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人满为患的是大医院
看病真的很难吗?个人觉得所谓的看病难是去大医院看病比较困难,如果仅仅是在基层看病,比如卫生院或者县级医院看病,我觉得看病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但事实是,县级医院的水平或者设备硬件等都不是最好,所以才有了看病要去大医院的思维观点。当所有人都涌向大医院,以试图避免因为软实力和硬件不行而导致的误诊或者延误治疗的时候。才出现了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状。
二、建设更多的医院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现阶段下,如果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能够和大医院一样,能够处理更多的疾病或者把病患处理的更好,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舍近求远的跑到大医院看病。所以,解决到大医院看病的根本,是强基层,把基层医疗做好做强,那么就不会出现看病都要去大医院的情况了。所以,看看门可罗雀的小医院,你就知道,我们需要的不是建设更多的医院,而是让每个医院的医生都能把病人看好,把病人留住,那么大医院就会减少门庭若市的情况了。
三、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才是良策
其实,解决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才是解决大医院门庭若市的关键。而要处理好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就需要有政策的支持。当基层医院和基层医生有更多的收入,才会有更多的人才流向基层。只有解决大医院的虹吸效益,让更多的有能力、有技术、有想法的医生和人才走进基层,才能解决看病都要去大医院的思维模式。但,这样的均衡,需要好的政策和市场的长期调整和经济支撑。
四、看病都去找好的医生是人之常情
看病,谁都想找到最好的医生,这是人之常情。否则,为什么所有人都愿意去北京去上海呢?如果有天,我们所有人都是先去基层看病,而不去北上广看病的时候,或许基层医疗才会真的强大起来。但这,或许只能是想法而已......
但愿,所有人看病都不再难!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期待我们的改革会做的更好!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为什么去医院看病,医生会问有没有医保?这中间有何“猫腻”?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不生病,因此一些身体上的病痛有需要去看医生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医院的医生总是在给我们看完病之后询问我们有没有医保,不由得让我们心里直打鼓,是不是医生想多赚我们的钱,故意给我们开一些很贵的药方,事实上医生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要询问我们这些问题呢?想必这是一部分人,甚至是一大部分人的想法吧。
今天我就冒天下之大不韪,斗胆谈谈这个问题!有不同见解,请留言赐教!
作为一线医生,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患者打交道,也就是每天会和医保打交道,我也会经常问患者有没有医保,是何种医保?至于为什么要问有没有医保,是何种医保呢?
我们先来看看医保类型,之前医保分为职工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职工保险就是有工作单位或者有灵活就业的人群交的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就是农民交的保险,而有一部分城镇户口的人群,既没有职工保险也没有农村合作医疗,属于自费人群。
后来取消了农村合作医疗,分为城镇职工保险和城乡居民保险,统称为社会保障卡,就是把农村户口和城镇没有职工保险的人群统一到一起变成了城乡居民保险,从而基本上实现了全民医保。所以说医保是国家的一个福利政策。
有政策、有福利,也就会有限制了,享受权利就要承担义务,这是前提条件。
知道了这些就好解答为什么问有没有医保的问题了!
第一、如果要住院的话,大家知道肯定是先要交付押金,如果有医保,那么押金就可以少交,再有就是有好多职工保险的人群,医保卡里的钱有很多,花的就是医保卡里的钱,现金付的就少一些。而对于城乡居民保险呢因为报销比例比职工保险低,所以钱就会比职工保险多花一些,押金也就需要多交一些,没有医保的人群都是自己垫付的,押金就要交的更多,特别是刚住院的前2天,化验、检查的会比较多,花费也很多,所以自费的交5000块钱押金很快就没了,而职工保险的交了1000块钱押金,却能用好久。
第二、有的社保用药报销是有限制的,现在医保用药,除了说明书限制外,又另加一条医保限制,比如说现在的氯吡格雷,只限于心梗患者及支架患者应用一年。
再来看有些注射用药,比如泮托拉唑注射液要求,要用于说明书标注的疾病且有禁食医嘱或吞咽困难的人群,如果你不符合条件医保就不给与报销 。
超过此范围开药医保会处罚开药医生,严重的时候要吊销医保处方权。所以医生一定知道你是不是医保人群!
