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从一个治疗咽痛的好方子说起

从一个治疗咽痛的好方子说起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黄继斌

从一个治疗咽痛的好方子说起

 

八年前,我在某中医学院第一附院进修推拿手法。那时我大学毕业多年,很久没有住集体宿舍了。宿舍内的进修人员经常打牌、看电视到深夜,所以我休息很不好。再加上寝室内不能烧水,我每天都喝冷矿泉水,所以出现了咽痛的症状。待半年进修结束,咽痛已经很严重了,我就去这家中医院就诊,找了耳鼻喉方面的专家,诊断为慢性咽炎,开了十几剂中药,中药以胖大海、黄芩、玄参、桔梗、板蓝根、生地黄等寒凉药物为主,结果喉咙越喝越痛,最后到了喝水都痛的地步。

 

那时我还没有接触到经方派医学,周围的医师都以时方派医师为主,所以因为咽炎久治不愈,我便去求助西医专家,他们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开了点碘喉片和罗红霉素,吃了几天,也没有好转。

 

我有一个朋友是黔南某县中医院的骨科主任,他虽然是西医出生,但酷爱中医,是个西学中。一次聚会,他见我喝水都困难,就给我看了舌脉,然后说我其实是少阴咽痛,遂给我开了一个方子,方药如:炙甘草60g、 干姜30g 、附子30g(先煎1小时) 、桔梗10g、益智仁10g。五味水煎服, 日一剂,分三次饭后温服。


喝了三剂之后,我的喉咙就不痛了,再喝二剂,之后,我的咽痛基本痊愈了,之后,偶有复发,喝喝姜汤也就好了。我很感激那个主任,但是他告诉我,应该感谢的是李可老中医,因为那个方子,就是他从李可的书中摘抄下来的,而他自己的咽痛,也是这个方治好的。后来他用这个方子治好了不少慢性咽炎患者,便越来越相信中医。

 

 

这个方子乍一看乃“四逆汤”的加减,其实不是。本质上它是“甘草汤”的加减。这方子的君药是炙甘草,甘草的剂量是附子、干姜剂量的一倍,又加上了宣肺利咽,开音疗哑的桔梗,和补肾助阳的益智仁,所以它的功效主要是温少阴,通喉咙,而不是回阳救逆。

 

“甘草汤”是治疗少阴咽痛的基本方


甘草汤主治少阴咽痛。什么是少阴证?一方面患者病位表浅,疾病停留在皮毛,肌表,口鼻;一方面患者阳气受损,四肢冰冷,精神困倦。这就是少阴证,也叫表阴证。八年前我因为寝室吵闹,睡眠不好,再加上常喝冷饮,属于少阴咽痛中寒症比较重的,所以服用李可那方子效果很好。若寒证比较轻,就不必加附子、干姜、益智仁了,单纯用甘草汤就能起效。

 

《伤寒论》中明确写到: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与“桔梗汤”。“甘草汤”方:甘草二两。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桔梗汤”方: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柯雪帆教授考证过,汉代的一两为今天的15.625克,所以甘草汤的剂量为甘草30克左右。

 

关于甘草汤,更深入的思考

 

慢性咽炎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患者患病后,往往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耗伤阳气。所以慢性炎症其实很多属于中医的表阴证。

 

 

这个时候,滥用凉药,比如山豆根,罗汉果之类的药物,反而会损伤正气,加重病情。我们去温习《伤寒杂病论》,会发现伤寒、金匮中有8个能治咽痛的方子,其中7方含有甘草。可见,在张仲景看来,“甘草”才是治疗咽痛最关键的药物。

 

今天我们我们对甘草的药理成分已经研究得很深入了。甘草煎剂及浸膏被认为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很强的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因为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酸的水解产物甘草次酸结构上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相似之处。同时甘草煎剂及甘草提取物的副作用并没有肾上腺皮质激素那么大。所以甘草酸制剂已经成为糖皮质激素的替代药物之一。

 

而慢性咽炎的发病原因很复杂,除了病毒、细菌感染因素,理化因素刺激,变态反应等等也是慢性咽炎的重要病因,所以慢性咽炎盲目服用西药抗生素,中药清热解毒药,往往不见效。甘草煎剂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特性,于慢性咽炎,恰恰很对症。所以,《伤寒杂病论》将甘草选为治疗咽痛的主打药,蕴意很深。

 

文中所涉中医方药请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孩子不好好吃饭,是让很多父母头痛的一个事。去医院一看,大多是小儿厌食症,一般是3-6岁小儿多见,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严重的孩子则会出现面色萎黄,形体瘦弱,毛发枯稀,头大颈细,腹胀中满等。孩子不好好吃饭不仅会使消化系统异常,还可能出现焦虑,抽动,贫血等情况。

     

     

    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孩子厌食呢?

