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门诊案例丨避免巨大儿,妊娠期糖妈需做好饮食管理

门诊案例丨避免巨大儿,妊娠期糖妈需做好饮食管理
发表人:妇幼营养师戴永梅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生的糖代谢异常情况。而在妊娠期首次发现且血糖升高已经达到糖尿病标准,应将其诊断为孕前糖尿病(PGDM)。它不仅影响着母亲的健康也会增加胎儿出现巨大儿的风险。

 

 

因此在妊娠期应该注意筛查糖尿病,并及时做出诊断,才能确保母亲胎儿安全。

 

案例回顾:

 

一、孕期血糖升高,容易发生巨大儿。

 

昨日门诊,有一位孕妇二胎,来门诊只有六周,还没有看到胎心,这胎孕前就有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问题,内分泌科采用胰岛素强化疗法暂时控制住血糖然后怀孕,但是近期的糖耐量显示餐后2小时血糖仍然超过11mmol/L,自测餐后血糖也是比较高。

 

她自诉两年前第一胎怀孕24周糖耐量是正常的!当时并没有孕期糖尿病,但是后来胎儿长得特别快,分娩新生儿体重达到5.1公斤,我推测她是孕后期血糖升高,过高血糖刺激胎儿过度生长,导致超巨大儿出生。只是有些医院监测不严,只在24至28周行OGTT糖耐量检测,正常就不再管理。

 

 

但是仔细询问后得知这位孕妇孕前就存在多囊卵巢综合症,且胰岛素抵抗,这种孕妇在孕后期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比一般孕妇高的多。危险度比一般孕妇高2~3倍,所以她在产后很快发展为真正的二型糖尿病。

 

这种孕妇其实在第一胎的时候是具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首次OGTT结果正常也在必要时妊娠晚期重复一次OGTT,另外建议该孕妇目前按照营养师制定的个性化食谱医学营养治疗一周后,自我血糖监测,每周至少一轮,包括末梢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

 

 

 

根据指南,我建议她如果饮食控制一周后血糖仍然不能达标,就尽早使用胰岛素或者二甲双胍,否则早期的高血糖很容易导致胚停和流产。

 

那么在发现血糖超标后,也不用担心,只要学会控制血糖就好。

 

二、控制血糖,这3个手段很重要。

 

1.调整膳食结构饮食治疗是妊娠期糖尿病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理想的饮食应该是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量和营养,又能保持正常的体质量增加,不至于影响胎儿发育,。还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引起餐后高血糖,即少量多餐、摄入热量适宜、保持最佳的体重增长速度。可从4个方面做起:

 

1)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2)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应该达到50%以上,可选择中低GI的品种,如全谷类食物替代白米白面;

 

3)多摄入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可以提高膳食可溶性纤维含量;

 

 

4)减少单糖及食盐摄入。

 

2.宜在餐后运动妊娠期糖尿病的运动治疗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运动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减轻或控制体质量。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宜剧烈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心率一般控制在120次/分钟以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宜在餐后运动。

 

注意:运动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安全有效为前提,运动的方式、强度及时间因人而异。

 

3.除了医患之间进行沟通,亲朋也应给与糖妈支持帮助。

 

焦虑会使糖尿病准妈妈血糖升高,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还易情绪紧张,致血糖水平波动大,增加控制血糖的难度。心理调节有助于改善孕妇情绪,使其积极配合饮食控制及其他治疗,有利于血糖的调节。

 

妊娠期糖尿病一旦确诊,准妈妈也不用特别紧张。一方面,妊娠期糖尿病准妈妈通过精心的综合治疗,一般都会安全分娩,生出健康聪明的宝宝。另一方面,因为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类通过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就不会影响母婴健康的疾病,并且妊娠结束后,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会痊愈,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产后会发展为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日益增多。GDM属于高危妊娠,对母婴双方皆有危害。对于孕妇来说会显著增加流产、死胎、羊水过多等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胎儿来讲可导致胎儿发育畸形、宫内发育迟缓、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增加胎儿死亡率。

         

          

    糖尿病合并妊娠可能引起或加重孕妇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导致病情恶化。

         

    一、糖尿病患者的孕前准备

    如果患者在怀孕之前就有糖尿病,临床上叫“糖尿病合并妊娠”。如果患者的糖尿病是在怀孕期间发生的,临床上叫“妊娠期糖尿病”。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在孕前需做一次全面体检,重点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常规、血压、眼底、神经系统及心电图,以便全面了解各项代谢指标的控制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心、脑、肾、眼等糖尿病并发症或合并症。

           

         

    在计划怀孕前3~6个月便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如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

        

