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
——希波克拉底
大家好,我是胡大一,退休前是一名心血管内科的医生。
我当了四十多年的心血管病医生,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
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
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
医生的成就感来自于减少发病率
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
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
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
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
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
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
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
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
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太多
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
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
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
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
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
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
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
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但是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
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
真正的医疗机会公平性是指——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
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
医疗不应该只有刀片、药片、支架和起搏器
最基本的是需要有效的沟通,看病不是修机器,不是简单地看几个检查结果、几个数据就可以轻易诊断清楚,没有医生可以一次看好病的,只有在与患者充分的沟通中才能发现问题,帮助一个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甚至更久。
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
我建议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
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
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
我从生物医学技术向双心、心脏康复的改变
我学医从医50多年了,开始也是用单纯的生物医学技术,到1995年开始感悟双心,近几年学康复做康复又悟出五个处方——心理、运动、营养、药物、戒烟。
目前,我看病是三步曲:
1. 问病情
2. 看心情
3. 谈谈生活工作和人生经历,有无压力,不顺心。
我的母亲是胡佩兰,她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她时常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
我从母亲的精神理解了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和他的母亲胡佩兰医生
近几年,我一直致力于建设心脏中心,因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心脏中心,才能够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而不是让患者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地跑着看医生。
真真正正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今年,我的这项事业又有了新的成就,我将和京东健康一起,将心脏中心这个项目推广至全国各地,服务于更多的患者。
我们设置了心脏内科、心脏外科、预防与康复科以及双心医学四大分中心,并且我会和其他34名全国顶级心脏领域专家一起承担京东健康心脏中心核心管理职务。
我相信京东健康心脏中心将会惠及全国更多的患者。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京东健康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发表演讲
目前,我们第一家区域诊疗中心落地于天津市南开医院,当然之后还会在更多的城市建立我们的区域诊疗中心。
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有需求的人看到这条信息,让我们有机会帮助到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打鼾,俗称“打呼噜”,是在熟睡后造访我们的“常客”,似乎是一种生活常态。其实,程度严重的打鼾也是一种“病”,会引起白天嗜睡、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诸多问题,甚至暗藏着脑梗“危机”,有致死风险。我们千万不能对这位“卧室杀手”掉以轻心!
冬天风大时,如果窗户没有关紧留一个缝,就会听到“呜呜”的风声,其实,打鼾发声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在呼吸时,气流会首先通过上呼吸道——鼻、咽、喉和下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最终到达肺泡发生气体交换。然而,在睡着时,上呼吸道会因为肌肉松弛或组织病变而变窄,气流就会被这“狭窄的窗户缝隙”所阻碍,从而冲击悬垂组织(如小舌、腭扁桃体等)和咽黏膜表面分泌物等,引起振动发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噜声的“真面目”了。
1.偶发性打鼾
在全世界,几乎一半的成年人都会至少偶尔打鼾。这种打鼾往往发生在过度疲劳或过量饮酒之后,虽然也是人体的一种异常状态,却于健康无损;并且在休息后就会得到缓解,不需要治疗。
2.习惯性打鼾
有25%的成年人会常年习惯性打鼾。这类人群的上呼吸道往往比较狭窄,却也能为熟睡中的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他们通常只是出现了“变异”,而非“异常”。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习惯性打鼾的人会出现血氧饱和度的间歇性降低,甚至25%以上的这类人会最终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我们可以把这种打鼾看成从正常到疾病的中间过渡区,对它不能轻视,要及时就医,并按照医嘱改善情况。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
每100个人中就有1-3个人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这类人群的上呼吸道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病变,包括慢性鼻窦炎、腭扁桃体肥大、舌根后坠等。
在吸气时,上呼吸道肌肉为了“拉开”狭窄的气道,会过度紧张,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瘫痪,最终造成呼吸道闭合而呼吸暂停。而每晚至少30次的呼吸暂停,让这类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从而引起了脑和神经的功能障碍。
打鼾,特别是习惯性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脑梗。
脑梗,学名是缺血性脑卒中,指的是脑组织的一种缺血或缺氧性坏死。其常见的类型有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等。打鼾者的血氧量严重不足,心脏为了填补这一“漏洞”会提升输出功率,最终“后继不足”而心力衰竭;大脑也受到了“牵连”,会继发性缺血,走向脑梗的结局。
打鼾发现不早治,被害梦中也不知!当然我们也无须太过担心,只要从现在做起,选择适当的方式缓解打鼾,或到医院进行专科检查,必要时做手术矫正,就能远离脑梗“恶魔”,避开死亡危局!
