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父母口中的“趁热吃”是不是真的好?

父母口中的“趁热吃”是不是真的好?
发表人:手护妈妈

中国人特别喜欢趁热吃。老一辈人都喜欢让孩子们趁热吃饭,凉了就不能吃,可是“趁热吃”也有可能有很大的害处。

 

1.热饮热食,增加食管癌风险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而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在中国,每2分钟就有一个人被确诊为食管癌,每3分钟就有一个人因为食管癌而死亡。

 

除了遗传、饮酒、吃腌制食物外,爱吃热饮热食,也是增加食管癌风险的因素之一。其中辣条、辣椒、辣酱很多人都爱吃,但是过于辛辣的食物容易损伤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细胞变性,从而使黏膜炎症和细胞核酸代谢受影响。所以长期反复的辛辣刺激,增加了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可能促使食管发生癌变。

 

此外,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当地人亚硝酸胺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亚硝酸胺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腌制品、烧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霉变食物、隔夜饭菜等食物中。长期食用亚硝酸胺含量高的食物的人群,更容易患食管癌。

 

2. 食管癌的症状

 

食管癌首发症状为吞咽困难、吞咽疼痛,伴有咽喉烧灼感、阵痛、吞咽时疼痛加剧、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食管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发展至终末期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加剧,只能以半流质食物为主,最终甚至连吞咽口水都十分困难。同时,食道肿瘤还会影响胃部消化功能,伴有食物逆流与呕吐发生。那么患上食管癌,有哪些明显症状?

 

吃东西时感觉前胸有闷胀的感觉。

 

进食时有烧灼感。日常生活中,吞咽食物时会感到心口窝有烧灼感、针刺疼样的感觉。

 

进食时异物感。近一段时间在吞咽食物后总是感觉有食物残渣贴附在食管壁上,咽不下去。

 

进食时停滞感。在咽食物时感到食物下行缓慢,不如以前畅快,甚至在某处停留一下,有时饮水也会出现这种感觉。

 

进食时摩擦感。在吞咽食物时总是感到食物咽不干净。

 

3. 如何预防食管癌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减少吸烟、饮烈性酒、不吃过烫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认为,疾病的发生10%与遗传有关,60%与环境有关,30%与生活习惯有关。除腌制品等含直接致癌物质的食物外,食管癌与饮酒量、酒精的烈性程度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烟酒是食管癌的第一致病因素,而既吸烟又嗜酒者的发病危险性比单纯吸烟或嗜酒者的危险性高出数十倍。

 

不吃发霉的食物、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新鲜蔬果如胡萝卜、西红柿等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抑制亚硝胺合成的作用,绿色蔬菜中丰富的叶绿素有减少人体对黄曲霉毒素吸收的作用。大蒜、大葱、洋葱中的有机硫化物有抗肿瘤的生物活性作用。

 

高危人群定期防癌体检

 

45-65岁的中老年人;

 

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

 

吸烟嗜酒者;

 

有肿瘤家族史者,均应定期接受内镜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吃全谷食物

 

挪威科学家研究发现,吃全谷物食物可降低患食管癌风险。与全谷物食物吃得最少的人相比,全谷物食物吃得最多的人患食管癌的风险大约低45%。常见的粗粮,如燕麦、小米、大黄米、黑米、全麦、高粱、绿豆、红豆等其实都是非常好的粗粮。

 

要少吃颜色鲜艳诱人的红肉熟食制品:经检验,在红肉熟食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可转化为亚硝胺类物质,亚硝胺是强致癌物,食管癌的发病率与膳食中摄入的亚硝胺数量相关。

 

保持正常体重

有证据表明,肥胖是多种癌症,包括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食管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所以我们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同时多注意观察自身出现的异常表现,一旦发现,挤时间就医检查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你是不是经常吃完饭后,感觉心脏烧烧的?

     

    怎么吃个饭,还能烧到心了? 

     

    其实,烧心是错觉。烧的不是心,是食管。

     

    烧心烧的是食管

     

    大多数烧心是由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胃酸反流进食管中,刺激食管,产生了灼烧的感觉,而食管和心脏相近,大家就会误以为是烧到了心脏。

     

    为什么胃酸会流到食管呢?

