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食物过敏,以后会得哮喘吗?

宝宝食物过敏,以后会得哮喘吗?
发表人:黄剑峰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一则凄而不美故事:

 

加拿大魁北克省一名15岁少女与男友接吻后死亡。其原因是男友刚巧吃完花生酱三明治,而该少女对花生过敏,在不知不觉间她舔食了男友口中残留的花生酱,当场休克致死……

 

 

婴幼儿更是食物过敏的高发人群,发病率在3%-8%。食物过敏最多不吃致过敏的食物也就算了,许多宝妈担心宝宝以后会不会得哮喘?

 

食物过敏可以引起多系统症状,引起呼吸系统的常见症状有喉鸣音、吞咽困难、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喘息、紫绀等。

 

食物过敏和哮喘的关系有这么几种:

 

1、食物过敏是宝宝哮喘发作的唯一诱发因素,不接触过敏的食物,哮喘不发作。食物过敏诱发哮喘可以通过吃食物引起,还可以通过吸入烧制食物时蒸汽诱发,如烹饪海鲜、鸡蛋、牛奶等的蒸汽或气味。

 

2、宝宝同时有哮喘和食物过敏。食物过敏可以是哮喘的诱发因素,也可以不是哮喘发作的原因。食物过敏患儿发生哮喘的风险高于非食物过敏患儿2~3倍。养这样的宝宝就更加小心,既要规避过敏食物,还要注意其它的诱发哮喘因素,并且规范治疗哮喘。

 

3、宝宝一开始仅有食物过敏,后来发展为哮喘。患儿表现为婴儿期食物过敏原过敏,成长过程中出现吸入过敏原过敏,哮喘发作。患儿出现吸入过敏原过敏和哮喘时,食物过敏有可能已经好了或仍然存在。婴幼儿期的食物过敏持续存在至学龄期将增加儿童哮喘发病可能。

 

4、有些树木花粉过敏的哮喘孩子,数年后发展成为食物过敏。

 

 

另外还要提一下

 

食物特异性IgG阳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现象,正常人群也会有食物特异性IgG阳性。不能因为宝宝食物特异性IgG阳性,就认为宝宝这个食物过敏那个食物过敏,限制进食的食物种类。不推荐用血清特异性IgG检测和生物共振方法诊断过敏性疾病的诱因。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哮喘疾病介绍:
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世界防治哮喘日。全球哮喘患者约有3亿多,患病率较1990年增加了12.6%。它的基本特征是气道慢性炎症,可由多种因素刺激诱发,从小孩到老年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呼吸困难。此病不能根治,一旦发病,应及时、规范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容易对外来蛋白产生过度反应。婴幼儿时期,90%的食物过敏通常与这8种食物有关,包括牛奶、鸡蛋、大豆、花生、坚果、小麦、鱼、贝壳海产品等,而婴幼儿食物过敏中最常见的是对牛奶蛋白过敏。

    1、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

    1.1牛奶蛋白过敏(CMA)

     

    牛奶蛋白过敏(CMA)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的过度反应引起的。大约2%-7%的婴幼儿及儿童存在牛奶蛋白过敏情况,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

     

    1.2过敏的症状

     

    过敏最直接的反应是湿疹(皮肤反应),但每个婴幼儿都不一样,所以以下情况,也需要引起妈妈的重视!

     

    1.     持续腹泻、呕吐、无故拒奶

     

    2.     皮肤出现红疹,伴瘙痒

     

     

    3.     气喘、烦躁不安、频繁哭闹

     

    4.     体重增长不理想

     

    1.3过敏的危害

     

    宝宝过敏需要耐心对待,轻度的牛奶蛋白过敏会引起宝宝的消化道各种不适,比如腹泻、粘液血便、吐奶、肠绞痛、排便延迟等等,严重的牛奶蛋白过敏若不彻底解决,可能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可能有发生远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近期影响:营养不良

     

    食物过敏是针对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而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的营养素,所以食物过敏,包括牛奶蛋白过敏,如果没有正确的临床治疗和营养管理话,可能会对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导致营养不良。其中60%儿童食物过敏累及消化系统,严重者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远期影响:过敏疾病

     

    很多情况下食物过敏初发于2-3个月大的婴幼儿,6个月内时格外明显,湿疹和消化道症状在儿童期会随年龄增长倾向于缓解。早期干预食物过敏,可以减少过敏高危儿后期发生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风险。

    二、发生牛奶蛋白过敏应该怎么办?

