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有多少人因偶尔的一阵胸闷、心痛,怀疑自己会得心血管方面疾病呢?又有多少人(不管是中青年或中老年人)就在这不怀疑、不在意中就被它击倒了呢?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很多引发冬日“心”事的隐患,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哦。
隐患一:环境因素
专家说,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季,从中医角度来讲,冬季是属寒邪,寒邪也会容易导致血管的痉挛和收缩,从而导致血液的运行不畅,导致心绞痛的发作,故需引起注意。
拆除炸弹:注意日常保暖。在外出时尽量要戴手套、围巾、帽子等,睡前最好用热水烫烫脚,避免大风降温时,迎风行走,对心血管起到一定的预防和保护作用。但对一些中老年心血管患者来说,不仅要做到以上这些,还要长期服用五福心脑清作二级预防。
隐患二:日常习惯
生活中不良饮食习惯(如:多饮油腻的食物,过来饮酒,高盐或高糖分的食物等等),都容易导致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是诱发心血管疾病原因之一。另外不良的情绪也是导致心血管发作原因。
拆除炸弹:饮食上我们要降低油脂,减少盐分的摄入,减少精致糖类的摄入,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取,对我们心血管有一些保护的作用哦。平时药物预防心血管疾病可选含有红花油,维生素E、维生素B6等成分的五福心脑清软胶囊,其作用全面可降脂、改善循环、抗栓、保护血管等,适合预防给药。此外,心态平和保持心态的平衡、和谐,对于心血管病的防治至为重要,忌愤怒、焦虑、紧张。
隐患三:疾病因素
专家说,感冒不可忽视,它是引发心血管的病因之一,不仅诱发心肌炎,导致病原体的侵入,也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加重,引起肺部感染,诱发心绞痛,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拆除炸弹:感冒需要积极治疗,不要扛着,避免加重病情。
心脏病患者在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注意多休息,可以适当运动,但是不要过度劳累,注意保持室内的清洁,调节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
心脏病的患者要定期去医院复查,对自己的病情做到掌握,也可以让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阿司匹林、硝苯地平等药物,也可以服用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养心安神的中成药益安宁丸,可以提高免疫力,调养五脏,调理身体机能,活心血,补心气,养心力,治养结合,减少心脏病的病发。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严冬时节,寒冷的天气对人体露出部位及保暖性差的部位有一定刺激。如果此时穿鞋过紧、保暖不好或很少运动,气血凝滞,可以引起局部血瘀而形成冻疮。妇女、儿童和体弱者的手背、手指、足趾、足缘、足跟、面、鼻、耳轮、耳垂等处易患此病。冻疮给人带来不便和痛苦,严重者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
别再“冻疮”“冻伤”傻傻分不清
冻疮是与寒冷、潮湿相关的末梢部位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四肢末端及暴露部位,皮损常表现为红斑或结节,严重时皮损部位可见水疱、溃疡,以及自觉瘙痒、肿胀或疼痛。病情严重时可损伤肌肉、骨骼,引起全身症状。常发于冬季及初春天气寒冷季节,且易来年复发。
而医学上把低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统称为冷伤,冰点(0℃)以下的低温造成的冷伤才是冻伤,而0~10℃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则是非冻结性冷伤,冻疮就属于非冻结性冷伤。
容易形成“冻疮”的因素
气温骤变的换季时节是冻疮最爱出击的时间,潮湿的环境是它的“帮凶”。
除了寒冷与潮湿的外界环境,自身血液循环不好也是导致冻疮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因肢体末梢部位血液循环相较其他部位来说稍差,故冻疮好发于肢体末梢部位。不过,在相同环境下并非每个人都会生冻疮。女性肢体末梢循环常较男性差,儿童末梢循环的调节能力较成人差,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等人群末梢循环也较健康人群差,因此,这些群体更容易被冻疮“盯”住不放。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冻疮患病与否与遗传也有关系。基因使得个体对寒冷和潮湿的反应存在差异,让某些人天生易感冻疮。
温暖环境里更难受
虽说冻疮是常见小病,但要赶走它却并非易事。冻疮有反复复发的恼人特性,往往连续几年都会在同一部位发作。更恼人的是,冷时还好,一旦进入温暖的环境,冻疮部位就会变得红肿、刺痒无比,严重时刺痒变为疼痛、局部出现青紫团块甚至溃烂,久久不愈,很令人心烦。温暖的环境之所以会让冻疮更折磨人,是因为低温使得皮肤血管收缩,当进入温暖环境后,动脉受热扩张,同时会伴血管通透性增加,就造成了皮肤组织发红水肿,而组织水肿又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痛感。这就是为什么进入温暖环境后冻疮导致的痒痛才“发作”。
盛夏将至,很多人都期待着冷气空调房里大口西瓜、冰啤酒加烤串儿的狂欢。但与此同时,高温酷暑也少不了各种疾病的侵扰,中暑、腹泻、皮肤病,甚至是热中风等等……可要说到结石与夏天之间的“羁绊”,你知道吗?
