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南韩电影《素媛》改编自2008年的真实事件,此事件引起韩国民众公愤,但因当时韩国法律的限制,加上法官认为他酒后引响判断力与责任能力,赵斗淳只被判刑12年。如今赵斗淳出狱,且决定搬回安山市老家,距离受害的娜英一家只有1公里距离,而安山市民也人心惶惶,害怕赵斗淳会再度犯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会关注少儿性侵的新闻,老实说有时候看到新闻耸动的标题就没有勇气细看内容,六月份有个新闻是‘12岁女孩遭爷爷性侵3年怀孕,母亲拒绝引产,父亲:我们内部解决’,看到新闻标题的当下,我没有看内容,一直到今天因为要写这篇文章,我才细读这则新闻。看到这种新闻,尤其是少儿性侵、熟人性侵的新闻,心情会很沉痛,这样的沉痛来自于对被害者被撕裂的人生的同情,对加害者的恶心与愤恨,而这些孩子身边亲友的漠视与隐瞒等于是另一种加害者。从很早以前就想为少儿性侵做点什么,但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有时候深夜躺在床上,想到社会某个阴暗的角落可能有天真的孩子正在被性侵,然后想像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光用想的就忍不住掉泪。
我很喜欢看TLC的一个节目‘沉重人生’,这个节目介绍美国许多体重超过600磅(约270公斤)病态性肥胖病人减重的过程,这些人会让自己变得这么肥胖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几乎都和心理因素有关,有些人是因为童年时期遭受性侵,而且是长期的熟人性侵,不知道要向谁求助,因此转而投靠食物来获得慰藉,甚至有个女性病患说,因为小时候曾经遭受性侵,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她觉得如果让自己外表变很胖很胖,人家觉得她丑,就不会再侵犯她了。我曾经一连串看了好多和少儿性侵有关的纪录片,看完后,下定决心给自己一个功课,开始认真为少儿性侵尽一份力。
大家需要了解性侵事件的组成,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应该如何应对,很重要的是被害者身边的重要他人(比如家人、老师、朋友等)如何发现性侵事件,并且陪伴被害者开始疗愈的漫漫长路,而我觉得最大的意义是在发生前的防治。
了解性侵需要够强的心理素质,因为面对熟人性侵需要了解很多心理层面的解析。惊人的是18岁以下的性侵案件中,高达七成是‘熟人性侵’,也就是加害者可能是直系旁系亲属、老师、邻居、朋友等等,从小我们被教育要小心陌生人,殊不知最可能伤害孩子的是他们身边熟识的人。而性侵害是所有暴力种类中最残酷的经验,熟人性侵等于是摧毁一个孩子对他/她已知世界的所有信任关系,心里的创伤会在一生中不断重现,一直到闭上眼带进棺材。多数熟人性侵加害者会慢慢通过和孩子的互动建立关系,时机到了便诱骗孩子和自己玩‘游戏’,脱光衣服摸摸、生殖器的碰触、性交,事后通过威胁利诱的方式让孩子保守这个游戏的秘密。
因此,从很多少儿性侵的案例可以知道因为多数孩子对性无知,所以他/她根本不知道那个和大人的‘秘密游戏’是‘性侵’,可能觉得对身体的触碰不舒服、或是觉得怪怪的,但口语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到能清楚表达自己被侵害。而有些被害者因为被加害者威胁,不敢说出来,或是因为加害者是家人,害怕说出来会造成家庭关系的瓦解,又或者是因为觉得说出来不会被相信,会被责怪,不想说不想回想只想赶快遗忘,但性侵所造成心里的伤远大于身体的伤,而心灵的伤身体会记得,总会在生命中某个时间点反射出来。
造成少儿性侵有四个组成条件:
(1) 加害者的侵害动机
(2) 加害者的内在控制力瓦解
(3) 外在(社会)控制力瓦解
(4) 儿童的抵抗能力被瓦解
只要这四个条件共同出现,少儿性侵便会发生。而只要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道防线被守住,便能保护儿童免于受到性侵的摧残。要防范性侵,身为父母的我们能怎么做?
