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冠疫情下,如何正确护理我们的造口

新冠疫情下,如何正确护理我们的造口
发表人:陈骏

 

随着大肠癌的发病率逐步上升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造口人”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但无论是医务群体还是社区、家庭对这个群体的帮助和照顾都不够,病患往往忍受着躯体的痛苦和精神心理上的双重折磨,导致该类群体在我国只有少部分能回归社会,造口后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进一步影响该类患者的预期寿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尤其是中国湖北。全国严格管控出行,此时医院以抗疫情防疫情为主要工作内容,较多医院门诊停诊或半停诊,医院为疫情重灾区,普通情况能不到医院则不到医院。那么作为造口人,如碰到相关造口问题,也面临着诸多不便和问题。

基于此,本文就造口相关问题和知识做一科普,目的是让所有的造口人不再恐惧!

1. 什么叫造口,造口有哪些类型?

所谓造口,即由于损伤、肿瘤、炎症、梗阻等各种原因导致大小便不能通过原生理通道(肛门、尿道)进行排泄,需要重新在腹壁开口进行排泄的一种外科手术方式,可为临时性,亦可为永久性。

常见的造口类型根据造口用的肠段分有末端回肠造口,横结肠造口,乙状结肠造口、输尿管皮肤造口等; 根据造口维持时间,分为临时性造口,永久性造口;根据造口的形态和手术方式分为襻式造口、单腔造口、双腔造口等。

 

2. 造口的目的是什么?

正如以上定义,造口的目的主要是导流,将大小便导流到腹部皮肤出口而排泄。主要见于以下几点情况:

(1)低位直肠癌:为了达到癌的根治原则,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生命,我们需要切除的直肠下端距离肿瘤下缘至少需要1cm,也就是说极限情况下肿瘤下缘距离肛门缘至少3cm(其中肛管是2cm),否则不能保肛,即使保留了肛门的形态,如果位置极低,肛门功能可能也无法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不得不挖除包括整个直肠肛门这块(如右上图虚线部分为切缘),以达到彻底根治要求,肛门进行缝闭,将乙状结肠拖出造口,此时该造口为永久性造口。

如果肿瘤距肛缘3-7cm时或者肠腔炎症较重、梗阻、肿瘤较大、患者高龄、有合并症等情况,手术中能保肛,但切除以后将两段接起来的接口(吻合口)有高度的风险会发生瘘,导致预后很差,这个时候,外科医生往往会行末端回肠造口,此时为临时性保护造口,目的就是给吻合口有良好的环境去生长,降低肠瘘的发生。

当结直肠癌、溃疡炎症、外伤无法行一次性切除+吻合的情况下,或者能切除确无法吻合上下对接起来,可能会直接行乙状结肠或横结肠造口(可为永久性,可为临时性)

(2)直肠阴道瘘、膀胱瘘、尿道瘘:意思是大便不光从直肠肛门排出,还会排到阴道或者膀胱、尿道里,这部分患者要想彻底治疗,首先得将大便或者小便转流,才利于那个瘘口的生长,为后期手术提供条件。

(3)腹部肿瘤压迫至肠梗阻、尿路梗阻需要改道造口

(4)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术后、输尿管术中损伤需行尿路皮肤造口

 

3. 造口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

造口不仅带来人生理的巨大改变,给患者的心理也带来较大的冲击,排泄物不能随意控制,在社交、饮食、异味处理、造口袋的使用,以及其它问题上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有的人甚至对生活感到悲观失望,对前途失去信心,感觉失去尊严,甚至有患者因为可能的造口而拒绝进一步治疗甚至轻身可能,因此,造口人士作为社会上特殊群体,需要家人的关爱,需要社会帮助,需要康复指导,更需要人们的理解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4. 造口有哪些并发症?

由于人工造口无法像天然肛门、尿道一样有括约肌控制,人工难以造出括约肌的功能,因此造口内大小便不受控制,可以导致各种并发症,诸如:

1) 粪水性皮炎:最为常见,也是广大患友日常处理护理的关键。特别是在回肠造口,因为在回肠处流出的粪便为稀薄,内含较多消化酶、胆汁等对皮肤具有腐蚀性,很容易导致造口周围皮肤发生炎症、溃烂,进一步导致造口袋极易引起渗漏,局部会相当疼痛,每次造口擦洗、护理、造口袋的更换都极为痛苦。

2) 过敏性皮炎:表现为对造口袋材料过敏导致局部的皮肤炎症。

3) 造口狭窄:由于患者肥胖、造口肠壁缺血水肿、造口皮肤开口细小,难于看见黏膜,或造口皮肤开口正常,但指诊时肠管周围组织紧缩,手指难于进入,(俗称“箍指”),大便无法正常排出或者排出不畅。

4) 造口出血:造口表面粘膜破溃出血,或皮下出血甚至腹腔内出血等自造口旁涌出来

5) 造口缺血坏死:主要是由于脱出肠段局部血供不足,导致粘膜缺血坏死,甚至进一步内陷、回缩。

6) 造口水肿:由于腹部炎症、肠道炎症、感染、腹壁压力过大可导致脱出肠壁水肿

7) 造口脱垂:由于造口粘膜张力下降,脱出造口肠段过长等原因导致肠子自造口内翻脱出。

8) 造口旁疝:由于术后腹壁薄弱,慢性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压增高,导致腹腔内容物多为小肠自腹壁内造口旁向外突出的表现。

5. 造口渗漏怎么办,为什么会渗漏,如何防漏?

