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疏肝、止痛、理气——陈皮,佛手,枳壳,青皮谁更合适?

疏肝、止痛、理气——陈皮,佛手,枳壳,青皮谁更合适?
发表人:黄继斌

健脾理气选陈皮

 

每个中医师治疗胃胀都有自己的偏好,总的来说健脾理气我喜欢用陈皮,不喜欢用枳实,或者枳壳。这是因为陈皮是理气药中,极少数有健脾作用的中药。

 

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茶枝柑,大红袍,温州蜜柑,福橘的干燥成熟果实。陈皮辛,苦,温,它的功效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在理气药中,无论枳实还是川楝子,久服都有破气之虞。破气是什么感受?我用下来的感受就是,患者不想吃饭,吃不下饭,厌食,所以如果不是急性期应激,我一般是不会用枳实的。而陈皮真的可以长服,久服,不会伤脾,反而能够健脾。

 

 

除了陈皮,在理气药中,木香也有行气,止痛,健脾的功效,所以,陈皮和木香算是一对绝配,值得长期拥有。

 

急性胀痛选枳实

 

枳实是芸香科植物酸橙及甜橙的干燥幼果,它能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它的力量是非常强的,可以强力破解留气、气塞、气痞等气被“密闭”起来的“气滞状态”,堪称药力猛烈。

 

所以在一些重剂中我们会用到这个药,例如治疗阳明腑实证,可峻下热结的大承气汤中就有枳实;可攻下少阳兼阳明之实邪的大柴胡汤中也有枳实;在治疗心下痞塞不通连及胸胁,胸中痹而满痛的枳实瓜蒌薤白桂枝汤时也看可到枳实。

 

可见枳实不仅仅可以作用于腹部,它还可以作用于胸部,作用于心下,作用于胁肋,作用于一切气被密闭的地方。将枳实炒过之后,它的力量会平缓一些。

 

而当枳实再长大一些,接近成熟时,我们把它晒干,就叫枳壳了。枳实小则性苦而速,枳壳大则性和而缓,它的功效是理气宽中,行滞消胀。这和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年幼时,就容易“冲动”,容易“愤怒”,年纪大了,喜欢的就是“岁月静好”了,脾气也会缓和一些。

 

无论枳实还是枳壳都是破气行痰之品,脾胃虚弱者和孕妇均不适宜使用,如《得配本草》所言,久服,会损真元,出现我上面说的“破气”、“厌食”等症状。

 

肝气郁结选佛手和青皮

 

一般来说,经常胃胀的人情绪也不太好,若兼有肝郁气滞的症状,例如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或者有咽部异物感等等,所以,这时便是佛手和青皮出场的时候了。

 

 

佛手和陈皮一样,是芸香科植物。从物种看从物种看,两者很相近,都是芸香科植物,所以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药性也差不多,都能理气,燥湿,化痰,药性呢,都是辛,苦,温。

 

不过从传统的用药习惯来看,它们也有一些差别。中药是用四气五味治病,比起陈皮,佛手还多了一个味道,就是酸。而辛,甘,酸,苦,咸在中医临床运用时可以和五脏联系起来,所谓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酸能收,能涩,能生津,能入肝,补肝,所以很多酸味的药,例如乌梅,五味子等等就常被用来治疗肝病,佛手也是一样。

 

所以比较起陈皮,佛手多了一个疏肝的功效,而且一般来说,通则不痛,所以佛手既然能够疏肝,也就能治疗胸胁胀痛,能和胃止痛。当然佛手总体的性子比较和缓,若症状再重一些,就得启用青皮了。

 

青皮就是橘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它味苦,辛,温,可以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青皮行气的力量比陈皮强得多,当然相应的,健脾的力量就会比陈皮差一点,这个事情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中药,所以得讲究一个相辅相成。

 

青皮若用醋制,还有一定的疏肝止痛的作用。陈皮,青皮合用,肝胃两调,能疏肝、理气、止痛,算是治疗肝胃同病力量很强的一对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按:气血亏虚是很多人身体普遍存在的状态,不同的人表现会有不同,因为生理特点的不同,气血亏虚在女性表现得会更加突出。

     

    今天,关于这个问题,我为大家做一期答疑。

     

     

    1、患者:气血亏虚主要会有什么表现?

