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别再谈“性”色变,我们有多无知,孩子就有多危险

别再谈“性”色变,我们有多无知,孩子就有多危险
发表人:儿科医生宫红梅

一、什么时候开始性教育?

从宝宝出生开始,就应该开始性教育。

 

和语言教育,认知教育一样,以平常心开始,用行动让宝宝逐渐意识到,“我的身体是我的,妈妈的身体是妈妈的,爸爸也有爸爸的身体”。

 

对于中国家庭,总是谈“性”色变,羞于谈性。比如宝宝玩小鸡鸡的时候,家长会觉得羞愧,甚至大声训斥,会让孩子认为这是不好的,以后遇到与此相关的问题和事情,也不会再与家长沟通,从此也会变成孩子和父母间的秘密禁区。

 

建议家长淡化处理,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制止、打骂。家长越是淡化处理,越是会让孩子觉得这很平常,如此一来,我们的孩子会很容易就度过这个阶段。但是孩子若是要在公共场合,可以及时制止,并告诉孩子不能在人多的地方这样做,这和不在人多的地方尿尿、拉粑粑一样。

 

让2岁内的宝宝明白“我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并不是“捡来的”、“从蛋壳里来的”,这样并不难,性的尺度也掌握的很好。

 

二、“我该怎么做才能掌握恰好的尺度?”

首先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相信会有家长被女宝贝指着男宝的阴茎问“妈妈这是什么?”当宝宝问到相关问题时能做到大大方方、坦坦荡荡。让宝宝认为阴茎和眼睛、鼻子一样,都是身体的器官,只是阴茎是男宝才有的。

 

如果家长支支吾吾,甚至逃避遮掩,孩子以后也不会和家长坦诚相谈。

 

其次替宝宝明确和设定身体的隐私和界限。别怕麻烦反复和宝宝强调“背心和短裤覆盖起来的地方,没有妈妈爸爸的允许别人不能看,更不能摸!”如果有人强行拖拽衣物教会宝宝大声呼叫的能力。

 

当宝宝不愿意被人触碰或拥抱时,尊重宝宝的意愿,如果强怕孩子拥抱,强迫孩子被人触碰,这样会让孩子产生疑惑——“我不愿意的事情,爸爸妈妈却要强迫我接受,这和他们平时教给我的不一样。”

 

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不给儿子洗澡,爸爸不能抱着女儿睡觉?这并没有一个精准年龄,但近年来妈妈带5、6岁的男宝进澡堂,明星父母晒亲子照片时亲吻的照片都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的关注。这不仅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性认识,也让他人觉得难堪。

 

重要的是,孩子和家长的感受。当家长觉得宝贝已经有性别意识,开始明白身体的隐私,那么就开始准备“离开”,当孩子说“妈妈爸爸,我自己来”的时候,就尊重宝宝,逐渐放手吧。

 

最后绘本是一个可以直接教会孩子身体秘密的工具书,也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利器。

推荐绘本:

 

1.初级版:身体的名称

 

2. 中极版:乳房的故事、小鸡鸡的故事

 

3.进阶版:不要随便亲我、不要随便摸我、绝对不能保守的秘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生男生女,ta说了算!

     

    经常在厕所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贴在门上的小广告:包生男孩,代孕联系......这种莆田系广告在一些公共厕所更为“横行”。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仅仅靠一张小广告就能下定论吗?到底谁说了算?

     

    生男生女,ta说了算!

    Ta就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只有X染色体,而男性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孩子的性别是男孩还是女孩,主要看XY染色体,而女性只有XX染色体,因此女性只能提供X染色体,而男性可以提供X和Y染色体,孩子的染色体一半来源于母亲,而另一半来源于父亲,若是男孩则是从父亲那里遗传了Y染色体,因为女性是无法提供Y染色体的,所以您还认为生孩子主要是女性的责任吗?

     

    如果你说生男生女取决于男性,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因为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本身就具有随机性。女性的卵细胞带着X染色体,男性生殖器官内有精原细胞,精原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所有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出现的,精原细胞经过两次细胞分裂形成四个只有一半染色体的精细胞,其中两个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另外两个为Y。

     

     

    当精子在女性体内游走时,它需要经过重重险阻、翻山越岭,才有可能遇见卵子,有些比较弱的精子很可能在半路就因为各种条件“呜呼哀哉”了,但这依旧无法阻挡精子们前进的“步伐”,好不容易找到了卵子,但是却要打开卵子表面的透明带,又要牺牲掉一大波精子,最后的“幸运儿”才能与卵子形成受精卵。

     

     

    如果要控制生男还是生女只能采用人工方法,一是试管婴儿,这种方法会形成多个胚胎,医生可以在将胚胎植入子宫前鉴别出胚胎的性别,然后有选择的植入;二是在怀孕初期,鉴别胎儿性别,如果不满意就通过认为手段流产。可是以上方法均是不合法的!我们无法预知最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是携带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但我们能够做到的是期待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用心去爱。面对新生命,其实性别一点也不重要。

     

    值得让人欣慰的是,现在技术在发展,大众的健康意识在提高,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一视同仁,个性化培养。而现在无论女孩、还是男孩,面对不公平待遇时,也更加敢于地说“不”,期待有一天,我们无需在谈论起男女性别时,不再有不平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家长们的眼里,孩子总是脆弱的,经常稍不注意,就会小病大病找上门来。如果是普通的感冒发烧还好,如果是一些传染病或是炎症问题,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威胁到宝宝的生命!