     

    首先是喂养不当,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父母溺爱娇惯,又缺乏育儿保健常识,唯恐孩子营养不足,让孩子摄入过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以致脾胃超负荷运行,日久出现积滞,同时大量的瓜果冷饮会损伤脾阳,导致寒从中生,正气不足,百病由生;

     

    其次是药物影响,现在好多父母动不动就觉得孩子“发炎了”、“上火了”,常给孩子吃抗生素和下火药,小儿脾胃虚弱,这些药物更易损伤脾胃;

     

    最后还有缺锌及甲状腺、肾上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可能。

     

    那么如何解决宝宝厌食呢?

     

    以前在农村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用丁香、肉桂和小茴香做脐贴。

     

    三药合用共同温运脾胃,由小茴香理气开道,肉桂引导入源,丁香乘势直达病所,加之生姜汁这一“呕家圣药”调和,加强药物透行力,使诸药直达中脘,消食化积。

     

    选择敷脐是因为:

     

    1.脐即神厥穴,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是调理脾胃之要穴;

     

    2.人出生前脐部乃先天之精进入通道,小儿脐带虽然已断,但此通道亦还联通五脏六腑,此处用药,更易吸收,并且可以直接影响内里,而随着年龄增大,肚脐的这一功能会逐渐退化;

     

    3.脐部外用药物,属自然疗法,药物透皮吸收,不刺激消化道,不损害肝肾,安全有效。

     

     

    具体做法是:

     

    丁香、肉桂和小茴香比例是1:2:2。将三药打粉后用姜汁调和成粘团备用,每次使用时取一小块,压平后大小约为一元硬币,用脱敏敷贴贴于肚脐正中,每日睡前贴,次日早晨取下,一周为一疗程。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一些宝宝会对这几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家长在使用时应注意随时观察孩子的情况,一旦发现皮肤红肿、瘙痒等反应时,应当及时取下,用碘伏清理局部。

     

    此外,经常给小儿进行摩腹、捏脊等推拿也都有很好的效果。小儿推拿有病可治病,无病可防病,而且简单易操作,又安全有效。

  • 慢性咽炎在临床上又称为慢性单纯性咽炎,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黏膜层,有的患者会表现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也有的患者会有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现象,慢性咽炎多发生在一些成年人身上,病程比较漫长,并且很容易出现复发的现象,我们应该要积极的进行治疗,那么,慢性咽炎吃什么含片比较好呢?

    1、银黄口服含片。银黄含片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和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所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的现象,所以建议慢性咽炎的患者可以舌下含服一些银黄口服含片。

    2、咽炎含片。咽炎含片具有养阴润肺,清热解毒,清利咽喉,镇咳止痒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咽炎所引起的咽喉发干,咽喉刺痒,咽喉肿痛干,刺激性咳嗽等多种症状。既可以口服,也可以舌下含服。

    3、草珊瑚含片。草珊瑚含片是一种复方制剂,也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中成药物,具有疏风解热,利咽止痛的作用和功效,能够有效的改善慢性咽炎所引起的咽干、咽痒、咽痛等一些症状,建议慢性咽炎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草珊瑚含片来进行治疗。

    慢性咽炎作为一种比较顽固的耳鼻喉科疾病,在治疗上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我们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应该尽量避免吃一些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还可以多喝一些温水,在日常的饮食上,应该要以清淡为主,同时保证营养的平衡。

    慢性咽炎的治疗关键在于平时的保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可以使用咽炎片,咽立爽,慢严舒宁等药物以外,还应该注意多喝水,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新鲜的鲜蔬菜和水果,但是,千万不要吃一些冷食,尤其是在夏季应该要减少喝一些冰镇饮料等冰凉食物。

  • 说起来牙疼,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多少经历过的,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我可是深有感触!作为一个因为牙疼在10年间做过4次口腔科治疗的“资深”牙疼患者,我表示在牙疼真正发作的时候,抗生素、镇痛药都已经晚了,“远水救不了近火”,就算牙疼发作的时候在第一时间吃下止疼药,在等待它发挥止疼效果的1个小时内,也足以让人分秒如年了!