1. 及早建立孩子的性知识:不要羞于让孩子了解‘性’,因为当有一天孩子不幸被用暴力胁迫或是诱拐游戏的方式接触性的时候,他/她会不知道那是性侵。帮助孩子了解身体的界线及性自主权,哪里可以触碰、哪里不行,每个人认知的界线不一样,但只要对身体的触碰感到不舒服就大胆说‘不’。
2. 可以通过‘蝴蝶朵朵’或是其他教导性知识的绘本,和孩子练习各种情境下可以有的反应。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如果你有被性骚扰的经验,可以知道多数人当下会愣住,不知道如何反应,通常是事后才懊恼我怎么没有这样那样反应。通过和孩子的演练,可以帮助他们在遇到性侵事件的当下做出立即的反应。
3. 建立信任关系:告诉孩子如果有人伤害他/她的身体,一定要跟爸妈说,或是孩子生活中一定要有能信任的重要他人,比如其他家人、老师、朋友等,要相信我们会保护他/她,这不是他/她的错,不会被责怪。
这些准备除了尽可能教孩子保护自己之外,学习尊重身体也是避免孩子未来成为加害者。真实情况是,性侵事件不会有停止的一天,身为父母的我们只能尽力确保造成性侵的四道防线不被瓦解,教育孩子认知这个问题并保护自己,如果不幸发生,他们能完全相信爸妈,或是生活中可信任的其他人,勇敢说出来,才能开启漫漫疗愈之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病例:上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在家里出现剧烈头痛和半侧无力的情况,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急救,经检查确诊为右脑缺血性中风。
除以上案例外,还有一例是一位母亲发现家里5岁的孩子在笑时嘴朝左,而右手则出现无力的情况,经医院检查后确诊为左脑缺血性中风。
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个12岁的男孩在学校操场跑步,跑了一半的时间,因为他的手和脚摔倒了,送往急诊室后,除了发现他的右侧肢体无力之外,还有右面颜面神经麻痹的情况,经检查诊断为左侧中脑动脉剥离所致的缺血性脑中风。
人们普遍认为“脑卒中”是一种成人疾病,即使是年老才会出现,其实脑血管病也是儿童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据国外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平均每年十万分之一的儿童会患脑卒中。
与成人相比,儿童脑卒中较少见,加之成人的发病症状与儿童稍有不同,因此也容易被忽视。
小儿脑卒中的症状不同于成人。
儿童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嗜睡、眩晕、平衡失调等,不同于成人可出现“FAST”。(对中风患者的指点(F.A.S.T))
此外,儿童出现的症状也会因年龄和出血部位而异,如病变位于语言中枢,则可能出现不能说话,或听不懂他人所说的话,如过敏性言语,则会出现肢体无力。但是,对于青少年和婴儿,常常会出现特定的神经异常症状:
一.青少年:可出现半侧偏瘫,行走不稳,面瘫。
二、婴儿:常见于痉挛、发热、困倦或头痛。
特别是婴幼儿出现的症状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类似,加上婴幼儿语言表达不清,因此导致在一开始就可立即诊断为脑卒中的情况。
孩子中风的原因比成年人要复杂得多。
不同于成人卒中常因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血管性卒中,儿童卒中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心脏病、血管性疾病、微生物感染、血管病变等。
在儿童脑卒中患者中,70%的患者都有导致中风的风险因素,其中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动静脉畸形,血凝障碍,镰刀状红血球贫血症等遗传性血液疾病。
此外还有一些先天性代谢异常如脂肪代谢异常,高胱胺酸尿症,以及先天性疾病之外的因素,如儿童如果发生动脉剥离,或被病菌感染,也都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了解到维生素D对于钙质吸收的重要意义。而谈起晒太阳补充VD,进而促进钙的吸收的道理,更是老生常谈了。想必操心甚至是焦虑着自家娃生长发育水平的父母们,一定都或多或少了解这些。不过,当初科学家们逐渐发现VD的重要意义,也是基于非常惨痛的代价。
维生素 D 缺乏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其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
17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席卷欧洲,那些工业城市空气严重污染,儿童佝偻病严重暴发流行。后来,人们才逐渐发现,阳光照射、汞弧灯照射和鱼肝油可以治疗佝偻病,进而认识了维生素 D 的存在。通过阳光照射、紫外光照射食物和维生素D强化食物的推广,儿童的钙质吸收得到了保障,发达国家曾基本消灭了佝偻病 [1]。
是啊,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能让娃钙吸收更好。可是,晒多了太阳,娃水嫩嫩的皮肤变成了小黑蛋,甚至红肿、晒伤,该怎么办?难道水嫩的皮肤,跟大长腿,注定不能兼得?
儿童的皮肤自然防御功能较差,因此经不起太阳照射,他们在强烈的日光下最多只能停留 15 分钟左右。
所以,首先要避免光线最强烈的时间出门,比如夏日炎炎,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就尽量别带娃出去干晒啦,或者要去,也是去有阴凉的地方玩耍。避开了日晒强烈时段,如果不为了户外运动,就是带宝宝出去日光浴补充vd,那么每天 1~3 次,每次 10 分钟左右就可以,而且要小心避免日光直射宝宝面部。
如果需要在阳光正盛时出门,应当给孩子涂抹防晒霜,并且每两个小时就需要补涂一次 [2]。
但是,根据儿童医院的医生提示,年龄小于 6 个月的宝宝,不建议使用防晒化妆品。婴儿的皮肤屏障功能还不完善,吸收能力比成年人强,会更容易吸收涂抹在皮肤上的化学物质。化妆品中如果含有刺激性成分,会更容易对宝宝身体造成伤害。
所以,为安全起见,年龄小于6个月的宝宝,不建议使用防晒化妆品,更推荐使用衣物、遮阳伞等方式进行“遮挡式防晒” [3]。
决定防晒化妆品防晒能力的主要指标有日光防护系数(SPF 值)和 UVA 防护系数(PA 指数)。SPF 值是评价 UVB 防护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价防晒产品防止皮肤被晒红的能力。防晒产品 SPF值越大,防日晒红斑效果越好。
PA 指数是评价 UVA 防护的指标,主要评价防晒产品防止皮肤晒黑的能力,PA 指数越高,防晒产品对 UVA 的防护能力越强,皮肤被晒黑的可能性越小。一些进口防晒化妆品只标注了 SPF 值,没有标注 PA 指数,但是会标明这样一行字:Broad Spect r um,代表该产品对 UVB 和 UVA 均有防护效果。
对于在户外活动的孩子来说,可根据日光强烈程度选择防晒指数适宜的产品:若在阴天室外或树荫下时,可选择 SPF15~25/ PA+~++的防晒产品;若在阳光下活动,可以选择 SPF25~
30/PA++~+++的防晒产品;若在强烈日光下,如在海边游泳或滑雪时,则需要选择 SPF50+/PA+++等防晒指数更高的防晒产品。
根据所含防晒剂成分,防晒化妆品可以分为物理防晒类和化学防晒类。那么,儿童使用哪种防晒化妆品更好呢?
