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这是一则因生气导致的"伤心"事件,故事的主人公是49岁女性,平素高血压病史4-5年,血压最高160/110mmHg,平素口服"替米沙坦"1粒1/日,血压控制尚可。平素一般情况尚可,体力活动无特殊不适。
本次发病为入院前2小时因与人生气后出现情绪波动,随后感觉胸闷、气短,伴有恶心、未吐,无胸痛及放射性疼痛,无大汗。当时未重视,以为休息一会就会好。但是过了大约半小时左右,这种胸闷的感觉仍未见明显好转。这时候女儿感觉不对劲了,特别要交代的是患者女儿是一名护士。在女儿的劝说下,二人来到急诊科。
当时血压120/80mmHg,处于正常范围。急诊查心电图提示考虑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给予阿司匹林300毫克嚼服,替格瑞洛180毫克顿服。交代急诊PCI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系导管室准备抢救。
虽然这个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尚未决定是否行PCI术。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知道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所以不管最后是不是决定做手术,我们都会随时准备战斗,接到急诊电话就来到导管室准备,就是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很快患者及家属同意行PCI术,开通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手术。
手术准备过程中,术者发现患者与以往心梗的患者不太一样,胸闷已经明显有缓解了,观察心电监护发现:II导联抬高的ST段已经明显回落。是冠脉痉挛?还是血栓自融?
随后患者因为紧张再次出现胸闷加重,监护提示ST段再次出现抬高,赶紧给予硝酸甘油、地尔硫卓解痉治疗,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随后给予右侧桡动脉穿刺,穿刺过程中发现桡动脉严重痉挛,遂进行右侧股动脉穿刺。
给予解痉治疗后,患者胸痛缓解,造影发现有冠脉狭窄30%,无新鲜血栓形成,考虑冠脉痉挛所致,遂下手术台,送入CCU病房监护,继续观察治疗。
复查心肌酶已然升高,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幸亏患者女儿是个医务工作者,幸亏来的及时,幸亏选择了信任医院,才避免更严重的时间发生。冠脉没有明显狭窄,没有新鲜血栓,怎么也会心梗呢?考虑冠脉痉挛,那冠脉痉挛到底怎么回事?
冠脉痉挛是一种以短暂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因发生痉挛的部位、严重程度以及有无侧支循环等差异而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类型, 统称为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 (CASS)。常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样疼痛,伴有呼吸困难及濒死感,持续数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完全闭塞性痉挛持续不能缓解即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多数在夜间或静息状态下发作;
部分患者常有精神创伤、过度劳累、大量主动或被动吸烟、吸毒或大量饮酒等病史;
急性发作期治疗
硝酸甘油:首选舌下含服或喷雾剂口腔内喷雾,若在5min左右仍未能显著好转可以追加剂量,连续使用2次仍不能缓解,应尽快静滴硝酸甘油;导管室内发生的CASS可直接在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μg,部分患者需要反复多次注射。
钙离子拮抗剂(CCB):短效CCB与硝酸酯类药物联用能提高疗效,推荐静脉输注或冠状动脉内注射地尔硫䓬。
镇静镇痛药物:可以缓解紧张情绪、降低心肌耗氧量以缓解心绞痛,但需慎用吗啡等阿片类药物,以防诱发或加重痉挛。
抗血小板治疗:应尽早启动,包括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600 mg(或替格瑞洛180毫克顿服)负荷剂量,后续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或替格瑞洛90毫克2/日)常规剂量维持。
并发症的处理:以急性心梗、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为主要表现的CASS患者,应及时对症抢救。
稳定期治疗
目的是防止复发,减少急性心脏事件。
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的控制:包括戒烟酒、控制血压、维持适当的体重,纠正糖、脂代谢紊乱,避免过度劳累和减轻精神压力等。
药物治疗:
钙离子拮抗剂(CCB):疗效最肯定且应用最广泛,如地尔硫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和贝尼地平,其中地尔硫䓬和贝尼地平可作为首选;
硝酸酯类药物:预防CASS复发的疗效不如CCB,常用于不能使用CCB时的替代或当CCB疗效不佳时与之联合。由于有耐药性,硝酸酯类药物不宜采用覆盖全天的给药方式,应尽可能留下6~8h的空白期以防发生耐受。
钾通道开放剂:若CCB和硝酸酯类联合仍不理想,可换用CCB与尼可地尔(常用剂量5-10mg 每天3次)联合;禁用于心源性休克、伴有左心室衰竭、低血压和特异性体质的患者。
β受体阻滞剂:对于合并有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严重心肌桥,且临床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心绞痛的患者,若CCB和硝酸酯类疗效不佳时可以慎重联合使用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于冠状动脉无显著狭窄的CASS患者禁忌单独使用。
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CASS的发作频率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应根据CASS的临床类型确定胆固醇的目标值或降低幅度,坚持长期应用,但尚无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抗血小板治疗:CASS患者均应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以防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临床表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应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一次生气全身器官受伤, 不良的情绪可使血压升高。尤其是老年人受到严重精神创伤,出现愤怒、焦虑、仇恨等激动情绪时,很可能诱发血压突然升高,严重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心肌梗塞、猝死等。