     

    今天,我就给大家来说一下小儿中耳炎!

     

    中耳炎

     

    中耳炎,尤其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耳内闷胀、耳区胀痛、听力下降或耳鸣,孩子还会出现迟钝和注意力不集中,伴有发热、头痛、发力和食欲下降等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一旦转变为慢性中耳炎,不仅会导致宝宝听力下降,还会诱发严重的并发症。

     

     

    可见,中耳炎对孩子来说可大可小,需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以下是几个平时日常生活中容易导致宝宝得中耳炎的行为,家长们可别再做了!

     

    (1)经常掏耳朵

     

    耳屎是人体耵聍腺产生的油脂分泌物,不仅可以减弱声波对耳膜的刺激,还能粘住灰尘和细菌,从而保护我们的耳道。

     

    但有些有洁癖的家长一看到孩子耳朵不干净,就喜欢给孩子掏耳屎,如果经常这样的话,很容易会把宝宝的鼓膜刺破,引发中耳炎。

     

    其实,耳道内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中是可以迁移的,耳屎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会自行从耳道掉落。因此,我们不必频繁给孩子掏耳屎。如果孩子耳屎表现粘稠,可以用儿童专用的耳屎棒掏一掏浅处的耳屎,但一定要切记不要掏得太深。

     

    (2)拍打孩子脸部

     

    孩子的脸甚至还没有家长的一个“巴掌”大,如果家长为了教育孩子拍打其脸部的话,很有可能会打到孩子的耳朵,耳膜会因为受到较大冲击而遭受损伤。严重会出现穿孔,各种细菌、异物经过损伤的耳膜进入中二,引发中耳炎。

     

    有些情况下还会导致孩子失聪,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慎重!

     

     

    (3)错误擤鼻涕

     

    小孩子不会擤鼻涕,一般都是家长辅助的。但很多家长给孩子擤鼻涕都是用手指捏住其两侧鼻翼,让孩子使劲将鼻涕擤出来。

     

    这种办法会给孩子的鼻腔造成较大压力,使鼻涕从鼻后孔喷出,到达咽鼓管,从而引发中耳炎。

     

    最正确的做法是,捏住一侧鼻翼,擤完一侧后再擤另外一侧,以免伤到孩子的鼓膜、

     

    (4)错误喂奶

     

    如果让孩子平躺着喝奶,非常容易导致呛奶,奶水逆流至鼻咽部,就会诱发急性中耳炎。

     

    在喂奶时,最好让孩子头略微抬高,呈半卧位的姿势。如果孩子出现呛奶,家长要将其身体侧过来,头稍高,使嘴角处于低处,让奶水流出。

     

    如果你有对孩子做过以上这些错误行为,一定要及时改正了!小心不经意间的举动害了孩子!

  •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了解到维生素D对于钙质吸收的重要意义。而谈起晒太阳补充VD,进而促进钙的吸收的道理,更是老生常谈了。想必操心甚至是焦虑着自家娃生长发育水平的父母们,一定都或多或少了解这些。不过,当初科学家们逐渐发现VD的重要意义,也是基于非常惨痛的代价。

     

    孩子为什么需要日晒?

     

    维生素 D 缺乏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其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

     

    17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席卷欧洲,那些工业城市空气严重污染,儿童佝偻病严重暴发流行。后来,人们才逐渐发现,阳光照射、汞弧灯照射和鱼肝油可以治疗佝偻病,进而认识了维生素 D 的存在。通过阳光照射、紫外光照射食物和维生素D强化食物的推广,儿童的钙质吸收得到了保障,发达国家曾基本消灭了佝偻病 [1]。 

     

    是啊,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能让娃钙吸收更好。可是,晒多了太阳,娃水嫩嫩的皮肤变成了小黑蛋,甚至红肿、晒伤,该怎么办?难道水嫩的皮肤,跟大长腿,注定不能兼得?

     

     

    户外怎么防晒,才能避免晒伤呢?

     

    儿童的皮肤自然防御功能较差,因此经不起太阳照射,他们在强烈的日光下最多只能停留 15 分钟左右。

     

    所以,首先要避免光线最强烈的时间出门,比如夏日炎炎,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就尽量别带娃出去干晒啦,或者要去,也是去有阴凉的地方玩耍。避开了日晒强烈时段,如果不为了户外运动,就是带宝宝出去日光浴补充vd,那么每天 1~3 次,每次 10 分钟左右就可以,而且要小心避免日光直射宝宝面部。

     

    如果需要在阳光正盛时出门,应当给孩子涂抹防晒霜,并且每两个小时就需要补涂一次  [2]

     

    但是,根据儿童医院的医生提示,年龄小于 6 个月的宝宝,不建议使用防晒化妆品。婴儿的皮肤屏障功能还不完善,吸收能力比成年人强,会更容易吸收涂抹在皮肤上的化学物质。化妆品中如果含有刺激性成分,会更容易对宝宝身体造成伤害。

     

    所以,为安全起见,年龄小于6个月的宝宝,不建议使用防晒化妆品,更推荐使用衣物、遮阳伞等方式进行“遮挡式防晒”  [3]

     

     

    6个月以上的娃, 怎么挑选防晒霜?