    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首选母乳。如果母乳不足需要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选择一种回避蛋白并且营养充足的奶粉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氨基酸配方粉,也称为“无敏配方”,主要适用于牛奶过敏或多种食物蛋白过敏的饮食治疗。在避免过敏原的基础上,为牛奶蛋白过敏宝宝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如果发现过敏症状,应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考虑食用氨基酸配方粉2-4周,通常1-2周即可快速缓解过敏症状。但是,症状控制不代表过敏治愈,请继续按需喂养,建议至少使用氨基酸配方粉持续喂养6个月或婴幼儿至9-12大月龄,以保证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并避免过敏远期风险,如过敏性哮喘或鼻炎等。研究显示,喂养氨基酸配方粉可促进营养不良宝宝在半年实现生长发育的追赶。

     

    总之,轻度的牛奶蛋白过敏会导致宝宝消化道的不适,严重的牛奶蛋白过敏会影响到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根据专科医生的建议选择合理的喂养方式,尽量降低过敏症状对过敏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

  • 宝宝的身体脆弱,会发生许多问题。爸爸妈妈在照顾宝宝的时候发现,宝宝会对牛奶蛋白过敏。于是家长们就有疑问: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还可以吃母乳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专家的全面的解答:

    现代社会由于学习、工作压力等原因,部分宝宝生后未能吃上母乳或仅吃部分母乳,需要代乳品喂养,其中最主要的代乳品为牛奶,然而有些宝宝对牛奶不适应,出现牛奶蛋白过敏。

    首先来了解一下:牛奶蛋白过敏宝宝会有哪些表现?

    1、胃肠道:反复呕吐、腹泻、便秘、肛门周围皮疹、便血。严重者生长发育障碍,长期或中到大量的便血,造成血红蛋白下降和缺铁性贫血。部分宝宝出现过敏性结肠炎;2、皮肤:湿疹(奶癣)、红斑、风团、血管性水肿;3、呼吸系统:非感冒性流涕、慢性咳嗽及喘息;4、一般情况:持续性哭闹(肠痉挛),大于或等于3 小时/天,大于或等于3次/周,持续大于或等于3周。

    其次:如何确定宝宝牛奶蛋白过敏?

    当吃牛奶宝宝出现上述表现,怀疑与牛奶蛋白过敏有关时,可做以下检查来确定宝宝是否对牛奶蛋白过敏:

    1、皮肤点刺试验;2、血清牛奶特异性IgE抗体测定;3、牛奶回避试验(停用所有含奶类的食物,上述症状缓解或消失)、口服牛奶激发试验(口服牛奶后上述症状再出现或加重)。

    最后回到核心问题:宝宝牛奶蛋白过敏怎么办?是否还能吃母乳?

    牛奶蛋白过敏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回避牛奶蛋白,同时给予低过敏原性配方奶替代治疗,以提供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营养。

    1、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继续母乳喂养,母亲需回避牛奶及其制品至少2周;部分过敏性结肠炎的宝宝母亲需持续回避4周。若母亲回避牛奶及其制品后,宝宝症状明显改善,母亲可逐渐加入牛奶,如症状未再出现,则可恢复正常饮食;如症状再现,则母亲在哺乳期问均应进行牛奶及其制品回避,并在宝宝断奶后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替代。

    2、奶粉喂养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小于2岁的宝宝应完全回避含有牛奶蛋白成分的食物及配方奶,并以低过敏原性配方奶替代,如部分水解配方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严重者使用氨基酸配方奶粉;大于2岁宝宝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由于已经逐步过渡到食物来源丰富的辅食,可满足宝宝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故可进行无牛奶蛋白饮食。不主张给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吃其他动物的奶,如羊奶等以,也不主张给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吃豆奶,主要是营养因素及交叉过敏反应的影响。

    3、牛奶蛋白过敏严重的宝宝,采取上述措施后,症状仍然明显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短期使用可以迅速改善症状,也不会有太大副作用,不用过于担心。

  •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通常情况下宝宝吃适量的益生菌是可以的,也是不会过敏的,但也不排除会出现过敏的情况,如果出现过敏的话主要还是因为宝宝抵抗力太差,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个人体质的原因,所以,需要了解益生菌过敏的原因和症状才能及时处理。

    一般情况下,其实适当的补充益生菌是可以缓解宝宝过敏的,当宝宝出现过敏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让孩子远离过敏源,并且及时做好隔离防护,保持个人卫生,一般的宝宝吃完益生菌,是不会出现过敏的,如果出现过敏的话,可能会出现红红的湿疹,以及排便情况不好,食欲也会受到影响。

    宝宝吃益生菌通常是不会出现皮肤过敏的,因为益生菌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从理论上说吃了之后是有好处的。但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尤其是宝宝的体质比较弱,体抗力也不能跟成人相比,而且人体也有自身的调节能力,所以吃了益生菌之后反应也会不一样,所以宝宝的益生菌摄入还是需要把控适量,不能过多食用,要根据宝宝的体质来合理摄入。

