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关爱糖尿病—糖尿病人的牙周管理

关爱糖尿病—糖尿病人的牙周管理
发表人:主治医师田朝霞

很多糖尿病人的牙齿会出现问题,比如咀嚼无力,牙龈出血,牙周脓肿,牙齿松动,口腔异味等一系列症状,当然,这些症状并非糖尿病人专有的疾病,而是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典型特点,但是相较于同龄人,糖尿病人的症状出现的更早也更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又是需要什么样子的治疗呢?下面我们来说一说糖尿病的第七大并发症—慢性牙周炎。

发生率及原因

有研究表明,1 型糖尿病在 12 岁以后即可发生慢性牙周炎,13-18 岁的患者中,慢性牙周炎的发生率约为 9.8%,而十九岁以后高达 39%,另有研究发现是糖尿病本身会降低机体对于牙周局部刺激因子的抵抗能力,加速了牙槽骨的吸收,再加上糖尿病人众所周知的愈合能力弱,都导致了牙周炎症的发生。

治疗方法

糖尿病人的慢性牙周炎目前以多科协作的系统治疗为主流,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控制原发病,积极与内分泌科医生沟通交流,通过药物,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期获得良好和稳定的血糖水平。血糖平稳后,口腔牙周科医生开始牙周病的治疗,分为四个阶段,基础治疗,手术治疗,修复治疗和维护治疗。

基础治疗

  • 龈上洁治,也就是俗称的洗牙,清洁牙龈上边的牙石,色素等。
  • 龈下刮治,主要清洁的是牙龈下方的牙石等,这一部分里边还包括咬合调整,拔除无法保留的患牙,去除不良修复体,口腔卫生宣教等。
  • 根据每个人每个牙齿不同的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基础治疗一到两个月后要牙周复查,针对于个别牙再次评估,根据不同类型的牙槽骨吸收类型,以评估可否通过牙周手术进一步改善牙周情况,从而延长牙齿的寿命。

修复治疗

牙周手术后,牙周情况趋于稳定,就可以考虑第三阶段缺失牙齿的修复了。

维护治疗

牙周的定期复查,一般三到六个月复查一次,这个阶段很重要,牙周炎是个慢性疾病,需要通过不断的复查治疗从而保持良好的卫生水平,延缓疾病的发展。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创伤性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与内分泌科的医生及时沟通,除了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还需要酌情抗生素的使用,避免糖尿病人的感染不可控。

口腔卫生

糖尿病人得了牙周病,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强自身的口腔卫生,常见的清洁工具有牙刷,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这些工具互相补充,而只是刷牙的话是没办法完全清洁干净牙齿的(当然刷牙的方法也很重要,常见的科学刷牙方法是 Bass 刷牙法)。通过每天的努力,一起发力共同维护好自身的牙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注意糖类的摄取,有的患者会因饮食中的糖类无法估算就会产生恐惧因此戒掉了,就会造成营养素加速流失。因此,我们该如何保持一边的摄取营养一边的控制血糖的水平呢?在平时我们除了“少吃精制糖”、“控制糖量”,以外,还应该从饮食、运动、治疗等一起控制血糖,还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因此就要树立正确的营养摄取观念,轻松地应对血糖的控制。

     

     

    1. 蛋白质适量摄取,预防肾脏病变

     

    为了预防肾脏发生病变,我们就要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压与高血脂的症状,并且适量的摄取蛋白质。因此我们除了控制糖的摄入量,还要适当的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适量的摄取蛋白质的含量也是保护肾脏和预防肾脏发生病变的关键。

     

    2.补充维生素B群,预防末梢神经病变

     

    糖尿病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若是因为我们疏于预防和照顾,如果病情出现恶化就难以复原,甚至还会面临截肢的命运。糖尿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多尿的症状,就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大量流失。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就会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因此就会引发贫血的症状或者末梢神经发生病变。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重保护手和足部外,还要适量的摄取锌、铬、镁、钙等矿物质。我们还要补充体内流失的维生素B12.