物理防晒成分主要通过反射、散射日光来发挥防晒作用,代表物有二氧化钛及氧化锌。它的优点是相对稳定,不易导致皮肤过敏,适用于儿童及皮肤敏感人群;缺点是 SPF 值越高,使用感就越油腻,且涂抹后皮肤容易泛白,影响美观。
化学防晒类化妆品通过吸收紫外线发挥防晒作用。其优点是质地轻薄,透明感好,不会导致皮肤泛白;缺点是稳定性相对较弱,SPF 值越高,越易刺激皮肤,或者产生光敏感现象,不适合儿童和皮肤敏感人群。因此,孩子使用的防晒化妆品,建议以物理防晒成分为主。
有些家长可能在想,不就是晒黑吗,有什么大不了?反正小孩子长得快,几个月过去就白回来了。其实,还真不只是黑白美观度的事儿。有实验研究认为,晒伤会增加儿童成年后患皮肤癌风险,所以,咱们户外日光浴还是适度,晒黑事儿小,生病事儿大 [4]。
祝天下的宝宝们都能皮肤水灵,永不晒伤~同时,还能拥有充足的维生素D,保证钙的吸收,个子高高~
被害妄想症的患者一般不会自己去就医,所以家属要带患者积极就医,并密切关注其病情发展,要支持鼓励患者,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抗精神病类药物使用时要谨遵医嘱,避免其副作用。
一、被害妄想症需要和哪些疾病注意鉴别
偏执性精神病:在无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发病,妄想系统固定,内容有一定逻辑性,但无原发者,预后欠佳;被害妄想症是长期持续性的妄想行为,持续3个月以上,妄想内容无逻辑性。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在接受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下发病,症状内容与心理创伤有密切联系,并在一般关系密切的人中间并不存在相同妄想的病例。在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消除后,症状可很快缓解,病程一般较短;而被害妄想症病程较长,以此可鉴别。
情感性精神病:该病主要是情绪低落或兴奋,也会出现被害妄想,但不是主要表现,通过临床典型表现就可以鉴别。
精神发育迟缓伴发精神障碍:幼儿出现精神发育迟滞或者精神障碍时会直接表现出对外界的反应不敏感,出现口齿不清或者目光呆滞等现象,由此可以鉴别。
二、被害妄想症患者应如何护理?
此病病程多呈持续性,有的可终生不愈。部分患者老年后由于体力与精力日趋衰退,症状可有所缓解。少数患者经治疗后可有较好的缓解。被害妄想症的治疗时间较长,家属要密切关注患者表现,一般3个月复诊一次。被害妄想症大多缺乏自知力,但不发病时状态与常人无异,因此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状态,不刺激患者,必要状态下需适当进行监管。
日常护理:被害妄想症患者不发病时与常人无异,因此家属应注意特殊状态下的患者,如有敌意、攻击、自杀隐患的患者,此类患者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监管和强制性住院治疗。家属应注意,日常与患者沟通时,不要支持、反对或质疑患者的妄想信念,也不要试图让患者立马改变他的想法。
病情监测:妄想症的患者依从性很差,所以家属一定要监督患者服药,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特殊注意事项:抗精神病类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要注意用量,用药谨遵医嘱。被害妄想症患者一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羞于寻求帮助,从而耽误治疗,所以家属时刻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上期我们介绍了性早熟的孩子需要做的检查以及常见症状,这样的孩子虽然一时长高,但在之后本该发育的年龄却停止生长,最终造成身材矮小;另外,过早发育也会给孩子的心越理带来伤害。所以,对于性早熟,我们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儿童性早熟有哪些危害
(1)影响成年身高
性早熟的患儿由于青春期提前,性激素提早大量分泌,虽暂时生长加速,身高较同龄儿高,但由于伴随着性激素升高,过度消耗生长潜能,骨骺提前闭合,生长期缩短,在本该继续生长的年龄反而会出现生长停止,从而最终导致身材矮小。
性早熟严重影响孩子成年最终身高,性早熟是造成身材矮小的常见原因之一。
(2)造成心理伤害
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中与同龄孩子身体发育阶段不相符,造成心理压力,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和成长,也给患儿及其家庭造成心理压力。
中医如何认识儿童性早熟
(1)肾水不足,肝阳偏亢
“肾”阴阳失衡造成肾阴不足、相火偏亢,致人体的生长发育功能的调节紊乱,临床表现为性早熟。
(2)肝失疏泄,肝郁化火
肝经郁久化火,耗伤肝肾的阴血,造成体内相火亢盛,阴不制阳,引发冲任的损伤,致天癸(中医“月经”称呼)提前到达,致提前发育。
(3)脾虚生痰,痰湿下注
脾虚运化失常则生痰,痰湿凝聚也可诱发相火妄动,造成性早熟。
小儿稚阴稚阳的体质决定了小儿容易有肾水不足、水不涵木常致肝阴不足,同时,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肾功能不足,疏泄功能下降,阻滞气机,冲任失调也是常见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如何防治儿童性早熟
(1)中医药辨证论治
中药汤剂(含配方颗粒剂)常常以滋阴降火(降相火),疏肝健脾等基本治法辨证用药。
常见方药有:知柏地黄丸、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大补阴丸等基本经典方药,建议专业医生指导下辨证选用。
(2)穴位敷贴、耳穴耳针治疗
通过药物敷贴或者耳针刺激特定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能抑制性早熟,同时可以促进身高长高辅助疗效。
该治疗方法简单方便,儿童易于接受,既“绿色环保”,又为突显中医特色的疗法,无毒副作用,值得推荐。
儿童性早熟饮食、药物危害潜在因素
(1)大量食用含激素较高的食品
如激素催熟后的鸡翅、鸡腿、鸽子等;大量激素饲料虾蟹、黄鳝、甲鱼等;
(2)不当补充营养和保健品
如蜂蜜、王浆、牛初乳、参、茸、燕窝、鸡精、蛋白粉等。
(3)经常吃含动物腺体或内脏的食物
动物的内脏中常常含有的甲状腺、性腺等激素物质会析出,通过进餐摄入人体,导致性早熟。
(4)不洁、不节饮食
现代快节奏生活中选择快餐、外卖:快餐食品中,有人工色素、人工香精、各种人工添加剂的食物,可能转化为拟雌激素或者雄激素的化学成分,从而导致性早熟,例如各种饮料。
快餐盒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常含有苯乙烯、聚氯乙烯、双酚A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也是导致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儿童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避免食物滥用或者偏食习惯。
