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年世界急救日的主题是——疫情下的急救。陈医生当然不能落下!在今天,陈医生搜集整理了几个常见的急救小常识,掌握这些常识,或许对你有帮助哦!
一、猝死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以后,很多人会突然惊慌失措,甚至包括很多医务人员。而发现猝死发生以后,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呢?一方面学会判断患者生命体征,判断是否为心跳呼吸骤停,主要通过大动脉搏动、有无自主呼吸和呼叫或疼痛刺激有无反应。通过以上方法判断患者情况以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实施心肺复苏及呼叫专业的医务人员到场。记住心肺复苏开始越早,后续医务人员赶到以后抢救成功率越高!
二、异物入眼 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哪怕是一粒沙子进入眼中,都需要正确的处理,正所谓眼睛里容不下沙子,是有科学依据的。一旦异物入眼,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就是用力且频繁地眨眼,希望可以用泪水将异物冲刷出去。如果不奏效,可将眼皮抬起,使用清水冲洗眼睛。不建议搓揉眼睛,如果仍然不能清除异物,建议到医院就诊。
三、肢体扭伤无论是上下肢还是腰部,只要是用力不当或者其他原因,都会导致扭伤的发生。如果扭伤发生以后,我们需要做点什么呢?首先需要判断扭伤有无关节畸形,如果扭伤轻微,活动不受限,那么我们需要在扭伤发生的24小时之内,进行冰敷和制动。度过24小时之后,可以改为热敷或不敷。但如果出现严重的肿胀或者活动受限,甚至情况加重,也建议到医院就诊。
四、出血性伤口无论是划伤还是刺伤,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的伤口,一旦发生出血,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一旦发生出血,我们可以使用常用的指压动脉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方法进行止血,不建议在伤口部位自行涂药,如果伤口较小且干净,无需缝合则止血后消毒包扎即可。但如果伤口较大,且有污染,建议到医院进行清创缝合,并根据情况肌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
五、鼻出血 鼻出血比较常见,常见于高血压和鼻部血管脆弱导致的出血,也可见于其他一些疾病所引起的出血。一旦发生鼻出血,应该如何处理呢?如果没有外伤导致的鼻出血,建议患者身体前倾,并用手指捏住鼻梁下方的软骨部位,持续压迫进行止血。如果出血不能停止,也可自行填塞进行止血。但不建议头部后仰,如果出血不能停止或者量较大,建议尽快就医。
六、烧烫伤烧烫伤这几年已经明显减少,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在很多地方,烧烫伤依然是急诊科需要处理的常见急诊。一旦发生烫伤后,我们该如何处理呢?首选需要尽快远离热源,并且立即将被烧烫部位放置在流动水下冲洗,不建议自行涂抹牙膏、止血药等药物,保持烧烫伤部位清洁至关重要。不建议冰敷创面、不建议自行弄破水泡。而且如果烧烫伤如果面积大于手掌的话,建议到医院进行就诊。
掌握常见意外的急救流程,可以让我们轻松正确的处理这些意外,为接下来可能要进行的急救做好基础。世界急救日,你学会这些常识了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酒精(学名乙醇)、碘伏、碘酒、双氧水…… 相信很多人对这些外用的药水都不陌生,那么这几种药水到底有什么不同,怎样使用才安全呢?