    只有当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控制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后,方可考虑怀孕。

           

    二、GDM的筛查

    GDM的高危人群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高龄孕妇(>35岁);
    • 孕前超重或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多、过快;
    • 有糖尿病家族史;
    • 既往有巨大儿分娩史、羊水过多或不明原因新生儿死亡史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筛查时间:

        

    孕妇在孕24~28周时进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糖尿病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干预。

        

    诊断标准:

          

    OGTT符合下面3项中的1项即可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

        

    • 空腹血糖≥5.1 mmol/L;
    • 餐后1 h血糖≥10.0 mmol/L;
    • 餐后2 h血糖≥8.5 mmol/L。
            

    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治疗

    1.饮食控制

         

    • 每日总热量按每千克理想体重30~35 kcal计算;
    • 每天主食(即碳水化合物)控制在250~350 g,尽量做到粗细搭配;
    • 蛋白质供给量比孕前增加,每日100 g左右;
    • 平日多吃些绿叶蔬菜,水果每日限制在200~400 g,可分次于两餐之间或睡前作为加餐食用,并将热量计入到总热量当中。
            

    在饮食方面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吃多餐,每日5~6餐,为预防夜间低血糖,临睡前最好加餐1次。

         

    2.运动控制

          

    合理运动不仅有益于母子健康,而且可以辅助降低血糖。因此,除非孕妇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者需要保胎(如习惯性流产或先兆流产),均应适当参加户外运动。

           

    运动宜在饭后1 h进行,持续0.5 h左右;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不引起宫缩为原则;运动项目应选择较舒缓不剧烈的,如散步、缓慢的游泳和太极拳等。另外,运动时携带糖块、饼干、点心等,以便发生低血糖时备用。

         

    3.药物治疗

         

    如果经过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血糖仍得不到有效控制,应首选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通过胎盘,无致畸作用,对母子来说都是安全的。通过监测七段血糖水平来确定胰岛素的的用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监测

         

         

    血糖控制要求更加严格,具体控制目标:

           

    • 空腹及餐前血糖3.3~5.3 mmol/L;
    • 餐后1 h血糖4.4~7.8 mmol/L;
    • 餐后2 h血糖4.4~6.7 mmol/L;
    • 夜间血糖4.4~6.7 mmol/L;
    • HbA1c尽量控制在<6.0%。
             

    除了血糖以外,还有一些项目需要定期检查,这些项目包括以下几种。

          

    1.尿酮体检查

          

    如果孕妇处于高热、感染等应激状态,或食欲不振、腹泻时,要同步检查尿酮体及血糖。

          

    2.尿常规检查

          

    如果尿蛋白阳性,提示可能有糖尿病肾病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如果尿白细胞阳性,往往提示存在尿路感染。

          

    3.血压监测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周需监测非同日血压≥2次。如果合并高血压,至少要坚持每天早、晚各量1次血压,并要求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

          

    4.体重监测

          

    • 整个孕早期孕妇体重增加应<2kg;
    • 孕中、后期,每周孕妇体重增加0.3~0.5 kg为宜。
    • 肥胖者孕期总体重增加8 kg左右,
    • 正常体重者孕期总体重增加12.5 kg为宜。
            

    5.胎儿发育监测

          

    分别在孕18周、24周、28周、32周和36周进行常规B超检查,以观察胎儿生长是否符合孕周,判断胎儿是否有发育畸形。

          

    6.胎心、胎动监测

          

    • 胎儿心跳大约在120~160次/min, 若平时持续>160次/min,或<110次/min,均属异常。
    • 妊娠16~20周开始出现胎动,胎动频率为30~40次/12 h或3~5次/min属于正常。
    • 如果发现胎动≤3次/h,12 h胎动在10~20次以下则为异常,往往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应及时就医。
            

    五、糖尿病孕妇的产后管理

    1.产后治疗

          

    如果患者在怀孕之前就有糖尿病,分娩结束后可重新恢复孕前的治疗。如果患者的糖尿病是在怀孕期间发生的,随着分娩的结束,这种患者的糖尿病往往会自行痊愈,不需要继续用药。

          

    2.产后复查

          

    GDM患者在产后6周行1次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判断患者产后糖尿病的转归情况,决定其是否需要继续药物治疗。

          

    3.产后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不是糖尿病患者的禁忌证,母乳喂养不仅对后代有益,而且有助于产妇糖代谢紊乱的恢复。

          

    总之,只要做好充分的孕前准备,妊娠期间采取恰当的措施,密切监测血糖、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治疗,就可以将孕妇和胎儿发生妊娠并发症的风险降至最低,“糖妈妈”照样可顺利度过孕期,拥有健康宝宝。

