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流感后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是真的吗?

流感后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是真的吗?
发表人:赵彦鹏医生

在心内科门诊遇见过这样一患者,来医院时是因为感冒来的医院,并且是在家吃了好几天的感冒药症状不见好转,所以才来的医院。经过医院的检查,医生诊断为是流行性感冒。

 

这时患者说拿给我取些药我回家吃吧,然而医生会建议患者在医院观察2-3天看看病情控制的进展如何,此时的大部分患者会特别恼怒:他们觉得不就是得了流感吗,还要住院观察,是不是医院想坑我们患患者?

 

 

俗话说“不知者无罪”,医生会耐心的告诉患者,有时得流感后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为了预防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所以才让患者住院观察2-3天,确保没有心肌梗死的风险才让患者出院。有些患者听从医生的安排,但是有些患者还是觉得医生在欺骗、恐吓消费者。医生劝说无果,只能让患者自行出院了。

 

其实,根据最新的呼吸系统的研究发现,流感或者肺炎造成的感染有一定的可能会引起心肌梗死或者中风。其中,发现呼吸道中的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病毒的感染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为什么流感会引起心肌梗死呢?

1、流感病毒感染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细胞激活,造成斑块破裂从而堵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

 

2、患者突发感染后,炎性因子的释放造成冠状动脉里的血液浓度升高,变得粘稠,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变慢,从而容易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导致血管堵塞引发心肌梗死。

 

3、感染引起机体的发热、炎症都会造成人 体心跳加快,当心跳超过正常心率时会造成心脏的超负荷运转,导致心脏的严重缺氧,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引发心肌梗死。

 

 

可见,流感不能再认为是单纯的疾病了,所以大家要注重流感的预防与治疗,也要注重心肌梗死的预防。

目前,临床上对心肌梗死的预防有以下几点:

第一,为了预防肺炎链球菌病毒感染,年纪大的老人可以接种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

 

第二,对有急性感染的患者,采用服用降脂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第三,目前还有种治疗方法,就是采用抑制血小板活化的药物对所有急性感染患者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是不是都有效果目前不确定,需要后期的继续研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乙型流感疾病介绍:
乙型流感,是由乙(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伴头咳嗽、流涕、鼻塞、发热、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以单纯型、胃肠型、肺炎型和中毒型表现为主,单纯型起病急,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可伴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胃肠型以腹痛、腹泻、呕吐症状为主,肺炎型可出现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中毒型可有全身毒血症、神经系统受损、心血管系统受损等表现。主要通过接触及飞沫传播,传染性强,轻症患者病程短,常呈自限性,有的患者需进行药物治疗,本病多数可以治愈。部分患者不治疗也可自愈,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药物治疗,一般治疗周期为1~2周,如果症状持续存在且加重,应该引起重视,以免引起肺炎、心脏损伤、休克等。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心肌的坏死是不可逆的,所以,心梗后的相关并发症,或者是再梗死,就时刻威胁着心梗患者的生命健康。

     

    那么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再发生和并发症呢?

     

    1.药吃好

     

    一旦罹患心梗,患者需要几乎终身服用药物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所以,把药吃好是预防心梗后并发症或者再梗死的最好方法,吃药没有捷径,许多人口服药物两年三年之后,因为没有症状,所以,停药者不在少数,而停药后直接导致的可能就是再梗死或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勤复查

     

    心梗后复查尤其重要,因为心梗后并发症的发生也不是随时出现,比如心功能不全,可能有部分病人要到1到2年以后才会出现,所以,定期到医院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相关并发症,及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3.会运动

     

    心梗后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也不是什么运动都不能有,心梗后的运动处方,鼓励患者多做有氧运动,会对心梗的愈合有着良好的作用,而适量运动也会有助于减少心梗并发症和再发梗死的可能。

     

    4.戒烟酒

     

    戒烟戒酒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改变生活习惯,杜绝不良嗜好,定期作息和规律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同样的年龄,同样的性别,为什么别人没有心梗,而你发生了心梗,需要找到原因,加以预防,如果心梗后仍然执迷不悟,仍然熬夜抽烟等不改变,那么下次心梗或者并发症就离你不远了。

     

     

    5.懂生活

     

    适度的生活节奏,减少工作压力,减少生活压力,保持愉悦心情,对于预防心梗后再梗死和相关并发症也尤其重要。所以,发生心梗后,更应该懂得如何去生活,更应该懂得拿得起和放得下,方能减少心梗后相关并发症和减少再梗死的发生。

     

    其实预防心梗后并发症,还有其他一些小小的细节,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只有更加注意,才能更加安全。

     

    预防并发症,我们需要一直去努力!