酒精
酒精用途很广泛,75%的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医疗器械消毒、碘酒的脱碘等。比较浅显的伤口或缝线的外面可以用酒精消毒。较深的伤口或黏膜部位的伤口则不适合用酒精消毒,因为酒精的刺激性较大,容易引起疼痛,尤其不适用于忍耐力差的幼儿。值得注意的是,注射胰岛素前可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待酒精挥发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引起疼痛),不可用含碘的消毒液,否则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碘伏和碘酒
两者的有效成分均为碘,两者的溶媒分别为水、酒精。
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可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也可处理烫伤、皮肤霉菌感染等。与酒精相比,碘伏引起的刺激性疼痛较轻微,易于被患者接受,而且用途广泛、效果确切,基本上替代了酒精等皮肤、黏膜消毒剂。此外,低浓度碘伏是淡棕色溶液,不易污染衣物。
碘酒又称为碘酊,通常指由2%~7%的碘单质与碘化钾(或碘化钠)溶于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构成的消毒液,具有强大的杀灭病原体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多种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医生为什么会在抹完碘酒后再用75%的酒精擦一擦呢?主要是进行脱碘,以免碘酒灼伤皮肤。应用碘酒几个注意事项:①不能大面积使用,防止大量碘吸收而出现碘中毒;②不宜使用浓度过高的碘酒,容易引起灼伤及皮炎;③碘酒不能用于皮肤已破损处及眼、口腔等黏膜部位的消毒。
双氧水
双氧水即过氧化氢,医用浓度为≤3%,因为其具有强氧化性,主要用于创面冲洗或中耳炎消毒。双氧水“冒泡”的特点,医学上称之为“初生态氧”,是杀灭细菌的“生力军”。涂抹在局部所产生的气泡可以使伤口的血凝块、脓液以及黏附的坏死组织松动并易于剥离,适用于已感染的伤口。伤口用双氧水冲洗后,建议用生理盐水再冲洗一下。
温馨提示:如遇到较大面积外伤,应该尽快去正规医院请医生进行专业处理。
重症肌无力,医学学名为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此乃神经肌的疾病引致肌肉颤动、软弱及容易疲劳。这是一种自我免疫系统的紊乱,它会阻碍抗体的循环,阻塞乙酰胆素感受体在突触后神经肌的接合点。临床主要特征是局部或全身横纹肌于活动时易于疲劳无力,经休息或用抗胆硷酯酶药物后可以缓解。也可累及心肌与平滑肌,表现出相应的内脏症状。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碱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累及心肌与平滑肌,表现出相应的内脏症状
1.振奋精神保持情志舒畅
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变化有密切关系精志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正气旺盛不易发生即使发生也能很快恢复;相反若情志不畅精神抑郁则可使气机逆乱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正气减弱从而发生临床上本病的发生往往与患者长期精神紧张或过份思虑悲伤等情志变化有关如果在恢复期间患者情志波动常可引起病情发展或恶化因此患者在治疗及恢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精神调养保持思想上安定清净不贪欲妄想使真气和顺精神内守只有这样才能使本病早日康复
2.合理切勿偏嗜
合理的和充足的是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不足即缺少影响气血生化则导致体质虚弱相反过量又可损伤脾胃日久导致体质下降因此肌无力患者在上要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儿童一定要纠下不良习惯这样才能使患者体质增强正气旺盛使本病尽快康复
3.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劳倦太过
中医学认为:‘劳倦伤脾’。脾主肌肉四肢,劳役太过最易损伤脾气,使肌肉肢节失于滋养支配,从而导致痿证。因此,预防重肌无力要注意合理休息,劳逸结合,日常劳动要量力而行,以免过分耗力伤气。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和老弱妇幼,以及病后体虚之人,更要注意自身体质特点和体力状况,不可过份劳作。
半夜时分,急诊诊室中,妈妈抱着孩子风风火火地来就医求助
一问情况,原来是没有按照医嘱用药
孩子吃完药后半夜又哭又闹
可真是吓坏了妈妈
这一幕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按医嘱用药、乱吃药、吃错药、误食药后影响健康的案例屡见不鲜。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关于"吃药"的事。
每次大家拿到琳琅满目的药物时,总会被五颜六色的包装和说明书搞糊涂,出现吃错药的情况,同时也有不良服药习惯导致药品失效、不良药物反应的问题。
那么我们在服用药物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药品附带的说明书是药品情况说明的重要根据,不但是医师、药师、护师给患者选择治疗用药时的科学依据,也是患者服药时的参考指南。
药品说明书还是药品生产、供应部门向医药卫生人员和人民群众宣传介绍药品特性、指导合理安全用药和普及医药知识的主要载体。
目前,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内容包括:
药品名称、结构式及药物成分的分子式(制剂应当附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毒剧药品应有极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有效期贮藏、生产企业、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等多项内容。
因此,我们在服药时,首先一定要遵循药品说明书的要求服药,用药量与用药频率、禁忌、不良反应等一定要熟知,不然很容易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比如很多药品的说明书上写着"一日三次",不少人就觉得那就跟着一日三餐服用就行了,其实一日三次≠一日三餐,而正确的做法是每隔8小时服一次药,以保证血药浓度的稳定,从而使得药物发挥最大效用。
并且,如果药物说明书中没有特别注明饭前饭后用药时,一般可放在饭后吃。
如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可以选择饭后半小时吃一次,再隔半个小时吃一次,以此类推。间隔用药,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后产生药理反应。
很多人在用药时有很多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不但会影响药物效果,严重者可能还会产生不良反应。
服药不用水
有时很多人在吃药时不喝水,反而选择牛奶、果汁、茶、咖啡等饮品送药。
尤其是当给家里的小孩子吃药时,由于药物太苦,小孩子往往会抗拒。家长们竭尽全力才哄着孩子用甜甜的饮料把药吃下去,孰不知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研究发现有50多种药物都会与牛奶、果汁等饮料发生反应。
例如小孩子发热时常用的退热药,老人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心脏病的β受体阻滞剂,还有居家常用的消炎药红霉素、黄连素、碱性药物小苏打等等。
发生反应后药物的分子结构会被破坏,药效丧失,甚至产生毒性副作用 [1]。
同样,茶叶中的各种茶多酚、咖啡因、鞣酸等物质也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物效果,产生不良反应 [2]。
因此在吃药时,应尽量用温水或常温水送服药物,不要用上述饮品送服!