     

    人的食管长度约为25cm,正常情况下,食物顺利进入胃内并且乖乖不乱跑,这要归功于食管下括约肌的舒张与闭合:

     

    食管蠕动将食物送到胃的入口,这时候食管下括约肌舒张,食物进入胃内部,然后食管下括约肌再闭合,可以防止食物再走回头路。

     

     

    食管下括约肌就像一道闸门,隔离着食管和胃部,如果食管下括约肌出现异常,闸门关不紧了,胃酸甚至食糜就容易反流到食管中,刺激食管的黏膜。

     

    造成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的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1、进食后立即躺下或者吃太饱,胃内的食物来不及消化,流入食管。

    2、衣服太紧或者体重过高,腹压会增高,胃部上移,胃液容易流入食管。

    3、长期抽烟喝酒会伤害食管下括约肌,影响其收缩功能。

     

    烧心也可能是病

     

    如果只是偶尔一两次发生胃食管反流,可能只是上述的习惯问题,但是如果反复发生,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两个症状就是烧心和反酸。

     

    烧心指的是胃或下胸部的灼热感觉,常常在餐后2小时内发生。反酸指的是口内发酸或者感觉到食物味道,一般在餐后发生。

     

    除此之外,胃食管反流的症状还有嗳气、反食、腹胀、上腹痛、吞咽困难、胸痛、背痛等。

     

     

    食管黏膜相比胃部更脆弱,它不耐酸,如果经常发生胃食管反流,食管黏膜被胃液中的胃酸反复刺激,会导致食管发生糜烂、产生溃疡,如果发生病变,还有患食管癌的风险。

     

    除了食管,反流物还可能会到达咽喉部、耳鼻口腔、气管肺部,造成的症状各有不同。

     

    比如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口臭、流鼻涕、耳鸣、听力下降、咳嗽、咳痰、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所以一旦反复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的消化内科进行检查,诊断是否为胃食管反流病或者是其他疾病,以免耽误治疗。 

     

    一般会做以下几种检查:

    胃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连续监测、食管测压等等。

     

     

    确诊胃食管反流病后,也不必太过担心,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开药治疗。如果引起胃食管反流病是因为患上了食管裂孔疝,可能需要做手术治疗了。

     

    得了胃食管反流病怎么办?

     

    轻度的食管反流病可以通过改善日常的生活习惯来慢慢缓解:

     

    穿衣

    避免穿太紧的衣服,尤其是腰部不宜过紧,可以避免挤压腹部。

     

    睡觉

    1、饭后不应立即躺下,睡前2—3小时尽量不要进食;

    2、睡觉时,抬高床头,让头部高于胃部,利用重力睡眠时胃酸反流。

     

     

    饮食

    1、如果胃酸分泌过多,就要尽量避免摄入过多酸性食物,例如柑橘类、碳酸饮料、西红柿等,以免给胃添加负担;

    2、不要吃得过饱,也不要一次进食太多不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糯米类、高脂肪类都不太容易消化,胃内食物积压过多容易引起胃内压力增加,导致食物反流;

    3、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仅有助于食物消化,而且咀嚼食物时口腔分泌的唾液中含有碳酸氢盐,可以中和胃酸;

    4、多摄入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蛋白质会刺激胃泌素分泌,增强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5、饭后站立,给胃留够消化的时间。

     

    戒烟戒酒

    抽烟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喝酒会增加食管蠕动。

     

    药物

    1、抑酸药物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比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

    2、抑酸药物治疗效果一般时,可以联合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比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等。(具体药物使用请遵医嘱)

     

    总之,当出现烧心、反酸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不要在家盲目用药,以免症状加重哦。

     

    参考资料:
    [1] 李毅(综述),孙涛(审校).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6):552-554,557.
    [2]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9):30-56.

