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尿检查出潜血有3+是怎么回事?

尿检查出潜血有3+是怎么回事?
发表人:医学小侦探

血尿不一定肉眼可见,但是肉眼可见的颜色未必是血尿,大家应该注意区分!

 

尿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肾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后生成的,流经输尿管,在膀胱暂时储存,最终排出体外的。因此,尿液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

 

 

但是尿液检查准确的基础是尿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第一,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新鲜尿;

 

第二,留取用的容器一定要清洁的,不能使用会与尿液发生反应的材料制作而成的;

 

第三,像女性还要避免阴道分泌物,月经血等污染(题中尿检查出潜血3个加号,如果是女性月经期间,就没有任何临床检查意义

 

第四,留取后应立即送检,避免被污染

在保证尿液标本留取正确前提下,我们再来看看尿检查出潜血有3个加号(+)有什么临床意义?

正常情况下,我们尿常规检查尿潜血是阴性的,而且镜检出现红细胞个数不应该超过3个!而且我们正常尿液因含有尿色素呈淡黄色,尿液浓缩后可呈深黄色,但是并不是说尿液颜色变化就一定是出现病理性尿,因为尿液颜色还会受到某些药物及食物的影响!

 

以下几种药物及食物可导致红色尿液。

  • 利福霉素类如利福平、利福昔明等;
  • 硝基咪挫类比如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
  • 蒽环类抗肿瘤药如阿霉素、表柔比星等;
  • 华法林;
  • 左旋多巴;
  • 当然还有一些像具有泌尿系统毒性药物也会导致血尿发生,比如非甾体类药物、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等。
  • 红心火龙果等食物

但注意:这些食物和药物引起尿液变化,通过停止服用药物或摄入食物,就可以得到缓解,一旦无法缓解,一旦要及时就诊,病理性血尿可能性大!

那么,尿检查出潜血有3个加号是怎么回事?

如果真出现血尿,尿色深红如浓茶样见于胆红素尿;红茶色则见于血尿及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肾脏、泌尿系统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要及时就诊诊断,治疗原发病才可以缓解!

 

 

因此,遇到尿液变红,未必是血尿,相反假如我们出现血尿,也不一定就能肉眼看出尿液变红,看出血量有关,而且不是所有的血尿都是代表我们一定得了某种疾病,因为也有一次性生理性血尿,要注意区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三个月来,王女士感觉小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小便量并不多,且排完之后感觉小腹部坠胀不适,仍觉有尿意,此类症状三个月来间断出现四次,每次王女士都自行口服一些消炎药后觉症状好转,所以也没有当回事儿。

     

     

    近日,王女士排尿不畅的症状又出现了,还发现小便有点发红,且觉脑袋昏昏沉沉的,伴有全身发冷,这才来医院就诊。当时测体温升高,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109/L,尿液分析:潜血(+),红细胞计数10个,白细胞++,白细胞计数34个。查体为右肾区叩击痛,初步考虑急性肾盂肾炎,建议王女士住院治疗。从王女士最初的症状来看,很像尿路感染,但怎么会发展成这样严重的程度?急性肾盂肾炎和尿路感染又有什么联系呢?

    先了解一下 尿路感染 急性肾盂肾炎

    尿路感染是病原微生物侵入尿道黏膜或组织黏膜引起的炎症,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又称泌尿系统感染。

     

    急性肾盂肾炎是指肾盂黏膜及肾实质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大肠杆菌的感染,另外还有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及绿脓杆菌等引起。

     

    尿路感染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分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为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为膀胱炎。二者均有尿频、尿急及尿痛等症状,膀胱炎症状较轻,伴或不伴有血尿;急性肾盂肾炎除了膀胱刺激征外,还伴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恶寒、头痛及恶心欲吐等,患者自觉腰痛或腹部不适,甚则会出现肉眼血尿,可见于结石损伤组织黏膜或囊肿破裂等继发感染,查体见肾区叩击痛及输尿管点压痛。从以上可见,王女士的症状就是肾盂肾炎的范畴了。

     

    王女士怎么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呢?