生气后
心脏血流增加一倍
肝脏比平时大了一圈
免疫系统罢工6小时
生气时肺泡不断扩张
生气时肠胃功能紊乱
生气后乳房出现肿块
生气时甲状腺变甲亢
一生气皮肤会长色斑
因此劝君莫生气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心内科门诊遇见过这样一患者,来医院时是因为感冒来的医院,并且是在家吃了好几天的感冒药症状不见好转,所以才来的医院。经过医院的检查,医生诊断为是流行性感冒。
这时患者说拿给我取些药我回家吃吧,然而医生会建议患者在医院观察2-3天看看病情控制的进展如何,此时的大部分患者会特别恼怒:他们觉得不就是得了流感吗,还要住院观察,是不是医院想坑我们患患者?
俗话说“不知者无罪”,医生会耐心的告诉患者,有时得流感后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为了预防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所以才让患者住院观察2-3天,确保没有心肌梗死的风险才让患者出院。有些患者听从医生的安排,但是有些患者还是觉得医生在欺骗、恐吓消费者。医生劝说无果,只能让患者自行出院了。
其实,根据最新的呼吸系统的研究发现,流感或者肺炎造成的感染有一定的可能会引起心肌梗死或者中风。其中,发现呼吸道中的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病毒的感染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1、流感病毒感染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细胞激活,造成斑块破裂从而堵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
2、患者突发感染后,炎性因子的释放造成冠状动脉里的血液浓度升高,变得粘稠,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变慢,从而容易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导致血管堵塞引发心肌梗死。
3、感染引起机体的发热、炎症都会造成人 体心跳加快,当心跳超过正常心率时会造成心脏的超负荷运转,导致心脏的严重缺氧,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引发心肌梗死。
可见,流感不能再认为是单纯的疾病了,所以大家要注重流感的预防与治疗,也要注重心肌梗死的预防。
第一,为了预防肺炎链球菌病毒感染,年纪大的老人可以接种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
第二,对有急性感染的患者,采用服用降脂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第三,目前还有种治疗方法,就是采用抑制血小板活化的药物对所有急性感染患者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是不是都有效果目前不确定,需要后期的继续研究。
胸闷(chest distress)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无不适,重者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受刺激后出现胸痛胸闷、喘不过气,而且两条胳膊麻木,描述症状比较像过度换气。
所谓过度换气是指呼吸太深过快,导致肺通气量过大,引起肺换气过多,血液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太多的情况,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常见的诱发过度换气的情况多见于生气、着急、紧张、害怕、恐惧等情况。
过度换气的症状比较多,常见的有以下表现:
一、呼吸加深加快
患者呼吸急促,常见的呼吸加深加快,病人自己可以有呼吸费力感,正是因为呼吸频率过快,呼吸深度过大,才导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从而导致过度换气,呼吸性碱中毒。
二、胸闷气喘
因为过度换气导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从而导致患者有明显的胸闷气喘感觉,严重者可有濒死感或窒息感。
三、心慌、心悸、心动过速
患者呼吸性碱中毒,刺激性的导致心跳加快,心率增高,患者可有心慌、心悸和心跳过速的感觉。
四、四肢及颜面麻木
可表现为四肢及颜面麻木,严重者还可有手足抽搐,四肢强直、肌肉痉挛等,纠正碱中毒后需要时间才能纠正肢体麻木和痉挛。
五、头晕
患者可有头晕恶心不适的感觉,尤其和眩晕症需要鉴别,可表现为头重脚轻、平衡失调等情况。如不能纠正碱中毒,头晕可持续或者呈进行性加重状态。
六、胃肠道症状
可以表现为恶心不适,口干咽干、反酸烧心、嗳气打嗝等,因为持续的二氧化碳排出过度,胃肠道症状有时候会持续比较明显。
七、其他症状
因为诱因不同,患者还可以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症状,需要我们加以警惕。
其实过度换气的诊断比较容易,有生气着急或者情绪刺激病史,加上动脉血气PaCO2降低,pH升高,多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但过度换气的诊断还需要和其他器质性疾病相鉴别,不能简单的认为患者是过度换气而影响其他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冠心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者闭塞,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疾病。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
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无论是大血管还是小血管,只要是血管引起了心肌缺血,都可以称之为冠心病,但冠心病有轻有重,和患者病变的血管关系密切。那么如果有病变的是小血管,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有症状!