造口渗漏是目前严重影响造口人日常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其他大部分造口并发症的基础因素,发生造口渗漏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10点,其中主要原因且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造口形态发生了变化。

1) 造口位置不理想

2) 回肠造口手术造型不理想

3) 造口护理技术不恰当

4) 底盘中心裁剪不合适

5) 皮肤皱褶造成溢漏

6) 底板粘贴过早改变体位

7) 底板粘贴时间过长更换不及时

8) 回肠流出液中蛋白酶的腐蚀作用

9) 结肠造口粪便中的细菌作用

10) 造口形态发生了变化

针对以上各种导致渗漏的原因,可在以下几方面加强护理和改进:

1) 对可能要做造口的患者进行常规术前定位,避开骨突、皮带缠绕、表皮不平坦的地方。

2) 选择合适的底板,特别对于非标准造口患者,造口回缩选用凸面底板。一个好的造口护理用品,底盘的黏胶非常重要,首先要贴合随体,这样不容易发生粪便渗漏,保护造口周围的皮肤,高生活质量。其次,黏胶要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对皮肤没有刺激,不引起过敏。(建议选用大品牌,虽然单价稍高,但如果贴合确切、更换频率下降、反而成本下降同时并发症也大大减少)

3) 底盘孔中心大小需合适,使用防漏可塑贴环来降低剪孔难度。在佩戴底盘之前先贴上防漏可塑贴环,形成紧密的密封,这样即使剪孔过大,因为有贴环和底盘共同隔离排泄物,也不会渗漏。对于手眼不协调的老年病人和剪孔技术不熟练的新造口病人,大大降低了剪孔难度。

4) 使用护肤粉、防漏膏、保护膜等

5) 造口袋粘贴后应保持体位10-15分钟,必要时手掌加温或电吹风

6) 底盘使用时间不宜超过7天

7) 了解造口的形态,根据相应的形态选择不同的造口用品

8) 掌握正确的造口袋更换流程

 

 

 

6. 造口有哪些形态,为什么会变化?


造口渗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造口形态发生了变化。这在早些年,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务人员对此均没有更清晰的认识,更谈不上如何判别形态,总是千篇一律的使用各医院方便取得的造口袋贴上草草了事,运气好的患者能做到几天不渗漏,运气不好的甚至医生离开病房就又漏了。随着造口群体的增多,以及造口治疗师这个职业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认识到造口形态的不同和变化影响了造口是否渗漏的因素。

 

造口根据形态主要分为内陷型、隆起型、平坦型。隆起型相对于平坦和内陷型,更容易护理,出现渗漏的并发症更少。内陷和隆起在肥胖人口中更常见,大部分患者刚做完造口手术时往往是隆起型,但如果发生并发症或者其他原因会导致,形态发生变化,主要原因在于:

1) 部分患者出院以后,如果补充营养过多导致身体长胖,随着身体形态变化,造口形态也会发生变化;同理,有部分患者长期肿瘤消耗状态,有可能丰满的皮下脂肪开始皱缩,造口可能会出现平坦或内陷。

2) 皮肤随着年龄增长而松弛,导致在站立或坐位时造口周围的皮肤出现不平整,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或者出现皱褶等情况。

3) 少部分是疾病原因,例如保留结肠比较短、肠梗阻或者肠内炎症等原因也会造成造口粘膜出现部分回缩。

7. 如何得知自己是什么形态的造口?

1) 可以观察自身造口形态

可以采取平躺、坐位、站立等姿势,其中坐位姿势比较准,因为有些人平躺着或者站着时候的造口形态与坐着形态不同,例如平躺时候造口是凸出来的,坐下来就凹进去了,我们要考虑到最难护理的情况

2) 可以使用工具检测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检测工具,帮助了解造口形态以及选择合适造口用品,患友可以自行去搜索,根据上面的内容去比对即可得知自己造口的形态。

 

最后,希望本文能帮助到对广大的造口患友,希望他们不再恐惧,正确面对,坚定信念,乐观向上,活出自我!我们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一定能尽快被控制!中国加油、湖北加油、造口人加油!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肺炎疾病介绍:
表皮葡萄球菌肺炎(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SE)是指由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到肺部,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规则发热、气胸、咳嗽、胸闷等症状的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如果不及时治疗,一般可致菌血症合并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经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可以治愈。但极少数年老体弱、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预后不良。下呼吸道感染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且不留后遗症。注意治愈后一周复查血常规和胸部X线。

     

     

    一、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饮食护理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饮食要以清淡可口、营养丰富为主。对于咳嗽严重者可多食用止咳润肺食物,痰多且黏稠者注意化痰饮食,平时多喝水,忌吸烟、饮酒、辛辣饮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咳嗽严重可多食用雪梨、银耳、蜂蜜、百合等食物,有着清热润燥,生津化痰的功效,还能滋阴润燥,清肺养胃,清热降火,对于下呼吸道感染咳嗽有一定益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多者可食用柿子、白萝卜、罗汉果等食物,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生津润肠、凉血止血、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有助于化痰。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多饮水,感染的恢复和化痰都有一定益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避免吸烟、饮酒,烟酒对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会导致痰液增多,不利于痊愈。

     

    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日常护理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以发热和咳痰护理为主,治愈后一周复查血常规和行X线监测气管、支气管、肺部有无炎症残留,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