擅自调整服药量、盲目联合用药
也有很多人在吃药时会单纯地想让病早点好起来,于是擅自更改服药量。
例如说明书中明明要求的是一天3次,一次1颗,但有人偏偏自行改为一天5次,一次2颗,孰不知这可犯了吃药的大忌。
药物进入身体后会由胃肠道吸收入血,由血液将药物成分运往全身抵达病灶处发挥药物疗效,而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称为血药浓度。
通俗来讲,血药浓度可以分为治疗浓度、副作用浓度。即在某一适宜范围内药物可起到治疗作用,然而超出这个范围后便发生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
而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服药频率、剂量是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而定制的,即根据我们肾脏、肝脏的排泄能力而计算出来的 [3]。
按照说明书的规定用药,能让药物在摄入-排出之间保持平衡,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治疗浓度。
如果我们擅自更改服药剂量、频率,会导致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不断增高,超出了肾脏、肝脏的分解代谢和排出速度。
血药浓度就会超过治疗浓度,进入副作用浓度,药效得不到保证不说,还会对身体带来毒性作用,也给肾脏和肝脏的分解、排泄带来沉重负担。
除此之外,还有人自行选用药效相近的药物联合用药,这和擅自加大服药剂量是一个道理,最终会损伤我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反应。
不过,也有人考虑到药物有如此不良反应,因此在症状稍微减退后就快速停止服药,这也是不对的。
我们要遵从医生医嘱、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服药周期来吃药,让身体的血药浓度维持在治疗浓度区间内并保持一定治疗周期,这样才能根治疾病,避免复发。
儿童用药误区
有些家长在给孩子吃药时,会经验性地选择自己曾经使用过并觉得效果不错的药物推荐给孩子服用,孰不知这样也进入了服药误区。
前文提到药物在体内的分解、代谢和排出主要依赖肾脏和肝脏的功能。
然而儿童的肾功能和肝功能并没有成人强大,因此同样的药物剂量对成人来说是治疗浓度,在儿童体内就可能成为了副作用浓度。
并且有些药物压根就不适合给儿童服用,会对儿童尚未生长发育完全的神经系统和身体器官带来影响。例如,常见的止咳药大都含有可待因成分(麻醉类药物主要成分)。
这类药物对成人来说尚且具有一定成瘾性,儿童服用更是容易形成药物依赖、甚至上瘾,并且影响儿童视力、听力系统成熟。因此,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都禁止使用此类药物 [4]。
同样,含有异丙嗪(抗组胺药)的药物也禁用于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儿童需严格禁止 [5]。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成人常用的药物儿童都是不可使用的。
并且,对于儿童用药时应遵循"简而精"的原则。即尽量避免联合用药,选择药效好、副作用小的单一用药方法,切忌为了追求疗效擅自增加服药剂量、用药种类,最终酿成悲剧。
其实不只是儿童,就算成人在生病后也应该及时就医,在公立医院的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用药,避免自己盲目用药,延误治疗时机还损伤身体。
若想了解更多用药、服药的知识,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愿和大家一起学习药物知识,一起强健体魄,保持健康。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问:你知道疝气如何治疗吗?
这时你会怎样回答呢?