    入院后完善肾脏B超发现,王女士右肾盂部位可见一较小的结石。这可能是由于某种因素导致结石损伤组织黏膜引起感染,便出现尿频、尿血。又与王女士半年来一直没有规范治疗尿路感染,自行口服抗生素引起细菌耐药,病原体逆行性感染加重病情有关。

     

    所以说,尿路感染看似简单,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吃点消炎药就好了,其实不然。如果反复尿路感染迁延不愈,应及早专科就诊,查明感染原因,必要做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足量、足疗程使用,进而降低病原体耐药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日前,门诊见到一名女性尿频患者,患者主诉自己不仅尿频尿痛,还伴有血,怎么回事?

     

    患者上述症状,多见于泌尿系的感染。由于细菌入侵导致膀胱的粘膜充血水肿,排尿时会出现疼痛,频率增加,尿急的症状。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多见于孕妇、老年人,妇女。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容易发生细菌的感染。孕妇由于子宫的增大会压迫泌尿道,也会增加感染的几率。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低下,是细菌感染的主要人群。

     

     

    泌尿系感染诊断比较容易,如果你符合上述易感人群,并且出现了典型症状,那么可能性就非常大了。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化验尿常规会检测到白细胞、红细胞及蛋白质,细菌培养是诊断泌尿系感染的金标准,培养出细菌即可诊断,并且根据细菌敏感试验辅助用药。

     

    一般泌尿系感染常见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临床中也有些患者仅仅有症状,但是尿常规并未见异常,并且多次尿细菌培养未检出细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临床上称为尿道综合征,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可能和控制排尿的肌肉收缩紊乱有关。

     

     

    泌尿系感染的治疗比较简单,预后较好。在急性期注意多喝水,尿液对于泌尿道起到冲刷的作用,促进细菌的排出。对于感染后出现体温升高的患者给予退烧对症治疗。一般情况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在细菌敏感性结果未出来之前,可以根据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

     

    孕妇的要选择毒性小的抗生素,尽量减少对于胎儿的影响。单纯的膀胱炎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3天,停药1个星期后要复查尿常规。如果尿常规正常提示炎症消退,可以停止用药。如果尿常规仍然存在红白细胞,提示感染仍在,要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必要时更换抗生素,或者选择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如果泌尿系感染的症状经常出现,那么要进一步检查原因。完善泌尿系彩超排除是否有泌尿道的畸形,有无梗阻,或者结石。对于孕妇、老人、妇女这些易感人群,平时要注意卫生,加强运动,增强抵抗力,预防细菌的感染。

     

    单纯的泌尿系感染并不严重,所以不必太担心,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预后很好。但是如果抗生素治疗并不起作用,感染症状持续存在,那么就不单单是泌尿系感染了,这种情况不排除肾结核的可能,需要注意鉴别。

  • 作者:朱恒梅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肾病内科

    目前,随着我们对于肾病越来越了解,人们对于肾病也是越来越害怕,肾病缠身是人们最不想患上的疾病,而尿毒症是目前肾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种,是能够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危害巨大,那么尿毒症有什么症状呢?

    症状一、乏力:

    这可能是尿毒症的初期症状?最早的表现,但最轻易被忽略,由于引起乏力的原因的确太多了。格外是那些在事业上“全力搏杀”的人,大多将之归咎于工作紧张和劳累。若稍加休息而症状好转,则更轻易误导病人。

    症状二、面色苍黄:

    这是由于贫血所致。由于这种尿毒症的初期症状发生和进展十分缓慢,因而在一段不太短的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差”,就像人们在朝晚见面的相处中,难以发现各种缓慢进展的变化一样。

    症状三、是浮肿:

    这是一个比较易于觉察的尿毒症的初期症状表现。但由关于一开始尿毒症的初期症状较轻,也可能未能引起患者的注意。常见的尿毒症的初期症状是:早晨起床时,眼睑浮肿,午后消退;劳累时,双脚浮肿,休息后消逝,这常被误以为过渡劳累引起的经常被忽略,若进展到持续性或全身性浮肿时,患者的病已经很重了。