湿邪与石淋的关系
有人可能要问了:不是说结石吗?这石淋又是什么?那我们就换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说法:泌尿系统结石。
其实石淋是一个中医诊断名词,在西医的概念里也就是泌尿系统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前列腺结石等等,都属于石淋的范围,只不过西医是根据部位不同来诊断,而中医里不分部位,只要是泌尿系统的结石都统称为“石淋”。
中医认为石淋的形成是由于湿热久蕴,煎熬水液,尿液凝结,日积月累,聚为砂石,成为石淋,简单来说,就像是用一锅水煮盐,时间久了,水被渐渐熬干,盐就成了石。
而这个“水”就是人体的肾,“锅”就是膀胱,因为中医认为肾乃水脏,职司水液的分清泌浊,膀胱为州都之官,贮藏和排泄尿渣,一脏一腑互为表里,二者功能正常则开合有度,水液排泄正常,若是膀胱为湿热病邪所侵袭,或是肾气亏虚、肝气郁结等致使气化功能弱化,则水道不利,所以古语有云“小便之通与不通,全在气之化与不化“。
而所谓湿邪产生也有内外之分,外湿多与环境有关,例如气候潮湿,或冒雨涉水,或久居湿处、水中劳作等等,夏季本就是一个闷热、多雨的时节,热蒸水腾,潮湿充斥,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时候,人体极易被外湿所侵;内湿则多数是因为脾虚,因为脾主运化水液,如果脾虚了,则水湿停聚为病。
在夏季里,不少人贪嘴又贪凉,喜欢喝冰饮、吃生冷瓜果、烧烤类的油腻食物,还时不时的熬夜喝酒,这些都是导致或加重脾虚的因素。体内水液运化失常,则内湿渐生。
外湿和内湿在发病过程中常相互影响,外湿致病,易伤及脾脏,使湿浊内生,而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又易招致外湿侵袭,所以说石淋与夏日里“横行“的湿邪关系不小。
石淋的症状表现
看看你有没有以下四种石淋证型的病症表现,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吧。
1、湿热下注:恶寒发热,腰痛,可放射至肩胛部、小腹部或腹股沟,伴有恶心呕吐,尿频且色赤,溺时涩痛,或是尿中挟有砂石,舌红苔黄腻。
2、气滞血瘀:突然的腰部或侧腰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的绞痛,溺时小便突然中断,疼痛剧烈,牵扯到腰腹,待砂石排出后疼痛可缓解,舌质黯红,边有瘀点或瘀斑。
3、肾阳虚型:腰膝酸软,恶寒,面色恍白,尿频或是小便不利,夜尿多,舌淡白。
4、肾阴虚型: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失眠盗汗,心悸气短,精神萎靡,食少纳呆,舌红少苔。
可见夏日里纳凉避暑虽说很惬意,但也切莫过于贪凉、贪吃,引得湿邪入体,可就得不偿失了。
作者 | 潘鑫蕊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地坛医院公众号
寒冷的天气、“惨淡”的阳光,会不会让人有时候感觉闷闷不乐、无精打采、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全身不适的症状?
别担心,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医生们把它叫做“季节性情绪紊乱(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简称SAD)”——一种因季节变化而出现的生物和情绪混合型障碍。
研究表明,气候对人类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冬季因其特殊的气候因素,更是成为抑郁等情绪障碍的高发季节。SAD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患病率接近10%,中纬度患病率约为5%,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秋冬季抑郁状态,随着天气变暖,在春夏季缓解或恢复正常,常伴发过度睡眠,过度饮食和体重增加等症状。
再说一遍:随着天气变暖,SAD会在春夏季缓解或恢复正常。
为何冬季会成为抑郁的高发时节呢?