     

    决定防晒化妆品防晒能力的主要指标有日光防护系数(SPF 值)和 UVA 防护系数(PA 指数)。SPF 值是评价 UVB 防护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价防晒产品防止皮肤被晒红的能力。防晒产品 SPF值越大,防日晒红斑效果越好。

     

    PA 指数是评价 UVA 防护的指标,主要评价防晒产品防止皮肤晒黑的能力,PA 指数越高,防晒产品对 UVA 的防护能力越强,皮肤被晒黑的可能性越小。一些进口防晒化妆品只标注了 SPF 值,没有标注 PA 指数,但是会标明这样一行字:Broad Spect r um,代表该产品对 UVB 和 UVA 均有防护效果。

     

    对于在户外活动的孩子来说,可根据日光强烈程度选择防晒指数适宜的产品:若在阴天室外或树荫下时,可选择 SPF15~25/ PA+~++的防晒产品;若在阳光下活动,可以选择 SPF25~

     

    30/PA++~+++的防晒产品;若在强烈日光下,如在海边游泳或滑雪时,则需要选择 SPF50+/PA+++等防晒指数更高的防晒产品。

     

    根据所含防晒剂成分,防晒化妆品可以分为物理防晒类和化学防晒类。那么,儿童使用哪种防晒化妆品更好呢?

     

     

    物理防晒成分主要通过反射、散射日光来发挥防晒作用,代表物有二氧化钛及氧化锌。它的优点是相对稳定,不易导致皮肤过敏,适用于儿童及皮肤敏感人群;缺点是 SPF 值越高,使用感就越油腻,且涂抹后皮肤容易泛白,影响美观。

     

    化学防晒类化妆品通过吸收紫外线发挥防晒作用。其优点是质地轻薄,透明感好,不会导致皮肤泛白;缺点是稳定性相对较弱,SPF 值越高,越易刺激皮肤,或者产生光敏感现象,不适合儿童和皮肤敏感人群。因此,孩子使用的防晒化妆品,建议以物理防晒成分为主。

     

    有些家长可能在想,不就是晒黑吗,有什么大不了?反正小孩子长得快,几个月过去就白回来了。其实,还真不只是黑白美观度的事儿。有实验研究认为,晒伤会增加儿童成年后患皮肤癌风险,所以,咱们户外日光浴还是适度,晒黑事儿小,生病事儿大 [4]

     

    祝天下的宝宝们都能皮肤水灵,永不晒伤~同时,还能拥有充足的维生素D,保证钙的吸收,个子高高~

     

    参考文献:
    [1]宁志伟,王鸥,邢小平,维生素D的研究历史[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8,1,(11):39-43
    [2]宁蔚夏,谨防儿童紫外线晒伤[J],上海中医药报,2015,6(01)
    [3]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翟瑞洁,儿童防晒莫放松[J],中国医药报,2020,10,15 
    [4]Oral vitamin D rapidly attenuates inflammation from sunburn: an interventional study Scott JF,Das LM,Ahsanuddin S,Qiu Y,Binko AM,Traylor ZP,Debanne SM,Cooper KD,Boxer R,Lu KQ J Invest Dermatol,2017,137( 10) : 2078 - 2086. DOI: 10. 1016 /j. jid. 2017. 04. 040
  • 每次我妈教训我的时候总会说一句话:“你看看你这脾气,简直和你爸是一个模子刻出的!”而我爸听到这话也不能服输:“哪里像我?她简直和你从头到脚一模一样!”所以我常常在想,我的脾性到底像谁呢?其他孩子的脾性又是随母亲还是随父亲呢?

     

     

    有遗传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孩子的性格和脾性早在出生之前就决定了,而决定孩子性格的主要因素与人体脑神经递质有关。

     

    举个例子:荷兰遗传学家曾对一个家族做过研究,发现这个家族的男性成员都具有一些攻击性行为,愤怒阈值比常人低,容易遭受挫折和压力的打击从而引起攻击行为。当遗传学家对他们体内的基因编码进行分析之后才发现,这个家族的男性体内都缺少了编码单胺氧化酶的基因。


    这项研究揭露了基因和性格的关系,也间接告诉了我们孩子的脾性在出生之前就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了,后天因素比较难以改变。

     

    那么归根结底,孩子的脾性到底像谁呢?

