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型糖尿病的饮食指导

2型糖尿病的饮食指导
发表人:周喜玉

二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内分泌科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对于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控制血糖是最为首要的目的,而控制血糖的方法包括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其中包括药物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的自我监测、糖尿病知识的学习以及饮食指导,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二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的具体内容,大致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主食方面的饮食指导

对于糖尿病患者主食的选择应该不要过于追求细粮,应该选择粗粮食用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最为有益,每顿餐可以将主食的量控制在二两以内,选择一些粗粮包括小米、玉米、高粱米、荞麦、黑豆、红豆、绿豆、黄豆等,每日搭配和配伍的进行良好的饮食习惯,最终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副食方面的饮食指导

主要是避免吃一些过于油腻的食物,一些大肉类的食物、烧烤类的食物、煎炸类的食物、油炸类的食物不适合糖尿病的患者食用,主要应该选择一些绿叶的蔬菜每日食用最为有益,绿叶的蔬菜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大白菜、小白菜、菠菜、芹菜、苦苣、蒲公英、油麦菜、生菜以及其他更多的绿叶蔬菜,每顿餐可以吃一斤的蔬菜。

水果方面的饮食指导

糖尿病的患者不要一看到水果就像谈虎色变一样,任何水果都不敢吃,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糖尿病的患者在血糖控制达标的前提下是可以食用水果的,选择一些低糖的水果就可以,如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樱桃、苦柚、火龙果都是含糖量较低的;另外,也可以选择西红柿和黄瓜代替水果食用,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新生儿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内分泌-代谢障碍综合征,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糖类代谢紊乱,对糖类的耐受性降低,患者出现血糖升高,并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称为新生儿糖尿病,以Ⅰ型糖尿病为主,这类患儿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此外,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少见。治疗方式包括:液体管理、胰岛素替代治疗、积极控制感染等。尽管积极治疗,该病预后不佳。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1型糖尿病原本可以叫做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般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特别容易发病,不过什么年龄段都可以发生这种类型的糖尿病的,不管是哪个年龄段人群得这类糖尿病,起病都是比较急的,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因此只要是检查出这种疾病来,就得终身依赖注射胰岛素了。


    1型糖尿病病起病较急,但是大约还有近三分之一的这类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异常症状表现,一般是在发病的时候就会存在了,不但有明显的发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上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情况呢,甚至还会因为多尿而引起尿路感染的症状。

     

     

    因为身体的机体代谢很快,因此平时总是吃的很多,但是体重却在减轻,明显的消瘦症状,身体也会疲乏无力。还得长期的注意胰岛素来控制病情。并且有1型糖尿病的人群还得有严格的饮食标准才行。


    1.1型糖尿病发病后就得一直注射胰岛素才行,这样血糖才能基本控制在范围之内,不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还得严格控制饮食才行,因为过多糖分的摄入,就会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分解,所以会在胰岛素缺乏的时候引起血糖的急速上升,对病情的控制不利。在饮食上一定要少吃含糖量特别高的食物才行。


    2.对1型糖尿病人来说,食谱中一日三餐都不能摄入太多的糖分才行,不管是主食还是菜都得是低糖的食物才行。像主食中的大米和馒头的含糖量就很高,一般一次不能吃太多,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来吃,平时也可以多吃一些粗粮食物,既可以补充热量,但是还含糖分少。

     


    3.对于菜品也是有要求的,如果想吃肉菜,那也得严格控制热量和糖分的摄入才行,像虾仁炒油菜对糖尿病人来说是不错的菜品,不但补充了蛋白质,还有新鲜的蔬菜摄入,维生素也得到补充了,并且这种炒法用不了多少油,菜品中没有一种是含糖特别高的,不过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用动物性油脂。


    4.1型糖尿病人的饮食禁忌就包括不能喝酒,虽然酒精代谢不需要胰岛素,但是长期喝对肝脏不利,关键是因为一些降糖药会在洒的作用下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平时糖尿病人还得注意减肥,不能让身体太胖,肥胖可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平时应该限制高糖、高脂肪的饮食摄入才行。


    1型糖尿病在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情发展,同时也一定要严格的控制好摄入的糖分才行,不管主食是米饭还是馒头,都在计算好需要吃多少才不会让身体血糖升高很多,平时还要低脂低热量的饮食才合理。在不让病情加重的情况下摄入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总之只要是能控制好摄入的糖分的饮食都是合理的。

     

  • 科学饮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途径,并不是需要您饿肚子,甚至不需要放弃自己喜欢的食物,只要合理安排每日摄入食物种类和数量,您同样能享受健康美食,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饮食,糖尿病饮食是健康饮食,不是饥饿饮食,同样适合正常人。    

                

    糖尿病饮食治疗为何如此重要?

    科学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能协助维持血糖在理想水平;控制血脂、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维持合理体重。科学的饮食治疗贯穿始终,科学饮食的目的:控制病情 + 享受美食!