原因一:“生物钟”闹情绪
人体内有一套很精确的日节律系统,即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生物钟”,“生物钟”的正常运行有赖于主要接收三方面的信号输入,包括经视网膜传导的光信号、中缝核产生的5-羟色胺以及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
还有一些证据表明,在眼睛后方存在一些被称为“ipPGCs”的细胞,这种细胞对蓝光特别敏感,并通过与脑部的很多区域相连来调节睡眠、“生物钟”、情绪等。
冬季日光照射减少,视网膜及蓝光敏感细胞的传入刺激减少,就会产生生物节律紊乱,情绪障碍等问题。
原因二:“褪黑素”不听话
褪黑素是调节日节律的重要激素之一,褪黑素浓度的变化也与光照密切相关,光照强烈时,褪黑素浓度逐渐降低,光照减弱时,褪黑素浓度逐渐升高。
随着冬季白昼时间的缩短,会导致褪黑素释放和回落的延迟,造成我们的生物钟节律与外界时间不同步,晨起时高浓度的褪黑素不仅会使人感到疲倦,情绪低落,还会强烈抑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兴奋性激素的合成,而低浓度的甲状腺素也会对情绪,食欲等造成一定的负性影响。
原因三:“开心信使”被抑制
5-羟色胺被认为是一种与情绪调节有关的神经递质,有研究表明,相比于健康人,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患者产生的一种抑制5-羟色胺活性的蛋白质(SERT),其浓度在冬季可比夏季增加约5%,因此,5-羟色胺的活性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原因四:环境色调太单一
人类的脑神经对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兴奋度,而冬季草木凋零、冰天雪地的灰白色调正处于人类色彩兴奋区上的盲区,长时间失去颜色的刺激也会造成脑细胞兴奋度降低,使人的情绪也处于低潮。
原因五:生理功能变“佛系”
冬季寒冷的气候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如呼吸频率,心率等,而这种相对抑制的状态则会造成脑细胞的相对缺氧,而使其处于低兴奋状态。
此外,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通过调节体内激素和炎症介质等水平对情绪进行调节,而随着冬天运动量的减少,失去了运动的正性调节机制,人的情绪水平也会受到影响。
如何预防冬季抑郁症的发生呢?
增加光照和室外运动的时间
冬季抑郁症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冬季光照的不足,因此增加日光照射和室外运动的时间对预防冬季抑郁症的发生有良好效果。同时经常参加室外运动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因子,改善脑细胞的活性,还可以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排除体内多余的代谢产物和毒素,从而有效预防抑郁。
保持规律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日节律紊乱从生理和社会的角度都可以造成情绪的紊乱,因此养成良好的作息是保证良好情绪的基础。固定就寝和起床的时间,减少熬夜,睡前尽量避免咖啡、浓茶等兴奋性物质的摄入,避免剧烈活动,听舒缓的音乐助眠等都是保证良好睡眠的有效措施。
注意饮食的调整
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也是“冬季抑郁症”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要注意控制糖类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同时,适当服用维生素D不仅可以弥补冬季日光照射不足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对情绪调节也有一定作用。
注意环境调节
可以选用暖色调的墙纸、悬挂色彩缤纷的画、在办公室或家里种一些绿色植物等,通过色彩变化改善抑郁情绪。
寒冬已至,新年伊始,一些人会面临环境和社会上的双重心理压力,而出现精力减退,焦虑不安的表现。如果调节得当,这些不良情绪会随着时间逐渐减退或消失,但若出现连续或严重的失眠、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认知功能下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出现自杀观念,请尽早到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一到冬天就总是上火!天气干冷,室内暖气很足,很多人的身体就“起火”了。嘴角起泡、嗓子干痛,稍微吃点辛辣刺激的东西,大便干结、便秘等各种情况就会找上门来。那么冬天上火吃什么降火最快呢?
那今天我要主要给大家去讲一讲,我们经常上火的几种火和对一些简单的食疗小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大家在生活中遇到这些情况,可以用这些食疗的小方法来解决:
1、心火:
心火旺可以分为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症状。
对于心火来说,你可以取莲子30克,桅子15克,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效果很好。
2、肺火:
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可以用火龙果银耳汤(银耳、木耳用开水泡开、摘洗干净,火龙果取果肉,果壳待用,火龙果肉和雪梨切成均匀的块。将切好的火龙果、雪梨块同银耳、木耳、冰糖一起加满水用小火熬制一小时。
与此同时,将青豆煮熟备用。将炖好的汤盛入火龙壳中,撒上青豆、枸杞即可。
3、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可用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4、肝火:
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
可以用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5、肾火:
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躁。
可用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
但无论是上面讲的哪一种上火,我们还是要对应的找到一些生活方式,从而去改变这些生活方式,最终才能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去解决上火背后的原因,那上火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很难解决的。
但这些上火的原因大多都跟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关,所以当我们出现这些症状之后,我们可以先用这些食疗的小方法解决,然后找到对应的生活方式去改变我们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真正的实行健康自主,自主健康。
寒冷的冬季即将来袭,你做好入冬的保暖准备了吗?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况。一到冬天,无论穿多少厚衣服,手脚都冰凉,尤其是女孩子,有的时候都冻到手脚没有知觉了。一整个冬季,“暖宝宝”不离手,就连睡觉也要抱着热水袋,身体蜷缩成一团。你有没有想过,手脚冰凉并不是天气太冷了,而是你的身体出现了毛病!