  •   1. 肥胖:妈妈在怀孕期间,为了满足宝宝成长发育的需要,吃、吃、用力再吃,是每天常做的事!这时过多的脂肪就囤积在腹部;而产后缺少运动和营养过剩,就会造成腹部肥胖。一般女性生产完后体重会增加10~12公斤,是正常的状态;但有很多女性怀孕期没做好饮食控制,生完后体重却增加了15~20公斤,这样很难瘦下来。

      2. 皮肤松弛:怀孕期子宫随胎儿的发育而快速长大,导致腹部肌群和皮肤过度扩张,真皮层被拉伤或断裂,使得腹部松弛。

      3. 妊娠纹:对于孕妇来说,妊娠纹是怀孕过程中做大的梦魇。虽然妊娠纹或生长纹发生的机转仍不十分明确,一些可能的推测包括了与内分泌的失调、皮肤过速的扩张,以及肥大细胞的去颗粒化有关。较被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由于皮肤张力赶不及体积的张力,皮肤被撑开撕裂后,真皮胶原纤维再生而产生了萎缩性的疤痕。即皮肤表面形成红色或青色线以及波状妊娠纹。

      4. 肤色暗沉:因为体内女性荷尔蒙的改变,会使色素变黑。 妊娠纹出现原因 妊娠纹形成的部位,以腹部为最多,因为腹围在妊娠期间,膨胀的比率最大,其它较常见的地方,包括有乳房周围、大腿内侧及臀部,也有些产妇会在臀部、大髀、膝盖后方出现妊娠纹。

      妊娠纹的范围,有大有小,大到上是以肚脐为中心,形成多环形分布。小则只有腹部外侧或大腿几条而已,大则整个腹部及下胸部皆有。通常这样的血红色肚纹,会在产后两个月开始变淡。但仍旧残留着透明裂痕,很不幸的是,它们是不会完全消退的,只会变得幼细,没那么明显而已。

      与其等到妊娠纹出现了,再伤脑筋、懊恼不已,不如在怀孕之初尚未出现妊娠纹前,就采取预防方法,首先是有五项禁令须注意:

      1、禁甜品及碳水化合物。美丽的肌肤在于均衡营养素的摄取,太甜的食品、碳水化合物及油炸的食物不仅含有过量脂肪,对肌肤也是一种伤害。

      2、禁肌肤过份干燥。从怀孕初期选用适合体质的乳液,目的在湿润、油滑肌肤,增加肌肤的柔软度和弹性,使得整体皮肤组织在脂肪堆积扩张时,能够更加适应。使用乳液的另一项好处,是可以减轻妊娠纹处皮肤变薄时产生的搔痒感。

      3、禁 体重增加 超过8公斤。体重无节制地增加,除了会增加妈妈罹患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产程进展不顺,甚至难产等等危险之外,过多脂肪的囤积,会在短时间内绷出妊娠纹来!

      4、禁不运动。准妈妈应该空出时间对自己〝搵揉〞一下,特别是针对容易堆积脂肪的部位,例如下腹部,甚至整个腹部、臀部下侧、腰臀之际、大腿内外侧、乳房和腋下等部位,都应该温柔地搓揉、轻推、轻捏一翻,以增加皮肤和肌肉的弹性及血流的顺畅。

  •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在对糖尿病的预防过程中,都会对饮食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妊娠糖尿病的预防可以通过平衡饮食,而由于许多患者在初次被确诊为妊娠糖尿病类型的时候,由于对糖尿病的不了解,而担心吃的过多或者吃错食物而导致体内血糖升高,病情不稳定而影响胎儿的健康,那么,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如何来有效的控制饮食呢?

      ㈠膳食要平衡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每天的饮食要平衡,对谷类、蔬菜、水果以及油脂类的食物要合理摄取,不要过分偏食,影响体内营养的摄入。

      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要为了控制饮食总量而不吃主食,这样有时候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

      ②注意保证每天吃一个鸡蛋和一袋牛奶,这样可以有效的补充体内氨基酸,曾庆孕妇体内对营养的有效吸收;

      ③注意对豆类和肉类食物的食用,不要怕长胖,而减少对它们的食用;

      ④多吃蔬菜,适量的吃水果,这主要是因为水果含果糖和葡萄糖比较多,在孕妇血糖比较稳定的时候可以适量的食用水果;

      ⑤坚果的营养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它含有的热量比较多,如果摄入过多会影响血糖的稳定,所以应该注意坚果的食用量。