(5)部分疾病需要长期使用激素药物治疗
如长时间服用激素药物、长期吸入激素都是性早熟潜在危险。
因此,儿童激素药物的使用应该在临床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遵医嘱使用,尽可能减少其副作用。
性早熟伴有矮小儿童要补充钙剂
性早熟伴有矮小儿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跳跃性、肢体拉伸性体育运动,同时,常常伴有“生长痛”,建议常规剂量补充钙剂,如儿童“迪巧”钙片或者颗粒。
家暴对儿童心理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长期受到家暴威胁的孩子,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拥有温馨健康的成长环境。就像一颗树苗,它根基所在的土壤遭到了破坏,影响树苗的健康茁壮成长是必然的事。
那么究竟家暴会对儿童心理方面造成哪些不良的影响呢?一起来看看。
遭受家庭暴力儿童受到的影响:
1. 自卑
一些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来表明孩子接受教育了。实际上,这样做只能加剧孩子的委屈和不满。表面上,孩子是照着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他的抵触情绪很大。
被打之后,孩子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时间长了,会变得越来越自卑。每个孩子都有自尊,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
2. 孤独无助
有些家长打过孩子后,又觉得懊悔心疼,转而又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认错,又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他就习以为常了。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
3. 人格缺陷
面对家长的虐待,儿童缺乏能力、意识去主动向医院或有关机构寻求帮助。不少孩子等到上了初中、高中以后,心理问题才被发现。他们成年后出现婚姻、育儿、交友等心理问题去医院咨询,追根溯源才发现问题来自童年的被虐待。
这样的后果在于,孩子错过了及时的干预,心理和精神问题日积月累得不到解决和疏导,逐渐发展为其人格的一部分,到成年后很难彻底根治,终其一生都将受到影响。
4. 人际困难
大量研究发现,遭受家暴的儿童存在多方面的情绪、心理等问题,自我防范和敌对意识强。
遭受家暴的儿童常常显得过分警觉,对环境中任何有关伤害性刺激的些微痕迹保持高度警惕,并作出迅速攻击;遭受躯体虐待或忽视的儿童还表现出较多的品行障碍问题、注意问题、多动、破坏行为、反社会行为等。他们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也存在严重困难。
目击家庭暴力儿童受到的影响:
无论孩子是否受到身体虐待,他们往往因父亲虐待母亲的家庭而遭受情感和心理创伤。母亲遭受虐待的儿童,如果是男孩,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常使用恐吓和暴力来对付女伴,不尊重女性伴侣;如果是女孩,长大后多会相信威胁和暴力是关系中的常态,她们的伴侣更可能对她们施暴。
来自暴力家庭的儿童患有酒精/药物滥用、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青少年犯罪的风险较高。目睹家庭暴力是青少年犯罪和成人犯罪的唯一最佳预测指标。
亲历和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成年以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心理阴影,走向更为快乐的生活呢?这里提供一些方法供参考:
1、重构一个故事。
回看自己的童年,其实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从一个被遗弃、缺少爱甚至被父母亲抛弃的孩子的眼光看;第二种,告诉自己:我一定会过得比这更好!收拾行囊,我们走吧。
按照第一种看法,你是个受害者;按照第二种看法,你就掌控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2、认识到“指责不能改变任何事”。
家庭暴力应该被指责。但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指责中,说明我们还在回味过去,还看不到现在和将来发生改变的可能性和力量,甚至还并不是真的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有点自我虐待,是一种家庭暴力的变相延续。
3、善待记忆的偶然造访。
有时候,我们会触景生情回忆起童年的痛苦经历,会哭会愤怒会抱怨,让它自然地流露出来,不去压制和排斥。之后,该干嘛干嘛,比如忙手头的工作或者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4、接受一个事实:并非所有人都愿意你强大。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冷,但却真实。你的身边人可能不停地在你耳边絮叨:你现在的一切很不错了,别再让自己劳累下去;或者不停地指责你,说你这不行那不对,让你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他们觉得,如果你强大了,会发生两件事,一是你会离开他们;二是他们要被你远远地甩在后面。他们实在是太爱你了,如果你能呆在现在的位置原地不动的话,他们会比较安心。
5、存钱。
让你走出童年阴影的好方法之一是存钱。不把手里的钱都花掉,留着一些钱在手里。金钱是你的力量。每存一分钱,就告诉自己:我在远离那些讨厌的人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6、尝试兼职一份苦工。
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找一份令你讨厌的正当工作,一直做下去,熬到不再讨厌为止。以后就再也没有能够压垮你的困难,你那糟糕的童年回忆也就结束了。也就是尝过黄连,以前吃的苦瓜就不算苦了。
7、寻找专业帮助。
在自我调节家庭暴力给自己带来的心理阴影的过程中,如果感觉不奏效或者实施困难,建议及时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辅导解决。
我在门诊遇到一个女大学生,面色苍白,嘴唇发白,看上去非常疲惫的样子,懒懒的,不爱说话,我心里已经有数了。
一问,是崩漏。
她说每月经期淋漓不尽,有时候会超过二十天,有一次在火车上,突然大出血,是被抬下火车的。
听得让人心惊,今天我就给小姐妹们讲讲崩漏那些事!
