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段超

医生头像
执业证:1414********848
99%
好评率
2797
接诊人数
6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向段超医生问诊
服务图标
图文问诊
¥45
/48小时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服务图标
私人医生
¥120
/1个月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服务图标
电话问诊
¥80
/15分钟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服务图标
视频问诊
¥150
/15分钟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段超医生介绍
专业擅长
多汗症(自汗盗汗、汗多、止汗),痛风(高尿酸血症、老年人痛风、痛风性关节炎、祛风止痛、祛风通络、温经通络),脂溢性脱发(脱发、秃头、斑秃、头皮屑、头皮感染、白发、养血生发),慢性胃炎(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病、胃脘痛、痞满、寒湿困脾、湿热蕴脾、纳呆、脾阳虚、胃阴虚、脾阴虚、脾气虚、心脾两虚、升清降浊、养胃生津、滋补脾胃、温胃散寒、温中和胃、滋阴益胃、消食导滞、消食止痛、化痰消食、温胃化饮)。肾虚(阳虚、阳虚体质、四肢厥冷、温补肾阳、滋阴潜阳、补阳益气、散寒止痛、温阳行气、温阳活血、温阳散寒、温肾散寒、补肾固冲)、湿气重(湿阻、下焦湿热、身热不扬、温热、神倦、潮热、祛湿消肿、温阳祛湿、利湿、化湿降浊、清热导滞)、气血亏虚(补气养血,健脾补血)、上火等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症、全身痛、虚劳、疲乏、营养不良、气血不足、阴虚、肾阳虚、脾虚、温补气血、温补肾精、益气固表、调补气血、补气生津)。
个人简介
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临床型硕士,曾跟随湖北省多位名老中医门诊抄方学习,熟练掌握中医药对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三甲医院)工作 10 年
患者评价
99%好评率
回复质量
100%好评
服务态度
100%好评
回复速度
100%好评
j***2
评价详情:接诊神速,耐心细致。这是第三次找他治疗了,每次问题都能得到解决,非常好,医术高超认真负责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1-09-29
j***0
评价详情:耐心细心询问及时给予问诊开方。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1-09-21
u***w
评价详情:段医生很棒,几个月前给了我很多有用的健康指导和食疗方法,现在抵抗力较前有所提高,十分感谢。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1-03-13
功***取
评价详情:太感谢段超医生了,认真负责,问得那么细致,看得那么细致,敬礼!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0-12-28
u***w
评价详情:段医生耐心解答了我的所有问题,非常感谢。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0-12-19
科普文章

文章 湿气重如何判断

现在常有人说自己湿气很重,那到底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气重呢?湿气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该如何调理呢?下面就来讲一讲这几个问题 一、如何判断自己湿气是否重 1.首先看精神状态,湿气重的人会表现为身体困重感,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中对湿气重有一句很形象描述就是首如裹,就是好像有什么东西包裹在头上一样,而出现头部沉重的感觉,其实湿气重不光表现为头部的沉重感,根据湿气停留的部位不同可以表现为全身各个部位的困重感,好像有什么东西裹着自己一样,精神不振,神疲思睡。 2.看身体出油情况,湿气重的人多表现为头发油腻,脸上出油较多,容易长痘痘,肥胖中医也认为多为痰湿所致,所以爱美的朋友首先要去除体内的湿气。 3.看大便的情况,湿气重的人大便多不成形,长期大便偏稀,且湿气重的人大便很黏,有的朋友会出现大便黏在马桶上冲不下去,这也是湿气重的表现。 4.看舌苔,湿气重的人舌苔多较为厚腻,正常人的舌苔为淡红舌,薄白苔,如果舌苔厚腻就提示湿气重,一般黄腻为湿热,白腻为寒湿,根据舌苔的厚薄程度可以判断体内湿气的轻重程度。 二、湿气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湿气主要是代谢废物的堆积,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脾胃的功能正常,吃进去的食物大多数都能转化为人体有用的物质,则一般很少产生痰湿,如果人的脾胃功能不好,那么吃进去的食物就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而产生了痰湿。还有就是油腻食物本身就比较难吸收,脾胃功能较差的病人吃了就容易产生痰湿。生冷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如果脾胃不好或湿气太重的人都应该少喝冷饮或生冷的食物。在就是有些疾病或药物损伤脾胃或生痰湿,比如脾胃不好的人服用太滋腻的药物就会生痰湿。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62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肾虚有哪些表现?如何判断自己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去看中医,经常会听到一个词“肾虚”,那到底肾虚会有哪些表现呢,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肾虚,到底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呢,自己怎么调理比较好呢,下面来介绍一下上述几个问题: 1.中医所说的肾脏和西医所说的肾脏有什么区别 一谈到肾虚,很多人会以为自己肾脏出现了问题,其实并不一定,因为中医所说的肾脏和西医所说的肾脏是有区别的。由于古代解剖并未像现代这么发达,所以中医所说的肾脏主要是一个功能概念的集合体,那么中医所说的肾脏到底包括哪些作用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就是说一个人生、长、状、老、已的整个生命过程都是肾脏管的,如果先天发育不良,多属于肾虚;后天的生长发育迟缓,也多由于肾虚;男性女性的生殖功能也属于肾脏的功能,比如男性的阳痿、遗精、早泄、少精等多属于肾虚表现;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可由肾虚引起; 人体水液代谢也多由于肾脏所管,比如慢性的下肢水肿多由于肾阳虚所致;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也主要是肾脏所管的,比如尿频无尿痛,小便清亮多属于肾气虚所致; 肾还有纳气的功能,慢性喘病到了后期出现呼吸表浅,呼多吸收,动则气喘也是肾虚的表现;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小孩骨骼发育不良,老年人骨质疏松,老年人因脑髓失养出现的头昏、老年痴呆都是肾虚的表现;牙齿松动、无明显红肿热痛也是肾虚的表现;头发干枯无光泽,容易脱发,白发也多是肾虚的表现; 肾开窍于耳:慢性耳鸣、听力减退多属于肾虚所致。 以上只是对肾虚的表现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并不能包含所有肾虚的表现,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医所说的肾虚不单指西医所说的肾脏出现了问题,还包括西医的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等。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我去医院检查尿常规、肾功能都是正常的,为什么医生还说我肾虚。 2.肾阴虚和肾阳虚有哪些相同的和不同点,如何鉴别: 相同点:都有腰膝酸软、头昏乏力、精神不佳的表现;对于男性都可导致阳痿、遗精、早泄、少精等表现;对于女性都可导致月经量少、月经周期紊乱等表现。 不同点:首先鉴别怕冷和怕热,肾阳虚的病人多怕冷,手足冰冷,肾阴虚的病人多五心烦热、手足心发热;其次肾阴虚容易导致面色潮红,耳鸣,失眠多梦,盗汗,口干, 大便干;肾阳虚容易导致面色发白或发黑,大便稀,不成形,尿频以及夜尿增多;在男性方面肾阴虚多容易勃起,但遗精早泄,肾阳虚多性欲冷淡,阳痿,滑精,早泄,生育能力下降;在女性方面肾阴虚多容易导致月经量少或闭经,或崩漏,肾阳虚多表现为宫寒不孕、白带清稀量多;再就是可以结合舌苔来辨别,肾阴虚的人舌质多红,舌苔比较少,严重者没舌苔,肾阳虚的舌质比较淡白,舌苔是白色。 以上是肾阴虚和肾阳虚比较简单的鉴别方法,但是临床上很多人并不是那么典型的肾阴虚和肾阳虚,而是阴虚和阳虚都有,因为阴阳互根互用,所以阴虚到一定程度会出现阳虚的表现,阳虚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阴虚的表现。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60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男人的隐痛:阳痿的原因、自我调理及治疗方法   