是很轻松的能道出个关于疝气的一二三,还是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作答,还是直接干脆的说句我也不知道。
其实疝气如何治疗还是自身知道点好,可以作为一些常识以备不时之需。
来一块学习学习吧!
疝气如何治疗及其症状
疝气(hernia),在医学上是指人体器官或器官的一部分,从原来的腔突破腔壁到另外一个腔内。至于小儿科最常见的疝气有二种:脐疝气与腹股沟疝气。
我们以脐疝气为例说明:
脐疝气就是指在腹腔内的一些器官组织从肚脐处凸出。它的外面仍然是完整的皮肤,用手去触摸,则是软软的,有些时候还可感觉到里面会蠕动。
症状:
脐疝气通常在婴儿时期出现。
婴儿咳嗽和哭闹的时候,特别明显。脐疝气形成的原因是腹壁发展后期剩下的闭锁比较差,还没有关闭好。
这种疝气,黑人和低体重早产儿有较高的发生率。
脐疝气有些很小,也有些很大,纤维环的直径可以是1公分仅容得下一个小指头,也可以是5公分大小。
疝气内容可能是大网膜或小肠。但是脐疝气很容易回去,扭转或钳闭让里头的东西坏死的机会,微乎其微。
治疗:
疝气如何治疗因为医师都说不用开刀。
但许多人以为脐疝气很讨厌,所以用个铜板把它压下去再用胶布贴起来,说是可以帮助它快些好起来。
其实,用铜板贴起来这个方法根本无效,许多时候还可能引起皮肤对胶布敏感反应。
其实脐疝气自行痊愈的机会很高,大约在1岁之前就会好起来。
1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行痊愈机会降低,却仍然有些较大的疝气一直到5~6岁才好起来的。
若脐疝气并没有好起来,什么时候应该动手术呢?我们建议可以等到小孩3岁以后,当然也可以等到5岁。
现在你对疝气如何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吗?为了安全起见,患有疝气后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小儿疝气与成人疝气的治疗还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怎样,把疝气治好恢复健康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一、中成药类
养阴清肺糖浆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2次。
使用注意:痰多者,风寒咳嗽者慎用,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的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口服半小时内不饮水。
川贝清肺糖浆
功能主治: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用于干咳,咽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30毫升,一日3次,小儿酌减。
使用注意:痰多者,风寒咳嗽者慎用,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口服半小时内不饮水。
雪梨膏
功能主治:清肺热,润燥止咳。用于干咳、久咳。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9-15克,一日2-3次。
使用注意: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百合固金片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咽干喉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使用注意:痰多者,风寒咳嗽者,脾胃虚弱者慎用,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二、化学药物类
氢溴酸右美沙芬
作用方式:抑制咳嗽中枢而发挥中枢性镇咳作用。
作用特点:镇咳作用明显,尤其对夜间咳嗽效果好,口服吸收好,15-30分钟起效,作用可维持3-6小时,30mg的剂量可以镇咳8-12小时,无成瘾性和耐受性。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1-2(15-30mg)片,一日3-4次。
使用注意:1、妊娠3个月内妇女、有精神病史者及哺乳期妇女禁用。2、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停药不满两周的患者禁用。
枸橼酸喷托维林(咳必清)
作用方式:兼有中枢和外周镇咳作用,对呼吸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
作用特点:镇咳作用不及右美沙芬,还具有部分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可降低呼吸道阻力,无成瘾性。一次给药作用可持续4-6小时。
用法用量:成人一次1片(25mg),一日3-4次。儿童,5岁以上儿童一次0.5片,一日2-3次。
使用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肺瘀血患者、青光眼及心力衰竭患者慎用。
那可丁
作用方式:外周性镇咳药物,可抑制肺牵张反射引起的咳嗽。
作用特点:那可丁适用于干咳和阵发性咳嗽,镇咳作用一般维持4小时,无耐受性和依赖性。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10-20毫克,一日3次。
使用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痰多患者、服用中枢性兴奋药物的人群慎用,大剂量可能兴奋呼吸,引起支气管痉挛。
磷酸苯丙哌林
作用方式:苯丙哌林为非麻醉性镇咳药,主要阻断肺及胸膜感受器的传入感觉神经冲动,同时也直接对镇咳中枢产生抑制作用。
作用特点:镇咳作用强于右美沙芬,对刺激性干咳、剧咳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白天干咳剧烈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片,一日3次。
使用注意:1、苯丙哌林对口腔可产生麻醉作用,服用时不可嚼碎,应整片服用。2、孕妇、咳痰患者慎用。
左羟丙哌嗪
作用方式:外周性镇咳药,通过对气管、支气管C-纤维外周选择性抑制作用而发挥镇咳作用。
作用特点: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较少,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干咳和持续性咳嗽。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片(60mg),每日3次。
使用注意:1、痰多者、粘膜纤毛清除功能减退者、孕妇及哺乳妇女禁用。2、2岁以下儿童、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以上就是常见的治疗干咳的药物,在给干咳患者使用前还应询问其是否有引起干咳的其他原因,如肺部肿瘤等。
上期我们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意外应该如何应对,下面接着来看一下还有哪些小意外需要我们及时处理呢?