中医所说的“崩漏”,包括“崩中”与“漏下”。
“崩中”是指,经血在非经期阴道突然大量出血。
“漏下”是指,经血持续淋漓不尽,经期拖得很长。
经期延长到2周以上的,就属于崩漏范畴。
西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盆腔炎性疾病和子宫肌瘤等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等都属于崩漏。
崩漏的病因有很多,要么因为气血亏虚,要么是因为脾不统血,要么是因为有血瘀,不同的病症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治。
1、气血两虚
如果患者血量多得像开了闸,或淋漓不尽,经血颜色淡,质地稀,看起来总是很累,懒得说话,说没几句话就觉得气短,面色苍白,唇舌淡白,那么,就是属于气血两虚的崩漏。
像文章开头的这个女生,就是典型的气血两虚型。
气有固摄血的作用,气虚则固摄无力,导致崩漏。
这类的患者是虚证,所以重在补养,补血益气,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在选择中成药的时候,可以选用定坤丹或者乌鸡白凤丸,能够起到很好的补益气血的效果。
2、脾不统血
脾主统血,脾虚,则统血功能失调,经血妄行,导致崩漏。
症状跟气血两虚型崩漏有点类似,都是经血颜色淡,质地稀,看起来总是很累,懒得说话,说没几句话就觉得气短。
不同的是,脾不统血型崩漏患者,一般还不思饮食,吃得不香,手脚冰凉,脸上比较浮肿,脸色偏黄。
这类患者,重在健脾益气、固冲止血,可以选用中成药人参归脾丸、归脾丸或女金丸。
平日养生,可食用四神汤,用山药30g,莲子30g,芡实20g,茯苓10g,加骨头或土鸡煲汤喝。
3、肝肾不足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肝肾不足时,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失调,经血妄行,形成崩漏。
这类患者经血颜色淡,质地稀,两目干涩,腰膝酸软,脸色晦暗。
调养要点在于补肝肾、固冲止血,中成药可以选用妇科止血灵或安坤赞育丸。
4、瘀血阻络
这类患者血色偏紫暗色,有血块,小腹疼痛,很怕按压,舌头紫暗,有瘀点。
治疗要点在于活血祛瘀、温经止血,中成药可以选用坤灵丸或少腹逐瘀丸。
总之,我们就记着以下几个要点:
经血颜色紫暗,有血块,舌头紫暗有瘀点,是瘀血阻络;
同时有双目干涩,腰膝酸软症状,是肝肾不足;
不思饮食,脸上浮肿,脸色偏黄,是脾不统血;
面色苍白,唇舌淡白,是气血两虚。
1、根据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用药,不要乱用,最好问过医生再用哦!
2、调养过程中,注意保持充足睡眠和精神愉快,不要有太大的思想压力
3、注意保暖,小心外邪入侵,使病症变复杂
4、饮食要增加营养,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和新鲜的蔬菜水果,不宜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腻之品,不要喝酒。
希望各位小仙女都可以躲开崩漏的威胁,健康快乐地生活!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我的女儿上初二,最近发现她有早恋的现象。以前女儿从来不怕我看她手机,现在却遮遮掩掩,总是把手机带在身上,一次,她在洗澡的时候,我偷偷翻了他的手机,看到她的QQ与一位男生有亲密的聊天记录,前面的聊天记录被删了,就留下了当天的。
我知道孩子现在处于青春期,况且又是正当该好好学习的年纪,我不希望她谈恋爱影响了她的学习。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向她开口,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劝我的女儿不谈恋爱吗?