      ㈡合理加餐,预防 低血糖

      患上糖尿病后很容易出现多食等现象,对食物总热量要控制好,而且糖尿病的治疗过程很容易采取胰岛素的治疗方法来缓解病情。可以在三餐正餐之间增加2~3餐,晚睡前半小时进行加餐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加餐内容比较灵活而且简单,可以是几小块无糖饼干,可以是1个中等大小(不超过200克)的水果,也可以是1个黄瓜或西红柿等等。

      上述主要是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进行介绍,患者还可以通过适度的运动来控制餐后血糖波动,如散步、快走等运动方式比较适合孕妇使用;还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心态,以免心理压力大对胎儿的生长不利,影响病情。

  •        妊娠期糖尿病妈妈怎样健康饮食 有些准妈妈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之后,在饮食上就变得很小心翼翼,什么也不敢吃了。

          其实有妊娠期糖尿病的的准妈妈在营养上的需求与普通准妈妈是一样的,只要多多注意下面的这几个原则就可以了。

     

    1,注意餐次分配

    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在饮食上要注意少食多餐,将每天应摄取的食物分成5~6餐,特别要避免晚餐与隔天早餐的时间相距过长,所以睡前可有1次加餐。

     

    2,重视蛋白质摄取

    有妊娠糖尿病的准妈妈需限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所以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如果在孕前已摄取足够营养,贝则孕早期不需过多增加蛋白质摄取量,每天可同孕前一样或最多增加5克即可,孕中期、晚期每天需增加蛋白质的量各为15克、25克。每天喝至少2杯牛奶,以获得足够钙质,但不可以把牛奶当水喝,以免影响其他食物摄入。

     

    3,多摄取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有很好的降糖作用,尤其是果胶等可溶性纤维,延长食物在胃肠道的排空时间,减轻饥饿感,又能延长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在可摄取的分量范围内,多摄取高膳食纤维食物,如以糙米或五谷米饭取代白米饭,增加蔬菜的摄取量,限量吃新鲜水果,不喝果汁等,如此可延缓血糖的升高,也比较有饱腹感。吃水果时一定要选择含糖量低的。

          总的来说,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并不是不能吃,而是在吃的方面要更加注重质和量。另外,在控制饮食的同时还要结合适当的运动,让自己动起来,这样的孕期会更健康。

     

     

  • 妊娠期出现的糖尿病,叫做“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约为5%。

     

    我国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很多准妈妈备孕期就开始大吃特吃,孕期更怕孩子营养不良,血糖高也就不奇怪了。

     

     

    什么人容易中招?

     

    • 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
    • 一级亲属患 2 型糖尿病;
    •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巨大儿分娩史;
    • 多囊卵巢综合征;
    • 反复尿糖阳性等。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孩子都有不小的危害。

     

    对母亲

    • 增加自然流产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
    • 影响孕妇免疫力,易并发感染(多见泌尿系感染和霉菌性阴道炎);
    • 孕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 羊水过多、巨大儿,并最终引起难产、产后出血。

     

    对孩子

    • 增加巨大儿、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流产、早产风险;
    • 增加肩难产及各种产伤的发生率。
    • 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钙血症发生率;
    • 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症。

     

     

    什么时候查血糖?

     

    最佳筛查时间是孕 24~28周。但是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准妈妈们,建议在首次产检时直接行 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明确诊断。必要时孕晚期重复检测,因为偶尔一次血糖水平超标并不能代表得了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高了怎么办?

     

    对于准妈妈们来说,最佳的血糖控制方案就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 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

    - 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如荞麦、豆制品、魔芋及各种蔬菜

    - 减少高糖分水果摄入量,如西瓜、苹果、梨、桔子等

    - 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以汤-菜-蛋白类-主食的顺序进食,可以减少主食摄入,从而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 要做到每日至少坚持半小时的有氧运动。 最简单的运动方式是快步走, 做瑜伽、游泳也可以,但要注意安全。

    - 控制体重 要保证进入孕中期以后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 1 斤。如果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体重增加超过 1 斤,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 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如果依靠饮食调整和锻炼,准妈妈们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就需要加用胰岛素,医生会根据你的生理特点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不推荐妊娠期使用口服降糖药。

     

    怎么做好血糖监测?