     

    医生按照“三步曲”帮您计算每日总能量:

    1.计算自己的标准体重=身高(cm)-105正常体重:理想体重±10%之间 肥胖: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 消瘦:低于理想体重20%以上

                  

    2.每天需要的能量=理想体重×能量级别,活动量不同,所选择的能量级别也不同

                  

    3.根据自己的活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能量级别注:以轻度活动(退休、老年)正常体形为基准:体力活动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5kcal/kg体重;肥胖者减5kcal/kg体重;消瘦者增加5kcal/kg体重。

                  

    举例:老王,男性,56岁, 身高170厘米,体重68公斤,职业:会计,患糖尿病4年,采用口服药+饮食治疗,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算算老王每天需要的总能量先算老王的理想体重=170-105=65公斤老王体型正常,轻体力活动,故选择每公斤体重30千卡的能量级别,所以:老王每天所需总能量=30×65≈2000千卡。

                  

    主食选择善搭配

    主食类(即碳水化合物)食物是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主食的选择上可以粗细搭配,即粗粮和精细的粮食搭配在一起,如早餐吃玉米,午餐可以吃米饭,晚餐还可以将部分主食用些芋头或红薯替换。即使主食是粗细粮搭配,每餐也不宜过饱,七八分即可。

             

    主食应粗细粮搭配摄入,肉蛋奶类不能忘

          

    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全天饮食总热量的10%~15%,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全天摄入蛋白质总量的1/3,如鱼肉、瘦肉、鸡蛋、牛奶、大豆等。

                   

    限制脂肪摄入量

    脂肪是美味佳肴的创造者,但过多摄入饱和脂肪会产生过多的能量,使血糖升高,并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关。每日的脂肪摄入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警惕看不见的油脂--坚果类,因为坚果的热量很高。胆固醇的摄入量也要严格限制。

    蔬菜水果巧选用

    注意保证蔬菜的摄入,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且多数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适合糖友食用。每天蔬菜摄入量要达到300-500克,但要限制炒菜用的油量,含淀粉类多的蔬菜可以和主食交换(如:马铃薯,红薯)。每天蔬菜食用量用自己的双手捧一捧,大概在1斤左右。

    糖友如何吃水果呢?

    这是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很多人怕血糖升高而不敢吃水果。糖友可以吃水果,但有一定的条件:时机:在血糖控制比较理想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0%。

            

    时间:选择在两餐之间;种类:选择低糖分瓜果; 计量:从每天摄入的食物总能量中扣除水果能量。每天水果的食用量用自己的拳头举一举,大概相当于拳头大小。      

    限制饮酒多饮水

    饮酒会让血糖难以控制,最好不要饮酒 ,如果饮酒,每日不超过1~2份标准量,糖友饮酒需遵医嘱,饮酒后应扣除相应能量的主食(一份酒≈20克主食),不要空腹饮酒,空腹饮酒易出现低血糖,尤其是注射胰岛素或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患者。每日饮水量约2000毫升左右。35ml白酒 = 350ml啤酒 = 140ml红酒 = 100kcal

        

    烹调方法很重要

    推荐的烹调方法: 炖、清蒸、烩、凉拌、煮、汆、煲。 优点:营养成分损失少,不增加脂肪,容易消化吸收,清淡爽口。 不推荐的烹调方法 :炸,煎,红烧。 缺点:对蛋白质、维生素破坏多,肉中脂肪过度氧化,产生致癌物,增加脂肪和热量。

    少吃盐

    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约1矿泉水瓶盖),油盐少放点儿,口味清淡点儿。

                

    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今天我们对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希望大家从今天起能摆脱误区,消除顾虑,合理的饮食配合正确的药物治疗,让血糖更早达标,更早获益,远离一切并发症,快乐健康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医生,我听说得了糖尿病就要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到底哪些食物不能吃,哪些能吃呢?”


    这几天门诊的时候,遇到一个患糖尿病不到一年的中年大叔,他看上去五十来岁,衣着也比较朴素,一看平时也并不是特别讲究吃穿的,他说最近饮食上没太注意忌口,血糖控制不好,虽然总是听人说要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医生也是这么告诫他的,但具体说起来,到底应该少吃哪些食物,他也是一头雾水,而且对于为什么不能多吃的原因,他也表示心里没数。


    相信不少血糖偏高的朋友以及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与饮食的话题是比较感兴趣的,也想要弄明白“含糖量”高的食物与血糖、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怪医生就与大家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1、血糖、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与血糖负荷


    其实在临床上,咱们一般不会去说食物的“含糖量”,而更多的是说“升糖指数”,也就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含糖量中的“糖”在广义上指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升糖指数指的是含有同样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食用后单位时间内升高血糖的能力,它也是评价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生理学参数。


    所以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弄明白食物的升糖指数,继而通过饮食治疗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可以说是更有意义的。


    通常我们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当升糖指数在55及以下时, 该食物为低GI食物; 当升糖指数在55~70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 当升糖指数在70及以上时,该食物为高GI食物。