     

    1.日常护理

     

    发热护理:患者发热时注意卧床休息,注意室内温度保暖,可给予冰敷、酒精擦拭物理降温,出汗多的患者注意更换衣物保持身体清洁干燥,适当补水,避免水电解质紊乱。

     

    咳痰护理:部分患者痰液粘稠或位置较深不易咳出,家属在护理时要协助翻身、扣背帮助咳出,平时多喝水有助于化痰。

     

    病情监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愈后,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表现时,建议到医院复查。

     

    心理护理:在生活中,患者家属要多关心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内心想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不要紧张,告知本病经过及时治疗,病死率很低。

     

    特殊注意事项:部分患者痰液较多且黏稠,突发喘憋者警惕痰液堵塞气管,应及时拍背协助患者咳出,同时拨打120急救。

     

     

    三、如何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预防方法为避免发病诱因和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经常、反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卡介苗素、细菌溶解物等,有适应证者可注射呼吸道多价菌苗。对于年老体弱等高危人群,每年流行季节定期体检胸部X线可早期筛查。平时避免发病诱因,包括避免与感冒患者的接触,避免受凉、淋雨,避免过度疲劳等。增强体质,坚持有规律的、适度的运动,坚持耐寒锻炼等。

  •  

    近日,社交媒体上不断有朋友提问「如何不把病毒带回家」,这也是我们共同关心的的问题。守护好自己的健康、关心家人的健康,请存好这份健康攻略。

     

    消毒杀菌怎么做?

     

    疫情蔓延,很多人都担心居住环境和物资消杀不彻底,市面上那么多消毒用品怎么使用才是安全正确呢?

     

     

    日常防护怎么做?

     

    不管疫情防控的路怎么走,我们日常都应该做好防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怎么做一起来看看吧!

     

     

    家人、室友感染新冠怎么办?

     

    一人感染,全家人心惶惶,如果家人/室友患病,该如何有效防护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2,15(2):81-89.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2.02.001.
    [2]张文福,何俊美,帖金凤,等. 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37(1):63-67. DOI: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1.020.
    [3] Zhao J, Zhao S, Ou J, et al. COVID-19: Coronavirus Vaccine Development Updates. Front Immunol. 2020;11:602256. Published 2020 Dec 23. doi:10.3389/fimmu.2020.602256
    [4]  中国药师协会居家药学服务药师分会,健康中国研究中心药品与健康产品专家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药知识管理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等. 疫情期间百姓居家药物治疗合理用药管理与指导专家共识[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0,22(3):130-138. DOI:10.3760/cma.j.cn114015-20200223-00152.
    [5] 国家卫健委. 关于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 http://www.nhc.gov.cn/xcs/gzzcwj/202211/9bb71c9c7d664fb0bbcd2b3eaaefcf84.shtml
  • 扁桃体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最多见,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当中,扁桃体炎的发病率一直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慢性扁桃体炎也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7~14岁的儿童最为多见,发病率可达22.04%,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也可发病。扁桃体炎患者经及时诊断和及时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缓解症状,一般预后较好。不会影响正常生活。手术患者一般1个月左右进行复查。

     

     

    一、饮食调理

     

    扁桃体炎患者平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等,以免症状严重,导致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多饮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

     

    二、日常护理

     

    对于扁桃体炎患者的护理应注意日常合理饮食、注意休息,增加室内湿度。日常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术后注意进食要按照术后饮食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需谨遵医嘱足疗程使用,不可中途停药。术后1周避免过强体育运动。在卧室中可适当使用喷雾器或加湿器。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日常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放松心态、劳逸结合、注意保暖。多喝温水和凉水,不要喝过烫的水或粥。手术患者术后应观察创面出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特殊注意事项:日常可使用咽喉含片来帮助减轻喉咙痛的症状。但含片不适用于幼儿,以免窒息风险,而且含片还可能含有很多不必要的成分,或许会造成潜在的危害。

     

     

    三、预防措施

     

    生活中注意预防,可以降低扁桃体炎的发病率。可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等方式。若家族中有扁桃体炎患者,应及早进行疾病的筛查,平时也可预防感冒、积极锻炼身体、工作、外出尽量带口罩等方式做到有效预防。若家族中有扁桃体炎患者,应及早进行疾病的筛查,早期可进行咽喉检查,咽喉痛、扁桃体红肿、发热等相应症状即可进行初步筛查。积极预防传染性疾病。流感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在家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频率。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清水漱口,避免食物残渣存在口腔中。早晚用淡盐水漱口,能感到微咸为宜,也有专门针对慢性扁桃体炎的漱口液,可有效预防慢性扁桃体炎的反复发作。

  • 秋冬季节正是各种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再加上目前全球新冠疫情此起彼伏,口罩防护不能少,不过有些人却因长期戴口罩闷出痘痘,这是为什么?该怎么办呢?

