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发现宝宝肚脐鼓出来了,要紧吗?

发现宝宝肚脐鼓出来了,要紧吗?
发表人:京东健康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发现宝宝肚脐鼓出来了,有宝妈指着宝宝肚脐上鼓出的肿块问:“这是啥?要治吗?”

 

 

这是脐疝(umbilical hemia)是宝宝肠管自脐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软囊,手摁摁可压回。在小宝宝中比较常见。足月宝宝中约20%有脐疝。而在早产儿中高达70-80%。

 

小宝宝由于脐带脱落后脐部疤痕的先天性薄弱,当各种原因(咳嗽、腹泻、剧烈哭闹)导致腹内压增高,腹腔内容物鼓出形成脐疝。宝宝平静安卧时肿块缩小或消失,哭闹或咳嗽时又凸出来了。用手可以把肿块摁下去,还能摸到脐环一般在0.5-2厘米之间。

 

 

脐疝需要开刀吗?绑段时间铜钱能好吗?

 

约80%的脐疝随年龄增长,腹肌发育,脐环缩小2岁内可以自愈。无需任何治疗。2岁以上或脐环直径超过2厘米者可以手术治疗。绑个铜钱解决不了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其实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对孩子是利大于弊。既能阻止异物吸入,又可将气管当中的分泌物或者异物排出体外,防止分泌物积聚,从而避免呼吸道继发感染。所以宝宝偶尔咳嗽几声,妈妈们并不需要太过担心。但长期咳嗽或较严重的咳嗽会影响宝宝休息,增加体力消耗,引起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损伤肺功能,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了。所以宝宝咳嗽不要怕,查明“真相”最重要。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宝宝咳嗽的原因有哪些。

     

     

    1. 过敏性咳嗽。

     

    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支气管哮喘患儿可见明显的喘息、气促,症状典型;咳嗽变异性哮喘则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咳嗽较剧烈,夜间及凌晨咳嗽较重,当接触过敏原或冷空气、灰尘、油烟等会诱发或加重咳嗽。

     

    2. 咽炎引起。

     

    如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除了咳嗽症状常伴咽痒、咽后黏液附着、咽喉不适感,患儿很多时候有清嗓动作或伴声音沙哑。因鼻腔疾病使鼻涕倒流滴漏到鼻后和咽部,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而引起咳嗽。

     

    3. 上、下呼吸道的感染

     

    如病毒性感冒、咽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流鼻涕、喷嚏、鼻塞、咽痒、咽痛等不适,其中普通感冒全身症状少见,流行性感冒可伴发热、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上感伴全身症状之后咳嗽逐渐加剧,伴或不伴咳痰,要考虑急性气管或支气管炎,较小婴儿及全身症状较重的不能排除肺炎;急性咽炎除咳嗽外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咽部异物感,可伴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急性喉炎也可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但病情较重,表现为典型的犬吠样咳声,伴有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

     

    4. 异物吸入。

     

    小儿自我保护性差,有时在吃东西时会有食物等其他东西误吸入气道,引起小儿反复咳嗽,此外,小婴儿溢奶也很容易误吸引起咳嗽;

     

     

    5. 其他少见疾病。

     

    如慢性肺间质病变、肺含铁血黄素沉积、嗜酸性肉芽肿、肺内肿物压迫气管、胃食管反流等。

     

    因此,宝宝出现咳嗽时,不要盲目口服止咳药,应先弄清楚咳嗽的原因,对症用药,才能安全有效。

  • 1、宝宝喉咙里有痰呼噜呼噜怎么办


    宝宝喉咙里有痰且同时出现有呼噜呼噜的声音时,一定要及时使用以化痰润肺作用为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小儿宣肺止咳颗粒、止咳化痰颗粒等,而且可以搭配川贝枇杷膏及其它中成药做辅助性缓解。与此同时,家长要在宝宝的辅食中添加雪梨、百合等食物,且最好是熬制冰糖雪梨水、甘蔗汁喂饮,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病症的消除。


    2、宝宝喉咙有痰咳不出来怎么办


    宝宝喉咙有痰但咳不出来时一定要及时采取气吸入法等进行处理,必要时可以直接做雾化治疗,且需要搭配服用小儿止咳化痰颗粒、鲜竹沥口服液等一类药物帮助改善。

     

