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吃个饭像打仗?这样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

宝宝吃个饭像打仗?这样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
发表人:京东健康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孩子不爱吃饭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当孩子不爱吃饭时,家长首先应该寻找原因,不应一味地强迫给孩子喂饭。

 


那么孩子不喜欢吃饭,爸爸妈妈有没有想想试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我来说几条原因 ,爸爸妈妈看看自己家的宝宝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情况呢?

 

  1. 零食当饭吃,嘴不停,胃不闲。
  2. 活动很少,没有饥饿感。
  3. 孩子饮食无规律,无固定进食时间,进食时间延长或缩短,正常的胃肠消化规律被打乱,孩子就不会乖乖吃饭了。
  4. 家长花在孩子餐饮方面的时间太少。宝宝的饭菜单调乏味,不能引起宝宝的食欲。
  5. 就餐环境杂乱,边吃边玩,或进食时爸妈逗弄、训斥,使其不能安静地进食。


纠正办法

 

第一:提高宝宝食欲,可以在宝宝的食物上下点功夫,搭配色彩鲜艳,动物造型都能吸引宝宝的目光,大大增大宝宝的食欲。

 

第二:在吃正餐之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宝宝爱吃零食就会影响吃正餐。

 

第三:养成好的进餐习惯,要让孩子养成吃饭不能玩玩具的习惯,尤其是吃饭之前最好不要玩玩具。在吃饭前可以培养孩子放下自己的玩具帮着妈妈端菜,让大家都就座,然后才和大家一起吃饭的习惯。

 

第四:让宝宝自己动手吃饭、夹菜,不要怕孩子弄脏或者弄得到处都是,这样既可以激发宝宝自己动手吃饭的兴趣,更重要是使孩子的观察力、触觉和精细动作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营造轻松和谐氛围,如果宝宝在吃饭前常常是被骂着或求着吃饭,久而久之,“吃饭”给宝宝带来的就是委屈或难受,吃饭带给孩子的不是乐趣而是厌恶了。所以,作为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为宝宝创造轻松愉快的饮食环境和氛围,让孩子心情愉悦地进食。还可以在进餐时为孩子播放轻松明快的乐曲。这久而久之,孩子一听到这首乐曲,就知道是进餐时间到了,就会快乐地来到餐桌前。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宝宝在生长的阶段如果要吃馒头,就应该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在这个期间吃馒头应该注意吃小块,并且吃完后之后应该适当的喝水,这样有利于帮助消化,吃馒头都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好消化,在宝宝的生长阶段也可以适当的吃馒头,这样有利于补充体内的淀粉。

     


    宝宝在生长的阶段如果消化系统允许,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馒头,吃馒头的时候应该吃软馒头,并且应该分为小块吃,这样有利于及时消化也有利于补充体内的淀粉,变成吃馒头有利于帮助宝宝的肠道消化系统完善发育,也可以促进胃部蠕动,也可以有效的补充体内蛋白质。


    1、宝宝的生长的阶段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状况,并且家长应该做好调理措施,在这个阶段应该给宝宝搭配饮食,在生长的阶段,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馒头,吃馒头的时候应该注意吃小块,并且应该吃软馒头,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帮助消化,也可以发挥馒头的最大效果,更可以帮助宝宝提高胃口。


    2、在宝宝的发育期间一定要做好营养调理措施,在这个阶段不光要吃馒头还应该适当的吃一些其他食品,可以适当吃滋补品,应该根据宝宝的年龄来判断饮食的习惯,这样才可以发挥饮食最大效果,并且保护它吃馒头期间或者是饮食期间更应该适当的活动,这样都有利于帮助消化也有利于促进吸收。


    3、在吃完馒头之后也应该适当的喝一些奶粉或者是母乳,在宝宝生长的阶段做好饮食调理工作,有利于帮助宝宝生长,更可以帮助宝宝增强体质强身健体,因为馒头属于粗粮之类,所以适当的吃一些馒头也有利于均衡体内的微量元素,帮助吸收和消化淀粉酶。