     

     

    1. 戴口罩为什么长痘痘

     

    我们来看看口罩的结构。一次性口罩一般分为三层:外层为阻水层,可阻隔飞溅的液体;中层为过滤层,可有效阻隔微粒;内层为吸水层,可吸收佩戴者口鼻的水汽。而长时间佩戴口罩会造成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环境潮湿闷热,促使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细胞含水量增加、体积增大,导致急性阻塞,从而引发痤疮。

     

    佩戴口罩时一定要分清内外面,否则非但达不到防护作用,还可能引发皮肤不适反应。一般来说,口罩颜色深的一面为外面,即阻水层。浅的一面为内面(吸水层)。两面都是白色的口罩则需要查看口罩的金属条,一般口罩金属条只会在一侧突起,另一侧不突起,突起的这一侧应该是外面,不然压下鼻夹时,无法有效密合。此外,大家还可以结合口罩布面的褶皱来帮助自己区分,一般褶皱开口向下的为外面。

     

    佩戴口罩的过程中,如口罩内面潮湿,则应该更换口罩;如感觉潮湿气闷,可以选择空旷人少的地方摘掉口罩,休息片刻。

     

    2. 戴口罩长痘痘的其他原因

     

    如果口罩佩戴正确、时间适当、潮湿后及时更换,却还是长痘痘,那可能是使用的护肤产品过油过厚哦!

     

    在干燥的冬天,女性朋友们喜欢选择矿油类产品。这类产品虽然能保湿滋润,但由于佩戴口罩时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较不佩戴口罩慢,矿油类产品反而会增加皮肤负担。因此,建议选择质地轻薄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含矿油、植物油、硅烷类成分的产品。

     

    此外,女性朋友们还应该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少食或避免高油高糖、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吸烟、不喝酒。作息规律,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学会减压。

     

     

    3. 如何避免闷出痘痘?

     

    一是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选择适合的口罩。如果不是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或各种感染高危患者到医院就医,不需要戴N95口罩,可选择较轻便透气的一次性口罩,定时更换。

     

    二是更换口罩的间隙可以用吸油面纸吸附面部多余的油脂。选择质地较轻盈的舒缓保湿产品,口罩遮盖区域避免使用封闭性过强的油膏状、粉霜状护肤品和彩妆品。

     

    三是限制多脂多糖的饮食,限制乳制品的摄入,刺激性食物尽量少吃,多休息、多喝水、多摄入蔬菜水果。

  • 上期我们介绍了如何正确鉴别感冒、流感、新冠肺炎这三种常见肺系疾病,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才能正确的保护自己呢?

     

     

    一、做好防护,接种疫苗

     

    戴口罩 勤洗手 做好个人防护

     

    首先要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

     

    其次在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最后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要注意保暖。

     

    勤通风 少聚集 注意公共卫生

     

    首先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其次未免受流感侵袭同时又遭新冠感染,我们应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或等场所。必须前往时要做好防护,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

     

    同时应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注射疫苗:预防重于治疗

     

    虽然接种流感疫苗不能直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但对防控新冠疫情确实有益处。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流感的感染率,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率;可以减少流感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干扰,将社会、家庭、个人的疾病负担下降到最少。

     

    新冠疫情下,为尽可能减少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推荐按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接种:

     

    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②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③重点场所人群。包括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④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特定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

     

    根据专家建议,今年的流感疫苗要做到应种尽种、有愿必种。有什么苗打什么苗,不要等待。通常应在流感季节到来之前接种,但在流感期间接种也有效。

     

    二、学会自查,及时就医

     

     

     

    1.如何判断自己发热?

     

    平静状态下超过37.3℃

     

    注意:测量前20-30分钟要避免剧烈活动、进食、喝冷水或热水、冷敷或热敷,并保证腋下干燥。

     

    2.如果头痛、流鼻涕、咳嗽、喉咙痛怎么办?

     

    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建议,若体温低于38℃,居家隔离,按当地规定上报,密切观察症状变化;根据说明书可以服用布洛芬等药物。如自觉严重,先去社区医院就诊。若体温超过38℃,前往发热门诊。

     

    3.无明显发热,但全身酸胀,腹痛腹泻怎么办?

     

    轻症隔离,重症就医。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首发症状包括胃肠道不适,出现腹泻时要注意居家隔离,注重保证营养,适量多饮盐糖水。如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4.感到胸闷但不发热,怎么办?

     

    胸闷可由精神紧张、心脏病、哮喘、慢性肺部疾病等引起,若既往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等情况,或居家休息无好转建议至医院就诊。

     

    5.若出现发热、胸闷等不适症状,是否应在家继续观察?

     

    如出现发热伴有胸闷不适的,应保持高度警惕,尽早就医。最好步行至最近的医疗机构(戴口罩,尽量不乘坐电梯),进行血常规、CRP、胸部CT检查及病毒相关检测。

     

    6.曾接触过可疑病人,但目前没有出现任何不适,该怎么办?

     

    建议居家隔离观察,观察时间为14天,主要监测体温的变化状况。每天一早一晚量体温。如果14天内出现了疑似的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建议去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

  • 全国人民为了防疫,不仅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保持社交距离等行为,提高自己的身体保护力也很重要,所以摄取进入体内的营养是提高抵抗力,使身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基本原则是均衡营养,平时多在饮食中注意或加强营养。防疫饮食三重点均衡饮食多样化。

     

     

    良好的均衡饮食习惯,饮食多样化,才能真正落实防疫饮食。

     

    具体如下:

     

    一、足够的蛋白质:构建免疫系统的基本原料是蛋白质,肺免疫防御、全身免疫细胞都是蛋白质构建的。蛋白质的来源是我国发表的每日饮食指南中的豆鱼蛋肉类食物,大豆制品的豆腐、豆浆、豆干、鱼类优先于Omega-3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鱼类、鸡蛋和低脂肪品。