烫伤
烫伤分为三级:一级烫伤会造成皮肤发红有刺痛感;二级烫伤发生后会看到明显的水泡;三级烫伤则会导致皮肤破溃变黑。一旦发生烫伤后,立即将被烫部位放置在流动的水下冲洗或是用凉毛巾冷敷,如果烫伤面积较大,伤者应该将整个身体浸泡在放满冷水的浴缸中。可以将纱布或是绷带松松地缠绕在烫伤处以保护伤口。绝对不能采用冰敷的方式治疗烫伤,冰会损伤已经破损的皮肤导致伤口恶化。不要弄破水泡,否则会留下疤痕。也不要随便将抗生素药膏或油脂涂抹在伤口处,这些黏糊糊的物质很容易沾染脏东西。三级烫伤、触电灼伤以及被化学品烧伤务必到医院就医。另外,如果病人出现咳嗽、眼睛流泪或者呼吸困难,则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二级烫伤如果面积大于手掌的话,患者也应去医院看看,专业的处理方式可以避免留下疤痕。
扭伤
当关节周围的韧带被拉伸得过于严重,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程度,就会发生扭伤,扭伤通常还伴随着青紫与水肿。急救办法:在扭伤发生的24小时之内,尽量做到每隔一小时用冰袋冷敷一次,每次半小时。将受伤处用弹性压缩绷带包好,并将受伤部位垫高。24小时之后,开始给患处换为热敷,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流通。绝对不能随意活动受伤的关节,否则容易造成韧带撕裂,恢复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如果经过几日的自我治疗和休息之后,患处仍旧疼痛且行动不便,那么有可能是骨折、肌肉拉伤或者韧带断裂,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骨折
确定有骨折后,一定要对伤肢(指)作固定再送医院,否则骨折断端异常活动,会加重损伤。可因地制宜用木板、木棍、树枝、竹竿、杂志等作为固定用的临时夹板。若无上述材料,可将上肢固定在躯干上,下肢固定在对侧的健肢上。
猫狗咬伤
一些人被动物抓咬后,身上只留有牙印或爪痕,认为没伤口就不必处理,这种做法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牙印或爪痕可能造成肉眼看不到的皮肤损伤,狂犬病病毒也有可能从伤口侵入。
注射疫苗应及早、足量。患者必须于咬伤当天,咬伤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各肌肉注射一支疫苗。一定要注射在上臂三角肌或大腿内侧,不能注射在臀部,以免影响疫苗效果。全程注射完毕10日后,应抽取静脉血作抗体检测。如果抗体滴度达到或超过3单位/毫升的标准,即代表获得了免疫效果,如低于标准,应适当增加接种针数,以确保达到防病效果。
人人与"急救"有关,因为谁都难免发生一些危急情况,甚至意外伤害。即使自己未受到病痛伤害,在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在旅游出差的路上,有时也会遇到紧张突发的场面,需要你伸出援助的手。所以,学点急救知识实在是件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下面就先来看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较简单的小意外处理方法。
1、异物入眼
眼睛是最娇嫩的器官,容不得任何异物。如不及时清除异物,眨眼时会感到疼痛,还会引起炎症、溃烂甚至失明。异物入眼时,最忌讳使劲揉眼睛,或用干的纸巾或毛巾擦拭眼睛。正确的做法是睁开眼睛,让同伴帮忙翻开眼皮,仔细检查眼白(球结膜)、下眼睑和角膜。如异物在眼皮或眼白部位,可用纸巾蘸少许纯水轻轻擦去异物(在家时,最好用棉签沾少许抗生素类眼药水擦去异物);如异物在上眼睑内、角膜处,或嵌入较深,则必须及时到医院处理。
2、鼻出血
鼻出血时仰头,非但止不住鼻血,反而会导致鼻血被吸入口腔和呼吸道。正确的做法是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4~8分钟,或用浸了冰水的棉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如果这些方法仍不能止血,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3、鱼骨卡喉
鱼骨卡喉后,应立即停止进食,张大嘴发“啊”的声音,让家属借助光线或手电筒,看清鱼骨所在部位,再用镊子夹出。若未发现鱼骨,则鱼骨可能卡在更深的喉咽部,应去医院就诊。鱼骨取出后,在短时间内仍然会有咽喉部异物感,这是局部黏膜擦伤的缘故,不必介意。不少人喜欢采用吞咽大的干饭团的方法来对付鱼骨卡喉,该方法对小的鱼骨可能有效,但对稍大一些的鱼骨则无效,有时反而会因挤压而刺得更深。还有些人认为,一旦鱼骨卡喉,可少量多次吞服食用醋使鱼骨溶解。其实,食醋在咽喉部停留的时间很短,根本不可能溶解鱼骨。