     

     

    快速止疼,是很多牙疼患者梦寐以求的事!其实只要针对病因采取措施,直捣黄龙,快速止疼效果也是可以立竿见影的。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个可以快速止疼的小妙招,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对所有原因引起的牙疼都效果好,需要认真看完适应症及使用方法。

     

    药店里卖1块多1瓶的双氧水知道吧?就是那种通常是绿色塑料瓶,规格是100ml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一般是3%。买回来以后,用的时候需要加入200ml纯净水将其稀释成浓度为1%的溶液,方法就是用这种溶液反复漱口。这种方法最适用于牙龈炎、冠周炎以及龋齿引起的牙疼。

     

    牙龈炎是指局限于牙龈周围的炎症,此病的发生多与口腔不洁、食物嵌塞、不良的牙齿修复、牙菌斑和牙结石等因素有关,发作时有牙龈局部瘙痒、红肿、胀痛、出血等症状;智齿冠周炎是指智齿(即下颌的第三磨牙)在生长的过程中,其牙冠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发作时有牙龈水肿、糜烂、疼痛、张口受限、发热等症状。

     

     

    口腔内牙齿的炎症多为厌氧菌感染,双氧水是杀灭厌氧菌的最佳外用消毒剂,它可以迅速深入到牙齿及牙周组织病患部位,杀灭厌氧菌,并且有阻断、麻痹局部神经的作用;对于口腔不洁、食物残渣嵌塞在牙齿或牙周组织,双氧水本身产生的大量微小气泡还可以将其迅速清出,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对于龋齿导致的牙疼,也可以用棉球蘸取浓度为3%的双氧水包绕覆盖龋齿,或塞进龋齿洞内,停留3-5分钟后取出,清水漱口。

     

    上面讲的这个方法简单、成本低、起效快,有牙龈炎、冠周炎及龋齿的朋友不妨一试。但是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这只是一种针对牙疼病因的“缓兵之计”,能给牙疼患者解决暂时的痛苦,对于口腔问题还是建议患者在止疼后尽快到口腔科检查并接受正规治疗!同时,患者的牙龈炎若是由糖尿病、免疫缺陷病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不可怠慢!

  • 双手掌心爆皮,其中双手都有一小块硬皮,而且痒 医院看过是湿疹我这个到底是属于什么皮肤病,严重吗?用什么药物最有效?谢谢! 

     

     

    这是一个患者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疾病。湿疹,就好比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和感冒不一样,湿疹会影响到人的生活。我见过一个湿疹患者,双手皮肤干燥皲裂,瘙痒厉害,平时不敢出门,老担心别人看到他的那双手。 

     

    湿疹的治疗方法很多,内服外敷药物很多,中药西药中成药可以见到很多。市面上,尤其是网络商店里有很多药品都被认为能够治疗湿疹。所以很多湿疹患者,得了疾病首先想到的是买点药抹抹就可以了。当然也有一部分确实是抹抹就好了,更多的是抹不好还加重的现象。这就到医院了,如果到一些小医院或者皮肤科不太强大的医院,结果会发现医生开的药和自己在药店买的药差不多,无非就是一些激素类药物还有一些别的药物。 

     

    所以到我这里看病,我从来不用中成药或者西药外敷给患者,因为能够找到我的基本上都是在别的地方治疗好久,能够用的药都用了一遍,所以我就不再用那些药了。我的办法是中药外敷,也就是今天的中心。方子很简单,3味药,量很小,效果很好。关键是药到处都有,随时都能找到。 

     

    方子组成:苦参5克,马鞭草5克,马齿苋5克。用的时候有技巧,那就是熬药的时候多放水,我的经验是一副药至少两升水。泡二十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熬二十分钟。把药物滤好,放凉了泡手即可。每次泡十分钟,每日两次即可。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马齿苋,酸,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痢脓血,热淋,带下病,痈肿恶疮,丹毒。马鞭草,性凉, 味微葳, 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三个药一起,可以清热解毒燥湿,具有止痒作用。临床上治疗湿疹效佳!