     

    为及时了解疾病进展,保证自身和肚子里面宝宝的健康,做好自我监测是很重要的。可以使用血糖仪自己检查手指末梢血糖值。

     

    - 新诊断的高血糖孕妇、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妈妈”:每天测 7个点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 2 小时和夜间血糖;

    - 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妈妈”:每周应至少有一天时间监测 7 个点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 2 小时和夜间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 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妈妈”,在随诊时建议每周至少监测 1 次全天血糖,包括空腹及三餐后 2 小时血糖共 4 次。

     

    如果准妈妈们出现不明原因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舒服,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尿酮体

     

    血糖目标: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要比一般 2型糖友严格,但也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 餐前血糖 ≤ 5.3mmol/L
    • 餐后 2 小时血糖 ≤ 6.7 mmol/L
    • 夜间血糖 ≥ 3.3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5.5 %

     

    产后血糖会变化吗,需要复查吗?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大约有 50% 将在产后 20 年内将发展成慢性糖尿病,应在产后第 6~12 周进行血糖的检测,建议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

     

    产后每 1~3 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若出现异常,首先饮食控制,1~2 周后再次复查,如果仍有异常,则需要使用降糖药物。

     

    同时,约 2/3 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下一次妊娠时会再发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妇女再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倾向更大。所以,产后依然要注意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妊娠期糖尿病会影响哺乳吗?

     

    糖妈妈是可以正常哺乳的。

     

    绝大多数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糖妈妈,血糖会在产后恢复正常,不需要使用药物降糖;即使需要用药,医生一般也会选择胰岛素。而胰岛素怀孕期和哺乳期都可以用,对宝宝没有影响。

     

    不过糖尿病的确可以通过基因遗传,不过宝宝如果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推迟患上糖尿病的时间,降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的。

     

    所以糖妈妈应该和普通妈妈一样纯母乳喂养 6 个月

     

    有条件的话,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至 2 岁

     

    如果各方面条件不允许,糖妈妈至少应该母乳喂养 3 个月,这样也可以让宝宝尽量享受到母乳喂养的益处。

     

    咨询点击下方医生卡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妊娠期出现的糖尿病,叫做“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约为5%。

     

    我国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很多准妈妈备孕期就开始大吃特吃,孕期更怕孩子营养不良,血糖高也就不奇怪了。

     



    什么人容易中招?

     

    • 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
    • 一级亲属患 2 型糖尿病;
    •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巨大儿分娩史;
    • 多囊卵巢综合征;
    • 反复尿糖阳性等。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孩子都有不小的危害。

     

    对母亲

     

    • 增加自然流产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
    • 影响孕妇免疫力,易并发感染(多见泌尿系感染和霉菌性阴道炎);
    • 孕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 羊水过多、巨大儿,并最终引起难产、产后出血。

     

    对孩子

     

    • 增加巨大儿、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流产、早产风险;
    • 增加肩难产及各种产伤的发生率。
    • 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钙血症发生率;
    • 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症。

     


    什么时候查血糖?

     

    最佳筛查时间是孕 24~28周。但是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准妈妈们,建议在首次产检时直接行 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明确诊断。必要时孕晚期重复检测,因为偶尔一次血糖水平超标并不能代表得了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高了怎么办?

     

    对于准妈妈们来说,最佳的血糖控制方案就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 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

    - 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如荞麦、豆制品、魔芋及各种蔬菜;

    - 减少高糖分水果摄入量,如西瓜、苹果、梨、桔子等;

    - 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以汤-菜-蛋白类-主食的顺序进食,可以减少主食摄入,从而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 要做到每日至少坚持半小时的有氧运动。最简单的运动方式是快步走,做瑜伽、游泳也可以,但要注意安全。

    - 控制体重:要保证进入孕中期以后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 1 斤。如果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体重增加超过 1 斤,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 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如果依靠饮食调整和锻炼,准妈妈们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就需要加用胰岛素,医生会根据你的生理特点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不推荐妊娠期使用口服降糖药。

     

    怎么做好血糖监测?

     

    为及时了解疾病进展,保证自身和肚子里面宝宝的健康,做好自我监测是很重要的。可以使用血糖仪自己检查手指末梢血糖值。

     

    - 新诊断的高血糖孕妇、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妈妈”:每天测 7个点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 2 小时和夜间血糖;

    - 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妈妈”:每周应至少有一天时间监测 7 个点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 2 小时和夜间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 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妈妈”,在随诊时建议每周至少监测 1 次全天血糖,包括空腹及三餐后 2 小时血糖共 4 次。

     

    如果准妈妈们出现不明原因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舒服,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尿酮体。

     

    血糖目标: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要比一般 2型糖友严格,但也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 餐前血糖 ≤ 5.3mmol/L
    • 餐后 2 小时血糖 ≤ 6.7 mmol/L
    • 夜间血糖 ≥ 3.3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5.5 %

     


    产后血糖会变化吗,需要复查吗?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大约有 50% 将在产后 20 年内将发展成慢性糖尿病,应在产后第 6~12 周进行血糖的检测,建议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

     

    产后每 1~3 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若出现异常,首先饮食控制,1~2 周后再次复查,如果仍有异常,则需要使用降糖药物。

     

    同时,约 2/3 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下一次妊娠时会再发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妇女再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倾向更大。所以,产后依然要注意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妊娠期糖尿病会影响哺乳吗?