     

    郑医生:气血不足多会表现于身体困倦乏力、手脚冰凉、记忆力下降、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少等;或表现为皮肤松弛、皮肤萎黄暗黄、精神憔悴、睡眠质量差等,一般出现以上的表现,并伴有舌像淡白、脉细弱,那一般就是属于气血两虚的状态,必须及时调养,以恢复身体健康。

     

     

     

    2、患者问:如何通过药物或者食疗的方法改善气血亏虚?

     

    郑医生答: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补养气血的常见食疗或中药,或者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中成药,对于自己调理好气血两虚的状态,都会很有帮助。

     

    常见的补气的中药,以人参、黄芪为代表,温补的选择红参或高丽参;如果伴有气阴两虚的可以选择西洋参或者太子参;一般平补气血的可以选择党参,功效虽然稍弱,但是一般不良反应也比较少,比较平和。黄芪有非常好的补气作用,功效也不逊色于参类,黄芪对于增强免疫力、对于中气不足,中气下陷等病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平常可以泡茶饮用。

     

    常见的补血的中药,比如当归,有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熟地黄以滋补肝肾为主,也有比较好的补血作用;阿胶比较昂贵,是传统的补血的中药材,补血同时也有良好的止血的效果。

     

    其他,平常的食材比如大枣、龙眼肉,都有不错的补气养血的功效,药性平和,价格亲民,不良反应也少,普遍老百姓都能接受,平常煲汤制作药膳,也多使用这些食材。

     

     

    3、患者问:有没有哪些中成药能够补气血?

     

    郑医生答:补气血,有一些中成药可以直接选择,是比较方便老百姓服用。比如经典的补气养血配方八珍丸,就是由补气名方四君子汤加四物汤组成;十全大补丸也是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增强了补养气血的作用;其他的比较著名的补气血配方有归脾丸,也是在补气血的药物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宁心安神的作用的药物,以补益心脾、宁心安神;另外还有像乌鸡白凤丸,也有很好的补养气血的作用,不同的是,乌鸡白凤丸兼有补肝肾调经功效,比较适合腰膝酸软、面色萎黄、面容憔悴、月经不调的女性。

     

    还有,各类的阿胶膏,大多是补血的功效为主,配方上多数也兼有一些补气的药材,因为补气能生血,能够同时促进气血生成。

     

     

     

    “以上介绍的这些中药材或者中成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使用,但如果自己身体的症状复杂临床症状多样,建议要找专业中医生就诊,以开出更有针对性的处方,不宜自行乱服药。

     

    在临床上治疗气血两虚,很多人服用补气血药物也会出现肠胃不适或者上火的现象,尤其是有些脾胃不好导致的气血两虚,治疗上要以调理脾胃为主,不能单纯的补气血,否则的话会加重脾胃的负担,脾胃不能运化,就会导致郁热上火,反而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在生活上,气血不足的人也要注意运动要适量,注意不要太操劳,不要太熬夜,少吃生冷寒凉的食品,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状态,才更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老在关节”。目前全球有3.55亿关节炎患者,亚洲地区每6人中就有1人会患上关节炎。

     

    风湿性的关节炎或类风湿性的关节炎,会导致关节的变形和肿胀,它是一个不可逆的发展,也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近年来,有车一族、肥胖、高跟鞋一族,青年骨关节炎患者明显上升,每逢发作,患处红、肿、灼热、剧痛,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令患者痛苦不堪。

     

     

    风湿性的关节炎或类风湿性的关节炎,它在现代一些的治疗,一般是基于几个大的方向,一个是止痛,另外一个是抗风湿治疗,用的是一些免疫抑制剂类的药物,另外严重的情况下,活动期用一些激素类的药,那么这些药物长期来说,它是一个缓解关节的变形和肿胀,中医学对于疾病的一些活动期,缓解症状是比较有优势的。

      
    类风湿即坏死性血管炎?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围。近年来有学者称其为顽痹、历节风、湿热毒痹等。很多医家认为此证属湿热毒痹,根据其病急性期多表现为关节红肿热 痛,并伴有身自热、烦躁、口干、汗多等全身症状,且发病急骤。

     

    故认为热毒湿浊癖阻是急性期病机所在。英国《自然杂志》曾报道英国学者通过对本病病理组 织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为坏死性血管炎。

     

    四妙勇安汤是用于治疗外科的“热毒型脱疽”的一张名方,脱疽是一种中医病名。

     

    该病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疮口经久不愈。即现代的脉管炎、静脉血管炎和脉管血栓等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病因皆因血管发生病变。