    葡萄糖转化


    从理论上来说,选择低GI食物或者中等GI食物,那么血糖升高的程度肯定要比选择高GI食物要小,而且如果日常生活中,可以将一部分高GI替换成低GI,也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改善血糖的效果。


    但值得提醒朋友们的是,任何一种食物的升糖指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食物的成熟度、酸性、烹调时间、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的个体差异等等,比如香蕉等水果越成熟,它的甜度一般会高一点,其GI值一般会越高。


    而且,即便是高GI的食物,食用后也不一定引起血糖快速升高,还要看食物中糖分的含量,也就是考虑食物的另一个指标:血糖负荷(GL),GL将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表示一定重量的食物对人体血糖影响程度的大小。


    打个简单的比方,西瓜的GI值为72,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但是它的GL约为6,属于低血糖负荷,所以只要不多吃西瓜,控制摄入量,那么对血糖的影响就不会很大,同样的道理,与西瓜类似,其他很多高升糖指数的食物,糖尿病病友都是可以食用的,但一定要注意严格控制好量,糖尿病人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如果可以同时考虑GI和GL,即既考虑食物含碳水化物品质又考虑食物含碳水化物的总量及对血糖负荷的影响,那么无疑会让饮食更为科学合理。

     


    2、2种食物“含糖量”很高,尽量少吃


    上面已经详细介绍了升糖指数与血糖负荷的概念,很多糖尿病人可能此时都会有个疑惑,“含糖量”又是啥?其实它是一个比较范的概念,咱们说糖尿病人尽量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意思也就是说少吃那些高GI、高GL的食物,即便实在非常想吃,也需要严格控制好量。


    下面要说到的2种食物含糖量较高,食用后或会引起血糖较快上升,所以一定要注意管好嘴,尽量少吃。#2021生机大会#


    第一,淀粉类食物


    淀粉属于糖类中的多糖,多糖消化后就会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是生物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而血糖其实也就是血里面的葡萄糖。


    所以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很容易引起血糖快速上升。生活中常见的淀粉类食物主要包括大米、小麦、玉米等主食,以及土豆、薯类、山药等根茎类蔬菜,另外豌豆、绿豆、红豆等豆类,香蕉、榴莲、龙眼、荔枝、枣等水果。


    前面已经说过食物的升糖指数并非一成不变的,也受到了包括烹调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这里还要重点提一下许多人冬天都爱吃的一种食物:白粥,原本白米饭就属于高升糖指数的食物,淀粉含量高,如果熬煮成粥,那么升糖指数还会升高,从83变成89左右,主要是因为大米被熬成粥以后,所含的淀粉会被分解成短链的碳水化合物,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所有升血糖的速度要远远快过大米饭。


    其他的主食做成粥以后,也是同样的道理,同一种主食,干饭的升糖速度一般是低于粥的,所以,咱们一般不建议糖尿病人多喝粥,如果实在想喝,可以在大米中加入小米、燕麦、豆类等粗杂粮,同时粥尽量不要熬煮太久,保持整颗粒、不黏稠,中和升糖指数,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


    建议:身体需要能量,所以人不能缺少主食,而包括大米等富含淀粉类的食物,大多是主食,建议糖尿病人用升糖指数较低的粗杂粮代替部分的大米白面等精细主食,降低食物的整体“升糖指数”,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第二,甜品甜食


    目前很多人都爱吃点甜品甜食或者甜饮料,其实在这些食物当中,大多添加了很多的“糖”,即大量的蔗糖、葡萄糖,再加上一些甜点糕点本身的原材料就是面粉等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人在食用之后,就很容易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并不利于血糖的长期稳定。


    常见的甜品甜食包括各种糖果,甜点,白糖、红糖、蔗糖、雪糕、巧克力、甜饮料,各种甜的零食等,对于此类食物,建议糖尿病人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时候,尽量不要吃,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浅尝即止,尽量在两餐之间少量食用,这样也不会对血糖造成大的影响。


    总的说来,糖尿病人在饮食上,只要血糖控制较为稳定,并没有绝对的饮食禁忌,所有的食物都是可以吃的,只是需要严格控制好食用量,同时注意升糖指数与血糖负荷值,少吃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努力保持血糖平稳,稳定病情。

  • 人人都怕得糖尿病,糖尿病归根到底就是胰岛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代谢出现障碍,造成了血糖偏高,进而伤害到心脑血管、神经、肾脏等,使之出现实质性的病变。

     

    胰岛分泌不足或者不能分泌的情况

     

    首先想到的是先天性的糖尿病,即I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的原因目前已知的是由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导致,比如异常的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能损伤人体胰岛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第二种胰岛素分泌不正常的情况就是胰岛功能受损。像肥胖、暴饮暴食、体力活动减少、应激等就能损伤胰岛细胞。胰岛功能受损,自然就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了,这种情况是胰岛素的绝对缺乏。

     