第三、医保患者药品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其中丙类药物属于自费药物,住院期间如果你是医保患者需要应用丙类药物,医生会和你商量是否应用此药,如果同意应用此药则需要签字自费应用,如果你不同意就不会给你应用此药,如果你是医保患者,丙类费用医生没让你签字,而擅自应用了,除了患者要找,医保也会处罚医生。如果不是医保患者就不需要此种手续了。
丙类药跟医保报销有关系,甲类药90%报,乙类药可以报一部分,丙类药属于自费
第三、有人说医保患者,医生就会多开药的问题。现在医保都限制药占比,就是说用药有一定比例的,超过此比例医生又会被处以3-5倍的罚款,别说胡乱开药,现在就是你求着医生用药,医生也会根据病情酌情应用的,要不然赚的工资还不够医保罚款呢。
第四、我回村里听母亲说村里好多人不交居民保险,说是没用,医院看是医保患者就多给花钱,不上医保就给花的少,最后算下来是一样的!事实真是如此吗?用事实说话
工作期间偶尔也会遇到有人会不交城镇居民保险的,我就用我们心内科常遇到的情况说明问题。
比如心梗了需要放支架,那么一个支架+手术费用+导管+造影剂等费用大概是2.8万,如果交城镇居民保险报销的话自己只需要花费1.4万左右,而你自费的话呢,则是2.8万全是自己掏腰包,这种情况下除非你舍命不舍财,选择放弃支架,否则钱一分钱也省不下。想想每年的医保费250元,哪头合算?
那么对于自费患者和医保患者用药,医生会区别对待,是真的么?我回答你,是真的!
对于自费的患者医生自然会选择相对廉价的药物,想办法给这部分人群省钱,除非你是大款,不需要省钱(大款除了医保还都有商保,所以假设根本不成立),自费人群除了一些外地人就是头脑不开窍自以为医保没用的人群,这部分人大多处于经济条件不好的状态。
考虑患者经济条件,想给患者省钱,就会选择便宜药物。那么就有人要问了,既然有便宜药,为什么要还给用贵的药物呢?
用吃饭举例:吃一顿饭,只给你吃大米饭+咸菜你能吃饱,但是如果你条件好,或者能报销你肯定希望吃大虾甚至还想喝点酒。
治病我就用心衰举例,用硝普钠、硝酸甘油,利尿的效果差,可能就用好一点的药物,特殊的药物(为了避免广告嫌疑这里隐去药名)一支小600,能报销,如果没有医保,费用这么高,医生也怕你花钱多,所以基本不会提议给你用,但是病情又很重,到最后也许还要用,用5支3000块钱,自费都是自己掏腰包,而医保报销80%,自己只花600,报销60%自己花1200.
而对于医保患者能报销,他的要求就不一样了,他希望用稍稍档次高点的药物,所以价格差距就有了。有人中午饭,馒头、咸菜你也能吃,但如果有人给你报销午餐费可能就吃鲍鱼海参了。
上面就是我对为什么住院就问有没有医保的简单分析,有说的不对,分析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多指导!
医学在进步,但为什么进步的医学确不能让所有的人不生病呢?生老病死本来就是自然规律,我觉得医学还不至于进步到让人不会死亡的地步,最起码短时间内不会。但医学的进步确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医学进步如此快,病人确越来越多呢?