     

    二、摄取丰富蔬菜:丰富不仅适量,也是多样性。因为食物中的许多重要营养素,如抗氧化营养素(包括维生素他命c、e、镁、锌、硒、β胡萝卜素、植化素等),以及人体各种新陈代谢所需的维生素b,这些营养成分需要合作发挥最佳作用。如何摄取这些营养素,最简单的方法是平衡饮食和丰富蔬菜。

     

    三、少精致糖类:精致糖类促进身体炎症,削弱白血球功能,无助于免疫力,人们应减少或避免摄取这种食物。

     

     

    3大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健康

     

    相关资料显示指出,除了饮食,生活习惯也与免疫力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生活习惯大致分为:

     

    (1)睡眠充足:研究表明,一天只睡4小时,体内流感抗体减少一半。所以每天必须睡7个小时。

     

    (2)经常锻炼:如果人们不能每天坚持锻炼30分钟,可以划分锻炼时间。例如,当他们有空的时候,他们可以每天运动10分钟,每天运动3次,累积30分钟,这对保持身体的保护有效。

     

    (3)压力适当:生活压力促进身体糖皮质素浓度上升,免疫系统失调,台大沈立言教授也指出抑郁会影响身体免疫力。

     

    我在这里呼吁大家,在这场疫情蔓延到世界范围内,人们需要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衡多样化的饮食,保持乐观的感情,保持充足的睡眠,营养搭配,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照顾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真正实现全面的防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病情较轻、病程短,可自愈,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不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伴有严重并发症时还存在预后不良的情况。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通常在首诊后予以治愈,多无需复诊。但存在并发症,如继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患者,需依据患者病情确定其复诊时间。

     

     

    一、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饮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上呼吸道感染者应注意提高免疫力,修复呼吸道的上皮组织,不宜吃辛辣和过咸的食物,因为人体的免疫力需要靠食物中的营养来提升,故良好的饮食能够确保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和热量,有助于康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以优质蛋白丰富的食物为主,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肉等。应多饮水,有利于稀释痰液,有助于痰液咳出;咳嗽、咽痛明显者亦可多饮用梨汁、桔皮水等。忌食油炸、油煎、辛辣食物,忌食冰镇冷饮等食物。不宜用刺激性食物如韭菜、葱、蒜、浓茶、咖啡、巧克力等,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患者由于发热、出汗等症状,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保持机体电解质平衡。

     

    二、上呼吸道患者的日常护理

     

    人们在早期进行有效的日常生活管理,可明显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尤其是婴幼儿患者,家长的护理尤为重要。应该给患者高蛋白、充足维生素和足够热量的饮食。注意病人的饮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尽量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增强食欲。要保证水分的摄入,足够的水分可以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有利于病变黏膜的修复,也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开窗时要注意关门,避免对流风。保持适当湿度,以防干燥空气吸入气管,痰液不容易咳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如出现畏寒、寒战等症状时,应使用体温计、体温枪等仪器进行体温检测并记录,以明确患者病情变化。

     

    特殊注意事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需要注意生活作息,健康饮食,尤其以3岁以下婴幼儿及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去人员较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和他人保持较远的距离,避免交叉感染。增强免疫力,防止感染。婴幼儿及年老体弱患者免疫力低下,机体防御功能差,精心护理格外重要,减少患者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至关重要。青年患者注意饮食均衡,适当锻炼,尽量避免熬夜、劳累、淋雨等诱发因素。

     

     

    三、如何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重在预防,隔离传染源有助于避免传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营养、饮食生活规律、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方法。年老体弱易感者应注意防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增加感染风险。可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多提示为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多提示为细菌感染。平时应增强体质,积极锻炼,避免劳累,防止感冒。戒烟,保持良好的作息,健康饮食。接种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改善生活卫生环境,防止空气污染。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个人卫生。

  • 天气会逐渐转冷。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曾提到,新型冠状病毒喜冷怕热,温度越低对它越有利,温度越高越不利。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新冠反弹呢?

     

    新型冠状病毒,很怕热和紫外线,56℃30分钟就可以灭活。同时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也可有效灭活病毒。冠状病毒属中,SARS在室温24℃条件下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腹泻病人的痰液和粪便里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约15天,在塑料、玻璃、布料、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3天。

     

     

    有以下6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值得我们注意。

     

    1.肉类和蔬菜的切菜板和刀没有分开,肉类、蔬菜没完全煮熟就吃。

     

    切肉的菜刀和菜板油脂较多,不容易被洗净,容易滋生细菌,如果再用来切蔬菜和水果可能会引起污染。人体感染后,容易引起胃肠炎,免疫力下降,所以切肉和蔬菜、水果最好用两把刀和两块菜板。

     


    生肉中可能有寄生虫或者其他细菌病毒,如果不经过长时间高温的烹制就不会被杀死,随着生吃的蔬菜和水果会被吃进肚子里,造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很怕热56℃30分钟就可以灭活。将食物彻底煮熟,能明显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2.冲马桶时,马桶盖打开。

     

    腹泻粪便里,冠状病毒能存活5天以上。

     

     


    无论家里是否有感染者,冲马桶时需要将马桶的马桶盖盖上, 冲水时将马桶盖打开,马桶中的细菌病毒会随着冲水时产生的气旋升到半空中,并保持悬浮状态长达多个小时,很多家庭会将洗漱、淋浴的物品放在卫生间里,细菌病毒会落在牙刷、漱口杯、毛巾表面,造成二次污染。

