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提醒:这7类人群,容易被糖尿病“盯上”

提醒:这7类人群,容易被糖尿病“盯上”
发表人:每日健康课堂

糖尿病,在很多人心里都是一个"危险信号",糖尿病来临后,身上突然出现任何病症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糖尿病本身就是多种疾病的"加速器"。而这种疾病,只能预防,一旦患上,几乎是不可能痊愈的,需要我们日复一日地加以控制,血糖稳定下来,糖尿病的并发症才不会"光临"。

 

 

但很多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导致血糖持续性升高,最终酿成大祸。

 

监测血糖,需要了解血糖的相关知识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糖是在3.9-10mmol/L这个范围之间的,如果超过这个数值,说明你的血糖偏高,而超过22.2mmol/L,则为重度高血糖。大家可别把高糖水平不当回事,它是我们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什么情况该吃药,什么情况该就医,什么情况需要通过自己饮食的调理,都跟血糖的水平有关。

 

而血糖升高,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许多影响:

 

新陈代谢紊乱

 

可能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血糖升高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有多大,但随着病情的加重,我们身体的代谢功能就会出现异常,主要表现在脂质代谢的紊乱。这种现象也是诱发某些慢性疾病的"元凶",希望你能放在心上。新陈代谢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所影响的是身体的方方面面。

  

 

血管堵塞

 

众所周知,血管是运输血液和营养的通道,但在某些情况下,血管也会发生堵塞,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而血糖升高也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当血液内的糖分含量过高时,血液就会变得浓稠,流动速度减慢,血管的压力就变大了,这个时候也更容易出现血管堵塞的现象。所以,想要远离心脑血管疾病,首先就要控制好血糖。

 

损伤神经系统

 

有些人不把血糖升高当回事,可能是因为血糖波动对他还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我们的神经系统也会受到影响,糖尿病足就是足部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之一。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身上各处的神经系统都会遭到破坏,到了那个时候,再想改善已经很困难了。


所以,不论男女老少,对待高血糖,一定要慎重,平时要多注意观察身体的异常变化,因为在糖尿病来临前,身体是会发出"信号"的!

 

身上的3个表现,或是血糖升高的信号

 

身体消瘦

 

其实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的话,是可以预防糖尿病"入侵"的,因为糖尿病来临的"信号"很直接。当我们的身体在没有节食、过度运动的情况下,日渐消瘦的话,可能就是糖尿病来临的征兆,因为血糖升高以后,我们吃的再多也不会被身体吸收,而且身体还会加速消耗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导致体重持续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忙得忘记喝水的情境,但在补充了水分之后,口渴的情况就会明显改善,但血糖高的人却不同,他们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口渴症状,即使大量饮水,也无法缓解口干口渴的现象,希望你能留意一下。

 

总是吃不饱

 

我们的胃部空间是有限的,在填满了食物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饱胀感,而糖尿病人却常常有吃不饱的感觉,因为他们的血糖偏高,在吃了东西以后,也无法得到"满足"。这种情况其实已经比较严重了,希望你别再拖延,尽早去医院进行治疗。

  

可能很多朋友都觉得,糖尿病离自己很远,但事实上,糖尿病的发病群体很普遍,任何人都有可能被"盯上"。

 

这7类人,是糖尿病重点"关注"的人群,希望你不在其中

 

家里有亲戚患糖尿病的人,包括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

 

缺乏锻炼,经常久坐不动的人;

 

爱吃油腻、高热量食物,体重超标的人;

 

情绪不好,经常生气、心烦,容易暴躁的人;

 

饮食结构不合理,经常暴饮暴食的人;

 

爱吃甜食,每周都会大量吃高糖食物的人;

 

年龄超过45岁以上的人。

 

这些人往往都是糖尿病的重点"关注对象",如果你也在其中,就得警惕些了,因为高血糖随时都可能找上门!