     

    除此之外,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方面做好护理,可以经常喂饮宝宝一些板蓝根、菊花晶水等,也可以熬制冰糖雪梨水、莲藕汁等,这样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促进病情的缓解。


    3、宝宝嘴里有痰怎么办


    宝宝嘴里有痰一般是由于肺热肺燥等因素引起的,这时一定要尽快喂服止咳化痰类药物,一般常用且效果显著的种类有鲜竹沥口服液、川贝枇杷膏等,而且可以配合一些消炎抗感染药物服用,以便能够达到彻底性痊愈的目的。

     

    另外,家长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症状变化,在室内最好装置一个加湿器,且要经常喂饮宝宝一些白开水或者板蓝根、夏桑菊等。


    4、宝宝喉咙有痰咳嗽


    宝宝喉咙有痰且有咳嗽的病症时,需要尽快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中成药物一般是选择川贝枇杷糖浆、急支糖浆等,或者也可以按时服用甘草片、咳特灵等一类止咳药,同时可以搭配阿莫西林等消炎药促进缓解。

     

     

    另外,食疗的方式对于宝宝的症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因此家长就可以喂食一些莲藕汁、白菜汤以及冰糖雪梨水等,还要多喂饮白开水。


    5、宝宝嗓子哑有痰怎么办


    宝宝在出现嗓子哑且喉咙有痰的症状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其到儿科门诊进行检查,并在医生叮嘱下喂服川贝胶囊、小儿止咳化痰颗粒等一类药物,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让宝宝口含西瓜霜等药品缓解嗓子不适感。

     

    另外,家长需要在白天多喂饮一些白开水,添加辅食时最好以清淡口味的食物为主,同时还要避免宝宝大声哭闹,以免会加重病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家里有孩子的估计都深有体会,说到手足口病,每个家长都谈之色变。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这一病症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一到早春,手足口病就开始高发,在孩子之间的传染性非常高,令许多家长为此烦恼。而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一般会出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等部位会出现小疱疹或是小溃疡,让孩子痛苦难耐。通常来说,患儿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但是少数患儿会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如果情况更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死亡。

     

    所以,当宝宝得了手足口病,一定要引起家长们的高度注意。这种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口),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以及密切的接触等途径传播。也就是说,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接触过的食物、玩具、或是患有手足口病的其他孩子等等。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通过一些家庭护理方式来减轻孩子的不适感。

     

    (1)饮食调整

     

    患上手足口病的宝宝,会因为发热、口腔长疱疹导致胃口差,不愿进食。家长应给孩子吃点清淡、温性、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而生姜、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进食,同时还要少吃鱼虾蟹和鹅肉。

     

    一般来说,在手足口病初期,应该让孩子少吃多餐,可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

     

    如果宝宝有发烧的症状,可以给孩子喂一些红萝卜马蹄水。红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而马蹄有利尿的功效,可以减少宝宝发热期间聚集在膀胱的毒素,同时还能补充发烧时的体力消耗。

     

     

    (2)清洁口腔

     

    在患病期间,孩子会因为口腔疼痛而哭闹不止,这时候需要注意保持孩子的口腔清洁。在饭前饭后都要用生理盐水漱口。如果宝宝太小不会漱口,那么可以用棉棒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此外,也可以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孩子口腔糜烂部位,或是涂鱼肝油,也可以口服维生素B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宝宝的疼痛感,促使口腔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3)注意卫生

     

    除了给孩子做好口腔卫生清洁之外,还要帮助和引导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玩耍后。孩子使用的餐具和玩具也要经常消毒。

     

    室内要保持痛风,尽量不要让孩子在传染高峰期出去玩,接触太多人。

     

    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远离手足口病,健康地长大~

  • 作者:黄刚 副主任医师 吉林市化工医院 消化内科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便秘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不便,那么对于宝宝来说,会更加的不便,因为他们对于外界的感知更加的敏感,那么当宝宝遇到了便秘,妈妈们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具体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可以怎么办吧!