     

    其实,孩子的脾性更多的像妈妈,受妈妈的影响更大。各位宝妈们为了孩子辛苦怀胎十月,在整个怀孕期间,宝宝生活在妈妈的羊水里,与妈妈血脉相连,潜移默化中受到母体对其的影响。因此孩子的性格在子宫里便已经决定了,当后期随着成长,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和建立,孩子的性格才会略微有所改变,带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所以各位宝妈们在孕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脾气和行为,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点行为,为孩子好的性格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1.孕期发脾气

     

    由于怀孕期间身体荷尔蒙的变化加上孕妈们在怀孕期间心思更加敏感,因此许多妇女在怀孕期间变得非常暴躁易怒,哪怕是一件小事都可能点燃她们的“怒火”。


    但频繁地发脾气对孩子性格的养成是没有好处的。怀孕的妈妈们在生气时会增加自身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激素传送给孩子,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危害。妈妈们长期处于易怒情绪下,会导致孩子们感受到相似的情绪,从而对他们性格造成影响。孕期常发脾气的孕妈们,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也会容易暴躁易怒。

     

    2.孕期挑食

     

    怀孕会带来一系列孕吐反应,一些孕妇也因此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孕期要保证营养的正常摄入,所以各项物质的摄入都要均衡。孕妈们如果孕期挑食严重,这个也不吃那个也不吃,会导致腹中的胎儿无法正常摄入营养。


    同时,胎儿可以从羊水感受到母亲今天吃了什么。如果妈妈们长期吃某种事物而不吃某种事物,就会给孩子形成一种“味蕾记忆”,可能会导致孩子将来也对这种食物挑食,养成同样的习惯。

     

    3.孕期爱操心,情绪容易低迷

     

    有研究表明,人们的“冒险行为”和“抑郁情绪”等都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且这个遗传概率在40%-6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妈妈们在孕期爱操心,天天愁眉苦脸情绪不高的话,她们生出来的宝宝可能也会形成类似的悲观性格,很小的挫折可能都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打击。


    其实家长们也不必太过于担心,先天的因素虽然无法有太大的改变,但我们还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品质,因为当孩子拥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之后,他也会根据自己所接触到的事物略微改变自己的脾性。

     

    所以孕期各位宝爸宝妈们要好好注意孕妈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尤其是怀胎十月是件辛苦的事情,宝爸们一定要多多体谅和包容自己的妻子。孩子出生之后,父母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养成更好的性格!

  • 上期我们介绍了性早熟的孩子需要做的检查以及常见症状,这样的孩子虽然一时长高,但在之后本该发育的年龄却停止生长,最终造成身材矮小;另外,过早发育也会给孩子的心越理带来伤害。所以,对于性早熟,我们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儿童性早熟有哪些危害 

     

     

     

    (1)影响成年身高

     

    性早熟的患儿由于青春期提前,性激素提早大量分泌,虽暂时生长加速,身高较同龄儿高,但由于伴随着性激素升高,过度消耗生长潜能,骨骺提前闭合,生长期缩短,在本该继续生长的年龄反而会出现生长停止,从而最终导致身材矮小。


    性早熟严重影响孩子成年最终身高,性早熟是造成身材矮小的常见原因之一。

     

    (2)造成心理伤害

     

    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中与同龄孩子身体发育阶段不相符,造成心理压力,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和成长,也给患儿及其家庭造成心理压力。 


    中医如何认识儿童性早熟 


    (1)肾水不足,肝阳偏亢

     

    “肾”阴阳失衡造成肾阴不足、相火偏亢,致人体的生长发育功能的调节紊乱,临床表现为性早熟。

     

    (2)肝失疏泄,肝郁化火

     

    肝经郁久化火,耗伤肝肾的阴血,造成体内相火亢盛,阴不制阳,引发冲任的损伤,致天癸(中医“月经”称呼)提前到达,致提前发育。

     

    (3)脾虚生痰,痰湿下注

     

    脾虚运化失常则生痰,痰湿凝聚也可诱发相火妄动,造成性早熟。

     
    小儿稚阴稚阳的体质决定了小儿容易有肾水不足、水不涵木常致肝阴不足,同时,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肾功能不足,疏泄功能下降,阻滞气机,冲任失调也是常见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如何防治儿童性早熟 


    (1)中医药辨证论治


    中药汤剂(含配方颗粒剂)常常以滋阴降火(降相火),疏肝健脾等基本治法辨证用药。
    常见方药有:知柏地黄丸、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大补阴丸等基本经典方药,建议专业医生指导下辨证选用。 

     

    (2)穴位敷贴、耳穴耳针治疗


    通过药物敷贴或者耳针刺激特定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能抑制性早熟,同时可以促进身高长高辅助疗效。


    该治疗方法简单方便,儿童易于接受,既“绿色环保”,又为突显中医特色的疗法,无毒副作用,值得推荐。 

     

    儿童性早熟饮食、药物危害潜在因素 


    (1)大量食用含激素较高的食品


    如激素催熟后的鸡翅、鸡腿、鸽子等;大量激素饲料虾蟹、黄鳝、甲鱼等; 

     

     