4、气道异物
自救:
①用力咳嗽法。先吸一口气,然后用足力气咳嗽,有时就可把异物从气道内咳出。
②腹部手拳冲击法。将右手拇指关节突出点顶住上腹部,相当于剑突与脐之间腹中线部位,左手紧握右手,然后用力向内作4~6次连续快速冲击。
互救:
抢救者站在患者侧后位,一手放置于患者胸部,另一手掌根部对准患者肩胛区脊柱上,用力给予连续4~6次急促拍击。
婴幼儿急救:
让患儿骑跨并俯卧于急救者前臂上,头要低于躯干,并将其胳膊放在自己大腿上,用另一手掌根部用力叩击患儿的肩胛区4~6次。
相信好多的爸爸妈妈都都在为宝宝的疝气发愁,好不容易当上了父母,但是宝宝却被疝气所困扰,好多的爸爸妈妈都对疝气的治疗不是特别的了解,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治疗,因此而耽误了治疗的时机,下面我就说说疝气应该怎么治疗:
1.疝气带疗法
能阻止疝的凸出,从而阻止疝气的发展,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对部分儿童及未成年人有效,对成年人及老年患者治愈率甚微。其缺点是使用不便且无法根治。
2.药物疗法
能缓解疝气导致的症状,如腹胀、腹痛、便秘等。
但药物的有效成份很难进入疝囊,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控制疝气脱出,更无法根治疝气,反而会延误治疗。
保守治疗只能暂时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任何药物和疝气带都不可能治疗疝气,疝气是腹壁的物理缺损,手术是治疗疝气的唯一方法。
而且保守疗法不起效转而进行手术治疗,有可能会造成手术部位解剖不清,导致手术困难。
3.如患儿已逾2岁而脐疝仍未自愈,应手术治疗。
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
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无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
回纳肠管,切除疝囊,于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
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4.“四联疝愈闭合疗法”治疝气,开辟了一条非手术治疗疝气的捷径。
使我国疝气的治疗提高了一个层次,“四联疝愈闭合疗法”以无创伤、无痛苦、一次性、不复发为特色。
闯出了传统疝气手术治疗的围城,在当今疝气治疗领域,独具一格。
卫生部十年百项(PCC)项目全新科研成果,被世卫组织(WHO)和中国疝和腹壁协会评价为:“处于国内疝气治疗领先水平”,是当前无创治疗疝气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其实疝气没有什么可怕的,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它的治疗方法,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这样就可以完全的治好疝气,相信你看完了上面的治疗方法,也知道了疝气应该怎么治疗效果最好,祝愿你们的宝宝能早日康复。
这几天,有个比较要好的女性朋友和我聊天,说她的一个同事迷恋上了火疗。原本她有一个很不错工作,结果也辞去了,自己开了个火疗店。饶恕我的见识短浅,在她描述火疗这种东东之前,我竟然没有听说过是什么东西。原来火疗是在人身上放块类似于毛巾样的东西,然后在上面洒上酒精,点火之后就出现很恐怖的现象,整个背上都在着火。这是我考察她的店时候看到的景象。知道我是中医大夫,她就和我聊火疗这些事儿。她并没有说原理,只是说火疗可以治疗多种疾病,风湿等疾病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可以调理亚健康,减肥等等。
总之吧,火疗是一个很神的一种体验,至少在她的嘴里和她店里的体验者是这样认为的。抱着科学的态度去看这件事,我回去就查资料,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火疗,不出我所料,肯定和传统的艾灸疗法扯上关系。在能够查到的关于火疗的介绍,常常可以见到火灸这一表述。更有商家说火疗是清朝时期宫廷御医根据中国传统医学脏腑、经络、气血理论和现代神经、循环、消化、代谢理论,在古代熏蒸疗法、民间热敷疗法、道教火烧疗法和中医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研究出的宫廷秘方。经过加热与皮肤广泛接触、浸润、透过表皮,由真皮吸收渗透到体内的肌肉、骨骼及血液中去,使药物直达病灶,该法同时作用于全身各个部位,无禁区;作用于全身上百个穴位,无死穴;作用于全身数十条经络,无任何毒副作用。