     

    糖妈妈是可以正常哺乳的。

     

    绝大多数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糖妈妈,血糖会在产后恢复正常,不需要使用药物降糖;即使需要用药,医生一般也会选择胰岛素。而胰岛素怀孕期和哺乳期都可以用,对宝宝没有影响。

     

    不过糖尿病的确可以通过基因遗传,不过宝宝如果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推迟患上糖尿病的时间,降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的。

     

    所以糖妈妈应该和普通妈妈一样纯母乳喂养 6 个月。

     

    有条件的话,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至 2 岁。

     

    如果各方面条件不允许,糖妈妈至少应该母乳喂养 3 个月,这样也可以让宝宝尽量享受到母乳喂养的益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胎儿的大小不仅与遗传和胎盘功能有关,还与母亲体重的增加有关。但这里的重量不是你想象的重量,而是扣除脂肪重量后的净重。胎儿的大小与脂肪量呈正相关,但与你增加的总脂肪量没有绝对的相关性。

     

    吃在身体里还胖?

    先弄清楚两个概念。第一,新生儿的体重尽量不重;第二,孕妇体重增加与新生儿体重没有绝对的相关性。与孕期饮食相比,影响出生体重的原因更多,比如基因比例高。

     

    此外,孕期健康状况和胎盘功能也有很大影响。比如控制糖尿病差或妊娠期糖尿病导致高血糖的环境,会增加巨大儿地风险,影响胎儿肺的成熟发育;慢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等。会影响胎盘的功能。胎盘像土壤,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果我们多施肥,树苗就很难长高。

     

    但不可控的孕吐、厌食、孕妇4个月后故意减肥导致的长期热量不足,或者营养不均衡、严重贫血、做过广泛胃肠切除的孕妇、处于上述极端情况的孕妇也会影响胎儿体重。建议咨询营养师调整饮食。

     

    牛肉:摄入适量。

    100克瘦牛肉含有20~25克蛋白质、铁和维生素B12,是制造血红素所必需的。但饱和脂肪酸相对较高,建议每周摄入不超过500g,避免半熟烧烤烹饪。

    牛油果奶:避免加糖。

    牛油果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叶酸、钾和镁,而牛奶含有钙。这种组合营养价值很高,但有时会添加过多的糖来增加风味,所以要多加注意。

    甘蔗汁和榴莲:注意血糖浓度。

    含糖量高的水果和饮料往往会提高孕妇的血糖浓度,这确实可能会增加胎儿的体重。但是要注意高血糖的环境,高血糖容易影响胎儿肺部的发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也应避免食用。

    鸡:营养价值低于鸡蛋。

    液体的吸收真的更好吗?还是在治疗过程中损失更多的营养成分,增加更多的加工品?事实上,如果孕妇没有胃肠道疾病,并且由于严重的孕吐而无法进食,固体食物当然有更完整的营养成分,其吸收不会比液体食物差。

    奶粉:注意含糖量。

    市面上大品牌的奶粉,一份蛋白质等于一个鸡蛋,但含糖量高达10~20g,就像喝一杯微糖半糖之间的奶茶。除了钙之外,母乳粉中其他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低,应该归为营养丰富的“含糖饮料”。

     

    根据孕妇饮食指南,以上提到的在循环的产前食物是有一定道理的,每一种都含有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表明,如果你疯狂地吃这些食物,胎儿会更大,所以孕妇当然不需要吃牛排,直到她们想呕吐,把牛油果牛奶当成水喝。在平衡、健康和多样化饮食的基础上,适当和有效地使用营养补充剂是养育胎儿的唯一途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为临床营养师总是为患者进行营养方案的定制,如今,即将升级做奶爸定是会把专业发挥到极致,照顾好即将诞生的宝贝和辛苦孕育的宝妈~

     

    随着怀孕时间的增加,准妈妈也要增加营养物质,才能让宝宝发育得更好,但是!这不代表甜食、高热量食物可以毫无节制地摄入,完全放飞自我。不然血糖可能就会亮起“红灯”,出现妊娠期糖尿病!