病例:34岁的吴女士是外企会计,经常感到手麻无力,因为同事都有腕管综合症,所以还以为自己也应该是时候用3C,而造成腕管综合症,却没想到最近病情加重,手麻症状持续了一周,就医后才发现他的脑丘部出现中风!
许多人在看到手麻之后,会认为可能是人体发生了神经病变;经常使用3C的人,手麻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腕管综合征,通常病人在桡侧会有麻木刺痛感,大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同时周围神经病变也可引起手麻现象,最常见的是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但是糖尿病引起的手麻,通常是两手同时被麻,而且除了手麻之外,脚还会有麻木的感觉。
如果病人只是单侧手麻,就要看是否为颈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时,还会出现手麻症状,同时伴有放电样疼痛。这种手麻现象,在颈椎突出治疗后,会有所改善。
还有一个更可怕的手麻原因是中风!如突然出现连续不断的手麻现象,并伴有头痛、头晕、活动障碍和感觉无力,是中风的警讯,必须及时监测血压和进行头部断层扫描。
普通中风现象包括:手脚麻木,瘫软,面部表情麻木,言语不清。其原因在于脑内血流受阻,造成大脑缺氧和神经系统缺损,引发暂时性或永久性脑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17分钟就有1人患上脑卒中,并且每年有大约1万人死于脑卒中。
好发中风的平均年龄为40岁以上,而年轻的人也可能会中风。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吴女士,由于肥胖、久坐且有会计工作压力,身体炎症反应机率高,属于易中风的高风险人群,除了持续观察治疗外,还要提防二次中风。
脑卒中的最佳就医时间是3小时之内,如果在3小时之内送医,病人就可以降低失能风险,增加康复机会。临床研究表明,如果送医时间超过3小时,接受治疗时每晚1分钟将加速大脑衰老3.1周;每晚1小时将加速大脑衰老3.6年,增加丧失能量和死亡的危险。
而且脑卒中初期的手麻现象,很容易被大众误认为是身体的短暂不适,或者是工作的劳累,稍作休息就会错失就医地黄金时间。
所以,如民众自己或亲友出现脑卒中现象,应尽快打120,请救护车紧急送医,让救护人员与医院联系,做最妥善地处理,就医时可加快病人血栓溶解的治疗,帮助病人恢复原来的健康。
CT是一种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与X线成像技术相比,CT技术呈现出来的影像学图像更加清晰,对于人体组织结构的分辨能力也会越高,极大地提升了当代医学影像学诊断的正确率,帮助医生更好的判断病人的病情。
成像原理:
CT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使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再将这些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黑白灰质图像,医生根据图像上不同部位的显影情况,来判断病人该部位的病变情况。
通常来说,骨骼密度较高,CT图片上就会发白,脂肪密度比较低,CT图片上就会颜色黑点。
然而,由于X线的穿透性很强,导致很多人在做CT的时候担心会给自己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
那么,实际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1.在医院里,医生给病人做CT检查的时候是不需要在病人身上切开创口的,整个CT检查的过程非常的迅速和简便,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扫描完成。
2.做完CT检查之后,一般来说,患者不会感觉到不舒服的情况,只有极个别的人在检查完之后,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一般持续几分钟之后发热的感觉就会消失。
3.除此之外,在一部分CT检查中,患者需要服用碘对比剂,以此来提升CT扫描的精准度,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人会对碘对比剂产生过敏的现象。
在24小时之后这些碘对比剂就会被人体排空,不会在人体产生任何的存留。
4.就大多数人担心的CT辐射剂量的影响来说,CT设备扫描仪在医院投入使用之前,其放射剂量是经过严格的控制的,医生在给病人拍CT片之前也会反复确认X线的放射量,然后再对病人进行扫描。
而且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不断完善,CT设备所发射出来的辐射剂量也是越来越少的,只有0.05%的人才有可能产生癌症。
CT检查利弊分析
至于CT检查的利弊,医院里医生借此给病人诊断带来的益处,远远要比CT放射带来的坏处要多得多。
总体来说,CT检查还是利大于弊。
另一方面,与其他种类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相比,CT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更广,不仅能够检查中枢神经系统,还可以检查心血管系统、腹部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等等,所以近年来成了临床上范围最广的一种检查方式。
当然了,如果我们想要得出最准确的诊断,可以结合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技巧,例如,磁共振技术、超声技术等等,以此来更好的确诊病人的病情。
综上所述,虽然CT成像技术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尽量还是要控制一年中做CT成像的频率,尽量不要超过4-6次每年。
不容忽视的是,每个人对于X射线的敏感程度是不尽相同的,患者要密切地观察自身做完CT检查之后的身体变化,如果有不舒服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的和医护人员沟通。
一、什么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就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从而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种常见冠心病类型。所以,心肌梗塞有2个要素:血管急性闭塞和导致心肌坏死。而就是因为其存在心肌坏死,从而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而有时候会危及到生命,这就是心肌梗塞的可怕之处。
二、抽烟和饮酒对心肌梗塞有那些影响呢?