    便秘是一种较常见的症状,便秘不仅会让宝宝身体不舒适,而且大便长时间存留在体内还会使毒素淤积,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研究表明,经常性的便秘,宝宝会感到腹胀不适,注意力过多集中在便秘不适上,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贪睡、喜哭,对外界变化淡漠,反应迟钝,不爱说话因而“呆头呆脑”。

    根据的不同原因,便秘可分两大类,一类属功能性便秘,这类较多见,经过饮食、生活作息等的调理可以痊愈。另一类则是肠道病变导致的便秘,这种便秘通过一般调理是不能痊愈的,最好早医早矫正。绝大多数的小儿便秘都属功能性便秘。

    帮助排便的方法

    按摩

    手掌向下,平放在宝宝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这样能加快肠道蠕动进而促进排便,并有助于消化。

    开塞露

    让宝宝侧卧,将开塞露的尖端封口剪开,管口一定要光滑,以免刺伤宝宝皮肤。将开塞露管口插入宝宝肛门,轻轻挤压塑料囊使药液射入肛门内,然后拔出开塞露空壳,在宝宝肛门处夹一张干净的纸巾,以免液体溢出弄脏衣服或床单。尽量让药液多在宝宝体内停留,以充分刺激肠道、软化大便,达到最佳通便效果。

    甘油栓

    将甘油栓的包装纸打开,缓缓塞入宝宝肛门,而后轻轻按压肛门,尽量多待片刻,让甘油栓充分融化后再鼓励宝宝排便。

    肥皂条

    将肥皂削成长约3厘米、铅笔粗细的圆锥形细条,先用少许水将肥皂条润湿,再缓缓插入宝宝肛门,尽量让肥皂条在肛门内多停留一段时间,以达到充分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如果以上方法均不奏效,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是由于其他疾病而引起便秘。

    便秘的预防

    饮食调理很重要

    宝宝的肠胃需要我们小心呵护,功能性便秘很多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主食是乳品的小婴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全,肠蠕动迟缓,加上乳品经消化后产生的残渣少,自然缺乏大便。有些牛奶中糖量不足,或者蛋白质过高,也容易导致大便干燥。可以给宝宝空腹喝一点蜂蜜水,或者在奶里加糖,适当的时候添加辅食。

    对大一点的宝宝,已经开始吃含淀粉、蛋白质或纤维类辅食,可以让宝宝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粗纤维比较多的蔬菜水果如香蕉、橘子、藕、白菜、韭菜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润肠作用。

    生活规律定时排便

    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也是预防便秘很重要的方法。

    缺乏规律睡眠,尤其是夜晚不睡、白天多睡的宝宝,最易发生便秘。宝宝3个月左右,大人就可以引导宝宝逐渐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了,一个舒适可爱的便盆能起到不小的作用。有时宝宝会因为贪玩而忘了解决排泄问题,大人最好能及时提醒。

    运动有益健康

    适当增加宝宝的活动,运动量大了,体能消耗多,肠胃蠕动增加,容易产生饥饿感,进食的情况一定不错,自然排泄也旺盛很多。

    给半岁内的小宝宝多做抚触、做被动操。稍微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在大人的引导下多做比如散步、跑、跳之类的有氧运动。

    相信通过上面的阅读,妈妈们对于治疗宝宝的便秘的方法都有了一定了解了吧,接下来妈妈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把这些方法都实施起来,让宝宝们早日摆脱便秘的影响,重新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健健康康的成长。

  • 母乳喂养建立起的亲子关系是妈妈与宝宝之间最温暖的回忆。虽说母乳喂养再久都不嫌累,可总有不得不结束的一天,这一天到来时,妈妈应该如何帮助自己和宝宝科学平稳地共同度过难关?来听听特邀儿保专家叶芳博士的建议吧!



    专家简介

    叶芳,医学博士,儿童保健医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就职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要负责儿童常见病的诊治,各月龄儿童体检,免疫接种咨询等。擅长儿童营养性疾病的诊治及幼儿智力早期开发,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指导,儿童疾病预防等。

     

    断奶是一个让人揪心的过程。为了全面了解这一过程,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介绍:
    什么是断奶为什么要断奶什么时候断奶什么时候不要断奶重点介绍如何断奶


    WHAT 断奶是什么?