孩子的早恋一直是家长和老师重点关注又令人头疼的问题。你的女儿现在的情况是叛逆期与青春期并存,这个时候,恰好遇上了懵懂的爱情,如果家长教育的方式不当,她很容易就能作出不理智的行为。因此,作为家长,千万不能硬碰硬。
从你的描述中能看出你是位很理智的母亲,知道了孩子早恋,没有大发雷霆地对孩子进行吵闹与说教,而是寻求理智的帮助,尽量避免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确实站在了孩子的立场上。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01、不惩罚孩子,但是告诉她你的感受
一般的家长发现孩子早恋,都会采取严厉批评的教育方式,严加管教,没收手机,还给孩子的日常规定时间。
比如,几点必须回家,或者放学不能和其他孩子一起,自己亲自去接孩子,杜绝孩子与异性接触。家长以为这样孩子就会知难而退,殊不知,这样既伤害你与孩子之间的亲密距离,也会在孩子心上留下阴影。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你越是阻拦她做某事,她的逆反心理就越强,孩子在家长的严厉管教下,也许会作出极端的事情,因此,一定不能用以上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你可以告诉孩子,现在谈恋爱对她有什么意义,你希望她能够把精力花在学习上,并说:“孩子,我不反对你谈恋爱,可是,如果你谈恋爱影响了学习,妈妈会很难过的。”孩子如果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母亲难过,她多半会作出理智的决定,不让妈妈伤心。
02、教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犯错,他们的早恋也是正常现象,孩子对爱情有着憧憬与新鲜感,学生的时代的感情很单纯,没有夹着许多复杂的东西。
若你的好意劝阻没有起作用,但是你又不能时时刻刻管住孩子,那么,让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
具体的做法如下:
1.以坦然的心态,对孩子进行直白的性教育。
2.不打击孩子的尊严,是为了以后孩子在适婚年龄可以顺利的结婚生子。
3.认同孩子的爱情观,才能了解更多孩子的内心世界。
4.爱护孩子不是替孩子做决定,而是让孩子自己明白怎么做出明智的选择。
5.对男孩表示欣赏,对女儿表示理解,让孩子能够对你产生信任,愿意在出现事情时告诉你。
6.随时跟进孩子的恋爱进度,发现有成绩下滑或者越矩行为时给予提醒,才是时代爸妈的明智做法。
总之,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正确引导孩子,批评与打击式的教育,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想要与孩子增进关系,又不伤害她的自尊与感情,就要真正做到走进孩子的世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告诉你她的想法,才不会躲躲藏藏,才会坦然面对你。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预防孩子患上性早熟的方法有哪些?最近几年,孩子患上性早熟的人数越来越高,这让很多家长都比较担忧,所以大家也很关注儿童性早熟。家长们都想避免孩子患上这种疾病。
预防孩子患上性早熟的方法有哪些呢?
预防孩子性早熟的方法:
1.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性早熟与盲目进补。
有些家长盲目买增高、增智保健品,或不分析儿童厌食的真正原因,盲目地给不爱吃饭的孩子服用可以增强食欲的保健品。
殊不知,一般能够增加食欲的保健品常常含有激素成分,长期服用,可引起儿童血液中激素水平上升,进而导致性早熟。
普及膳食平衡知识。
由于营养的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疾病减少等因素的作用,儿童生长和发育出现了加速趋势。
有些家长太讲究进补,如在煲汤时将动物内脏一起煲,其中动物的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体含有激素物质,通过进餐可进入人体,导致性发育提前及性早熟者增多。
2.治理环境污染避免环境类激素危害患儿。
洗涤剂、农药及塑料工业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及其分解产物,可在自然界产生一系列类激素污染物。
如洗涤剂中的烷基化苯酚类,制造塑料制品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及双酚A等,多达70余种,这些物质每天都被大量排放到环境中。
如果污染水源、食物或经皮肤吸收,被儿童摄入,即可引起生殖器官及骨骼的发育异常。
因此,环境类激素污染物可作为假性性早熟的直接病因。如果在胚胎早期受到此类物质的作用还可导致性别分化障碍。
3.避免误服避孕药
一位5岁的小女孩,误服妈妈的避孕药,导致雌激素增高至性早熟。这种现象已屡见不鲜,尤其在农村发生较多。
4.受某些疾病的影响儿童也会出现性早熟。
因此,家长们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发育情况,特别是毛发、生殖器、胡须、喉结等是否过早发育。
一旦发现孩子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应该及时到内分泌科检查诊治,以免病情发展。
上面介绍的就是预防儿童性早熟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家长。
在平时,家长们要注意孩子的健康饮食。有时候家长看到孩子长的慢,会给孩子吃一些补品。
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长高,有可能会破坏孩子的生长规律,使孩子患上性早熟。
审稿专家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孙建琴
“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你知道拥有这“四高一低”特点的疾病是什么吗?没想到吧,答案是骨质疏松。它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尤其对老人来说,大大拉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骨质疏松是由于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导致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国家卫建委发布的《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指出,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
调查还发现,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我国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其中男性为46.9%,女性为45.9%。
此外,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调查指出,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其中男性为10.5%,女性为13.0%。