    症状四、胃口不佳:

    这是由于尿毒素潴留,影响消化功能所致。多数人对尿毒症的初期症状不以为然。待病情进展出现腹部闷胀不适、恶心、呕吐,甚至大便次数增多或便质稀烂,此时,病情已格外严重了,这也往往是病人不得不就医的重要原因。只能遗憾地说,就是在病情已经很重的时候,有些马虎大意或经验不足的医生,也未能引起警惕,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消化道方面,误以肠炎之类的来诊断治疗,忽略了基础病变—肾功能衰竭。待到病情进一步进展,影响了全身各内脏器官,包括心、肺、中枢神经系统等等,此时症状十分明显,除非有其他格外因素,否则已极少有误诊的情况发生。

    肾病中的尿毒症是目前非常难以治疗的疾病,常规的治疗方法就是透析,而这个是要长期的使用的,对于肾病的治疗,也是许多的患者所关心的,大家想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请继续关注有问必答网。

  • 尿胆原是由肠道细菌代谢间接胆红素产生的,尿胆素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少数经肝肠循环再次进入肝脏,再由肝脏进入肾脏或血液,随尿液排出。那么尿胆原+-是咋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第一、尿胆原+-是咋回事

    1.胆红素增高的因素

    表示尿中尿胆原可疑或呈弱阳性,可见于正常的尿中。凡是影响机体胆红素的代谢,使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的因素,都可以使尿胆原升高。如溶血性黄疸和其他溶血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肝脏和胆道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脓肿、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都可以使尿中尿胆原含量增高。

    2.肝炎原因

    最常见的尿胆原阳性或者增高主要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如果尿胆原减少,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目前最常见的肝细胞性黄疸主要是各种类型的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等。胆汁淤积性黄疸是指胆道结石造成胆汁排泄不畅,就可能出现尿胆原的减低。

    3.肝脏细胞受损

    肝脏细胞受损,肝功能出现障碍,造成红细胞在肝脏受到破坏,造成尿胆原偏高。患溶血性黄疸造成红细胞破坏,从而出现尿胆原偏高。因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进而导致产生的胆红素及尿胆原增多。尿胆原偏高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为心功能不全、便秘、高热等原因引起。

    第二、尿胆原的测定的作用

    通过尿常规检查反映出的,可通过着色剂为表现。而尿胆原的负,一般是指医学上属于阴性;正说明是阳性。介于阳性和阴性之间,就称为正负,即处于可疑状态。它的指数基本上以3.3为一个界限,患者可以通过尿常规中的数据,对自己有个初步的评估。

    以上就是对尿胆原+-的描述,尿胆原正常值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尿胆素原的弱阳性表达可能是饮食不规律或休息不良所致,基本正常,平时要多休息。

  • 体检时,尿常规项目必不可少。当检查单上的尿蛋白等指标出现“+”号时,你可能就会怀疑肾功能出现了异常。

     

    但在医生眼中,有些尿指标变化可能无需处理。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解读尿蛋白和肾脏健康的关联。

     

    受访专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主任 胡颖

     

    尿蛋白分为两种

     

    正常人的尿蛋白为阴性,即化验单上呈减号(-),如果出现加号就要引起重视,但也不必恐慌,首先应排除假性尿蛋白的情况。

     

    医学上把尿蛋白分为两种:生理性尿蛋白和病理性尿蛋白。生理性尿蛋白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女性月经期间,生殖道分泌物混合在尿液里会验出尿蛋白;感冒发烧时、剧烈运动后,也可能检出尿蛋白呈阳性。

     

    碰到这类情况要进行复检,若复检后依然存在蛋白尿,可能提示肾脏出了问题,需及时就诊,查明原因。

     

    年轻人中比较常见2种蛋白尿现象,一般无需处理:

     

    1.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俗称“胡桃夹现象”,指左肾静脉回流到下腔静脉中,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受压变狭窄,引起的轻度蛋白尿和血尿,多见于青春期身高迅速增长、身形瘦高的青少年。

     

    2.体位性蛋白尿

     