     

    双十一火热进行中

    百万健康爆款全面放价

     

    11月10日晚8点开启高潮,提前开抢

    头号京贴每满200减30

    海量健康好物1元/9.9元/11元限量抢

    百亿补贴 爆品低至五折将全面覆盖各品类

    为您带来“更多、更快、更好、更省”的全新健康消费体验

  • 现在的人们都提倡要健康饮食,其中就包括要低盐低脂饮食,尤其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但是吃盐真的是越少越好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盐”的这些事。

     

    2012年某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每日食盐量达10.5g,该数据表明国人的食盐水平处于高水平。在正常情况下我国成年人每天食盐的消费应该是6g,包括日常调味摄入的食盐量,也包括含钠盐量高的食物如火腿、腌制的食物等。

     

     

     

    摄入过多的盐对我们的身体是有一定影响的:

     

    1、摄入的盐过多会导致高血压疾病,这是因为钠盐进入我们人体后会在人体内蓄积,导致体内的体液容量增多,从而引起外周阻力的增加以及心输出量的增加,长期下去就会引起高血压。

     

    2、摄入的盐过多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我们的机体处于动态平衡当中,当摄入盐分过多的时候,机体就会相应的增加钠代谢,机体在排钠时也会相应的排出体内的钙;长期下去就会导致骨质疏松。

     

    3、食盐过多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过多的盐会损伤胃粘膜的保护层,引发炎症的发生,继而损伤胃粘膜,长期下去会进展为胃癌。

     

    食盐过少也是十分危险的,吃盐过少会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1、精神健康问题,如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乏力、目眩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心率失常等并发症。

     

    2、会导致肌肉抽搐的现象。

     

    3、低钠低氯血症,患者表现为严重的肌无力,恶心呕吐、嗜睡以及共济失调等症状。

     

     

    我们要科学的摄入食盐,在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吃新鲜卫生的食物,尽量少吃腌制过的食品。

     

    2、平素做菜时宜清淡,做菜时要注意调味品的使用,可以使用限盐勺。

     

    3、尽量较少外出就餐。

     

    4、食用零食时要注意了解食物的含钠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食物及控制食用量。

     

     

     

    健康成人的食盐摄入量每天是6g;对于婴幼儿而言,尤其是1周岁之前的应尽量避免含盐量的家庭饮食;对于高血压病人食盐应控制在3g以内;老年人应控制在5g以内;对于钠盐缺失严重的患者如严重腹泻、呕吐等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钠盐。

     

    希望大家都能够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大人满屋子追着孩子喂饭,孩子的心思只在玩上面,即使吃了,也含在嘴里半天不下咽,吃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

     

    一顿饭下来,大人累坏了不说,孩子却没吃几口。

     

    吃一顿饭,艰难而痛苦。

     

    宝宝厌食,妈妈烦恼。

     

    孩子不爱吃饭,该怎么办呢?

     

    我们今天就小儿厌食这个话题来谈一谈~

     

     

     

    (一)什么是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是指患儿出现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厌恶进食、食量减少等情况,是一种饮食行为异常。 长期厌食会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并可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患各种疾病。

     

    (二)小儿厌食的类型与辨证论治

     

    1、脾失健运

     

    如果你发现孩子不肯吃饭,经常胸闷恶心,吃得少,小肚子还胀胀的,大便也偏稀薄,脸色不好看,可能就是属于脾失健运型厌食。

     

    这种情况的厌食,治疗要点在于调和脾胃、运脾开胃,可以给孩子吃健儿消食口服液或者健脾消食丸。

     

    日常可以给孩子煮陈皮红豆沙,可以起到健脾理气的效果。

     

    2、脾胃气虚

     

    如果你发现孩子不想吃饭,吃了也不消化,脸色发黄,总是看起来懒懒的,很疲惫,出汗又特别多,大便中夹杂有未消化的食物,脸色不好看,体型比较瘦。

     

    同时,脾胃气虚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眼袋大大的,还容易流口水,这类孩子也是很容易感冒的,一定要注意扶正气。

     

    这种情况的厌食,治疗要点在于健脾益气、运脾开胃,中成药可以选用参苓白术散或小儿厌食口服液。

     