     

    3. 随地吐痰或者将痰吐到垃圾桶里。

     

    病人的痰液冠状病毒也能存活5天以上。现在都要求居家隔离,痰液一直暴露在空气中,空间相对封闭,病毒容易通过痰液播散。大家可以将痰吐到马桶里,然后盖上马桶盖冲掉。

     

    4. 平时爱喝酒的人,想着喝地点高度白酒吧,可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事实上,能够有效杀灭病毒的是75%医用酒精。白酒,酒精浓度一般在50%到60%之间,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没有杀灭作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而喝酒是通过消化道进入,没有抗病毒的作用。而且大量饮酒还会降低人的抵抗力。

     

    5. 怕被传染,出门戴多层口罩。

     

    目前口罩紧缺,戴一个口罩就可以了。

     

     

    事实上,戴上三四个口罩会使人喘不过气来,因为空气无法从正面进入鼻腔,只能从侧面进入,反而起不到防护效果。

     

    6. 洗手用自来水,洗洗就完了。

     

    单纯自来水冲洗,是不够的。最好用洗手液或者肥皂洗手,或者使用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洗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疫情期间,用肥皂与洗手液能杀死部分致病微生物,如那些可以引起腹泻、肠炎、腹痛、腹胀等副作用的细菌等,能去除污垢和油脂,减少病毒附着。

     

    同时,洗手时,不要随便洗两下就完了,尽量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洗得彻底,洗得干净。

      
    最后,希望大家居远离不良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自我防护。

  • 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不仅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还会给公众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一口痰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近日,“西安一确诊病例被一口痰传染新冠”的信息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并很快引起热议。

     

    陕西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张义表示,3月10日西安市报告的确诊病例B在3月6日曾与确诊病例A在户外公共场所有过短暂时空交集。病例A在近距离路过病例B时吐了一口痰并快速离开,病例B当时未佩戴口罩。

     

    疾控专家提醒:奥密克戎传染性非常强,出门在外一定要戴口罩。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带你看清一口痰包含多少细菌,并给出正确的吐痰方式。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史宇晖

     

    新冠病毒在痰液中可存活39天

     

    痰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起到润滑黏膜、粘附进入呼吸道灰尘和微生物的作用。

     

    正常人的痰分泌在每天100毫升左右,可通过咽部排出体外,将人体垃圾带走,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当人吸入刺激性气体、尘埃、致病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时,上呼吸道就会发生炎症,而当上呼吸道发生炎症(或肺部发生疾病)时,呼吸道分泌物——痰就会增加,且痰液性质会发生改变,由白色黏痰变为黄色脓痰,成分包含黏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等。

     

    一口痰包含多少细菌?

     

    研究显示,一个健康人的一口痰中,至少包含5000万个细菌;如果是患病者,其痰液中的细菌数量会更高,可能超过2个亿。

     

    患者在正常呼吸时排出体外的病原体较少,而在咳嗽、打喷嚏、吐痰或大声说话时,带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飞沫核或痰液会被排出体外,进入空气中,传播给易感者。

     

     

    部分细菌的生存能力很强,以结核杆菌为例,一名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吐痰,痰液中的病菌当下就会扩散到空气中,还能漂浮数小时,极易导致周围人感染。

     

    另外,结核杆菌在尘埃中可以保持8~10天的传染性,在干燥的痰液中可以存活6~8个月,随着痰液风干,病菌会与灰尘一起飘飞,这种尘埃飞沫若被健康人吸入,也可能导致肺结核。资料显示,在有风的情况下,细菌大约能扩散70米远的距离。

     

    2020年,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科长范月玲曾表示,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在痰液中可存活39天。

     

     

    大部分呼吸道传染病都能通过“一口痰”传播,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气管炎、百日咳、白喉,以及曾经的非典型性肺炎和现在流行的新冠肺炎等, 都可以通过痰液传播,危害性极大。

     

    一口痰的飞沫,能传播多远?

     

    咳嗽产生的飞沫,会将呼吸道中黏附的体液一并带出,同时,大量的病毒和细菌也传播了出来。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莉迪亚·布鲁迪副教授发现,人们呼出的气体(包括咳嗽、打喷嚏)最高时速可达110公里,可产生长达8.2米的气态云。这类气态云中会携带不同大小的液滴,从而传播病毒。

     

    她认为,将脸埋在肘部打喷嚏或咳嗽只能部分干扰气态云的运动,戴口罩并保持更远的社交距离才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莉迪亚·布鲁迪研究团队还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到了咳嗽和打喷嚏时产生的流场,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两者的传播距离:

     

    • 一次咳嗽可以产生1000~2000粒飞沫,最远可达6米;
    • 打喷嚏则可产生10000个以上的飞沫,最远传到8米之外;
    • 在重力作用下,直径大于100微米的飞沫会在10秒内落到地上;小飞沫则飞得较远,且会在空气中迅速蒸发变小,形成干燥的飞沫核(气溶胶)。

     

    咳痰有一套安全姿势

     

    口罩作为物理阻隔方式之一,既能避免病原体从病毒携带者向外扩散,也能减少人体吸入病原体致病的危险,具有双向隔离保护作用,尤其在疫情期间,戴口罩是重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如果在没有口罩的情况下: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何耀教授与中国香港地区卫生防疫专家联合推荐“向地咳”的方式:即未戴口罩时,咳嗽或打喷嚏要尽量向地面。