一、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的结果
如果翻开我国人均寿命的历史,你会惊奇的发现,从建国到现在,我们的人均寿命已经提高了将近一倍。以我国为例,建国时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到1970年我国的人均平均寿命已经到了59岁,但到了2015年的时候,我国的男性平均寿命已经到了男性74岁,女性77岁。你可以想象,在儿时我们的记忆中,50多岁的人就已经身体佝偻,头发花白的肯定是很平常的事。但现在呢?年近50身体倍儿棒的绝对是大多数。
可能有人有疑问,这个和得病的人多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正是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才使得患病的比例和人数在不断地上升。国人中有高血压2.9亿,心血管病3亿,由此可见,许多人带病生存是常态。所以,人均寿命提高是病人增多的原因之一。
二、老龄化严重的结果
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是我国目前不争的事实,而中年以后,身体逐渐走下坡路的事实,会让更多的人带病生存。以2000年为例,我国老龄人口大约10%左右,也就是每100个人中有10个老年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18年,我国老龄人口已经20%还要多,也就是说,总人口增长不明显的情况下,每100个人中老年人增加到了20多个。而预计到20年后,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30%以上,也就是说,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人。
还有人会问,老龄化和生病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道理就更简单了,老年人距离不愿意面对的死亡越来越近,各个器官老化,生理机能变差也是事实,所以,老龄化严重的后果直接就是病人数量的增加。
三、物质水平和健康意识提高的结果
随着新农合和医保投入稳步提升,全民医保已经不是梦想,随着农合医保覆盖范围越来越大,我们看病的门槛真的越来越低了,可能会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但你想过吗?原来在农村,去县医院看病的已经是大病了,现在,大多数人已经把看病不再局限于县城,去市里省里甚至北上广已经变得很现实的事情。看病的门槛越来越低了,所以愿意到大医院看病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君不见卫生院还有小医院门可罗雀,但大医院门口确门庭若市,这不能不说是物质水平提高的结果。
健康意识的提高当然也是和物质水平提高是有关系的,手里有钱了,看病报销了,生活富裕了,更多的人也就更关注自己的健康水平,健康体检,治未病,保健养生,使得更多人愿意积极诊断、早期治疗,所以,医院里人满为患的现象表现为医院越好越明显。
最后,科学的看待和分析,陈大夫认为这些是主要的原因,如果你非要和医生扯上关系,我只能说是医生看病越来越好了,否则,更多的人是死亡而不是带病生存。
有病了执意不去医院,也不吃药,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但要去探求病人为什么不去医院,无非以下几种心态!陈大夫带领大家一起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去看看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态……
一、自信这点病无所谓
其实所有的心态中,这一点估计是最为重要的,有人说他觉得病小无所谓,不管病大还是病小,大多数不去医院不吃药的人,都是自信他所得的病对自己影响不大的疾病,所以才如此自信的不去医院不吃药!如果他能感觉到疾病是会危急他生命的,我觉得大多数都会去医院,除非他真的不想活了……
二、讳疾忌医型
这种人群,也占据了不去看病不吃药人群的一部分,他们害怕去面对到医院后可能要面对的现实,怕怕查出来以后可能要面对的恐惧!所以迟迟不敢去医院,但这类人群,只需假以时日,能够面对问题以后,都是会去医院的!
三、条件限制型
这里的条件,主要是就医条件,比如经济原因,因为经济困难,害怕花钱,才拒绝就医的,多数都是一些老者,艰苦了一辈子,谈到花钱,就害怕的不得了!其他还有一些条件限制的,比如不能独自去医院,不能独自买药,无人照料,等等等,因为条件限制,使得就医成为一种负担,从而使得不想去看病,不想去吃药!
四、真的不怕死型
这样的类型,大多数抱有多活一天是一天的心态,甚至有些压根就不想活的心态,使得他们不去就诊或者吃药!这个就不属于需要我解释的类型了!
有好多人会说,还有其他类型啊,比如医生太黑,不敢去看病,害怕被过度医疗等等,这样的其实都可以归结到第一种类型,还是这类人群认为自己的疾病还不至于危急到生命,真的他们要认为自己的病会危急生命,他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去医院的!
不管怎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所以,不管怎么样想,最起码在他的理解和认知中,不去医院看病肯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大于去医院看病的获益的时候,他们就会拒绝去看病和吃药了!
亲,你有这样的想法么?
医生的水平和所处的医院有关系,但也和个人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全国食管癌高发地是豫北的一个县级市林州市,全国许多大医院,特别是很牛逼的大医院的医生做个食管癌可能都需要三四个小时左右,但在林州市有个食管癌医院,哪里的医生做的最多的手术就是——食管癌。
所以,在林州市做个食管癌,可能就需要两三个小时左右,这里讲的水平指的是手术水平,和所处的医院就没有关系,和什么有关系?和这个人所经历过得食管癌手术数量有关系。
这里的水平,诚如《卖油翁》里的经典台词一样——无他,为熟尔!
那么一个医生的水平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呢?