     

    3.及时补充叶黄素和钙,预防眼睛病变及骨质疏松

     

    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升高就会对末梢神经的微血管造成一定的伤害,明显的症状就是眼部会出现问题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因此未来预防视网膜发生病变,在平时除了积极控制血糖与定期检查外,还要注意对眼睛的保养。在平时可以多摄取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比如叶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也会因为多尿导致体内的钙、磷等元素流失,胰岛素分泌的不足对造骨细胞的活性也有很大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如果要预防骨质疏松,在饮食中要及时的补钙,也要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3。

     

     

    糖尿病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多注意,就可以起到预防由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 科学饮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途径,并不是需要您饿肚子,甚至不需要放弃自己喜欢的食物,只要合理安排每日摄入食物种类和数量,您同样能享受健康美食,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饮食,糖尿病饮食是健康饮食,不是饥饿饮食,同样适合正常人。    

                

    糖尿病饮食治疗为何如此重要?

    科学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能协助维持血糖在理想水平;控制血脂、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维持合理体重。科学的饮食治疗贯穿始终,科学饮食的目的:控制病情 + 享受美食!

     

    医生按照“三步曲”帮您计算每日总能量:

    1.计算自己的标准体重=身高(cm)-105正常体重:理想体重±10%之间 肥胖: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 消瘦:低于理想体重20%以上

                  

    2.每天需要的能量=理想体重×能量级别,活动量不同,所选择的能量级别也不同

                  

    3.根据自己的活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能量级别注:以轻度活动(退休、老年)正常体形为基准:体力活动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5kcal/kg体重;肥胖者减5kcal/kg体重;消瘦者增加5kcal/kg体重。

                  

    举例:老王,男性,56岁, 身高170厘米,体重68公斤,职业:会计,患糖尿病4年,采用口服药+饮食治疗,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算算老王每天需要的总能量先算老王的理想体重=170-105=65公斤老王体型正常,轻体力活动,故选择每公斤体重30千卡的能量级别,所以:老王每天所需总能量=30×65≈2000千卡。

                  

    主食选择善搭配

    主食类(即碳水化合物)食物是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主食的选择上可以粗细搭配,即粗粮和精细的粮食搭配在一起,如早餐吃玉米,午餐可以吃米饭,晚餐还可以将部分主食用些芋头或红薯替换。即使主食是粗细粮搭配,每餐也不宜过饱,七八分即可。

             

    主食应粗细粮搭配摄入,肉蛋奶类不能忘

          

    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全天饮食总热量的10%~15%,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全天摄入蛋白质总量的1/3,如鱼肉、瘦肉、鸡蛋、牛奶、大豆等。

                   

    限制脂肪摄入量

    脂肪是美味佳肴的创造者,但过多摄入饱和脂肪会产生过多的能量,使血糖升高,并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关。每日的脂肪摄入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警惕看不见的油脂--坚果类,因为坚果的热量很高。胆固醇的摄入量也要严格限制。

    蔬菜水果巧选用

    注意保证蔬菜的摄入,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且多数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适合糖友食用。每天蔬菜摄入量要达到300-500克,但要限制炒菜用的油量,含淀粉类多的蔬菜可以和主食交换(如:马铃薯,红薯)。每天蔬菜食用量用自己的双手捧一捧,大概在1斤左右。

    糖友如何吃水果呢?

    这是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很多人怕血糖升高而不敢吃水果。糖友可以吃水果,但有一定的条件:时机:在血糖控制比较理想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0%。

            

    时间:选择在两餐之间;种类:选择低糖分瓜果; 计量:从每天摄入的食物总能量中扣除水果能量。每天水果的食用量用自己的拳头举一举,大概相当于拳头大小。      

    限制饮酒多饮水

    饮酒会让血糖难以控制,最好不要饮酒 ,如果饮酒,每日不超过1~2份标准量,糖友饮酒需遵医嘱,饮酒后应扣除相应能量的主食(一份酒≈20克主食),不要空腹饮酒,空腹饮酒易出现低血糖,尤其是注射胰岛素或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患者。每日饮水量约2000毫升左右。35ml白酒 = 350ml啤酒 = 140ml红酒 = 100kcal