还是先来看看抽烟和心肌梗塞的关系吧!
大量的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吸烟者的心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而对于已经心梗的患者,心肌梗塞后停止吸烟的患者,其死亡率比继续吸烟者低一半以上。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化合物,会导致血管内膜的通透性改变,并使血管壁上的脂质附着增加,增加血管脆性,并使得血液总胆固醇含量会升高。而这些都是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使动因素。
吸烟又是怎么和心梗一步步扯上关系的呢?首先:吸烟可升高血清胆固醇,引起脂质代谢紊乱,而高胆固醇血症已经被证实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所以,抽烟就成了心梗最常见的使动因素。其次,吸烟后,血液中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的升高会使血液中血红蛋白同一氧化碳的结合率升高,这样就会减少氧同血红蛋白的结合,从而减低心肌的氧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加重,严重者导致心梗发生。最后,吸烟可破坏血管内皮,使血小板的聚集和脂质的沉积创造条件,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由此可见,吸烟者心梗发生率远远大于非吸烟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喝酒喝心肌梗塞有那些关系呢?其实和抽烟一样,饮酒也增加高脂血症风险,因为过量饮酒影响脂肪代谢,减慢脂肪酸氧化,从而为心梗提供理论基础。其次饮酒降低脂质代谢效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从而加重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心梗风险。最后,饮酒可兴奋神经,加快心率,加重心脏负荷,从而诱发心梗。所以,不管从哪一方面,饮酒和心梗的关系也是剪不断的。
三、冠心病可以戒烟限酒吗?
了解了前面的知识,也就可以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冠心病不是可以不可以戒烟限酒,而是冠心病必须戒烟限酒。
事实上,烟酒不仅仅增加心梗发生比率,吸烟喝酒还可以诱发和引起一系列的其他疾病,比如肿瘤、脑血管疾病等等。
而且戒烟和限酒,不管是什么年龄,也不管什么时间,只要及时的戒烟限酒,都是会有受益的。
早日戒烟限酒,早日健康受益!
春天虽然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却也是阴雨绵绵的季节。经常下雨的话,会感觉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自己的身体也会感觉重重的。这是因为气候潮湿,人体很容易出现湿气。湿气会引起体内内分泌的失衡,造成脸上油腻,从而引起痘痘,除此之外,湿气重的人还会出现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等症状。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门诊的口头禅变成了"大夫,你看看我是不是湿气重"。
那么怎样才是湿气重的表现呢?
1. 舌苔很厚重,而且还发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湿气重的人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舌头,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而且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这就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2.四肢沉重
体内有湿气重具体表现为每天早上起床都不想起身,感觉自己的身体软绵绵的,没有力气,打不起精神,连说话都不想。
3.长痘痘
因为体内湿、热两种病邪太盛,机体出于本能向人发出信号,长痘就是湿气太重的表现。如不及时调理,就会化脓,生成暗疮。
4. 浮肿
体内的湿气严重时会影响肾脏的功能,导致体内的毒素和垃圾不能及时的排出,身体就开始出现浮肿,看上去好像发胖了,这其实也是湿气引起的。湿气重口味重,易怕冷,从而用导致脂肪囤积,不利用瘦身减肥。湿气重,也会出现关节疼痛的表现。所以一定要将祛除湿气的工作安排上,否则,体内的湿气越来越严重的时候,身体的不适也会越来越强烈。对于湿气重的人来说,在饮食上要格外地注意。
有2种水果,最好不要吃
第一种是火龙果
火龙果偏凉,不能多吃。女生经期应该避免火龙果的摄入,同时湿气重的人,也不能吃。尤其是针对经期出现水肿的女性,湿气重的人,吃火龙果会加重湿气,最后导致虚寒的体质。
第二种就是黄瓜
虽然说黄瓜是减肥瘦身消脂的利器,但是,黄瓜也是味甘性凉的水果。体内湿气重的人尽量慎吃吧!吃多了可能会让体内的湿气淤积,加重湿气,给身体带来隐患。除此之外,还有像西瓜、梨之类的凉性水果也是不适合湿气重的人吃的。湿气,虽然要不了命,但是会影响生活方方面面,不用太烦恼,也不能不重视,及时调理好自己的生活,湿气是会消除的。
高丽参大补元气、养心除烦等,百合也是常用的养心、滋润药,所以两者合用,养身养心效果绝佳,对防治外邪侵袭对身体有益。