     

    附: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 在伤寒杂病论中,仅仅提及了“阴虚”这个词一次。


    是的,你没听错,仅仅只在《伤寒论》第111条提及了一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这是《伤寒杂病论》的特点决定的,这部经典著作有着紧紧围绕临床,客观描述现象,不做过分演绎,注重方证对应的特点,这是“遮蔽理,道乃见”的境界。

     

    在上面那段条文中,“阴虚”是指“津液缺失”的意思,而“存津液”是经方使用时需要时刻铭记的法则。在古代,没有静脉补液技术,所以“失津液”很常见,也容易危及生命;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伤寒感冒或大病之后,若津液丧失,也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心烦少寐“”这类症状。如果不重视,一些患者会接着出现口腔溃疡,慢性咽炎,甚至血糖急剧增高。

     

    平常我们询问部分糖尿病病人的既往史,问他们是何时发现自己血糖增高的,他们经常会提及是某次大病之后,或者某次热病之后,突然就烦渴不已了。这便是热病解后,气液两伤,余热未尽导致的。对于这余热未尽,《伤寒论》中有个非常好的调理方子,它叫“竹叶石膏汤”。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方子的主治和组成: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这个方子由6味药组成。麦冬是这个方子的君药,起到的是滋润生津,清心除烦的作用。用量也非常大,为110克左右。

     

    实际上这个方也是“麦门冬汤”的变方,在麦门冬汤中,麦门冬的剂量更大,达到7升,治疗的是咽喉极度干燥,咳嗽。石膏用了一斤,也就是250克,当然,在“康平本伤寒论”中,石膏后面没有“一斤”二字,石膏在这儿起到的是除烦,止渴的作用,若患者大渴,烦躁不安,石膏的用量自然宜大,曹颖甫先生就曾用大剂量石膏治疗消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若只是小渴,自然不必用那么大的量。15~30克左右即可。

     

     

    半夏在这儿起到的是降逆止呕的作用,原方用了半升,据柯雪帆教授考证下来,是42克,当然,若患者不呕,或者只烦不呕,这个用量可以减到12克左右。竹叶一把12克,两把24克,能清热泻火,除烦生津。但是,用了这么大量的滋阴药,下气药,清热药,很容易伤胃。

     

    所以,在原方中,启用了人参,甘草,粳米来保护胃。这个和现在我们去输抗生素,医师常会配合用一些胃粘膜保护剂原理是一样的。

     

    人参能补脾益气,又能治津伤口渴。甘草能解诸药之毒,又能益中气。粳米就是我们天天吃的大米中的一种,大米分为粳米、籼米和糯米,东北大米,珍珠米就是粳米,粳米米汤有非常好的温中和胃,除烦止渴的作用,相信多数读者都喝过清醇甘美的米汤。

     

    这六味合在一起,就能治疗“气津两伤”导致的“身体消瘦,口干舌燥,心烦难眠,气喘吁吁”,是一个生津液,补中气,标本同治的好方,可广泛用于热病津伤,余热不尽。

     

    当代医家多用它来治疗糖尿病,肺结核,急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出现的“口干舌燥,热渴欲饮,气短音微,气逆欲吐”等症候,患者多见舌红少苔,脉象虚数。

     

    这个方子确实有非常好的阻断早期糖尿病的效果,我曾经将其用于突然出现的烦躁口渴,血糖升高,患者的血糖迅速降到了正常范围。当然,这仅是个案,还需要大量的临证观察来佐证。

     

    最后,我想谈谈这个方子的剂量问题。这个方子原方剂量不小,与当代中药临床用量差别很大。日本京都大学医学系毕业的医学家江部洋一郎先生认为,这和“经方”最早出自军医之手有关,因为经方所有处方,配伍井然有序,加减极其严谨,而且文字夹杂有大量“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取如弹丸一枚”这样的富有军人色彩的话语。所以,经方在古代是救生死于一线之间的方子,在没有静脉输液,肠内营养技术的时代,不用那么大的剂量,恐怕也起不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 中医有句老话说的好,叫“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脾虚了容易内生出痰湿邪气,这些痰湿生出来之后,随着体内气机的升降出入,布散的全身各处。而痰湿最容易沉积的地方就是肺脏。