  

总结:糖尿病是很多朋友所担忧的疾病,但担忧是没有用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其实是积极预防。想要远离糖尿病,稳定血糖,就要做到远离烟酒,拒绝白粥,少吃油腻、高热量的食物,坚持运动,控制体重。做到以上几点,相信高血糖也会绕道而行。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青光眼分急、慢性两类。长期青光眼症状不明显,等症状出现时,视神经已经严重受损,需要对眼睛进行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发病突然的急性青光眼,如果不及时治疗,几天就会失明。

     

    理由:

    长期青光眼与家族遗传、近视和糖尿病有关,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因为年龄增长,虹膜前缘的排液角会阻塞或狭窄,导致眼球内液体(称为房水)不能顺畅流动,无法顺利排出,导致眼内压力升高,损害视神经,影响视野和视力,甚至失明。一般眼压在12~20mmHg(mmpm)左右。

    表现:

    急症性青光眼可出现突然视力模糊,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青光眼患者大多没有症状,等到视力模糊,或看东西时,只能看到中间部分,失去了周围视野,视神经受到了严重的不可逆损伤。

     

    许多人说,只要眼压正常,就不能得青光眼?但是,最近发现,有些人的眼压在正常值,也可能有青光眼,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易发生于心血管疾病、高血脂、偏头痛和周围血管收缩疾病,或血压过低者,高度近视也可能是一个好的病因。

     

    50岁以上的眼科医生既没有近视也没有老花,所以,如果在一般的眼压检查正常的情况下,还需要眼科医生通过眼底镜检查和问诊来确定是否存在青光眼。

    长时间使用电脑或3C产品,小心青光眼找你。

    我国一家医院眼科,曾为一万多名平均年龄30岁的电子新贵做过视力检查。研究发现,长时间、近距离、耗费眼力的作业,对他们的眼睛危害极大。研究对象中,有4成(4000多人)近视超过600度的人,都是高度近视,平均3个成年人都有,多出1成左右。

     

    那些高度近视的人,发现有5个(超过2000)伴有视网膜病变,4个(近1700)伴有高眼压或青光眼。据估计,大约有100多名新的科技贵如不及早预防和治疗,二三十年后可能会失明,人生陷入黑暗。更有甚者,这些眼科技术新贵患上眼病,只会让人觉得视力衰退,视力模糊,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处于盲目性危机之中,研究指出。

     

    这里建议,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易得青光眼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进行一次眼睛检查,其中包括视力、眼底(包括视神经)。若患上青光眼,青光眼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超过七成的患者可以用药物治疗。

     

     

    为了预防青光眼,平时保养一定要减少升高眼压的因素:不吸烟,睡眠充足,不熬夜。必要时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蔬菜,每天可以补充500微克(mcg)的维生素B12,称为神经激活促进剂。

  • 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注意糖类的摄取,有的患者会因饮食中的糖类无法估算就会产生恐惧因此戒掉了,就会造成营养素加速流失。因此,我们该如何保持一边的摄取营养一边的控制血糖的水平呢?在平时我们除了“少吃精制糖”、“控制糖量”,以外,还应该从饮食、运动、治疗等一起控制血糖,还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因此就要树立正确的营养摄取观念,轻松地应对血糖的控制。

     

     

    1. 蛋白质适量摄取,预防肾脏病变

     

    为了预防肾脏发生病变,我们就要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压与高血脂的症状,并且适量的摄取蛋白质。因此我们除了控制糖的摄入量,还要适当的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适量的摄取蛋白质的含量也是保护肾脏和预防肾脏发生病变的关键。

     

    2.补充维生素B群,预防末梢神经病变

     

    糖尿病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若是因为我们疏于预防和照顾,如果病情出现恶化就难以复原,甚至还会面临截肢的命运。糖尿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多尿的症状,就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大量流失。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就会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因此就会引发贫血的症状或者末梢神经发生病变。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重保护手和足部外,还要适量的摄取锌、铬、镁、钙等矿物质。我们还要补充体内流失的维生素B12.

     

    3.及时补充叶黄素和钙,预防眼睛病变及骨质疏松

     

    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升高就会对末梢神经的微血管造成一定的伤害,明显的症状就是眼部会出现问题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因此未来预防视网膜发生病变,在平时除了积极控制血糖与定期检查外,还要注意对眼睛的保养。在平时可以多摄取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比如叶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也会因为多尿导致体内的钙、磷等元素流失,胰岛素分泌的不足对造骨细胞的活性也有很大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如果要预防骨质疏松,在饮食中要及时的补钙,也要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3。

     

     

    糖尿病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多注意,就可以起到预防由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 典型案例近来,编排部里一向活泼开朗的晓雪突然变得郁郁寡欢了,而且时常叹气,念叨活着累、没意思。原因是与她相处两年的男友突然另有所爱,尽管晓雪嘴上说“不属于自己的早晚会失去”“天涯何处无帅男”之类的酒脱话,可她情绪的变化却揭示了其内心的苦恼。一天,她苦笑着说,她会不会得抑郁症了......