    我们提示家长,宝宝的生长的阶段可以适当的吃馒头,吃馒头比较容易消化并且馒头属于淀粉食品,吃馒头的同时也可以补充体内的淀粉,也可以补充麦芽糖的成分,在吃馒头的期间更应该注意不要吃得太多,吃得太多可能造成消化不良,在吃的时候应该注意吃新鲜馒头,不要吃过硬的馒头,这样都有利于帮助消化也有利于帮助吸收。

     

     

  •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大人满屋子追着孩子喂饭,孩子的心思只在玩上面,即使吃了,也含在嘴里半天不下咽,吃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

     

    一顿饭下来,大人累坏了不说,孩子却没吃几口。

     

    吃一顿饭,艰难而痛苦。

     

    宝宝厌食,妈妈烦恼。

     

    孩子不爱吃饭,该怎么办呢?

     

    我们今天就小儿厌食这个话题来谈一谈~

     

     

     

    (一)什么是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是指患儿出现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厌恶进食、食量减少等情况,是一种饮食行为异常。 长期厌食会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并可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患各种疾病。

     

    (二)小儿厌食的类型与辨证论治

     

    1、脾失健运

     

    如果你发现孩子不肯吃饭,经常胸闷恶心,吃得少,小肚子还胀胀的,大便也偏稀薄,脸色不好看,可能就是属于脾失健运型厌食。

     

    这种情况的厌食,治疗要点在于调和脾胃、运脾开胃,可以给孩子吃健儿消食口服液或者健脾消食丸。

     

    日常可以给孩子煮陈皮红豆沙,可以起到健脾理气的效果。

     

    2、脾胃气虚

     

    如果你发现孩子不想吃饭,吃了也不消化,脸色发黄,总是看起来懒懒的,很疲惫,出汗又特别多,大便中夹杂有未消化的食物,脸色不好看,体型比较瘦。

     

    同时,脾胃气虚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眼袋大大的,还容易流口水,这类孩子也是很容易感冒的,一定要注意扶正气。

     

    这种情况的厌食,治疗要点在于健脾益气、运脾开胃,中成药可以选用参苓白术散或小儿厌食口服液。

     

    日常可以给孩子煮山药芡实薏仁粥,可以起到不错的健脾胃效果。

      

     

    3、胃阴不足

     

    如果你发现孩子总是口干,喝水很多,吃得少,皮肤干干的,大便也偏干燥,小便发黄,经常烦躁,睡不好,睡得少,手足心发热,舌头红红的,很少苔。那么,孩子应该是属于胃阴不足型厌食。

     

    这类型的厌食治疗要点在于养胃育阴、运脾开胃,中成药可以选用儿宝颗粒。

     

    日常可以给孩子煮百合粥、白茅根水或石斛茶,可以起到很好的滋阴养胃的效果。

     

    (三)健康指导

     

    1、不要给孩子吃太多零食, 少吃生冷、油腻食物;

     

     

     

    2、孩子的三餐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还要注意补充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液,避免某些营养成分的缺失而导致孩子厌食;

     

    3、注意孩子的精神调养,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进餐环境,不要在饭前训斥数落孩子,否则孩子可能因为精神紧张,而失去食欲;

     

    4、让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 孩子都是父母的手心宝,平时生怕宝宝磕着碰着,但孩子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吐奶、厌食、腹泻、哭闹不止等等,让父母们为此焦头烂额。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宝宝积食厌食的情况。

     

    首先,小孩子积食厌食是很常见的。原因是宝宝的胃容量比较小,刚出生的婴儿胃容量大概在30至50毫升,三个月左右长到90至150毫升。所以家长喂多了,孩子就容易积食。

     

    此外,孩子的贲门括约肌比较松弛,非常容易漾奶或呕吐。不仅如此,宝宝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如果吃太多东西,就会难以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就会积食甚至厌食。

     

     