那么,手脚冰冷到底和什么病症有关呢?
(1)脾胃虚寒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脾胃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你脾胃虚寒,就会导致阳气无法传送至四肢,那么就很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疲惫无力、食欲不振,还会脸色蜡黄、舌苔淡、脉搏弱等等症状。
(2)肾阳虚衰
“肾阳”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也是我们身体里热能的源泉。如果你肾阳不足,就会出现全身怕冷、面色苍白、腰酸腿软、夜尿多等等,甚至胸腔和小腹也会偏冷。
(3)肝火郁结
这一点看上去跟手脚冰凉没啥关系,实则也是导致身体怕冷的重要原因之一。肝气郁结的人啊,经常因为肝气郁遏在内部,气血无法顺利达到四肢的末端,从而导致手足冰凉、易心烦意乱、压力大、胸肋疼痛等等。
(4)血虚寒凝
这类情况的人会因为气血虚弱,无力将血液传送至四肢,从而导致手足冰冷、头晕,面部呈萎黄苍白、双目干涩、还容易心慌多梦、失眠等等。而女性可能会月经量少且颜色暗淡,严重可能会闭经等等症状。
(5)血管阻塞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感冒或者发烧等等情况,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发出指令,从而导致血管出现阻塞,也会让人手脚冰冷。
看到这里,当你手脚怎么都捂不热的时候,你还觉得是穿得太少或者是天气太冷了吗?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必担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精心调理,是可以缓解这一问题的。今天,我就来教你几招应对手脚冰冷!
1、优化饮食
一般来说,人在饭后,身体的温度会稍微增加。所以,可以多食用一些热量高的食物,比如肉类、蛋奶等等,但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要谨慎食用!此外,还可以食用一些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的食物,比如芝麻、花生和洋葱等等,可以帮助身体产生热量,并输送至四肢。
2、指压按摩
平时可以多按摩至阴和涌泉处。至阴位于教第五个脚趾指甲生长处的外侧,而涌泉则在脚底中央接近脚趾的地方,将脚趾全部弯曲时,在脚底所形成的人字形褶皱的中央处就是涌泉。
3、睡前泡脚
泡脚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睡前习惯。的确,睡前用热水泡一下手脚,有利于促进血管末梢的循环。在这里还给大家提供一个小方法,可以用一个桶装满热水,然后倒入米酒(米酒和热水的比例1:1即可),放入姜片,然后泡脚。这个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女性怕冷的现象。希望这些办法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愿这个冬天不再寒冷,浑身暖洋洋~
寒冷被称为心血管“杀手”!这也是为什么各类心血管疾病往往高发于秋冬季的原因。冷空气竟然也能伤害我们的心血管的?又有哪些人群更容易在冬季患上心血管疾病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1. 西医角度
时值冬季,想必大家都有过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经历。这其实是人体的一种御寒机制:为了对抗寒冷,人体会通过骨骼肌“战栗”的方式,增加产热;类似地,还会通过收缩皮肤血管的方式,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然而,皮肤血管的收缩,却带来了一系列对心血管不利的影响。血管收缩变得狭窄,血流运行不畅,会“堆积”在大动脉中,造成血压的突然升高。“高压”血流再冲击血管壁,容易诱发损伤,进而启动人体“修复”系统,在血管壁打上“补丁”[1]。这个“补丁”就是我们常说的血栓,血栓一旦发生脱落,随着血流堵塞在小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就会引发缺血缺氧和器官的损伤,即各类血管疾病的发生!
血压升高,心脏要想泵出血液,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做更多的功。此时,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处在一种相对缺血缺氧的状态,就容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的急性发作!
2. 中医角度
《黄帝内经》认为,外环境“五行克己”时,容易导致“病脏”的发病和加重[2]。“心者,生之本,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可见,心属阳,和夏天五行相长;而冬天五行属水,此时寒邪较为“猖獗”,和心脏阴阳相克,就容易诱发心脏的受损,造成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 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的机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心血管更是首当其冲。心肌细胞出现萎缩,外周血管弹性消失、扩张能力减弱,这些都会使得心血管变“脆弱”,而在寒冷的“冲击”下出现问题[3]。
2. 有心血管病史的人
患有或者曾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秋冬季保暖。如高血压患者,本身血压就比较高,再受到寒冷的刺激,血压进一步升高,对心血管的伤害往往更大。再比如有过冠心病病史的人,冠状动脉本身就有一定的狭窄,心肌出现缺血缺氧、发生心绞痛和梗死的概率也就更高。
3. 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人
有些人虽然没有得过心血管病,却有一些相关的高危因素,如吸烟、酗酒、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饮食作息不规律等。这些因素会让我们的心血管变得“弱不禁风”,更容易在寒冷的刺激下患上疾病!