     

    无独有偶,一直自信能考上北大的倩倩得知自己的分数达不到北大分数线的时候,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了,整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愿见人。她的妈妈犯难了,担心这样下去女儿会生病,可又不知该怎么办。

     

    一般而言,如果某种疾病有明确的原因,我们的感觉可能会好一些。但是与许多其他严重疾病类似,在没有任何诱发事件或疾病的情况下,抑郁症也可能发作。抑郁症往往是各种遗传、心理和环境等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生物化学

     

    一个人患有抑郁症时,大脑中往往有某些被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出现减少的情况。人们认为,如果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之间不平衡,就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焦虑症。5一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常常导致情绪低落、动力下降以及食欲和性欲改变。

     

    2.遗传

     

    与许多其他疾病一样,抑郁症往往在家族中集中出现。若父母中有一人患抑郁症,则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会增加10%-13%;在孪生子中,这个比值还要大。如果孪生子中有一人患抑郁症,那么另一个人在一生中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70%。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在有明显抑郁症家族史的人中,许多人甚至在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也从来不得这种病。反过来,有些抑郁症的人根本没有抑郁症的家族史。

     

    3.社会与环境

     

    些研究表明,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重病或屡遭不幸,可导致抑郁症。日常压力对我们的身体有看不见的不良影响,可以促成更大范围的疾病,包括心脏病、感冒和抑郁症。对于已经容易患抑郁症的人,如果持续处于暴力、忽视、虐待或贫穷之中,那么更可能会患上这种病。

     

    4.躯体疾病

     

    许多躯体疾病和状况,如中风、心脏病发作、癌症、慢性疼痛、糖尿病、激素紊乱和晚期疾病,往往可以导致抑郁症。如果你或者你认识的人患有躯体疾病,而且有淡漠症状或者无法解决自己的基本生理需要,则应该与医生联系。这些症状可能是对躯体疾病的情绪反应或主观反应,也可能是这个人有需要治疗的抑郁症。

     

    5.性格

     

    下列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或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对人的影响很大。

     

    6.其他

     

    一些心血管药、激素、避孕药,甚至是一些非处方药均可以引起或加重抑郁症。更多信息请向医务人员咨询。另外,经常过多饮酒有时也可以导致抑郁症。虽然我们对有关抑郁症病因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而且会继续向前发展,但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不论老幼、贫富、名人百姓,都有人患过抑郁症。不论你是什么人,你在生活中某些时候都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二、抑郁症的心态原因

     

    一般而言,导致抑郁的原因主要是性格原因。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改变自己看问题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造成这种情绪上的不良状态,主要与八种心态有关。

     

    1、走极端

     

    这种现象表现为运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思考问题,不是白就是黑。这种人一遇到挫折便会有彻底失败的感觉,进而觉得自身已不具有任何价值

     

    2、以偏概全

     

    认为事情只要发生一次,就会不断重复出现。生活中、这类人一遇到困难与不幸,即认为困难、不幸会重复出现。一次恋爱失败,就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找到真心的爱人。

     

    3、消极思维

     

    有的人遇事总想消极的一面,就像戴了一副变色眼镜看问题,滤掉了所有的光明,整个世界看起来暗淡无光,都是灰色的。他们常常用一个消极的假设支配着自己的思想,对事物只抓住它的消极部分,并牢牢记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人们的饮食模式也在悄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之前解决温饱问题是关键,现在怎么吃最有利于健康才是关键。

     

    尽管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跟一些慢性疾病打上交道,比如说糖尿病。这种疾病源于饮食,因为不健康的饮食导致血糖升高,最后给胰岛素的代谢带来了麻烦。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人群,不吃甜食就没事儿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并非是这样,这3类食物也是“帮凶”,需忌口。

     

     

    所谓高脂类食物,就是指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很高,超出了身体所能够接受的水平。脂肪进入人体之后,会被胆汁初步消化,最后以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形式被机体吸收。

     

    一部分脂肪会被利用,参与身体的代谢、合成等;还有一部分则会被储存、转化,所以后者可以理解为,是在给身体增添负担,尤其是脂肪、糖类,是可以相互发生转化的,所以吃了高脂类食物,也有可能会导致血糖的水平升高。