  • 82岁老人患有高血压,不稳定性心绞痛,腔梗,左下肢静脉血栓。全身血管都不好,这种情况下,治疗心绞痛,是放支架,还是药物保守治疗更安全?

     

    这样的情况非常多见,因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口寿命的不断提高,还有就是医疗水平的发展,最后就是居民收入和医保新农合报销的背后支撑,老年人需要考虑是否放支架还是保守治疗的例子已经非常普遍。

     

     

    那么,对于高龄老人,是不是就不能放支架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高龄病人,也有积极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例子,比如笔者就做过90多岁的老年心肌梗死。92岁的一个邻居,急性心肌梗死来医院找我就诊,对于平素身体还可以的老邻居,我积极建议首选急诊支架植入治疗,事实证明,我的选择也是正确的,因为刚刚发生心梗2小时,术后效果非常的好。

     

    那是不是年龄小的就一定需要积极治疗呢?

     

    也不是这样,笔者还遇到过39岁的一个小伙子,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右冠状动脉闭塞,回旋支闭塞,但前降支还可以,行内科介入治疗失败,最后在我的建议下,先行了内科保守治疗,现在情况也可以。

     

    所以,年龄不是决定患者能不能放支架还是保守治疗的唯一因素。还有其他因素会决定我们是积极治疗还是保守治疗。

     

    1.病变情况

     

    病变的程度,病变的位置,病变的长度,是否为分叉病变,是否为钙化病变,是否为闭塞病变等等,手术难易程度相对来讲决定了患者是否行介入支架治疗的很大比重,如果病变比较简单,手术操作相对比较简单,那么我们行支架植入治疗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2.手术难易程度

     

    手术难易程度是和病变情况相辅相成的,病变越复杂,那么手术越困难,相对来讲,可能需要积极地概率就大打折扣。

     

    3.患者一般情况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一般情况,比如脑梗塞是不是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栓是不是比较难以控制,高血压控制的好不好,有没有其他合并症等等。如果患者的预期寿命已经很短,或者说即使我积极治疗了冠心病,我的其他疾病仍然比较复杂,可能我们选择保守的概率就相对较高。所以,患者的一般情况相对来讲非常重要。

     

    4.患者及家属的意愿

     

    如果患者家属比较积极,医生又有相对的把握,可能促成放支架的概率就高,相反,如果患者和家属相对很保守,那么保守的概率就相对比较低。

     

    5.其他因素

     

    比如医生的治疗态度,医生和患者还有家属的沟通情况等等,都会对选择保守还是支架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选择保守还是支架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如果患者是急性发病,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医生早已经建议患者行急诊支架治疗,就是患者相对比较稳定,还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才有了思考是不是要保守还是要支架。

     

     

    有时候,做出选择还是需要勇气的!希望笔者的这一席话可以帮得到你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对于脑血管的危害,脑梗塞和脑出血是常见的两种表现。很多人知道高血压的危害会让患者出现脑梗塞和脑出血,但为什么高血压会引起脑出血和脑梗塞呢?估计很多人依然是一知半解。

     

    今天咱们就来讨论一下,为什么高血压会引起脑出血和脑梗塞?

     

     

    一、高血压为什么会引起脑出血?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

     

    高血压引起脑出血,机制主要是血压越高,血管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当血管承受的压力过大,超过了血管可承受的最大压力时,就会像气球一样被吹爆,就会导致脑出血。

     

    但实际上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机制还有很多,比如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脆性增加,血管瘤使得血管能够承受的压力更小等等。这些都是高血压容易导致和引起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二、高血压为什么会引起脑梗塞?

     

    高血压会引起脑梗塞,和引起脑出血的机制不太相同。但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是高血压容易引起脑梗塞的主要机制。也是高血压导致其他部位动脉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

     

    三、如何避免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

     

    既然高血压这么容易导致脑出血和脑梗塞,那么如何避免高血压引起的脑梗塞和脑出血呢?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把血压控制正常!血压控制正常,是预防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唯一途径,如果不控制血压,其他的任何方法都是徒劳、所以要避免出血和梗塞,控制血压是关键!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脑梗死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危重疾病,之所以说它危重主要是因为如果抢救不及时病人并发脑疝就特别容易引起死亡,而且很多患者在出院以后大多会遗留一定的并发症,比如说话吐字不清、无法走路、口角歪斜等。


    脑梗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某种物质引起了脑血管的堵塞,进而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发生脑细胞的坏死,那直接把血管融通不就可以了吗?目前真的没有什么有效药物可以化解脑梗吗?面对脑梗死我们真的无计可施吗?为了让大家对于脑梗死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1.临床上存在一些药物能够把堵塞的血管溶通:


    其实医院专家是很聪明的一帮人,他们很早就想到过用药物把堵塞的血管弄通,这类药物常见的有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


    前两者是比较传统的溶栓药物,而阿替普酶是新型的溶栓药物,它和传统的溶栓药物相比,拥有很大的优势,比如溶栓效果更强、出血风险大大降低。但是要明白,一分钱一分货,阿替普酶虽然优点多,但是它的价格是比较贵的,一支的级别在5000元左右。


    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压根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溶栓的药物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可能作为非专业人士没有听过而已。

     


    2.虽然存在溶栓药物,但是它自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溶栓听起来是比较美好的,但是实际上这种治疗措施是比较复杂的,在进行溶栓之前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风险、是否存在溶栓的禁忌症,如果这些没有注意到,就特别容易产生危及患者声明的并发症。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患者发病的时间,这个对于是否溶栓来说有着很重要的价值,一般认为发病在6个小时以内适合溶栓,超过了这个时间再溶栓不仅仅效果不好,而且也存在很大的出血风险。


    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为何医生这么惧怕出血,其实这里说的出血和我们哪里弄破的出血是不一样的,溶栓带来的出血大多是比较严重的,如果出血部位在脑组织或者消化道,那就有很大的可能会要了病人的生命。


    现实中仍然存在一部分脑梗死患者有出血的倾向,这种情况下是不太适合溶栓的,而且溶栓的禁忌症里面提到了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者心肌梗死、脑梗死的面积较大、48小时内进行过肝素治疗等。这一系列的限制,都使得溶栓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过呢在临床上还有别的治疗方式来应对脑梗死,比如机械取栓、血管介入治疗。不过这两种治疗方式还不是太成熟,而且对于技术要求也高,而且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对于那些远离三甲医院的病人来说,也有可能会错过这些治疗的时机。

  • 心律失常是什么?会不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什么样的疾病会引起心律失常?如果得了心律失常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在生活中那些行为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呢?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首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跳动,心脏的起源在传导过程受到障碍时会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节律发生异常,它可以是自己单独发作也可以是和一些血管疾病一起发生,它是可以突然发作导致猝死,也可以使持续的跳动累及心脏而衰竭。

     

    其次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以及心功能对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都是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的症状,如果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引起心悸,胸闷,出汗头晕以及低血压,部分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1. 冠状动脉性如果供血不足的话对于冠心病的患者来说,心律失常可能会增加心肌缺血,会出现气短,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或者心肌梗死等现象;

     

    2. 脑动脉如果供血不足,会导致头晕,视线模糊甚至会出现乏力,在严重时患者还能会出现昏迷,抽搐等脑损害的表现;

     

    3. 肾动脉供血不足,如果心律失常,肾血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少,就会出现少尿,蛋白尿等症状;

     

    4. 心律失常会导致血流量的降低,就会发生肠系膜动脉痉挛,会使肠道缺血,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现象;

     

    5. 如果心功能不全的话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水肿等现象。

    最后,我们要保护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

    1. 生活要有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我们居住的环境要保持清幽,多种些花草,尽量避免喧闹的;

     

    3. 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预防感冒;

     

    4. 我们尽量保持标准的体重,不要贪吃,因为过多的脂肪或者发胖也会导致心脏的负荷加重;

     

    5.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天气,季节的变化,提前做好防护,保护自己不受病毒的侵害;

     

    6. 我们时刻应该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尽量学会消除紧张,恐惧,愤怒的不良清楚刺激;

     

    7.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患者的变化,如果遇到紧急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也可以在家中常备一些应急的药物。

     

  • 天凉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又多了,现在各个医院的心内科、神经内科呈爆满趋势。这几天值班陆续又收了一些心梗的患者。对于突发胸痛、大汗有濒死感的患者大多都会很快的选择就医,得到较好的救治,减少死亡率。但是对于不典型的心梗,因为不能很好的鉴别,造成了不能挽回的损失。今天内容就是为了能让大家对不典型的急性心梗进行识别,提高警惕,从而保证生命安全。

     

     