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知晓自己患病的比例也较低,40-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0.9%,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7.0%。2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2.8%,其中男性为2.5%,女性为3.2%。5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为3.7%,其中男性为3.2%,女性为4.3%。
老人容易被骨质疏松“缠上”,原因有几下几点:
① 随着年龄的增长,咀嚼能力下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导致钙的吸收减少,同时肝肾功能衰退导致维生素D活化能力下降。
② 甲状旁腺激素随年龄增长分泌增加,会促进骨骼中钙的释放,尤其对于老年女性来说,雌激素分泌减少,会进一步加速骨钙溶解,钙流失增多。
③ 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也会增加骨钙的流失。
骨质疏松在早期并没有特别的症状,它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然而,它对人体的伤害却是巨大的。
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甚至有的人说,老人髋部骨折是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髋部,也就是连接大腿和臀部的部位,可以说是人体上半身的“承重墙”。
一旦这里骨折,就无法站立和行走,甚至连坐立、翻身都很困难。之后,慢慢的随着卧床时间的延长,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和褥疮等并发症,不论发生哪种并发症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骨质疏松症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到中期以后则会出现疼痛、身高变矮、驼背、骨折及呼吸系统障碍。(《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下册)》P1639)
疼痛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最为多见,起初多由安静状态转为开始活动时出现腰背痛,并以早晨起床时最明显。其后,腰背痛可转为持续疼痛。
身长缩短、驼背
人体的脊椎主要由松质骨构成。骨质疏松时,椎体的骨量丢失最明显,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强度减弱,易导致椎体变形。
严重骨质疏松可使脊椎缩短,因而身长缩短,椎体前部压缩他,而后部结构如椎板、椎弓根并未压缩,可使椎体前倾,背曲加重,形成驼背。
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多由轻度外力引起。骨折好发部位是胸腰椎提、桡骨远端和股骨颈部位。
呼吸系统障碍
严重骨质疏松出现弯腰驼背后,因胸廓畸形可使肺脏受压,会出现胸闷、气短、肺活量减少等症状。
1.吸烟饮酒
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会降低骨质密度。酒精会抑制骨细胞的活力,影响钙调节激素的功能。
2.怕晒太阳,不爱运动
不利于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利用。
3.遗传倾向
研究发现,骨密度的高低70%左右取决于遗传,30%取决于其他因素。如果家里的人有骨折史、弯腰驼背、身高下降等问题,那么家族成员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更高。
4.代谢紊乱
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病情未得到控制,继发骨质疏松。
5.饮食紊乱
饮食紊乱如厌食症和食欲过盛,都会加大骨质疏松的风险。
6.多胎生育
生育年龄多会延续到中年,如果钙质代谢供不应求,易导致骨量减轻。
7.使用某些药物
长时间服用可的松类药物会干扰人体激素水平,减少骨骼中的钙质、维生素D等物质。此外,甲状腺激素药物、抗抑郁药物也会加速骨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
骨骼是活着的组织,需要随时维护和修复。人体骨密度在30~35岁到达峰值之后,开始逐渐减少,峰值骨量越高,骨量丢失速度越慢。因此,预防骨质疏松要未雨绸缪。做到以下几点,有助打赢这场骨骼保卫战。
No.1补足钙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老人每日钙的摄入量最好达到1000毫克,富含钙的食物有奶类、豆制品和绿叶菜等。
然而,有些老人喝牛奶会腹泻,还有些不喜欢豆制品或者绿叶菜,因此很难从饮食摄入充足的钙。此外,老年人咀嚼能力降低,消化功能降低,吃进去也不一定能全部吸收。
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选择补充钙剂,挑选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用钙含量高的钙剂,比如碳酸钙;
◎ 选择剂量合适的钙,每粒含钙量最好为200~400毫克,少量多次补钙更利于吸收;
◎ 选择添加了维生素D的钙剂,促进钙吸收。
No.2每天晒太阳
体内有多种成分可影响钙剂的吸收,最主要的是维生素D。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使人体皮肤产生维生素D3,促进钙在人体中的吸收,从而起到强壮骨骼的作用。晒太阳要无任何遮挡,隔着玻璃,涂防晒霜都没有效果。
No.3适量运动
每天保证至少半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肌肉运动起来,才能牵拉骨骼一起运动,延缓骨质丢失。
快走、慢跑、打乒乓球甚至扭秧歌、跳舞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运动最好选在户外,这样可以多晒太阳,以增加体内维生素D含量,帮助钙吸收,强化骨质。
近日有一桩家暴离婚案,激起舆论热议。一些媒体以“一女子不堪家暴跳楼,一年后仍未能离婚”为题进行报道,这个近乎“标题党”的文章又将“家暴”这个关键词推上了社交平台的风口浪尖。
根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 2.7 亿个家庭中有 30% 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平均每 7.4 秒就会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殴打。经过媒体的各种披露和报道,在很多人看来,“家暴”似乎是特指肢体上的施虐和受虐。但Dr.京想说的是:在冰山之下还有更多的人在经受着一种无形的暴力——冷暴力。
这些都是冷暴力!
在法国作家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Marie-France Hirigoyen)写的《冷暴力》一书中,冷暴力被归为精神虐待(emotional abuse)的一种,指的是一个人或几个人针对特定对象,通过看似无害的字眼、指涉、推论以及非语言的暗示,对受虐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行为。
比较常见的冷暴力场景出现在夫妻/恋人之间。中国法学会在《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中,发现国内 60% 以上的家庭存在丈夫冷落漠视妻子、对妻子实行经济控制、限制妻子同异性朋友往来的现象,还有 88% 的夫妻双方互不理睬。
Dr.京准备了一个小测验,你可以试试分辨一下,以下哪个属于冷暴力的范畴?