我一朋友家的孩子,先天性心脏病。经常得吃药救护。二十三四岁的时候,刚大学毕业,同学约她一起去海边玩了三天,回来后,就开始犯病。
不仅原来的症状出现了,还更严重了,发热、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甚至昏迷,这可把一家人给吓坏了。送到医院急救,中医、西医齐上,终于把孩子的命给保住了。
出院后,孩子的妈妈可是不敢大意了,非要找我去看看。翻看孩子的病历,知道是湿热袭身导致,因为她本来就有心脏病,所以就出现了上面的危相。
她妈妈问我怎么办?我说吃药调理吧,她说吃药也不能一辈子吃药哇,有没有好一点的办法。我想了想告诉她要不平时给病人喝点“高丽参茶”吧,这个对除湿热、养心保健是很有益的。
针对湿热体质者的“高丽参保健茶”的制作方法是:
高丽参保健茶
原料:高丽参5克,百合5克。
制作方法:高丽参切成片,百合泡发待用。将上述药材一起入瓷杯或玻璃杯中,忌铁器或塑料杯,充入沸水,浸泡10分钟,即可饮用。每天一剂,随喝随泡。
养生功效:补养心气、清热利湿、养心、增强免疫力等。
人参自古以来拥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更被东方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具有大补元气、滋补强壮、生津止渴、宁神益智等功效,适用于心力衰竭、惊悸失眠、体虚者、心源性休克等。
高丽参是人参中的一种,也具有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等作用,适用于惊悸失眠者、体虚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高丽参有多种滋补效能。日本和韩国学者经研究发现,高丽参在预防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方面有明显效果,高丽参还有抗癌、控制疾病、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疲劳、増强免疫力等方面的功效。所以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服用高丽参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百合入心经,性微寒,能清心除烦、宁心安神,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消、神思恍惚、失眠多梦、心情抑郁、喜悲伤欲哭等病症。
二者合用,加强补养心气的作用,对防治外邪入侵心脉很有益。
冠心病是一种比较棘手的疾病,那么冠心病患者应该怎么饮食?
1.饮食配比根据营养成分及热量计算每天可以吃下列食物:(1)主食300g;(2)牛奶250g;(3)鸡蛋1个;(4)瘦肉50g或鱼100g;(5)豆腐100g,豆腐干50g或豆芽200g;(6)新鲜蔬菜300~350g;(7)水果250g;(8)植物油10g;(9)食盐4~5g。以上食物可提供蛋白质75g,脂肪45g,糖277g,共计产生热量7.57MJ。患者每天摄入的热量与消耗的热量应保持平衡,摄入过多的热量,会使热能过剩变为脂肪,储存在体内而使体重增加。北京的调查资料显示,肥人与瘦人相比,其冠心病发病率比例为5:1。
2.饮食方式合理化为了控制体重,必须注意节制饮食,逐渐纠正肥胖、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心脏是非常重要的。冠心病的营养与饮食,原则应该是: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避免刺激,少食多餐,容易消化。
但是,应该注意必须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就是说在不增加体重和心脏负担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病人身体中必须营养成分的供给。以便营养心脏、加强心脏功能、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平时宜适当多吃些营养丰富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的优良蛋白质、维生素B族或维生素C。教育病人应尽可能地多吃一些瘦肉、鱼肉、鸡蛋、乳类、黄豆或豆制品及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蔬菜和水果的好处是,既能补充体内所需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又能通利大便,预防便秘。
血脂过高和血脂代谢紊乱,是引起冠心病的基础之一,因此勿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猪肝、肾、脑、鱼子等)。
近年来国内外实验证明,冠心病患者可以吃蛋黄,这是因为蛋黄内既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同时也含有大量的磷脂,后者可以对抗前者,有抑制胆固醇和软化血管的作用。因此,冠心病患者每天吃1~2个蛋黄,对人体的保健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在饮食方面宜采用定时、定量和少食多餐的方法。一日最好吃4~5餐,每餐吃八分饱,如果每餐都吃得过饱,使胃腔过大,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影响膈肌活动。切忌暴饮暴食,否则易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有人仔细观察109例心绞痛病人,其中33例为饮食过饱而诱发,占30.3%。