    清晰记得那是2年前的腊月廿四,那时候我还在急诊下属的综合内科病房,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呢?因为我们这个地方腊月廿三是小年,小年这天有扫房的习俗,扫尘祭灶兴家的寓意。故事的主人公是个70+岁的大爷,扫房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上年纪了嘛也没有太在意,以为休息下睡一觉就好了。第二天仍然有头晕,于是就是找他儿子带到医院看病,而正好这个家属和我们医院五官科的医生是同学,那天赶上我在病房值班,科里副主任告诉我一会要收一个头晕的患者,现在从急诊去做头颅CT了。很快患者行头颅CT检查回来,我去急诊接患者,就在急诊医生开住院证的过程中,大爷突然双眼凝视,呼之不应,我赶忙吩咐护士测血压,急查心电图,哎呀!不好心电图下壁导联ST抬高,心率30次/分,患者阿斯综合了。赶紧阿托品1毫克静脉注射,很快患者心率恢复到60次/分以上,恢复意识。赶紧送入急诊监护病房,此过程中患者又出现应激性溃疡,很是凶险,好再后期给予精心治疗后好转出院。这就是一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病例。该患者无任何胸痛、胸闷不适的症状,后来听家人叙述,患者到医院后下车是两个家属驾服下来的,当时患者双下肢无力,精神状态也差。因为没有任何心脏症状,连急诊医生也不能发现心脏的异常。再有一个患者是我听我们急诊主任讲述的,一个50多岁的妇女因为恶心、呕吐、周身无力来看病,也是没有胸闷、胸痛不适,既往胃肠良好,看着也不像胃肠症状,建议行心电图检查,死活不同意,最后急诊接诊医生实在没办法就说:作图没事的话费用算我的,有事您缴费。这样才勉强同意,一查图又是一个下壁心肌梗死。

     

     

    不典型的无痛心梗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潜伏在我们身边。稍有不慎就会惨遭毒害。我认为凡是50岁以上,颌部以下脐部以上任何不适,常规查心电图,不要因此几十块钱,因为您的不理解,而不去配合,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查图没事的话您留有一份心电图,将来万一有不适,可以进行比较心电图的变化,有事就需要赶紧治疗。我想如果你看过这篇文章后也一定会配合医生进行常规检查了吧。为了让更多的人明白,也为了更多人的健康,所以我坚持健康科普。

     

    那么上述两个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为什么一个头晕,一个恶心呕吐呢?心脏的下壁和后壁分布较多的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支配肠胃,因此下壁后壁梗死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类似胃肠炎症状。另外急性下壁心梗后容易造成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到阻滞等严重心律时常,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症状。由于急性心梗有时候症状不明显,特此提醒大家: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果出现胸部轻微不适就必须立即就医检查。普通人如果平时没有胃肠炎。突然出现胃肠炎症状,或者无诱因出现牙痛、咽痛、颈肩部应该及时医院就诊,消除隐患,防治猝死。

     

    中国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据了解,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外死亡人数是院内死亡人数的2.61倍,25-45岁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占总死亡的95%,其中64.8%发生在家中。

     

    急性心梗急性发作急救时需注意马上停止一切活动,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激动,保持室内安静,以免刺激病人加重病情。并且立即服用救心丸,同时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尽快送院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是有规定的,正如提问者的问题一样,将高血压的血压降的过低,也是容易有危险的!

     

     

    一、达标不是把血压降的更低

     

    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是血压达标,而这里的达标,肯定不是越低越好,如果将血压降的过低,肯定是会增加相关疾病的风险的,道理很简单,灌注不足导致的心梗脑梗屡见不鲜。所以,把血压控制好可以,但降的太低也就不对了,我们不仅仅要把血压降下来,还得保证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太高,当然也不能过低。

     

    二、血压降的过低是减药或者停药的一个标准

     

    好多人问,那我高血压,如果血压降低过低或者太低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时候已经是我们血压药减量的标准了,此时我们就需要减量降压药物,比如把两种降压药物变成一种,或者只减量其中的一种降压药物。如果减量药物后血压仍然过低,那么就需要考虑再减量或者停药了。

     

    三、不能为了吃降压药而吃降压药

     

    降压药要吃,但不能为了吃降压药而吃降压药,吃降压药是有其一定的目的的,比如为了降压,为了保护靶器官,为了使得心率达标等等。我们不能盲目的为了吃降压药而吃,了解你吃降压药的目的,有时候也很重要。过犹不及,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为了降压,而把血压降低到另外一个极端,这也是降压中不允许的。

     

     

    亲,听懂了吗?过犹不及,把血压降的过低,也是一种伤害。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一、冠心病是咋回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是一慢性疾病,其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从而导致病变冠脉所供应的心肌缺血改变的一种疾病。所以,通俗的来讲,冠心病也就是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一种综合征。

     

    冠心病平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时间的转移,病变和病情可能会逐渐地加重。患者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多数冠心病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或者不能活动,活动后出现胸闷、胸疼、气短或者憋气等不适症状,休息后可缓解。但也有冠心病直接表现为猝死、心律失常或者心功能不全。

     

     

    二、冠心病有哪些可怕的结果?