    多见于比较瘦的青少年,且化验出的尿蛋白时有时无,令人困惑。这种情况下,需要做立位和卧位的尿常规。如果在平躺状态下没有蛋白尿,而在直立两小时后检出蛋白尿,很可能就是体位性蛋白尿。

     

    所以,如果家长碰到孩子尿蛋白查出来一两个“+”,不要过于焦虑,也不要自认为是肾炎,给孩子服用各种偏方草药。

     

    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孩子的体型是否细长,排除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或体位性蛋白尿的可能,再做判断。

     

    在排除生理性因素引起的蛋白尿后,才考虑病理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可以是肾炎引起,也可以是糖尿病、高血压等引起。

     

    年轻人多由肾炎引起

     

    年轻人中较常见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它的发生无声无息,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一般在尿检时发现有蛋白尿。如果平时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尿里有泡沫。但要明确的是,尿蛋白可以有泡沫尿,但泡沫尿不等于就是蛋白尿。

     

    大多数情况下,蛋白尿查出一两个“+”,平时小便凭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建议大家每年做次尿检,以便及时发现疾病。

     

    老年人多由高血压、糖尿病引起

     

    老年人常见的是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心脑肾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如果血压、血糖控制不理想,影响到肾脏就会表现为蛋白尿。

     

    蛋白尿+血尿,可能是泌尿肿瘤

     

    肾结石、肾炎、肾肿瘤等,除了有蛋白尿,还可能表现为血尿。出现蛋白尿伴随血尿的情况,也许和两种病有关:

     

    泌尿肿瘤

     

    临床上通过尿检发现的肿瘤,以无痛性血尿为主要表现。因此,当老年人突然出现无痛性血尿,要特别警惕泌尿系统肿瘤,需到医院做超声、CT排查,必要时建议进行膀胱镜检查,尽早发现膀胱内壁是否有早期肿瘤,及时干预。

     

     

    继发性肾病

     

    有种继发性肾病专挑老年人——小血管炎肾损伤,是一种免疫相关疾病。其病情凶险,患者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在短期内大幅度恶化,严重的患者还会有肺出血、咯血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尿毒症。

     

    小血管炎肾损伤早期没有特异性表现,有些患者会出现乏力、恶心、呕吐、手脚麻木等。

     

    特别提醒老年人,如果出现手脚麻木或感觉手脚有蚂蚁在爬,不要简单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有可能是血管炎在神经系统的表现,要及时就医进行血液和尿常规检查。

     

    当血肌酐值超过104微摩尔每升,或在短期内血肌酐值迅速上升,甚至伴有血尿、蛋白尿,一定要排除小血管炎肾损伤。

     

    糖尿,可能是基因突变

     

    正常人的肾脏可以把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尿液里不应该有葡萄糖,如果尿液中有葡萄糖,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

     

    不过,有些患者无论做多少次血糖检测,都显示正常,但每次尿检均显示尿葡萄糖有4个“+”。

     

    其中一部分人可能是糖吃多了影响了小便指标,但有些人在空腹检查后,小便照样有尿葡萄糖,这说明尿葡萄糖超标并非吃出来的。这种情况可能是肾小管重吸收糖的环节出了问题,使糖不能被肾脏重吸收。

     

    这时,医生会建议患者做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基因检测,看患者是否出现某种基因突变造成的肾性糖尿。但这种突变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要过度运动。

     

    尿路感染表现为两种尿

     

    育龄妇女比较常见的是尿路感染,一般表现为白细胞尿和血尿。反复尿路感染的患者要查找原因,如果诱因不排除,长期尿路感染会影响肾功能。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

     

     

    如果患者存在反流性肾病,在肾积水的情况下,患者只要稍微劳累就会发生尿路感染。这种情况除了控制尿路感染也要排除诱因,只有尿路通畅了,感染机会才会减少。

     

    有些老年人血糖控制不好,容易引发尿路感染,因为小便里有糖,而糖是细菌的“食物”,会使其加速繁殖。

     

    肿瘤化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也容易出现尿路感染,所以治疗上要从平衡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来改善尿路感染。

