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段超

医圣张仲景及后世名医对头面部出汗认识和治疗妙招

医圣张仲景及后世名医对头面部出汗认识和治疗妙招

前面几篇关于多汗症的文章已经从不同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多汗症(包括多汗症的危害;容易出现多汗症的九种体质和调理方法;现代医学对多汗症的认识;医圣张仲景治疗多汗症的九种治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接下来几篇和大家介绍一下不同部位出汗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有何不同,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医圣张仲景及后世名医对头面部出汗认识和治疗妙招。

头汗症,表现为头面部汗腺分泌过多汗液,超出机体正常体温调节所需量。当环境温度增高,情绪紧张或剧烈运动时头面部多汗症状尤为显著。头汗症分为三度:①轻度:多汗症状轻微,额头及面颊部潮湿;②中度:面颊、额头出汗可成水滴状;③重度:头面部出汗严重,汗液可沿面颊部、额头及两鬓连续滴下。轻、中度头面部多汗可被患者耐受,但重度多汗对患者生活、学习、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

目前西医对于原发性头汗症主要包括局部注射肉毒毒素,离子透入疗法,口服抗胆碱药物以及手术治疗等。前三种治疗方法效果难以持久,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尚未广泛开展。经胸腔镜手术切断或夹闭胸1-2交感神经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疗效相对持久,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包括手术创伤、其他部位代偿性出汗以及Horner综合征等。手术可以作为其他治疗无效时的选择。

由于西医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所以本文主要从中医的角度来谈谈头面部多汗症的治疗。关于头面部多汗症的论述详细的见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后世医家将本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而且后世医家对于头面部多汗症的认识的治疗也多以仲景的理论为基础,所以本文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仲景是如何认识头面部多汗症的,以及有哪些治疗方法。中医有“头为诸阳之会”的论述,经过头部的经脉均为阳经,所以头部出汗多与阳经的病变有关。

 

1.邪热内蕴导致头汗出:

①胸膈郁热:《伤寒论》228 条栀子豉汤证: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栀子豉汤由栀子、淡豆豉两味药,适用了胸膈内热轻症,胸膈有热,但热较轻,所以仅仅头部汗出,全身其他地方无汗,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头汗即止。常用量栀子15克、淡豆豉10克。本方主证仅头部汗出,心中烦躁,可伴有口干,舌质红苔黄,脉数。

②热与水结的结胸证:《伤寒论》136 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本证郁热与胸膈之水饮相搏,水热互结,热被郁遏而无出路,上越于头而得外出之机故仅见头汗出而周身无汗。予大陷胸汤泻热逐水,水饮得消、郁热得清所以头汗自愈。由于本方药性猛烈,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勿自行服用。本方主证仅头部汗出,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③ 湿热内阻证:《伤寒论》236 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阳明病本来主证就有大汗出,而此处湿邪阻滞,所以导致仅有头汗出,以茵陈蒿汤清利湿热,则湿热退而头汗止。常规剂量:茵陈18g,栀子12g,大黄(去皮)6g。本方主证仅头部汗出,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如果湿热重可以用茵陈五苓散。

④热与血结的热入血室证:《伤寒论》216 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本证是热与血结导致但头汗出,针刺期门穴则愈。期门穴为肝经募穴,此穴位有疏肝理气活血的作用。热入血室指妇女经期、产后或施行人流,引产术后等,在血室(子宫)空虚之际,感受外邪所致病者。主证见下腹部或胸胁下硬满,发热恶寒,重则可有白天神志清醒,夜晚则胡言乱语,神志异常等。治疗除针刺期门穴外,仲景提到小柴胡汤也可以治疗此证。

 

2.少阳枢机不利导致头汗出:

①《伤寒论》147 条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此证是少阳胆经枢机不利,水饮内停所致,本证头汗出是因为枢机不利,水饮内停,郁热蒸腾于上导致仅仅头部汗出。治疗当和解少阳,使枢机畅通,内化水饮清热。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常用量:柴胡15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瓜蒌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 甘草6克(炙)。正如名医陈伯坛所说: “无柴胡则结不解而诸恙不除,无桂枝则阳不收而头汗不止,无干姜则寒不动而阴汗不至。“本方主证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或大便溏泄等。