     

    因此,如果体检发现自己的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建议平时不要大鱼大肉,清淡饮食对于控制血糖至关重要。

     

     

    淀粉虽然不是直接的糖原供体,但是淀粉中的物质,在被肠胃消化吸收之后,也可以转化为糖类,最终被身体所用。

     

    所以,可以理解为淀粉是糖类的间接供体,如果不注意摄入,就会给身体血糖带来很大的麻烦。一方面,摄入大量的淀粉,血糖会开始上升;另一方面,因为血糖会直接升高,所以也会给胰岛素代谢带来麻烦。

     

    因此,建议大家平时不要只忌食糖类食物,淀粉类食物同样不可以多吃,因为这些食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间接给身体提供糖分、能量。

     

     

    水果也是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人可以多吃水果,帮助减轻病情。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适合糖尿病人群食用,比如说富含果糖的水果,以红枣、葡萄干为主要代表,这些就不适合糖尿病或者血糖高的人群食用,吃了会促使血糖飙升。

     

    其次就是吃着不甜,实际富含糖分的水果,比如西瓜、橙子等,这些也尽量少吃。水果,对于糖尿病人群而言,可以适当吃一些,但是一定要学会分类,不要所有的水果都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 有一位阿姨问我:为什么我们都是夫妻同时患糖尿病?糖尿病会传染吗?


    夫妻对拜,送进“糖”房


    呵!好多年没听过这个问题了。答案是肯定的:糖尿病不会传染。那为什么夫妻会同时患上糖尿病?


    用丁香医生的话说,原因有三:


    一拜天地,即拜基因所赐;


    二拜高糖,拜不良生活方式所赐;


    三夫妻对拜,拜相同不良生活方式所赐。


    三拜结束后,就送进“糖”房。

     


    这种看起来像传染的糖尿病包括3类人:


    1、 有血缘关系的人:如北京有一门5朵金花全部患上2型糖尿病,属于遗传性质;


    2、 有相同生活方式的人:比如夫妻同时患上糖尿病,这是因为有相同的不良生活方式,另外到了一定的年龄,比如50岁以上了,也是患糖尿病的高发年龄。


    曾经有媒体报道的“糖尿病村”,是因为整个村里以前很落后,后来开矿了,村里有钱了,吃得多动得少,因此一个接一个患上糖尿病了。当时村里人也以为糖尿病会传染。


    3、 到了50岁以上的人,50岁以上的年龄本来就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瑞典研究:糖尿病真的像会“传染”


    关于这种说法,瑞典的科学家曾经做过研究,主要观察 15 万名 2 型糖尿病患者及其 2 万名子女,结果发现:


    如果某个家庭中有人得了糖尿病,那么他家里人得糖尿病的风险大约是一般人的 2~30 倍。


    如果某人有两个兄弟姐妹都得了糖尿病,那么这个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 30 多倍。


    这也说明,兄弟姐妹之间相同的那一部分基因,在糖尿病发病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王卫庆教授在大众医学上也指出,我们中国的研究团队在2011~2012年选取全国25个社区中34 805对年龄在40岁或以上的夫妻开展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与配偶为非糖尿病的调查对象相比,配偶罹患糖尿病的调查对象具有更高的概率罹患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


    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之间,若有一方患有糖尿病,那么另一方夫唱妇随地患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 1.3 倍。

     


    5个方法杜绝“传染”


    看到这里,很多已患糖尿病的就紧张了:你说影响老伴也就罢了,毕竟都老了,相互扶持;但万一遗传给孩子可怎么办?


    莫怕!虽然2型糖尿病有遗传因素,但想要预防它,其实也没那么难。而且自己患糖尿病,给身边亲人敲响警钟,这也算是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了。


    1、 防止太胖


    一胖毁所有!说的不只是视觉,还有健康。胖,真的会容易让人生病。努力保持BMI在18.5-23.9之间,最好能在22左右。


    男性腰围控制在90厘米以内,女性腰围控制在85厘米以内(记住这个腰围“985工程哦”)


    2、 健康饮食


    多选择新鲜的全谷物、蔬菜,避免太甜、太油、太咸、深加工、高热量油炸食物,适当吃一些杂粮、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3、 养成运动的习惯