    (2)不当补充营养和保健品


    如蜂蜜、王浆、牛初乳、参、茸、燕窝、鸡精、蛋白粉等。 


    (3)经常吃含动物腺体或内脏的食物


    动物的内脏中常常含有的甲状腺、性腺等激素物质会析出,通过进餐摄入人体,导致性早熟。


    (4)不洁、不节饮食


    现代快节奏生活中选择快餐、外卖:快餐食品中,有人工色素、人工香精、各种人工添加剂的食物,可能转化为拟雌激素或者雄激素的化学成分,从而导致性早熟,例如各种饮料。


    快餐盒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常含有苯乙烯、聚氯乙烯、双酚A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也是导致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儿童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避免食物滥用或者偏食习惯。


    (5)部分疾病需要长期使用激素药物治疗


    如长时间服用激素药物、长期吸入激素都是性早熟潜在危险。
    因此,儿童激素药物的使用应该在临床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遵医嘱使用,尽可能减少其副作用。

     

    性早熟伴有矮小儿童要补充钙剂


    性早熟伴有矮小儿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跳跃性、肢体拉伸性体育运动,同时,常常伴有“生长痛”,建议常规剂量补充钙剂,如儿童“迪巧”钙片或者颗粒。

  • 甜甜的食物别说是小宝宝,连大人都控制不住这甜蜜的诱惑啊!吃糖太多不好,相信大家都知道。

     

     

    吃糖的坏处嘛

     

    最常见的表现:龋齿 

     

    这个很好理解,吃糖多了会蛀牙,但是小宝宝会更严重!因为他们大多时间都在睡眠,睡眠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有利于细菌繁殖。如果妈妈们在不注意宝宝的牙齿清洁那就是细菌的天堂

     

    还会造成宝宝肥胖 

     

    吃糖太多,身体会将过量的糖分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孩子就容易肥胖!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没吃糖,却不知不觉的吃下了“隐形糖”。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天的糖分摄入建议控制在每天摄入总能量的 10%以下,能控制在 5% 以下是再好不过了。我们会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即使你家宝宝很少吃显而易见的糖果,但可能他一天的糖摄入量还是超标的!

     

    除了常见的白砂糖、蔗糖、麦芽糖这些显而易见的糖之外,麦芽糊精、玉米糖浆、果葡糖浆等等其实也是糖,我们称之为隐形糖。还有很多食物中含糖量大的惊人!

     

    平时都没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宝宝常吃的食物中含有隐形糖啊,妈妈们是不是感到很恐慌?那么,如何避开这些隐形的糖呢?

     

    很简单,学会看看食物标签!食物标签绝对是一个判断食物健康与否的好工具,标签的配料表里会列出加了什么糖,加了哪些甜味添加剂。配料表里的各成分是按含量由多到少列出来的,看糖所处位置,能大概判断糖加的多不多。更规范的企业,还会在营养成分表里明确标出加了多少糖。

     

    像冰淇淋、蛋糕、饮料、果汁、饼干、糖果等,明显是糖的“重灾区”,这个众所周知。

     

     

    躲开了上面的高糖食品,却没躲开妈妈烧的菜!一些尝不出甜味的酱料,如辣酱、牛肉酱等都添加了许多糖;还有很多现成的鱼香肉丝酱料包、红烧酱料包、糖醋类调料包、沙拉酱等酱料也要小心。

     

    还有一类商品,要单独拿出来说一下,那就是酸奶。现在地球人都知道减肥、健康饮食喝酸奶,商家也推出希腊款、冰岛款、炭烧风味等等各种酸奶。其实很多超市卖的酸奶里糖分一点都不少。

     

    一些商家为了增加香醇爽滑的口感,还会额外给酸奶添加奶油、炼乳,“糖+脂肪”的组合,可能会成为增肥利器。

     

    很多食物,不管主打“无糖”的,还是加糖的,都会添加一些甜味剂,如木糖醇、安赛蜜、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甜菊糖等等,这些甜味剂是有甜味没有热量的。

     

    一点糖都不吃也不可能?怎么办?

     

    重点来啦,都说没有糖的童年是不完整的,让宝宝一点糖都不吃是不可能的,只会让宝宝更想吃糖。

     

    建议爸妈可以这样!

     

    首先,1岁之内尽量别让宝宝吃糖,这有利于宝宝的健康,也能提高他们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程度,降低偏食挑食的概率。

     

    1岁后每天不能超过20-30g游离糖,主要是各种零食里的糖,所以一定要控制宝宝零食的摄入量。“不好好吃饭,零食就别想了”。在确保正餐的前提下,可以在两餐中间适当添加点低糖零食,比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奶制品。零食还不能是高糖高盐的,自己动手做一些健康小零食,能控制糖份。

     

    家里烧菜时,尽量少放糖和其他含糖的佐料、酱料,饮食清淡比较好。除了一目了然的糖果甜品,包装配料表爸妈要学会看,各种糖类如果排在配料的前几位,就尽量pass掉吧!