1.平台
有个经典的段子,叫一起毕业的同学,分配到县医院就是县医院的水平,分配到市里就是市里医院的水平,分配到中央,就是国家级的水平。段子终归是段子,但有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平台决定了你跃起以后能够够到的高度有多高。平台不一样,接触到的病人群不一样,平台不一样,形成的思路诊疗模式不一样,平台不一样,以后的结局也不会一样。
2.个人能力
个人能力终将是一个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东西,再好的平台,也有不成器的职工。再不好的平台,也有牛逼的人物。所以,个人的能力也决定了你能够跳跃的高度和远度。平台不好,能成大器,才是更牛逼的生活方式。
3.机遇
有人会有疑问,水平和机遇有什么关系?这里也讲个段子,苹果砸到牛顿头上,对牛顿是个机遇。苹果砸到你我头上,可能对我们来说只是一顿饱餐。所以,水平的高低,和你的机遇也有很大关系。
4.水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
相对的意思是指在某个领域可能人家是领先或者牛逼的,但在另外一个专业或者亚专业可能就是落后的,没有十全十美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牛逼的人物,只有在某个专业做的风生水起和相对不错的人。相比较疑难病可能大医院专家更牛逼,相对于阑尾炎,可能县级医院做的更多。所以,水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
其实看病和医生的水平有关系,但有时候和另一些人文的东西也有很大的关系。沟通和医生都是一味药,同样是一味药,两个不同的医生开出去的效果就不一样。
所以,水平有高低,但沟通无止境。
县医院可以有大牛,大隐于市的大牛,县医院也有不成器的医生。
记得,牛逼的人不一定都在最牛逼的医院。但牛逼的医院一定有很牛逼的医生。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在心内科住院的患者中,大多数都是冠心病患者。我们常常听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都是冠心病的常见类型。
在最近的流行病学检查中,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100万的冠心病患者,但实际数字可能远不止这些,而且冠心病患者正呈逐年增多的趋势,那么冠心病患者为什么这么多呢?
一、冠心病为什么这么多?
有人说感觉冠心病越来越多,实际上是冠心病真的越来越多。这和生活方式物资水平提高以后,疾病谱发生变化的结果。原来经常导致人死亡的消化道感染,现在已经几乎不可能致人死亡,但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冠心病,却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生活,这些都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的。
原来每年吃一次的肉,现在天天都能吃,原来每天下地务农的日子,现在被机械化所替代,但物资水平提高带来的不良生活习惯也越来越多,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都是导致冠心病增多的原因。
二、冠心病都需要放支架吗?
冠心病肯定不是都需要放支架,但放支架是冠心病治疗的一种方法方式,而且是比较有效且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方式。很多冠心病患者可以内科保守治疗,也可以选择外科搭桥治疗,甚至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但绝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支架植入。
三、哪些冠心病需要支架植入?
需要支架植入的患者,一般情况下需要满足以下几点:一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发病,需要介入支架挽救即将坏死的心肌和挽救可能出现的恶性事件。二是药物不能控制的心绞痛,当患者是一个稳定性心绞痛,但强化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仍然持续,且不能有效缓解的时候,需要进行介入治疗。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小众情况,但前两种几乎囊括了几乎所有的需要植入支架的情况。
支架是治疗冠心病的一个方法,但绝不是唯一方法。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医疗设施也越来越健全,为什么大家的体质却越来越差呢?其实,一个人身体的好坏,除了跟遗传有关之外,还跟其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虽然现在很多朋友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在饮食上却更加贪心,也染上了很多不良习惯。
这4种习惯,或许是你走向亚健康的原因
经常熬夜晚睡
现代人离不开手机,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不论多晚,都有很多人抱着手机看视频、打游戏、刷消息。这种习惯不仅占用了我们的睡眠时间,还会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应”。经常熬夜玩手机,睡眠严重不足,就会影响第二天的状态,导致身体疲惫,工作效率降低,无法按时完成工作,被迫加班。