    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都不一样的,所以就家长个人来说,一定要根据自己宝宝的身体状态来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最好先给宝宝吃一两颗,然后观察宝宝的身体状态,最后再根据宝宝的状况来做决定,如果没有不良反应的话就说明可以食用,反之,如果出现过敏等症状就要及时停用了,情况严重的话还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其实益生菌在肠道中是发挥调整免疫系统的作用,而且不会进入血液,也不会经过肝肾代谢,所以不会伤肝肾,益生菌食用之后是随粪便排出体外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例如合生元益生菌可以定植在肠道粘膜上面,可以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过敏源被肠道吸收,所以,如果食用合适的话对宝宝身体还是有好处的,只是在食用中要注意宝宝的反应。

    所以说一般正常情况下食用益生菌是不会过敏,而如果出现过敏现象的话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要及时进行正确的调整和处理,如果确实过敏非常严重的话,还是建议要及时去医院就医,避免出现其他状况,最后希望家长们在给宝宝食用益生菌时要先少量,然后观察宝宝的反应来决定之后的用量。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如何区别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都存在过度夸大、过度诊断、过度干预的现象,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算得上是一对“难兄难弟”,由于表现出来的症状比较类似,很容易让家长分辨不清,我觉得有必要与大家一起梳理一下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这两个疾病。

     

    01

    牛奶蛋白过敏 VS 乳糖不耐受

     

    这两者都属于食物的不良反应。

     

    牛奶蛋白过敏是对一种或多种牛奶蛋白的过敏反应,通俗点说呢就是,宝宝摄入了牛奶蛋白,但是宝宝的免疫系统却判定牛奶蛋白为“坏物质”,于是产生了过敏反应;

     

    乳糖不耐受是宝宝体内缺乏一种酶,不能消化这种食物引起的这种症状,跟牛奶蛋白过敏是完全不一样的。

     

    乳糖不耐受是消化系统的问题,而牛奶蛋白过敏是免疫系统的问题。

     

    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对其他食物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不同食物之间的蛋白质是很相似的,当宝宝对某种食物蛋白过敏时也可能对与之相似的蛋白质过敏,称为交叉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有牛奶、鸡蛋、小麦、大豆、花生、坚果、鱼和贝类。

     

     

    二者病因不同

     

    牛奶蛋白过敏的主要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

     

    1、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都没有过敏史,宝宝发生过敏的风险为15%,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史,宝宝发生过敏的风险增加至20%-40%;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宝宝发生过敏的风险高达60%-80%;如果老大过敏,二胎宝宝过敏几率也会非常大。

     

    2、肠道发育不完善

     

    3、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肠道屏障不完善,免疫失衡是导致牛奶蛋白过敏的重要原因。

     

    外因

     

    1、分娩方式

     

    剖宫产是无菌分娩过程,不利于宝宝免疫系统的激活和成熟。

     

    2、卫生过于清洁

     

    过度使用消毒剂,使宝宝在早期缺乏对微生物的接触,不利于诱导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

     

    3、不适当喂养方式

     

    出生后过早添加配方奶粉。

     

    乳糖不耐受的病因

     

    主要是因为身体里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哺乳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导致乳糖消化吸收障碍。另外长时间腹泻以及滥用抗生素也会导致乳糖不耐受。

     

    二者症状不同

     

    牛奶蛋白过敏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当宝宝出现哪些症状时要怀疑是牛奶蛋白过敏?

     

    1、消化症状

     

    呕吐、频繁胃食管返流、腹痛、便血、便秘、吞咽困难

     

    2、皮肤症状

     

    荨麻疹(表现为红色小凸点的疹子)、湿疹(干燥、鳞状或瘙痒、皮肤发红)

     

    3、呼吸道症状

     

    哮喘或呼吸困难、流涕、慢性咳嗽

     

    4、全身症状

     

    疲乏、倦怠、烦躁不安

     

    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大致是口中有酸臭味、肠鸣、屁多、水样蛋花便、水便分离且泡沫多等症状,先是腹部不适,有咕噜咕噜的响声,接着出现腹泻,大便酸臭略带泡沫,一天可以拉数次,只要不再接触有乳糖的食物,会自行恢复。

     

    但是这两个又有联系,什么联系呢?

     

    当过敏损伤肠黏膜的时候,肠黏膜表面的整个乳糖酶会破坏掉,可以引起一个继发性的乳糖不耐受。

     

    所以说它们俩完全不一样,但是相互会影响。

     

     

    02

    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如何喂养?