     

    在四妙勇安汤的基础,加上一些清热祛湿通麻痹的一些药,比如说海风藤、青风藤,槲寄生强筋骨还有一些虫类的药,那么它就可以治疗关节炎,并且对其病因坏死性血管炎进行治疗。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首席研究员、首都国医名师房定亚老先生在古方《四妙勇安汤》的基础上加味,创立了现代的中成药金藤清痹颗粒,它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痛、解热、免疫调节作用。副作用小,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 中国南北方地域差距太大,所以很多时候在南方常见的植物,在北方就见不到。我出生在北方,长在北方,工作在北方,对很多南方的药材就比较生疏。有一次,为了领略祖国大江南北的壮丽河山,我专门跑了一趟江浙地区,实地考察那里的药材,收获很大。 

     

     

    鸭舌草之所以叫鸭舌草,我从字面上理解,可能和长相有关系。这种草的叶子,长得像鸭子的舌头,所以就叫鸭舌草。这种草的叶子像心的形状,所以看上去很好看,我就有拔一棵拿回家种植的冲动。后来问了当地的老农,他们说你在家里种这个,不怕别人笑话吗?好吧,到处都是的东西,反而是让人看不起的野草,其实它确实好看。 

     

     

    鸭舌草为雨久花科植物,异名鸭儿嘴,鸭仔菜、香头草、猪耳菜、肥猪草等,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水稻田中。鸭舌草具有清热,凉血,利尿,清热解毒等功效。能够用来治疗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脓肿,丹毒,疔疮等疾病,是南方地区民间常用中药之一。 

     

    鸭舌草最早见于《唐本草》,在这个典籍中,鸭舌草被称为蔛草,认为其味甘,寒,无毒。在南方地区的民间,多用其清热解毒功效。比如治疗咳血,用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服;治尿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鲜灯芯草一至二两。水煎服。治风火赤眼:少花鸭舌草鲜叶,捣烂外敷眼睑。 治丹毒,痈肿,疔疮:鲜少花鸭舌草适置。捣烂敷患处。

     

    (附:鸭舌草是雨久花科雨久花属植物,水生草本;根状茎极短,具柔软须根。茎直立或斜上,全株光滑无毛。叶基生和茎生;叶片形状和大小变化较大,由心状宽卵形、长卵形至披针形。总状花序从叶柄中部抽出,该处叶柄扩大成鞘状;花序梗短,长1-1.5厘米,基部有1披针形苞片。蒴果卵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种子多数,椭圆形,长约1毫米,灰褐色,具8-12纵条纹。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该种植物适合露地栽培,为池塘水面的装饰材料,亦可盆栽观赏。其嫩叶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全草能够入药,具清热解毒、消痛止血之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肠炎、痢疾等症。  也可做猪饲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农村长大的男孩子,小时候可能都干过一件淘气的事情:捅马蜂窝。而对于天生有密集恐惧症的笔者而言,蜂类昆虫可谓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印象最深的就是2012年下乡时上山采药,在山壁旁见到一个足球大小的马蜂窝,身上的汗毛瞬间都竖起来了,唯恐避之不及。儿时被蜂蜇的阴影重现眼前,真可谓“一朝被蜂蜇,十年怕苍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医眼里的蜂窝。

     

     

    略懂中药的朋友都知道蜂房是一味常用药,具有攻毒杀虫,祛风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牙痛,风湿痹痛。顾名思义,“蜂房”即蜂的房子,那么它是由蜜蜂还是马蜂所建呢?中药中常用的蜂房又称“露蜂房”,是胡蜂科胡蜂属的昆虫黄星长脚黄蜂(即马蜂、胡蜂)或它们近亲的巢,通俗的说就是马蜂窝。

     

    那么蜜蜂的巢穴是不是中药呢?