    第三种,靶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刚开始时胰岛能正常分泌足量的胰岛素,但是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了,不能充分的摄取利用葡萄糖。这样一来,给胰岛的信号就是胰岛素不足,胰岛就加班工作,多分泌一些胰岛素,久而久之,胰岛就受损了。胰岛素抵抗病因比较复杂,多数与肥胖、疾病及遗传有关。这种情况属于胰岛素的相对缺乏。一般情况下,功能受损的胰岛也会持续分泌胰岛素,只是分泌没那么多了,不够用了。完全不分泌基本就等于胰岛细胞完全死亡。

     

    90%的人都是II型糖尿病,所以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如果有家族糖尿病遗传病史,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可以做到不发病或者延缓发病年龄。如果有家族史,又有肥胖,那么您势必要减肥了。还有比较容易忽视的一点,就是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多少的无家族遗传史的糖尿病患者都或多或少有暴饮暴食的经历!

     

    糖尿病患者一顿应该吃多少饭?

     

    这是一个网友问的问题,不药博士很想给他一个具体的值,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完全是取决于患者自身的,每个人情况不同,是有多种前提条件的。但是您确实提出了问题核心点,就是一顿饭中主食(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是最影响血糖波动的食物之一。

     

     

    首先,每个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损伤程度或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均不相同。所以必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降糖药,并将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控制在8mmol/L左右或以下。

     

    其次,每个人体型、基础代谢率、自身胃肠蠕动快慢与吸收速率等均不相同。就比如说一个彪形大汉,你让他一顿只吃一两米饭,恐怕会饿的低血糖,但同样一两饭,一位瘦弱的女生可能就饱饱的了。

     

    给糖尿病朋友的几点建议:

     

    即便不能给出具体的饭量值,但为了更好的控糖,避免对身体脏器造成实质性的损害,请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1、建议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

     

    意义在于能了解进食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以及药物治疗的情况,另外也是饮食、生活规律习惯的良好反映。比如食物种类、饭后运动量等能通过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值综合体现出来。所以,不药不药博士认为,对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有时比监测空腹血糖更有意义。所以,建议糖友们都自己准备一个血糖仪监测一下,经过一段时间,对自己饮食及生活规律等摸清楚之后,吃什么样的食物,做多少运动,血糖能控制到多少,自己心里就有数了。

     

    2、最好能常吃的食物的GI\GL都列出来。

     

    食物五花八门,GI/GL也都不相同。不知道的可以网上查一查,大体计算一下摄入量,根据自己的餐后血糖水平,进行适当调整后,找到一些可以稳定血糖的吃法。吃饭的时候可以先吃点蔬菜再吃主食,这样有助于避免餐后血糖的剧烈波动。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4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形式。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循环的葡萄糖往往过多。这种疾病通常分阶段发展,一般从糖尿病前期或胰岛素抵抗开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升高,但还不足以被归类为糖尿病。

     

    如果你的血糖超过了糖尿病前期的范围,你就会被认为是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加以控制,2型糖尿病会导致:失明、心脏病发作、中风、神经损伤、截肢、死亡。

     

    你有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吗?

    导致糖尿病增加的最大因素之一是体重的增加,但还有其他风险因素。如果您有以下一个或多个风险因素,请向您的医生咨询检测和预防措施:

     

    45岁或以上、超重、身体不活跃、高血压或高胆固醇、有患有2型糖尿病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妊娠糖尿病、有糖尿病前期、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颈部或腋窝周围有深色的色素过度沉着于皮肤。

    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有什么不同?

    与1型糖尿病不同,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还可以制造胰岛素,但他们已经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力。这意味着你的身体没有正确使用胰腺产生的胰岛素激素,导致胰腺制造了过多的胰岛素。

     

    胰岛素帮助细胞吸收葡萄糖,以便它们可以将其储备起来用作备用能量。随着产生越来越多胰岛素的过程继续,胰腺无法满足当下需求,导致血糖水平持续过高,最终引发了2型糖尿病。在某些情况下,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会受到严重损害或者破坏,而糖尿病患者有需要胰岛素来帮助调节血糖。

     

    如何管理2型糖尿病

    如果你怀疑你有糖尿病,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预约专业的医生,检查你的血糖和测试你的血红蛋白A1c,这可以让你了解你过去三个月的血糖水平。

     

    通过药物治疗和监测,糖尿病患者会尝试找到微妙的平衡措施,将血糖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他们的血糖过低,就会导致受伤、昏迷甚至是死亡。低血糖的症状发生很快,可能包括:颤抖、混乱、无意识、头昏眼花、

     

    如果血糖过高,通常会在更长的时间内发生更具破坏性的影响,其直接的症状包括过度口渴和尿频。

     

    以下是糖尿病患者的目标血糖水平:

     

    空腹:70-120毫克/分升

     

    饭后(1-2小时):低于140毫克/分升

  •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你亲友是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常常听到:

     

    我这不是糖尿病,尿里没糖就没病;

    咋可能得糖尿病,年纪轻轻不生病;

    不吃糖哪来的病?我就不得糖尿病;

    就算我有糖尿病,不痛不痒不算病;

    已经得了糖尿病,无奈遗传天注定……

     

    这些总被糖尿病患者挂在嘴边的话都是些误区,所反映的生活行为,更是影响对糖尿病病情的判断和控制水平,甚至加重病情。

     

    那么哪些以为的常识其实是误区呢?它们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认识真相,走出误区

     

     

    如何科学健康的管理糖尿病?