     

    若情况允许时,咳向洗手盆或便池,咳后马上冲洗清洁手盆或便池,咳嗽和打喷嚏时将头朝向地面。

     

     

    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咳嗽或打喷嚏的其他建议方式:

     

    • 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建议采用纸巾遮住口/鼻的方式。
    • 英国建议采用衣袖(不是手)或纸巾的方式。
    • 韩国建议采用衣袖的方式。
    • 中国建议采用曲肘(手肘)的方式。
    • WHO建议采用曲肘(手肘)或纸巾的方式。

     

    在实际生活中,当喷嚏或咳嗽猝不及防地来临时,大部分人来不及用纸巾完全捂住口鼻,而采用手或曲肘的姿势咳嗽或打喷嚏,可能污染我们的肘部、面部和手,如果无法及时清理,会进一步由污染的手再去污染其他人或物体。

     

     

    向地面咳嗽和打喷嚏的姿势可能是在不具备纸巾、洗手条件时,最卫生且简单易行的一种方式,“将头朝向地面”这一姿势,有助于避免无意间咳嗽或打喷嚏时的飞沫污染附近的人和物品。

     

    此外,注意不要随地吐痰,如果有痰,建议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再把痰液吐到纸巾里包起来扔掉,一方面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传播,另一方面也避免痰液喷溅到身体其他部分后引起交叉感染。

     

    最后呼吁大家,当前流行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非常强,即使在户外,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应该戴上口罩,勤洗手,做好防护。

     

    参考文献:何耀, 林大庆, 梁子超, 郑家强. 咳嗽和打喷嚏的合理方式知多少.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4): 621-622.
  • 保护口腔健康,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可以怎么做?

     

    口腔卫生的重点在于控制菌斑,消除污垢和食物残渣,增强生理刺激,使口腔系统有一个清洁健康的良好环境,从而发挥其生理功能,维护口腔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口腔健康的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口腔作为人体消化食物的第一道关口,不仅仅有牙齿负责将食物嚼碎,让食物顺利进入胃肠道,同时还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细菌。

     

    口腔中的细菌,不仅口腔中的细菌,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繁多,可达数百种。这些细菌有的对人有益,有的对健康有害。幸运的是,大部分细菌都对保持口腔健康有益。此外,口腔中的菌群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则会保持口腔健康;如果有害菌增多或有益菌减少,口腔菌群失调,就会导致口腔健康不良,从而患上口腔疾病,如常见的牙周病,龋病,牙齿缺失,还会产生难闻的口气。

     
    人类拥有两副牙齿,乳牙和恒牙。乳牙共有20颗,从出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到3岁基本长齐。6岁左右,乳牙逐渐脱落,被恒牙代替。恒牙通常有29-32颗,除智齿生长较晚外,其余28颗牙齿会在13-14岁全部长出,并将一直伴随我们一生。

     
    牙齿的主要构成物质为牙质(牙本质),外面包有牙釉质(在牙冠部分)和牙骨质(在牙根部分)。牙骨质外还有由纤维组成的牙周膜,把牙齿固定在牙槽中。牙的中央有牙髓腔,内充满牙髓,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五大方法呵护口腔健康

     

    方法一:清洁牙齿表面细菌

     

    一般建议每天至少刷两次牙齿,刷牙时间应在2-4min之间为宜,建议使用软毛牙刷,45°角进行清洁,每3个月应当更换一次牙刷;此外,使用含氟牙膏可以帮助抑制细菌的滋长,为牙齿提供保障,防止蛀牙。

     

    方法二:使用牙线和漱口水

     

    在晚饭后,使用牙线可以去除牙齿之间的斑块和细菌,注意科学使用,切勿损伤牙龈;漱口水有助于抑制斑块累积和减轻牙周炎,可帮助解决口臭和牙缝残渣等问题。

     


     

    方法三: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限制糖分和酸性食物的摄入,特别是碳水化合物高的汽水等。

     

    方法四:戒烟限酒戒槟榔

     

    吸烟是引起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饮酒则容易引起口腔舌癌和口底癌;“槟榔果”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

     

    方法五:定期进行牙齿检查

     

    建议成年人至少每6个月做一次牙齿检查,每1年做一次深度筛查。

  • 新冠病毒感染,全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新冠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

    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依靠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治疗。

    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关键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观察。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康复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再次感染。

  • 小儿衣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影响婴幼儿。这种疾病由肺炎衣原体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由于肺炎衣原体非常微小,诊断主要依靠采集患者的痰液或其他呼吸道样本进行定量PCR试验。

    治疗小儿衣原体肺炎的方法主要有口服药物治疗和输液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则需要采用输液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和红霉素。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清淡饮食,低盐低脂,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喝温开水,多呼吸新鲜空气。这些措施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家长在护理患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加强护理和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 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翻身改变体位。
    • 避免烦躁易怒,可适量给予镇静剂。
    • 提供富含卡路里、维生素、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食物以及充足的水分。
    • 多吃抗菌杀菌、止咳润肺、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总之,小儿衣原体肺炎是一种可治性疾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此外,以下科室与小儿衣原体肺炎相关:

    • 儿科
    • 呼吸科
    • 感染科
    • 急诊科
    • 检验科

  • 间质性肺炎是一种复杂的肺部疾病,其治疗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间质性肺炎是一种肺部疾病的总称,病因多样,包括感染、环境因素、药物、结缔组织疾病等。

    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乏力、发热、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咯血、胸痛、皮疹、关节痛、肌肉酸痛、寒战和周身不适等。

    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纤维化药物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环境,保持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

    患者应选择舒适的体位进行卧床休息,以缓解肌肉酸痛、胸痛等不适症状。

    间质性肺炎的治疗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因此治疗时间无法一概而论。

    患者需要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

  • 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许多人对新冠病毒的后遗症产生了担忧,那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后遗症究竟严重吗?