老年人、有过心血管病的人、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人,更要警惕冷空气!要注意保暖、控制饮食、增强锻炼,抵御冬季寒潮来袭带来的风险!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偷偷告诉你,爱吃饺子的人都是“天之jiao子”。
然后你会发现在北方不论过什么节,餐桌上总脱离不了“饺子”这种食物,除夕吃饺子,冬至吃饺子,送客吃饺子,就连端午、立秋、立冬都要吃饺子。
刚出锅的饺子,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恨不得一口吃完一盘饺子。但是,心急吃不了热饺子。吃太烫的饺子竟然可以引发食道癌?你别不信,来看看这些案例:
45岁的李女士在体检时行胃镜显示食管黏膜粗糙、发红,被查出是食管早癌;55岁的黄先生近1个月出现进食哽咽感,就诊时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溃疡,被查出是食管鳞癌。
询问病史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饮食习惯 ——「食物喜欢“趁热”吃」。
食管是食物从口腔进入人体的第一通道,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构成,食物通过柔软而又富有弹性的食管肌肉蠕动收缩将食物推入胃内。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黏膜层,它既薄又软,极易受到各种食物的刺激。
食物过分热烫,即可造成食管烫伤或擦伤,使其破损、糜烂或出血。一般情况下,黏膜上皮会很快通过自我增生来修复已被损伤的组织,但若经常遭受不良刺激,黏膜一直处于“损伤-增生-修复”的循环阶段。
增生的细胞速度异常加快或是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DNA复制出错概率加大,出现在一些形态、功能上非正常的“异型”细胞。日积月累,逐渐恶变,最终演变成癌细胞,罹患食管癌。由此可见,虽说食管癌不完全是“烫”出来的,但与吃太烫饮食明显有关。
人体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为36.5-37.2℃左右,而一般适宜的进食温度范围在10-40℃,能够耐受的温度为50-60℃。刚沏好的茶水、煮沸的汤、才起锅的煎炸食品等“滚烫”食物的温度,一般都在70-80℃以上。
为了更好的善待我们的食管,当我们再次看到滚烫的火锅、刚出锅的饺子的时候,拒绝“趁热”,应该在室温放个几分钟,等温度降至口腔与食管最适宜的进食温度范围再进食。
进食过烫的食物会引起食管损伤,那么多吃冷的东西就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
比较凉的食物进入胃部以后,产生热胀冷缩的效应,从而造成胃部的血管收缩导致胃缺血,从而出现胃肠功能的紊乱。临床上可以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症状。
过冷食物可以造成咽部血管收缩,给咽部带来刺激,从而造成咽部的抵抗力下降,使咽部感染的发生率增加。
TIPS:进食过凉食物时应尽量使食物温度上升,在进食冷饮时应避免一次进食过量,同时最好能慢慢进食。
一:避免猛男式吃饭
猛男式吃饭都是狼吞虎咽,进食过快及太粗糙食物会增加食物与食管的摩擦,同样容易产生食管损伤,与进食过烫食物同样道理使食管癌变发生风险增加。
同时进食过快,食物没有经过充分咀嚼进入胃里,会增加胃的负担;其次大脑接收到吃饱的信号时往往已经进食过渡食物,过量进食容易引起肥胖。
二:避免倒立式吃饭
有的人吃饭可以从餐桌移到客厅移到床头,最终可以移到被窝。请端正你的姿势,进食时应挺直腰背,避免在矮桌上吃饭、蹲着吃饭以及在软沙发上吃饭,避免腹部长期受到压迫,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妨碍血液循环,从而引发胃等不适。
三:避免饭后葛优躺喝茶
饭后想躺一会儿喝杯茶?求求你放过身体。饭后不宜立即饮茶,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
同时,茶中的单宁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混合后会产生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给胃增加负担。饭后半小时再喝茶,不仅能促进消化吸收,还能起到杀菌消毒和护齿的作用。
四:饭后可以佛一点
佛一点=减少用脑,饮食中,体内的血液会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脑相对缺血。此时用脑会引起精神紧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因此,一定要在饭后休息半小时以上再进入工作状态,听听音乐、散散步都是不错的选择。
明天是立冬日,吃饺子可不要太心急了哦。另外提示大家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适度运动提升抵抗力。
倒春寒是心脑血管病的大敌,每逢季节变化的时候,也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候。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避免倒春寒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呢?