    这里还要特别提出生活中父母的一种错误思想,特别是老人,觉得孩子一哭就是饿了的信号,就会一股脑给其喂奶,这样很容易出现积食。

     

    孩子积食了,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不然宝宝可能会有以下影响:

     

    (1)消化能力下降

     

    孩子出现积食,食物大量在胃部堆积,降低了消化功能,儿童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果长此以往,肠胃道功能下降,宝宝容易动不动就拉肚子、呕吐等等。

     

    (2)睡眠障碍

     

    如果儿童长期积食,孩子的睡眠质量也会下降。失眠对成年人来说可能习以为常,但对孩子来说危害非常大,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发育。

     

    积食比较严重的孩子,半夜容易醒来,或者多梦,半夜哭闹不止,难以哄睡。

     

    (3)发热

     

    长时间积食,还会导致孩子发烧。身体发热会对宝宝的大脑健康造成损伤。

     

    (4)营养不良

     

    积食严重,孩子一般会出现厌食、食欲不振的情况,此时宝宝身体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没能及时提供,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需求,看上去就会又瘦又黄的,精神不佳。

     

     

    所以,再也不要宝宝积食是小事,也不要盲目宝宝喂食。那么,父母如何得知宝宝出现积食了呢?

     

    1、食量减少

     

    与同年龄段的宝宝相比,吃的奶量或辅食减少了,平时没什么食欲。

     

    2、呕吐物有异味

     

    宝宝发生漾奶后,漾出的奶中会有一股酸馊的味道,有的时候大便里也会有这种味道。

     

    3、舌苔异常

     

    若是孩子舌苔又白又厚,常是积食的表现。

     

    4、其他异常

     

    此外,积食还会让孩子腹胀、睡觉不踏实、哭闹、大便形态不规律等等。

     

    当宝宝有以上表现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引起注意,孩子可能正难受着呢。虽然孩子十分脆弱,但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用点心,宝宝就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

  •   许多妈妈会发现,宝宝周岁开始变得越来越难喂了,你拿勺子他抢勺子,你拿碗他非要把碗打翻不可,吃饭就像一场战役,战场通常都惨不忍睹。这个“坏习惯”是怎么回事呢?宝宝吃饭就不能老实点吗?

      2岁以内宝贝吃饭抢碗勺不是坏习惯

      1.吃饭抢碗勺是宝贝成长的必经阶段

      1岁左右的宝贝吃饭总是抢碗勺是对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自己动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仅是这一阶段宝贝再正常不过的表现,也是训练宝贝自己吃饭的一个很好的时机,如果引导得当,宝贝就会渐渐学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不仅能锻炼宝贝双手的技能,还有助于宝贝独立性的培养。

      2.学习吃饭可以锻炼宝贝的协调能力

      宝贝自己吃饭时,不仅可以训练双手的灵巧性,也可以加速他手臂肌肉的协调和平衡能力,有助于心智的发展。

      3.宝宝抢碗勺代表父母可以交他自己吃饭了 饭弄一地父母反而应鼓励

      初学时宝贝由于手的动作不太协调,容易把一切弄得脏乱不堪。很多妈妈为此会失去耐心,甚至对宝贝大吼大叫,或者当即没收给宝贝的这项特权。这样做的后果宝贝很可能学习吃饭的热情就这样被浇灭了。正确的做法是要耐心地帮助宝贝,教给宝贝拿勺的正确姿势,鼓励宝贝自己吃,以促进宝贝积极进食的情绪,尽快掌握自己吃饭的技能。

      宝贝满周岁后,手、眼协调能力迅速发展,父母不妨放手让宝贝自己尝试吃饭,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即使宝贝把饭菜洒得一身一地,父母也不要进行批评和制止。因为宝贝锻炼宝贝独立吃饭,有利于培养宝贝的独立性和动手能力。

      循序渐进,让宝宝发现“我能自己吃”