无论是大血管还是小血管,都可以造成患者的冠心病症状,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如果患者的症状持续,那么即便是小血管,也是需要进行有效地治疗,以便改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
二、有危险!
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大血管病变就比小血管病变严重,其实一般情况下都是这样。但如果患者的小血管供应的心肌非常重要,那么同样会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此时的小血管同样也会有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风险的发生,也需要额外注意。
三、有心脏扩大!
大血管更容易导致心衰,导致心脏扩大等并发症,而小血管即便小,按道理来讲也会出现这些并发症。所以如果有心脏扩大,影响心功能的情况下,小血管也是需要干预的。
四、不需要干预!
有的血管特别的小,患者也没有症状,也没有相关风险,更没有引起和导致心脏扩大,这类患者的小血管病变,是可以不进行干预的。
亲,看懂了吗?血管大小有别,但并不意味着小血管就不需要处理。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你知道风湿热吗?
医学上风湿热是一种咽喉部A组乙型溶血链球菌感染后反复发作的全身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上表现以关节炎和心脏炎为主。
所以,千万不能忽视风湿热,也许你感觉它离自己很遥远,但事实上,很多人却生存在风湿热的魔爪之下,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30岁的小邹就是一名风湿热患者,更不幸的是,他饱受风湿性心脏病的困扰已经很多年,众所周知,风湿性心脏病主要是对心脏瓣膜有伤害,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以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是主动脉瓣。
而小邹所罹患的正是二尖瓣狭窄,医生说,正常二尖瓣口的面积约4-6平方厘米,如果瓣口面积减小至1.5-2.0平方厘米,属于轻度狭窄,如果为1.0到1.5平方厘米,则为中度狭窄,如果小于1.0平方厘米,则为重度狭窄。
一般轻度的二尖瓣狭窄可以并无不适,但如果狭窄达到了中度以上,患者就会有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血栓栓塞等症状,更糟糕的是,到目前为止,风湿性心脏病尚无一种能够治愈的方法,即便有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分离术等一些解决二尖瓣狭窄的手术,虽然能让患者生活质量和存活率提高,但这也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治愈。
因此,对于30岁的小邹来说,他是不幸的,因为长期身体不好,让整个家庭花费巨大,后期医生说需要手术治疗,但家里却实在拿不出钱了,事实上,医生说,小邹的二尖瓣狭窄已经达到了重度,如果不手术,死亡率将会非常高。
家里本想着能攒够钱再带小邹去做手术,但他却再也没等到那一天。
救护车的呼啸声震耳欲聋,可等到医生赶到事发现场的时候,发现小邹瞳孔已经散大至边缘,颈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消失,心电图为一条直线,很明显,他已经死去多时了,死神连抢救的机会都没留给医生。
从家属描述的情况来看,小邹死前一直喊胸痛,
医生分析,很有可能是发生了急性血栓栓塞,这是二尖瓣狭窄最严重的并发症,约20%的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血栓栓塞,一旦栓塞,死亡率几乎可以达到80%以上。
小邹的父母抱着儿子僵硬的身体失声痛哭,但却无法挽救小邹年轻的生命,医生说风湿热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的诱因,任何年龄都可发病,最常见是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因此在季节变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
一、冠心病是咋回事?