3.少食甜食品及纯糖糖在细胞内转化为脂肪醇,并进而合成脂肪,吃糖过多,剩余部分就会转化为脂肪,积存于脂肪细胞内,许多微小的脂肪细胞,合成细胞组织,分布在肌肉、皮下以及环绕在各种脏器上,吃的糖越多,脂肪细胞越增厚,身体也就越发胖,越于心脏不利。
4.控制钠盐摄入钠盐在某些内分泌作用下,能使血管对各种升压物质敏感性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钠盐还有吸附水分的作用(为了保持一定的渗透压)。根据实验,每1g食盐在体内携带水分200ml左右。如果体内钠盐摄入过多,水分就要按比例地增加,全身血容量也就增多,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往往会诱发心绞痛或加重心力衰竭的程度。因此,冠心病患者,在饮食中必须限制食盐的摄入,采用低钠饮食,一般每日不超过5g(正常人每日需要食盐10~12g)。
如患者出现全身浮肿、肝肿大、尿量减少、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说明已发生了心力衰竭,此时应给患者无盐饮食,同时严格控制饮水量,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与进水量。香烟含有尼古丁可以引起血管收缩,促使血压升高,心跳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降低心脏功能,加重有病的心脏负担,也是诱发心绞痛的常见因素之一。
所以奉劝冠心病患者要严格禁止吸烟。酒内含有酒精,而酒精可兴奋大脑,有促进血液循环和帮助消化的作用。如果血压不高无肝病和溃疡病,每日早晚可少量饮些酒(1~2杯),这对冠心病的恢复是有一定好处的。
小编寄语:以上就是介绍的冠心病患者应该怎么饮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有问必答网专家说,饮食的合理化,饮食的配比,可以帮助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
有个8岁的女孩小林,刚开始有轻微的流鼻水,咳嗽和腹泻,母亲以为她患了感冒,就去耳鼻喉科看医生拿药,但却没有好转,而且变得很容易疲倦,脸色苍白,浑身冒汗。林母赶紧带她去医院挂号急诊,医生发现林母的心跳速度仅为每分钟40下,血压也仅为60/30mmHg,呈休克状态,赶忙送往小儿加护病房治疗,经血清和病毒检测,证实为克沙其病毒感染的急性病毒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顾名思义是心肌的炎症,其起因以病毒感染为主,包括克沙奇B病毒、伊科病毒和腺病毒等。除感染外,其它引发炎症,如风湿热或川崎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某种毒物或某种药物,也可引起急性心肌炎。该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层,40岁以下的青年为高危人群,包括新生儿也可能感染该病。而且婴儿期的心肌炎多为急性发作,即使是暴发性发作也会导致死亡,年龄较大的儿童或青少年发病速度较慢,但可发展为郁血性心力衰竭或扩张性心肌症。有许多儿童因急性心肌炎导致的心脏衰竭而死亡。
AMI的早期症状与感冒极为相似,易误诊AMI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症状包括感冒、发热、腹泻、气短、面色苍白、胸痛,严重时甚至可出现休克状态。经常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冒,但病情发展很快,症状往往一天到几天就会迅速恶化,若透过胸部X光常能看到心脏扩大,肺水肿。心电图可以出现心率过速或过慢甚或传导中断,心肌缺氧,心律不全或传导异常。AMI的死亡率通常要高于由普通心脏病引起的慢性衰竭。急性心肌炎的病死率高达22%,而急爆急性心肌炎的病死率甚至高达50%至70%。
除了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外,病患往往需要利尿剂、强心剂或抗心律失常药来协助治疗。对急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需要心脏科医生的协作和有护照的护理小组的护理,而对某些患有严重猛爆性心肌炎的患者甚至需要体外循环支持治疗,即体外膜氧合器(通常称为叶克膜ECMO)或心脏移植手术。治愈的病人仍然需要长期的追踪,因为心肌炎后的心脏本身可能会导致扩张性心肌病变。治疗急性心肌炎,最重要的是把握最佳治疗时机,避免急性心肌炎恶化。一旦出现感冒症状,全身无力、气短、胸闷等。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手脚足这几个外部器官的变化是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相比肺部,心脏,胃部,我们更能注意到手脚的变化。
而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那就是手麻。有人在休息的时候,喜欢枕着胳膊睡觉,就会导致胳膊麻,手麻;有人在提一些重物的时候,也会出现手麻的现象;有人在手部长时间不活动的时候,会出现手麻。不同的人出现手麻的现象有所不同。可不要忽略掉简单的手麻,很有可能是手部在向你说疾病的出现,所以一定要注意手麻,找到手麻的真正原因。
1.颈椎病
如果是患有颈椎病的人,颈椎会压迫人体的神经和血管,在压迫过程当中会导致血液流通不顺畅,从而感到手麻。