    不只是要运动,还要把运动当做一种习惯。


    你以为运动的人表面上很风光,实际上……他们内心和表面一样阳光。运动给人带来的好处是你想象不到的。


    4、 定期体检


    如果你已经患糖尿病,可以定期给身边的亲人也测测血糖(视情况而定,比较肥胖、不爱运动人,可以每周或每个月测一次),一旦发现血糖偏高,及时干预;


    糖尿病发现得越早、干预得越早,花钱越少,受罪越少,健康越多。


    5、 放轻松


    别给自己太多压力,如果你和亲人做到了以上几点,一般会离糖尿病比较远。而且你会发现,与家人一起预防糖尿病,全家人越来越健康,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


    诺诺不打诳语,前不久就有这样一个故事,详情请阅读:没吃药,3个月通过饮食运动帮老公血糖达标,所有糖友都应该这样做


    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一定是你想象不到的!


    (注: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较少,更不存在“传染”,请那些自责“没有照顾好孩子导致他患1型糖尿病”的家长们摆正心态:我们不要后悔过去,要做的是认清疾病,照顾好他们的未来)

  • 糖尿病是现在比较容易得的一种慢性疾病,还会影响到生命的长短和质量!糖尿病出现频率在增长,而且出现的死亡率也在下降。经研究发现,女性糖尿病风险高于男性!在这个疾病盛行的时代,那些症状出现就代表我们要更加注意了呢?

     

    女性患有糖尿病的3种症状

    患有糖尿病时,男性和女性出现的症状都是比较相似的,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比较容易感到疲倦及视力模糊。但是有三种症状是女生独有的,(1)反复出现“霉菌感染”,造成瘙痒感,严重影响生活;(2)“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可能出现不孕、变胖、体毛增加及其他代谢问题;(3)怀孕时患有妊娠糖尿病,一般在孕期结束的时候血糖就会恢复正常水平,但是过几年以后还是会发展成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前期,我们可以通过运动、饮食、减重等发生逆转

    糖尿病前期其实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是经过体检时才会发现血糖比平常人要高,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就是糖尿病的前期:(1)糖化血色素保持在5.7%-6.4%之间;(2)空腹的血糖保持在约100至125mg/dL;(3)口服葡萄糖的耐受试验中,血浆中的葡萄糖值在140至200mg/dL。前期的糖尿病不用立刻吃药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减肥、控制体重等生活作息就可以发生逆转。

    预防糖尿病,9个危险因子莫轻视

    1、我们的身体质量指数大于等于24或者男生腰围大于等于90cm,女生腰围大于等于80cm。

     

    2、家族亲人患有糖尿病疾病。

     

    3、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或患有高血压的患者。

     

    4、出现重度肥胖、黑色棘皮症或者在临床表现出胰岛素阻抗

     

    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35mg/dl或三酸甘油脂大于等于250mg/dl。

     

    6、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人群。

     

    7、曾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或者生养过4Kg以上婴儿的妇女。

     

    8、患有某种心血管疾病。

     

    9、生活中严重缺乏运动。

     

    饮食、运动保养身体,降低并发症

    其实糖尿病不是绝症,他只是在提醒我们学会照顾自己和保养自己!在平常我们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青菜。培养出良好的运动习惯。我们应该是以治疗糖尿病为目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要配合好医生,才能达到我们希望的效果。

  • 随着社会发展,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糖尿病越加年轻化,研究调查表明,我国18周岁以上患糖尿病的几率约10%,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成年人患糖尿病!

     

    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控制体重与健康饮食有助控制糖尿病,降低患病的几率。

     

    所以糖尿病患者非常注重控制体重与饮食,而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那么糖尿病人群该如何减肥呢?接下来咱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 是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正常人血糖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患者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所以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分为两种,一种为1型糖尿病,一种为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4~5%,多发于儿童、青少年,主要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多发于成年人,大多数人都是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抵抗)所致。

     

    (二)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控制体重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研究调查表明:长期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可高达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

     

    统计表明,糖尿病在体重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仅为0.7%,体重超过正常值20%,糖尿病发病率为2%;体重超过正常值50%,其发病率可高达10%以上。而且在2型糖尿病人中80%是肥胖者。

     

    所以,控制体重对于2型糖尿病尤为严重,脂肪率越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就会降低。

     

     

    (二)肥胖为什么会引起糖尿病

     

    相比于正常体重人群,肥胖的人更容易形成“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指血液当中的糖很难进入到细胞里面,造成血液中血糖高居不下。胰岛素抵抗还会反过来促进糖类物质转化成脂肪,使胖者更胖。