    日常可以给孩子煮山药芡实薏仁粥,可以起到不错的健脾胃效果。

      

     

    3、胃阴不足

     

    如果你发现孩子总是口干,喝水很多,吃得少,皮肤干干的,大便也偏干燥,小便发黄,经常烦躁,睡不好,睡得少,手足心发热,舌头红红的,很少苔。那么,孩子应该是属于胃阴不足型厌食。

     

    这类型的厌食治疗要点在于养胃育阴、运脾开胃,中成药可以选用儿宝颗粒。

     

    日常可以给孩子煮百合粥、白茅根水或石斛茶,可以起到很好的滋阴养胃的效果。

     

    (三)健康指导

     

    1、不要给孩子吃太多零食, 少吃生冷、油腻食物;

     

     

     

    2、孩子的三餐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还要注意补充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液,避免某些营养成分的缺失而导致孩子厌食;

     

    3、注意孩子的精神调养,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进餐环境,不要在饭前训斥数落孩子,否则孩子可能因为精神紧张,而失去食欲;

     

    4、让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  一到中年,曾经的帅气的小鲜肉似乎都逃不了秃头发胖的结局。

     

    明星中的典型有小李子、裘德洛,想当年,也是迷倒万千女性,而如今,秃头、啤酒肚也都找上门来。

     

    明星演员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了,并且,如今啤酒肚已经不是中年人专属,有些20多岁的帅小伙也不幸长出了啤酒肚。

     

    有人说:啤酒肚就是啤酒喝多了。啤酒:这锅我不背!

     

    少喝啤酒也会有啤酒肚

     

    啤酒肚真和喝啤酒多没关系,毕竟你肚子上的游泳圈也不是因为游泳多才长出来的吧。

     

    啤酒肚只是肥胖的代名词,大家千万别把自己胖的锅推到啤酒身上。

     

     

    啤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单单从热量上面来讲,普通啤酒每100ml的热量只有30~40千卡,罐装啤酒通常为330ml,热量总共也只有100多千卡,而一瓶罐装可乐的热量也是100多千卡。正常的喝酒量摄入的热量并不会比其他饮料多太多。

     

    那么啤酒肚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年龄大代谢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代谢能力也在降低,大量的胆固醇和脂肪没有及时分解。加之男性的脂肪容易堆积在腹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啤酒肚。

     

    睡眠质量差

    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激素分泌减少,也会导致肥胖。尤其是中年人,生活压力大,时间紧张,睡眠时间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人要少一些。

     

    饮食习惯差

    生活忙碌不注重饮食,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更容易长胖。并且酒精会刺激进食,一手啤酒、一手烤串,这样的生活谁不爱?经常这样吃,你不胖谁胖?

     

     

    缺乏运动

    年纪大本身代谢慢,吃的又多,再加上上班族又久坐不运动,身体没有消耗脂肪的机会,无疑是雪上加霜。

     

    啤酒肚可不是丑

     

    啤酒肚又被成为“将军肚”、“罗汉肚”,在很久以前,啤酒肚是富贵的象征。

     

    但在现代社会,啤酒肚似乎已经成为了油腻的代名词。先不管啤酒肚是否油腻,单从健康这方面来看,啤酒肚就不合格。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显示,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即为超标。

     

     

    但是,仅仅通过腰围来判断肥胖,并不科学。在我国,腰围/臀围男性>0.9,女性>0.85可以判断为中心性肥胖,而肥胖就意味着身体有健康风险。

     

    高血压

    脂肪堆积在腹部区域,与脂肪堆积在身体其他地方的人相比,更容易患高血压。

     

    脊柱压力大

    如果腹部脂肪过多,腹部的重量会加重脊椎的负担,时间久了就容易腰酸背痛。

     

    影响美观

    肚子隆起不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会有碍形象。如果肥肚腩不影响健康、并且自己不在意的情况下,也不必太过在意。

     

    如何预防啤酒肚

     

    睡眠

    睡眠时间要充足,如果可以,尽量避免熬夜。睡眠质量差带来的伤害可不止是肥胖。

     