患有颈椎病而导致的手麻会在活动量过大,或者夜晚的时候,手麻的情况加重。这种情况下,当出现手麻时,应该去医院检查,是否是患有颈椎病。如果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手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活动,活动量不要过大,活动的幅度也不要过大,在自己身体的可接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活动。活动自己的颈椎,放松关节,可以贴一些舒缓颈椎的膏药,来缓解颈椎病。
颈椎病与经常玩手机,经常坐办公室里用电脑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的避免低头玩手机,应注意玩手机的时间,应当经常活动。
2.中风
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会突然出现手脚无力,四肢麻木的现象,当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尤其是患有一些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更需要怀疑是否得了中风。
中风会导致人的四肢无力,腿脚发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的就医,如果延误了就诊,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为了防止中风的几率,一些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经常锻炼身体,活动关节,在饮食方面注意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不要过度劳累,注意休息,不要压力过大,放松心情。
3.风湿性关节炎
有些人在天气比较潮湿,尤其是阴雨天气下,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四肢酸胀,手麻的现象,当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应该怀疑是否得了风湿性关节炎。
在天气比较阴冷潮湿的环境之下,会刺激关节,使关节酸疼,造成身体的血液流通不顺畅,就容易出现手麻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之前经常处于一种湿冷的环境下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长时间处于湿冷阴潮的环境下,冷空气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侵蚀,长此以往下去,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就容易导致患有风湿性关节炎。
千万不要把手麻不当做一回事,仅仅把它当做压迫导致的手麻,很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疾病,所以当出现手麻现象的时候,应当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查明手麻的真正原因,然后进行及时的就诊处理。
人常见的死因有6种,窒息、损伤、中毒、高低温、电击以及疾病。
疾病作为一种死亡原因,也被分为严重疾病导致的正常死亡,和潜在疾病导致的非正常死亡。
非正常死亡因为毫无预兆、死亡过程急骤,大多数时候需要法医来进行甄别和判断。
WHO对猝死有定义。
“平素身体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身疾病而突然发生的死亡称之为猝死。”
所以,大部分人谈“猝死”而色变的原因,是因为它“杀人于无形”,给亲人、朋友以沉重的、不可预料的巨大打击。
其实,猝死往往发生在5大时刻,只要做好防范,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时刻一:吃撑了
为什么?
饱餐以后,胃部被撑大,自然体积就会增加,使横膈肌往上移动,从而使得胸腔压力升高,导致心脏受压,同时,大量的血液会流向胃肠道才能帮助食物被消化和吸收,如果长期饱餐,就会使得心肌的供血量变少,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
按理来讲,心脏应该自我调节以改善这种不平衡,但是如果心脏有问题的老人,就要格外注意!
大量的实验表明,当心脏有明显器质性病变时,吃太饱就会造成心电的不稳定和非同步性,并且诱发缓慢性心律失常,如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甚至是心脏停博,最终导致了猝死的发生。[1]
怎么办?
有冠心病的朋友一定要记住,只吃7-8分饱!就是感觉不饿了就停止进食。老人呢,尽量选择软烂好嚼的食物,而且吃饭的时候避免和家人交谈,防止因为咀嚼不充分而引起呛咳。
普通人也要注意,近些年因为“大鱼大肉”引发的胰腺炎事件,屡见不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会产生心肌抑制因子,也容易造成心脏骤停!
时刻二:用力拉便便
为什么?
因为便秘而用力排便的时候,血压、心率以及心脏的负荷都是正常情况下的5倍。
排便的同时会不自觉的“屏住呼吸”,这时候心房的压力会随之升高,心脏在“回血”的时候会过分充盈,很容易发生心脏衰竭。
排不出去的大便会感觉肚子很胀,直肠也会充满气体,也会反射性的影响心率和冠状动脉血流量。[2]
怎么办?