     

    1.影响生活质量

     

    冠状动脉长期缺血的情况下,最终会导致远端下游相应的灌注区域的心肌缺血,从而导致患者活动后不适,甚至不能活动,或者静息状态下也发生心绞痛,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导致心功能不全

     

    长期持续的心肌缺血,会导致缺血性心肌病,心肌重构,心脏扩大,从而使得心脏泵功能衰竭,患者出现活动后气喘,不能平卧等左心功能不全症状,或者合并下肢水肿,肝淤血,胃肠道淤血等右心功能不全症状,甚至同时出现全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3.导致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可表现为早搏,房早或者室早,严重者可表现为室速、房颤,甚至室颤或者心脏骤停。而心律失常多数继发于心肌缺血之后,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长期持久的冠心病,即使在服用药物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进展,如果不服用药物,进展的速度可能会更快,冠心病五种类型中,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是大家了解最多也最常碰到和听到的一种类型。冠脉狭窄的基础上,斑块的破裂会导致血小板急剧聚集,从而导致血管管腔的急性闭塞,就是常说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也是冠心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5.猝死

     

     

    冠脉狭窄的突然加重或者堵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从而导致心脏骤停的结局,就是心源性猝死。在冠心病的分型中,分为“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无症状型、心力衰竭或(和)心律失常型、猝死型”共五种类型。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看到,猝死型可能是冠心病最为残酷的一种也是最不能让人接受的一种类型和结局了。

     

    当然,除了以上危害,冠心病还可以有其它一些并发症或者危害,但无论怎样,一旦出现并发症或者不良结局,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预期生存寿命。

     

    三、怎么防止这么可怕的事情发生?

     

    虽然冠心病的危害比较大,但我们也不要对过于恐惧冠心病。因为,冠心病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发生的疾病。即使已经换上了冠心病,也可以通过二级预防而得到效果很好的治疗。我们怎么防止这么可怕的事情发生呢?

     

    1、控制体重,饮食清淡

     

    控制体重可减轻心脏负荷,也可减少冠心病的相关并发症。清淡饮食可减慢冠心病进程,日常饮食中,无论是食物的颜色还是品种,都要注意均衡搭配,保证食材的新鲜,只有从细节入手,才可以让冠心病更长久。

     

    2、避免超负荷工作,减轻日常压力

     

    超负荷工作和压力太大,是现代人的常态,长期使体内的心脏“发动机”全速运转,可能是现代人冠心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的主要原因。 学会调节生活节奏,张弛有度,工作有节,才能让我们远离冠心病和其他疾病。

     

    3、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健康体检

     

    避免抽烟喝酒,避免熬夜吸毒,避免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减少相当比例的冠心病。而且定期健康体检,尤其是已经罹患冠心病的人群,定期的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可以尽早发现和识别可能出现的冠心病并发症。

     

    4、住的离医院近点

     

    对,你真的没有看错,住的离大医院近点是减少冠心病不良结局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一旦发生严重的冠心病并发症,可以自己处理的概率非常小,而发病时离大医院太远而延误治疗,是冠心病常见的遗憾。有基础病的人应尽量避免在拥挤环境中活动,如果一旦发生冠心病,及时到有急诊手术条件的大医院就诊,可减少相当比例的不良风险。

     

    冠心病,很可怕;但是直面已经发生的冠心病,正确的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冠心病,也可以幸福快乐的好好活着......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根据统计,不少人因为心血管病而死亡,更困惑的是,为什么在明明正值壮年,也注意了身材保养,怎么还会在运动之后,突然发生心血管病猝死?维持人类的心血管功能,并非大家所想象的“多运动多健康”。不管是突然脑出血的陈升玮,还是之前综艺节目中突然发生心肌梗塞猝死的高以翔,都属于这类心脑血管病突然发作的年轻人。

     

     

    有一种心血管疾病年轻化的趋势,会导致中风、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血液凝结成“血栓”,阻塞血管,形成不健康状态。尽管脑卒中好发于60-70岁人群,但50岁以下人群也占了2成。此外,不少人并不知道自己患上了高血压,没有对其进行治疗、控制,从而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症状往往比较严重。因此建议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血压,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把握,也许不需要每天的量,但对自己的血压高低,需要有一个小概念。

     

    在进行这三项运动之前,我们首先评估了自己的心血管健康,有专家曾指出,0-39岁人群中,跑步、游泳和足球是猝死的最多的运动项目;60岁以上人群中,门球、高尔夫和跑步也是最危险的运动项目。总之,马拉松跑是运动中猝死最多的一项,其次是高尔夫。每个人都对马拉松赛跑比较谨慎,但对那些看起来“只走不挥”的高尔夫球,就不那么重视了。但是,近年来却有不少棒兄弟、棒队员在比赛过程中发生意外。原因在于,运动主要是在高温下,容易血液粘稠,而高温却使全身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流增加,代谢超负荷,从而发生意外。