    痰火的由来

    我们的肺脏位居五脏最高的位置,掌管着一身正气。如果痰湿长期赖在这里不走的话,那么肯定会影响肺脏正常工作,导致气机不畅,郁而化热。

     

     

    所以这一来二去,春去秋来之后,痰火就出来了。痰火出来会有哪些症状呢?首先是有黄痰,舌苔黄腻,有时候还会伴有咳嗽,因为痰湿聚集在肺脏这里,所以胸中总是觉得不怎么畅快!这就是痰火。

    中医如何治疗痰火

    明朝的中医大夫吴昆同志,接诊了一些痰火患者之后,总结了一下临床经验,整理出来一张专门用来治疗痰火的方子,叫清气化痰丸。

     

     

    这张方子一共有9味药,其中3味是咱们比较熟悉的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二陈汤是化痰湿的,用在这里边是解决痰湿的源头,因为脾为生痰之源。那么肺里边的这些痰火、痰热邪气怎么办呢?

     

    别着急,聪明的古人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了清热化痰的5味药,分别是:杏仁、枳实来行痰气;瓜蒌 黄芩来清痰热;再加1味胆南星,化肺中的痰浊邪气。最后把这8味药,用姜汁儿给它团成小丸子。为啥用姜汁儿呢?用在这里边有2点考虑。

     

    第1点,因为姜汁儿本身就能化痰,再加上生姜偏热,在姜汁的包裹和伪装下,带着这些清热化痰药就潜伏到痰热内部,一举清理掉这些痰热。

     

    第2点,是因为这个方子里用了不少清热化痰的凉药,咱们用上怕凉着脾胃,所以这里用上姜汁儿,还能起到保护脾胃的作用。

    综上所述

    回过头来咱们再看这张药方的名字,叫清气化痰丸。说的很形象,很贴切。意思就是肺气不清,被痰热浊气影响到了。出现了痰热、痰火,这种情况下,咱们需要一股清流,来荡涤掉弥漫在肺部的浊气,于是,就有了咱们这张清气化痰丸。

     

    我在临床上,遇到这种风热感冒之后,遗留的这个咳嗽,患者经常吐痰,痰的颜色发黄,伸出舌头来一看,舌苔黄腻,同时呢,还时不时的咳嗽几声,在这种咳嗽的声音里边,能明显的听到里边有痰浊的声音,一般会考虑清气化痰丸这张方子。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双手掌心爆皮,其中双手都有一小块硬皮,而且痒 医院看过是湿疹我这个到底是属于什么皮肤病,严重吗?用什么药物最有效?谢谢! 

     

     

    这是一个患者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疾病。湿疹,就好比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和感冒不一样,湿疹会影响到人的生活。我见过一个湿疹患者,双手皮肤干燥皲裂,瘙痒厉害,平时不敢出门,老担心别人看到他的那双手。

     

    湿疹的治疗方法很多,内服外敷药物很多,中药西药中成药可以见到很多。市面上,尤其是网络商店里有很多药品都被认为能够治疗湿疹。所以很多湿疹患者,得了疾病首先想到的是买点药抹抹就可以了。当然也有一部分确实是抹抹就好了,更多的是抹不好还加重的现象。这就到医院了,如果到一些小医院或者皮肤科不太强大的医院,结果会发现医生开的药和自己在药店买的药差不多,无非就是一些激素类药物还有一些别的药物。 

     

     

    所以到我这里看病,我从来不用中成药或者西药外敷给患者,因为能够找到我的基本上都是在别的地方治疗好久,能够用的药都用了一遍,所以我就不再用那些药了。我的办法是中药外敷,也就是今天的中心。方子很简单,3味药,量很小,效果很好。关键是药到处都有,随时都能找到。 

     

     