    事实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观察,大多数轻症患者康复后,肺部阴影会逐渐减弱,通常只留下纤维样痕迹,对肺功能影响不大,这不会成为临床实践中的后遗症。而重症患者,由于肺部受到严重影响,即使症状消失,肺部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患者未来无法进行剧烈活动。

    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患者出院后应尽快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康复治疗,日常保养也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2. 增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3. 注意饮食营养,保持身体健康。

    4.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此外,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是预防后遗症的关键。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提高免疫力。

    2. 勤洗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或使用不含酒精的洗手液。

    3. 戴口罩,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或人群密集的地方。

    4. 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与有感冒或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5. 注意个人卫生,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急性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急性肺炎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急性肺炎的治疗需要及时就医。患者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其次,急性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见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2. 支持治疗: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休息、补充水分、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3. 对症治疗:针对咳嗽、咳痰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4. 其他治疗:如氧疗、雾化吸入等。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总之,急性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了解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 非典型肺炎,也称为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气喘、呼吸代偿能力下降等症状。

    非典型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日常保养。药物治疗方面,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可有效治疗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引起的非典型肺炎。对于由特殊病毒感染引起的非典型肺炎,则需要采用抗病毒治疗。此外,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来预防非典型肺炎: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潮湿的环境。

    3.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4.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5. 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我们应该提高警惕,积极预防,并及时治疗。

  •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特点是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患者体内检查结果呈现阳性。那么,支原体肺炎阳性多久能转阴呢?

    一般来说,支原体肺炎阳性患者经过三到四周的时间,体内支原体感染可以被清除,检查结果转阴。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通常需要两到四周的时间才能彻底消失,这是由于肺炎支原体生长周期较长所致。

    支原体肺炎的转阴时间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以及治疗方案等因素有关。轻微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自身免疫力可以将其清除,大约需要两到三周时间。而对于严重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则需要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经过积极的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可以在三到四周左右转阴。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婴幼儿等,在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护理,避免病情反复。支原体肺炎患者建议早期使用抗生素,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治疗期间,患者还需注意保暖、多饮水,避免着凉,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支原体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彻底,很容易出现重症肺炎。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增强自身抵抗力,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少喝酒或尽量不喝咖啡,戒烟酒。在饮食方面,应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了解其转阴时间和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恢复健康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日常保养,相信很快就能战胜疾病。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传染病。根据临床观察,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症状。

    胸痛的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首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侵害肺部,肺部受损可能导致胸膜炎症,从而引发胸痛。其次,感染过程中,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心脏和纵隔淋巴结等组织受到刺激,引起胸痛。此外,剧烈咳嗽也可能导致胸膜牵引,从而引发胸痛。

    除了胸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等。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都会出现胸痛症状,且胸痛程度因人而异。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针对胸痛,可采取以下措施缓解症状:

    •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使用镇痛药物,如布洛芬等。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
    •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
    • 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
    • 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
    •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 关注疫情动态,及时接种疫苗。

    总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如出现胸痛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据统计,其发病率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5%。对于患有室间隔缺损的宝宝来说,哭闹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需要关注宝宝的心功能状况。

    当宝宝心功能良好时,他们可以正常哭闹,不必过度担心。然而,如果宝宝心功能不佳,长时间哭闹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导致心力衰竭。因此,家长应避免让心功能不佳的宝宝过度哭闹,并及时给予安慰。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宝宝在室间隔缺损的情况下,哭声特别响亮,这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相反,这说明宝宝的心功能较好。但如果宝宝哭声微弱,甚至哭不出来,这可能是体力不足的表现,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考虑手术治疗。

    室间隔缺损的宝宝需要加强营养,避免感染。由于主动脉血流入肺动脉,导致宝宝的营养物质丢失,同时肺部血液增多易导致感染。因此,家长应定期为宝宝称重,观察生长曲线。如发现生长曲线明显低于正常,或反复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评估手术时机。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感染。同时,定期带孩子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室间隔缺损的宝宝来说,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通过手术等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改善宝宝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症状的发热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具体发热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干咳和乏力。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低热,腋下温度在37.3~38.5℃之间。然而,部分患者会出现高热,尤其是合并细菌感染时,腋下温度可升至39~40℃以上,此类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发热症状,仅表现为干咳。

    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应及时前往医院感染科或发热门诊接受检查和隔离治疗。由于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并检测其新冠病毒核酸,以确定是否感染。对于确诊患者,在隔离期间,可尝试使用抗病毒药物,并进行对症治疗。虽然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但通过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可以康复。因此,尽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出时请佩戴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以防止飞沫传播。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菜市场、超市等。在家经常通风,勤洗手,可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消毒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除了使用抗病毒药物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 遵医嘱,按时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及时就医,多数患者可以康复。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