     

    奶爸告诉你妊娠糖尿病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可不好对付,它对宝妈和宝宝到伤害不小!我这个准奶爸简单进行了总结:

     

    一、妊娠糖尿病对孕妈的危害:

     

    1、流产几率增加。

    2、引起妊娠期高血压。

    3、会造成孕妈发生感染,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4、羊水过多。

    5、难产。

     

    二、妊娠糖尿病对胎儿的危害:

     

    1、出现巨大胎儿。

    2、抑制胚胎发育。

    3、造成胎儿畸形。

    4、胎儿的早产甚至死亡。

    5、胎儿出现低血糖。

     

     

    营养师告诉你怎样预防妊娠糖尿病

     

    所以作为临床营养师的我,严格控制了宝妈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想要预防妊娠糖尿病的,赶紧来看看。

     

    饮食上要特别注意:

     

    1、巧克力白砂糖、蜜饯、蛋糕等甜食要尽量回绝,最好避免。

     

    2、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比如蔬菜、水果、豆类。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降低血糖的作用,并且可以减轻饥饿感,有助于饭后血糖下降。

    注意️:食用果蔬时要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糖水果,否则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控制脂肪的摄入。

     

    3、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少吃油炸、油煎及肉皮、肥肉等。

     

    除了饮食,一定要进行安全合适的运动,千万不要相信所谓“孕期不能运动,会动胎气”的传言。怀了孕同样需要运动。只是孕妈奶爸们要注意运动的幅度和安全性,后期随着孕妈的腹部逐渐增大,动作的不方便,可选择每次餐后进行至少30分钟的散步,这同样可以很好地消耗多余热量及糖分。

     

     

    别让宝宝在“蜜罐”中孕育。

     

    另外,怀孕时可在家中备一个血糖仪,随时监控血糖指数,如果怀孕初期血糖偏高,完全可以通过常规的饮食干预得以恢复,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已经患有妊娠糖尿病,要及时到医院营养科进行专业的饮食治疗。

     

    祝每一个即将诞生的生命都是健康强壮的。

  • 说实在的,这胎的孕程真的比第一胎怀花果时好得太多了!除了初期肚子饿会干呕,但也没有真正孕吐过!吃饱后会有点胀气,感觉不好消化。到了晚上会有轻微的胃食道逆流之外,真的没有太大不适!想起之前怀花果,狂吐了快20周,连水都喝不下,还倒瘦了3、4公斤!羊水一直以来都偏少,还曾经去产检就无预警被产检医生叫去打点滴!一直不想再怀二宝,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孕期过程实在太不舒服了!完全不想再经历一次,还好二宝真的是来报恩的,没有让妈妈有太多太严重的不适,乖乖地长大!

     

     

    这次孕期虽然身体比较舒适,但因为还要一边自己带大宝的关系,所以经常觉得容易疲累!尤其现在花果又正值2y2m,热爱动又不受控的年纪,每次带出门一定要让他坐推车,要不然我实在没有办法一边挺着肚子一边追赶他!而他虽然喜欢散步,可是经常走个一小段路就说要抱抱,我也不可能一直抱着他走路,我自己会先虚脱啊,我问过产检医生,我可以抱大宝抱到什么时候?医生说只要不要让他踢到我的肚子都没问题!不过因为实在太容易喘了,所以我抱他的时间通常不会太长!其实我也有被花果踢过几次肚子,有次还明显感到刺痛。

     

    20周产检时,被医生说要补钙啦!二宝的大腿有点太短了!

     

    之前怀花果的时候,在20周时因为贫血在办公室突然眼前一黑昏倒了!没想到这次贫血的症状竟然悄悄提前了!这次在17周时,有天上午因为天气微凉,比较舒爽!于是决定推着花果走比较远、比较久,没想到在快要到家时,突然觉得全身在冒冷汗,没有力气,眼前开始又黑又白,完全无法看清楚!然后打电话给婆婆,请他来帮忙我推花果回家,结果婆婆也还没回家,幸好剩下的路程真的不长,等身体比较舒服后,还是自己咬着牙慢慢走路回家。经过那次的经验后,老吴也不让我自己带花果走太远,说实在的,我自己也很怕啦!只是可怜到花果,变成只有假期爸爸可以一起出门时,才有机会去到比较远的地方散步玩游乐场的器材。

     

    每次产检都要听心跳的声音,虽然是例行公事,但每一次听到强而有力的心跳声,还是会觉得很感动呢!

     

    一开始就听说二胎的胎动会来得比较早,但我还是跟怀花果时差不多,一直到19、20周左右才感受到稍稍的动静!还记得第一胎时好紧张,毕竟胎动也是宝宝在肚子里健康平安与否的一个评断条件。后来查了一下发现,若是妈妈肚子的脂肪比较厚,也会比较晚感受到胎动!看到这个我突然就释怀了,因为我本来就不是瘦子妈妈,虽然怀花果时只增加10-12公斤左右,产后到月子中心也就恢复到刚怀孕时的体重,但因为本来就不瘦,能增重的幅度本来就比较小!而这胎虽然比起怀花果时少7公斤左右,可是因为完全没孕吐,也没有初期吃不下的问题,胖的速度比第一胎还快啊!到19、20周才感受到胎动,应该也还算合理啦!