    方子组成:苦参5克,马鞭草5克,马齿苋5克。用的时候有技巧,那就是熬药的时候多放水,我的经验是一副药至少两升水。泡二十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熬二十分钟。把药物滤好,放凉了泡手即可。每次泡十分钟,每日两次即可。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马齿苋,酸,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痢脓血,热淋,带下病,痈肿恶疮,丹毒。马鞭草,性凉, 味微葳, 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三个药一起,可以清热解毒燥湿,具有止痒作用。临床上治疗湿疹效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传统中医里,我们评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可以从是否“吃得下、睡得着”来进行判断。这是因为人体的脾和胃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常说的“五脏六腑”中就包括了脾和胃,胃为表,而脾为里。脾胃影响着身体健康,许多疾病都与脾胃有关。脾主肉,面色蜡黄、疲惫乏力与脾有关,此外,脾还主思,若是出现用脑过度的情况,则会表现为“吃不下,睡不着”,这时候须得补脾。

     

    脾胃不好会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例如有的人一吃饭就会出现肚子发胀的情况,饭才刚刚吃完就想上厕所,这类人经常会在吃东西的时候感觉肚子里存在一股气,这股气若是能缓过来还好,要是缓不过来,就会造成腹胀腹痛、大便溏稀的现象,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前干后稀或者秘便的症状。还有的人一旦吃了比较凉的食物,肚子就会立马胀痛,这些都是脾胃较虚的表现。

     

     

    为了预防脾虚胃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保养脾胃。很多人对于脾胃的保养不太重视,这样只会让脾和胃持续受到损伤,长此以往,一些较小的伤害累积到一起,就有可能影响到身体健康。

     

    一天当中,清晨当属阳气升发的时间段,此时若是食入良性食物就会伤及脾胃,时间久了还会引起脾胃寒凉。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可以尝试用古代的一味经典药方来缓解,这味药方叫“四君子汤”,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它是由四味药材组成的,它们分别是:白术、茯苓、甘草和人参。这个古方主治脾胃虚寒。它由《伤寒论》中脱胎而来,将原本药方中燥烈的干姜去掉,由性质温和的茯苓取而代之,此时药方由祛除寒气转为了温补中气。

     

     

    药方中的四味药材,性质平和,不寒不燥,滋补力度适中,与“中庸”思想不谋而合。方中的人参用以补气养胃,白术用以去燥健脾,促进消化,茯苓则既可益气,也可用于健脾祛湿。

     

    一般情况下,脾胃虚弱的人群都可适用。由于这四味药材滋养脾胃的效果显著,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了许多补脾健胃的药剂,医生开的许多方子里都能见到这四味药材的影子。

     

     

    若是长期脾胃虚寒,则很容易导致各类疾病,于是后人在保证“四君子汤”的原药方不变的情况下,又往里面增加了陈皮和半夏两味药材,组成了“六君子汤”,“六君子汤”相较于“四君子汤”来说,增加了养胃化痰的功效,对于长期处于脾胃虚寒状态的人来说,健脾养胃的效果更胜一筹。

  • 有这样一种本草,既可当作药材,清心怡神、疏风散热,又可入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一味不可多得的居家良药,它就是薄荷。

     

    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为要药。——《本草纲目》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喉痛口疮、麻疹不透、胸肋胀闷等症。

     

     

    薄荷可内服,也可外用。内服常用量3~6 克;外用取适量,捣汁或煎汁涂敷即可。除此之外,薄荷还常出现在果酒和糕点等菜肴中,为食疗之佳品。

     

    薄荷煎豉汤暖酒和饮,煎茶生食,并宜。盖菜之有利者也。——昝殷《食医心镜》

     

    现代研究发现,薄荷中的薄荷醇、薄荷酮、挥发油等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消炎

     

    薄荷中的薄荷醇、薄荷酮、挥发油成分对病毒ECHO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等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可以抗菌抗病毒。

     

    中枢兴奋作用

     

    小剂量服用薄荷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促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并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

     

    解痉止痛

     

    薄荷有止痛、止痒、对抗刺激的作用,外用有清凉感,也可以发挥消炎止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痱子、蚊虫叮咬、疮疖等症。

     

     

    辛夷散

     

    方剂分类:理气剂

     

    方剂出处:《疮疡经验全书》卷七

     