        

    烹调方法很重要

    推荐的烹调方法: 炖、清蒸、烩、凉拌、煮、汆、煲。 优点:营养成分损失少,不增加脂肪,容易消化吸收,清淡爽口。 不推荐的烹调方法 :炸,煎,红烧。 缺点:对蛋白质、维生素破坏多,肉中脂肪过度氧化,产生致癌物,增加脂肪和热量。

    少吃盐

    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约1矿泉水瓶盖),油盐少放点儿,口味清淡点儿。

                

    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今天我们对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希望大家从今天起能摆脱误区,消除顾虑,合理的饮食配合正确的药物治疗,让血糖更早达标,更早获益,远离一切并发症,快乐健康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人到中老年,容易出现牙周炎、龋齿各种各样的口腔问题,牙齿疼痛剧烈不但影响进食,还会影响工作和睡眠,这种情况下,部分患者的口腔问题需要拔牙来解决。那么糖尿病患者能不能立刻拔牙呢?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而治疗牙周炎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可以根据严重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一般包括四个步骤:牙周基础治疗、手术治疗、修复治疗和支持治疗。牙周炎大多会出现牙齿缺失,可能会引导咀嚼能力,所以牙周炎的后期恢复很重要。

     

     

    龋齿又称为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平时不注意口腔清洁,或者总是吃甜食,很容易有龋齿。龋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如果发现龋齿不及时治疗的话,蛀的那部分会变黑,慢慢发展龋齿的腐蚀程度越来越大,而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而最终发展的结果 是半颗牙齿就没有了。

     

     

    而对糖尿病患者遇到口腔问题需要拔牙时,由于患者血糖偏高,拔牙时创口出血而且不易愈合,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到专业口腔科拔牙。如若患者平时血糖控制良好,可以在专业口腔科拔牙;但如果血糖偏高,需要先在正常饮食控制的情况下,将血糖控制到8.9mmol/L以下才能进行拔牙,此外拔牙后应使用抗生素,同时禁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低血糖。

     

     

     

    糖尿病人群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口腔环境含糖量升高,牙齿自我清洁的功能下降,容易滋生细菌,引起各种口腔及牙齿问题,因此糖尿病患者口腔问题出现的几率较普通人会大大增加。糖尿病患者不但容易发生龋齿,还容易出现口腔干燥,口腔感染,味觉异常,牙周炎等一系列口腔问题。

     

     

    除了口腔问题出现及时治疗外,糖尿病患者应该懂得,同糖尿病并发症一样,都是应该预防大于治疗的,首先,应该严格控制血糖;其次,应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确保每天刷牙两次,饭后漱口,定期用牙线清理齿缝,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糖尿病患者专用牙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戒烟是防治并发症出现的一个重要措施,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定期洗牙,保证口腔卫生。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如果您是患者,医生告诉你得了糖尿病,你知道这个时候医生是怎么想的吗?可以看看下面医生的自勉文章。

          

    如果医生拿着化验单告诉你,你被诊断为糖尿病了,你会有什么感觉,什么心理,什么表现,什么行为,可能没得病的人根本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做为医生会每天面对这样的问题,针对不同患者要怎么做,应该有个相应的预案。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有糖尿病患者1.16亿,糖尿病前期近5亿,其中糖尿病伴有焦虑的统计数据显示为40%,可见心理问题在糖尿病发病和治疗过程中始终相伴,尤以早期比重更为偏多。

        

    做为医生如何应对身体疾病的同时解决心理问题,医生需要多方面知识储备。要解决问题就要先分析问题,先来看看可能出现的情况,当知道自己患病后,患者有的茫然无措,有的怀疑不信,有的无所畏惧,有的黯然神伤,有的激动暴躁。

       