    断奶的真正定义是在宝宝饮食中开始引入辅食,逐步脱离母乳的过程。也就是说,从给宝宝添加第一种母乳以外的食物开始,宝宝就进入了断奶的阶段。

    断奶分两类:自然离奶和计划断奶。


    自然离奶是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逐步进行断奶,也叫做宝宝主导的断奶,是宝宝主动脱离母乳的过程。当宝宝逐渐接受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辅食,同时仍给予母乳喂养,通常在2-4岁之间宝宝可以完全断奶。

    计划断奶是妈妈根据情况决定开始断奶,也叫做妈妈主导的断奶。考虑计划断奶的主要因素包括:休完产假回到职场、母乳不足、哺乳体验不佳或患有不宜哺乳的疾病、再次怀孕等。

    WHY 为什么要断奶?



    宝宝4-6个月开始,体内的铁储存已经耗尽,而母乳中铁含量较低使得需要额外给予宝宝含铁食物以保证铁的摄入;宝宝一岁左右开始,母乳已经不能为其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因此需要添加包括肉、鱼、蛋黄、豆腐、奶酪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延迟辅食添加的时间可导致宝宝出现缺铁性贫血和其他微量营养素缺乏。因此,宝宝需要逐步接受包括配方奶、辅食在内的其他食物,进入逐步脱离母乳(断奶)的阶段。

    WHEN 什么时候断奶?



    对于断奶,国内外没有一个明确推荐的时间段。通常认为在13-15月龄或3岁左右,是普遍意义上断奶的最佳时机,即错过1岁半-2岁半这个自我意识和独占欲增长的小高峰阶段,同时该时期宝宝的短期记忆力明显增强,能长时间寻找妈妈而不容易转移注意力。

    即便有规律可言,断奶也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即每个家庭、每个妈妈和每个宝宝,都有适合自己的断奶时间。


    WHEN NOT 什么时候不要断奶?



    湿疹国内外研究结果都表明,纯母乳喂养可减少婴儿早期的皮肤湿疹和过敏。如果因添加辅食或配方奶导致少量湿疹,为避免湿疹严重,应恢复部分母乳并推迟断奶时间。

    宝宝生病如果宝宝正在生病,应当坚持母乳喂养,适当推迟断奶的时间。


    生活环境出现较大转变当家庭出现一些变化(如近期搬家、装修等引起家庭环境变化),应当推迟断奶的时间,待宝宝逐渐适应周围环境后再行断奶。

    how 如何断奶?



    母乳喂养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妈妈可以选择哺乳和断奶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逐步断奶、偶尔满足宝宝的强烈需求进行哺乳。一般来说,每天进行3-4次哺乳,奶量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每天仅哺乳2次,奶量会更少。每天仅哺乳一次,奶量几乎会降到0。断奶的首要前提是: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根据宝宝的月龄不同,需要关注的重点也不同。以下按照月龄不同进行断奶的介绍。


    0-6月龄宝宝



    6月龄内的宝宝断奶,妈妈需要完成两个重点任务。

    1、逐步适应奶瓶 逐步适应奶瓶就是依次将母乳减量,用奶瓶代替哺乳,避免突然断奶。

    2、观察宝宝对配方奶有无不适应部分 6月龄内的宝宝肠道屏障功能还未发育完全,从母乳过渡到配方奶时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以咨询医生意见,为宝宝更换最适合的奶粉:


    宝宝口唇周围发红;面部、身体皮肤出现散在的红色小疙瘩;大便带血丝;大便发绿;肚子鼓鼓的,放屁较多;大便中奶瓣等,都在提示对配方奶中的部分物质过敏或不消化,或喂奶方式有问题。

     

    另外需要观察宝宝是否出现脱水症状:前囟凹陷、嘴唇发干、哭闹时没有眼泪、皮肤没有弹性等。当宝宝出现一个症状时需要恢复部分母乳喂养,出现两个以上症状时需要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6-12月龄宝宝