     

    宝宝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果汁也少让宝宝喝,新鲜水果一榨汁,损失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植物化学物质和膳食纤维,糖倒是被集中保留了下来。所以,1岁内宝宝最好别喝果汁,1-3岁也要少喝每天量不超过120ml,4-6岁每天不超过120-180ml。

     

     

  • 南韩电影《素媛》改编自2008年的真实事件,此事件引起韩国民众公愤,但因当时韩国法律的限制,加上法官认为他酒后引响判断力与责任能力,赵斗淳只被判刑12年。如今赵斗淳出狱,且决定搬回安山市老家,距离受害的娜英一家只有1公里距离,而安山市民也人心惶惶,害怕赵斗淳会再度犯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会关注少儿性侵的新闻,老实说有时候看到新闻耸动的标题就没有勇气细看内容,六月份有个新闻是‘12岁女孩遭爷爷性侵3年怀孕,母亲拒绝引产,父亲:我们内部解决’,看到新闻标题的当下,我没有看内容,一直到今天因为要写这篇文章,我才细读这则新闻。看到这种新闻,尤其是少儿性侵、熟人性侵的新闻,心情会很沉痛,这样的沉痛来自于对被害者被撕裂的人生的同情,对加害者的恶心与愤恨,而这些孩子身边亲友的漠视与隐瞒等于是另一种加害者。从很早以前就想为少儿性侵做点什么,但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有时候深夜躺在床上,想到社会某个阴暗的角落可能有天真的孩子正在被性侵,然后想像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光用想的就忍不住掉泪。

     

    我很喜欢看TLC的一个节目‘沉重人生’,这个节目介绍美国许多体重超过600磅(约270公斤)病态性肥胖病人减重的过程,这些人会让自己变得这么肥胖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几乎都和心理因素有关,有些人是因为童年时期遭受性侵,而且是长期的熟人性侵,不知道要向谁求助,因此转而投靠食物来获得慰藉,甚至有个女性病患说,因为小时候曾经遭受性侵,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她觉得如果让自己外表变很胖很胖,人家觉得她丑,就不会再侵犯她了。我曾经一连串看了好多和少儿性侵有关的纪录片,看完后,下定决心给自己一个功课,开始认真为少儿性侵尽一份力。

     

    大家需要了解性侵事件的组成,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应该如何应对,很重要的是被害者身边的重要他人(比如家人、老师、朋友等)如何发现性侵事件,并且陪伴被害者开始疗愈的漫漫长路,而我觉得最大的意义是在发生前的防治。

     


     
    了解性侵需要够强的心理素质,因为面对熟人性侵需要了解很多心理层面的解析。惊人的是18岁以下的性侵案件中,高达七成是‘熟人性侵’,也就是加害者可能是直系旁系亲属、老师、邻居、朋友等等,从小我们被教育要小心陌生人,殊不知最可能伤害孩子的是他们身边熟识的人。而性侵害是所有暴力种类中最残酷的经验,熟人性侵等于是摧毁一个孩子对他/她已知世界的所有信任关系,心里的创伤会在一生中不断重现,一直到闭上眼带进棺材。多数熟人性侵加害者会慢慢通过和孩子的互动建立关系,时机到了便诱骗孩子和自己玩‘游戏’,脱光衣服摸摸、生殖器的碰触、性交,事后通过威胁利诱的方式让孩子保守这个游戏的秘密。

     

    因此,从很多少儿性侵的案例可以知道因为多数孩子对性无知,所以他/她根本不知道那个和大人的‘秘密游戏’是‘性侵’,可能觉得对身体的触碰不舒服、或是觉得怪怪的,但口语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到能清楚表达自己被侵害。而有些被害者因为被加害者威胁,不敢说出来,或是因为加害者是家人,害怕说出来会造成家庭关系的瓦解,又或者是因为觉得说出来不会被相信,会被责怪,不想说不想回想只想赶快遗忘,但性侵所造成心里的伤远大于身体的伤,而心灵的伤身体会记得,总会在生命中某个时间点反射出来。

     

    造成少儿性侵有四个组成条件:

    (1) 加害者的侵害动机

    (2) 加害者的内在控制力瓦解

    (3) 外在(社会)控制力瓦解

    (4) 儿童的抵抗能力被瓦解

    只要这四个条件共同出现,少儿性侵便会发生。而只要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道防线被守住,便能保护儿童免于受到性侵的摧残。要防范性侵,身为父母的我们能怎么做?

     

    1. 及早建立孩子的性知识:不要羞于让孩子了解‘性’,因为当有一天孩子不幸被用暴力胁迫或是诱拐游戏的方式接触性的时候,他/她会不知道那是性侵。帮助孩子了解身体的界线及性自主权,哪里可以触碰、哪里不行,每个人认知的界线不一样,但只要对身体的触碰感到不舒服就大胆说‘不’。

     

    2. 可以通过‘蝴蝶朵朵’或是其他教导性知识的绘本,和孩子练习各种情境下可以有的反应。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如果你有被性骚扰的经验,可以知道多数人当下会愣住,不知道如何反应,通常是事后才懊恼我怎么没有这样那样反应。通过和孩子的演练,可以帮助他们在遇到性侵事件的当下做出立即的反应。

     

    3. 建立信任关系:告诉孩子如果有人伤害他/她的身体,一定要跟爸妈说,或是孩子生活中一定要有能信任的重要他人,比如其他家人、老师、朋友等,要相信我们会保护他/她,这不是他/她的错,不会被责怪。