      

    (三)糖尿病患者如何减肥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主要有两大因素影响,运动和饮食,那么如何进行运动和饮食如何选择,怎么做才好呢,下面就是给大家一些建议:

     

    1. 运动管理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建议可以采用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保持每周有氧运动150分钟/周;也就是平均一周2-3次,每次60分钟,中等强度即可。抗阻力运动建议每周2次。

     

    2.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是高血糖人群的体重管理基础,饮食原则是控制总能量、低糖(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低脂、适量蛋白质、限盐、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

     

    是不是看到这里,大家就有点懵了,什么是升糖呢?

     

    那么这里,就给大家额外插入一个小点~

     

    升糖指数,全称“血糖生成指数”,简称GI。是指食物进入人体两个小时内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主要是用来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有助于专业人士进行参考与指导。

     

    营养师建议:高血糖人群瘦身过程中饮食要注意忌甜,忌盐,忌油腻,忌辣,忌烟,忌酒,主食不能完全断,避免引起低血糖~

     

    那么食物该如何选择呢?平常要怎么吃呢?别急,下面给出一张适合糖尿病患者瘦身的参考食谱与饮食替换建议~

     

  • 有专家认为,避免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控制饮食。这就意味着患者需要知道他们能吃什么和不能吃什么。介绍以下12种食物,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或者限制食用,以帮助控制病情。

     

    奶昔

     

     

     

    含有大量糖的饮料并不总是容易被识别出来。以水果奶昔为例,虽然它看起来很有营养,但实际上是一大杯含糖的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当它们份量超足,用加糖的水果、糖浆和酸奶制成时,危害更大。

     

    含糖的碳酸汽水

     

    男性糖尿病病人每餐适宜分配食用45~60克碳水化合物,女性糖尿病病人则为30~45克。喝下一瓶340克的碳酸汽水就等于摄入了40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10茶匙糖。

     

    所有这些糖不仅使血糖水平更难控制,而且还会对心脏、肾脏、胃肠道和免疫系统造成负担。如果糖尿病病人实在不想喝平淡无味的白开水,也可以用新鲜的柠檬、酸橙或黄瓜来泡水喝。

     

    外卖奶茶

     

    香草味的奶茶加入了珍珠和奶盖,相当于一顿饭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一半。在你准备点外卖奶茶之前,先看营养成分表中是否列明了具体的原料,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

     

    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通常是裹了面包屑后烹制成的,这两种食物提供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不健康的脂肪和热量。饮食中过多的脂肪会导致体重增加,这会使2型糖尿病病情恶化。体重上升会增加2型糖尿病病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脂肪含量高的肉

     

    红肉(烹饪前呈现红色的肉)中的不健康饱和脂肪含量高,这就会升高胆固醇水平,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营养学家建议糖尿病病人食用健康的脂肪,如冷水鱼、坚果、牛油果、豆腐和瘦肉蛋白质(如脱皮无骨鸡肉)。

     

    包装或加工甜食

     

    包装好的小吃和烘焙食品,比如饼干、甜甜圈、点心和蛋糕,通常含有精制的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上升,最终造成体重增加。它们还含有不健康的反式脂肪,会进一步升高患心脏病的风险。

     

    盐渍加工食品

     

    由于盐是一种出色的防腐剂,大多数包装和加工食品都含有大量的盐。你可能喜欢这种味道,但食盐中所含的钠是一种能升高血压的电解质,而高血压是心脏病的一个风险因素。热狗、盒装通心粉和奶酪是盐渍加工食品的典型例子。

     

    饼干和香肠

     

    饼干就是用白面加糖烘焙制成的,而香肠富含脂肪和钠,热量极高,而且饱腹感差,很容易吃多,导致热量超标,引起血糖升高。

     

    果汁

     

    仅仅113克果汁就含有15克碳水化合物和50千卡的热量,但它不含膳食纤维,饮用后的饱腹感时间短,还想再喝。糖尿病病人应当用升糖指数低的天然水果来代替果汁。

     

    能量棒和蛋白棒

     

    虽然它们看似健康,但如果读一读配料和营养成分表,你会对它们添加的糖和人工成分感到惊讶。即使想吃,也要选择那些含有天然食物成分(如燕麦、坚果和干果)的蛋白棒或能量棒。可以遵循的一条原则就是:如果成分的名称长,有大量的生僻字,那就别吃了。