    除了以上提到的断奶技巧外,对于6-12月龄的宝宝,还需注意适当延迟每次哺乳的时间。当宝宝提出要求时,不要绝对拒绝,答应他会在某项活动之后再哺乳,尽可能通过讲故事、外出活动、玩游戏等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增加与除妈妈以外其他人的互动,等到宝宝与其他照顾者熟悉之后,就可以由他来喂奶瓶和辅食了。


    如果妈妈还在哺乳,每次哺乳时要逐渐缩短时间。可以试着用一个计时器,当设定时间结束时,就要停止哺乳。一段时间后,当宝宝意识到时间一到就不能吃奶了,但每天还能吃到妈妈的奶,几次之后就会接受这一现实了。这个阶段可以给宝宝添加少量水或果汁,但建议每日包括水、果汁在内的饮水量不超过120ml,以免影响吃奶量。

     

     

    1岁以上宝宝



    1岁之后的宝宝断奶难度较大,随着月龄的增大,此阶段的母乳对于宝宝来说,不再仅仅是营养来源,更是安全感的来源和与妈妈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断奶阶段要注意:



    1、不要主动提供 也不要一味拒绝



    当宝宝一再要求哺乳,可以哺乳一次,但不要每次想吃奶时都满足他。



    2、规律给宝宝喂辅食和水



    尽可能减少宝宝饿和渴的感觉,要知道,此时期的宝宝大多是因为无聊、困倦、舒适等原因,而非饥饿,会要求妈妈哺乳,因此当宝宝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后,分情况想办法来代替哺乳,例如:

    当宝宝感到无聊时,可以给他一块小点心(如磨牙棒、婴儿饼干、或自制胡萝卜条等)来分散注意力,或带他进行户外活动;
    在平时的哺乳时间不断地向他介绍能带来安全感的新食物,新玩具(如毛绒玩具)等。要注意,分散宝宝注意力的时候尽量选择与之前哺乳时不同的地方。

    大部分宝宝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或每晚入睡时,对于母乳的需求特别强烈。如果你的宝宝属于其中一个,可以在这一时间段进行哺乳。

    3、给宝宝直接使用杯子喝奶



    4、尽可能多与宝宝进行亲密接触



    但要尽量避免像以往哺乳那样抱着宝宝,否则会给宝宝带来错觉,以为妈妈要开始哺乳了。可以试着竖抱宝宝,并增加皮肤的直接接触。

     

    还有想问的?点此和叶芳医生直接交流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去年9月,河南郑州的刘女士发现,自己那刚满一岁半的宝宝有天晚上突然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早上用手捂着肚子,显示出很疼的样子。刘女士冲了奶给孩子喝,但孩子喝完之后却直接吐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只是个开始——

     

    当天,孩子呕吐了二十多次,之后直接进了儿童医院的抢救病房。当时宝宝面色苍白,嘴也没有颜色,浑身无力、站不起来,有时甚至还翻白眼,连打针都没有反应。直到给孩子做了彩超后才发现:宝宝这是得了“肠套叠”。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那么,到底什么是肠套叠?会有哪些表现?通常有哪些治疗方法?又该如何预防?

     

    今天,就让Dr.京来带大家一探究竟吧~

     

     “肠套叠”及其表现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用个简单一点的比喻的话,就像我们的袖子有时会出现一些褶皱,套在一起——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4~10个月的婴儿。通常2岁以后就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而且男性比女性更多发。而对稍微大点的孩子或成年人来说,通常可能会继发于肠道的病理性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几个月大的宝宝往往还不会说话,而只能做出最直接的反应,所以即使出现了肠套叠,旁人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很容易误以为是普通的肚子疼。

     

    所以,家长特别注意要提高警惕,注意“察言观色”,如果孩子符合以下几种情况,就要怀疑“肠叠套”了:

     

    ● 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而且平时用的安抚办法都不奏效;

     

    ● 呕吐,以及“拒奶”,特别是哭闹后仍然不喝(通常来说,孩子哭闹后给他喂点东西,多少都可以缓解一下孩子的情绪);

     

    ● 停止排便、排气,之后还可能出现便血(常为“洗肉水”样或“果酱样”的均匀一致的红色便)。特别是此前有过腹泻基础病的孩子,如果原本每天数次的腹泻突然减轻,那一定要特别注意;

     