     

    血糖监测

     

    便携式血糖仪是糖尿病患者家中必备测量仪器,测量的是指尖全血血糖。

     

     

    而医院检测的是静脉血浆血糖。血浆去除了红细胞,而红细胞的葡萄糖含量较低,二者差异由此可见。根据国家标准规定,血糖仪允许偏差上下浮动20%。

     

    家庭常用的血糖仪有很多,给家中老人准备时优先考虑以下几种。

     

     

    血糖测量有技巧

     

    空腹血糖是指禁食和休息8~10小时之后,次日早晨8点之前采血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的2个小时。

     


     

    1. 血糖测量前2小时避免服用维生素C类药物,可能造成血糖测量结果异常偏低。

    2. 采血前按揉指尖,保持血流通畅。

    3. 75%酒精消毒,不使用碘酒或碘伏消毒。

    4. 不要用力按压手指,避免组织液干扰。

     

    如果觉得扎血太疼,可以选择瞬感动态扫描式血糖仪,只需在胳膊上贴一个传感器,无针采血、操作便捷,拿手机轻轻一扫,血糖明了。

     

    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应以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为基础,首先做到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尤其是腹型肥胖患者,减少久坐,控制体重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

     

    降糖药物种类繁多,注意事项也不少。

     

     

    预防糖尿病,即刻开始

     

    控制体重、减轻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改善糖耐量异常的重要手段。

     


     

    要做到这点,需要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双管齐下:

     

    1. 控制碳水摄入量,避免重油、重糖、重盐食物。

    2.  避免吃夜宵,晚上8点后尽量避免进食。

    3.  规律饮食,不饥一顿饱一顿。

    4.  避免熬夜,作息规律。

    5.  避免久坐,增强运动,包括每周一定运动量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6.  保持心情愉悦,减少心理压力等。

     

    总而言之,管住嘴、迈开腿是预防糖尿病的法宝。看了本期小贴士,希望大家走出误区,正确抗「糖」!

     

     

  • 有人说糖尿病不算病,少吃甜的就行,其他该吃吃该喝喝,不能太当回事。如果疾病都这么好对付,那可真是太幸福了。通常,认为糖尿病“不叫事儿”主要是因为病情较轻,没有什么严重的症状,对生活的影响也不是很大,所以轻视它。但是,如果不严格控制的话,并发症是非常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竟然有这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病

     

    我国自从1980年第一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以来到今天,糖尿病患病率已翻了十多倍。据2013年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就已达1.14亿。对于普通人来说,与感冒、腹泻等疾病相比,糖尿病的症状不太容易识别,不查血糖的话很难自己发现,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知晓自己已经患病。

                                                 

    在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血糖、体重控制不达标,血压控制不达标者更是有70%以上。

     

    不控制的危害有多大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严格控制血糖,会有诸多并发症出现,涉及心、脑、肾、眼、足、周围神经等部位。

     

    (1)糖尿病足:糖尿病导致的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以及下肢血管病变,软组织被破坏、骨关节畸形、溃烂、感染,严重者则需要截止。在我国,有20%左右50 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病变。在一项有1684例截肢患者参与的统计中,有475例为糖尿病足截肢。

     

    (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同时,心血管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据统计,在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约为17.1%。此外,约20%~40%的患者会出现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硬化、脑萎缩、脑出血等。

     

    (3)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国约有21.3%的糖尿病患者患有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已超过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的首要病因。

     

     

     

    (4)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一大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约20%~40%的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约8%的人因此丧失视力。

     

    糖尿病也有“预警期”

     

    糖尿病在发病之前有一个“预警期”,称为“糖尿病前期”。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还不算是真正的糖尿病患者,在这一时期严格控制饮食、作息,规律运动,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一般空腹血糖>6.1,餐后2小时血糖>7.8,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标准(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时血糖>11.1),则为糖尿病前期。我国糖尿病“后备力量”十分庞大,预估约有1.48亿人。

     

    所以,即便没有糖尿病的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血糖,饮食不要过于“放纵”,还要规律运动,定期体检,在糖前期及时发现,及时控制。

     

  •  

    年纪轻轻就查出血糖升高,老了该怎么办?

     

    的确,血糖更像是一个隐形杀手,一天两天可能不会造成特殊不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却是不容忽视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占10.4%,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20%以上,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居世界榜首,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3%。

     

    那么,血糖升高,究竟有哪些表现呢?