     
    这些准备除了尽可能教孩子保护自己之外,学习尊重身体也是避免孩子未来成为加害者。真实情况是,性侵事件不会有停止的一天,身为父母的我们只能尽力确保造成性侵的四道防线不被瓦解,教育孩子认知这个问题并保护自己,如果不幸发生,他们能完全相信爸妈,或是生活中可信任的其他人,勇敢说出来,才能开启漫漫疗愈之路。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文件,6个月以下的婴儿明确规定,非病理性必要原因,不需把微量元素检测作为常规检查

     

    昨天,有来过几次门诊的妈妈微信我,”她说孩子状态不太好,担心是缺钙,想去您那里给孩子做检查,检查之前,她想要在别的医院检查完微量元素,带着检查报告过来“

     

    做好充足的准备,毕竟门诊需要预约,想一次性解决问题

     

    我的回答是,不要查,不需要!等我先了看了再说。

     

    当然这前提是我对这孩子本身就有一定了解。

     

    其实我能这么笃定的说不需要做这项检查,是因为“钙”本身就是不是微量元素,再加上国家也有明文规定,非病理性不要因素,并不需要把微量元素作为常规检查,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

     

    如果钙不算微量元素, 那微量元素判断标准是什么?

     

    所谓微量元素,是总含量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才可以称之为微量元素。

     

    钙,当然不是!!!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含8种


    1990年FAO/IAEA/WHO三个国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重新界定必须微量元素的定义并按其生物学的作用分为三类:

     

    (1)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共8种,包括碘、锌、硒、铜、钼、铬、钴、铁。

    (2)人体可能必须的元素,共5中,包括锰、硅、硼、钒、镍。

    (3)具有潜在的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可能具有人体必需功能的元素,共7种包括氟、铅、镉、汞、砷、铝、锡。

     

    微量元素的检查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末梢组织采血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检查结果往往不完全具备参考价值,因为本身微量元素检测就没有明确标准。

     

    再加上微量元素除了存在于血液中,还有大部分在人体骨骼中,细胞液,组织液中。并且,末梢组织的数据仅代表前后两个小时的评估结果。

     

    什么时候我们必须查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的来源,很大一部分都是孩子的日常饮食,如果我们的孩子饮食规律,不挑食,并且生长发育正常,是完全没有必要做这项检查的。

     

    一旦出现,病理性原因,比如像生长发育迟缓,佝偻病;异食症等情况时,很有可能是微量元的缺乏。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病理性原因,导致的微量元素的缺乏,比如腹泻导致的微量元素大量流失,这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补充微量元素,而是从根本性解决问题,治疗腹泻。

     

    所以家长们一定不要存在这样的误区。

     

    在人体所需,常见的几种元素中,都起到什么作用?

     

    • 锌:缺锌可以引起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过敏有很大关系,一点要参照诊断方法采取相应措施。
    • 铁:缺铁容易导致贫血,因为铁是制造血红素的必要元素,另外铁和铅存在拮抗关系,铁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铅的摄入,所以铅的含量过高的话,需要补充铁元素。
    • 铅:没有最好
    • 钙:因为人体发育对钙的需求量非常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缺失,并且在合成过程中需要维生素D的辅助,所以需要协同补充,促进骨骼发育。

     

     

    怎么吃才能让孩子体内不缺少这些元素?

     

    要多吃粗粮,杂粮,按照不同月龄保证奶量。

     

    • 锌:瘦肉,蛋;鱼;花生;核桃;蘑菇;萝卜;板栗;土豆;茄子。
    • 铁:鸡蛋,瘦肉;动物血,虾;大豆;黑豆;芝麻;蘑菇等。当然第一首选还是豆制品,和各种乳类。
    • 碘:现在我们使用盐中已经加入了,所以不必额外补充。
    • 铜:一般是动物的肝脏,松子,芝麻花生的坚果类都含有大量铜。
    • 镁:在绿叶蔬菜中含量都很多。

     

    所以总的来说,缺少少啥,要看给孩子吃了啥​​​~

  • 晚上睡得香香的,突然感觉身边一阵潮湿还伴随着哭声。惊醒后发现,原来是身边的孩子尿床了。这样的场景各位宝妈宝爸们有没有觉得非常熟悉呢?

     

    孩子尿床再正常不过。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会尿床,是因为白天的时候玩得太疯了,或是睡前喝了太多的水所导致的。但如果孩子到了4、5岁,甚至10岁还在尿床,你还认为这是小事儿?

     

     

    事实上,尿床是由于孩子排尿的神经中枢功能不健全,以及对相关神经支配不灵敏所导致的。从医学角度来说,尿床属于一种病症。

      

    遗尿症

     

    遗尿症,也就是我们说的尿床,指在熟睡时会不自主地排尿。一般来说,有20%的4岁宝宝有遗尿现象、5%的10岁孩子有遗尿现象,还有少数患者会持续至成年期。

     

    而遗尿症主要分为两类,比较常见的一类称为原发性遗尿,这类遗尿症没有明显尿路或者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一般小儿尿床情况就是属于这一类遗尿症。而另一类称为继发性遗尿,像是下尿路梗阻、膀胱炎和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都属于这类。患者除了夜间不自主排尿之外,还会有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等症状。

     

    那么,小儿为什么会出现尿床的症状呢?