     

    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蜜蜂房的药用价值就远远不及露蜂房了,本文暂且不做讨论。

     

    相信真正见过完整蜂房的朋友不多,它多呈盘状、莲蓬状或重叠似宝塔状。做成饮片的蜂房一般是不规则的扁块状,大小不等,有整齐的六角形房孔,孔径约3至4毫米或6至8毫米,也偶有黑色突起的短柄,颜色一般呈灰白色或灰褐色,质地轻而韧,像薄薄的纸。蜂房可以炒制、酒制或做蜂房炭。《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味甘而有毒,入阳明经,可以毒攻毒。具有祛风止痛,攻毒杀虫的功效,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各种疮痈肿毒、风疹瘙痒及顽固的皮肤病、肺部疾患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蜂房含有的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很好的抗炎、抗菌、镇痛、降温、强心、抗过敏、促凝血、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笔者最常见到的就是治疗肿瘤时,在癌症术后或化疗阶段配合使用健脾益气养血的中药,其中常常会使用5克蜂房。

     

    虽然蜂房对很多疾病疗效不错,但由于其具有小毒,故临床使用时应慎重,内服时尽量避免大剂量或久服。读者切忌随意参照偏方来使用本品,以免产生毒副作用。

  • 按:四逆,有因为阳虚失温,少阴寒化证而导致的四肢逆冷,是阳虚内寒的表现;临床也常见因为肝胃气滞,阳气内郁,不能旁达四末而导致的四肢逆冷,今天要说的四逆散,就是治疗此类病症的代表方剂,也是一个和解调中调和寒热的经典方。

     

    【四逆散的来源和组成、用法】


    四逆散来源于《伤寒论》,由甘草、枳实、柴胡、芍药组成,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现在也常用做汤药。

     

     

    【四逆散的功效和主治】

     

    四逆散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柔肝等功效; 主要用于阳气内郁而导致的四肢逆冷、手足不温等病症,或伴有腹痛腹泻、脉弦等病症,也常用于肝脾不和,肝脾气郁而导致的胸胁胀满、脘腹疼痛等症状,对于大多数“柴胡证”,如胸胁苦满、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喜呕、不易饮食,也都可以用四逆散类方加减调理。

     

    因此,四逆散常用于肝胆疾病、脾胃病症、肠易激综合征,失眠、头痛、精神疾病、郁病,四肢痉挛疼痛,以及妇科疾病等调理,临床应用广泛。

     

    【四逆散的配伍特点】


    药方里面的柴胡,能够疏肝解郁,又能够升举清阳透达四末,白芍养阴养血,充养营血,和柴胡相配,一升一收,相得益彰,兼有柔肝止痉止痛等作用;枳实行气,舒达气机,理气和胃止痛;炙甘草缓急和中。

     

    如许宏:“四逆为传经之邪,自阳热已退,邪气不散,将若传阴而未入也。此只属阳,故与凉剂以治之。用甘草为君,以和其中,而行其四末;以枳实为臣,而行结滞;以芍药为佐,而行荣气;以柴胡为使,而通散表里之邪也。” — 《金镜内台方义》

     


    【四逆散的变通和加减】

     

    肝脾不和而导致的很多症状,可以从四逆散上加减变化来调理。


    如气郁较重而胸胁胀痛等症状,可以加入香附、郁金等;气滞血瘀月经不调可加入当归、川芎等药物;胸闷燥热烦热等症状可加入石膏、栀子等;肝脾不调胃胀不和,可加入苍术、藿香、厚朴等。


    以上的加减变化,是从肝脾不和肝胆气郁等证候为基础,进行加减,可以扩大四逆散临床应用。

  • 痛风是老年人非常常见的一种病。对于痛风这种疾病,如果出现急性发作,身体的某部位剧烈疼痛,你应该口服秋水仙碱,或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进行消炎止痛,比如布洛芬,扶他林,吲哚,美奈普生等。如果体内尿酸出现增高,建议你可以口服丙磺舒或别嘌醇片,碳酸氢钠片等药物治疗。治疗痛风病最好的药有哪些?

    1、非甾体类消炎药:应该口服秋水仙碱,或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进行消炎止痛,比如布洛芬,扶他林,吲哚,美奈普生等。如果体内尿酸出现增高,建议你可以口服丙磺舒或别嘌醇片,碳酸氢钠片等药物治疗。同时在饮食上不要吃含有嘌呤类的食物。

    2、降低血尿酸的药物:痛风就是血尿酸高,吃降低血尿酸的药物。如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马隆等。从饮食上严格控制,不要吃动物内脏,海鲜等含嘌呤高的食品,少喝啤酒。多喝水,每天至少喝2000毫升以上,食用小苏打碱化尿液,防止肾小管结晶。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吃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3、中药治疗:痛风可以用中药调理,中药的话可以用土茯苓,山慈姑,还有一些清风藤海风藤。中药的话,建议你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痛风得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摄入嘌呤类的食物过多导致的。这类的食物一般都集中于海鲜、烧烤、动物内脏、豆制品等,从这方面考虑的话。治疗痛风的话,急性痛风需要使用秋水仙碱和消炎止疼药。