      父母在适当的时机下,可以循序渐进地训练宝贝自己握奶瓶喝水、喝奶,自己用勺、筷、碗进餐,熟悉每一件餐具的用途,逐步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同时,对宝贝来说,感到“我能自己吃”是很重要的。你需要鼓励他,这是他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因势利导,尊重宝贝独立进餐的意愿

      以因势利导为原则,不必因为宝贝的进步不快而着急,万不可强迫宝贝,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问题。父母要善于营造就餐时的快乐气氛,让宝贝在自己的意愿下,逐步学习独立进餐。

      注意用餐安全!宝宝不能真“独立”

      1.避免异物入喉

      对于那些可能卡喉咙的东西,尽量不让宝贝吃。如果宝贝一定要吃,妈妈也要先仔细处理一下,弄掉里面的核、鱼刺等,再让宝贝食用。同时也要注意餐具的安全,不要让宝贝在吃饭时玩筷子、叉子等,以免刺伤。

      2.避免被食物烫伤

      那些带有汤水的食物最好远离宝贝,宝贝独立吃饭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是否合适,避免烫伤宝贝。

      为宝贝“乱吃饭”做好万全的准备

      独立吃饭食物准备有技巧

      1.饭要做的香

      为宝贝准备食物最好色、香、味,这样更有助于宝贝胃口大开,爱上吃饭;除此外,妈妈最好将食物切成适合宝贝盛的块状。

      2.饭要给的少

      父母要注意,宝贝独立吃饭时,每次给予的食物量不要太多,因为容易吃完会增加宝贝吃饭的成就感。

      用餐环境的准备

      1.餐具的准备

      除了安全性外,颜色鲜艳也必不可少。因为颜色鲜艳的餐具宝贝更喜欢,会增加宝贝对吃饭的好感。

      2.儿童餐椅不可少

      父母最好给宝贝准备一个儿童餐椅,这样更有助于宝贝用餐习惯的培养。

      3.围嘴、罩衣很方便

      如果担心宝贝把饭吃得满地都是,可以在吃饭前,在宝贝座位周围的地上铺好报纸、给宝贝穿上罩衣、戴上围嘴,这样清理起来更方便。

      TIPS:学会独立吃饭要尽早

      从宝贝满五、六个月开始父母就可以有意识的让宝贝练习抓握。许多父母以为这个时期的宝贝还太小,实际上,宝贝由这个时期到约满九个月之间,是手部抓握能力的发展期,所以这段时间正是开始让宝贝学习正确的餐具握法的最佳时机!对奠定宝贝日后自己吃饭,会有相当的效果。

      宝贝餐具练习时间表

      1.汤匙――9个月

      一般在宝贝9个月时,就会开始对汤匙产生兴趣,甚至会伸手想要抢妈妈手中的汤匙。此时妈妈就应该让宝贝自己试着使用,以免错过最佳培训期。

      2.碗――10个

      宝贝10个月以后,妈妈就可以准备底部宽广的轻质碗让宝贝试着使用。因为宝贝的力气较小,所以装在碗里的东西不要超过三分之一;宝贝可能不懂一口一口地喝,妈妈也可以从旁协助,调整每一次的进食量。

      3.杯子――1岁左右

      宝贝1岁左右,妈妈就可以使用学习杯来教导宝贝使用杯子了。一开始应让宝贝两手扶在杯子三分之一的位置,再小心端起,以避免内容物洒出来。持之以恒,等到宝贝3岁左右,就可以非常自然地使用杯子了。

      4.筷子――2岁以后

      筷子的使用较为困难,属于精细动作,建议妈妈等宝贝2岁以后再尝试练习。宝贝要用专门小儿用的筷子,比较短而轻,宝贝容易掌握。宝贝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一直会持续到6岁,所以妈妈完全没必要太过苛责。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宝宝容易出现积食的时节,在我接触的病患案例中,“饺子”“粽子”“包子”“卷饼”“汤圆”这类食物,都是常见的“积食制造犯”,因为这些食物材料的构成中,又是面饼面皮又是肉馅,而且往往还不止一种肉,是“三鲜”混杂,这对孩子脆弱的肠胃系统是巨大的挑战。

     

     

    打个比方,转动脖子会不会?健康人都能做到,骑自行车容易不容易?大多数人都会骑;写字难不难?经过小学教育,基本都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好了,现在让你把这三个动作一块做试试!