除了使用通便或者促排便的药物,这边还给大家整理了8个日常饮食技巧。
1.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吃两三根香蕉。
2. 每天早上的时候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或者是蜂蜜水,盐水不能够太咸,最好能够在喝的时候感觉到咸味是最好的。
3. 将黑芝麻粉、大米粉准备好,加入适量的清水和冰糖,放入锅中煮开,然后直接喝汤。
4. 将菜籽成粉末,然后每天吞服三次。
5. 纤维素疗法,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吃一些纤维素含量非常丰富的食物,例如粗粮、芹菜、菠菜、黄瓜、海带以及胡萝卜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6. 润肠疗法,老人长期便秘食疗可以食用植物油,特别是在炒菜的时候加入一些菜籽油或者是花生油,这样在煮开之后所产生的脂类就能够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了。
7. 芝麻粥,将芝麻以及粳米还有蜂蜜准备好,将准备好的芝麻放入锅中翻炒熟,将粳米和清水一起熬煮成粥,大约八成熟的时候加入准备好的芝麻以及蜂蜜,搅拌均匀煮熟之后就可以了,每天早晚的时候各吃一次。
8. 蜂蜜饮,将蜂蜜和开水一起冲服,可以经常喝,并没有限制。
时刻三:大量饮酒后
为什么?
有资料记载[3]经常大量饮用酒精或者酒精饮料者,猝死率是普通人的2.5倍。
酒精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破坏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还会抑制呼吸中枢,造成呼吸骤停,另外,血糖的下降也可能是致命因素。
另一方面,酒精会影响心肌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肌的损伤,心律失常的出现。
怎么办?
俗话说:小酒怡情,大酒要命!聚会切勿贪杯,遭遇劝酒还是要巧妙的避开,尤其是心脏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危重症都是出现在大量饮酒之后。
时刻四:刚睡醒时
睡眠不足的确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但是,您可能不知道,“刚睡醒”也是!
为什么?
人在睡眠的时候,身体会处于“三低一高”的状态。“三低”是指血容量自行减低、血压自动下降、血液循环自行减慢;“一高”是指血液粘稠度变高。这些变化很容易引起“冠状动脉”闭塞不通。
而从睡觉到清醒的过程,心脏稳定性会被破坏,心律失常会随之发生。
如果心脏不好的人,夜间做了噩梦,因为恐惧心脏在睡梦中会发生心动过速,如果出现呼吸急促、出汗、血压上升等情况,是很容易发生猝死的![2]
有文献报道[4]猝死最常发生在凌晨或者上午。
怎么办?
这种情况比较难避免,所以,普通人还是要保证每年的体检,确诊心脏疾病后要到医院评估。
时刻五:劳累之后
为什么?
这个诱因也是大家最了解的,剧烈的体力活动和过度疲劳,心脏的负荷都会急速增加!
对于有心肌病或者心肌炎的患者,因为劳累血液环境会发生突然的改变,心肌会急性缺血且会发生心功能不全,最终也会导致猝死的发生![5]
怎么办?
除了多休息、少劳累,没什么更有效的办法。
即使工作再多、事业再忙,我们还是要保证心脏有一定的歇息时间的。否则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您说呢?
参考文献:
[1]王雷,郭亚东,等.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因及预防[J].华西医学,2007,22(4):790-792.
[2]高柏青,黄津芳,等.老年冠心病猝死诱因调查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7.
[3]盛怀汤,高诚编译.心脏性猝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9.
[4]谢英,洪昭光.老年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11):675-676.
[5]郭景元.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法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37.