    4、止疼药:用于治疗痛风的药物,首先要应用药物与止痛,缓解局部的关节炎的表情包,可以应用秋水仙碱或者是布洛芬,或者是糖皮质激素的药物进行治疗,然后采取应用降尿酸的药物治疗。痛风是由于血尿酸过高引起的血尿酸在关节内沉积,刺激局部软组织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是由于嘌呤代谢异常导致的。

  • 现代人一提到肾,就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很多人第一次见我,就会伸出手来:帮我号脉,左手还是右手。我往往会说,不挂号不给看病。然后他们就会进一步说,看我肾虚不虚。我往往会说,虚得很。肾虚,现代人的通病,有没有肾虚都会觉得自己肾虚。我告诉一个学生,如果有人找你号脉,你就说他肾虚就行了,然后他就会很佩服你。

     

     

    肾虚跟肾病没有半毛钱关系,肾病是肾脏出现毛病了。肾病包括很多种疾病,肾炎、肾病综合症、肾衰、肾结石等等吧。肾病综合症是一个临床诊断,也是泛泛的一个名词。确诊肾病的方法是用活检的方法,也就是肾穿刺之后看病理来定是什么型的肾病。总之,肾病很复杂,治疗起来很麻烦。 

     

    我最为佩服的,已经去世的老中医岳美中对肾病的中医药治疗有很好的心得。他用玉米须治疗肾病,取得良好的效果。玉米须煎汤代茶 岳美中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指 出,对于15岁以下慢性肾炎患者,用玉米须持久服用,一般无特殊情况者,均能趋向好转或达到治愈。用法:每日以玉米须60克,煎汤代茶,频饮,坚持服用6 个月。 

     

     

     

    这个方法,后代很多人尝试,也取得良好的效果。玉米须是玉米快成熟的时候,采集下来,一般是自己专门找一块地,种植过程中不打农药,到时候采集即可。我在老家用这个方法治疗过几个人肾病患者,效果都不错。老家有的是玉米须,缺少的是药,所以就用岳美中的玉米须煎。

     

    岳美中,中医学家。一生从事中医医疗和教学工作。较早地提出了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善用经方治大病。于中医老年病学领域,有新的创见。倡办全国中医研究班和研究生班,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高级人才。多次出国从事重要医事活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附:玉米须 ,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全国大部分地均产。夏、秋果实成孰时收集,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生用。

     

    功 能: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

     

    主 治: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

  • 读中医经典多年,颇有心得,每每与中医大夫讨论验方,虽然显露身手的机会不多,但往往一击即中,药到病除。

     

    当时科里收住一病人,男性,五十多岁,因四肢末端疼痛住院。该患者从心内科转科而来,已排除心脏方面的问题。转科后查风湿性疾病相关指标均正常,唯有CRP和血沉明显升高。患者疼痛的特点是白天正常,夜间子时开始发病,而四肢远端皮温,肤色均正常,疼痛难忍,夜不能寐,不予以治疗,天亮后可自发缓解。

     

     

    反复检查,结合检查的结果,未能与西医诊断的任何一个疾病相符合,类风湿,风湿性多肌痛,反应性关节炎…均不相符,而即使应用糖皮质激素,曲马多(编辑按:止疼药)等药物仍罔效。

     

    迁延至约三周,患者及其家属焦灼万分。而作为医生这边而言,患者配合做各种检查,而耗资两万余元,竟然不知道是何病,甚至不知道该往哪方面努力,烦恼异常。晨起交班,主任问计当如何是好,众皆默然。最后领导发话,让我去看下,于是领命而去。

     

    问诊持续约十分钟,秉承一个理念,病皆有缘由,特别是新发的疾病,我于是详细问了发病由来的生活情况,患者自谓当时已是冬日天寒,徒手驾驶三轮车去集市,来回过程觉寒冷异常,自此发病,几乎夜夜不息;再问有无好转之时,答曰有,自发病以来只有一晚上未疼痛,再问当时是何种情况,答曰因当时有发热,体温达38.5摄氏度以上,值班医生遂给予吲哚美辛栓(编辑按:退烧药)1/3粒肛塞,结果大汗淋漓,衣服被单尽湿,当晚未发疼痛,但第二日夜又恢复原状,疼痛依旧。