了解了冠心病是怎么回事?你才能了解冠心病根治能不能,如果不了解冠心病的原理,咱们接下来聊的这些就都没有意义。冠心病是咋回事呢?冠心病就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因为狭窄,导致狭窄血管所供血的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在这里,能够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的必经过程,有证据显示,从人类出生,动脉粥样硬化就始终伴随我们终生。也就是说,冠心病,本身就是我们人类衰老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自然病程,就和年龄一样,势不可挡。
二、冠心病能治愈吗?
明白了冠心病的道理我们就理解了,我们所做的所有为冠心病作出的努力,其目的都是为了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使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缓慢而已,至于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理论上讲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冠心病能够治愈,从理论上讲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就好像能够治愈逐年变老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所做的所有的治疗努力,都是为了延缓病情,改善症状而做出的努力。并不能真正治愈。
三、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太多了
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才是压垮中医的诸多稻草之一,在没有弄清楚事情原委之前,就有许多的打着“中医”幌子的非中医人来告诉你,这个事情我可以治愈。辩证法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所以,我讲得时候也不敢绝对怎样,包括冠心病能不能治愈,我也是从理论上讲,不会治愈。但或许随着医学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攻克冠心病,彻底治愈冠心病呢!但至少现在,真正的中医,也不会打着治愈的旗号来忽悠病人。
冠心病,临床治愈的数不胜数,但彻底根除或者治愈,或许需要时日。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天凉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又多了,现在各个医院的心内科、神经内科呈爆满趋势。这几天值班陆续又收了一些心梗的患者。对于突发胸痛、大汗有濒死感的患者大多都会很快的选择就医,得到较好的救治,减少死亡率。但是对于不典型的心梗,因为不能很好的鉴别,造成了不能挽回的损失。今天内容就是为了能让大家对不典型的急性心梗进行识别,提高警惕,从而保证生命安全。
清晰记得那是2年前的腊月廿四,那时候我还在急诊下属的综合内科病房,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呢?因为我们这个地方腊月廿三是小年,小年这天有扫房的习俗,扫尘祭灶兴家的寓意。故事的主人公是个70+岁的大爷,扫房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上年纪了嘛也没有太在意,以为休息下睡一觉就好了。第二天仍然有头晕,于是就是找他儿子带到医院看病,而正好这个家属和我们医院五官科的医生是同学,那天赶上我在病房值班,科里副主任告诉我一会要收一个头晕的患者,现在从急诊去做头颅CT了。很快患者行头颅CT检查回来,我去急诊接患者,就在急诊医生开住院证的过程中,大爷突然双眼凝视,呼之不应,我赶忙吩咐护士测血压,急查心电图,哎呀!不好心电图下壁导联ST抬高,心率30次/分,患者阿斯综合了。赶紧阿托品1毫克静脉注射,很快患者心率恢复到60次/分以上,恢复意识。赶紧送入急诊监护病房,此过程中患者又出现应激性溃疡,很是凶险,好再后期给予精心治疗后好转出院。这就是一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例。该患者无任何胸痛、胸闷不适的症状,后来听家人叙述,患者到医院后下车是两个家属驾服下来的,当时患者双下肢无力,精神状态也差。因为没有任何心脏症状,连急诊医生也不能发现心脏的异常。再有一个患者是我听我们急诊主任讲述的,一个50多岁的妇女因为恶心、呕吐、周身无力来看病,也是没有胸闷、胸痛不适,既往胃肠良好,看着也不像胃肠症状,建议行心电图检查,死活不同意,最后急诊接诊医生实在没办法就说:作图没事的话费用算我的,有事您缴费。这样才勉强同意,一查图又是一个下壁心肌梗死。
不典型的无痛心梗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潜伏在我们身边。稍有不慎就会惨遭毒害。我认为凡是50岁以上,颌部以下脐部以上任何不适,常规查心电图,不要因此几十块钱,因为您的不理解,而不去配合,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查图没事的话您留有一份心电图,将来万一有不适,可以进行比较心电图的变化,有事就需要赶紧治疗。我想如果你看过这篇文章后也一定会配合医生进行常规检查了吧。为了让更多的人明白,也为了更多人的健康,所以我坚持健康科普。
那么上述两个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为什么一个头晕,一个恶心呕吐呢?心脏的下壁和后壁分布较多的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支配肠胃,因此下壁后壁梗死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类似胃肠炎症状。另外急性下壁心梗后容易造成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到阻滞等严重心律时常,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症状。由于急性心梗有时候症状不明显,特此提醒大家: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果出现胸部轻微不适就必须立即就医检查。普通人如果平时没有胃肠炎。突然出现胃肠炎症状,或者无诱因出现牙痛、咽痛、颈肩部应该及时医院就诊,消除隐患,防治猝死。
中国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据了解,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外死亡人数是院内死亡人数的2.61倍,25-45岁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占总死亡的95%,其中64.8%发生在家中。