     

    宝宝出现牛奶过敏时就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食用特殊配方奶粉,家长们要注意的是从普通奶粉转为特殊奶粉时,要有两周左右的转换期,逐渐减少普通奶粉,增加特殊奶粉的量。

     

    如果宝宝六个月内没有出现新的过敏,就可以考虑慢慢换回普通的奶粉。

     

    母乳喂养要注意的是,妈妈要回避含有牛奶蛋白的食物。

     

    如果宝宝同时对大豆蛋白、鸡蛋蛋白也过敏,妈妈对此类食物也要回避。

     

    另外,妈妈不食用奶制品以后,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 一般人常说的"过敏",其实是很笼统的称呼。

     

     

    过敏会因发生的部位不同,以及症状的差异,在临床上有不同的病名。例如:过敏经常会发生在胃肠道、皮肤、鼻子、眼睛,以及肺脏这些器官。如果发生在皮肤可能是:异位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牛皮癣;发生在鼻子的就是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发生在眼睛的是过敏性结膜炎;发生在耳朵,就是过敏性中耳炎;发生在肺脏的是哮喘。至于胃肠道的过敏,则是食物过敏,会引起肠胃不适的种种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便秘)。这些症状有可能在吃下该食物的当下立刻发生(属于急性过敏),也有可能延迟了两三天甚至几天才发生(属于慢性过敏)。

     

    过敏对身体而言都是一种未预期的压力,所以不管你的过敏是发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都会引发一些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感。

     

    宝宝过敏了,他由于不适可能出现烦躁、易激惹、爱哭闹。请爸爸妈妈们记得找到原因,帮助宝宝消除不适。

     

    其实宝宝容易过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活环境的改变

     

    越干净的家庭环境,宝宝过敏发生几率就越高。因为长期处于过于卫生的环境,宝宝的身体得不到接触细菌的机会,免疫能力得不到训练,体质就会越来越敏感。家中经常使用消毒水、空气清新剂都会增加宝宝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2.家庭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史,宝宝发生过敏的几率是60-80%,即使只有父母一方有过敏史,宝宝的过敏几率也有20-40%。大量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没有过敏家族史的宝宝,过敏风险相对较低(我们称这些宝宝为低过敏风险儿),但过敏几率也会高达15%左右。

     

    3.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两个方向,一个是免疫保护的方向,一个是容易引起过敏的方向。成熟的免疫系统,这两个方向是平衡的。而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平衡,天生容易往引起过敏的方向倾斜,一旦受到牛奶、鸡蛋等大分子异性食物蛋白的刺激就容易出现过敏。

     

    4.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

     

    婴儿期肠道发育不成熟,肠粘膜是婴儿抵御外界有害物质侵害的天然屏障,成熟的肠道粘膜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就像没有任何缝隙的"墙壁",但小婴儿肠粘膜上皮细胞排列不紧密,存在间隙,一些食物颗粒如牛奶蛋白分子很容易通过这一屏障,从肠腔进入血液,从而导致过敏。

  • 活蹦乱跳的小孩子,因为喝了一杯再普通不过的牛奶,导致严重过敏,甚至会威胁到生命。牛奶、花生、小麦这些最常见的食物,对于食物过敏人来说,就可能变成致命的“毒药”。那么,为什么宝宝会对食物过敏?食物过敏又有些什么症状?要如何预防食物过敏呢?

     

     

    宝宝食物过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免疫系统不成熟: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对摄入的异体蛋白(来自于本体之外的蛋白质成分)发生过敏。

     

    遗传因素: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有过敏性疾病的,宝宝发生食物过敏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环境因素:使用的化学清洁剂太多,或环境中的接触的致敏源太少。

     

    食物成分复杂:食物的成分越来越复杂,又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食物调味剂和添加剂,比如各种防腐剂、色素、保鲜剂、抗氧化剂、香料等,都会增加宝宝过敏的几率。

     

    宝宝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出现的症状没有特异性,有以下几类

     

    1.皮肤的反应: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或者疹子(多出现于面部、颈部和耳部皮肤),有的可能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疙瘩,有的表现出皮肤干燥、潮红,也有可能是宝宝之前已经存在的湿疹症状加重。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比如频繁吐奶)、腹痛(哭闹不安)、便秘、腹泻、拉稀水样的大便等。

     

    3.呼吸道表现:出现类似感冒的表现,总爱揉鼻子(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也有可能咳嗽(阵发性的干咳,夜间比较明显)、气急,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必须立即医院就诊)。

     

    4.口腔和眼:口唇红肿、舌头溃烂,宝宝会哭闹、不肯吃饭,有的宝宝可能表现出揉眼睛、流眼泪、眼睛充血以及周围皮肤发红。

     

    5.一般情况:也有宝宝表现为更容易哭闹了,看起来没精神没力气、好像总是要睡觉的样子,较大的儿童会说头痛,或是表现出各种情绪问题;长期也可能表现为体重不增甚至体重减轻、身高增长比较缓慢等。

     

     

    如何正确的预防宝宝过敏

     

    预防和阻断食物过敏可以减少特应性皮炎、哮喘、腹泻等过敏型疾病的进一步发生。研究证实,过早或过晚添加易过敏的食物,如牛奶、花生、鸡蛋、小麦、海鲜等,并不能预防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生,反而可能增加食物过敏的发生。也就是说,不用过多推迟添加易过敏的食物来预防过敏。

     

    家长不必为了防止孩子过敏而让孩子减少可能致敏食物的摄入,而是英国在适宜的月龄让孩子尝试鸡蛋等易致敏的食物,这样反倒会让孩子更不容易过敏。

     