②《伤寒论》148 条少阳阳微结证: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 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此证也是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导致的但头汗出,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则头汗自愈。常用量:柴胡15g,黄芩、人参、法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克,大枣(擘)4枚。主证但头汗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当然治疗得因时因地制宜,对于潮湿温热之地,病人除了少阳枢机不利外,常有湿热内生,蒿芩清胆汤比小柴胡汤更为适用。蒿芩清胆汤是俞根初根据南方多见湿热痰浊的病理特点,按照小柴胡汤的组方思想化裁而来,将主药柴胡、黄芩更以青蒿、黄芩。《通俗伤寒论》中何廉臣评价: “青蒿脑清芬透络,从少阳胆经领邪外出,虽较疏达腠理之柴胡力缓,而辟秽宣络之功,比柴胡为尤胜,故近世喜用青蒿而畏柴胡也。”常用量:青蒿10克,淡竹茹9克,仙半夏6克,赤茯苓9克,黄芩9克,生枳壳6克,陈广皮6克,碧玉散(包)9克。

 

3.寒湿阻络导致头汗出: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第16 条“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寒湿阻络也可以导致但头汗出,治疗以化寒湿为主,可以用五苓散。

4.热盛津竭导致头汗出:

《伤寒论》111 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齐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伤寒论》200 条“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此两条都是由于被火攻误治导致里热炽盛,津液匮竭,本来里热炽盛应该全身汗出,但由于津液匮竭仅能头部出汗。所以此两条提示我们里热炽盛,津液匮竭时会出现但头汗出,治疗当滋阴清热。

5 阴竭于下阳无所依附而上越导致头汗出:

《伤寒论》219 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此条为阳明病误下导致的津液下竭,下焦之阳虚阳气无以依附而上越,故额上汗出,手足厥。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第 17 条“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 若下利不止者,亦死”湿气重的病人误下,伤及里阳,阳气上越则额上汗出。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第 2 条“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本条为产妇产后血虚,虚阳上浮导致但头汗出,如果兼有大便干结,呕吐,不欲饮食,可以给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则愈。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第 2 条中的女劳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 腹如水状不治。”女劳疸多得之于房事过多肾阴受伤,肾虚内热,虚热上蒸于头而见额微汗出。

此4条导致头汗出的病因皆是阴竭于下阳无所依附而上越导致头汗出,治疗此类头汗出当滋阴潜阳。

总结一下,仲景对于但头汗出的病机认识大体分为以下五条:邪热内蕴(胸膈有热、饮热互结、湿热内阻、热入血室)、少阳枢机不利、寒湿阻络、热盛津竭、阴竭于下阳无所依附而上越。后世医家多以仲景对头汗出的认识为基础,进行理法方药的丰富和完善。

明代名医张景岳《景岳全书·头汗》所言: “头汗之证有二: 一为邪热上壅,一为阳气内脱也。”清代名医刘奎《松峰说疫·论治·瘟疫杂症治略·头汗》曰: “头汗总为邪热,而阳气内脱者,间或有之。头为诸阳之会,三阴经不上头,故无头汗。所以头汗属阳经。”同时“头为诸阳之会”,全身阳经( 手、足三经和督脉) 均会于头,因此,头汗病证常以清阳热、潜浮阳、调和气机等法治疗为主。两个医家都认为头汗和内热和阳气内脱也。

清代名医张璐在《张氏医通·杂门》中记载:“头汗,头为诸阳之会,额上多汗而他处无者,湿热上蒸使然,或蓄血结于胃口,迫其津液上逆所致; 蓄血头汗出,剂颈而还,犀角地黄汤。头汗小便不利,而渴不能饮,此瘀蓄膀胱也,桃核承气汤; 胃热上蒸,额汗发黄,小水不利者,五苓散加茵陈,甚则茵陈蒿汤微利之; 伤寒胁痛耳聋,寒热口苦,头上汗出,剂颈而还,属少阳,小柴胡加桂枝、苓、术和之。”认为头汗出主要与湿热、淤血、少阳枢机不利有关。