     

    第一,最典型的表现,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饮多尿多食,所谓一少,即体重下降,但这里要说的是,并非所有的患者都一定会有这么典型的表现,有的患者仅仅有其中一种不适,比如很多患者以消瘦入院,在检查的时候意外发现罹患糖尿病。

     

    第二,皮肤瘙痒,很多糖尿病患者可以仅仅以皮肤瘙痒为首发表现,就诊的时候误以为是皮肤病,其实却是高血糖所致。

     

    第三,视物模糊,如果血糖很高,会使眼睛的房水,晶体渗透压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视物模糊,此时患者不一定会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第四,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很多患者以并发症来就诊,才发现原来是罹患了糖尿病,事实上,这样的患者可能很久前就有血糖升高的症状,只是一直未引起重视,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主要是视物模糊,浮肿,蛋白尿,肢体麻木。

     

     

    45岁以后是糖尿病的高发年龄,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大约一亿,这个比例是非常惊人的,而且它在以疯狂快的速度逐年增长,除了1型糖尿病之外,大多数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它的发生与遗传,后天生活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控制好你的BMI指数,所谓BMI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正常的BMI指数是18.5-23.9,超过最高上限,也是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第二,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膳食纤维,主要来自粗粮,新鲜蔬菜。

     

    第三,45岁以后定期检查血糖和血脂,有条件的可以做一下眼底检查,做好预防。

     

    第四,远离酒和碳酸饮料,多饮白开水。

     

    第五,适当运动,运动不仅能控制体重,还能辅助降低血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都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降糖药物。那么,哪一种降血糖的速度更快呢?其实,药物并没有好与坏之分,但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这两种药物降糖的作用机理不同,很难去说哪种降血糖更快,患者应根据自身的血糖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


    下面将与你一一细说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想必您看完后会心中有数吧。

     


    二甲双胍


    大多数人糖尿病人对二甲双胍都很熟悉,二甲双胍,是非常经典有效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也是国际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甚至一些1型糖尿病的患者,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服用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作用


    二甲双胍,主要是可以抑制肝糖原输出,同时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以及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它不需要依赖胰岛细胞功能,所以2型跟1型糖尿病均可用。


    主要适用人群


    二甲双胍适用于通过饮食或者运动调理不能很好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也适用于糖尿病前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等,尤其适用于体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可与其他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联合应用,也可以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减轻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波动。


    用法用量


    根据糖尿病治疗指南,二甲双胍的常规剂量可以为1g,2次/天。


    但具体用量,还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年龄、体重等具体情况来定。


    常见副作用


    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口干、口苦、金属胃、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慢慢增加药物剂量,停药后不适症状往往可自行缓解。


    偶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等。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也可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但极少引发贫血。


    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容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尤其是在肝肾功能受损、心功能不全、缺氧的状态下。二甲双胍本身不会伤肝或伤肾,但肾功能不好的时候会影响药物的排泄,或会导致药物的蓄积或者乳酸酸中毒等问题,所以不太适合肾功能不全的情况。

     


    阿卡波糖


    阿卡波糖作用


    阿卡波糖片,也是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主要是通过抑制小肠壁细胞和寡糖竞争,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使肠道延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餐后血糖的升高。


    通俗点说,就是阿卡波糖能够抑制或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一个人餐后血糖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也就是米饭、馒头等主食的摄入量。所以阿卡波糖主要是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


    主要适用人群


    阿卡波糖片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升高者。


    用法用量


    用餐前即可正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一般一日3次,每次1片。具体用量还需听从医嘱。


    常与二甲双胍、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合用。一般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可以减轻肠道的副反应。


    常见副作用


    主要副作用是胃肠胀气、排气增多、肝酶升高、肠鸣音、皮疹或荨麻疹。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服用阿卡波糖后,患者出现了低血糖,不能通过进食碳水化合物来纠正,而是要喝甜饮料或者直接口服葡萄糖。


    综上所述,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主要是降糖的作用机理不同,所以也很难说哪种降糖速度快,患者需要根据身体情况及血糖情况来进行选择,下面再具体来对比一下。


    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


    作用机理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而降低血糖。


    阿卡波糖:通过延缓糖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适合人群


    二甲双胍:适合于糖尿病伴有肥胖者。如空腹血糖升高或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同时升高的患者;肝肾功能较好而BMI又高的青壮年,建议用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适合于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如单纯性的餐后血糖升高;以淀粉类食物为主的人群,建议用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都是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降糖药物,都属于一线药物,两者可以联合使用,并无好坏之分,也没有降糖速度的快与慢的区别。


    因为这两个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有所差异的,建议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药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超过80%的 II 型糖尿病与肥胖的人,都与缺乏运动有关。

    实际上,不论是行走还是剧烈运动,均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的危险。一般情况下,运动强度越大,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性就越低。每周一次的快走或骑车运动,就能显著改善空腹血糖水平的控制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如果每天都进行规律的体育运动,糖尿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性更能下降15%~60%。因此,提高身体活动水平,即运动锻炼,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基石之一。

    那么,和正常人相比,糖尿病人在运动前,要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1 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