    根据不同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认识不足型

    此类最多见于年轻男性,平时不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保持,平时聚会和应酬较多,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医生要及早发现酮症酸中毒和肾功能受损情况,要进行的最多的是糖尿病教育,耐心指出糖尿病的危害和远期并发症带来的损害和生命危险。仔细找到患者尚未发现的身体不适,让其接受已经患病必须治疗的理念。

          

    悲观失望型

    多见于中年男女,本来生活的压力对中年人来说就非常沉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工作艰难,突然发现患病,会觉得不堪重负,会自动想法认为前途无望,压力陡增。这样的患者虽然可能配合治疗非常积极认真,但也最容易出现矫枉过正。医生在这些患者处理上要始终抱有同情心,尽量指出糖尿病虽然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但只要控制好,标准化治疗,对寿命和生活质量影响有限,要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

         

         

    茫然无措型

    多见于老年人。年龄大的患者患病后往往对医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足,对医生的讲解也是一知半解,很难快速掌握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针对这样的患者需要的是耐心,同时尽量简单化治疗方法和服药方式,依从性对这些患者至关重要,同时尽量避免可以导致低血糖的药物使用,告诉患者生活中出现血糖变化时的应对方法,同时教育子女对老人多关心,配合掌握治疗和生活帮助。

          

    幼小无知型

    见于低龄儿童,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胰岛功能缺失决定了这些患者只能胰岛素注射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法繁琐,对注射环境技能要求比较高,患儿往往糖尿病认识无法达成人水平,且1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早,要对患儿父母进行反复知识教学,反复申明重要性,反复指导用药,并强调预防低血糖等,家属的作用在这样的患者中至关重要。

        

    糖尿病人群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逐渐增加上必然趋势,糖尿病治疗任重道远,糖尿病教育应该贯穿糖尿病诊断治疗全过程,糖尿病患者心理帮助是医生的另一个战场,医者仁心,同情心,同理心,共情心是医生本分。综合施治才能最大化医疗行为本身。看了医生要做的,患者朋友也对号入座一下,看看自己是那个类型,看看医生是怎么处理的,会有帮助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疾病的发生。其中糖尿病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类常见疾病。

     

     

    昨日刚刚入院一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该患者因为频繁的出现心慌、气短的表现而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常规检查空腹血糖,患者空腹血糖为7.3mmol/l,基于此又予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的测定,该检测值均高于正常但又不是很高,患者平素喜食甜食,好吃油腻食物且平素不爱好运动,便嘱患者先予饮食控制并且加强运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础管理措施,对于糖尿病一级、二级、以及三级预防均有显著的效果;对于有糖耐量受损的患者而言,可降低50%患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应该教育其定期监测血糖,教会其如何正确的测定血糖,目的在于可以可以知道患者的用药,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的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因为低血糖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生活方式的调节与控制是最基本的管理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纠正患者的代谢紊乱提供最佳营养,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在饮食方面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糖尿病患者每天要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量不应当低于130g,因为对于大脑而言葡萄糖是其唯一的能量来源。

     

    2、建议脂肪的供能比不宜超过30%,应当增加植物脂肪的比例,并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

     

    3、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蛋白质的适宜摄入量应在总能量的15%-20%。

     

     

    4、糖尿病患者联合补充钙以及维生素D可以有效的改善糖代谢,补充锌可以降低空腹的血糖水平。

     

    5、糖尿病患者饮食中全谷物、杂豆类可以占到1/3的比例;在吃主食前可以多吃点儿蔬菜以及水果,种类可以多样,而且强调患者必须食入主食;患者可以常吃鱼禽,蛋类食物,对于加工的肉类要限制摄入;每天都要食用奶类和豆类食物,每日可少量食入坚果。

     

    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运动疗法,该治疗方法对于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尤为重要,患者要制定安全、科学、有效以及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在运动中要以中等强度以及有氧训练为主,运动强度要因人而异,要循序渐进的进行。

     