    ● 还有一种情况是“非疼痛性肠套叠”,没有剧烈的腹痛、哭闹、呕吐,而是直接拒食、嗜睡(睡眠明显增加或叫不醒);

     

    ● 摸肚子时可以摸到包块。

     

    如果孩子有以上这些情况,那这时家长就应该考虑:是否得了肠套叠。

     

     

    目前,原发性肠叠套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饮食改变(如添加辅食)、感染、发育异常等造成的肠道蠕动异常有关。我们知道:为了容纳、消化更多的食物,人的肠子上有很多褶皱,并且会呈波浪样蠕动。而当上述那些原因导致蠕动异常,就可能导致肠子像袖子一样套起来。

     

    至于继发性肠叠套,则通常是继发于肿瘤、息肉、乃至肠道蛔虫等病症。

     

    治疗与预防

     

    一旦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可能是遭遇肠叠套,那就要立刻去医院。肠叠套的黄金治疗时间是在24小时以内,越早越好,而超过48小时的话,就有可能肠坏死,可能就需要手术了。

     

    通常来说,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空气灌肠。特别是发病时间还不太长,且身体整体状况尚好,没有出现肠梗阻、肠坏死的情况,空气灌肠就是最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而如果是拖延时间太长、情况严重,已经有重度脱水、大量便血,甚至肠坏死的情况,那就不再适合空气灌肠,而需要手术治疗。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需要手术:在实施空气灌肠过程中,如果确定叠套部位在小肠,那就要立刻停止,改用手术治疗,因为小肠壁较薄,承压力弱,可能造成穿孔。另外,灌肠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0分钟,因为时间越长,也越可能造成穿孔。

     

     

    最后,还是Dr.京多次强调过的:“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

     

    对小儿肠套叠来说,家长要注意科学喂养,防止肠道负担过重;添加辅食时不要操之过急,以防孩子尚未发育健全的肠道不能适应突然改变的食物;根据气温变化酌情增减衣物,避免因过冷或过热而引起的肠胃蠕动紊乱。

     

    参考文献:
    [1]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与鉴别[J].健康管理.2015
    [2]刘娇静,侯燕莉,荆长有.338例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体会[N].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 有的小孩就会出现抽搐的现象,我们的家长就会出现焦虑的情绪,那你知道会出现哪些症状吗?还怎么去急救自己的孩子吗?一起来看看吧。

     

    症状

    1.全身强直性惊厥:全身肌肉僵硬,呈波浪状抽动,角弓倒转(头后仰,全身呈弓状后弯),眼睛向上翻或瞪着,神志不清。

     

    2.局限性出现抽搐:局部的肌肉也会出现抽搐,比如我们的一侧肢体发生抽搐,或面部的肌肉也会出现抽搐,手指、脚趾抽搐,或眼球旋转、眼球震颤、眨眼动作、凝视等。大部分的患者都是无意识的。上述抽搐的方式可以是几秒钟或几分钟,严重的还会可以重复几次,持续30分钟以上的抽搐称为持续抽搐状态。

     

    3.高热惊厥:主要见于6个月至4岁的高热儿童。热性惊厥是短暂的,吸烟后意识恢复较快,多发生在发热早期。在一次发热中,往往只出现一次惊厥,可消除脑部疾病等严重疾病,发热一周后脑电图正常。

     

    衰竭,又称癫痫,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对儿童有害,常影响其发育和智力水平。当惊厥发生时,儿童经常出现全身强直性惊厥,当他们的眼睛出现时,他们是无意识的,有时咬他们的舌头。

    婴儿急救知识。

    (1)当孩子出现惊厥时,家长要冷静,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摇晃孩子,让孩子平躺在床上,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2)及时清除儿童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向一侧倾斜,防止分泌物和呕吐物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3)为防止儿童受伤,用纱布包裹筷子或牙刷柄,置于上下门牙之间,避免咬舌。

     

    (4)如果孩子发高烧,可以把冷湿毛巾放在额头上,勤换,或者用白酒和白开水擦身。

     

    (5)可以用针灸或捏指甲来戒烟。建议不要给孩子乱使用药物,因为治疗不当也会对病情不利。

     

    (6)尽快送孩子去医院就医。

     

     