    检查项目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心电图及心功能等等,看看有无心血管、神经以及其它方面的并发症。与医生共同讨论如何适当运动。

    2 你的脚,更加脆弱

    每次运动前细检查足部并选择合脚的鞋袜。要特别注意鞋底平整,不能有沙、石之类的异物。因为糖尿病的脚,比一般人的脚更加脆弱。

    3 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片”

    卡片上应写上姓名、亲友联系方式,写明你是糖尿病病人。如果出现意外,便于他人采取急救措施及帮助联系患者家人。

    4 随身携带升糖食品

    如糖块、巧克力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当然,这些产品有一些共同的缺点,就是天热,容易融化,升糖慢。京东商城有一款产品,叫“低糖卫士”,为国内知名糖尿病专家多年心血结晶,易吸收,升糖快,不融化,便于携带,效果极佳。

    5 结伴而行

    让同伴知道你是一位糖尿病病人,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应如何处理。

    6 有下列七种情况者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1)有急性并发症或急性感染;

    (2)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3)有严重神经精神病变;

    (4)有糖尿病足溃疡;

    (5)近期发生心肌梗死、脑中风、合并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

    (6)血压控制欠佳时

    (7)血糖控制很差或血糖波动较大时、常发生低血糖症状者。

    在国外,针对糖尿病人的运动,如何运动,多大的运动量,等等,是有专业的医生会给糖尿病人开具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处方】的,就像给病人开具 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或者胰岛素一样, 是作为糖尿病人诊疗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在国外,糖尿病人是按照医生的【处方】去运动的。

  •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通常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内诊断。在济南秋季,由于气候干燥和温差较大,新生儿糖尿病的症状可能更加明显。以下是关于新生儿糖尿病的介绍以及在该地区采取的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糖尿病的症状可能包括频繁尿尿、口渴、体重下降和过度饥饿。这些症状可能会在出生后的几天到几周内出现。由于新生儿糖尿病的病情可能迅速恶化,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家庭预防策略
    1.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济南秋季气候干燥,使用加湿器可以帮助减少空气中的干燥,降低新生儿糖尿病的风险。
    2. 注意保暖:温差较大的天气可能导致新生儿感冒,从而加重糖尿病症状。因此,应确保新生儿保持温暖。
    3. 均衡饮食:为新生儿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避免过量摄入糖分,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4.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口渴、尿频、体重下降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三、治疗策略
    1. 饮食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糖分的摄入。
    2.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新生儿可能需要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水平。
    3.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新生儿的血糖水平,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新生儿出现糖尿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通常在出生后不久被发现。该疾病的特点是新生儿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兰州秋季的气候干燥,温差较大,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健康产生影响,包括新生儿糖尿病的症状。以下是关于新生儿糖尿病的详细介绍以及兰州秋季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新生儿糖尿病的症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多尿、多饮、体重下降、嗜睡、呕吐、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可能与秋季干燥的气候有关,使得新生儿更容易出现脱水症状。

    针对兰州秋季的家庭预防措施包括:
    1.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以缓解干燥气候对新生儿的影响。
    2.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血糖水平,特别是在秋季,以便及早发现并处理任何血糖异常。
    3. 注意新生儿的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食物,以减少糖尿病的风险。
    4.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新生儿受凉,以免加重病情。
    5. 提供充足的液体摄入,确保新生儿不脱水。

    治疗策略包括:
    1. 调整饮食:根据医生的建议,为新生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控制血糖水平。
    2.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3.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新生儿的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糖尿病被诊断后,尽早开始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5. 家庭教育:家长需要了解新生儿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便在家中正确处理病情。

  • 近年来,胃转流手术作为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糖尿病患者纷纷询问,开一次刀就能治好糖尿病,这是否真的可行?本文将为您揭秘胃转流手术的原理、效果以及适用人群。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往往难以长期控制血糖,且患者难以坚持。

    胃转流手术最初是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后来发现其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胃转流手术通过改变食物的正常流向,使食物绕过部分小肠,从而减少营养吸收,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这种改变也促进了胰岛功能的改善,从而降低了血糖。

    研究表明,胃转流手术对2型糖尿病具有很高的治愈率,许多患者在手术后不再需要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然而,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进行胃转流手术。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也需要考虑。

    胃转流手术的适应症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的患者等。手术前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胃转流手术是一种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出来。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尿、多饮、体重下降和食欲增加。在银川这样的地区,由于秋季气候干燥,儿童的新陈代谢可能会有所变化,这可能会影响糖尿病的症状表现。
    家庭预防措施:在银川秋季,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新生儿糖尿病:
    1.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干燥的气候可能导致儿童口渴,增加饮水量,从而可能加重糖尿病症状。使用加湿器可以帮助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2. 监测血糖水平:定期监测儿童的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均衡饮食:确保儿童饮食均衡,避免高糖食物,以减少糖尿病的风险。
    4. 适量运动:鼓励儿童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同时有助于调节血糖。
    5. 寻求专业建议:如有疑虑,应及时咨询儿科医生或内分泌专家。
    治疗策略:新生儿糖尿病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胰岛素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儿童适当的胰岛素剂量。
    2. 饮食管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糖分的摄入。
    3.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4. 教育与支持: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儿童的病情。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少家长担心糖尿病是否会威胁到儿童的身体健康。说起糖尿病,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成年人和老年人,但实际上,糖尿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属,儿童群体也逐渐成为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足导致的血糖升高。儿童糖尿病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病因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2型糖尿病则多见于肥胖、缺乏运动、遗传等因素。