     

    做不来,那就对了!正常人都做不了,如果做得了,那是天赋异禀骨骼清奇。

     

    所以,给孩子的食物,肉类应尽量避免和面饼糯米等混杂在一起,极易引起消化不良与积食,尤其是有些家长热衷于给宝宝包小馄饨、小饺子,小小的,很可爱,宝宝也爱吃,但是不好消化。

     

    宝宝该怎么吃粽子呢?

     

    由于宝贝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不如成人,加之粽子是糯米做的,粘性大,软糯,宝贝的咀嚼能力有限,从而导致宝贝对粽子类的食物消化更差。

     

    所以,给宝贝吃粽子,宝贝越小给的量越少,甚至控制不给宝贝吃。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宝贝尽量不给,1-2岁的宝贝可以给粽子的1/5,2-3岁可以给1/3的粽子,3岁-7岁给半个或者2/3的粽子就可以了。

     

    粽子种类的选择也要选择品种单一,像肉粽、蛋黄粽、还有什么奇奇怪怪的粽子就不要给宝宝吃了。粽子的热量很高,所以算主食食物,注意扣减主食摄入量,粽子的材料是糯米,糯米的黏性大,容易粘在宝宝的口腔,所以吃完粽子要给宝宝清洁口腔,以免在口腔残留引起蛀牙,适量蘸糖可以减弱粽子的黏性,但对于宝宝来说,糖还是要尽量少摄入,对宝宝的味蕾刺激很大,养成重口味就不好了。

     

    还要注意一点,粽子黏腻,注意防噎到,尤其是枣粽子的枣核,家长要提前把枣核剔除,以免发生呛咳,不要空腹吃粽子,也不要在晚上吃,如果宝宝有胃肠道的问题或者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也要忌口,就不能吃粽子。

     

     

    粽子好吃,莫要贪吃哦!​​​​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丽丽最近很烦恼。

     

    原来,她的宝宝近来总是恹恹的,懒懒的,不爱说话,不爱笑,不爱吃东西,夜里翻来覆去,睡不好,还常常醒来哭闹。

     

    一问才知道,原来奶奶怕孩子饿着,每次总把奶冲得浓浓的,孩子总是这么吃,难免积食啊!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想要孩子健康不生病,可不能让他吃得太饱。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小儿积食。

     

    一、小儿积食的症状

     

    小儿积食,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一般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

     

    积食的孩子还常有食欲不振、小肚子鼓胀、睡不好、突然发烧等症状。

     

    小儿积食也应分型论治,有时可能是实证,重在导滞,有时可能是虚证,重在补虚。

     

     

    二、小儿积食的辩证论治

     

    1、乳食内积

     

    如果你发现孩子不喜欢喝奶,不喜欢吃东西,还常常打嗝,泛酸水,甚至呕吐食物,吐奶,小肚子鼓鼓胀胀的,常常肚子痛,又很怕人按,大便酸臭或便秘,心烦不安,夜里睡不好,常有低热,手足心热,看舌苔,特别白而厚腻。

     

    这是典型的实证,治疗的时候,重在消食导滞和中,如果想给孩子选择中成药,可以选大山楂丸、小儿消食片或四磨汤口服液。

     

    这里重点说一下大山楂丸。大山楂丸由三味药组成,山楂、焦神曲、麦芽。其中,山楂善于消肉食,神曲善于消米食,麦芽善于消面食,三者合一,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开胃消食作用,而且,味道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宝宝也不会抗拒。

     

    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而厚腻的,这是积食同时伴有湿热,那么,可以选用枳实导滞丸,但是要注意,不能过度,适量用,病好了,马上停药。

     

    2、脾虚夹积

     