作为男性,正常的性生活常可带来满足感和自信,如果出现阳痿,常常让人感到没有自信,且性生活无法得到十足的满足感,且无法开口对别人提起,所以是男人的隐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引起阳痿的常见原因和自我调理、治疗的方法。 1.什么叫阳痿: 阳痿是中医的说法,古代又叫做“阴痿”,现代医学称为勃起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成年的男子性交时,阴茎不能正常勃起,或勃起了不够硬,或硬了但时间较短,无法进行正常的性生活。但阴茎发育不良引起的性交障碍不在此范围内讨论。常常伴有容易疲劳、乏力、腰膝酸软、怕冷、精神苦闷、胆怯多疑、或小便不畅、淋漓不尽。隋唐以前多以“阴痿”命名,宋以后称“阳痿”。“阴”是男女生殖器部位的统称;“阳”是从性别来区别男女生殖器,指男性生殖器,且有提示发病机理的作用,认为多为肾阳虚所导致。“痿”有“萎”的意思,像草木枯萎一样,比较形象的形容了阳痿病理状态。 2.阴茎的勃起结构和勃起机制: (一)阴茎的勃起结构 阴茎的勃起结构是一对阴茎海绵体及一条尿道海绵体。每条海绵体均由致密结缔组织膜包被,中间的勃起组织由小血管及血窦组成,血管及血窦壁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血管及血窦壁舒张时,血流量增大,阴茎勃起。 (二)阴茎的勃起机制 当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收缩时,血管管腔及血窦腔窄小,血液流入量小,阴茎处于疲软状态。平滑肌松弛时,血流量增大,膨胀的血窦压迫静脉,减小血液流出量(静脉闭塞机制),从而使阴茎勃起。平滑肌的松弛与收缩主要与肌细胞质内自由钙离子的水平相关,高钙时收缩,低钙时松弛。引起阴茎平滑肌细胞钙离子降低的信号分子主要是 NO,此外还有前列腺素E1 和血管活性肠多肽等分子,信号分子的释放又受到激素和神经的调节。 3.西医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源性因素 ①海绵体动脉血供应不足或静脉泄漏:髂总动脉、髂内动脉及下游分支动脉的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会导致大动脉血流不畅,影响阴茎海绵体的供血;而糖尿病,肥胖等会影响小血管的功能。这些疾病均可使性活动时海绵体的供血量减少,血压降低,海绵体血压不够高时,静脉闭塞机制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血液流出量增大,导致勃起障碍。白膜太薄或缺损会使海绵体静脉闭塞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导致静脉泄漏性勃起障碍。 ②海绵体内信号递质传递障碍:信号递质不能及时传递也可出现勃起障碍。 (二)神经性因素 脑部有调节勃起反应的高级中枢,中枢神经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和脑血管意外等可导致勃起障碍。支配海绵体的周围神经的损伤及退化也会导致勃起障碍,糖尿病、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以及腹部手术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损伤性勃起障碍。 (三)内分泌性因素 睾丸间质细胞在促黄体激素催化下合成、分泌睾酮,垂体及睾丸功能不全使睾酮分泌不足导致性欲低下及勃起障碍。泌乳素是脑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对男性性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先天的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催乳素腺瘤导致高泌乳素血症均会引起勃起障碍。 (四)心理性因素 多发生于年轻人,焦虑、压力、精神紊乱、心理障碍、负面情感等因素导致勃起障碍。 (五)其他因素 药物的副作用,帕罗西汀、度洛西汀等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尼古丁、酒精、毒品等可引起勃起障碍。年老使得海绵体平滑肌功能退化,并使得静脉闭塞机制受损,衰老是导致勃起障碍的重要因素。抽烟引起动脉腔变窄,也是引起勃起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4.西医对本病的治疗: 现代医学对阳痿发生机制的认识十分深刻,相关研究已从解剖学、神经血管学进入到分子生物学、基因学层面,但在治疗手段上无重大突破。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器械或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最常用的为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阴茎平滑肌中5型磷酸二酯酶对cAMP和cGMP内酯键降解,使平滑肌松弛而产生勃起反应。由于其确定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便捷性已成为治疗阳痿的一线用药,如: 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伐地那非。西地那非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代表药物,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阳痿,对心理性阳痿效果最好。他达拉非的结构与西地那非有明显差异,有明显延长的药物半衰期(17. 5 h ) ,不良反应更小,这一特点使它成为长期按时用药的最佳选择。最近研究表明,他达拉非按需和每周两次按时服药方案都能有效治疗阳痿、改善性功能和提高性满意度,与按需服药相比,按时服药治疗阳痿显示出更好的疗效。 真空负压勃起装置:空负压勃起装置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一般用于不愿意采用药物治疗或对药物治疗有禁忌的患者,临床有效率在 60%左右,但此法缺点明显,易造成疼痛、射精痛、勃起麻木感、皮下青紫瘀斑等,患有出血性疾病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禁用。用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阳痿患者行阴茎负压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勃起功能及夫妻双方性生活满意率。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方法包括阴茎假体植入术、阴茎动脉重建术、阴茎静脉结扎术。阴茎假体植入术适用于各种方法治疗无效的重度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是一种半永久性治疗方法,最近有报道显示阴茎假体植入术后患者及其性伙伴的性满意度均大大提高,但因其导致阴茎海绵体不可逆性破坏,选择该方法应十分慎重。后两个血管性手术,主要适用于海绵体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但此类手术远期疗效有待提高。 5.中医对阳痿发病机制的认识及如何调理治疗: ①肾阳虚:肾藏精,主生殖,在窍为前后二阴。肾阳亏虚,命门火衰,阴茎自然痿软,故医家多将阳痿归咎于肾阳虚衰,提倡用补肾壮阳法。常见症状包括阴茎不能正常勃起,或勃起了不够硬,或硬了但时间较短,精液稀,怕冷,面色发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多颜色清亮,舌体胖色淡,舌苔薄白。治疗用温肾壮阳之药或食物,常见中成药有右归丸、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复方玄驹胶囊等。常见食疗可选枸杞、韭菜、肉桂、羊肉、海参、海马、榴莲等,还可以选择艾灸治疗,常用穴位中极、关元、肾俞、命门等。如果阳虚不明显,伴有五心烦热、手足心发热、面色潮红,耳鸣,失眠多梦,盗汗,口干, 大便干,舌质红,少苔,提示肾阴虚,可选左归丸,穴位选择三阴交、太溪、肾俞等;肾阴虚在阳痿中相对少见,肾阳虚为最常见证型。 ②心脾(胃)亏虚:中医有“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阳明即足阳明胃经,脾胃表里经脉相连,且脾胃两经都从阴茎循行,脾胃为人体吸收外界营养物质的器官,如果脾胃虚,就会导致阴茎得不到足够滋养而出现阳痿。中医认为心主神,心火虚则阴茎勃起无力,难以持久。常见症状有阴茎不能正常勃起,或勃起了不够硬,或硬了但时间较短,偶有心慌,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佳,腹胀,大便不成形,舌质淡,苔薄白。治疗用补益心脾的药物或食物,常见中成药有归脾丸。常见食疗可选枸杞、黄芪、党参、西洋参、薏苡仁、山药、茯苓、当归、酸枣仁、红枣。穴位按摩可选神门、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心俞等。此行患者心态调整对此型患者较为重要,少吃生冷、油腻食物。 ③肝郁不舒:肝经也从阴茎循行,且肝与情绪的关系非常密切,现代人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工作责任重,压力太大,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或者长期面临生活困境,经济出现危机等,这些因素长期存在,就会压抑人的性欲需求,出现阳痿。常见症状有阴茎不能正常勃起,或勃起了不够硬,或硬了但时间较短,心情抑郁,胸胁胀痛,胃脘胀满。治疗用疏肝解郁的药物或食物,常用中成药有逍遥丸、柴胡舒肝丸等。常见食疗可选当归、玫瑰花、陈皮等。穴位按摩可选太冲、肝俞、阳陵泉、志室等。心态调整对此型患者尤为重要。 ④惊恐伤肾:中医认为恐惧伤肾,此型患者常有被惊吓病史,导致阳痿。常见症状有阴茎不能正常勃起,或勃起了不够硬,或硬了但时间较短,心慌,易惊,胆怯多疑,睡觉时噩梦较多,常有被惊吓病史。治疗用补肾宁神的药物,常用中成药启阳娱心丹。穴位按摩可选神门、志室、心俞等。心态调整对此型患者尤为重要。 ⑤湿热下注:湿阻滞于下,导致营养物质难以到达阴茎,导致阴茎失去滋养,且热容易伤肾阴,也会导致阳痿。常见症状有阴茎不能正常勃起,或勃起了不够硬,或硬了但时间较短,阴囊潮湿,瘙痒腥臭,睾丸坠胀作痛,小便黄,排出不畅,或小便时灼热疼痛,肢体困重,口苦,偶有恶心,舌质红,舌苔黄腻厚。治疗清利湿热的药物或食物,常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四妙丸。常见食疗可选薏苡仁、茯苓、山药、冬瓜、赤小豆、栀子。穴位按摩可选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丰隆、中极等。此型患者需少吃辛辣、油腻食物,戒酒。 除以上几个证型外,中医认为“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阳痿,可适当加用活血通络的药物,如丹参、三七、蜈蚣、全蝎等。 6.生活调理: 生活习惯的调理: 戒烟、戒酒、适当运动、避免滥用药物、房事节制、戒手淫、生活起居规律。 加强原发疾病治疗:如糖尿病、高血压、阴茎硬结症、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调整心理状态: 解除焦虑、紧张、抑郁等; 加强性医学教育; 和谐夫妻感情: 强调配偶参与,配偶鼓励等。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61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鉴别

在季节交替,寒热交替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出现感冒,但感冒确分为很多不同类型,从中医来说分为风寒感冒(风寒感冒又分为风寒表实和风寒表虚)、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其中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最为常见,暑湿感冒多见于夏天暑热较重之时,免疫力低下或平时体质较差的人感冒多属于气虚或阴虚感冒。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是最常见的感冒类型。暑湿感冒少见,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多见于特定人群。 以下是几种感冒的自我判断方法以及常用感冒药的列表和区别,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感冒药。 1.感冒概述: 感冒常见表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部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感冒多为病毒感染,少数是细菌感染。 感冒的发病与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无关,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感染。一般病程持续 5-7 天,预后良好。老年人、小孩、体质较弱的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病。 2.如何辨别自己属于哪种感冒: 风寒感冒:恶寒明显,发热较轻,可伴有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咳痰。鼻涕和痰多为清稀无色或白色的,口干轻微且喜欢喝热水。舌质多淡红,舌苔多薄白。 风热感冒:发热明显,轻微怕风,可伴有头胀痛,出汗不畅,咳嗽咳痰。痰多为黄色的,严重者为粘稠的黄痰甚至绿痰,咽痛或扁桃体肿大。鼻涕也多为黄色,严重者为粘稠的黄涕。口干明显且喜欢喝冷水。舌质多红,舌苔多薄黄。 暑湿感冒:多见于夏天暑热较重之时,少见。 气虚感冒:多见于免疫力低和平时体质较差的人,多有反复感冒的表现,平时多容易疲劳,精神较差。舌质淡,苔白。 阴虚感冒:口干、汗少、心烦、干咳,舌质红,舌苔少。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而且很多人感冒的时候都希望了解自己到底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以更好的选择感冒药。 需要指出的是,感冒类西药一般都只是用于缓解感冒症状的,减轻病人痛苦,并没有明显治疗感冒的作用,因感冒是自愈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一般 5-7 天会好。 附录:西医对本病的分型: 普通感冒:病毒感染引起,起病较急,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痊愈一般需要 5-7 天。 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咽痒或灼热感,声音嘶哑、讲话困难,可能伴有发热、咽痛或咳嗽。痊愈一般需要 5-7 天。 急性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持续约一周。咽部和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 急性咽结膜炎: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怕光、流泪。 急性咽扁桃体炎:细菌感染引起,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肺部检查正常。需与其他病毒感染鉴别。 从上面五种上呼吸道感染的类型也可以看出,五种中有四种是病毒感染,只有一种是细菌感染。细菌感染的人多有黄色脓性的分泌物流出。 还需要注意的是,流行性感冒有传染性,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有高热、全是酸痛和眼结膜炎,需要及时就医。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59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虚有什么表现,血虚与贫血有什么关系?