犀角地黄汤:犀角(水牛角代替)30g,生地24g,芍药12g,丹皮9g。

桃核承气汤:桃仁(去皮尖)、大黄、甘草(炙)各12g,桂枝(去皮)、芒硝各6g。(此方较为峻猛,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茵陈五苓散:茵陈15g,白术9g,茯苓9g,猪苓9g,桂枝6g,泽泻15g。

小柴胡汤见上。

清代名医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中详细地论述了面部不同部位出汗对应的脏腑及治疗方药:“人有汗出额上偏多者,以头为诸阳所会,故蒸热而汗,此就无病者言之也。又以左颊属肝,右颊属肺,鼻属脾,颏属肾,额属心,三焦之火,涸其肾水,沟渠之水,迫而上属于心,故血虚而偏多汗,此就有病者言之,也宜额汗方。……湿邪搏阳,亦汗出头额宜参用胜湿汤、调卫汤。水结胸无大热亦出头额宜小半夏汤加茯苓。阳明胃实,亦汗出头额宜调胃承气汤。”

胜湿汤:苍术10g,厚朴10g,法半夏10g,藿香10g,陈皮10g,甘草6g,生姜7片,大枣2枚。

调卫汤:苏木3g、 红花3g、 猪苓6g、 麦门冬9g、 生地黄9g、 法半夏9g、生黄芩15g、生甘草15g、 当归梢15g、羌活10g、 麻黄根20g、 五味子10g

小半夏汤加茯苓:法半夏10g、生姜5片、茯苓15g。

调胃承气汤:大黄(去皮,清酒洗,12克) 甘草(炙,6克) 芒硝(9克)。

除了清代名医张璐外,后世不少医家也认为头汗和邪气在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有很多关系,遵从仲景用小柴胡汤治疗但头汗出的方法。如由金国名医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头汗》中提到:“寒湿相搏,与邪气半在表半在里,乃有头汗也。”《温疫萃言·头汗》分析:“三阴之经,皆至颈胸中,独三阳经上循于头,故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乃阴阳不和,邪居表里之间,故有是证,当以小柴胡和之。……若半表半里,则往来寒热,亦有微恶寒,手足冷,脉沉者。”清代名医唐宗海《血证论·出汗》中也提到:“但头汗出,身不得汗者,乃阳气内郁,冒于上而为汗,以小柴胡汤解其郁,则通身得汗而愈。”证明小柴胡汤是治疗但头汗出的常用方剂。
清代名医李用粹在《证治汇补·外体门·汗病章附饮食汗》中提到:“头汗者,以六阳之脉,上循于头;三阴之经齐颈而还。阴虚阳浮,故出头颈,不能周身。”还有清代名医陈士铎《石室秘录·敛治法》所言:“凡人头顶出汗,乃肾火有余而肾水不足。”也遵从了仲景提到了阴虚阳浮所致的但头汗出,治疗当滋阴潜阳或滋阴降火,可以用潜阳封髓丹或当归六黄汤加减。

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医集·丹溪手镜·头汗》提出:“头汗,邪热内畜不得越,蒸于阳经,且头汗为里虚表实,玄府不开,则阳气上蒸于头。”元·朱丹溪《脉因证治·自汗头汗》:“胃热上熏头汗。”遵从仲景郁热在里所致的头汗,可以用栀子豉汤或白虎汤加减。

 

清代名医陈鄂在《一见知医·头》中记载:“头汗,汗出至颈而还,血症也。独益中州脾土,以血药佐之,不易之法。”提出了补益脾胃活血化瘀治疗头汗的方法。

不过也有不少医家提出,小儿睡时惯常头部出汗,无其他症状者,不属病象,不必治疗。宋代儿科名医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太阳虚汗》中提到:“上至头,下至项,不过胸也,不须治之。”明代儿科名医万全在《幼科发挥·心所生病·诸汗》亦分析说:“汗者心之液也,惟头汗不必治。小儿纯阳之体,头者诸阳之会,心属火,头汗者,炎上之象也。故头汗者,乃清阳发越之象,不必治也。”