     

    青少年运动后最容易发生心血管意外死亡!这几项运动是最危险的。

     

     

    体育锻炼后预防心血管异常!根据统计,这4项指标中,运动猝死最常见于四种情况,应谨记要避免。一、无暖身立即运动;二、剧烈运动后无缓冲立即停止运动;三、不利运动环境,如高温、缺氧四、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运动。可记住“临微不乱”口诀,包括“临”时手脚软:单侧手脚无力或单侧抬不起手脚;“微”笑也困难:面部表情不对称或嘴角歪斜;说话“不”清晰:口齿不清或表达不清楚;别“乱”快送医:看到上面这些症状之一,立即记下发作时间,紧急送医,把握好最佳治疗时机。

  • 心肌梗死确实越来越年轻化和很多因素有关系,这在接下来的讨论当中我们也会提到。但大家发现没有,在原来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心肌梗死非常的少,为什么现在心肌梗死就多了起来呢?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年轻化的心肌梗死,讨论一下和上面这个问题以及和如何预防的问题。

     

     

    一、心肌梗死为什么越来越年轻化?

     

    随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饮食结构,出行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改变,我们的疾病谱也在发生了变化,原来可以轻易让我们致命的消化道感染等疾病,现在已经非常的少见,但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越来越多见,这主要就是因为这些改变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早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心肌梗死是如何发生的?

     

    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的突然中断,而血管的中断导致远端心肌供血的突然停止。停止血供对于心肌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时间一旦足够长,那么就会出现心肌的缺血缺氧坏死,在患者心肌坏死的过程和心肌坏死以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以及相关的并发症,甚至会死亡,而这种概率非常的高,这也是心肌梗死可怕的最主要的原因. 

     

    三、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永远都是一个常谈常青常谈常热的话题。其实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前,50%~80%的患者都会出现世贤的先兆症状,但正是因为我们对这些先兆症状没有识别,或者识别以后没有及时处理,才导致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及早识别先兆症状可能是预防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对于没有先到症状或者有先兆症状不能识别,以及即便识别没有处理的这些患者,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呢,那么就贵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方式的干预,老生常谈的几句话——管住嘴、迈开腿,戒烟酒、心态美,便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最好的法宝。

     

     

    心肌梗死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寿命长度,所以足够重视,对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足够重视心肌梗死先兆的发生,我们才能最有可能最大限度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 昆明冬季,婴幼儿的抵抗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儿科疾病的困扰。以下是对婴幼儿常见疾病——[儿科疾病名称]的介绍,以及在该地区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的分类说明。
    一、疾病介绍
    [儿科疾病名称]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列举疾病主要症状]。该疾病多发于婴幼儿时期,尤其是在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婴幼儿容易受到病毒或细菌的侵袭。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昆明冬季气温较低,家庭应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之间,避免婴幼儿受凉。
    2. 通风换气:每天至少通风换气两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 注意个人卫生:婴幼儿及家庭成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4. 增强免疫力:适当增加婴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抵抗力。
    5. 合理饮食:保证婴幼儿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三、家庭治疗策略
    1. 降温:如果婴幼儿出现发热症状,可使用退热贴或物理降温法进行降温。
    2. 抗病毒或抗细菌治疗:根据医生诊断,可使用抗病毒或抗细菌药物进行治疗。
    3. 注意休息:婴幼儿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 观察病情:密切关注婴幼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 合胞病毒1-7天表现流程图

    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主要影响儿童。以下是合胞病毒感染后的1-7天内可能出现的症状和表现。

    1. 第1天:轻微咳嗽、流鼻涕、打喷嚏
    2. 第2天:体温升高,可能达到38℃以上
    3. 第3天:持续高热,可能伴随呕吐、腹泻
    4. 第4天:咳嗽加重,可能有痰
    5. 第5天:呼吸急促,可能有喘息声
    6. 第6天:病情开始好转,但仍然需要休息
    7. 第7天:症状基本消失,但仍需继续观察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病情请咨询专业医生。

  •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病痛较多的阶段,其中【儿科疾病名称】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该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在西宁夏季,由于气候干燥、温差大,婴幼儿更容易受到该疾病的侵袭。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降低室内湿度。
    2. 注意个人卫生,婴幼儿及家庭成员要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
    3. 加强婴幼儿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避免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5. 注意婴幼儿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6. 夏季高温,要注意婴幼儿的防晒,避免中暑。