经常有病人问,我查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是正常的,为什么中医说我血虚,其实中医所说的血虚与西医所说的贫血有着复杂又微妙的关系,现代研究证实,贫血病人常表现有中医所说的血虚证,而血虚不一定都有贫血。血虚证范围更为的广泛,既包括一些贫血病人,也包括有中医所说血虚的表现但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正常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病人查了不贫血还被中医判断为血虚的原因,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所说的血虚到底有哪些表现,与西医所说的贫血到底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哪些原因会引起血虚(或贫血)。 1.什么是血虚证: 简单的说血虚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体内血液不足或血液营养功能低下,导致五脏六腑得不到正常的滋养而导致的一个病理状态。因为人体内各脏腑器官都必须有血液的滋养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体内血液不足或血液营养的功能下降就会出现相应脏器功能的受损或低下,就比如一个平时吃三两饭才有力气干活的人一样,轻度的血虚就好比只给他吃了二两饭,他还有点力气干活,但肯定干的没有平时多了;重度的血虚就好比只给他吃了一两饭,他当然就没力气干活了;当然吃多了也不好,吃多了容易吃撑了,人体内血红蛋白多了也容易流不动而形成血栓(就是中医所说的淤血),所以让吃的适量最好,(血红蛋白也是一样保持在正常范围最好,高了低了都不好)。 2.血虚有哪些表现: ①看精神、面色:血虚由于脏腑得不到足够的滋养所以会出现没有精神,气色不好(发黄或苍白),思维反应也比较迟钝。 ②看头发、嘴唇、指甲、眼脸的色泽: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血充足才能有一头光泽的头发,血虚的人会表现为头发干枯没有光泽,容易脱发,所以很多生发的中成药里面都有养血的成分;嘴唇、指甲、眼脸都是黏膜,毛细血管丰富,所以血虚的时候色泽淡白,所以说检查病人是否贫血都会翻病人的眼睛看下就是这个原因。 ③看舌及皮肤:正常人的舌质色泽淡红,血虚的人舌质多淡白,甚至全无血色;血液充盈的人皮肤光泽细腻,血虚的人因为皮肤失去滋养而产生皮肤干燥、无光泽,且血虚容易生风,而出现皮肤瘙痒。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通过看来判断是否有血虚的,这也是为什么医生看你一眼就知道你大概有没有血虚了。 ④听声音:血虚的人多没有力气讲话,所以说话有气无力,严重的说话声音断断续续。 ⑤肢体和肌肤麻木,四肢冰冷:血虚的人因为筋脉失去濡养,而出现肢体和肌肤麻木的情况;因为四肢失去濡养,而出现四肢冰冷的表现。 ⑥心慌胸闷喘气:由于心脏供血不足会出现心慌、胸闷、喘气的症状,少量运动就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表现。 ⑦失眠多梦,头晕头痛健忘,严重者会出现晕厥:由于血不养心,会出现失眠多梦,入睡困难的情况;因为大脑失去濡养,会出现头晕头痛健忘的表现,常表现为头部隐痛,且有头部空空的感觉,有的人还有天旋地转的感觉,或健忘(以前发生的事情经常想不起来),血虚晕厥主要是短时间内失血过多或大脑供血不足导致晕厥。 ⑧妇女还要看月经情况:血虚导致胞宫失去濡养而表现为月经量少,颜色淡,或月经推迟,或闭经。 ⑨是否有眼睛干涩,视物模糊:中医认为眼睛主要由肝血滋养,血虚的人容易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模糊。 ⑩其他:血虚的人还因血管不充盈、心脏跳动无力而出现脉虚而无力;因肠道失去濡养会导致大便干燥,难以排除;血虚还会导致阳无以依附,浮越于外而出现长期低热、乏力、五心烦热等。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血虚会出现以上症状,但不表明出现以上症状之一一定就是血虚证,所以您出现以上一个或几个症状需要警惕自己是否已经血虚了,最好还是找专业中医判断一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判断您是否是血虚,以免判断错误而延误病情。 通过现代研究方法对中医所说的血虚进行研究,发现血红蛋白含量越低(即贫血越重),血虚证的程度及症状出现率就越高;但血虚证的血红蛋白量在正常值范围内,并不表示其血红蛋白含量没减少,而只是表明其减少的程度较轻,尚未达到西医界定的正常值的下限。由此反映出作为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量的标准,并不完全适合血虚证的诊断。 血虚证除贫血(即检查发现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外,还会出现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并发其他疾病;还有血液黏度会降低, 机体新陈代谢减慢;西医所说的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慢性心衰会出现心慌胸闷喘气等症状部分也属于中医所说心血虚的表现;西医所说的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放化疗后导致的贫血、溶血性贫血、白血病、各种失血等疾病导致的贫血与中医的血虚有密切的关系。 3.引起血虚的原因: ①生成减少: △脾胃受损: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人吃进去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气血,所以血虚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把脾胃功能调理好。 △心阳受损:心主血脉,心阳虚会导致血脉运行不畅,且脾胃没有心阳的温煦作用会出现功能的下降。 △肾精亏虚:肾藏精,中医认为精血同源,肾精亏虚也会导致血虚。 △气虚:气血关系密切,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的人血生成不足。 △瘀血:中医有“淤血不去,新血不生”的说法。 ②耗损太过: △中医认为妇女以血为本,经孕产乳每个过程都会耗伤血,如每个月月经会导致血液流失,怀孕时胎儿需要母亲血的滋养,生产的时候会失血,乳汁中医认为也有血液化生,所以补血对于女性来说至关重要。 △失血:如外伤失血、手术失血等。 △中医认为汗血同源、津血同源,所以大汗、严重呕吐、严重腹泻后都可导致血虚。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61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多汗对健康有什么影响?什么原因导致的?怎样治疗调理