    饮食

     

    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食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肌肉,并且摄入的脂肪也相对较少。瘦肉、大豆蛋白、脱脂牛奶都富含蛋白质。与此同时,减少脂肪摄入也是很重要的。

     

    饮食均衡

    啤酒小烧烤不是不能吃,但要少吃,日常饮食水果蔬菜也要适量食用。

     

    运动

     

    俗话说,“管住嘴,迈开腿”,仅仅靠饮食还不够,动起来才能消耗热量。

     

    不要觉得啤酒肚只用做局部锻炼就可以了,想要减脂还需从全身运动开始,建议遵循有氧+无氧的运动原则。

     

    规律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有助于全身减脂,比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建议每次进行30分钟以上,一周3到5次。

     

    腹部运动加强

    除了全身的减脂运动,针对性对腹部进行锻炼。家中比较方便做的动作有平板支撑或卷腹训练。建议平板支撑每组做15~30秒,每天做3~4组,卷腹一组15~25个,每天做3~5组,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度进行调整。

     

    改善生活习惯

     

    办公室久坐族注意坐姿,长时间保持驼背、斜靠的动作容易导致肥肉向腹部堆积,建议多走动,避免长时间久坐。

     

    最后,Dr.京想要提醒大家,减啤酒肚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可心急,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承受能力来进行锻炼。

     

    若想进一步了解关于减肥健康的相关建议,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大家能能拥有健康的身材和体魄。

     

    参考资料:
    [1]游弋,潘磊磊,孙葳,马英顺,田疆.辽宁省成年居民体质指数、腰围和腰围身高比与高血压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1,29(05):361-364.
    [2]孔群钰,战义强,余金明.腰围身高比值与高血压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05):548-550.
  • 孩子都是父母的手心宝,平时生怕宝宝磕着碰着,但孩子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吐奶、厌食、腹泻、哭闹不止等等,让父母们为此焦头烂额。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宝宝积食厌食的情况。

     

    首先,小孩子积食厌食是很常见的。原因是宝宝的胃容量比较小,刚出生的婴儿胃容量大概在30至50毫升,三个月左右长到90至150毫升。所以家长喂多了,孩子就容易积食。

     

    此外,孩子的贲门括约肌比较松弛,非常容易漾奶或呕吐。不仅如此,宝宝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如果吃太多东西,就会难以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就会积食甚至厌食。

     

     

    这里还要特别提出生活中父母的一种错误思想,特别是老人,觉得孩子一哭就是饿了的信号,就会一股脑给其喂奶,这样很容易出现积食。

     

    孩子积食了,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不然宝宝可能会有以下影响:

     

    (1)消化能力下降

     

    孩子出现积食,食物大量在胃部堆积,降低了消化功能,儿童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果长此以往,肠胃道功能下降,宝宝容易动不动就拉肚子、呕吐等等。

     

    (2)睡眠障碍

     

    如果儿童长期积食,孩子的睡眠质量也会下降。失眠对成年人来说可能习以为常,但对孩子来说危害非常大,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发育。

     

    积食比较严重的孩子,半夜容易醒来,或者多梦,半夜哭闹不止,难以哄睡。

     

    (3)发热

     

    长时间积食,还会导致孩子发烧。身体发热会对宝宝的大脑健康造成损伤。

     

    (4)营养不良

     

    积食严重,孩子一般会出现厌食、食欲不振的情况,此时宝宝身体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没能及时提供,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需求,看上去就会又瘦又黄的,精神不佳。

     

     

    所以,再也不要宝宝积食是小事,也不要盲目宝宝喂食。那么,父母如何得知宝宝出现积食了呢?

