾病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外感“六淫”邪气。外感“六淫”邪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在自然界中分属于春、夏、秋、冬四季,风对应春季;暑、湿对应夏季;燥、火对应秋季;寒对应冬季;这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在正常之时称为“六气”,当出现“太过与不及”等异常之时则称为“六淫”。六淫中的寒,称为“寒邪”,也是外感病邪的一种。

     

     

     

    寒邪入侵带来的危害不可忽视!

     

    寒邪入体危害大,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手脚冰凉、少汗头疼,体内的阳气越来越弱,抵抗寒邪的能力自然不足,体内寒湿越来越多,常出现以下三种痛:

     

    1. 冷痛

     

    “痛者寒气多”,“不通则痛”,疼痛有冷感而喜暖,常见于腰脊、脘腹及四肢关节等处。

     

     

     

    2. 隐痛

     

    “不荣则痛”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气、血、阴、阳虚损,使脏腑、经脉失于温煦、滋润、濡养而发生的疼痛。

     

    3. 重痛湿重

     

    疼痛并有沉重之感。常见于头部、四肢、腰部以及全身,多因湿邪困阻气机而致。

     

    夏季要如何避免寒邪入侵呢?

     

    1. 尽量把空调温度调高一点,不要直接对着风口吹,晚上睡着了尽量不要裸露身体吹冷风。

     

     

    2. 尽量少吃冰镇水果、食物、饮料,减少对脾胃的伤害。脾主运化水湿,但脾喜温恶寒,一旦脾胃受到伤害,水湿代谢就会受阻。

     

    3. 适当吃些辣味食物。四川、湖南、江西等地方老少都是无辣不欢,这个饮食习惯和当地的环境比较潮湿有关。辣可以祛寒除湿,夏天适当吃辣可以把体内寒湿通过张开的毛孔顺利带出体外。但要掌握分寸,比如一周吃一次,容易上火的热性体质不宜吃。

     

     

     

    因为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偏多,体内津液耗损增加,有些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阴虚火旺的现象,这时再吃辣等于火上加油。遇到容易上火的可以吃点清热解暑的如西瓜、绿豆汤等。

     

    4. 多喝热粥,有些人一到夏季就没胃口、没力气、没精神。这类朋友需要多喝粥健脾养胃。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