    方剂组成:川大黄,朴消,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芩,连翘

     

    功效主治:养阴退阳,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泻火通便,清上泄下。用于头昏目赤,烦躁口渴,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睡卧不宁。

     

    苍耳散

     

    方剂类别: 清热剂

     

    方剂出处: 《证治宝鉴》卷十

     

    方剂组成: 苍耳、薄荷、白芷、细辛、南星、半夏、酒芩、荆芥。

     

    功效主治: 疏风止痛,通利鼻窍。用于鼻渊(鼻窦炎),鼻塞流涕。

     

     

    鼻渊通窍颗粒

     

    组方:辛夷、苍耳子(炒)、白芷、薄荷、麻黄、藁本、黄芩、连翘、野菊花、天花粉、地黄、丹参、茯苓、甘草

     

    功效主治:疏风清热,宣肺通窍。用于急鼻渊(急性鼻窦炎)属外邪犯肺证,证见:头痛发热,前额压痛,鼻塞时作,流涕粘白,苔薄黄白。

     

    辛夷消风做

     

    方剂类别:开窍剂

     

    方剂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方剂组成:辛夷、黄芩、薄荷、甘菊、川芎、桔梗、防风、荆芥、甘草、生地、赤芍

     

    功效主治:祛风,通窍。用于肺气不清,风热郁滞,孔窍闭塞,气不得通。

     

    需要提醒的是,薄荷芳香辛散,有良好的发汗效果,多用易耗气,故体虚多汗者慎用。


     

  • 看到满盘珍馐,却不敢张嘴去吃,闻到麻辣鲜香,却只能吞口水,那将是一种怎样的不爽?而口腔溃疡,就会这么让人不爽。很多人会认为,口腔溃疡不是什么大病,挨几天也就好了。但是,那会很不舒服的好吗?还好,老中医曾留下三味特效药,不忍私藏,愿与你一道分享:

     

    人们常常说“病从口入”,意思是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就不要吃,饮食搭配要合理,要吃出健康。没错,饮食对人体健康的确有着较大的关系。但是如果口腔溃疡了,即便再营养的食物,也只能看着干着急,抑或是忍着疼痛在一旁直吞口水。

     

     

    口腔溃疡,一般我们会认为是上火了,大多也会采用清热解毒,清火降燥等方法来治疗。有一次,在拜访一位民间老中医的时候,问及口腔溃疡有没有什么特效药的时候,他说有三味中药对口腔溃疡有效,而且还屡试不爽。

     

    第一味药就是茵陈。老中医说,用茵陈30克,用沸水冲泡或者用水浓煎,轻者将沸水冲泡的茵陈汁拿来漱口,重者将浓煎的茵陈汁用来代茶喝;一般3~5天左右就会痊愈。那么,茵陈为何能够治疗口腔溃疡呢?当然这里也是有条件的,如果是膀胱湿水泛滥脾经,导致脾与热结,热气熏蒸胃口,而引发口腔溃疡,用茵陈正好取其苦寒之性,燥湿清热,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较好的疗效。

     

     

    第二味药是淡竹叶。老中医说,用淡竹叶15 克,如果是新鲜的淡竹叶用量应该在30克左右,用沸水冲泡,然后加上适量的白糖,当茶喝即可,一般2~3天就会有效。淡竹叶甘淡渗利、性寒清降,善导心与小肠之火下行而利尿通淋,对于以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绵延不愈,小便短赤, 脉细数,舌质红,舌苔黄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火亢盛证,疗效颇佳。

     

    第三味药是地胆草。老中医说,用新鲜的地胆草30 克, 洗净切碎后,加水适量,煎汤内服,一般2~3 天即可见效。那么地胆草为何有效呢?因为地胆草性味苦寒,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的左右,尤其适用于因胃火上炎、肺脾热盛所致的复发性口腔溃疡。

     

     

    治疗口腔溃疡的这三味药,除淡竹叶之外,茵陈蒿和地胆草都是性味苦寒之品,所以脾胃虚弱之人在服后可能出现腹部不适感,但这不要惊慌,一般停药后症状会自然消退。另外,苦寒之药不宜久服,如果用上一个星期,效果不佳,就得另寻良方了。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