本文总结了历代名医对于头汗证的认识和治疗方药,虽然不是全部医家的观点,但已经基本涵盖了古代名医对头汗认识的绝大部分,由于本文为了原汁原味的反应古代名医的观点,所以文中的医书原文引用较多,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朋友,可能读起来有点费力,文中所推荐的方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别是儿童、备孕妇女、孕妇及有重大疾病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后面还会继续给大家讲腋汗、手足汗、胸汗、阴汗、半身出汗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湿气重如何判断

现在常有人说自己湿气很重,那到底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气重呢?湿气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该如何调理呢?下面就来讲一讲这几个问题 一、如何判断自己湿气是否重 1.首先看精神状态,湿气重的人会表现为身体困重感,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中对湿气重有一句很形象描述就是首如裹,就是好像有什么东西包裹在头上一样,而出现头部沉重的感觉,其实湿气重不光表现为头部的沉重感,根据湿气停留的部位不同可以表现为全身各个部位的困重感,好像有什么东西裹着自己一样,精神不振,神疲思睡。 2.看身体出油情况,湿气重的人多表现为头发油腻,脸上出油较多,容易长痘痘,肥胖中医也认为多为痰湿所致,所以爱美的朋友首先要去除体内的湿气。 3.看大便的情况,湿气重的人大便多不成形,长期大便偏稀,且湿气重的人大便很黏,有的朋友会出现大便黏在马桶上冲不下去,这也是湿气重的表现。 4.看舌苔,湿气重的人舌苔多较为厚腻,正常人的舌苔为淡红舌,薄白苔,如果舌苔厚腻就提示湿气重,一般黄腻为湿热,白腻为寒湿,根据舌苔的厚薄程度可以判断体内湿气的轻重程度。 二、湿气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湿气主要是代谢废物的堆积,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脾胃的功能正常,吃进去的食物大多数都能转化为人体有用的物质,则一般很少产生痰湿,如果人的脾胃功能不好,那么吃进去的食物就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而产生了痰湿。还有就是油腻食物本身就比较难吸收,脾胃功能较差的病人吃了就容易产生痰湿。生冷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如果脾胃不好或湿气太重的人都应该少喝冷饮或生冷的食物。在就是有些疾病或药物损伤脾胃或生痰湿,比如脾胃不好的人服用太滋腻的药物就会生痰湿。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61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肾虚有哪些表现?如何判断自己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去看中医,经常会听到一个词“肾虚”,那到底肾虚会有哪些表现呢,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肾虚,到底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呢,自己怎么调理比较好呢,下面来介绍一下上述几个问题: 1.中医所说的肾脏和西医所说的肾脏有什么区别 一谈到肾虚,很多人会以为自己肾脏出现了问题,其实并不一定,因为中医所说的肾脏和西医所说的肾脏是有区别的。由于古代解剖并未像现代这么发达,所以中医所说的肾脏主要是一个功能概念的集合体,那么中医所说的肾脏到底包括哪些作用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就是说一个人生、长、状、老、已的整个生命过程都是肾脏管的,如果先天发育不良,多属于肾虚;后天的生长发育迟缓,也多由于肾虚;男性女性的生殖功能也属于肾脏的功能,比如男性的阳痿、遗精、早泄、少精等多属于肾虚表现;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可由肾虚引起; 人体水液代谢也多由于肾脏所管,比如慢性的下肢水肿多由于肾阳虚所致;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也主要是肾脏所管的,比如尿频无尿痛,小便清亮多属于肾气虚所致; 肾还有纳气的功能,慢性喘病到了后期出现呼吸表浅,呼多吸收,动则气喘也是肾虚的表现;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小孩骨骼发育不良,老年人骨质疏松,老年人因脑髓失养出现的头昏、老年痴呆都是肾虚的表现;牙齿松动、无明显红肿热痛也是肾虚的表现;头发干枯无光泽,容易脱发,白发也多是肾虚的表现; 肾开窍于耳:慢性耳鸣、听力减退多属于肾虚所致。 以上只是对肾虚的表现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并不能包含所有肾虚的表现,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医所说的肾虚不单指西医所说的肾脏出现了问题,还包括西医的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等。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我去医院检查尿常规、肾功能都是正常的,为什么医生还说我肾虚。 2.肾阴虚和肾阳虚有哪些相同的和不同点,如何鉴别: 相同点:都有腰膝酸软、头昏乏力、精神不佳的表现;对于男性都可导致阳痿、遗精、早泄、少精等表现;对于女性都可导致月经量少、月经周期紊乱等表现。 不同点:首先鉴别怕冷和怕热,肾阳虚的病人多怕冷,手足冰冷,肾阴虚的病人多五心烦热、手足心发热;其次肾阴虚容易导致面色潮红,耳鸣,失眠多梦,盗汗,口干, 大便干;肾阳虚容易导致面色发白或发黑,大便稀,不成形,尿频以及夜尿增多;在男性方面肾阴虚多容易勃起,但遗精早泄,肾阳虚多性欲冷淡,阳痿,滑精,早泄,生育能力下降;在女性方面肾阴虚多容易导致月经量少或闭经,或崩漏,肾阳虚多表现为宫寒不孕、白带清稀量多;再就是可以结合舌苔来辨别,肾阴虚的人舌质多红,舌苔比较少,严重者没舌苔,肾阳虚的舌质比较淡白,舌苔是白色。 以上是肾阴虚和肾阳虚比较简单的鉴别方法,但是临床上很多人并不是那么典型的肾阴虚和肾阳虚,而是阴虚和阳虚都有,因为阴阳互根互用,所以阴虚到一定程度会出现阳虚的表现,阳虚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阴虚的表现。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60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男人的隐痛:阳痿的原因、自我调理及治疗方法   