     

    对于无症状性菌尿的老年人,不提倡长期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尤其是有复杂尿路因素的。

     

    这类情况即使患者使用很强的抗生素,细菌也无法彻底清除,长年累月使用会导致副作用更大。

     

    对于反复尿路感染、有症状的人,如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一定要及时诊疗。

     

    必要时可以在正规治疗后,采用小剂量抑菌疗法,目的是用最低剂量的抗生素控制细菌生长,同时对患者的副作用也最小。▲

     


    本期编辑:张宇

  • 血尿是指尿液检查时每高倍镜视野下出现大于3个红细胞称为血尿。尿液中含有很少的血液,并不能被肉眼看到,只能通过尿液化验时发现有红细胞,这种成为镜下血尿。尿液中含有的血液相对较多时,1升的尿液中含有1毫升的血液,就能被肉眼发现,这种称为肉眼血尿。

     

    需要注意的要排除一些干扰因素,例如:女性要排除月经的干扰,还有一些是由于药物的原因,会导致尿液的颜色发红,但并不是真正的血尿,称为假性血尿,尿液的化验可以鉴别。

     

     

    血尿的产生的原因分为全身性和局部的病因。全身性的原因,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都会出现血尿。上述疾病一般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认真的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引起血尿的病因中常见的就是泌尿系的疾患,泌尿系的结石、肿瘤、炎症、结核等都可以导致血尿。患者伴随的其他的症状是非常关键的辅助诊断条件,例如:肾结石或输尿管的结石会伴随肾绞痛,泌尿系的彩超是必要的检查项目。膀胱的结石会出现尿流中段的症状。肾盂肾炎、膀胱炎等也会出现血尿,前者会出现肾区叩痛,后者会有尿道刺激症状。

     

    对于老年人,出现血尿不能排除肿瘤的可能,由于肿瘤表现的血管破裂出血导致。另外,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前列腺增生也是血尿常见的病因,常伴有渐进性的排尿不畅,由于增生的前列腺组织表面的血管破裂导致尿液出现血液。根据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可以区分肾前性或肾后性血尿,由于肾前性的血尿,红细胞要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膜,红细胞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当通过很小的滤过膜的孔隙时,就导致被挤压成各种形态,所以,形态不一的红细胞提示来自肾前性。形态相同的红细胞提示在肾后性,因为没有被挤压。

     

     

    对于血尿的诊断,有一种常见的检查叫做尿三杯试验,也能辅助诊断。尿三杯试验就是留取尿液的起始段、中间段、末段的尿液进行化验。不同的结果提示不同的病变部位,出血在尿道,当排尿时,首先被排除,所以血尿出现在尿的起始段。假如末端的血尿,提示病变在三角区、膀胱颈。上尿路的出血,血压已经过输尿管流到膀胱被混匀,所以会出现全程的血尿。

     

    出现血尿的原因很多,建议大家到医院就诊,正规的检查。对于年轻人来说,常见的血尿的原因是尿路的感染,那么就要多喝水、注意休息、给以抗感染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老年人来说,病因就比较复杂,需要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明确病因,才能对因治疗。例如:前列腺的增生,可以给以膀胱镜下的切除,对于泌尿系的结石,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排石的治疗方案,对于泌尿系的肿瘤,需要行手术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刘祥礼

    在上厕所的时候,如果发现大便变得鲜红色的话,视觉上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胆小的人会被这种现象吓到,害怕自己出现了什么严重的疾病,有些人在出现便携的同时,完全没有任何疼痛感,这个问题可轻可重,突然便血鲜红怎么回事?