     

    病史问诊清楚,其实当时胸中已有丘壑,缘于当时正在读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越看越与一段经文所述病情相似,且患者伤于寒病因明确,并已有实验验证,虽然药症并不十分相符,用镇痛消炎药大汗淋漓后后疼痛明显减轻,于是就恍悟该用麻黄汤,先开三剂试用:

     

    就五种药物,麻黄,桂枝,甘草,白术,杏仁,开三天量,嘱其按时服用。

     

    翌日晨,问患者感觉如何,答曰似乎有好转,再问有何好转,答曰似乎发病的时间有延迟,原来子时必疼痛发作,而今丑时后才发作且疼痛程度似有减轻,遂嘱其继续应用,隔日晨再问,答曰药太好了,疼痛明显减轻且下肢疼痛已消失,唯余上肢疼痛且疼痛已经明显减轻,能耐受,不影响睡眠,再一日,已霍然痊愈。随后患者出院两月后电话随诊曰:已痊愈,未再发。

     

    遂在科室内名声鹊起,传为佳话。

     

     

    细思整个治疗过程,真的可谓是效如柎鼓,而其思路却是来源于约1600年前的东汉末年,按仲景方书所云,是为病因--伤寒,病位--太阳表证,病机--虽发病约3周,病情并未六经传变,仍在太阳经,脉浮紧,患者药后发热,微微汗出,再观仲景书云,药后应微微汗出而解,不可大汗淋漓,若药后不出汗,应予热粥做引。

     

    推而广之,全国又该有多少这样的病例,又有几例能完美解决,即使动用所有的所谓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又岂能窥得疾病之一二,而这在仲景书中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稀松平常的一方。

     

    中医西医孰高孰低,无需多言,再读仲景书,可叹仲景书字字珠玑,全书一百余方,若能融汇贯通,灵活运用,则虽不敢说包治百病,但至少所见之大部分疾病均可治愈,可叹当今又有几人读仲景书,又有几人能娴熟应用,更遑论有几人相信老祖先的智慧,继承尚且不能,更不用说发扬了,中西医结合更是一句空话。可叹,可悲!

     

    编辑团队按:

    该患者有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指标异常,却又未符合任何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这时医患追求的共同目标就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本例中的不被疼痛困扰,当西医方法已经无效而且花费高昂的时候,张大夫勇于果断采用补充与替代疗法——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关于风湿痹证,我们前面介绍了用于无汗偏热的麻杏薏甘汤,无汗偏寒的麻黄加术汤,风湿在表但又表虚自汗的防己黄芪汤,现在我们来认识另外一组治疗风湿痹症的方剂,桂枝附子汤系列。桂枝附子汤只比桂枝加附子汤少一味药。所以,我们应该先来熟悉桂枝加附子汤。

     

    看到桂枝,就知道这个方证对应的就是“有汗”,患者不仅仅有汗,而且汗流得还很厉害,伤寒论第九条形容它就是:“发汗,遂漏不止。”患者特别怕风,怕寒,由于津液流失太过,体液丧失,所以会出现解小便困难,四肢拘挛,难以屈伸。

     

    其实这个方子对应的,就是病位在表,病性属阴的,表阳虚的症状,表阳虚的有几个特点,一个是汗遂漏不止,一个是喜卧困倦,一个是脉虚浮或者脉微细,见到其中之一,就要往这方面考虑。

     

    我最近治疗了一个患者,他也是感冒之后七八日,输了一段时间抗生素,无咳嗽无痰了,自述出汗不停,头晕头紧,全身冰冷,呼吸乏力,右背,关节痛甚。我一看,这就是典型的表阳虚证啊。

     

     

    遂投一方:桂枝12克、 芍药12克 、炙甘草12克、 生姜12克 、大枣12枚、 制附子12克、加葛根20克。中药三付,附子先煎半个小时,2000毫升煮剩600毫升,分三次服用。


    三天之后,患者反馈汗少了,颈背关节不痛了,有一种周身轻松的感觉,精神睡眠也好了,就是口略干。我就想,这就是方证对应了,遂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玉竹30克,叮嘱患者巩固服用。我这个方就是蝇量级的桂枝加附子汤(再加葛根以滋润项背部的肌肉)。

     