    不过要注意的是,添加这些易过敏的食物时要从少量开始,仔细观察宝宝的反应,尤其是有家族过敏史的宝宝。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则停止添加,一周后再次尝试,若让出现过敏应到医院确诊。
    ​​

  • 其实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对孩子是利大于弊。既能阻止异物吸入,又可将气管当中的分泌物或者异物排出体外,防止分泌物积聚,从而避免呼吸道继发感染。所以宝宝偶尔咳嗽几声,妈妈们并不需要太过担心。但长期咳嗽或较严重的咳嗽会影响宝宝休息,增加体力消耗,引起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损伤肺功能,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了。所以宝宝咳嗽不要怕,查明“真相”最重要。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宝宝咳嗽的原因有哪些。

     

     

    1. 过敏性咳嗽。

     

    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支气管哮喘患儿可见明显的喘息、气促,症状典型;咳嗽变异性哮喘则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咳嗽较剧烈,夜间及凌晨咳嗽较重,当接触过敏原或冷空气、灰尘、油烟等会诱发或加重咳嗽。

     

    2. 咽炎引起。

     

    如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除了咳嗽症状常伴咽痒、咽后黏液附着、咽喉不适感,患儿很多时候有清嗓动作或伴声音沙哑。因鼻腔疾病使鼻涕倒流滴漏到鼻后和咽部,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而引起咳嗽。

     

    3. 上、下呼吸道的感染

     

    如病毒性感冒、咽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流鼻涕、喷嚏、鼻塞、咽痒、咽痛等不适,其中普通感冒全身症状少见,流行性感冒可伴发热、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上感伴全身症状之后咳嗽逐渐加剧,伴或不伴咳痰,要考虑急性气管或支气管炎,较小婴儿及全身症状较重的不能排除肺炎;急性咽炎除咳嗽外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咽部异物感,可伴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急性喉炎也可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但病情较重,表现为典型的犬吠样咳声,伴有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

     

    4. 异物吸入。

     

    小儿自我保护性差,有时在吃东西时会有食物等其他东西误吸入气道,引起小儿反复咳嗽,此外,小婴儿溢奶也很容易误吸引起咳嗽;

     

     

    5. 其他少见疾病。

     

    如慢性肺间质病变、肺含铁血黄素沉积、嗜酸性肉芽肿、肺内肿物压迫气管、胃食管反流等。

     

    因此,宝宝出现咳嗽时,不要盲目口服止咳药,应先弄清楚咳嗽的原因,对症用药,才能安全有效。

  • 一、肺和大肠的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宝宝咳嗽多由肺气宣发升降不利引起,便便出现问题则多因肠道功能传化失司,故咳嗽和便便的关系多为肺和大肠的关系。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是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

     

     肺气的正常宣肃,对于大肠正常的传化糟粕有重要意义,肺气宣降正常则有助大肠传导有节。一方面,肺气肃降,通调气机,下助大肠传导糟粕。另一方面,肺气肃降,通调津液到大肠,使大肠润而不燥,以利传导糟粕。若肺气虚而无力推动,则肺气壅遏肃降不能,可使大肠传导迟缓,而引起排便困难,若痰热闭肺,不能通调津液于大肠,则招致肠燥腑气不通,引起便秘,若肺热移于大肠而使大肠传导功能失职,则可引起泻利。

     

    大肠是传化糟粕之腑,大肠传导正常,腑气通畅,气机调顺,启闭有度,则有助肺的宣降也正常。若大肠传导障碍,积滞不通,糟粕内阻,也会使肺失于宣降,如阳明腑实、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气机上逆,则可影响肺主宣降而出现便秘腹满而喘咳等证。

     

    肺与大肠在功能上相互联系,在病变上亦相互影响,如果大便干燥,说明腑气不通,肺气不降,因此咳嗽就会加重,如果咳嗽比较重,大便偏干,则可以使用一些清热化痰、通腑泄热的药物,使肺气降,咳嗽减轻。

     

     

    二、小儿咳嗽与便便的关系

     

    1.孩子偏小,多不足1岁,体质偏弱,咳嗽痰多难愈,在咳嗽几天后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化验大便并无肠道感染,尤其是用过抗生素治疗的孩子更为明显,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因孩子素体虚弱,咳嗽久治不愈,肺虚及脾,若进一步被药物所伤,加重脾的损伤,致水湿不化,下注大肠,就会引起腹泻。这时我们治疗时应肺脾同治,不可将咳嗽和腹泻当成两个病来治,在宣肺止咳的同时,要配合健脾化湿之法,可选用补脾经、揉脾俞、揉足三里等。

     

    2. 孩子素体壮实,平素大便偏干,外感风热或食积内热后咳嗽伴有便秘,反复难愈。肺与大肠相表里,若大肠实热积滞,腑气不通,则致肺气壅阻,影响肺的宣肃,单治肺很难见效,在治疗时应在清肺止咳的同时,配合通腑泄热之法,可配合顺摩腹,清大肠,退六腑。

     

  •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微博

     

    过敏体质,医学上称为特应质,是指一种易于发展成特异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基因倾向,过敏体质的人群对螨虫,花粉等过敏原会产生特异性的Ige抗体。

     

    特异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在儿童期是比较常见的,而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比如哮喘的儿童发病率在上海高达7%。

     

     

    门诊上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困惑:

     

    过敏体质的孩子是不是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呢?