     

    调味酸奶

     

    大多数市面上出售的酸奶都添加了糖,这就会升高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当选择原味酸奶,在家自制最保险。

     

    加了糖的麦片粥

     

    早餐时常喝的麦片粥通常由小麦或燕麦制成,本身就含有碳水化合物。添加了糖的麦片粥更容易升高血糖水平。以原味麦片粥为例,1包速溶原味麦片粥含有100千卡热量和19克碳水化合物,而枫糖味的麦片粥含有150千卡热量和31克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病人为了能真正享受到健康的麦片粥,他们应当选择用传统方法(钢切)碾压燕麦制成的麦片粥,自己加些新鲜水果或肉桂来提味。

  • 有人说糖尿病不算病,少吃甜的就行,其他该吃吃该喝喝,不能太当回事。如果疾病都这么好对付,那可真是太幸福了。通常,认为糖尿病“不叫事儿”主要是因为病情较轻,没有什么严重的症状,对生活的影响也不是很大,所以轻视它。但是,如果不严格控制的话,并发症是非常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竟然有这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病

     

    我国自从1980年第一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以来到今天,糖尿病患病率已翻了十多倍。据2013年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就已达1.14亿。对于普通人来说,与感冒、腹泻等疾病相比,糖尿病的症状不太容易识别,不查血糖的话很难自己发现,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知晓自己已经患病。

                                                 

    在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血糖、体重控制不达标,血压控制不达标者更是有70%以上。

     

    不控制的危害有多大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严格控制血糖,会有诸多并发症出现,涉及心、脑、肾、眼、足、周围神经等部位。

     

    (1)糖尿病足:糖尿病导致的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以及下肢血管病变,软组织被破坏、骨关节畸形、溃烂、感染,严重者则需要截止。在我国,有20%左右50 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病变。在一项有1684例截肢患者参与的统计中,有475例为糖尿病足截肢。

     

    (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同时,心血管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据统计,在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约为17.1%。此外,约20%~40%的患者会出现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硬化、脑萎缩、脑出血等。

     

    (3)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国约有21.3%的糖尿病患者患有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已超过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的首要病因。

     

     

     

    (4)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一大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约20%~40%的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约8%的人因此丧失视力。

     

    糖尿病也有“预警期”

     

    糖尿病在发病之前有一个“预警期”,称为“糖尿病前期”。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还不算是真正的糖尿病患者,在这一时期严格控制饮食、作息,规律运动,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一般空腹血糖>6.1,餐后2小时血糖>7.8,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标准(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时血糖>11.1),则为糖尿病前期。我国糖尿病“后备力量”十分庞大,预估约有1.48亿人。

     

    所以,即便没有糖尿病的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血糖,饮食不要过于“放纵”,还要规律运动,定期体检,在糖前期及时发现,及时控制。

     

  • “得了糖尿病,有两样东西不敢吃: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


    前几天患糖尿病3年的张大姐一见到我,一开口就大吐苦水,这几年她的血糖一直控制不好,医生说跟她管不住嘴有很大关系,但面对美食,她又经常忍不住多吃两口。


    想必很多糖尿病人都跟张大姐一样,都有同样的的烦恼,其实,只要您的血糖控制还可以,那么没有什么食物是需要绝对忌口的,当然,有一些食物最好尽量少吃或不吃,这样才就不会引起血糖有过大的波动,今天跟大家详细分享一下血糖与升糖食物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1、血糖是如何调节的?


    血糖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而血糖升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严重烧伤、大手术、心肌梗死或者继发性糖尿病、胰腺疾病等,还有升糖激素的影响,另外就是人在摄取含糖食物以后,特别是摄入高糖食物后,也会引起血糖升高。


    一般正常情况下,如果人的胰腺功能正常,当人在吃下食物以后,人在餐后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血糖的浓度会达到高峰,葡萄糖经过胃肠道吸收后入门静脉,进入细胞为身体提供能量,同时经过人体胰岛素(降糖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血糖会慢慢降到餐前水平。


    估计很多糖尿病朋友在看了上面的文字以后,还是不懂血糖工作的原理,简单打个比方,把咱们的身体当做一个工作,里边各个器官“工人”各司其职,当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以后,变成葡萄糖,这时候工人就需要将这些“葡萄糖”输送到各个部门,让身体获得能量,正常运转起来。#健康科普大赛#