    而桂枝附子汤就是从桂枝加附子汤减去“白芍”。大家知道,白芍这味药,苦,酸,微寒,能敛阴止汗,缓急止痛。将白芍减去后,此方温通经脉,补火助阳的力量就更强了,湿邪最怕阳气,此方最适祛风除湿,让我们看看这个方子的风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桂枝四两 (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甘草二两。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这个时候,患者周身关节疼痛,重,所以,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这是在和少阳证,阳明证相鉴别,说明依然属于表阴证,病尚未传里;脉浮虚而涩,脉浮则说明表证未去,脉涩说明经脉流动不畅;这是一个典型的风湿在表兼表阳虚,风邪>湿邪的症候。

     

    遂用甘草,大枣守护胃气;生姜鼓舞胃气,推动胃气向肌表输注;桂枝温经通络;附子振奋一身之阳气。

     

    这儿有一个加减之法。如果患者不仅恶寒,湿气更重,湿邪>风邪,患者身重,身痛而四肢浮肿,则需加用白术以利水消肿,皮间有风水结肿,则重用白术,让附子,白术并走皮内,逐水气之未得除,是经方的一个重要规律:

     

     

    去桂加白术汤方: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白术四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 (炙)、 大枣十二枚。煎法同桂枝附子汤


    伤寒论第174条在解释这一规律时,加了一句话,“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这一句话各家注解不一,不是很容易理解。去桂可以理解。小便多,最伤津液,不可大发汗,不能重用桂枝。

     

    因为白术本来就有燥湿利水的功效,如果大便硬,小便自利,为什么还要加白术呢?大概是因为此时的小便自利是膀胱机能衰退,膀胱括约肌松弛引起的,而白术,附子合用,有健脾益气,振奋阳气,恢复脏器功能的效果。这儿就涉及到了一个部分中医能够双向调节的问题,白术既能治疗小便不利,又能解除小便自利,其实方向是一致的——就是把脏器的功能往正常的方向拔动,中医难就难在这个地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对于肺气肿患者来说,出现不适症状是必然的,而其中咳嗽就是不少肺气肿患者常出现的现象,对于咳嗽不管轻重,都要及时治疗,以防咳嗽加重,从而导致肺气肿病情更重,对于肺气肿咳嗽现象,可选择一些中药方来治疗。


    中药治病是深受大众欢迎的,尤其是对于一些病程长的慢性疾病和经常反复发作的疾病,如肺气肿,当肺气肿患者频频咳嗽时,这时不妨选择中医来治疗,如其中的一些中草药方剂对于肺气肿咳嗽就有较好的疗效,下面来看看有哪些中药方。

     


    一、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山药、人参,各适量,水煎服,有扶正祛邪,降气化痰的作用,对于痰涎壅盛所致的肺气肿患者适宜。


    二、核桃仁,萝卜子(研粉)、冰糖,各适量,先把冰糖熬开,然后把前两药加入拌匀,制成糖块每天含化。有补肾平喘的作用,对于咳喘日久,痰吐起伴并有腰膝酸软等症状的肺气肿患者适宜。


    三、射于,麻黄、白芥子、莱菔子,苏子,皂荚,旋复花、紫菀、款冬花,半夏、杏仁,各适量,如外感风寒,痰从寒化,咳重于喘的,可加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白芍、甘草;而如果是喘重于咳的,则可加厚朴、石膏、细辛、干姜、五味子;喘咳并重的可加生姜、细辛、五味子、大枣;如属于外感风热,痰从热化者,可加石膏、生姜、大枣、甘草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体征来随症加减药物。有止咳平喘,降气化痰的效果,对于痰浊阻肺而导致的肺气肿咳嗽等症状有效。

     

     


    四、黄芩、桑白皮、全荞麦、黄芩、桑白皮、全荞麦、杏仁、半夏、款冬、苏子、贝母、黄连、山栀,各适量,如果咳时痰多而粘稠的,可加皿蒌、射干、海蛤粉;痰多且便秘、喘的,可加大黄、风化硝、葶苈子;咯痰气腥者可加鱼腥草、冬瓜子等,水煎服。有清泻痰热,降气平喘的作用,适宜痰热结肺肺气肿者。


    上面这些中药方主要就是针对肺气肿咳喘症状的,所以有咳嗽现象的患者不妨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其中对症的药方,当然具体的用药,是需辩证而定的,要随症来加减药物,这样才能选择对症的药物来缓解肺气肿的不同症状。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