急性心梗急性发作急救时需注意马上停止一切活动,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激动,保持室内安静,以免刺激病人加重病情。并且立即服用救心丸,同时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尽快送院治疗。
冠心病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中老年人之中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冠心病的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长期的吸烟、饮酒史,有些患者家族中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冠心病的患者。以上情况对于诊断冠心病都是有力的病史。
下面来了解一下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心脏表面走形着血管,这些血管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给心肌细胞。冠脉血管由于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此时血液流通不畅。在患者平静的状态下,提供的氧气尚且能够供应心肌细胞的消耗。
但是,当活动或者劳动时,此时心肌细胞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供应能量消耗,狭窄的血管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氧气,那么,患者就出现胸闷、胸痛的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冠脉血管逐渐狭窄,在平静的状态下可能也会出现症状。当血管堵塞到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发生心肌梗死。
知道了冠心病的发病机制,那么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冠心病的注意事项。血管斑块的形成原因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所以,平时要少吃高脂、高盐的食物,清淡饮食,口服调脂、降压类的药物,注意控制血脂、血压在正常的范围内。多吃水果和蔬菜,对于血脂、血压的控制也是有好处的。另外,平时生活中要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减慢冠心病的患者的病情发展。
冠心病的发病诱因是由于活动时耗氧量的增加,所以冠心病的患者注意不要进行强度大的体育活动,例如快跑、游泳等。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项目都不能参加,对于一些活动量较小的,例如:太极拳、跳广场舞等都是可以进行的。另外,诱发冠心病的因素还包括情绪激动、寒冷刺激、饮酒。因此,避免上诉诱发的刺激因素,能够减少冠心病的发作。
对于冠心病的患者要完善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血管的阻塞情况,必要时置入支架。生活方式的改变只能减慢冠心病的病情进展。如果冠心病处于早期,冠脉狭窄并不严重,此时只需要药物治疗或者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病情进展。如果冠脉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此时需要置入支架才能使狭窄的血管被再次支开,使血流通畅。冠心病的患者并不是置入支架,就能高枕无忧。术后的支架维护也同样很重要,存在支架内再次斑块形成使血管狭窄的可能。所以要按医嘱坚持吃药,必要时复查。
体质肥胖的人群容易患胆结石和肾结石,经常吃高脂肪和高糖类食物,会导致人体过多脂肪的堆积,并且会导致血液胆固醇的堆积,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增加患结石的风险,需要改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要维持健康的体重,每天需要坚持锻炼身体。
胆结石和肾结石的发病几率比较高,引发结石的病因比较复杂,身体肥胖的人群更容易患有胆结石和肾结石,经常吃海鲜会增加结石的发病几率,平时需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并且要少吃草酸含量高的食物,不吃早餐也会导致胆结石和肾结石的发病,要养成定时吃早餐的好习惯,那么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胆结石和肾结石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体质肥胖会诱发胆结石和肾结石
身体肥胖的人群更容易患有结石疾病,经常吃高脂肪和高糖类食物会增加体重,并且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不仅会诱发结石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平时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少吃动物脂肪,尽量少吃煎炸油腻的食物,否则容易导致身体肥胖。
第二,不吃早餐会引发胆结石和肾结石
长期不吃早餐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长期不吃早餐会导致有毒物质的堆积,会严重影响到胃肠道的健康,并且会导致人体内钙盐结晶,会增加结石的发病几率,平时要养成定时吃早餐的好习惯,早餐尽量清淡,要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第三,多次妊娠容易诱发胆结石和肾结石
女性多次妊娠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比较大,不仅会损伤到子宫和卵巢的健康,女性多次妊娠也会影响到胆道功能,会引起胆道功能紊乱,容易造成平滑肌收缩乏力,多次妊娠的女性更容易患有胆结石和肾结石,加上女性在怀孕期间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会增加胆结石的发病率。
引发胆结石和肾结石的原因比较复杂,身体肥胖会导致胆结石和肾结石的发病,需要维持健康的体重,并且要加强身体锻炼,避免过多脂肪的堆积,不吃早餐也会导致胆结石的发病,要养成定时吃早餐的好习惯,女性多次妊娠会增加胆结石和肾结石的发病率。
猝死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平时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的人群,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原因而导致的死亡,被称之为猝死。
猝死有什么特点呢?