     

    过敏体质的孩子是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比如哮喘孩子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频率远高于普通儿童,而且呼吸道感染之后咳嗽症状明显较普通孩子严重。

     

    过敏体质孩子发生呼吸道感染,以病毒最为常见。有一研究对比了同居一室的哮喘和非哮喘人群合并鼻病毒感染,发现哮喘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频率更高,症状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

     

    其他的如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易感程度也高于非过敏的人群。除了显性感染,过敏性体质的病人潜伏感染和微生物定植的风险也增加。

     

    为什么过敏体质的孩子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呢?

     

    天然免疫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的第1道防线,上皮细胞在天然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哮喘患儿存在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受损,粘液纤毛功能失常所以容易感染。

     

    过敏体质的患儿存在干扰素反应异常,在病毒感染后呼吸道上皮分泌干扰素能力缺陷,难以产生足量干扰素以清除病毒,导致其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

     

    哮喘等特应性体质患儿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时会产生过度的Th2免疫应答的免疫反应。这种应答削弱了抗感染免疫,同时产生变应性炎症使呼吸道症状更为严重,持续时间更长。

     

    哮喘等变应性疾病显著增加病原微生物的潜伏感染和定植风险,潜伏感染和定植一方面一定条件下会转为显性感染,另一方面可以造成慢性的呼吸道炎症。

     

    特应质儿童在呼吸道感染时往往存在过敏性炎症和感染性炎症并存的现象,而过敏原暴露在呼吸道感染过程中起着增强呼吸道炎症的作用。因而,对于过敏体质儿童发生呼吸道感染时不仅要抗感染治疗,而且需要重视抗变应性炎症治疗。

     

     

    过敏体质孩子如何减少呼吸道感染机率呢?

     

    1、查找并规避相关过敏原,以减少过敏性炎症的刺激。特别秋冬季节交替之际,空气中飘散的致敏原峰值较高时,适时减少外出,佩戴口罩。

     

    2、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少去人群聚集处,勤洗手,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均衡饮食。

     

    3、积极治疗控制相关过敏性炎症,比如通过症状和肺功能评估哮喘控制状况,通过规范的吸入治疗控制哮喘,可以减少呼吸道症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4、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根据感染性质有针对性的治疗,肺炎支原体用大环内酯类,细菌用头孢或阿莫西林。切忌随意使用抗生素。若哮喘患儿原吸入治疗方案可以短期升级。抗感染同时加强针对变应性炎症的治疗。

     

    5、积极体育锻炼(游泳),增强体质。别想着有啥灵丹妙药吃了孩子能不生病,如果有此神药,黄医森早就推荐给你了。

  • 1、宝宝喉咙里有痰呼噜呼噜怎么办


    宝宝喉咙里有痰且同时出现有呼噜呼噜的声音时,一定要及时使用以化痰润肺作用为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小儿宣肺止咳颗粒、止咳化痰颗粒等,而且可以搭配川贝枇杷膏及其它中成药做辅助性缓解。与此同时,家长要在宝宝的辅食中添加雪梨、百合等食物,且最好是熬制冰糖雪梨水、甘蔗汁喂饮,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病症的消除。


    2、宝宝喉咙有痰咳不出来怎么办


    宝宝喉咙有痰但咳不出来时一定要及时采取气吸入法等进行处理,必要时可以直接做雾化治疗,且需要搭配服用小儿止咳化痰颗粒、鲜竹沥口服液等一类药物帮助改善。

     

     

    除此之外,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方面做好护理,可以经常喂饮宝宝一些板蓝根、菊花晶水等,也可以熬制冰糖雪梨水、莲藕汁等,这样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促进病情的缓解。


    3、宝宝嘴里有痰怎么办


    宝宝嘴里有痰一般是由于肺热肺燥等因素引起的,这时一定要尽快喂服止咳化痰类药物,一般常用且效果显著的种类有鲜竹沥口服液、川贝枇杷膏等,而且可以配合一些消炎抗感染药物服用,以便能够达到彻底性痊愈的目的。

     

    另外,家长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症状变化,在室内最好装置一个加湿器,且要经常喂饮宝宝一些白开水或者板蓝根、夏桑菊等。