1.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物
气候温度变化是倒春寒后最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因为气候的变化会导致血管舒缩反复,从而导致血压、心率等的变化,严重者诱发发病,所以,随着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物,是避免倒春寒致病的首要因素。
2.温度变化导致流行病高发
冬春交替是流感高发的季节,一方面和天气有关,另一方面和此时的流行病相关基础有关,所以,此时更应该注意健康卫生的良好习惯,做到勤洗手,多晾晒,常通风,保卫生,才能避免疾病的袭扰,而流感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地方,才能避免交叉感染。
3.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健康心态
有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且春节来临,一年的第一个季度,各种考核指标接踵而至,从而使得拼命加班成为常态,加上气温变幻莫测,会使得各种不良习惯成为致病的最大因素,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健康的心态,则是避免疾病的一大法宝。
4.做到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
天气忽冷忽热,再加上工作节奏太快,生活压力陡增,都会使得饮食变得不规律,而暴饮暴食会增加体重,增加心脑血管负荷,从而加重诱发疾病。能做到营养均衡,才能提高机体免疫,避免疾病袭扰。
当倒春寒来袭时,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避免悔之莫及......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陈医生,心健康是一个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的科普平台,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空调如今成了人们生活里度夏过冬的必备良品,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公司、商场,只要空调一开,那就是四季如春了。但话说回来,这空调所带来的舒适可不仅仅让我们受益,在看不见的地方,还有一大群“小鬼”也跟着“沾了光”,它们就是军团菌。
1976年,美国费城召开退伍军人大会时暴发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疾病,军团菌由此而得名。军团菌是隐藏在空调制冷装置中的机会致病菌,随冷风吹出、浮游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能会出现如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和肾衰竭。军团菌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甚至可能致命的肺炎,所以我们也叫它作“食肺鬼”,它是由军团杆菌引起,这种细菌产生在自然环境中,在温水里及潮热的地方蔓延,所以人工供水系统有时也能为军团杆菌的大量繁殖提供生存环境,包括淋浴器、喷泉、空调设备的冷却水塔等地方,人们一旦吸入了被军团杆菌污染的水源散发的水雾,就有可能传染上军团菌病。
每年的6-10月为军团菌病的高发季节,其中50岁以上人群占75%–80%左右,男性多于女性。约70%的病例为人群在社区当中获得,20%跟旅行行为相关,8%为医院环境内传播。由于军团菌引起的肺炎与其他肺炎不易区别,免疫功能低下者、吸烟者、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及老年人容易受到侵犯,一旦患病,如治疗不当或拖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致死率高达15%-20%。那如果不小心感染了军团菌病会有哪些表现及危害呢?
肺炎型军团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前期症状主要为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突然发热,可达40度以上。绝大多数患者有咳嗽,起初为干咳,半数患者转成非脓性黏稠痰或略带脓性痰,痰中常含少量血丝,个别可咯血。呼吸困难较为多见,肺部可闻及细湿啰音,继而出现明显肺实变体征,约25%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在急性期还可能出现包括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肌张力增强或阵颤、步态不稳等神经症状。多数患者的体温于8-10天下降,肺炎等全身症状随之好转。但重症病例可发生心、肝、肾功能损害,甚至出现功能性衰竭致死。
非肺炎型军团菌病也叫做庞蒂亚克热,此型为该病菌感染的轻型疾病,潜伏期一般在5-66小时,半数为36小时左右。以发冷、发热为起病症状,体温一般不超过39.5度,伴有头痛、肌痛等症状,半数患者仅轻度干咳及胸痛,部分咽喉干痛,呼吸道症状不严重。少数患者可有轻度的腹泻、失眠、眩晕、记忆力减退、震颤等神经系统表现,病程一般在3-5天可自愈。
如今已是数九寒冬,家家户户的空调使用率都不低,为避免军团菌的蔓延滋长,应注意定期进行消毒、检查,此外,像花洒、水槽、加热器和热水箱等地方也不能放过,这个冬日我们既要暖暖和和,也要健健康康的呀!
冬季是冠心病心肌梗塞的高发季节,尤其是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的病人,可能其发生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可能性会更高。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那么,冬季冠心病少做那些事,可以很好地避免心梗高发呢?