1.发病急:
大多数猝死发生在发病后即刻或者至一小时或者数小时以内的死亡,所以,猝死的预防相当困难,因为毫无征兆又发病太急,往往不易被发现和注意。
2.进展快:
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具体的量化时间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有人认为其从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之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由此可见整个综合征的进展过程之快。
3.结局差:
猝死是以死亡为结局的综合征的统称,所以,没有死亡就没有猝死的概念。而一旦发生猝死,其结局就是——死亡。
4.人数多:
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其中心脏性猝死人数达54万。可见猝死人数之多。
5.难预防
正是因为是看起来健康的人群,而且是毫无防备的突然间发病,所以猝死的预防非常难,你对一个正常人讲你会猝死,我估计你是找骂型的,但猝死就是发生在不可能发生的人群身上才是猝死。
冠心病很容易发生猝死吗?
在猝死的分类中,就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也称之为心脏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心源性猝死的时间节点,多数人认为是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在瞬间至一小时之内发生。
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源性猝死占75%之多。从我国猝死死因的表格可以看到,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所致。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大死因,而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主力军,冠心病患者也是最容易发生猝死的人群,所以这个问题非常容易回答,由数字就可以得出结论——冠心病最容易发生猝死。
一旦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脏器质性疾病的人群,做好冠心病二级预防等治疗,才能改善预后和减少猝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到胸痛,或者是胸闷,是不是就预示着我们的心脏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情绪波动而在发生的变化,但是发生变化时我们可有注意过?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冠心病的出现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危害吧!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冠心病?它是就是我们心脏受累缺血时的一种病症,主要是向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冠状动脉,它在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或者闭塞时,就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是坏死出现的胸痛、胸闷等不适的现象,称之为冠心病。
它的出现基本上是因为冠状动脉壁上的斑块累计形成的,斑块的堆积会导致动脉管壁不断的在变窄,使血液难以通过,而且除了遗传和年龄等不可控的因素以外,还会因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的人群或者是吸烟的人群等可以控制的因素造成的。
随时时间的推移,如果心脏无法正常的泵血的话,冠心病会削弱心肌可能会引起心里衰竭;也会导致不规律的心跳引起心率不齐。
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胸痛,也会出现不正常的呼吸短促等现象。
典型的症状:1.短暂的冠脉狭窄会引起胸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绞痛,它通常是由于劳累或者是情绪激动引起的。2.如果心脏无法供应处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需求时,我们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呼吸急促并且感到疲劳。3.如果冠脉被完全堵塞时,就是引起心肌梗死。4.在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时,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牙疼,头晕,恶心或者呼吸短促等症状。
1. 我们应该及时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同时我们也应该定时的去体检;
2. 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宜大喜大悲,要学会处事不惊,遇事不急的性格,因为情绪的波动,会引起心脏的加速跳动,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所以我们要避免动怒,生气;
3. 我们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一个舒适的环境还是患者心情愉悦,应当注意保暖,干净,不去人多的地方,尽量减少呼吸道的感染;
4. 我们要保持适量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也可以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
5. 我们也要学会释放压力,尽可能给自己减轻压力。
近年来,心梗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尤其以35岁~44岁的中年人居多。然而,10个心梗9个可防,心梗的发病并非不可控。
心梗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与现代社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如大量饮酒、吸烟无度、压力过大、缺少运动以及营养搭配不合理等。
这些不良习惯会引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疾病,一旦控制不到位,都会大大增加患病的风险。
心梗的疼痛并非总是明显,有时症状与胃肠炎、肩颈疼痛以及牙疼等相似,容易被忽视。因此,当出现胸部不适、肩颈痛、牙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检查。
预防心梗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将血压控制在149/90mmHg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3%以下。
肥胖症患者应加大运动量,控制体重,男性腰围要<90厘米,女士腰围最好别大于80厘米。
早睡早起、坚持锻炼、排解压力、饮食清淡、低盐低油、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都是预防心梗的有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常常让患者承受突如其来的痛苦。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心前区胸骨后的压榨样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即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也无法缓解。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并非所有急性心梗患者都会出现这种典型症状。
据统计,约1/6至1/3的急性心梗患者没有典型的胸痛症状,而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牙痛、咽喉痛、关节痛等,这很容易导致误诊。此外,还有20%至25%的急性心梗患者没有任何疼痛症状,被称为无痛性心梗。这类患者中,有的在发病初期就出现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有的在整个病程中都无胸痛发作,事后体检作心电图时才发现曾经得过心肌梗死。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发生了心肌梗死,却不出现疼痛信号呢?专家认为,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心脏病变部位不同:如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则对疼痛不甚敏感;有的是后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现疼痛;还有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害时,常无疼痛感觉。