    当这些基础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就应让医生为你制定适合你的降糖方案,积极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牙齿能否正常生长受遗传因素和母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大约在母亲怀孕6个月的时候,婴儿的牙齿就开始发育了,因此,牙齿的数目、大小、形状早在胚胎时期就已经决定。若是母体怀孕过程不顺利或者营养摄取不够,就会影响孩子牙齿的健康。

     

    牙齿长出后,仍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经过对各种牙齿疾病的研究发现,由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口腔卫生不佳是导致牙齿疾病的最直接原因。此外,牙齿的发育、生长或者长成后牙齿的健康与身体健康也息息相关。

     

    牙由口腔中的牙冠部分和埋在牙龈里的牙根两部分组成。覆盖在牙冠表面的是人体中最坚硬的东西“珐琅质”(牙釉质),牙根表面是牙骨质,牙冠、牙根内都是象牙质(牙骨质),位于牙齿中间的是牙髓组织,包括神经和血管。

      

     

    牙龈的讯号解读牙龈关键词——黏膜、抵抗食物摩擦、粉红色。

     

    牙龈是一个娇嫩的黏膜,有丰富的血管,边缘紧贴在牙齿颈部,属于角化的黏膜,可抵抗咀嚼时食物的摩擦。正常牙龈呈粉红色,质地柔韧致密,表面存在点状色彩。如果牙根有病变,其颜色会发生改变,呈暗红或发紫,有时可出现水肿,最常见是牙龈出血。

     

    牙龈淡白

     

    如果牙龈淡白,甚至灰白无血色,多为血虚引起,多见于失血性疾病、贫血、慢性肝病以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牙龈出血

     

    ① 偶尔出血

     

    如果偶尔出现牙龈出血,一般是三种情况的表现。

     

    其一,可能是牙刷过硬或硬物刺激损伤牙龈导致出血。这种出血很快就能止住。

     

    其二,可能是牙齿排列不整齐所致。若不注意口腔卫生,易引起萌出性龈炎导致牙龈出血。

     

    其三,可能是牙石的刺激所致。牙石形成早期是由口中残留的食物和剥落的口腔黏膜、唾液中的黏液素及细菌等物质混合形成的较软的牙垢,这时可以通过刷牙等方法加以清除。若不重视,晚期唾液中所含的钙盐逐渐沉积在牙垢上就会形成坚硬的牙石,引起牙跟发炎、充血。这时只有及时清除结石,才可有效解决出血问题。

     

    ② 伴有口臭

     

    如果牙龈出血,并伴有口臭等症状,可能是由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疾病引起的。

     

    牙龈出血是牙周疾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牙龈俗称牙床,在正常情况下,牙龈依靠上皮紧紧地附着牙骨质和表面的牙釉质,抵御外界的摩擦。若牙龈上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就会出现牙眼出血。

     

    牙龈炎是牙龈的炎症。如果牙龈呈暗红色,质地柔软肿胀,进食、刷牙、触碰时容易出血,此时即可作出牙龈炎的诊断。除上述体征外,部分患者存在牙龈发痒、发胀及口臭的自觉症状。牙龈炎的主要病因是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牙菌斑、牙结石及软垢在龈缘附近的牙面沉积,从而诱发牙龈炎。若不及时治,牙炎可逐渐发展为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齿周围组织(牙的支撑部分:牙床骨和牙槽骨)广泛的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臭、溢脓,严重者牙齿松动、咬合无力和持续性钝痛,最终导致牙齿脱落。

     

    牙菌斑、牙结石是导致牙周炎的两大原因。

     

    口腔中的细菌与食物残渣、唾液、口腔黏膜的脱落细胞等混合形成牙菌近,唾液中所含的钙盐沉积在牙菌斑上形成牙结石。牙结石对牙龈产生机械性压迫,造成牙龈血液循环障碍,抵抗力降低,加上大量的细菌繁殖,造成牙龈的长期发炎、糜烂、出血,进一步扩展到整个牙周组织。所以积极预防牙周炎,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清除牙面上的牙菌斑,防止牙石的形成。

     

    ③ 长期大量出血

     