作为男性,正常的性生活常可带来满足感和自信,如果出现阳痿,常常让人感到没有自信,且性生活无法得到十足的满足感,且无法开口对别人提起,所以是男人的隐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引起阳痿的常见原因和自我调理、治疗的方法。 1.什么叫阳痿: 阳痿是中医的说法,古代又叫做“阴痿”,现代医学称为勃起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成年的男子性交时,阴茎不能正常勃起,或勃起了不够硬,或硬了但时间较短,无法进行正常的性生活。但阴茎发育不良引起的性交障碍不在此范围内讨论。常常伴有容易疲劳、乏力、腰膝酸软、怕冷、精神苦闷、胆怯多疑、或小便不畅、淋漓不尽。隋唐以前多以“阴痿”命名,宋以后称“阳痿”。“阴”是男女生殖器部位的统称;“阳”是从性别来区别男女生殖器,指男性生殖器,且有提示发病机理的作用,认为多为肾阳虚所导致。“痿”有“萎”的意思,像草木枯萎一样,比较形象的形容了阳痿病理状态。 2.阴茎的勃起结构和勃起机制: (一)阴茎的勃起结构 阴茎的勃起结构是一对阴茎海绵体及一条尿道海绵体。每条海绵体均由致密结缔组织膜包被,中间的勃起组织由小血管及血窦组成,血管及血窦壁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血管及血窦壁舒张时,血流量增大,阴茎勃起。 (二)阴茎的勃起机制 当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收缩时,血管管腔及血窦腔窄小,血液流入量小,阴茎处于疲软状态。平滑肌松弛时,血流量增大,膨胀的血窦压迫静脉,减小血液流出量(静脉闭塞机制),从而使阴茎勃起。平滑肌的松弛与收缩主要与肌细胞质内自由钙离子的水平相关,高钙时收缩,低钙时松弛。引起阴茎平滑肌细胞钙离子降低的信号分子主要是 NO,此外还有前列腺素E1 和血管活性肠多肽等分子,信号分子的释放又受到激素和神经的调节。 3.西医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源性因素 ①海绵体动脉血供应不足或静脉泄漏:髂总动脉、髂内动脉及下游分支动脉的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会导致大动脉血流不畅,影响阴茎海绵体的供血;而糖尿病,肥胖等会影响小血管的功能。这些疾病均可使性活动时海绵体的供血量减少,血压降低,海绵体血压不够高时,静脉闭塞机制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血液流出量增大,导致勃起障碍。白膜太薄或缺损会使海绵体静脉闭塞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导致静脉泄漏性勃起障碍。 ②海绵体内信号递质传递障碍:信号递质不能及时传递也可出现勃起障碍。 (二)神经性因素 脑部有调节勃起反应的高级中枢,中枢神经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和脑血管意外等可导致勃起障碍。支配海绵体的周围神经的损伤及退化也会导致勃起障碍,糖尿病、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以及腹部手术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损伤性勃起障碍。 (三)内分泌性因素 睾丸间质细胞在促黄体激素催化下合成、分泌睾酮,垂体及睾丸功能不全使睾酮分泌不足导致性欲低下及勃起障碍。泌乳素是脑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对男性性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先天的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催乳素腺瘤导致高泌乳素血症均会引起勃起障碍。 (四)心理性因素 多发生于年轻人,焦虑、压力、精神紊乱、心理障碍、负面情感等因素导致勃起障碍。 (五)其他因素 药物的副作用,帕罗西汀、度洛西汀等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尼古丁、酒精、毒品等可引起勃起障碍。年老使得海绵体平滑肌功能退化,并使得静脉闭塞机制受损,衰老是导致勃起障碍的重要因素。抽烟引起动脉腔变窄,也是引起勃起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4.西医对本病的治疗: 现代医学对阳痿发生机制的认识十分深刻,相关研究已从解剖学、神经血管学进入到分子生物学、基因学层面,但在治疗手段上无重大突破。