    4、宝宝喉咙有痰咳嗽


    宝宝喉咙有痰且有咳嗽的病症时,需要尽快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中成药物一般是选择川贝枇杷糖浆、急支糖浆等,或者也可以按时服用甘草片、咳特灵等一类止咳药,同时可以搭配阿莫西林等消炎药促进缓解。

     

     

    另外,食疗的方式对于宝宝的症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因此家长就可以喂食一些莲藕汁、白菜汤以及冰糖雪梨水等,还要多喂饮白开水。


    5、宝宝嗓子哑有痰怎么办


    宝宝在出现嗓子哑且喉咙有痰的症状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其到儿科门诊进行检查,并在医生叮嘱下喂服川贝胶囊、小儿止咳化痰颗粒等一类药物,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让宝宝口含西瓜霜等药品缓解嗓子不适感。

     

    另外,家长需要在白天多喂饮一些白开水,添加辅食时最好以清淡口味的食物为主,同时还要避免宝宝大声哭闹,以免会加重病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冬季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患者更容易出现哮喘发作。

    针对冬季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预防呼吸道感染和个别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常见的哮喘症状如反复发作的咳嗽、胸闷和喘息,通常需要通过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来控制病情。此外,孟鲁司特钠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也是常用的药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治疗。

    预防呼吸道感染方面,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导致受凉感冒,进而引发呼吸道感染,加重哮喘症状。因此,做好防寒保暖措施至关重要。同时,避免吸入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以及冷空气等刺激因素,也有助于预防哮喘发作。

    冬季哮喘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寒冷天气直接刺激气道,导致气道痉挛和哮喘发作。

    2. 冬季天气干燥,尘螨等过敏原更容易漂浮在空气中,进入人体引发过敏反应,诱发哮喘。

    3. 细菌、病毒等致病菌在冬季活动活跃,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和哮喘发作。

    为预防冬季哮喘,建议以下几点:

    1. 外出时戴上口罩,避免接触过敏原。

    2. 保持温暖,采取综合防护措施。

    3. 适当的锻炼,如步行、慢跑或太极拳,增强体质。

    4.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预防。

    5. 携带抗哮喘和抗过敏药物,以便哮喘发作时及时用药。

  • 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成年人更容易患病,但儿童哮喘也时有发生。

    那么,哮喘应该如何治疗呢?以下是一些治疗哮喘的方法和日常保养建议。

    1. 治疗目标

    治疗哮喘的首要目标是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长期坚持,许多哮喘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

    2. 药物治疗

    哮喘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可以有效减少气道炎症和哮喘发作。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以缓解哮喘症状,预防哮喘发作。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则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快速缓解。

    3. 日常保养

    哮喘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

    2.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吸烟。

    3.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4. 专科治疗

    哮喘患者应定期到呼吸内科就诊,接受专科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通过以上方法,哮喘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过敏性支气管炎,也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气短、胸闷、咳嗽等症状。为了缓解这些症状,以下几种药物效果较好:

    1. 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气道黏膜肿胀,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常见的糖皮质激素有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等,它们可以吸入、口服或静脉给药。其中,吸入给药的副作用较小,是哮喘治疗的首选。

    2. β2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可以舒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症状。常用的β2受体激动剂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它们可以吸入、口服或静脉给药,其中吸入给药是最常见的方式。

    3. 白三烯调节剂: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白三烯的生成和活性,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常见的白三烯调节剂有孟鲁司特等。

    除了药物治疗,过敏性支气管炎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灰尘、烟雾等,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

    2.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使用刺激性气味的产品,保持室内通风。

    3. 避免寒冷刺激:寒冷干燥的空气会加重哮喘症状,患者应该注意保暖。

    4. 积极治疗:如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过敏性支气管炎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 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本文将详细介绍哮喘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哮喘。

    哮喘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过敏等因素有关。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过敏原是引发哮喘的重要诱因。此外,空气污染、吸烟、运动、情绪波动等也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哮喘的症状主要包括喘息、咳嗽、胸闷、气促等。这些症状可能在夜间或清晨加重,也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出现。哮喘的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

    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包括吸入性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其中,吸入性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主要用于缓解哮喘急性发作。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气雾剂,可减轻气道炎症,预防哮喘发作。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可减少哮喘发作频率和程度。

    除了药物治疗,哮喘患者还需注意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清洁床上用品,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在哮喘发作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哮喘患者应定期到专科医院就诊,进行规范化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总之,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了解哮喘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晚上打鼾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但你知道吗,鼻息肉可能是导致打鼾的一个重要原因。当鼻腔被息肉堵塞,通气不畅,患者往往会在睡眠中张口呼吸,从而导致打鼾。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鼻息肉的形成呢?首先,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可以破坏鼻黏膜上皮屏障,引发炎症反应,最终形成息肉。其次,中鼻道微环境的变化,如狭窄或局部黏膜肿胀,也可能导致鼻息肉的形成。此外,变态反应、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以及遗传因素也是导致鼻息肉的重要原因。

    对于鼻息肉的治疗,手术是首选方法。手术通常在鼻内窥镜下进行,可以有效切除息肉,改善鼻腔通气。术后,患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以减轻炎症反应。此外,有些患者可能还需要口服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了保持鼻腔清洁和湿润,患者还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海水进行鼻腔冲洗。

    除了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保养措施也很重要。例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敏原的刺激,以及进行适当的锻炼,都有助于减轻鼻息肉的症状。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鼻息肉,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控制鼻息肉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典型症状之一就是咳嗽。哮喘引起的咳嗽通常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量很少。那么,如何治疗哮喘引起的咳嗽呢?