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情绪也会比较低落,容易暴饮暴食,通过食物发泄负面情绪,危害身体健康。熬夜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也打乱了体内各个器官的工作节奏,长期熬夜,体内器官也无法得到充足的自我修复时间,会影响身体的代谢能力,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久坐不动,贪图享乐
现代人身上最大的缺点就是一个字——懒,出门靠打车,吃饭靠外卖,逛街靠手机,打扫靠科技产品。生活越来越便捷,人也越来越懒惰,导致我们体内的“运动细胞”枯竭。长期缺乏运动,会让我们的身体面临严峻的健康考验。
相信大家都知道运动的好处,但不运动不仅会让我们跟这些好处无缘,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消极影响。生命在于运动,经常久坐不动,会降低人体新陈代谢,导致身体肥胖,体内毒素淤积;会降低机体免疫力,诱发疾病,希望你别大意。
经常酗酒、抽烟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烟酒的危害性,但听进去的人还是少数,很多长期抽烟、喝酒的人,一直在给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根本离不开烟酒。而且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会追求好烟、好酒,跟朋友聚会的时候,也会互相攀比。在应酬的时候,烟酒也是打通对方心理防线的“敲门砖”。
但是,不论烟酒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它们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依然不能被抹去。随着烟龄、酒龄的增加,我们体内的各个器官所受到的伤害也在不断累积,要不了多久,身体就会通过疾病来“警示”我们。
动不动就生气
虽然生气是一种合理的情绪,但经常生气的人,健康情况可能不容乐观。很多朋友都相信这样一句话:生闷气更伤身,有气就要发泄出来。其实生气这种情绪也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经常生气,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会受到伤害。
我们有发泄情绪的权利,但有些时候,放平心态,看待事物,你或许会发现这些小事并不值得动怒。怒气伤肝、伤心、伤肺,经常动怒,健康也会受到威胁。希望大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在面对生活中的不顺时,也能用积极的一面化解,不要用生气解决问题。调节情绪是一种能力,学会自我调节也是一种修养。
总结: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远离以上4种习惯。好习惯能起到助力健康的作用,坏习惯却会损害人体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学会分辨是非对错,权衡利弊,别让健康为我们承担后果,希望大家都能脱离亚健康。
很久都不愿意评论和治疗疾病以外的这样的问题和事情了,这两天忍不住多嘴,又多说了几句!今天咱们就讨论一下去医院看病抽血的那些事吧!
一、抽血的目的是为了核实鉴别诊断
正如提问者所说的那样,去看病医生都让去抽血,抽血的目的真的是为了考核指标?一个血常规22块钱,我还真没有听说过那个医院的医生因为必须开血常规才能考核达标!即便是医生财迷心窍,也不至于为了让患者多花22块钱自己就能赚21吧!说这些又该有人喷,这个医生又来为他们开脱,为他们洗地了!但我负责任的告诉你,让你抽血的那个医生或许才是最负责任的那个人!
二、抽血不抽血要看病,不能看人
还有人投诉,TMD医生不负责任,去看病,看了几眼就说没事,开了一盒2.5的药把我打发了,连个血都不查!我相信很多人看过这样的牢骚和抱怨!此时,你还会心生怜悯,大骂医生不负责任!但医生真的是抽血不抽血看的是病,而不是人!所以,医生做不到算准你想不想抽血!所以,我一般都会告知患者,你要不要检查?不检查和检查都给你告知一下!即便如此,依然有人大骂特骂了,TMD刚才去看病,那个医生穷疯了,非要我抽个血,还好我没有上当!这样的例子估计举不胜举!
三、十防九空,依然要防!
这辈子都记得,一个21岁的小伙子,说间断头晕头胀,当地医院开了点药小伙子吃了不见效!到医院后让小伙子查个CT,急得小伙子见我跟见杀父仇人一样!最后还是母亲做主做了个CT,结果是个颅脑肿瘤……小伙子顿时吓晕过去!可能做十个检查,只有一两个是阳性的,但即便如此,我们小心求证,严格诊断的思路不能被取代!十防确实九空,但如果一次不防,正好碰上,完蛋的不止一个病人!
好吧,说的有点多了!我还是希望大家理解万岁,我也理解病人的心情毕竟我也有家庭,有亲人,也会有人生病,我看病的路程和大家一样,不信,看我这几天生病的微头条!一个胆总管结石一个月查出来,我的同事开玩笑给我说,要是你不是医生,估计要打砸医院,持续一个月才把胆总管结石查出来!哎……
脑血管意外,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和心血管意外一起,心脑血管意外,占据了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40%。可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高,今天我们是来讨论脑血管病的。
脑梗塞是脑血管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但为什么脑梗塞的病人,很多只是拍片确诊以后输液就可以了呢?没有其他的治疗方法了吗?