出汗人人有会有,是人体调节体温的基本方式,如果体内温度超过了人体的体温调定点,机体会通过出汗等一系列方式使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但超过正常程度的出汗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还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而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果在炎热的夏天、或穿衣较多较厚、吃较热的食物或喝热汤、情绪激动的时候、运动劳作的情况下,出汗增加,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在安静状态下或稍微动一下就出汗,那就需要注意了,出汗多的人常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的衣物鞋袜湿透了,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气候炎热时出汗更加明显,往往汗如雨下,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多汗症还可能导致焦虑、情绪紧张及生活质量的明显下降。同时,出汗过多容易导致身体发臭,在人多的地方一身的汗臭味也会使人非常的尴尬,还会增加患皮肤病的风险,如湿疹、手足廯等。而且出汗过多还会导致体内水和电解质的丢失(中医认为血汗同源,过度的出汗会导致气血亏虚),所以过多的出汗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的纠正以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多汗症的原因及该如何治疗: 1.多汗症的分类和原因(西医): 我们全身有几百万个分泌汗液的汗腺,其中以手掌及脚掌分布最为密集,身体的背部分布最为稀疏。出汗的调节中枢主要在脑部,下行到脊髓,不同部位的汗腺由脊髓的不同节段支配。 多汗症根据起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多汗症和继发性多汗症;根据出汗部位分为全身性多汗症和局部性多汗症。 原发性全身性多汗症是全身出汗超过了正常体温调节所需,表现为在安静状态下或稍微动一下就全是出汗,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导致潜在性的脱水或电解质丢失。 原发性局部性多汗症多在人体某一局部出汗较多,如手掌、脚掌、腋窝及头面部。 继发性多汗症是由于特定疾病导致或服用某些药物导致,这种多汗症主要需要控制原发疾病,原发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则出汗会明显的改善。 继发性全身多汗症 是由于某些疾病导致全身的出汗过多。主要有以下疾病容易导致全是多汗:①内分泌疾病,如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甲亢、糖尿病等;②精神因素,如焦虑症等;③某些肿瘤④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等⑤发热性疾病;⑥某些药物也可导致多汗⑦其他。 继发性局部多汗症 是由于某些疾病导致身体某一部位的出汗过多,其中包括①周围神经病变②脊髓疾病,如脊髓损伤、脊髓空洞症等;③某些胸部肿瘤④部分脑血管病变⑤腮腺损伤或手术导致的唾液分泌异常;⑥某些皮肤疾病。 2.中医对多汗症的认识: 西医目前对于多汗症的治疗疗效虽然比较确切,但副作用也相对比较明显,所以推荐可以先选用中医药治疗,中医药相对副作用小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如果中医药效果不好,可以考虑西医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出汗主要分为自汗和盗汗,白天出汗多,在安静状态下或稍微动一下就出汗属于自汗;夜间睡眠时出汗属于盗汗,因为出汗是在人的睡梦中进行,如盗寇一般,所以形象的称为盗汗。自汗多属于气虚,盗汗多属于阴虚。认为自汗、盗汗的病因多为病后体虚、情志不调、喜欢吃辛辣食物。中医认为多汗症多属于虚,如气虚、阴虚、阳虚等;但也不能见多汗症就用补药,因为还有部分出汗过多属于实证,如湿热、淤血也可导致汗出,如果属于这种情况还一味用补药只会加重病情。 3.中医多汗证的分型及治疗调理方法: (1)肺气虚,卫外不固型表现:此型多见于白天出汗,出汗后怕风比较明显,稍微运动就明显出汗,或仅半身出汗,或手、足、头部某一局部出汗,容易感冒,经常感觉疲劳,全身没力气,全身酸软,面色白没有光泽,舌质淡,舌苔薄白。中成药可选择玉屏风颗粒、桂枝颗粒(或桂枝合剂)、补中益气颗粒等,食疗可选择黄芪、党参、红参、西洋参、炙甘草、山药等,穴位按摩可选气海、关元、膻中、足三里、肺俞、脾俞、复溜、合谷。复溜穴合谷穴是古代医籍治疗多汗的重要穴位。 (2)心血不足型表现:此型自汗、盗汗均可见,伴心慌,睡眠不好,容易疲劳,气短,面无血色,舌质淡,舌苔薄白。中成药选择归脾丸,食疗可选择黄芪、党参、当归、桂圆肉、红枣、五味子、麦冬等,穴位按摩可选择神门、内关、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复溜等。 (3)阴虚火旺型表现:此型多见于盗汗,伴手脚心发热,心烦,全身一阵阵燥热,两边脸颊泛红,口干,大便干,舌质红,舌苔少。更年期妇女多表现为此型。中成药可选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人参固本丸、大补阴丸、坤泰胶囊等。食疗可选当归、生地、麦冬、石斛、西洋参、五味子、梨、莲藕、银耳、莲子心、苦瓜、西瓜等,穴位按摩可选太冲、太溪、肾腧、三阴交、合谷、复溜等。 (4)湿热郁蒸型:此型自汗、盗汗都可见,出汗时全身冒热气,像蒸东西时候一样,汗液比较粘稠,出汗多容易染湿衣服袜子,有时候可见黄色汗液,面色红,有烘热感,容易烦躁,口苦,小便黄,舌质红,苔黄或黄腻。中成药可选龙胆泻肝丸、四妙丸、加味逍遥丸等。食疗可选薏苡仁、赤小豆、冬瓜、茯苓、苦瓜、绿茶、蒲公英、荷叶、莲子心等,穴位按摩可选鱼际、合谷、曲池、三阴交、复溜、大椎、委中、申脉等。 前面三型主要是虚证引起,可以配合虚汗停颗粒收敛止汗,第四型是实证引起,一般不用收敛止汗的药物,以免导致湿热留于体内难以排出。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医籍中还提到有病人用上述方法治疗都不见效者,是相对少见的一型,淤血阻络型,此型全身血脉不畅通,舌质暗,有瘀斑,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效果较好。此型可用三七粉、丹参片等活血化瘀药物辅助治疗。穴位按摩可选血海、膈俞、风市、委中、申脉等。 4.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简述: 目前,对于原发性多汗症的治疗可采取多种方法,大体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1)止汗药 主要是铝化合物,此类药物已应用了很长时间,疗效肯定,主要通过阻塞毛孔来达到止汗的目的。那些手掌、腋下出汗较多的人效果更好。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皮疹、瘙痒等皮肤疾病。 (2)电离子渗透疗法 主要是通过局部电离子的变化干扰汗腺的功能。对手足局部多汗效果良好。主要副作用是容易引起脱皮和皮肤干燥等皮肤疾病,且不能用于安装有起搏器等体内有金属物质的人,孕妇也不能使用此法。 (3)胆碱能受体阻滞剂 主要通过阻断神经的传递而起止汗的作用。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严重,不推荐长期使用。 (4)肉毒杆菌毒素A 通过局部注射起到阻断神经传递的作用。对于局部多汗疗效较好。但由于抗体的形成,注射后导致肌群的麻痹,且注射时要忍受难以忍受的疼痛而限制了本方法的应用。 (6)外科手术 此法虽然疗效肯定,但毕竟有创伤,适用于其他方法无效的时候使用。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58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脂溢性脱发的原因,如何治疗脂溢性脱发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很多人年纪不大,但脱发明显,在目前这个“颜值”非常重要的年代,脱发已成为困扰很多中青年人一个重大问题。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都会有一定的头发脱落,又有一定的头发生长出来,这样可以保持一个动态平衡,使我们的头发数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但一旦脱发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头发生长的速度,就会明显影响我们的“颜值”了。那么每天掉多少根头发需要引起重视呢,一般每天脱发超过100根我们就需要重视了,因为此时头发的生长已经跟不上脱发的速度了。而夺走很多青年男性帅气发型的罪魁祸首叫“脂溢性脱发”,在脱发的同时常常伴有头屑增多、头皮瘙痒、头发油脂分泌旺盛。脂溢性脱发导致脱发最常见原因之一,男女均可发生,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一半以上的男性50 岁时会发生脂溢性脱发(发病率这么高,太可怕了,谁不想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呢,赶快了解如何预防吧),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上升至 70% 。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夺走我们“颜值”魔鬼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哪些比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什么是脂溢性脱发: 脂溢性脱发,又称为雄激素源性脱发,多表现为头发密度逐渐减少,额、颞及顶部的头发逐渐脱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双侧发际逐渐上移,毛发细软稀疏,皮脂腺分泌旺盛,头皮瘙痒。 2.脂溢性脱发的原因: ①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最新研究表明,脂溢性脱发是雄激素相关的遗传性疾病,青春期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导致毛囊微小化,毛囊生长期缩短而引起的头发稀疏和脱落。目前认为与其关系最大的就是遗传和内分泌两个因素。部分患者还和真菌感染和炎症等因素有关。对于毛发来说雄激素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促进胡须、胸毛、腋毛、阴毛的生长;另一方面能使头发疏松,变细脱落。这种双向调节的作用可能与雄激素受体的分布有关。局部感染马拉色菌(为真菌)也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因素之一,皮脂分泌增多可引起马拉色菌大量繁殖,引起皮肤炎症,导致脂溢性脱发和脂溢性皮炎。精神压力和睡眠休息状态也和脂溢性脱发相关,精神压力大、睡眠时间不够都会引起脱发的增加。以前仅仅认为脂溢性脱发只影响“颜值”,现代研究发现脂溢性脱发与代谢综合征(是一组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密切相关,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②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古代医籍将本病称为“发蛀脱发“、“蛀发癣”,因为本病主要表现为头皮瘙痒、头发脱落,像头发被虫蛀掉一样,所以称“发蛀脱发“、“蛀发癣”。中医认为“肾主水,藏精,其华在发”,头发的生长、脱落、润泽、枯槁都与肾精有者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有句名言叫“发为血之余”,表面血液在头发的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精血不足引起的脱发多为头发干枯、无光泽,脂溢性脱发因主要表现为头皮瘙痒、油脂分泌旺盛,这个主要是由于血热风燥、湿热内生所致;喜欢吃辛辣、油腻食物的人就容易导致湿热、血热,加重脱发;本病早期主要以血热风燥、脾胃湿热为主,后期主要以精血不足为主。中医有“久病入络”的说法,湿热淤积久了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血瘀,《医林改错》中记载“血瘀阻滞血络,不能养发,故发脱落”。 3.脂溢性脱发的治疗: 目前西医治疗本病改善症状作用肯定,但副作用明显,难以被患者所接受。中医治疗本病虽然疗效较慢,但能标本兼治,在本病早期有良好的止痒止脱、减轻油腻的作用,晚期能补益精血,达到缓解脱发的作用。 1中医的分型: △湿热熏蒸型:为本病早期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发病三年内者),多见于16-35岁人群,此型人平时多喜欢吃油腻、辛辣的东西,主要表现为头发稀疏脱落、头发油腻明显、头屑较多、头发瘙痒,可伴有口干口苦,口中粘腻感,容易烦躁发怒,腹部胀满感,大便粘,容易粘在马桶上,身体困重。舌质红,舌苔黄腻。 △血热风燥型:为本病早期常见类型(多见于发病五年内者),多见于36-45 岁人群,此型人多在春秋季节发病,多有情志郁结、生活不规律的病史,主要表现为头发干枯,略有焦黄,均匀而稀疏脱落,头屑明显增多是本型的特点,头皮瘙痒,自己感觉头面部有烘热的感觉,口干咽燥,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质红,舌苔微黄或微干。 △精血不足型:为本病后期的类型(多见于发病五年以上者),多见于46 岁以上人群,多有遗传倾向,此型人以体弱或脑力过度者为主,脱发稀疏脱落日久,头发干枯、无光泽,伴有头晕眼花,失眠,记忆力差,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少。 有研究显示,脂溢性脱发中以上三型湿热熏蒸型(最常见)>血热风燥型(较常见)>肝肾不足型(相对少)。 2中医外治方法: △中药外洗方1:土槿皮,枫球子,土茯苓,百部,蛇床子,黄柏 ,苦参 ,莪术 ,三棱 ,大黄 ,川椒。将所有药物清洗干净后加入煎药罐内,加入2000ml水中,煎煮 15 分钟,先用清水将头发清洗干净后,再用熬好的中药水洗发,用药2月后观察疗效,有研究用本方治疗脂溢性脱发总有效率达 94%。 △中药外洗方2:白芷,野菊花,透骨草,苦参,侧柏叶,薄荷。使用方法同上。有研究用本方治疗脂溢性脱发效果良好。 外洗方直接作用于头发,可早期明显改善患者头皮瘙痒、油腻症状。 3中医内服方法: 中药内服需要根据判断患者属于哪一种分型而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 △湿热熏蒸型:采用清热利湿中药治疗,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食疗可选择薏苡仁、荷叶、茯苓、赤小豆、冬瓜、茯苓、山药、蒲公英、山楂、栀子、决明子、野菊花等。此型人平时需要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饮食清淡,适当做有氧运动。 △血热风燥型:采用凉血清热、祛风润燥、养阴护发中药治疗,可选用凉血消风散加减,食疗可选择麦冬、当归、制何首乌(现代研究显示长期内服可能导致肝功能损伤,需注意)、金银花、野菊花等。此型人平时需要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饮食以凉性食物为主。 △精血不足型:采用补血填精,补肾生发中药治疗。以七宝美髯丹为主方加减,中成药可选择养血生发胶囊、七宝美髯丸、活力苏口服液等。食疗可选择制何首乌(现代研究显示长期内服可能导致肝功能损伤,需注意)、枸杞、桑椹、女贞子、当归、山药、黑芝麻、红枣等。 另外,本病病程较长者会出现瘀血阻络的表现,需适当加用活血通络药物,如丹参、天麻、赤芍、川芎、红花、桃仁等。 4西医治疗方法简述: △非那雄胺:本药为口服制剂,对治疗脂溢性脱发疗效肯定,可持续改善头发的生长情况,主要抑制雄激素对脱发的影响,抑制作用不可逆,外用无效,并会导致性欲减退、性功能异常、精子一过性减少和男性乳房发育异常等的副作用,男性患者使用需谨慎。 △米诺地尔:用于治疗脂溢性脱发的常用外用药物,具有扩张血管和增加毛乳头血流量的作用。研究证实2%~5%(其中5%疗效最好)米诺地尔可促进脂溢性脱发患者头发再生及阻止脱发,且安全性高, 研究发现本药用于脂溢性脱发患者总有效率为90%左右,最佳疗效常在使用一年后出现,但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面部和四肢多毛症,停用后治疗效果逐渐消失。其衍生物已在多个品牌的护发产品中应用。如欧莱雅的防脱发精华露、卡诗防脱洗发露、薇姿得康丝防脱发精华素等。 △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主要为抗真菌药,对马拉色菌引起的脂溢性脱发疗效与米诺地尔相当,不良反应主要为偶见的过敏反应,偶见局部皮肤烧灼感、瘙痒、刺激以及头发干燥、变色。 ⑤中西医结合治疗: 有研究将除脂生发胶囊联合 2% 米诺地尔溶液治疗脂溢性脱发效果良好,在治疗 8周以后,治疗者脱发量明显减少,新发生长量明显增加,中医配合西药应用一方面能够增加西药的疗效,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从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为脂溢性脱发者的良好选择。 4.生活调理: ①心态调节: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②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具体食疗方法见上面中医分型调理。 ③生活调节:建立良好的作息规律,不熬夜,不使用碱性强的洗发水,不烫发、不染发、不使用吹风机。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60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多汗是否都由体虚引起,为何吃了这么多止汗的补药出汗反而加重了?