    如果你发现孩子脸色萎黄,身体比较消瘦,总是懒懒的,很疲惫的样子,四肢无力,不爱吃东西,肚子胀但是喜欢按着,按着他会更舒服,大便偏稀腥臭,可能夹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看舌苔,舌质偏淡,舌苔白腻。

     

    文章开头,丽丽的宝宝就是这种类型的积食,需要健脾消食化滞,选择中成药时,可以选用健胃消食片或开胃健脾丸。平日里,可在辅食中加入山药,起到健脾的效果。

     

     

    三、健康指导

     

    1、注意进行饮食调节,乳食要定时定量,选用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的食物,不要吃零食,不要让孩子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

     

    2、要循序渐进地添加辅食,不要太多太杂,不要给宝宝食用生冷、过分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

     

    3、除了内服药,还可以配合推拿、捏脊疗法。

     

    看了今天的分享,所有的妈妈奶奶外婆,可不能再让孩子吃太饱了哈,这不是爱,是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当家里进行聚会时,如果饭点有延迟,常会出现家庭成员身体出现饥饿状态。这时候,需要遵循正确的饮食方式,即便是饿,也不要乱了步骤,给身体一个缓慢的反应过程。选择正确的进餐方式,也可以让食物营养发挥最佳功效。

      1、正确:汤→ 青菜 →饭→肉→半小时后水果

      错误:边吃饭边喝汤

      危害:用餐时边吃饭边喝汤,或者以汤泡饭,或是吃过饭后再来一大碗汤,都会冲淡食物消化所需要的胃酸,容易阻碍正常消化。

      2、正确:餐前先喝适量的汤,既有暖胃的作用,又能够缓解饥饿,避免肚子被一下子胀得太多太满。

      错误:饭后马上吃水果

      危害:各类食物中,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无需通过胃来消化,而是直接进入小肠就被吸收。米饭、面食含淀粉及肉食等含蛋白质成分的食物,则需要在胃里停留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进餐时吃完饭菜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淀粉、蛋白质就会阻塞消化快的水果;所有的食物一起搅和在胃里,水果在体内高温下,很容易腐烂产生毒素,从而导致身体产生病痛。

      3、正确:餐前一小时吃水果,由于水果是生食,吃完后再进食熟食,体内白细胞就不会增多,有利于保护人体免疫系统。若餐后吃则应在半小时后再食用。

      错误:饭后马上吃甜点危害:会中断、阻碍体内的消化过程,胃内食物容易腐烂,被细菌分解成酒精及醋一类的东西,产生胃气,形成肠胃疾病。

      4、正确:餐后半小时再吃较为适宜,有助于消化。

      饥肠辘辘时,食物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就会完美诠释“饥不择食”这个成语。什么都往嘴巴里塞,并且狼吞虎咽。小心!有些食物在饥饿难耐时,反而不能吃!

      这些饥饿时不能吃的食物,恰恰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物。

      肚子饿的时候别吃这些食物:

      1、柿子、西红柿:含有较多的果胶、单宁酸,上述物质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凝胶块,易形成胃结石。

      2、冷饮:空腹状态下暴饮各种冷冻食品,会刺激胃肠发生挛缩,久之将导致各种酶促化学反应失调,诱发肠胃疾病。在女性月经期间还会使月经发生紊乱。

      3、香蕉:香蕉中有较多的镁元素,空腹吃香蕉会使人体中的镁骤然升高而破坏人体血液中的镁钙平衡,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4、山楂、桔子: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果酸、山楂酸、枸橼酸等,空腹食用,会使胃酸猛增,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使胃胀满、嗳气、吐酸水。

      5、牛奶、豆浆:这两种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空腹饮用,蛋白质将“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起不到营养滋补作用。正确的饮用方法是与点心、面饼等含面粉的食品同食,或餐后两小时再喝,或睡前喝均可。

      6、糖:糖是一种极易消化吸收的食品,空腹大量吃糖,人体短时间内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值,使血液中的血糖骤然升高容易导致眼疾。而且糖属酸性食品,空腹吃糖还会破坏机体内的酸碱平衡和各种微生物的平衡,对健康不利。