一、脑梗塞需要怎样治疗?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塞的治疗,如果患者没有禁忌症,可以进行溶栓和急诊介入治疗。
但对于相当一部分脑血管病来说,一方面可能错过了溶栓和急诊介入的时间窗,进而没有机会进行介入治疗;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脑梗塞都需要溶栓和急诊介入治疗,对于脑血管尚可,症状轻微的患者,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即可。
二、脑梗塞为什么需要拍片?
脑部血管堵塞,出现脑卒中引起脑组织的缺氧缺血坏死,这就是脑梗塞。所以我们拍片一方面是为了看清楚梗塞的范围,明确梗塞性质;另一方面需要了解梗塞的血管情况。
这些都决定了我们需要拍片了解脑梗塞的情况。而拍片也主要以脑CT和脑磁共振两种情况最为常见,甚至有些患者,住院前后需要反复进行拍片复查。
三、脑梗塞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吗?
看完前面几条,很多人会有疑问,脑梗塞引起的死亡这么多,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吗?答案是有!那就是预防。最好的治疗是预防,脑梗塞一旦发生,再好的治疗也挽救不了已经坏死的脑细胞。
而如果把预防做好,让我们不发生脑梗塞,这才是最好的治疗。
而预防脑梗塞主要的方法包括:
只有这些做好了,才能避免脑梗塞的发生。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我们身边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了。
一项关于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达到了397万,这大概是一个小城市的常住居民数量。
2001-2011年短短十年时间,中国急性心梗患者的住院率就增加了4倍之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支架放置率也大幅增加。
中国目前的医疗体系是倒金字塔形的,我们大部分的患者并不是在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而是在等待病情恶化,等待住院,等待手术。
到底是哪些环节出问题了呢?
治疗方案不恰当
中国的某些医院似乎很喜欢让患者使用“先进”的医学技术,来辅助诊断和治疗患者。
例如冠状动脉造影,这种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一项全国性研究显示,在三级医院中,有63%的低风险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但是这项检查一般都是在患者有了一定的冠心病表现之后,才建议病人做的。
对于一些情况比较轻的病人,应当是先开具运动处方,给出日常运动建议,病人可以通过合理运动,来控制心血管疾病,避免情况恶化。
在某些地方,冠状动脉造影还被作为常规体检的一部分。一项针对152家医院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显示,95%医院会将冠状动脉造影用来筛查无冠心病症状的病人,甚至有些医院还将其作为一项常规健康检查。
再来看看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口服抗凝药(比如法华林)能够显著降低房颤以及卒中的风险。
但是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抗凝药物治疗的使用率却很低,只有11%的房颤患者在就诊时接受了口服抗凝药治疗,相比之下,欧美国家抗凝药物治疗的使用率达到了60%以上。
目前医生对于抗凝药的使用十分谨慎,因为担心出血,而且需要定期监测。
但是,对于患者来说,抗凝药物治疗远远是利大于弊的,而且法华林价格低,对于患者经济压力来说也比较小。希望在将来,医生和患者们都能够重视起来,增加抗凝药的使用场景。
抽烟、喝酒、不运动
大部分人都难逃“延迟满足”定律,什么意思呢,就是明明知道吸烟不好,但还是忍不住会去吸烟。
中国有超过3亿烟民,他们消费了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香烟。据估计,吸烟每年导致超过100万人的过早死亡。
目前看来,中国的控烟成果并不好。在世界范围内,位列倒数。
相较而言,中国的烟草税价格还是很低的。
2015年,中国实行了第四次重大的国家烟草税改革,每包卷烟的总税率提高到55%,要知道,欧美、日本等国家卷烟的税率为70%。
在公共场所控烟方面,目前也只有北京和上海通过了控烟法。
有高血压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戒烟,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恶化的基础,。
其实,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的,其中包括:均衡饮食,适度饮酒,避免吸烟,积极运动,不饮酒。
逃不过“延迟满足”定律,目前也仅仅只有1%的中国人做到了以上的生活习惯。
基层医疗体系管理能力有限
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不能只靠患者自己,而是应该通过基层医疗体系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健康监测并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如果基层医疗体系做好了患者的健康管理以及检测的工作,就能够控制好心血管疾病,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对于患者来说,也能够减轻经济压力。
然而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基层医疗体系很难实现这个目标。
一个是社区医院模式的问题,中国的初级卫生保健系统直到2009年才开始启动,专业过关的社区医生实在是太少了,在数量多达2亿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面前,可谓是杯水车薪。
二是社区医院也没法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以基础的降压药为例,在2016年至2017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近2/3的社区医院没有储备齐全四类基础的降压药,甚至有8%的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储备任何降压药物。
社区医院力量有限,因此即便是一些小毛病,许多人宁可选择去距离更远、排队更久的公立医院就诊。
但是,目前公立医院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医生们都很忙。
目前中国大部分的患者量,主要还是由公立医院承担的。但是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本身就很大,又哪里有经历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监测和健康管理呢?