     

    家长们普遍认为的白天玩得太疯、睡前过多饮水等因素,其实都不是导致孩子尿床的真实原因。

     

    原发性遗尿的主要病因:

     

    一是孩子大脑皮层发育迟缓,无法控制脊髓排尿中枢,导致孩子在熟睡情况下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从而将尿液排出;

     

    二是深度睡眠,孩子熟睡过程中,难以感知膀胱膨胀,无法因此醒过来;

     

    三是心理原因,如果父母对孩子关心较少,孩子会出现心理障碍,表现为性格古怪、孤独、胆小等,夜晚也有可能尿床;

     

    四是遗传,如果孩子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遗尿症患者,那么孩子也属于遗尿症的高危人群。

     

    所以,当孩子频繁尿床,甚至到了10岁还有这种情况,同时还伴有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的话,家长们就要格外引起注意了。

     

     

    不过,遗尿症不算什么大病,提早预防的话问题不大。这里教各位宝妈宝爸一些关于治疗儿童尿床的办法。

     

    (1)忍尿

     

    白天当孩子有尿意时,让其尝试忍住尿,但每次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每日训练1-2次。这样可以锻炼膀胱,使其增加容量,减少夜间排尿的需要。

     

    (2)排尿中断

     

    在孩子排尿期间,鼓励其中断排尿,让孩子自己从1数到10,然后再将尿液排尽。这样可以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3)夜晚定时排尿

     

    如果你家孩子夜晚频繁尿床,可以在其经常尿床的时间节点前半个小时定闹钟将孩子叫醒,让他在室内走动一下,尽量在清醒状态下去排尿,有助于培养孩子在清醒时排尿的习惯。

     

    孩子的一些异常行为,很有可能是某些病症的表现,父母一定要多留意,多增长相关健康知识,愿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现在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有的小男孩早早地长出了小胡须、小喉结,也有的小女孩看上去不过十岁,乳房却早早地明显了起来。

     

    有些家长甚至还盲目高兴:“我们家宝贝也是个小大人咯!”

     

    但是实际上,“小大人”并不是什么好事!孩子很可能是性早熟!

     

     

     

    什么是性早熟?

     

    性早熟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内分泌疾病,从医学的角度说,女孩 8 岁以前出现乳腺增大、阴毛生长、腋毛生长等任何一项或多项第二性征,或月经初潮开始于 10 岁之前,即为女性性早熟。

     

    男孩在 9 岁之前出现性腺增大和第二性征,比如胡子,喉结,即为男性性早熟。

     

    随着儿童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约为 1/5 000,其中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 10 倍。

     

    到了201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诊疗规范》一书指出:我国目前性早熟的发病率为1.25%~2.32%。

     

    不就是长个胡子,长个腋毛吗,性早熟又能怎样呢?

     

    家长你有所不知,性早熟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可真不小。

     

    一起来盘点下性早熟可能的危害:

     

    1、成年后身材矮小

     

    性早熟儿童体内性激素的提前分泌,造成他们生长速度的提前加快,身体发育和骨骼成熟都会提前。

     

    所以,他们的骨骺较正常儿童提前闭合,而骨骺闭合后,身高就基本固定了,以后也就长不高了!这造成性早熟的孩子在儿童期身材较同龄人高大,但成人后反较同龄人矮小。  

     

    如果未经治疗,他们的最终身高往往明显低于正常人群!

     

    2、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性早熟的孩子在没到发育期的年龄就开始发育,常常造成他们对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产生不安、焦虑的心理。

     

    而且生理发育早于同龄人,很容易使他们在学校常受到嘲弄,从而造成儿童自信心缺乏、自我评价降低等,甚至导致患儿产生自卑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

     

    据统计,高达9.8%的性早熟儿童具有抑郁症状,这个比例不容小觑。

     

    3、社会问题

     

    性早熟的孩子因为发育早,很容易产生与年龄不相符的性冲动,而孩子的控制力普遍较为薄弱,所以容易误入歧途而引起一些社会问题。

     

    性早熟给孩子带来的困扰很可能影响一生,所以防患于未然才是重中之重!

     

     

     

    如何预防孩子性早熟?

     

    1,尽量不给孩子吃没有获得保健品批文的保健品,以及产品外包装印刷没有保健品批文标志的蓝帽标签的营养保健品(包括牛初乳)。

     

    2,避免孩子肥胖,肥胖是导致性早熟的因素之一。

     

    要从小培养孩子合理的饮食习惯,谷物、蔬菜、肉蛋奶的合理搭配,不要以为高蛋白才是好食品,不要让孩子把果汁、饮料当水喝,避免能量过多摄入。

     

    3,家长如果在服用口服避孕药,一定要放好,避免孩子误食。

     

    最后,孩子如果出现性早熟迹象,要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