2. 个体差异:老年人由于器官组织老化,感觉迟钝,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加上脑萎缩或痴呆,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说不出明确的不适,掩盖了病情。
3.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感觉神经受累,这样便会使痛觉变得迟钝甚至没有痛觉。
4. 情绪改变:过度紧张、疲劳等,可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变得迟钝。
为了及早发现无痛性心梗,我们应关注以下症状: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出冷汗、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困倦乏力、胃部不适、胀满恶心、脉搏细弱不规则等。如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作心电图等相关检查,以便早确诊、早治疗。
心梗,全称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发生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
对于心梗患者来说,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康复和预防再次发生。然而,锻炼要适度,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首先,心梗患者在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这包括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如举臂、伸腿、扭腰等,时间在1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避免突然的运动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引发急性心梗。
其次,心梗患者每周至少要进行3次体育锻炼,每次不低于2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做广播体操、打网球等运动。运动强度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度调整,避免心率过快。
此外,锻炼结束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散步或弯腰伸臂等。这样可以避免心脏负荷突然下降,引发血压降低等不适。
值得注意的是,心梗患者在锻炼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再次发生心梗的风险。
总之,心梗患者进行体育锻炼要适度,做好热身运动,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并注意放松活动。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才能更好地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双11购物节的临近,许多网购爱好者纷纷熬夜抢购心仪的商品。然而,这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的生活方式,却可能成为引发急性心肌梗塞的诱因。
去年,45岁的陈女士在双11抢购活动中,因为网络拥堵,连续等待6个小时才成功下单。然而,在关掉电脑的瞬间,她突然感到胸口剧痛,脸色苍白,晕倒在地。经过医生的诊断,陈女士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原因是长时间熬夜和情绪激动导致心脑耗氧量增加。
事实上,双11熬夜抢购并非个例。许多人都有熬夜网购的习惯,尤其是在双11这样的大型促销活动中。熬夜网购容易导致身体过度疲劳,降低机体免疫力。同时,网购时可能会不自觉进食大量食物,增加腹内压力,加重心脏负担。此外,情绪容易随着网购紧张激动,血压也会升高。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中,约70%会有先兆症状。这些症状包括:
这些先兆症状多在发病前1周出现,少数病人甚至提前数周。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为了避免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以下措施值得关注:
此外,年轻人应重视心血管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了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其中,肌钙蛋白检测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一直备受关注。传统的肌钙蛋白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最新研发的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方法在诊断心肌梗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方法(ArchitectSTATHigh Sensitive Troponin)相较于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研究显示,该方法在急诊后3小时内即可有效确诊心肌梗死,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
一项由德国汉堡大学心脏中心进行的研究表明,在3家德国胸痛中心连续收治的1,818例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成人患者中,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方法在排除心肌梗死和确诊心肌梗死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入院时和3小时后进行的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其敏感性分别为82%和9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和99%。
此外,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方法在诊断心肌梗死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研究显示,951例患者入院时的高敏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低于第99百分位数,但3小时内增至该界值之上。这一变化以及3小时后的阳性肌钙蛋白水平具有的阳性预测值为83%,明显高于常规肌钙蛋白检测结果所具有的58%的阳性预测值。
尽管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方法在诊断心肌梗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未来,随着该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将为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心前区不适是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之一便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
1. 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由于血脂在动脉壁上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