审稿医生 |平陆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荆亚军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主要是由于心脏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那么,冠心病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以下将从多个方面为您详细解答。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2. 抗高血压药物:如ACE抑制剂、ARBs等,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3. 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贝特类等,可以降低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4. 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
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三、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如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四、生活方式干预
1.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4.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
总之,冠心病最佳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暂时缺血缺氧,从而引发胸痛或胸部不适。这种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针对心绞痛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它们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症状。此外,还可以使用倍他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以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肌缺血。非二氢吡啶类的钙拮抗剂,如地尔硫卓,也可以用于治疗心绞痛。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在心绞痛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搭桥手术。
心绞痛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控制血压、血脂,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同时,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心绞痛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心肌缺血与冠心病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心肌缺血并不等同于冠心病,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血管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氧供不足,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这种病理状态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如血管狭窄、血液粘稠度增加等。而冠心病则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等一系列症状。
虽然心肌缺血不一定是冠心病,但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冠心病是导致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除了冠心病,其他一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
治疗心肌缺血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等。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
对于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日常保养同样重要。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患者还应该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总之,心肌缺血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等同。了解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患者能否进行剧烈运动一直是患者和家属关心的问题。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壁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短等。
那么,冠心病患者能否进行剧烈运动呢?答案是否定的。剧烈运动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得原本就狭窄的冠状动脉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冠心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选择低强度、有氧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强度应以不引起心绞痛发作为准。同时,运动时间也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除了控制运动量,冠心病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冠心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并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冠心病,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常见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阿斯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冠心病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同时,患者还需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冠心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选择低强度、有氧的运动方式,并注意日常保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冠心病,提高生活质量。
遗传性心脏病是指在家族中存在的心脏疾病,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疾病等。
一、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由于母体因素、病毒感染等外界因素导致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形成畸形。最常见的类型是房间隔缺损,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多种类型,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
二、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严重时出现心肌坏死。冠心病在临床上表现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患有冠心病,子女患冠心病的风险较高,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
三、心肌疾病
心肌疾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右心室发育不良性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等。这些疾病与染色体遗传有明显的相关性。
四、疾病诊断与治疗
遗传性心脏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治疗方式根据具体病情而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
五、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血脂药物、ACE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
六、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和部分心肌疾病。手术方法包括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心肌成形术等。
七、生活方式调整
遗传性心脏病患者应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等。
八、定期检查
遗传性心脏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九、心理支持
遗传性心脏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关爱。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针对那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如冠脉严重狭窄、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
冠心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等。当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时,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胸痛、心悸、气促等症状。
针对冠心病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以下两种: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缓解心肌缺血症状。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通过外科手术将一段血管移植到狭窄的冠状动脉远端,绕过狭窄部位,使血液重新流向心肌。
除了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2. 规律服药:按时按量服用抗血小板、降血脂、降压等药物。
3.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了解病情变化。
4.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心情舒畅。
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它影响着心脏的正常功能,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预防心脏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的危险因素。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脏病的方法:
1. 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坚果等。避免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3.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因此戒烟限酒对预防心脏病至关重要。
5. 管理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会损害心脏健康,因此学会管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对预防心脏病至关重要。
如果已经患有心脏病,以下是一些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根据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开具抗血小板药、他汀类降脂药、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2. 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等心脏病,医生可能会采用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复杂的心脏病,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总之,预防心脏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的危险因素,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冠心病,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诊断方法之一就是心电图。那么,心电图能否直接看出冠心病呢?答案是有一定程度的诊断价值,但并不能完全确诊。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在跳动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可以反映出心脏的节律、传导情况以及心肌供血状态。当心脏发生缺血时,心电图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如ST段压低、T波倒置等,这些变化可以提示我们可能存在冠心病。
然而,心电图并不能作为确诊冠心病的唯一依据。因为心电图的变化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波动、药物作用等。因此,在诊断冠心病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
1. 临床症状:患者是否有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
2. 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冠状动脉造影: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4. 心肌酶检测:评估心肌损伤程度。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1. 检查前5-10分钟平躺休息。
2.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情平静。
3. 检查前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4. 保持充足的睡眠。
5. 配合医生进行检查。
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却隐藏着心血管疾病的高发风险。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这种血管收缩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案例:近日,某体育场内一名晨练的男子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医生诊断其为突发心脏病致死。这类突发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尤为常见。
心源性猝死“偏爱”秋季
秋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猝死原因:
1. 心肌梗死
2. 脑出血
3. 肺栓塞
4.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5. 哮喘
6. 过敏
7. 猝死症候群
8. 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
9. 毒品、某些药品过量
10. 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
突发猝死 现场如何急救?
心脏性猝死发生突然,需要立即开展急救。以下是一些急救方法:
1. 胸外心脏挤压
2. 口对口吹气
3. 电击除颤
秋季防猝死
1. 稳定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2. 注意“魔鬼时间”
3. 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4. 选择清淡饮食
5. 戒烟限酒
6. 保持良好心态
7. 掌握周边医疗机构分布情况
8.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和急救卡
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医疗状况,其最明显的症状是突然的意识丧失。这种状况通常由心脏病、大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药物过敏或中毒等原因引起。心脏骤停会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动,从而迅速危及生命。
心脏骤停的典型表现包括:
当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心肺复苏可以维持部分血液灌注,直到救援到达。
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脏骤停的方法:
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状况,需要及时处理。了解心脏骤停的症状和预防方法,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