    如果牙龈出血,量多且不易止血,那么要警惕这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如糖尿病患者由于牙床毛细血管缺氧,抵抗细菌能力下降,易造成牙床感染出血。另外如肝脏疾病、白血病、贫血、维生素C缺乏等,都易导致牙龈出血,需要引起重视,尽快就诊。

     

    ④ 妊娠期牙龈出血

     

    如果妊娠期的女性牙龈出血,可能是妊娠期龈炎。女性怀孕后,会因体内增高的荷尔蒙而引发牙龈充血、水肿、肥大,甚至发生炎症,尤是在怀孕的头3个月及分娩前的3个月更为加重。医学上称此为“妊娠期龈炎”,孕妇常常伴有牙痛、牙出血、口臭等表现。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孕妇必须比平时更加注意口腔的护理与保健。

     

      

    应对策略

     

    ① 每天早晚必须各刷一次牙。

     

    ② 餐后及时用漱口水漱口。

     

    ③ 刷牙时,可根据自己的请况来选择牙膏,龋齿选用含氟或含锶的牙膏:龋齿出血、水肿者,宜选用会消炎止血的药物牙膏;若是由于吃酸性零食过多而引起牙齿过敏,可以嚼含川椒粒,或选用脱敏牙膏。

     

    ④ 孕期经常去口腔科进行检查,彻底洗牙。

     

    ⑤ 牙龈出血,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口腔溃疡服用维生素B。

     

    ⑥ 需要拔牙时,时间一定选择在怀孕期3个月后、7个月前的时间进行。

     

    牙龈出血的高发人群

     

    ① 换牙期的儿童。

     

    ② 青春期的少年。

     

    ③ 妊娠期的女性。

     

    ④ 患某些系统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中老年人。

     

    ⑤ 长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口腔护理不佳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牙龈出血是口腔科常见症状之一,是指牙龈自发性的或由于轻微刺激引起的少量流血。轻者表现为仅在吮吸、刷牙、咀嚼较硬食物时唾液中带有血丝,重者在牙龈受到轻微刺激时即出血较多甚至自发性出血。牙龈肿痛主要是牙龈有炎症而表现出的一种症状,牙龈下的炎症通过牙缝,牙结石,口腔死角进行多方位的传播,使牙龈附着牙菌斑而导致牙龈肿痛。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牙龈肿痛或出血的情况,不少人认为这些都是“上火”的表现,于是随便找一些清火的药胡乱吃。然而你不知道,这些情况也有可能是你刷牙方式不正确引起的。

     

     

    我们天天都在刷牙,大部分人都是早晨晚上各刷一遍,有的人刷牙比较猛,一不小心捅到牙龈或者口腔黏膜,极有可能导致牙龈肿痛、出血甚至口腔溃疡。而我们常用的垂直刷牙法会导致牙龈退缩,横刷法则会引发牙周组织病,这两种错误的刷牙方法,都不建议使用。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什么是正确的刷牙方式呢?

     

    其实正确的刷牙方式有好几种,我们这里介绍一种最为普遍且适用,同时也适用于做过牙周手术患者的刷牙法——巴斯刷牙法(Bass刷牙法)。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手持牙刷,将刷毛放在龈缘位置,与牙体长轴方向成四十五度角,轻轻用力,使刷毛末端进入龈沟。

     

    2.作短距离水平颤动,大约两到三分钟,且幅度不超过一个牙位。

     

    3.刷上下前牙的舌面,可将牙刷竖直放置,以刷头的前部接触龈缘处的牙面,作上下颤动。

     

     

    4.每个部位颤动约10次,然后移到邻近区域,按顺序刷牙,切勿遗漏。

     

    这种刷牙方法虽然比较复杂,但能有效去除龈缘附近与龈沟内的牙菌斑,清洁牙面,同时避免对口腔组织的损伤,值得推广。

     

    有关刷牙时间的问题,因个人情况而异,牙齿整齐,牙周健康的,所需时间短;而牙齿杂乱的,牙周条件差的,所需时间长。但一般建议每次三分钟左右。在餐后和睡前各刷一次较好,但没有条件每餐后刷牙的,也至少要早晚各一次,坚持饭后清水漱口。