    治疗哮喘引起的咳嗽,首选药物是β2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吸入给药,具有快速缓解咳嗽症状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SABA类药物应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一使用。长期单一使用可能导致心悸、骨骼肌震颤等不良反应。

    虽然哮喘目前尚无法根治,但通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实现对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哮喘治疗的目标是长期控制症状,预防未来风险的发生,让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

    部分患者能够找到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或其他非特异刺激因素,脱离并长期避免接触这些危险因素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哮喘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三种剂型。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因其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小,已成为目前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常用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有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莫米松等。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也称为过敏性咳嗽。其典型表现是单纯反复出现的刺激性、干性、无痰的咳嗽,病程相对较长。当患者接触过敏原后,咳嗽会反复发作,无法减轻。当患者离开过敏原后不再接触,咳嗽会减轻直至消失。

    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疾病管理,远离烟雾、空气污染等过敏原。如有食物过敏,也尽量避免食用。放松心情,适度运动,以免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哮喘治疗需要患者、医生和药师共同努力。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药师则负责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 缺铁性贫血,作为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哮喘和心悸等。这种贫血是由于铁的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过多导致体内铁储量耗尽,进而影响红细胞生成。

    在治疗方面,补充铁剂是关键。老年贫血患者可以选择胃肠道吸收率较高的铁片,经过2个月的治疗,贫血症状通常会得到明显改善。此外,在日常饮食中,应注重补充富含铁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和水果,这些都有利于铁的吸收。需要注意的是,晚饭后饮用浓茶会影响铁的吸收,因此应避免。

    除了治疗外,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锻炼身体,都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如果患有哮喘,需要及时就医。哮喘的发病年龄和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至关重要。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心悸是另一种常见症状,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当出现心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ECG或24小时动态ECG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总之,缺铁性贫血、哮喘和心悸等疾病都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过敏性哮喘,作为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治疗难度一直是患者和医生关注的焦点。然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多数过敏性哮喘患者还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过敏性哮喘患者通常在婴幼儿时期开始发病,并且病情往往伴随终身。这类患者在发病前往往会有明显的过敏症状,如过敏性鼻炎、打喷嚏、流鼻涕等。这些先兆症状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哮喘的发作即将到来。

    过敏性哮喘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两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决定了患者是否具有过敏体质,而环境因素则包括花粉、蟑螂、螨虫等过敏原。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哮喘的发作。

    针对过敏性哮喘的治疗,通常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常见的药物有沙美特罗替卡松、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等。此外,患者还需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呼吸道感染,以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规范的治疗可以使大多数过敏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完全控制,日常生活不受影响。然而,对于部分难治性的过敏性哮喘患者,即使接受了规范的治疗,哮喘症状仍然反复发作,甚至可能导致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因此,积极控制哮喘发作,重视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脱离过敏环境,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过敏性哮喘并非不可治愈,关键在于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医生的规范治疗。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大多数过敏性哮喘患者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它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这种疾病通常由过敏原引起,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等。

    药物治疗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吸入治疗:吸入治疗是支气管哮喘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吸入性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来缓解症状。常用的吸入性激素包括倍他米松、氟替卡松等,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2. 口服激素:对于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口服激素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口服激素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3. 茶碱类药物:茶碱类药物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抗炎和抗过敏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

    4. 孟鲁司特:孟鲁司特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具有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常用于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

    除了药物治疗,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也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环境控制: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保持室内空气清洁,避免烟雾和有害气体等。

    2. 健康教育: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使用吸入器和药物,掌握自我监测病情的方法。

    总之,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疾病,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急性发作期常表现为胸闷、咳嗽、喘息等症状。这些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哮喘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及日常保养至关重要。

    哮喘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痰湿内生,阻塞气道所致。西医则认为,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能与过敏、感染等因素有关。

    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抗过敏药物等。其他治疗包括中医治疗、针灸、按摩、外敷等。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方案制定。

    哮喘患者应重视日常保养,以减少发作次数。首先,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敏原的刺激,如尘螨、宠物毛发、花粉等。其次,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也是预防哮喘发作的重要措施。

    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关注以下事项: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了解病情变化;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停药或换药。

    哮喘患者如出现胸闷、咳嗽、喘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应向医生详细描述病情,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