1.少出现温度急剧变化
冬季之所以冠心病高发,主要原因就是天气忽冷忽热,从而导致血管的急剧收缩甚至痉挛,从而导致心梗发作,而避免气温的急剧变化,会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可能。冬季在有暖气的室内,到没有暖气的室外,温度的急剧变化,可能会增加发病机会,所以,避免温度的急剧变化,会减少更多的心肌梗塞发病。
2.少出现暴饮暴食
冬季是中医进补的季节,而且由于冬季室外活动减少,会增加在室内暴饮暴食的机会,而进补和暴饮暴食,会增加体重,增加心脏负荷,从而加重冠心病发病的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减少冠心病的发病可能。
3.少出现久坐不动
运动是血管最好的润滑剂,冬季天气寒冷,病人久坐不动,是冠心病易于发病的另一原因,冬季避免久坐不动,避免长期室内不动,会增加冠心病心梗的可能,所以,避免这种情况,会减少心梗可能。
4.少出现情绪变化
情绪波动会诱发冠心病发病,而冬季是一个容易压抑和抑郁的季节,情绪的急剧波动会增加血管痉挛或者斑块不稳定的可能,所以,避免情绪急剧变化,会减少心梗发生的可能。
5.少出现有药不吃
服药依从性差,是冠心病发病的另一原因,只有规律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才能避免冠心病并发症或者心梗发生的可能。
其实,还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少吸烟,少喝酒,少熬夜等等,只有平时多注意,才能冬季少发病。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服药依从性,是避免心梗的不二法宝。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冠心病患者早晨出现胸部疼痛,可能是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表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导致血管狭窄,进而引起心脏缺血缺氧的疾病。以下是一些关于冠心病早晨胸痛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1. 原因分析
早晨是冠心病发作的高峰期,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2. 应对方法
出现早晨胸痛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3. 预防措施
为预防冠心病早晨胸痛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4. 寻求专业帮助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当出现早晨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5. 日常保养
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冠心病早晨胸痛是一种严重的症状,需要引起重视。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心前区隐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将为您介绍心前区隐痛的常见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情况。
一、心前区隐痛的常见原因
1. 冠心病:冠心病是心前区隐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时,心肌供血不足,会引起心前区隐痛,并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2.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心前区隐痛。这些疾病与饮食、饮水等因素有关,可能伴有反酸、烧心等症状。
3. 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种心脏肌肉疾病,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前区隐痛。
4. 颈椎病:颈椎病可能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心前区隐痛。
5. 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导致胃酸倒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心前区隐痛。
二、心前区隐痛的处理方法
1. 休息:心前区隐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到安静、空气流通的地方休息,避免紧张、激动,放松心情。
2. 吸氧: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吸氧,以改善心肌缺氧症状。
3.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对于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4. 避免诱因: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劳累、熬夜、吸烟、饮酒等诱因。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心前区隐痛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冠心病和心脏病这两个词汇,很多人会问冠心病和心脏病哪个更严重?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冠心病实际上是心脏病的一种类型,而心脏病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
心脏病主要包括心包疾病、心肌疾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等。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症状。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有关,如果狭窄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
引起冠心病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和家族史等。为了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少吃油腻、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2. 运动: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3. 戒烟限酒:吸烟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同时,适量饮酒也有助于降低冠心病风险。
4.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冠心病风险,因此要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
5.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栓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减轻心肌氧耗的药物,以及调脂、稳定斑块的他汀类药物等。
总之,冠心病和心脏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冠心病是心脏病的一种类型。了解冠心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
右传导阻滞,又称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就像时钟一样有规律,这种节律是通过心脏的传导系统传递的。然而,当心脏的传导系统受到损害时,就可能导致传导阻滞,从而引起心律失常。
右传导阻滞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肺梗死等。这种传导阻滞本身通常没有特异性症状,但如果伴有其他心脏病,则可能会出现心慌、心悸、头晕等症状。
对于右传导阻滞的治疗,主要分为一般治疗和特殊治疗。一般治疗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特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起搏器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传导阻滞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心肌炎等。起搏器治疗则是通过植入起搏器来替代受损的传导系统,恢复正常的心跳节律。
此外,右传导阻滞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等。同时,定期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右传导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无缘无故的心痛,这种情况令人担忧,也让人感到困惑。那么,无缘无故的心痛究竟是什么情况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出现心痛症状时,首先要排除心肌梗死这一严重疾病。
特别是对于既往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来说,出现心痛症状时更要提高警惕,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心电图、心肌酶、心肌坏死标记物等检查,排除心肌梗死这一可能。除了心肌梗死,心痛还可能由心绞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气胸、胸膜炎、肺炎等疾病引起。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久性闭塞导致的心肌组织供血中断,从而引起心肌组织坏死。常见的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痉挛、栓塞等。冠心病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引起供血不足的基础上,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心肌血流中断,引起心肌细胞坏死。