    1、痔疮:便血鲜红如果是不痛的话,有可能是痔疮引起的。痔疮可分为外痔、内痔和混合痔三种,这三种都可以导致大便出血。一般表现为大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便血一般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呈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痔疮大便出血出血患者要注意一些饮食的禁忌,辣椒、生姜、胡椒、咖哩等辛香佐料应尽量避免,咖啡、巧克力也应避免过量。酒类、香烟更要特别严格限制。

    2、直肠恶变:常有出血和大量分泌物,最易误诊、漏诊。手诊时,指套可染血,并可及形状不一、表面粗糙不平、边缘不齐的坚硬病灶,需作病理组织活检,才能确诊。该病便血,也可引起贫血。

    3、肛乳头炎及其肥大:在齿线上,表面覆有肛管上皮,偶可见出血。

    4、各种肠炎:因炎症作用,破坏了肠道粘膜的完整性,出现便中混杂有暗紫色血、分泌物,并伴有各类肠炎所特有的症状。

    5、直肠腺瘤或绒毛乳头状瘤:该病常常出血,每次排便时,粪便上带有血丝,偶尔也有大量出血。但该瘤长而有蒂,肛门镜检查,直肠内可见肿瘤、色红,可带蒂。

    出现便血,跟我们的肠胃和肛门等身体器官脱不了关系,所以,为了我们肠胃等身体器官的健康,我们要多吃健康清淡的食品,油炸等食品尽量少吃。便血患者应该适当多运动直肠和肛门所处的位置,日常应该进行适当参加一些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例如进行仰卧屈腿、深蹲起立、饭后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以及加强腹式呼吸等运动,都有利于促进排便。

  •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看见尿频、尿急、尿痛的广告,会给推荐某种药物,是不是出现这种症状就可以使用电视上所说的药物呢?对于尿急、尿频、尿痛的症状是不是可以认为是尿路感染呢,应该怎么治疗呢?下面就为大家做个介绍。

     

     

    尿路感染指的是各种病原微生物侵袭泌尿系统,造成感染而引起的炎症。这种感染的主要途径是上行感染,病原菌经过尿道上行至膀胱、输尿管、肾脏,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尿路感染不单纯的是某个器官的疾病,而是包括好几个器官,所以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

     

    (1)膀胱炎,常见于年轻的女性,主要表现就是尿频、尿急、尿痛、并且尿液常是浑浊的并且伴有异味。膀胱炎患者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部分可能会有低热、腰痛等症状。

     

    (2)急性肾盂肾炎,常见于育龄期妇女,表现除了有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还会有全身的症状,例如发热、寒战、头痛、恶心等,常规检查会发现血细胞计数的升高和血沉增快。

     

    (3)慢性肾盂肾炎,其病程比较隐匿,经常会出现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影像学检查也会伴有肾外形等的异常,要引起重视。

     

     

    出现以上的症状,在临床可以进行血尿常规、尿细胞学检查及影响学检查如尿道X线及B超检查等,B超检查主要是要及时发现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的一些疾病,例如:泌尿系结石等。

     

    对于泌尿系感染的治疗主要以抗菌为主,同时如果出现发热或者情况严重要卧床休息,要多喝水以便多排尿,可以对泌尿系的细菌、炎症起到排泄的作用,同时在生活中要多补充热量和维生素,增强自身机体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减少细菌的滋生,从而有效的预防尿路感染。

     

    以上是对于泌尿系感染的一些简单介绍。大部分人当身体出现不适时都不习惯去医院做检查,明确自己不舒服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的,而是要么百度自行服药要么看电视上的广告觉得自己的症状适合服用这种药物,对于这种情况希望大家杜绝。如果出现身体的不适,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影响,要及时积极地去医院进行治疗。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泌尿结石是泌尿系的常见病。结石可见于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泌尿系结石,包括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尿石症病人的年龄高峰在25-40岁之间,男性患上尿路结石约是女性的1-2倍。尿石症的发病情况,地区差异非常明显。夏天来了,也到了结石高发的季节,那么我们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罹患了尿路结石了呢?