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器械或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最常用的为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阴茎平滑肌中5型磷酸二酯酶对cAMP和cGMP内酯键降解,使平滑肌松弛而产生勃起反应。由于其确定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便捷性已成为治疗阳痿的一线用药,如: 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伐地那非。西地那非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代表药物,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阳痿,对心理性阳痿效果最好。他达拉非的结构与西地那非有明显差异,有明显延长的药物半衰期(17. 5 h ) ,不良反应更小,这一特点使它成为长期按时用药的最佳选择。最近研究表明,他达拉非按需和每周两次按时服药方案都能有效治疗阳痿、改善性功能和提高性满意度,与按需服药相比,按时服药治疗阳痿显示出更好的疗效。 真空负压勃起装置:空负压勃起装置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一般用于不愿意采用药物治疗或对药物治疗有禁忌的患者,临床有效率在 60%左右,但此法缺点明显,易造成疼痛、射精痛、勃起麻木感、皮下青紫瘀斑等,患有出血性疾病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禁用。用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阳痿患者行阴茎负压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勃起功能及夫妻双方性生活满意率。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方法包括阴茎假体植入术、阴茎动脉重建术、阴茎静脉结扎术。阴茎假体植入术适用于各种方法治疗无效的重度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是一种半永久性治疗方法,最近有报道显示阴茎假体植入术后患者及其性伙伴的性满意度均大大提高,但因其导致阴茎海绵体不可逆性破坏,选择该方法应十分慎重。后两个血管性手术,主要适用于海绵体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但此类手术远期疗效有待提高。 5.中医对阳痿发病机制的认识及如何调理治疗: ①肾阳虚:肾藏精,主生殖,在窍为前后二阴。肾阳亏虚,命门火衰,阴茎自然痿软,故医家多将阳痿归咎于肾阳虚衰,提倡用补肾壮阳法。常见症状包括阴茎不能正常勃起,或勃起了不够硬,或硬了但时间较短,精液稀,怕冷,面色发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多颜色清亮,舌体胖色淡,舌苔薄白。治疗用温肾壮阳之药或食物,常见中成药有右归丸、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复方玄驹胶囊等。常见食疗可选枸杞、韭菜、肉桂、羊肉、海参、海马、榴莲等,还可以选择艾灸治疗,常用穴位中极、关元、肾俞、命门等。如果阳虚不明显,伴有五心烦热、手足心发热、面色潮红,耳鸣,失眠多梦,盗汗,口干, 大便干,舌质红,少苔,提示肾阴虚,可选左归丸,穴位选择三阴交、太溪、肾俞等;肾阴虚在阳痿中相对少见,肾阳虚为最常见证型。 ②心脾(胃)亏虚:中医有“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阳明即足阳明胃经,脾胃表里经脉相连,且脾胃两经都从阴茎循行,脾胃为人体吸收外界营养物质的器官,如果脾胃虚,就会导致阴茎得不到足够滋养而出现阳痿。中医认为心主神,心火虚则阴茎勃起无力,难以持久。常见症状有阴茎不能正常勃起,或勃起了不够硬,或硬了但时间较短,偶有心慌,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佳,腹胀,大便不成形,舌质淡,苔薄白。治疗用补益心脾的药物或食物,常见中成药有归脾丸。常见食疗可选枸杞、黄芪、党参、西洋参、薏苡仁、山药、茯苓、当归、酸枣仁、红枣。穴位按摩可选神门、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心俞等。此行患者心态调整对此型患者较为重要,少吃生冷、油腻食物。 ③肝郁不舒:肝经也从阴茎循行,且肝与情绪的关系非常密切,现代人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工作责任重,压力太大,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或者长期面临生活困境,经济出现危机等,这些因素长期存在,就会压抑人的性欲需求,出现阳痿。常见症状有阴茎不能正常勃起,或勃起了不够硬,或硬了但时间较短,心情抑郁,胸胁胀痛,胃脘胀满。治疗用疏肝解郁的药物或食物,常用中成药有逍遥丸、柴胡舒肝丸等。常见食疗可选当归、玫瑰花、陈皮等。穴位按摩可选太冲、肝俞、阳陵泉、志室等。心态调整对此型患者尤为重要。 ④惊恐伤肾:中医认为恐惧伤肾,此型患者常有被惊吓病史,导致阳痿。常见症状有阴茎不能正常勃起,或勃起了不够硬,或硬了但时间较短,心慌,易惊,胆怯多疑,睡觉时噩梦较多,常有被惊吓病史。治疗用补肾宁神的药物,常用中成药启阳娱心丹。穴位按摩可选神门、志室、心俞等。心态调整对此型患者尤为重要。 ⑤湿热下注:湿阻滞于下,导致营养物质难以到达阴茎,导致阴茎失去滋养,且热容易伤肾阴,也会导致阳痿。常见症状有阴茎不能正常勃起,或勃起了不够硬,或硬了但时间较短,阴囊潮湿,瘙痒腥臭,睾丸坠胀作痛,小便黄,排出不畅,或小便时灼热疼痛,肢体困重,口苦,偶有恶心,舌质红,舌苔黄腻厚。治疗清利湿热的药物或食物,常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四妙丸。常见食疗可选薏苡仁、茯苓、山药、冬瓜、赤小豆、栀子。穴位按摩可选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丰隆、中极等。此型患者需少吃辛辣、油腻食物,戒酒。 除以上几个证型外,中医认为“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阳痿,可适当加用活血通络的药物,如丹参、三七、蜈蚣、全蝎等。 6.生活调理: 生活习惯的调理: 戒烟、戒酒、适当运动、避免滥用药物、房事节制、戒手淫、生活起居规律。 加强原发疾病治疗:如糖尿病、高血压、阴茎硬结症、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调整心理状态: 解除焦虑、紧张、抑郁等; 加强性医学教育; 和谐夫妻感情: 强调配偶参与,配偶鼓励等。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6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我心悸复发,可能与熬夜有关,吃归脾丸和稳心颗粒后上火,想知道如何降火和改善心悸?患者男性19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74

医生建议:你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熬夜和过度温补导致的体内热毒积聚和燥热。建议改为清火和养肝的药物,如金叶败毒和龙胆泻肝丸。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多进行有氧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查看详情

我总是大汗淋漓,吃饭时尤其厉害。同时也经常腹泻,感觉肾方面有所改善,但头痛和乏力仍然存在。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患者男性39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57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分析,可能是由于脾肾虚弱引起的多汗和腹泻。建议继续服用补肾阴的药物,同时配合健脾的中药治疗。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身体状况。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有咽喉堵塞和口中黏腻感的症状,持续了4天,想知道这是什么病?需要如何治疗?患者女性40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7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分析,可能是梅核气,主要是由于气郁痰阻肺热引起的。建议服用金嗓利咽胶囊和银黄颗粒来缓解症状。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