出汗既是人体的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同时汗出过多又会造成一系列病理性的改变。很多人被长期的出汗所困扰,但目前西医治疗出汗疗效虽肯定,但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副作用相对较小,且有全身调理的作用,很多病人出汗仅仅是一个表现,常同时伴有燥热、怕冷、心慌、失眠、烦躁、月经不调、腰酸腿软、神疲乏力、容易感冒等,中医不仅能治疗出汗,同时可以全面调理身体状况。但是由于很多人并没有中医基础,面对琳琅满目的中成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且药店店员对中医中药知识也常是一知半解,经常容易推荐错药物,比如李女士因为长期出汗至药店购买止汗中成药,药店店员在简单询问李女士情况后认为她是太虚了,所以出汗,推荐了如玉屏风颗粒、黄芪精、补中益气丸等补气的药后,李女士不仅出汗没有缓解,反而出现了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干舌燥,烦躁失眠,大便干结等情况,原来李女士本来就是湿热体质,由于湿热熏蒸导致的出汗,用了这么多温补的药物,无异于火上浇油,所以出现了一系列上火的表现, 后推荐李女士用龙胆泻肝丸清泻湿热后出汗和上火的症状均有明显缓解,内热导致的出汗好比在火上煮沸的水,固表止汗的药就好比把水壶的盖子盖的死死的,开始能够短暂的防止水的外溢,但火不关,水只会在体内沸腾的越来越厉害,早晚是会沸腾而出的,温补的药就好比再加大火的力度,也只会使水沸腾的越来越厉害,这个时候只有把火关了才是让水不沸腾外溢最好的办法。对于多汗症,最重要且最先要弄清楚的是寒热虚实,究竟是寒证还是热证,是虚证还是实证,这个对用药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若是热证用了热药,寒证用了寒药,虚证用了泻药,实证用了补药,不但不会使病情缓解,反而会加重病情。所以下面会详细告诉大家出汗的寒热虚实如何区分,中医对出汗是如何分类的,这些分类对选择药物有什么意义,并介绍古代名医和现代中医大师们是如何认识多汗的,有哪些治疗多汗的著名方剂和现代中医大师的经验方,下面我们将详细论述。 为了更好的反映古代历代名医对多汗症的认识和经验方,文章中引用了较多古代医籍原文,文章中会尽量用通俗的语句进行讲解,但对无中医基础者阅读本文可能仍有一定难度,请见谅,文章中会详细论述各证型间如何鉴别。 关于西医对多汗的认识,多汗对人体的影响,多汗的原因,西医有哪些治疗多汗的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出汗过多对人体有什么影响?什么原因导致的?该如何治疗调理》 1.中医对出汗的理解: 《说文解字》对汗的定义是“汗,身液也”,提示汗是人体津液的一种,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记载:“阳加于阴,谓之汗。”可能这句话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人很难理解,清代的温病大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黄帝内经》这句话进一步解释:“汗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形象一点说阴精就像水,阳气就像太阳,水在太阳的蒸发下会挥发,出汗就是阳气蒸化阴精使其从皮肤而出的过程。任何影响阳气蒸化阴精过程的因素都会导致出汗的异常。 2.出汗过多对人体的影响: 首先出汗过多容易导致身体有异味,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会让您在人群中倍感尴尬;其次汗液郁积于皮肤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且中医认为出汗过多会导致“津由汗脱”、“血因汗减”、“气随汗泄”,严重者会出现“汗出亡阳”等,即汗出过多会导致人体津液亏虚,气血亏虚,从而出现口干舌燥、容易疲劳、浑身无力、面色不佳、皮肤干燥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虚脱的表现。且《黄帝内经》记载“五藏化液,在心为汗”,就是五脏分别对应人体的五种津液,而汗对应是心,所以很多人出汗过多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失眠、烦躁等心阴虚的表现。且中医有“汗血同源”的说法,出汗过多会导致血虚,且历代名医均有“血虚者禁止发汗”的告诫,当下很流行汗蒸,听着似乎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保健的方法,商家也宣传可以帮助人体排出多余湿气及毒素,对于湿气重的人确实比较适合,但对于气血亏虚的人汗蒸后只会加重气血亏虚,使病情加重,特别是产后妇女,生孩子和哺乳过程中本来就耗伤了人体很多气血,如果这个时候过度的汗蒸出汗会导致气血亏虚加重,从而出现以上所说的各种不舒服的症状。 3.中医对出汗的分类: 3.1自汗、盗汗: 我们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是自汗和盗汗,古书中记载“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 或睡著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明确的指出了自汗、盗汗以及生理性出汗的区别,即在人体清醒状态下的异常出汗称为自汗,睡着的状态下出汗过多称为盗汗(因为如强盗一般在夜间出现,所以形象的称为盗汗),盗汗又称为寝汗。还提出吃热食物、干重活、剧烈运动等情况导致的出汗为生理性的出汗,和自汗是有区别的。之所以将出汗分为自汗和盗汗,是因为他们的病因有区别,治疗方法一般也不相同,自汗多为气虚(或阳虚)不固、腠理开泄所致;盗汗多为阴虚内热、破津外泄所致。对于自汗、盗汗治疗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汗》中提出“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这句对于自汗、盗汗的治疗法则对于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常见的有“补气以卫外”的名方为玉屏风散(有成药);有“补阴以营内” 的名方为麦味地黄丸(有成药)。当然气虚自汗,阴虚盗汗是多数情况,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如明代名医张景岳就在《景岳全书·汗证》中提到“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所以气虚自汗、阴虚盗汗是常态,但也有少部分人并非如此,需要仔细辨别,以免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的病理属性作了进一步概括,认为自汗多属气虚、血虚、痰湿、阳虚; 盗汗属血虚、阴虚。 3.2黄汗、红汗: 黄汗因汗液色黄,色如黄柏(中药名)汁而得名,出此汗者常将衣服染黄。关于黄汗的记载首见于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论述了风湿病、黄疸、水肿等疾病中可见黄汗。《金匾玉函要略辑义》注解到:“热逼于内,汗出于外,湿瘀乎热,汗出必黄,此又就汗出之色,以明湿热之理,名之曰黄汗。”隋代《诸病源侯论·黄汗候》记载:"黄汗......此由脾胃有热......",论述了其病因主要是脾胃湿热所致,治疗以清脾胃湿热为主,多数医家推荐用龙胆泻肝汤、甘露消毒丹等治疗黄汗。 红汗,指汗出淡红如血,又称血汗,《惠直堂经验方》记载:"血汗,出汗红色也,血自毛孔中出。即肌衄,又名脉溢。乃虚弱极有火之症也",提出红汗为虚火所致,治疗以清虚火,凉血止血为主,多数医家推荐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治疗。 3.3脱汗、战汗: 脱汗,是在患者生命垂危或急危重症时出现的汗,类似于西医的休克状态,此时多冷汗淋漓或汗出如油,多为阳气大虚,阴阳隔离的危候,此时当回阳救逆,可用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 战汗,多见于发热性疾病,正邪交争比较剧烈的时候,此时出汗多是疾病好转,正气祛邪外出的表现。医圣张仲景特别强调此时应“谨防风寒,亦可喝稀粥,以助胃气,强化汗源”,这时如调理得当则疾病易去,否认再次感染风寒则易复发。 3.4不同部位的出汗 ①头汗:指仅有头部的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伤寒明理论·头汗》中记载:“头者,诸阳之会也。邪搏诸阳,津液上凑,则汗见于头也”,人体经脉仅有阳经从头部循行,所以头汗出多属于阳证,病因多为火热上攻,湿热熏蒸,热入血室,胆热气郁,饮热相结,产后血虚,寒湿郁遏、瘀血阻滞所致。 ②胸前出汗:指仅有胸前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又称为心汗,《丹溪心法·汗》中记载: “别处无汗,独心头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名曰心汗”,指出了胸前出汗病位在心,多由于思虑过多劳心所致,治疗当补养心血,并嘱咐患者静心以养神。 ③手足汗:指仅有手足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伤寒明理论·手足汗第九》,其言: “四肢者,诸阳之本,而胃主四肢,手足汗出者,阳明之证也。阳经邪热,传并阳明,则手足为之汗出”。胃经全名为足阳明胃经,主四肢,手足心出汗多为胃经有热所致。《伤寒论》“阳明病,脉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提出了阳明经有实热、便秘、大便硬、手足汗出的经典方剂为大承气汤。《简明中医词典》中提到: “手足常潮湿多汗,多属脾胃湿蒸,旁达四肢。若手足心热者属阴亏血虚; 手足发凉者属中阳不足。”将手足心出汗分为三大类,手足潮湿多汗多为脾胃湿蒸,可用茵陈五苓散去脾胃湿热治疗;手足心热多为阴血亏虚,可用当归六黄汤滋阴降火治疗;手足发凉出汗多为中气不足,可用附子理中丸温补中气治疗。 ④腹股沟和外阴出汗:《黄帝内经》提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性重浊,其性趋下,易袭阴位,腹股沟和外阴属于在下之阴位,故腹股沟和外阴出汗多为湿气重所致,又根据寒热不同分为湿热和寒湿。 ⑤半身出汗:分为左右出汗或上下出汗,如仅左侧出汗而右侧无汗,或上侧出汗而下侧无汗,反之亦然。多因为气血不足、痰湿瘀血阻滞经络,导致局部组织得不到气血的滋养所致。 4.中医分型论治、各型常用名方及现代名医经验方: 虽然汗为心之液,但汗与其他四脏也有关系,古代医家提出根据不同脏腑的虚损可以导致不同部位的出汗,如清代《王氏医存》记载: “五脏皆有汗,不独心也:汗皆为虚,心虚则头汗,肝虚则脊汗,肾虚则囊汗,肺虚则胸汗,脾虚则手足汗,人弱而专一处之汗,久而不愈,即此经虚也。”对我们判断不同部位出汗对应不同脏腑虚损有着重要参考意义。《黄帝内经》也提出:“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提出了不同情况下汗出对应着不同的脏腑:饱食后出汗,汗于胃;惊吓后出汗,汗出于心;负重远行后出汗,汗出于肾;快速前行恐惧出汗,汗出于肝;干活劳累后出汗,汗出于脾。 4.1阳气虚衰,失于固摄:开篇中就提到“阳加于阴,谓之汗”,可以知道阳气在出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阳气虚衰,腠理不固,津液外泄而汗出,正如《病源论·虚劳汗候》中提到的:“若阳气偏虚,则津液发泄,故为汗”。其中又根据阳气虚衰的程度不同分为气虚和阳虚的不同,中医有句名言叫“气虚为阳虚之渐”,意思就是说气虚较轻,阳虚较重,气虚进一步发展就会成为阳虚;其中又根据病变脏腑的不同分为肺气虚、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四个证型,其中以肺气虚最为常见。 ①肺气虚证:以自汗为主,汗液清晰无味,多在吃饭或稍微活动后就明显出汗,伴有易疲劳,易感冒,乏力,面色无光泽,手足不温,出汗后怕风,舌质淡红,苔薄。经验方(加味玉屏风散)。 ②心阳虚证:与肺气虚证的区别是本证多见于胸前出汗,但心慌、胸闷、睡眠不佳等症状较为明显。经验方(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③脾阳虚证:与肺气虚证的区别是本证多见于手足多汗,常伴大便稀溏,消化不良,口但无味,舌边齿痕明显。经验方(加味理中丸)。 ④肾阳虚证:与肺气虚证的区别是本证多见于阴囊出汗,常伴腰酸腿软,男性可见阳痿早泄性欲低下、精子含量低、尿频尿液清冷,女性可见宫冷不孕、月经量少、周期推迟、颜色淡等。经验方(加味真武汤)。 4.2阴虚血亏,热破津泄:阴虚易生内热,内热迫使阴液外泄。金元四大名医李东垣在其《东垣十书·汗》中提到: “盗汗者, … …是属阴虚”。其中又根据阴虚部位的不同分为心阴虚和肾阴虚,且根据阴虚和内热所占比重的不同分为阴虚重内热轻和阴虚轻内热重,且出汗时间久了会导致“气随汗泄”,从而出现气阴两虚的情况。 ①心阴虚证:本证出汗多以胸前区为主,盗汗多见,典型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多伴全身潮热,手足心发热,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质红,少苔。经验方(加味生脉饮)。 ②肾阴虚证:与心阴虚证相比本证多以阴部出汗为主,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少见,本证典型表现为腰酸腿软,男性可见阳痿早泄遗精,女性可见月经量少,周期提前,颜色较深,其余表现与心阴虚证基本相同。经验方(加味麦味地黄丸)。 ③阴虚轻内热重证:本证阴虚症状较轻,而内热症状较重,常口干明显,脸部发红,容易上火(如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疼痛、目赤肿痛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或小便时有烧灼感,舌质红明显,少苔不明显。经验方(加味当归六黄汤):当归六黄汤被古代历代名医称为“治盗汗之圣药”。金元四大名医朱丹溪对本方有如下评价:“盗汗… …用当归六黄汤甚效,但药物寒人,虚者只用黄芪六一汤”,提出虽然当归六黄汤治疗盗汗的疗效非常好,但是药物比较寒凉,虚寒的人不能用,虚寒者只能用黄芪六一汤。 ④气阴两虚证:此证多见于体质本虚之人,如大病之后、产后等,也可见于其他出汗之证时间久,导致的气阴随汗而脱所致。典型表现为汗液清晰无味,自汗、盗汗皆可见,伴有易疲劳,易感冒,出汗后怕风,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口干纳差,或燥热、手足心发热,舌淡少津,苔薄白。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芪萸止汗方)。 4.3营卫不和,开阖失司:前已论述“汗为阳加于阴”所致,而汗的物质基础是营阴,而管理汗孔的开关的是阳中之卫气,营卫不和,则汗出。 此证多汗以自汗多见,出汗后怕风,有肢体酸痛的表现,或忽冷忽热,或半身局部汗出(但无明显肢体麻木),舌质淡红,舌苔薄白。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医圣张仲景的桂枝汤从古至今一直被推崇为调和营卫的第一方,用于治疗营卫不和自汗效果显著。 4.4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汗为心之液”,所以心血不足会导致出汗,同时出汗过多又会加重心血的亏虚,气虚不固也会导致出汗,“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会导致气血亏虚。 此证自汗、盗汗均可见,多伴心慌、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等心血亏虚的表现,且这些表现多在出汗后加重,且有易疲劳,面色不佳,唇甲淡白,舌质淡,苔薄。此型人多由思虑过度所致,出汗以胸前出汗多见。此证在女性可见月经不调、月经量少、颜色淡。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加味归脾汤):归脾汤一直被历代医家奉为治疗心脾两虚的第一方。 4.5痰湿阻滞,气化失常:中医将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此处所说之痰属于“无形之痰”,痰湿是身体里面病理性的代谢产物,痰湿停留在身体里的某一处,导致气的流通受阻,汗液的气化过程不能正常完成,所以出汗。《黄帝内经》记载: “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 …”,指出多汗且汗液较为粘稠,为湿气重导致的出汗;而且湿性黏滞,缠绵难愈,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容易蕴生内热,湿与热相结则汗出更明显,如《赤水玄珠·手足汗》记载:“手足汗乃脾胃湿热内郁所致”,提到脾胃湿热就会导致手足部出汗增多;再如《类证治裁·汗症论治》记载:“两腋汗… …为湿热流注”,可见湿热阻滞还可导致腋下出汗;再如《张氏医通·汗》记载:“阴间有汗,属下焦湿热”,提出阴部出汗为下焦湿热,可见湿热阻滞可导致多部位的出汗,湿热阻滞的部位不同则出汗的部位也会相应的不同。《张氏医通》还记载:“痰证汗自出,痰消汗自止”,提到了痰可以导致出汗,如果及时治疗痰去则多汗可愈。《景岳全书·汗证》记载:“湿气乘脾者,亦能作汗”,由于脾胃为运化营养物质的重要脏器,脾虚不能将饮食中营养物质完全吸收则生湿,脾虚夹湿也会导致出汗。所以本证主要分脾虚夹湿、湿热熏蒸(根据湿热停留位置不同而出汗部位不同)。 ①脾虚湿阻证:多以自汗为主,因湿性驱下,多以身体下部出汗为主,湿气重者汗液多较为粘稠、口中黏腻感、身体沉重感、大便粘,脾虚明显者多口淡无味、神疲乏力、大便稀、面色萎黄,舌淡胖有齿印,苔白润或厚腻。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加味理气降痰汤):《证治准绳·自汗》记载: “痰证冷汗自出者,宜七气汤,或理气降痰汤,痰去则汗自止… …”,以上两方均为治疗痰证出汗的良方。 ②湿热熏蒸证:此型自汗、盗汗均可见,出汗时全身冒热气,像蒸东西时一样,汗液粘稠,且汗液味道较重,或见黄汗,口干口苦,口中黏腻感,或口气重,头发、皮肤出油多,心烦易怒,面色发红,小便黄,腹部有胀满感,身体困重感,大便粘,多有喜欢吃辛辣、油腻食物的习惯,或居住在气候炎热、潮湿的地方,舌质红,苔黄厚腻。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加味龙胆泻肝汤)。 4.6里热炽盛,迫津外泻:《类经》记载:“热蒸于表则津泄,故腠理开而汗出”,内热重会导致皮肤腠理开泄而多汗,并提到“饮食之火起于胃,劳倦之火起于脾,酒色之火起于肾,皆能令人自汗”,详细论述了内火的由来,饮食过于辛辣油腻、或温性食物摄入过多则胃火旺;若劳累太过则火起于脾;若饮酒、房事过度则火起于肾;其实除了胃火、脾火、肾火之外,心火、肝火也非常多见,心火、肝火多是由于情绪急躁、抑郁、失眠所致。 ①心火旺证:此证的典型表现是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心开窍于舌),面色发红,口干舌燥,小便灼热疼痛,大便干燥难以排出,舌尖红明显,苔黄。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加味导赤散)。 ②阳明热盛(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此证以手足大汗出为主要表现,又根据大便情况分为阳明经证(大便通畅)和阳明腑实证(大便干燥、难以排出、甚至腹胀拒按),多伴口渴明显,喜冷饮,烦躁,舌质红,苔黄燥。 △阳明经证: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加味白虎汤)。 △阳明腑实证: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加味大承气汤)。 ③肝火旺证:此型人平时性情多急躁,出汗和情绪关系较为密切,多伴面红目赤,口舌干燥,口苦,大便干结,小便黄,或两胁胀痛,或腹胀,舌两边红,苔黄。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加味逍遥散)。 4.7瘀血阻滞,热邪内伏:如清代《医林改错》记载:“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能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部分患者出汗用了以上各种常规治疗方法仍然无效,反而加重者,是瘀血阻滞,热邪内伏,迫津外泄所致。《证治汇补·汗》也记载:“头汗者,有瘀血内蓄”,《类证治裁》记载:“头汗,小便不利,渴而不饮,此血瘀膀胱也… …”。 此证自汗、盗汗均可见,多伴持续低热,或手足心发热,夜间口干明显,大便秘结,心烦失眠,或手足不自主运动,皮肤可见瘀斑、皮疹,舌质暗红,舌上可见瘀斑。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加减)。 由于多汗证的原因复杂,所以证型分布也较为繁杂,为全面反映古今名中医对多汗症的认识和治疗,本文尽可能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且对古今名医对本证的认识和经典名方、目前市面上常用中成药进行了系统总结,可能信息量较大,读起来可能需要耐心,但都是名医经验,有兴趣者可仔细阅读。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56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于痛风必须重视的十大误区