    通关开窍:为了及时解除孩子的意识丧失、下颚紧闭、抽搐严重等症状,通常采用提醒的方法,即反复捏任重、合谷、唐寅、涌泉等穴位,如果有的话,可以吹进鼻子里吸几口,经常用开关粉或乌梅擦牙齿,使牙齿松动。然后可以吃苏合香丸或者智宝丹帮你入门,往往立竿见影。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孩子鼻子局部的问题

     

    如果除了鼻出血以外,还有身体其他部位有出血的问题,比如:牙龈出血、皮肤磕碰后特别容易出现瘀斑等等。这时就需要去医院就诊,进行孩子的出凝血机制以及其他疾病的排查。

     

    这里特别特别提醒家长:当孩子反复出现流鼻血的情况,也很有可能是慢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这时就需要治疗了,鼻炎治疗好,鼻出血才能得到控制。

     

    如果每次鼻血的量比较大,止血困难,超过三分钟,甚至有孩子止不住血,这就是异常信号,需要到医院检查孩子自身出凝血机制是否有问题。

     

    孩子鼻子局部的一些大问题,比如一些恶性疾病也会出现这种流鼻血的情况,这种鼻出血除了血以外还伴有一些脓液等等,这种情况就属于大问题了,家长要带孩子及时到医院就诊。

     

    鼻粘膜发育问题

     

    上面提到的大病非常少见,大部分的鼻出血是因为孩子的鼻粘膜发育的问题导致,所以家长不用太紧张。

     

    尽管绝大部分鼻出血都是小问题,但是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有没有出现除鼻出血以外的身体情况,一旦有异常的信号,还是要及时检查的。

     

     

    那么到底为什么孩子容易出现流鼻血的情况呢?

     

    1. 鼻粘膜比较干燥,鼻粘膜较薄;

    2. 鼻粘膜下方的血管迂曲,血管迂曲聚集在一起就容易造成血管破损,然后导致鼻出血。

    3. 小孩子喜欢用手扣鼻子,非常容易造成鼻粘膜破损后激发感染,破坏鼻粘膜的屏障,就容易出血。

    4. 孩子出现慢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时,鼻粘膜会更加脆弱,更容易流鼻血。

     

     孩子流鼻血时如何止血?

     

    错误做法:捏住鼻子或者让孩子抬头,这样会造成血从后鼻倒流,孩子就会把血咽下去,这样对胃会造成非常大的刺激。而且因为血倒流,你根本不知道血有没有止住。

     

    正确做法:让孩子低头,俯身,让血流出去,手捏住鼻翼两侧靠上的位置(鼻翼两侧靠上有一个凹进去的小窝,有种骨头挡住的感觉),容易出血的血管一般在这个位置。

     

    不建议做法:流鼻血时我们经常会用棉球或者纸巾堵住出血的鼻孔,但我也不太建议大家这样做。这样同样会造成血倒流到胃里,造成对胃的伤害,同时不好判断血是否止住。

     

     

    出血后怎么办?

     

    止血后可以在孩子鼻腔破损处涂抹红霉素软膏,或含抗生素成分的药膏,可以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怎么预防孩子鼻出血?

     

    找到正确原因,有针对性的预防。做好皮肤保湿,涂好保湿乳液。也要注意鼻子的保湿,用生理海水滴剂或者喷雾,一天可以喷5-6次。特别是当环境较干时,可以多用几次。除生理海水外还可以用棉签沾含有油脂的油膏涂抹在孩子的鼻腔里,也是会起到保湿作用的。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孩子的消化系统本来就尚未成熟,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比较弱,再加上夏季高温高湿,气候过于闷热,也会导致胃肠动力减弱,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进食过饱,就会造成胃肠道负担过重,出现腹胀腹泻,进食量减少,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小儿积食」。


     
    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对营养的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还很有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

     

    听起来很可怕?不要着急,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家长在家应该如何缓解孩子积食。

     

    01、合理膳食

     

    日常饮食是调理脾胃的关键。有些家长在日常中,会由于喂养不当而导致孩子出现「过饱」或「过饥」的问题。

     