    那么,糖尿病是否会离儿童越来越近呢?答案是肯定的。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肥胖率逐年上升,这无疑增加了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此外,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也使得儿童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针对儿童糖尿病,家长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1. 定期监测血糖:家长要定期为孩子测量血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合理膳食: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

    3. 适量运动: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4. 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5.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糖尿病症状,要及时就医。

    目前,治疗儿童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胰岛素注射、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帮助孩子控制病情。

  •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内的新生儿。该疾病是由于胰腺β细胞功能不全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在合肥秋季,由于气候变化,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包括:
    1. 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卫生,避免摄入过多糖分。
    2. 定期进行新生儿血糖监测,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4. 注意保暖,避免新生儿受凉。
    5. 加强新生儿营养,保证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

    治疗策略包括:
    1. 严格控制饮食,减少糖分摄入。
    2. 给予胰岛素治疗,以补充胰岛素不足。
    3. 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
    4. 加强新生儿运动,促进新陈代谢。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在合肥秋季,家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新生儿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以防感冒。
    2.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 增加室内湿度,避免空气干燥。
    4. 加强新生儿保暖,防止受凉。
    5.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过多糖分。

  • 儿童糖尿病,这一疾病在近年来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困扰着中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儿童也成为了糖尿病的受害者。这种病症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如果不及时控制,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了解儿童糖尿病,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于保障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儿童糖尿病的原因及症状

    儿童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肥胖等。儿童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易疲劳等。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二、儿童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1.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治疗儿童糖尿病的主要药物,通过注射胰岛素补充体内胰岛素不足,帮助稳定血糖。

    2. 饮食控制:儿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糖、低脂、高纤维为主,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家长应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餐后血糖。

    3.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降低血糖。家长应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游泳等。

    4. 定期监测:家长需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儿童糖尿病的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利于血糖稳定。

    2.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感染。

    3. 保持乐观的心态:家长和患儿都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四、儿童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机构

    1. 预防:加强儿童保健,提高儿童身体素质,预防肥胖等高危因素。

    2. 治疗机构: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之,儿童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家长和患儿都要保持耐心和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今天一大早,我发现了一个小家伙不小心吞了泡泡糖,着急的我只能赶紧上网找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

    医生很快接诊了我,他非常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情况,还提醒我要保持镇定。他详细询问了泡泡糖的情况,还提醒我要观察孩子的粪便,非常细心。

    医生建议我不用专门去医院看急诊,不需要过分担心。他还提醒我要关注孩子的肠梗阻情况,让我觉得医生真的很负责。

    问诊结束后,医生再次强调了他的回复仅为建议,还提醒我如需诊疗,应该前往医院就诊。我觉得医生非常专业,对孩子的健康非常关心。

  •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在呼和浩特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家庭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以下是针对新生儿糖尿病的介绍及预防、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新生儿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这些症状可能不典型,尤其是在新生儿早期,可能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家长在发现婴儿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呼和浩特夏季气温较高,应保持室内温度在26℃左右,避免婴儿中暑。
    2. 适量饮水:鼓励婴儿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预防脱水。
    3. 合理喂养: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量喂食。
    4. 注意观察:家长要密切关注婴儿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三、治疗策略
    1.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给予胰岛素治疗。
    2. 饮食管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血糖水平。
    3. 运动指导: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运动,有助于病情控制。
    四、预后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糖尿病的预后良好,多数患儿在1岁内可恢复正常。家长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
    2. 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定期复查,监测血糖水平。
    五、地区相关预防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新生儿糖尿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 建立新生儿糖尿病监测网络:定期对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以便早期发现疾病。
    3.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新生儿糖尿病的诊疗水平。

  •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出现。石家庄秋季是新生儿糖尿病的高发期,因此了解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对新生儿糖尿病的介绍,以及石家庄地区的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新生儿糖尿病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生长迟缓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新生儿疾病相似,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在石家庄秋季,家庭预防新生儿糖尿病的策略包括: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新生儿受到寒冷刺激;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卫生,确保食物新鲜、干净;定期进行新生儿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治疗新生儿糖尿病的主要方法是胰岛素注射。家长需要学会如何正确测量血糖、注射胰岛素,并监测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此外,石家庄地区的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糖尿病管理服务,家长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对于石家庄的家庭来说,了解新生儿糖尿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以及与医疗机构的良好沟通,对于确保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