     

     

    16周那天刚好要抽血验非侵入性胎儿染色体检测(NIPT),16周抽血做检查,18周就会拿到报告!但若是报告有问题,医院会打电话通知孕妇,进一步做羊膜穿刺检查!

     

    20周,一开始做彩超的时候,二宝都挤在肚脐附近不太配合,我一下要正躺、一下又侧躺的,真的是累翻妈妈了!这次的超声也跟花果一样,有照出脉络丛囊肿,不过花果当初只有一边,而这次二宝则是左右脑都有看到,心脏也有小白点!

     

    很多人都说看不出来二宝的轮廓,可是我却觉得还蛮明显的啊!都在照片的右边,小小的脸庞,还有五官!

     

    医生说,脉络丛囊肿很多都是宝宝脑部的血管还没有理好,所以看起来会有一坨一坨的,就会被标注为脉络丛囊肿,叫我不必太担心。过几周后,血管分布好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花果当时也是这样,我还上网查了好多资料,结果隔了四周再去产检,果然真的就解开了!不过我也能理解医生的说法,毕竟攸关胎儿的健康与否,只要有一丁点的疑虑都必须要诚实告知,且才能让产检医生在后续继续追踪!

     

    其实超声也不是100%的,毕竟在未出生前,没有人可以确认宝宝是100%的健康,尤其是视力与听力方面。但医生也告诉我,26周左右宝宝会开始长肌肉,所以少喝咖啡、饮料,怕宝宝会有组织增生的问题!但其实我这一胎很皮,可能也是第二胎了,很多饮食真的没在禁忌的!看来真的该好好地克制一下了!

     

     

    下次24周就又到了要喝糖水的时候了!老实说,我对验妊娠糖尿病真的没有太大信心,因为上一胎就是验了两次都没过。其实第二次的数值只有高出2,所以医生当下并没有叫我要去挂内分泌科,只提醒我淀粉跟含糖量高的食物少吃,怕宝宝会过大。因为怀花果的时候,中期还有回公司上班,早餐经常为了方便五天就有三天吃外卖!加上初期孕吐结束,我几乎是天天晚上都在吃零食!但这胎年纪又更大,而且有过确诊纪录,几乎接下来再怀孕也都会有!所以也不抱太大希望会过关了啦!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父母控制第一道防线。在采购食物时,父母就要注意,家中只储备健康食品。还要让孩子了解不同类型的健康食材以及它们的作用和营养,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如何做出健康的选择。

     

    别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家长为孩子提供健康的食物,要让孩子有权利选择自己吃什么、吃多少。只要保证选择范围内的都是健康的食材,就能让孩子吃得健康又快乐。

     

    别催孩子都吃光。孩子自身能够感知到是否吃饱,而别人的催促,常令他们身不由己,吃掉过多的热量。因此,一次别给孩子盛太多食物,如果孩子饱了就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创造良好的用餐气氛。很多家长把吃饭的时间当成管教孩子的时机,这样只会让孩子吃饭过快,尽早离桌。而愉快的谈话和分享有趣的经历,则会让孩子吃得好,身心都健康。

     

    婴儿期开始预防挑食。孩子在婴儿期就可能出现挑食的倾向,因此,从吃辅食开始,就要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有益的、类型丰富的食材。为让他们接受新的食物,可以在不同情景下多次尝试,但不要强迫孩子吃,要从小口小口的试吃开始。

     

    提供新鲜用餐体验。如果孩子想吃洋快餐,不妨分散他的注意力,为他提供更加丰富而有趣的用餐体验,去品尝风味不同、更加健康的菜肴,这样,在孩子心中,不健康食物的吸引力就会慢慢减弱。

     

     

    别把饮食当奖惩。惩罚孩子不能以不让吃饭为方法。如果犯了错会吃不到饭,孩子就会担心挨饿,找到机会就猛吃。此外,用平时不能吃的东西当作奖励,如冰淇淋、蛋糕等,他们会以为这些食品比其他食物更珍贵,就会在无形中降低了健康食材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以身作则永远重要。不论是为人处事,还是生活习惯,家长的巨大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的嘴巴,孩子也会因此放松饮食的标准。因此,要想孩子过得健康,先得让自己吃得健康起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