2. 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3.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这些疾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4. 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因素会刺激心脏,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5. 天气突变:寒冷的天气会使得血管收缩,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和救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等。
如果出现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随着季节的交替,尤其是在秋冬季节交替之际,天气的变幻莫测对人体健康带来了诸多挑战。这种天气变化容易导致人体内环境失衡,引发冠状动脉痉挛,从而诱发心梗。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除了天气因素外,人们容易在重要的节假日暴饮暴食,过度饮酒、吸烟、疲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面对心梗,时间就是生命。心肌梗死的急救目的在于尽快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研究表明,1小时内进行再灌注治疗,死亡率仅为1.6%;而6小时后,死亡率则上升至6.8%。因此,一旦出现胸痛、胸闷、气促、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拨打120,呼叫急救车。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会迅速进行初步诊断,并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可在6-12小时内进行,以开通闭塞的血管,挽救生命。
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手术后,需定期复查,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肌酸磷酸激酶等。同时,复查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以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除了及时就医外,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心梗风险。
心肌梗死,又称急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当发生心肌梗死时,患者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就地休息或平躺,避免心脏负担加重。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胸骨后剧烈疼痛、左肩或左臂放射性疼痛、牙痛、背痛以及上腹部剑突下疼痛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患者可采取以下自救措施:1.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增加心脏血液供应,缓解心肌缺血症状;2.嚼服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3.保持冷静,避免紧张、焦虑情绪,以免加重病情。
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是常见的急救药物,患者应随身携带,以便在突发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改善心肌供血等。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治疗则适用于少数患者。
心肌梗死患者在康复期间,应注意以下事项:1.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2.合理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3.适量运动,增强体质;4.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了解心肌梗死的症状、自救方法及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胸痛是常见的症状,很多人会将其误认为是心梗。然而,胸痛不一定是心梗,它也可能是其他严重疾病的信号,例如主动脉夹层。本文将介绍胸痛的常见原因,以及如何鉴别主动脉夹层与心梗,帮助大家正确应对胸痛。
一、胸痛的常见原因
1. 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2. 胸壁疾病: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胸壁肿瘤等。
3. 胸膜疾病:胸膜炎、气胸、血胸等。
4. 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肺栓塞、支气管哮喘等。
5. 消化系统疾病:食管炎、胃溃疡、胰腺炎等。
二、如何鉴别主动脉夹层与心梗
1. 症状:主动脉夹层常伴有剧烈的胸痛,疼痛可放射到背、腹、腰和下肢;而心梗的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可向左肩、左臂放射。
2. 病史:主动脉夹层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而心梗患者则多有冠心病病史。
3. 检查:主动脉夹层可通过超声心动图、CT等检查确诊;心梗可通过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确诊。
三、预防胸痛的发生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
2. 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4. 出现胸痛症状时,及时就医。
心肌缺血,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往往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中老年人的健康。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心肌缺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威胁生命。
那么,心脏缺血究竟有哪些预警信号呢?以下列举了心肌缺血的十个典型症状,帮助大家及时发现并预防:
典型症状:
1. 工作劳累或精神紧张时,胸骨背后或心前区出现闷胀痛,或紧缩样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可缓解。
2. 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
3. 寒冷天气、饱餐后或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
4. 睡觉时,枕头过低出现胸闷憋气,抬高枕头后可缓解。
5. 睡觉或白天平躺时,突然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坐起或站立后缓解。
6. 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不典型症状:
1. 突然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
2. 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困倦。
3. 胃部不适、恶心,或牙痛、颈椎痛。
4. 运动或运动后出现咽喉痛、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
如何缓解心肌缺血?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同时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心肌缺血的恶化。
1. 放慢生活节奏,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2.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
3. 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酒。
4. 避免过重体力劳动和突然用力。
5. 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6.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7. 使用预防性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