此外,由于市场驱动的卫生改革,医护人员诊疗服务的定价比较低,反而是药品和相关检查服务的价格高,这就意味着,医生和护士的诊疗水平以及诊疗服务,反倒成了次要的。
想要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现长期监控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就现状来说,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患者就诊难,医生看病累,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患者就诊时和医生沟通也就三分钟,有问题也没法多问,因为后面还有一堆人等着。需要调整用药方案,或者病情有变时,也没法儿及时回到医院请教医生,因为三甲医院、专科医院挂好真的不容易。
医生日常工作繁重,希望救治更多的患者,但是时常无能为力。
打破这个僵局,需要技术的参与,“互联网+心血管疾病”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京东健康建立心脏中心的初衷也是来源于此。
由京东健康牵头,将全中国的好医生集合起来,组建成心脏中心,为全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服务。
心内分中心为患者提供用药建议和康复指导,患者的情况能够随时反馈给医生,及时得到解决。
双心医学分中心则是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帮助,患者开心了,身体上的问题也会缓解很多。
心外分中心为的是给需要手术的患者提供手术方案建议,帮助联系线下医院。
预防和康复分中心是为了给术后的患者提供康复指导。
这份事业的意义在于,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不仅能够提高就诊效率,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解约医疗支出,也算是京东健康为广大患者们尽一份绵薄之力。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消息,某市中医院神经内科统计了近期所接收的面瘫患者,数据统计显示,入夏以来3个月共接收面瘫患者30例,其中约80%的患者因吹空调所引起。
门诊上还来了一位因吹空调而发生面瘫的病人。病人自述,晚上下班后回到家就打开了空调,因为天气特别炎热,便将空调温度设定在了23度,并且设置了强风。早上醒来后便感觉左面部有些僵硬难受,照镜子发现眼睛和嘴巴都歪斜了,急忙赶到了医院。通过面部相关检查,最后诊断该患者为面瘫。
面瘫,又名面神经麻痹。面瘫俗称"吊线风"、"歪嘴巴",其在临床上一般分为2种类型:即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即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鼻唇沟变平坦、眼裂扩大、口角下垂等,即使最简单的鼓腮、闭眼、抬眉毛都无法完成。面瘫为临床多发常见病,没有年龄限制。
西医认为,导致面瘫的病因很多,而且引起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中枢性面瘫多是由炎症、脑外伤、脑血管病以及颅内肿瘤等所致,而周围性面瘫原因相对较复杂:
第一、糖尿病等代谢障碍;
第二、中耳炎等耳源性病变;
第三、感染性病变;
第四、中毒,如长期毒物的接触、酒精中毒等;
第五、创伤性病变;
第六、血管性病变;
第七、自身免疫反应;
第八、肿瘤;
第九、神经源性及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
中医多认为,面瘫是由于病人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趁虚入中头面所致。夏季长时间吹空调虽然并不一定引起面瘫发生,但却是导致面瘫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体质差的人群,夏天吹空调更易发生面瘫。因此,建议大家夏天一定不要长时间开空调,或将温度设置太低,更不要将空调直接吹向自己。
对于面瘫的治疗通常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采用非手术治疗即可,主要包括药物、针刺、按摩以及物理疗法等,以促进水肿和炎症的消退以及神经功能恢复为主要原则目的;如若非手术治疗3个月仍无效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