了解之后,我发现火疗只是一个概念,至少在传统中医理论里没有见到过关于火疗的阐释。查了下专业的数据库,发现火疗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6年,是厦门市的一个体育从业人员提出的。 2008年之后,专业文献库里偶有提及,但是也很少有专门对研究,都是一些学术会议场合的交流文章以及一些不入流杂志上刊登的软文性质的报道。总之,从学术层面,很难看到火疗的理论基础和适应症等情况。所以,我认为火疗是一种不入流的疗法或者说是民间的一种疗法。
中医有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叫艾灸,通常来说我们会将艾灸和针刺疗法和在一起叫针灸疗法,学术上叫针法和灸法。灸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其中直接灸包括化脓灸、非化脓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如果非要往艾灸上靠,火疗和直接灸有很大的相似性。直接灸,就是用点着的艾条直接灸皮肤,有那么一点着火的意思。但问题是艾灸和针法一样,都需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辨别穴位的情况下灸的。而火疗,我看到的就是在背部等洒上酒精,直接烧灼,很显然和灸有很大的区别。艾灸疗法最主要的作用机理就是起到很好的经络调节作用,也就是利用经络原理,加上艾灸的刺激,达到一定的作用。火疗显得没有章法,不符合中医严谨的治疗方法。
所以,我说火疗是火疗,但千万别和中医混为一谈。
2015年2月20日,自动除颤器亮相杭州街头。
2020年10月27日,北京市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简称AED)工作。
至今,深圳市已在机场、地铁、车站等公共场所安装3500台AED,此举已帮助救治13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仅19岁。
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是一种普通民众都可以使用的抢救医疗设备,主要用于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可以帮助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突发心脏骤停,是非常非常非常危险的,又的是在家中、有的办公室里、还有在路边、在各种各样公共场所等,可是真正能抢救过来的却很少,但是现在我国大力推行“救人神器”AED的装配,同时要求2022年底,北京市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达80%以上。
这种“救人神器”怎么用?
只要跟着AED的语音指示和屏幕显示来操作即可。
第一步:打开AED电源开关
只要把AED放在患者左侧,开启电源开关,按照仪器语音指示操作即可;
第二步:将电极片贴在人体胸部对应位置上,一个贴在锁骨下方,另一个贴在左乳头外侧,上缘距离腋窝7cm左右。如果人体汗液较多,应该擦干再操作,如果人体体毛较多,可以剔除后操作。
第三步:通电。把电极片插头插入主机插孔,这个时候主机会自动分析心律,大概5~15秒,这期间你只需要站着不要动,也不要触碰患者即可。
第四步:放电。经过分析,AED会提示是否需要除颤,如果需要除颤,你只需要按下电极键即可,也不要跟患者有肢体上的接触,等除颤结束后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坚持到急救人员到来;如果分析不用除颤,则进行心肺复苏即可。
学会了怎么救人,打工人又要开始担心:用 AED 救人要用电,感觉很危险的亚子?会不会遇到碰瓷啊?如果没救活,那岂不是我杀人了?
根据《民法典》(2020)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此外,AED设计非常安全,基本不会出现被电或者电人的情况。
最后,记住最重要的一条:无论现场是否有AED,持续的正确的心肺复苏,都会为患者多赢得抢救的宝贵时间!
如果面对死神,希望你我都有勇气、有实力与他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