痛风,曾经被称为“帝王之病”,但随着目前大家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却成为我们普通大众的常见疾病,痛风主要与饮食中嘌呤含量过高导致,调查显示我国血尿酸高者约有1亿多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0%,且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血尿酸高是导致痛风发作重要因素已是医学界不争的事实,并且医学家还预言,未来10年中国高尿酸血症将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代谢性疾病。但普通大众对于痛风以及高尿酸血症认识却严重不足,这是导致痛风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出现相应并发症的关键,那么我们下面来一一了解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常见误区有哪些,避免这些误区、及时正确治疗和预防对于痛风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误区一:把痛风性关节炎误认为是其他关节炎治疗 由于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很多第一次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是痛风性关节炎,而当成是其他关节炎在治疗,如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以及假性痛风、丹毒等,导致病情的延误,早期正确的诊断对疾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的金标准是关节腔穿刺发现尿酸盐结晶,若没有条件进行关节腔穿刺也可以通过症状、X线、CT(特别是双能CT)、MRI、彩超、血尿酸等检查结果判断。 误区二:只有中老年男性才会发痛风性关节炎? 的确,绝大多数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中老年男性,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中嘌呤含量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也有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由于雌激素有可以增加尿酸排泄,雄激素的作用却正好相反,所以男性患痛风的几率远远高于女性,但女性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绝经后女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升高。且由于男性饮酒多于女性,这也是男性好发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误区三:血尿酸高一定会发痛风性关节炎 ? 很多人体检发现血尿酸升高,就觉得自己一定会得痛风性关节炎,其实不然,其实所有血尿酸高的人只有十分之一会出现痛风性关节炎,因为我们一般查血检测的多为血中尿酸的含量,而只有当尿酸盐沉积于关节时才会出现痛风性关节炎。另外,还必须注意的 是 血尿酸的高低并不代表痛风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因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因为血中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可能导致血中尿酸的降低,此时血尿酸的降低并不代表痛风的缓解。 误区四:只要不发痛风性关节炎,血尿酸高不用管? 很多人对于血尿酸升高认识不足,认为只要不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单纯血尿酸升高不必理会,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当人体血尿酸高的一定程度的时候,尿酸盐就容易沉积于人体骨骼、关节、肌腱、韧带、皮肤、甚至内脏之中(最常见的为肾脏),沉积于关节就容易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且尿酸盐在某一局部沉积较多时,就会形成痛风石,痛风石会严重影响肢体的外形,且容易导致关节畸形,活动障碍,压迫神经(会导致局部感觉减退或坏死),皮肤破溃难以愈合;尿酸盐沉积于肾脏会导致痛风性肾病,痛风性肾病多较隐匿,疾病进展也比较缓慢,但发现的时候肾脏多有明显损害,难以逆转了,肾脏损害严重者可导致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疗,痛风性肾病也是导致痛风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且最新研究也证实高尿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千万不要轻视血尿酸的升高,需要定期监测,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尿酸的控制。 误区五:痛风发作的时候开始吃降尿酸药物? 很多人平时不体检,或体检发现了高尿酸血症并未重视,到出现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时候开始吃降尿酸的药物,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急性期血尿酸的急剧波动,不但不利于疼痛的缓解,还有可能导致血中的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内,加重关节的红肿热痛。正确的做法是急性期予以抗炎止痛治疗,如非甾体消炎药(如塞来 昔 布、布洛芬、依托考 昔 、乐松、双氯芬酸钠等)、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强龙等)、秋水仙碱。非甾体消炎药 和 糖皮质激素对胃黏膜有一定损伤,有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的人应该慎用;且糖皮质激素容易导致血糖升高,血糖高者慎用,不适合长期使用,一般使用3-5天需停药;秋水仙碱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药,一般需要小剂量使用,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腹痛、骨髓抑制、肝肾损害等。肾功能不全者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都不推荐使用,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由于以上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且剂量比较讲究,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 不过以上情况仅适用于平时未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如果平时长期在服用降尿酸药物,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可以继续服用降尿酸药物,不需要调整剂量。对于以前未服用降尿酸药物者,痛风急性期症状消失至少4周后才能开始降尿酸治疗,以免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复发,而且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的同时需要同时配合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或秋水仙碱,以防痛风性关节炎复发,且降尿酸药物需要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逐渐加量。 误区六: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使用抗菌药物? 很多人因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就误以为痛风性关节炎是细菌感染所致,就开始使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而且使用后症状确实有减轻,其实这是一种假象,因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具有自限性无菌性炎症,即使不治疗一段时间后疼痛也会慢慢缓解,既然是无菌性的炎症,就无需使用青霉素、头孢一类的抗菌药物。且抗菌药物长期使用会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和耐药等一系列副作用,除非有明确的细菌感染的证据,否则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不建议使用抗菌药。所以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误区七:血尿酸降的越低越好、越快越好? 对于普通的高尿酸血症者来说,降尿酸的目标值持续≤360 μmol /L,严重痛风患者,如有痛风石、慢性关节病、经常发作者血尿酸应< 300 μmol /L,这样沉积的尿酸结晶更 易 溶解出来,直到尿酸结晶全部溶解,痛风消失则目标值改为持续≤360 μmol /L。但是血尿酸也不是越低越好,如果血尿酸<180 μmol /L则需要减量或停药了。 上面介绍了血尿酸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在一个正常范围内更好,那么血尿酸降的是否越快越好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血尿酸降得过快容易导致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所以降低血尿酸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度的控制血尿酸水平。 误区八:饥饿疗法能够降低血尿酸? 由于高尿酸血症与嘌呤摄入过多有密切关系,很多人自然会想到饥饿疗法是不是就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了,其实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由于饥饿时会导致糖原异生增加,有机酸生成增加,这些有机酸可以竞争性的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导致尿酸的排泄减少,从而使血尿酸水平升高。所以饥饿疗法不仅不能降低血尿酸,反而会增加血尿酸,而且长期饥饿对身体也有很大伤害,不可取。 误区九: 血尿酸高者真的不能吃豆制品和嘌呤含量高的蔬菜? 传统观点认为,很多豆类食品及豆制品嘌呤含量较高,血尿酸高者不适合食用,而且很多肉类食物因为嘌呤含量高血尿酸高者也不适合食用,这样就导致血尿酸高者的可食用的含蛋白质的食物非常的有限。但最新的研究显示豆类食品摄入多的人患有高尿酸血症的几率反而降低,虽然豆类食品嘌呤含量较高,但是它里面含有的促进尿酸排泄的物质作用更大,而且豆制品在加工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的嘌呤流失,但其促进尿酸排泄的物质却没有减少,所以血尿酸高者可以适量进食豆制品。 部分蔬菜的嘌呤含量也较高,以前也不推荐高尿酸者吃,但最新的研究显示嘌呤含量高的蔬菜不但不会增加血尿酸水平,而且健康人食用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并且可以减少尿路结石的风险,考虑其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要强于其升高血尿酸的风险,而且多吃蔬菜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症的发病率。且痛风的指南中鼓励患者多吃蔬菜。 误区十:高尿酸者饮食上仅注意食用低嘌呤的食物就可以了,水果可以随便吃? 很多人可能饮食上对于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会比较注意,但是却不知道富含果糖的水果可能诱发痛风的发作,果糖是痛风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果糖可在肝脏代谢生成很多的尿酸生产的前体物质,进而导致血尿酸的升高,果糖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间接的导致血尿酸水平的升高,研究发现每天吃超过1个以上的苹果或橙子的人痛风的发病率高于不吃或少吃苹果或橙子的人。且痛风者需尽量少食用太甜的果汁、糖果、甜饮料、点心等。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58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纠正痛风仅是关节疼痛的错误认识