     

    所以你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了吗?试着坚持一下,看看牙龈肿痛及出血的症状会不会得到缓解。

  • 大家是不是经常听到身边人说“我有强迫症”,来表达他们对事情的要求比较苛刻和纠结。玩笑归玩笑,到底什么是强迫症?个人习惯?还是“矫情”?其实,强迫症的确是一种精神疾病,可不是大家口中随便说着玩玩的。

     

     

    认识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终身患病率较高的精神障碍,核心特征是持续的强迫思维和反复的强迫行为,伴有明显焦虑情绪;明知不合理或是过分的但难以控制或摆脱,需要通过重复或反复确认来减轻痛苦。

     

     

    临床表现

     

    强迫可涉及各个心理活动领域,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动作和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等。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强迫思维(或意象)和强迫行为(或动作)两方面。

     

    (1)强迫思维指反复进入头脑中的不需要的或闯入性想法、怀疑、表象或冲动。它的出现令人痛苦、矛盾和自我失调(常与其个人价值观敌对或相悖)。患者常认为这些闯入性思维是不可理喻或过分的,并试图抵制;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的强迫思维达超价观念或妄想程度。

     

     

    常见形式包括: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疑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对立思维等。例如:怕脏,怕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需要对称、精确、有序等。

     

    需要注意的是,强迫思维并不涉及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出现的日常烦恼和担忧以及抑郁障碍中的消极观念等。

     

    (2)强迫行为指重复的行为或者心理活动,一般继发于强迫思维或受其所驱使;多为非自愿的,但又很少被克制。

     

    一般包括: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清洁、强迫计数、强迫检查、强迫表象。可表现为外显或可察觉到的,如反复检查或洗涤;也可表现为隐匿或不易察觉到的,如心里重复特定的数字、词或短语。

     

     

    需要注意的是,强迫症的强迫行为本身并不使人愉悦,甚至是令人苦恼的,这一点有别于与即时满足相关的冲动行为(如购物、赌博等)。强迫症患者有时存在无休止重复的心理活动,如患者以“兜圈子”来形容其无外显强迫行为但反复思考某一问题。

     

    发病原因

     

    强迫症是一种多维度、多因素疾病,发病具有鲜明的社会-心理-生物模式特征。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儿童时期成长的经历和所受教育与发病密切相关;神经生化学研究显示,患者脑内5-羟色胺功能异常;影像学研究结果支持强迫症眶额皮质-纹状体-丘脑环路异常以及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假说。

     

     

    所以,强迫症的确是一种精神障碍,并不是什么“坏毛病”,也不是所谓的“矫情”。加强面向公众得有关强迫症的疾病病因、症状特点、治疗方式与预后方面的科普,可以帮助社会和患者改变对强迫症的歪曲认知,促进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理解和接纳,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积极治疗,从容生活。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6).
  • 目前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结肠炎的抗感染类药物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1.环丙沙星:环丙沙星又称环丙氟哌酸,属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于各种敏感细菌引起的结肠炎都有较好的缓解和治疗效果。环丙沙星服用后的副作用有腹泻、呕吐、头晕、皮疹等;对本品及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等人群应当禁用此药。2.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因为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此可用于结肠炎引起的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的缓解和治疗。服药期间若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皮疹、烦躁、尿血、呼吸困难等不适,建议及时停药并前往医院就诊。以上药物虽然具有较好的功效,但是当需要服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时,务必咨询专业医生,以免加重自身病情,延长治疗时长。

  • 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很难自愈,患者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病情。

    1. 日常护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加强自身护理,控制饮食卫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进食过于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严禁变质过期食物。日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循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等。

    2. 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进行治疗,以改善病情。

    3.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大出血、穿孔、癌变等情况的患者可通过全结直肠切除术、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建议患者严格遵照医嘱用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加强术后护理,注意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诊治。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