    过饱大家比较好理解,而过饥,主要是指饮食不均衡,导致孩子缺乏某些营养素。所以,家长在喂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结合,确保孩子饮食均衡。

     

     

    02、养成良好习惯

     

    不管对于孩子还是家长来说,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都非常重要。

     

    一方面,要尽量养成孩子不挑食的好习惯,保证孩子适当饮水,晚餐不要吃太饱;另一方面,家长尽可能营造良好的进食氛围,尽量做到量出为入,不强迫孩子饮食,不纵容孩子过食生冷或油腻的食物,不批评也不过度表扬孩子的饮食状态。

     

    03、保证睡眠


    如果孩子睡眠充足,第二天的胃口会比头一天好。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睡觉前不要过饱过饥、不要玩得太兴奋。

     

     

    04、适当的户外活动

     

    定期带孩子出去进行户外活动,多晒一晒太阳,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活动与锻炼,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宅」在家里。全身肌肉动起来,相应地,脾胃也会健运起来。

     

    05、中医疗法


    可以选择一些有健胃消食功效的中成药给宝宝服用,首先要确保该药物适合宝宝使用,其次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用量说明。

     

    如果孩子不抵触,还可以结合小儿推拿,帮助孩子调理脾胃。让孩子仰卧躺在床上,用搓热的双手给他按摩腹部,沿着肚脐顺时针进行2~4次。

     

    脾胃是孩子的后天之本,孩子脾胃好了,吸收能力就强,孩子的营养就跟得上,身体的免疫力就好,也就不容易生病出现积食了。

     

    祝愿孩子们都能吃饭香香,身体健康,茁壮成长~

  • 有的父母可能会碰到这种情况,宝宝如果咳嗽或者哭闹,细心地家长可能会发现自己家孩子的肚脐部突然凸出来了,有时候像玻璃球一样,安静的时候这个像玻璃球一样的小包又会恢复正常,用手摸着软软的,家长轻轻一按,这个小包又回去了,肚子里还有咕噜咕噜的声音,家长就会担心,宝宝这是怎么了?

     

     

    其实这就是我们说的脐疝,刚出生的宝宝和1岁以内的宝宝出现这种情况的比较多。刚出生的宝宝们的腹壁肌肉还没有发育好,脐环也没有闭合,脐带脱落以后,脐部的瘢痕处就是一个比较薄弱的地方,所以肠子就有可能通过脐环这个口跑到腹壁的皮肤下面,形成一个凸起的包,就会出现我们见到的这种情况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多数可以治愈,一般在两岁内可以自愈。早期主要的症状是在哭闹的时候,肚脐表面会有一个突出物,颜色偏于青色,等他安静平卧或者睡着的时候,肿物可以消失。建议采用保守治疗,可以使用松紧带或者疝气环进行局部固定。

     

    遇到脐疝,爸爸妈妈们也不要太担心,宝宝长大一点,等到腹壁上的肌肉慢慢发育好了,脐疝就会慢慢痊愈了,但是如果看到宝宝肚子上的小包越来越大,或者超过了两岁脐疝还没有自愈,而且经常呕吐、哭闹不止,家长就需要要留意包块颜色是不是紫暗的,质地硬不硬,触摸的时候有没有疼痛感,如果出现了嵌顿、绞窄、破裂等情况要及时就诊,有可能就需要手术治疗。

     

     

    脐疝的孩子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让宝宝哭闹。新生儿脐疝是可以预防的,家长一定要保持孩子脐部干燥,新手儿肚脐眼里会产生分泌物,需要父母每日用酒精棉签细心对脐部进行清洁和消毒,擦干净分泌物,但是不要用脏了的棉签反复擦,注意对宝宝脐部的护理,不要让宝宝处于闷热的环境,脐带还没有脱落的时候避免纸尿裤、衣服等对脐部的刺激,不要乱用面霜、乳液随便涂抹宝宝的脐部。这样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宝宝脐疝的。

     

    妈妈们不必太担心,绝大多数宝宝可通过自身发育而在一岁内自愈,手巧的妈妈们也可以自己缝制一条带有松紧可调的腰带,腰带中间带一个鼓包,鼓包对着脐疝部位,将脐疝轻轻压回腹腔并固定,这样更有助于恢复。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