      7、酸奶:空腹饮用酸奶,会使酸奶的保健作用减弱,而饭后两小时饮用,或睡前喝,既有滋补保健、促进消化作用,又有排气通便作用。

      8、白薯:白薯中含有单宁和胶质,会刺激胃壁分泌更多胃酸,引起烧心等不适感。

      长时间的饥饿感不仅会削弱人的精神,更会让身体出现负荷。所以尽可能在身边备上一些糖果,或者简单零食补充能量。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父母控制第一道防线。在采购食物时,父母就要注意,家中只储备健康食品。还要让孩子了解不同类型的健康食材以及它们的作用和营养,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如何做出健康的选择。

     

    别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家长为孩子提供健康的食物,要让孩子有权利选择自己吃什么、吃多少。只要保证选择范围内的都是健康的食材,就能让孩子吃得健康又快乐。

     

    别催孩子都吃光。孩子自身能够感知到是否吃饱,而别人的催促,常令他们身不由己,吃掉过多的热量。因此,一次别给孩子盛太多食物,如果孩子饱了就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创造良好的用餐气氛。很多家长把吃饭的时间当成管教孩子的时机,这样只会让孩子吃饭过快,尽早离桌。而愉快的谈话和分享有趣的经历,则会让孩子吃得好,身心都健康。

     

    婴儿期开始预防挑食。孩子在婴儿期就可能出现挑食的倾向,因此,从吃辅食开始,就要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有益的、类型丰富的食材。为让他们接受新的食物,可以在不同情景下多次尝试,但不要强迫孩子吃,要从小口小口的试吃开始。

     

    提供新鲜用餐体验。如果孩子想吃洋快餐,不妨分散他的注意力,为他提供更加丰富而有趣的用餐体验,去品尝风味不同、更加健康的菜肴,这样,在孩子心中,不健康食物的吸引力就会慢慢减弱。

     

     

    别把饮食当奖惩。惩罚孩子不能以不让吃饭为方法。如果犯了错会吃不到饭,孩子就会担心挨饿,找到机会就猛吃。此外,用平时不能吃的东西当作奖励,如冰淇淋、蛋糕等,他们会以为这些食品比其他食物更珍贵,就会在无形中降低了健康食材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以身作则永远重要。不论是为人处事,还是生活习惯,家长的巨大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的嘴巴,孩子也会因此放松饮食的标准。因此,要想孩子过得健康,先得让自己吃得健康起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自从进医院之后,便成了亲戚朋友的“家庭医生”,有点头疼脑热啥的都来问我,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宝妈们。这不前几天,一个同学微信和我说,孩子怎么就面黄肌瘦的,厌食不吃饭,平时吃了也不见吸收。说有时侯孩子肚子胀胀的,舌头有白苔,嘴里总有味,还经常积食,真的希望他能正常吃饭,长得胖胖的,健健康康的,真是愁呢,该怎么办?

     

    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宝宝们为什么经常会积食,积食有哪些表现?积食了,宝妈们该怎么办?

     

     

    积食指小儿经常饮食过量或突然暴饮暴食,损伤脾胃,使食物停滞在胃肠所形成的疾病。它主要与小儿的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有关。正常情况下,吃进去的食物会在胃酸及胃淀粉酶、胃蛋白酶等消化酶的作用下初步被消化,然后在胃的蠕动下被推进小肠进一步消化。

     

    由于宝宝自身发育尚未成熟,胃肠功能相对较弱一些,这就会造成宝宝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停滞在胃肠道中。此时孩子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口臭、胃部不适、腹胀、便秘、睡眠不安等症状,营养不能很好地被吸收,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常常面黄肌瘦,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甚至影响正常发育。

     

    对于积食,宝妈们要知道一下几点:

     