A:张先生长期被妻子控制零花钱,两人结婚后张先生每月只有 500 元生活费,通过对其采取经济控制等手段控制张先生的行动;
B:小李总是喜欢当着众人取笑小王的小缺点,当受到反驳时,小李会说“怎么一点玩笑都开不起”;
C:陈阿姨总是贬低或忽视子女来之不易获得的成绩,但凡有一点异议,她便会冷嘲热讽:“这不是你应该干的吗?”
你的选项是哪个?
正确答案:这些全都属于冷暴力。
因此,冷暴力其实并不只局限于家庭里,它的范围比肢体暴力更广,会出现在人际交往的各个场景之中。比如朋友之间同样存在冷暴力,犹他大学的研究者就把这种一味diss别人的糟糕朋友称之为“frenemy” (friend和enemy的组合),研究发现当人们碰到Frenemy时,血压和焦虑程度都会不由自主地升高。
冷暴力的巨大“杀伤力”
从上面案例可以看出,相比肉体上的伤害,精神施虐者最终目的是让被虐者习惯于臣服与被控制。
那么,冷暴力施虐者都是按照怎样的套路“出牌”呢?借助《消失的爱人》这部电影中的剧情,我们可以将女主艾米对丈夫的冷暴力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利用依赖感打击自信
在施虐早期,自恋型施虐者通常展现出自信、坚定或希望受到照顾的一面,受虐者的生活重心则渐渐被施虐者占领,在这一阶段,对施虐者产生极强的依赖感或照顾感。当受虐者陷入完全依赖后,施虐者会继续引导受虐者丧失自主判断力,陷入慌乱。
在电影里,艾米就使用了假装受害者的方式,来让尼克感到内疚和罪恶,在心理上控制尼克。看起来好像是尼克伤害了艾米,实际上尼克才是受害者。此前非常流行的“PUA”招数,和冷暴力的起始阶段就非常相似。
第二阶段:转移矛盾公开施加暴力
当依赖心理已经充分搭建完成后,施虐者就会迫使伴侣做出令人谴责的行为,以否定对方。最终,施虐者们可以肆意妄为而不必感到心虚。
电影中,艾米就通过诬陷、夸大丈夫种种品行不端的行为,引得社会舆论对其进行批判。不仅如此,还多次向他人侮辱、贬低和嘲弄自己的丈夫,以及通过各种和异性之间亲密的举动,让丈夫感到焦虑和不快。后来,只要丈夫提出要离开,就会以死威胁……
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心理腐蚀,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心理上的伤害影响可能会更严重。
1. 永久性的精神创伤
由于冷暴力很难有实际的证据留存,所以外人常常看不到证据,又很难体会到受虐者所经历的一切,或许会认为受虐者是小题大做。受虐者因为感到孤立无援,有时也会怀疑是否真的是自己的错。久而久之,受虐者会逐渐变得自卑、无助和绝望,开始习惯性地自我否定,最终找不到自己的价值,造成一辈子难以磨灭的精神创伤和心灵伤疤。
2. 增加身体患病风险
来自杜兰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家庭中冷暴力和儿时创伤还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性格表现,甚至能够在孩子的DNA上留下“疤痕”,导致他们的DNA端粒更短。而较短的端粒不仅可能暗示着短寿,还与许多衰老相关的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认知衰退等相关。
从现在开始,拒绝冷暴力
在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中,冷暴力等精神虐待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强大邪恶力量的怪物“默默然”。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冷暴力就是绝对无法避免的吗?不一定。如果你感觉自己长期遭受到了冷暴力,可以试试以下方法来摆脱冷暴力。
1. 扩大圈子客观认识自己
很多冷暴力受害者的生活都是两点一线的单调工作、学习或家庭主妇,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他人认可的机会较少,但凡遭到施虐者的冷暴力攻击,就会觉得“天塌了”。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扩大社交范围,通过不同的人来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而不是沉浸在来自一个人的批评中无法自拔。
2. 承认自己遭受虐待的事实
由于冷暴力本身不像肢体暴力会留下显而易见的痕迹,很多受害者并不觉得自己遭到了暴力对待,面对朋友、亲人的关切,甚至还蒙在鼓里,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导致施暴者不满意。所以,承认自己受到冷暴力,是受虐者重新获得自我认同的开始。
3. 求助亲人,找到好的支持者
按照刚才讲过的施暴者“套路”,他们可能会把自己塑造成“霸道总裁”或“人生赢家”等强势的形象,通常很难有人会相信这些人竟然是“冷暴力大师”。所以,可以找到信任、亲密或者专业的人,获取他们客观明确的支持,帮助自己坚定信念、理清思路。
4. 调节应对方式,考虑离开当前的关系
最后当然是奋起反抗,但也要讲究策略。受害者可以先和施暴者坐下来正式交谈一次,或者直接对这种恶性的“PUA”置之不理,让施暴者感觉拳头打在了棉花上,得不到正向的反馈。如果已经不堪重负,那么可以直接选择结束这段关系,拉黑、删除好友都是常规操作,夫妻甚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家暴话题的火热表现出了现代人对于自我价值和自我保护的重视。而冷暴力作为家暴的一种,在生活中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普遍。
如果你正在遭受冷暴力,Dr.京建议:可以在京东健康精神心理中心获取专业建议,帮助自己重新找到那个阳光、健康的自己~
作者 | Dr.京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