高尿酸血症,对于部分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大多数人是在体检时发现血尿酸升高或关节红肿疼痛急性发作后被诊断为痛风再查血才知道自己血尿酸升高,其实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但是很多人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依然不足,认为血尿酸高仅仅只会导致关节疼痛,其实高尿酸血症除了诱发痛风性关节炎外,还有很多危害,一旦发现血尿酸升高,要及早控制,以免出现相关并发症。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高尿酸血症的危害: 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一样,是一种代谢综合征,开始很多人可能仅仅是检查结果异常,身体没有感觉任何不适,所以容易被大家所忽视,但随着病情的 进展 ,并发症的出现,往往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且这个时候在治疗起来就很棘手了。 当人体内血尿酸含量逐渐升高的时候,尿酸盐结晶就容易沉积在人体内,就像一杯清水中加入少量的盐,盐可以完全溶解于水中,但是当加入的盐太多超过了水的溶解度盐就会结晶并沉积于杯底。尿酸盐的 主要沉积部位在关节软骨、骨骺、滑膜、肌腱、肾脏等 ,沉积于关节内就容易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引起关节红肿热痛(但需要注意关节疼痛程度和血尿酸水平不完全成正比,而且不是所有血尿酸升高的人都会出现关节疼痛, 一般仅有10%的高尿酸血证病人会发痛风 ); 而且血尿酸控制不佳容易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当高尿酸血证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 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软骨面、滑囊周围、筋膜表面及皮下结缔组织等处 可形成 痛风石, 是判断 痛风的特征性 表现,痛风石一旦形成,很难自行消退,且痛风石会对周围组织进行压迫,妨碍了周围正常组织的功能,痛风石长期压迫容易形成局部的 破溃、感染 , 这时内科治疗效果不好,需要手术治疗。长期高尿酸血症除了会形成痛风石,还有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危害就是沉积于肾脏,造成肾脏的损坏,肾损害早期多表现为蛋白尿,后期可出现肾功能受损,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可导致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疗。近期研究还发现,高尿酸血症还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同时是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 研究证实,将血尿酸控制在目标范围以内,可以有效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并可明显降低痛风石及痛风性肾病的发生率,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也有好处。所以,提醒大家不要因为暂时没有不适症状就忽视了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发现高尿酸血症要及早饮食控制并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治疗。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156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问诊记录