    1、小儿积食常常引起发热、咳嗽等症状,此时积食就比较严重了,可以给宝宝吃些帮助消食、止咳的药物,以止咳消积,标本兼顾,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小儿积食与否,与家长们的照顾密切相关。要想小儿不生病,平常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无论哪种食物,再有营养也要适度,否则不仅达不到理想效果,还会给宝宝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注意孩子饮食均衡,多吃瓜果蔬菜,肉蛋奶要均衡适量。少吃甜腻、油炸的垃圾食品。

     

    3、让孩子适当运动,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促进孩子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还可以让孩子释放精力,保证正常休息。

     

    宝宝积食一般不会出现大问题,家长们不必过于焦虑。做好日常的照顾工作,科学育儿,才可以减少孩子生病次数,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 孩子食欲不佳、日渐消瘦,或者时不时说肚子痛。到医院做了各种检查都找不到原因,这时就要考虑是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了。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孩子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医生发现,当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学习压力过大,以及家庭关系不和睦,都可能诱发或加重孩子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学龄儿童最易中招: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学龄儿童(6~13岁)中非常常见,我国儿科患者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尚无规范统计,但已经成为儿科消化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其特征是,长期或反复食欲不振、烧心、呕吐、上腹部饱满不适、疼痛、嗳气,吃饭少,早饱等症状,久而久之,人变得面黄肌瘦,贫血、全身无力,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比较常见,但做出这个诊断一定要非常慎重,一定要先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确定有无胃肠道器质性病变的存在,可通过做钡餐、纤维胃镜、腹部肝脏B超、血生化检查等除外胃炎、溃疡病、息肉及肝胆胰等器质性疾病,才能确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道是“第二大脑”易闹情绪:

     

    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是什么?目前的研究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动力障碍,以及内脏高敏感性、刺激引起的酸分泌增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甚至心理因素有关。其中心理因素最容易被忽视,但却是常见的病因。

     

    有些读者会难以理解:小孩子有什么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怎么会影响胃肠功能?儿童和成人一样也会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集体生活不愉快、莫名奇妙的枯燥作业和强加的特长学习,以及家庭关系不和睦等都可能引起孩子紧张、焦虑、抑郁。这些心理问题和胃肠道功能之间能够互相影响,医学上把这称作“脑-肠轴”,可见两者关系之密切。胃肠道可谓是人的“第二大脑”,无论是紧张、焦虑、抑郁还是过度兴奋,肠胃都会敏感地接收到这些情绪的信号,并因此而受到影响。

     

     

     

    心理调试别忽视:

     

    当孩子被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家长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吃什么药好”。临床上的确有些药物能够帮助改善不适,比如说,胃肠动力药,可促进胃肠蠕动,恢复胃动力;消化酶相对不足,导致消化不良、易饱,可给予消化酶治疗;反复腹泻,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使用益生菌可帮助恢复正常状态等等。但更重要的是饮食习惯的干预和心理的调试。饮食上要注意少给患儿吃冷饮、冷食,进食无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荷。心理上可以多和孩子沟通,找寻带给他们心理困扰的原因,必要时可以求助心理医生。

     

    在临床上,甚至有些孩子不用借助药物,随着他们的“心结”的解开或“心病”的去除,消化不良的症状就随之消失了。父母要多些时间陪伴孩子,别以工作忙做借口。从临床观察看,父母亲手带大的孩子要比祖辈带大的孩子身、心都更健康。

     

     

    保护孩子胃肠道,这些细节别忽视!

     

    1、避免熬夜,无论时做作业还是看电视、上网都不要太晚。过度疲劳,会影响胃肠道正常消化吸收。

     

    2、减少在外就餐,不要吃未热透的剩饭剩菜,都会大大增加胃肠道感染的机会。

     

    3、饭前不要喝喝大量的水和饮料会冲淡胃酸,使胃肠道杀菌和消化能力减弱。

     

    4、不要贪吃冷饮、冷食,会进一步影响肠胃功能,降低抵抗力。

     

    5、如果家人有胃炎、胃溃疡病史,最好不要与孩子共用餐具、口杯、毛巾等,以免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