    流水线


    而咱们的胰腺组织生产的胰岛素,在这里边就充当了调节血糖或葡萄糖水平的角色,负责让血糖水平保持健康水平。


    一般来说,含有大量糖或者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更容易转变为血糖,当血糖快速升高时,胰岛素就会“加班加点”工作,把过高的血糖降下来,一旦胰岛功能出现了问题,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过高的血糖降不下来,身体无法吸收过多葡萄糖,葡萄糖无处可去,就会通过尿液排出来,也就是很多糖尿病人的“尿糖”。


    一般糖尿病人都存在胰岛功能受损的问题,所以当你吃下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的时候,体内血糖快速升高,但是胰岛素却迟迟消极工作,不肯把血糖降下来,这时候,一部分糖就会变为脂肪,一些可能会随尿液排出,也可能会产生垃圾—酮体,加重糖尿病。

     


    2、糖尿病人尽量少吃3类食物


    了解了血糖的工作原理以后,想必糖友们也能理解,为啥医生一般都会建议糖尿病人尽量选择含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同时又要营养均衡,因为糖尿病人的身体,说白了既需要能量,但也无法承受过多的能量,含糖食物的种类选择以及摄入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用一句简单直白的话说,食物与血糖的关系,就好比父母与孩子,爱得刚刚好最好,溺爱伤人害己啊!


    对于那些会引起血糖飙升的食物,特别是以下这3类,建议糖尿病人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最好暂时先别吃了,否则会影响病情。#健康明星计划#


    ① 糖含量高的食物


    糖含量高的食物有很多,比如常见的有甜食、含糖饮料、淀粉类食物、高糖水果等等。


    这类食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含糖量高,对于血糖的影响是很直接的,一般进入胃肠道之后就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升高血糖。


    正常人吃下一定量的含糖量高的食物之后,胰岛素会快速发挥作用,将偏高的血糖降下来,但糖尿病人的胰岛功能很可能反应较为“迟缓”,只要稍稍多吃一点,血糖就会居高不下,长期如此,让原本脆弱的“胰岛”负担更重,对于血糖稳定是非常不利的,很影响身体健康。


    ② 油、盐含量高的食物


    生活中常见的油、盐含量高的食物,主要包括油炸类食物、腌制类食物、加工类食物等等。


    可能很多朋友不能理解,糖尿病不是控制糖的摄入就够了,为啥油盐都要控制?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代谢维持着每个人正常的生命活动,一旦代谢出现问题的时候,那么身体就很容易生病。


    与糖尿病一样,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等都属于代谢类的疾病,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可谓是“难兄难弟”,只要患上一种,那么患上其他几种慢性病的几率也比较高,所以,得了糖尿病,除了关注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都是要重点关注的。


    而想要预防这些代谢性疾病,饮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高油、高盐的食物,一方面是增加了热量摄入,容易引起肥胖,一方面也不利于血压控制,长期来说,也不利于血糖稳定。


    ③ 酒精


    有些糖尿病人看到喝酒之后血糖降了,就错误地认为饮酒可以降血糖,根本不听家人朋友劝告,想喝就喝。那么,医生为啥不建议糖尿病人饮酒呢?


    首先,酒精是由肝脏所分解代谢的,其中的乙醇会抑制肝糖输出,抑制肝糖原异生,从而也就抑制了血糖自动调节的机制 ,抑制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降解,所以在饮酒后1-2小时左右,人会出现血糖降低的情况,甚至出现低血糖的风险。但是在饮酒3-5小时后,血糖又会出现整体升高的情况,并且难以控制,这种血糖的反复波动,对于糖尿病病情控制是很不友好的。


    其次,饮酒还影响降糖药物的效果,导致尿酸水平升高,增加痛风风险,同时加重肝脏的负荷,易引起脂肪肝、酒精肝等情况。


    所以,包括啤酒、白酒、红酒等酒类,建议糖尿病人都尽量避免,有饮酒习惯的糖友,也尽量戒酒或限酒。


    总的来说,一旦患上糖尿病,就基本意味着终身与它相伴,作为一种代谢性的慢性病,需要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综合调理,而饮食控制是最重要的基础疗法之一,糖友一方面需要理解血糖与升糖食物的关系,一方面需要尽量忌口,少吃高糖、高盐高脂的食物,以免影响血糖稳定,加重病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