我心悸复发,可能与熬夜有关,吃归脾丸和稳心颗粒后上火,想知道如何降火和改善心悸?患者男性19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74

医生建议:你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熬夜和过度温补导致的体内热毒积聚和燥热。建议改为清火和养肝的药物,如金叶败毒和龙胆泻肝丸。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多进行有氧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查看详情

我总是大汗淋漓,吃饭时尤其厉害。同时也经常腹泻,感觉肾方面有所改善,但头痛和乏力仍然存在。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患者男性39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57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分析,可能是由于脾肾虚弱引起的多汗和腹泻。建议继续服用补肾阴的药物,同时配合健脾的中药治疗。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身体状况。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有咽喉堵塞和口中黏腻感的症状,持续了4天,想知道这是什么病?需要如何治疗?患者女性40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7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分析,可能是梅核气,主要是由于气郁痰阻肺热引起的。建议服用金嗓利咽胶囊和银黄颗粒来缓解症状。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喝黄芪生晒参水后出现腹泻,怀疑是受凉所致,体温正常,易蒙停已经服用,求医生建议。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1

医生建议:考虑到黄芪生晒参不太可能在几天后才引起腹泻,且药材存放良好,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建议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观察两天后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应停止使用黄芪生晒参并就医。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在三甲医院中医科就诊,开的中药不对症,导致肚子疼、拉肚子,症状表现为肚子疼很凉、发胀,患者质疑中医师的水平,希望寻求专业的帮助。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4

医生建议:患者的症状表明其可能患有脾胃虚寒内火重,建议停止服用当前的中药,重新找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诊断和开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过于刺激性的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心态,这对于改善症状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有失眠、多梦、打屁多、痤疮的症状,已经一个月了,近期作息不规律,精神状态不佳,容易疲劳,腰酸腿软,脾气急躁,平时容易焦虑,最近还老放屁。脸上和后背肩处有痤疮。请问我该怎么办?患者男性34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83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症状和舌苔情况,判断你可能有湿热的体质。建议你调整作息,规律生活,配合安神的药物使用。同时,四妙丸和丹参酮可以帮助你治疗痤疮。舒眠胶囊也可以用来改善你的睡眠和打屁多的症状。swissee护肝片是保健品,可以按说明书服用。这些药物可以同时使用,不会有冲突。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用药和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有痛风,最近膝盖积水,还有肝功能异常和高甘油三酯,正在服用非布司他和双氯芬酸钠,想知道是否需要调整用药,以及中药是否对膝盖积液有帮助。患者男性33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27

医生建议:您的痛风症状可能导致了膝盖积液,高血脂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继续服用非布司他控制尿酸,但双氯芬酸钠可按需使用。中药可辅助治疗积液,但需注意生活调整,保持低嘌呤饮食,控制甘油三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作息。同时,建议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考虑使用降脂药,并咨询内分泌科医生关于高血脂的治疗。请确保充足的休息,适度运动,以利于身体恢复。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查看详情

我脱发6年,头皮油脂多,压力大,性生活频繁,用过米诺地尔但效果不明显,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以及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患者男性32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83

医生建议:您的脱发可能与脂溢性脱发有关,加上压力大和生活习惯,加重了脱发。建议您继续使用米诺地尔,同时考虑采用中药调理,如湿热内阻、肝气郁滞的体质。请保持饮食清淡,规律作息,减少压力,适当做运动。在用药期间要注意避孕,停药后如有需要,请及时复诊咨询。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最近出现了口苦、勃起不坚、早泄、阴茎萎缩等症状,并伴有腰酸腿软、脾气急躁、大便不成型、怕冷怕热、牙龈肿痛、尿频等不适,希望能得到医生的帮助。患者信息:男性,30岁左右。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7

医生建议: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舌苔情况,初步判断可能存在肾虚肝火旺盛脾胃虚弱等问题。建议通过中药调理来改善症状,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同时,定期检查口腔健康,避免局部问题引起的牙龈肿痛。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查看详情

头痛、勃起功能障碍,怀疑与新冠感染后症状有关。患者男性39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5

医生建议:患者可能存在头痛和勃起功能障碍,可能与新冠感染后症状有关,建议调整生活习惯,注意饮食,适当运动,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段超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查看详情
段超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0610 次
总文章 49 篇
在线服务患者 2113 次
患者评价 2701 个
获得锦旗 6 个
入驻时间 2018-09-13 11:10:23
段超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6 个
医德高尚
3个
济世良医
2个
医者仁心
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