    治疗策略:
    1. 早期诊断:一旦发现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早期诊断。
    2. 抗病毒治疗:根据医生的诊断,给予婴幼儿抗病毒药物治疗。
    3. 解热镇痛:对于发热、咳嗽等症状,可以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等。
    4.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婴幼儿多饮水,保持喉咙湿润,必要时可给予雾化吸入治疗。
    5. 注意营养补充:给予婴幼儿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体质。
    6. 休息与护理:保证婴幼儿充足的休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总之,在西宁夏季,家长们要密切关注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现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通过合理的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帮助婴幼儿度过这一疾病困扰的时期。

  • 线上问诊:在感冒疫情中如何安全有效地就医

    随着全球感冒疫情的蔓延,传统的医疗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线上问诊和互联网医院。这种新型的医疗服务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医体验,还能有效地缓解医疗资源的压力。

    那么,什么是线上问诊?它是如何工作的?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话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您在感冒疫情中安全有效地使用线上问诊服务。

    什么是线上问诊?

    线上问诊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或移动应用程序进行的远程医疗服务。患者可以通过视频、语音或文字与医生进行交流,描述自己的症状并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这种服务通常由专业的医生或医疗机构提供,并且需要患者提前注册和支付一定的费用。

    线上问诊的优点

    1. 安全性:在感冒疫情期间,线上问诊可以大大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患者无需前往医院或诊所,减少了与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接触的机会。

    2. 便捷性:线上问诊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只要您有互联网连接和一部智能设备。这种服务特别适合那些居住在偏远地区或有行动不便的人群。

    3. 高效性:线上问诊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您不需要排队等待,也不需要花费时间在路上。只需几分钟,就可以与医生进行交流。

    如何选择合适的线上问诊平台?

    1. 合法性:确保所选平台是合法的,并且由正规的医疗机构或医生提供服务。

    2. 安全性:查看平台的隐私政策和安全措施,确保您的个人信息和健康数据得到妥善保护。

    3. 专业性:选择那些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或专家的平台,以确保您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医疗建议。

    线上问诊的局限性

    虽然线上问诊有很多优点,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医生可能无法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也无法提供某些需要实体接触的治疗方法。因此,在选择线上问诊时,患者需要了解其局限性,并在必要时寻求传统的医疗服务。

    结论

    线上问诊是一种安全、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特别适合在感冒疫情期间使用。通过选择合适的平台并了解其局限性,患者可以在家中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然而,线上问诊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医疗服务,患者仍然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

  •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我的宝贝儿子小明开始流鼻涕,打喷嚏,整个人看起来很不舒服。作为一名关心孩子健康的母亲,我立即开始担心。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不想带他去医院,于是决定尝试在线问诊。

    我登录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选择了儿科专家进行咨询。医生很友善,详细询问了小明的症状和健康状况。经过一番交流,医生初步判断小明可能患有病毒性感冒,并推荐了几种药物,包括小儿豉翘清热、抗病毒口服液、金银花颗粒和小柴胡。医生还特别提醒我,奥司他韦颗粒虽然也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但它主要针对流感,且容易刺激肠胃,因此在没有反复高热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小明服用了小儿豉翘清热,果然效果很好。他的症状逐渐减轻,精神状态也恢复了正常。整个在线问诊过程非常顺利,既省去了去医院排队的时间,又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我深深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和那位专业的医生,感谢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为我们提供了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

    病毒性感冒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病毒性感冒的常见症状包括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发热等。易感人群主要是儿童和老年人,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更容易感染。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2.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 使用小儿豉翘清热、抗病毒口服液、金银花颗粒或小柴胡等药物进行治疗; 4.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 5.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

  • 感冒怎么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病毒引起。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类似的症状。本文将探讨如何区分这两种情况。

    病毒性感冒

    病毒性感冒通常在一周内自行痊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毒性感冒的症状:

    • 流鼻涕
    • 打喷嚏
    • 喉咙痛
    • 咳嗽
    • 发烧(通常不超过100.4华氏度或38摄氏度)

    这些症状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并且没有特定的治疗方式。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休息和补充水分即可。

    细菌性感冒

    细菌性感冒通常需要抗生素来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细菌性感冒的症状:

    • 高烧(超过100.4华氏度或38摄氏度)
    • 剧烈头痛
    • 肌肉疼痛
    • 疲劳
    • 呕吐或腹泻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高烧,应尽快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性感冒。

    如何区分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

    虽然有些症状可能相似,但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区分:

    • 持续时间:病毒性感冒通常在一周内自行痊愈,而细菌性感冒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
    • 体温:病毒性感冒的体温通常不超过100.4华氏度或38摄氏度,而细菌性感冒的体温则更高。
    • 其他症状:细菌性感冒可能会伴随其他症状,如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呕吐或腹泻。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患有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请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意见。

  • 呼吸道感染为啥晚上咳嗽严重

    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病毒性感冒,是常见的疾病。在夜间咳嗽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身体姿势改变: 当我们躺下时,喉咙和气管的位置会改变,使得黏液更容易流入气管,刺激咳嗽反射。
    2. 夜间空气干燥: 空调或暖气会使室内空气变得干燥,这可能会使喉咙和气管更加敏感,从而导致咳嗽。
    3. 睡眠时呼吸减慢: 在睡眠中,我们的呼吸频率通常会降低,这可能导致喉咙和气管中的黏液积聚,引起咳嗽。
    4. 过敏反应: 对于某些人来说,夜间可能更容易接触到过敏原,如灰尘、宠物皮屑等,这些过敏原也可能导致咳嗽。

    对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症状:

    • 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或者放置一盆水。
    •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 睡前喝一杯温水,有助于稀释黏液,减少咳嗽。
    • 如果咳嗽非常严重,可以考虑服用止咳药,但请务必遵医嘱。
  • 5月份感冒是什么类型?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感冒也进入了高发期。在5月份,由于天气变化频繁,人体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受到病毒侵袭而引发感冒。那么,5月份的感冒属于哪种类型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感冒的分类。感冒通常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类型。普通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轻,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即可自愈;而流行性感冒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病情严重等特点。

    5月份的感冒,从临床表现来看,多数属于普通感冒。其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喉咙痛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会在一周左右自行缓解,无需特殊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胸闷等严重症状,则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对于普通感冒的预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
    2.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3.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
    5.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6.接种流感疫苗,提高免疫力。

    此外,对于已经感染了普通感冒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我护理:

    1.多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2.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服用退烧药或感冒药,缓解症状;
    4.使用盐水漱口、温水洗脸等方法,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
    5.如需用药,应遵医嘱,切勿滥用抗生素。

    总之,5月份的感冒虽然常见,但我们只要做好预防工作,加强自身抵抗力,就能有效减少感冒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也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恢复健康。

  • 如何通过线上问诊区分感冒是病毒还是细菌

    在日常生活中,感冒是我们经常遇到的疾病。它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病毒和细菌。正确区分感冒是由病毒还是细菌引起的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随着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普及,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和帮助。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帮助你在家中或通过线上问诊来初步判断感冒的类型。

    病毒性感冒的特点

    • 通常伴随着流鼻涕、咳嗽、喉咙痛、头痛和全身乏力等症状。
    • 体温可能会轻微升高,但不一定会达到发烧的程度。
    • 病毒性感冒通常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细菌性感冒的特点

    • 症状可能包括发烧、喉咙痛、咳嗽、胸部疼痛、黄色或绿色痰等。
    • 细菌性感冒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但这需要医生的诊断和处方。

    如何通过线上问诊区分感冒的类型

    1. 描述你的症状:向医生详细描述你的症状,包括体温、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情况。
    2. 提供你的健康历史:告知医生你是否有慢性疾病、过敏史或最近的旅行经历等信息,这些都可能影响感冒的类型和治疗方法。
    3. 遵循医生的建议:如果医生建议你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采取特定的治疗措施,务必遵循他们的建议。

    总之,通过线上问诊平台,你可以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帮助你初步判断感冒的类型,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记住,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你的症状加重或持续不改善,请及时就医。

  • 初秋感冒是风热还是风寒?

    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开始感到不适,特别是对于那些体质较弱的人来说,很容易患上感冒。然而,当秋季的凉风吹来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我的感冒是风热还是风寒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风热和风寒。风热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喉咙痛、流鼻涕、咳嗽、头痛和发烧等。而风寒感冒则通常由细菌引起,症状包括鼻塞、流清涕、咳嗽、喉咙痛和轻微发热等。

    那么,如何区分这两种感冒呢?首先,我们需要观察自己的体温。如果体温超过38℃,那么很可能是风热感冒;如果体温在37.5℃以下,那么很可能是风寒感冒。其次,我们需要看自己的症状。如果喉咙痛、流黄鼻涕、咳嗽有痰,那么很可能是风热感冒;如果鼻塞、流清鼻涕、咳嗽无痰,那么很可能是风寒感冒。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饮食。对于风热感冒,我们应该多喝温开水,多吃清淡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而对于风寒感冒,则应该多喝姜汤,多吃温热的食物,如肉类和辣椒等。

    总的来说,无论是风热还是风寒,我们都应该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治疗。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增强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