     

     

    一、症状和体征

     

    尿路结石主要表现为腹痛,后背疼痛,可伴有血尿,患者多表现为疼痛,而且疼痛多呈绞痛性质,可放射到同侧下腹部、睾丸或阴唇。结石的绞痛可非常剧烈,而且可合并有恶心、呕吐、大汗、腹胀等症状。同时,也可有尿路刺激,出现反复便意,也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同侧肾积水,查体可有肾区或输尿管区的叩击痛。膀胱结石主要表现是排尿困难和排尿疼痛。通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我们可以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尿路结石。

     

    二、双肾输尿管彩超

     

    彩超往往是发现尿路结石的简便方法,如果有结石,在彩超上往往表现为特殊声影,而且因为结石的性质不同,彩超还能发现平片上不能显示的结石以及透X线的结石,对于诊断尿路结石意义重大,而且阳性率较高。

     

    三、X线平片

     

    许多结石可以在X线片上显影,而且显影同结石的化学成分、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因为肠内 胀气,肥胖,以及曝光等原因,使得结石在平片上的显影程度不是很稳定,所以通过平片确诊结石的方法比较少用。

     

     

    四、CT检查

     

    CT 是诊断结石的有效标准,而且其对各种结石效果都比较好,尤其是对X光线不显影的尿酸结石,CT也可以确诊,由于彩超受制于人的限制,许多时候彩超不能发现的结石需要通过CT来确诊。

     

    如果你有症状,再有任何一项检查发现了尿路结石,那么你就确诊为尿路结石了。而如果有症状,彩超没有发现,可能我们需要行CT等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是否结石。

     

    亲,看懂了吗?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在做常规体检时,阿华发现尿中有潜血,紧张地跑去看医生,但做了尿路检查没有发现结石,又做了肾超声也没有发现肾病变,医生说可以再看一次,让他回去看看自己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尽管隔了几天都不疼也没有别的不适,但他还是有点不安,不知道那血到底从哪儿来的。

     

    血尿,肉眼可见。

    许多人都听过“粪便潜血”检查,代表可能有大肠息肉或大肠肿瘤,所以让大家听说检查结果是阳性的时候很紧张。而且实际上尿液中可能还有肉眼看不到的血液,这一检查被称为“尿潜血”。

     

    血尿会痛,通常肉眼就可以看到尿液中有一些鲜红,大部分是因为尿路结石,其他原因还可能是因为尿道急性细菌感染,尿道外伤,泌尿道畸形等引起炎症,血前段集中在尿道,所以容易看到。假如是结石后端比较发炎或发炎,如肾结石,或膀胱炎,肾炎,不一定肉眼就能看到鲜红色的血滴,但血丝也可能出现。

      

    有一种或暗或红的尿,是溶血性的,即血液在流过尿液时,红血球破裂,释放出血色素,或血红蛋白,呈暗色;这种叫做“血红素尿”,最常见的是横纹肌溶解症,恶性疟疾,败血症,或重金属中毒,维生素D中毒等,但蚕豆病、镰刀型贫血等先天性溶血性疾病,也可发生溶血性尿。

     

    关于尿潜血的警讯。

    但是尿中见血大多是经过良好处理的结石,而见肉见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癌”,因为看不见,说明出血量不多,是慢慢地出血,通常是肿瘤缓慢的摩擦血管引起的出血,所以也就不觉得痛,叫做“无痛性血尿”。最为常见的是膀胱癌,再次出现的是肾盂癌,如果年龄超过40岁,并且有无痛性血尿,要小心自己是否患有癌症。

      

    还有一种很常见的可能是丝球肾炎,因为丝球就像是净水的“大分子过滤器”,会过滤掉蛋白质、红血球、水分这样的大分子,所以会导致蛋白尿跟血尿,通常会成为免疫疾病的先兆,比如红斑性狼疮、B型或丙型肝炎、紫斑症等,而慢性丝球肾炎则是台湾人肾衰的首要诱因。

      

    而且儿童血尿的常见病因,很可能是2种遗传疾病所致,一种是“遗传性肾炎”,另一种是再发性良性血尿。遗传性血尿可引起反复血尿,持续肾功能恶化,甚至引起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良性再发血尿也是无痛性血尿,但肾功能并未恶化,只需持续追踪。

      

    但是出现血尿的原因有百种之多,如果检查出血尿,而没有结石,肾超声也没有异常,建议让尿液送到显微镜下,并抽血验生化、免疫等反应,甚至可以考虑做膀胱镜,以免错过癌症或其他疾病的机会。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