一旦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要积极开通血管,恢复冠脉血流,防止患者出现猝死、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急诊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无缘无故的心痛可能是多种疾病引起的,需要引起重视。出现心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近年来,红肉的摄入与健康风险之间的关联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听闻“多吃红肉有害健康”,却对其具体危害知之甚少。
研究发现,红肉中的某些成分,如氧化三甲胺(TMAO),可能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
氧化三甲胺是一种由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物质。当人们摄入红肉等动物性食物时,肠道菌群会将这些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TMAO,进而增加血液中TMAO的水平。而植物性食物代谢后所产生的TMAO相对较少。
研究表明,即使在血液中TMAO水平处于“健康状态”的情况下,如果TMAO水平在10年间持续升高,冠心病风险仍会显著增加。
因此,控制饮食习惯,提高饮食质量,对于减轻多吃红肉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控制饮食,降低冠心病风险呢?以下几种饮食模式值得推荐:
地中海饮食:
地中海饮食模式源自地中海沿岸国家,其特点是摄入较少的肉类、饱和脂肪和糖类,而偏爱坚果、蔬菜、禽类、鸡蛋及乳制品等。近年来,地中海饮食被认为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的风险。
DASH饮食:
DASH饮食是美国心肺及血液研究所为防止高血压而制定的饮食模式。它推荐人们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类、瘦肉以及低脂乳制品,这些食物中富含的钙、钾、蛋白质以及纤维素,有助于降低血压。DASH饮食建议将每日钠盐摄入量限制在2300mg以下,减少糖、饱和脂肪的摄入。
弹性素食:
弹性素食是指在大部分时间吃素,带少部分时间随意吃肉的饮食模式。这种饮食模式有助于减轻体重,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它提倡通过摄入更多的植物性蛋白来替代日常肉类所提供的蛋白质,并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及乳制品的摄入。
总之,通过控制饮食,选择健康的饮食模式,我们可以降低冠心病风险,享受健康的生活。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中冠状动脉狭窄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的冠状动脉支架由金属材料制成,虽然可以有效地缓解狭窄,但一旦植入,就需要与患者终身相伴,甚至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和他的团队,成功研制出新一代完全可降解心血管支架“XinsorbTM”。这种支架由高分子聚乳酸构建药物释放平台,植入体内两到三年内将被完全降解吸收,避免了传统支架的潜在风险。
与传统支架相比,XinsorbTM支架具有以下优势:
该支架的研发历经6年,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XinsorbTM支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在临床探索性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葛均波教授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并优化该支架的设计和性能,同时将重点围绕心血管支架系统研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和器械研究以及肾交感神经消融技术与器械研究三个方向开展转化医学研究,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创新性解决方案。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与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冠心病可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猝死等五种临床类型。其中,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那么,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哪些干果对他们的健康有益呢?以下是一些适合冠心病患者的干果推荐:
1. 杏仁:杏仁富含脂肪油,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此,适量食用杏仁可以帮助降低血液胆固醇,保持心脏健康。研究表明,杏仁中的维生素E、单不饱和脂肪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可以共同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2. 花生:花生性平、味甘,具有润肺、和胃的功效。对于冠心病、水肿、脚气病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花生油可以分解肝内胆固醇,降低血中胆固醇;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脏病;可溶性纤维可以吸收胆汁中的胆固醇;丰富的维生素可以减少血小板在血管内的沉积,保持血管柔软,不易发生硬化。
3. 胡桃:胡桃仁富含蛋白质及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是大脑组织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滋养脑细胞,增强脑功能。胡桃仁具有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此外,胡桃还可以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于癌症患者,胡桃还具有镇痛、提升白细胞及保护肝脏等作用。
除了上述干果,冠心病患者还可以适量食用以下食物:
1. 深海鱼类:深海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抗炎、抗血栓等作用。
2. 绿叶蔬菜:绿叶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预防心脏病等。
3. 全谷物: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控制血糖、预防心脏病等。
总之,冠心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食用有益健康的食物,以降低疾病风险。
心房颤动,又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由于心脏损伤或缺血缺氧引起,常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
在心房颤动期间,心房激活的频率达到300~600次/分钟,心跳频率通常快速且不规则,有时高达100~160次/分钟。这种快速而不规则的心跳会导致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心房颤动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心房颤动的主要症状包括:
为了预防心房颤动,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心房颤动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形成和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房颤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了解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主要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引发心肌供血不足,严重时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2. 高血脂:血脂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
3. 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液粘稠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4.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更容易发生粥样硬化。
5.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冠心病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冠心病。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
1. 心绞痛:胸部或胸骨后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或下颌。
2. 气短: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缓解。
3.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4. 出汗:部分患者在发作时出现大汗淋漓。
5. 疲劳:部分患者表现为乏力、易疲劳。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治疗方面,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冠心病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2. 戒烟限酒。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
4. 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并治疗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