     

    1、食量减少

     

    与同年龄段的宝宝相比,吃的奶量或辅食减少了,平时没什么食欲。

     

    2、呕吐物有异味

     

    宝宝发生漾奶后,漾出的奶中会有一股酸馊的味道,有的时候大便里也会有这种味道。

     

    3、舌苔异常

     

    若是孩子舌苔又白又厚,常是积食的表现。

     

    4、其他异常

     

    此外,积食还会让孩子腹胀、睡觉不踏实、哭闹、大便形态不规律等等。

     

    当宝宝有以上表现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引起注意,孩子可能正难受着呢。虽然孩子十分脆弱,但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用点心,宝宝就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基本上。绝大多数孩子的问题,都与饮食不当,脾胃失和有关——正气不足,外泄才来侵袭。表面上看是感冒,咳嗽,鼻炎……但究其根本,是家长喂养失当。


    如果我们家长懂一点最基本的中医知识,那么,通过自己对孩子脾胃的调理,就可以保证孩子长得高,胃口好,不生病……

     


    现在,为什么胃口不好的孩子非常多呢?我认为基本上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家长太纵容孩子


    只要端到面前的菜不符合孩子的心意,孩子就不吃了。或者孩子不肯吃饭,到处乱跑,妈妈就在身后追着喂,从吃饭就开始:“来,宝贝,吃一口,再吃一口呀……”孩子不吃就一直追,孩子也就一直躲……


    出现这样的情况完全是妈妈娇生惯养造成的,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家长们一定不要纵容孩子,请妈妈们记住一件事情,孩子吃饭一定要到点就吃,做什么吃什么,要形成这样一个规律。否则就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孩子每次凑合吃点,就去玩了,但是很快就饿了,那么这个时候没有饭了,孩子就会不停的吃零食。这些是不正常的饮食,常常这么吃,孩子的身体更受伤,这是恶性循环。


    第二,孩子体质太弱也会导致胃口不好


    比如孩子曾经吃过什么苦寒的药物,用了过多的抗生素,都会导致孩子脾胃功能弱。孩子脸色青白,身体虚弱,胃口不佳,连个子都出现了问题,这是生发之气被伤害的缘故。


    第三,孩子吃某种单一的食物突然吃多了


    比如孩子喜欢吃大鸡腿,家长就给买好多个,孩子就使劲吃,一下子就吃多了,结果积食了,之后孩子就出现了脾胃不和,功能也下降,这时你再让孩子吃,他就吃不下了,因为伤到胃了,所以就没有胃口了。


    第四,吃不健康的食物太多


    很多孩子喜欢吃各种零食,饮料。现在很多此类食物,饮料,都添加了一些人造物质,有些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有些影响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而孩子经常吃这些,可能就会很少吃饭,这样也会令孩子脾胃受伤。

     

    对于以上这些情况,咱们中医其实是有很好的调理方法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最近, 7岁的小明总是喊着肚子疼,吃什么拉什么,每天能大便5~6次,食欲也特别差,小明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以为是食积了,给他吃了山楂丸,效果却不好,为此可把爷爷奶奶给急坏了。

     

    爷爷急忙带小明去医院,医生询问完小明的症状后,初步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检查最后了医生的诊断。可是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这引起了医生的注意。后来医生询问了小明爷爷的一些情况,发现爷爷也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而爷爷经常会和小明一起用一套餐具吃饭,于是医生怀疑是这一用餐习惯引起了孙子的感染,最后发现爷爷也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究竟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呢?

     

    幽门螺旋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分布在胃粘膜组织中,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是中老年人中广泛传播的慢性细菌性感染。而且传染性极强,90%以上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染的呢?主要是由“粪口途径”传播,如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感染。研究显示人们在唾液中也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因此口对口传播也是可能的。文中爷孙共用餐具,极有可能将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给孩子。

     

    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服用抗生素治疗很难彻底消除,多数人会终身带菌。而且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口腔和胃肠道内,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被感染。因此若经常感到胃痛、腹胀、不消化、口臭,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目前有三种检测方法:抽血化验、呼气检验、电子胃镜。临床发现,胃病的发展史为:胃炎-胃溃疡-胃癌,工作的忙碌,饮食的不规律、食物不洁净都对自己的胃有损害。建议有胃癌家族史的朋友,更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胃,若被感染,请遵循医生指导规律服药。

     

     

    爷爷奶奶带孩子,餐具没有分开,或者更亲密者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孩子,如果有上述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症状的中老年人,就极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因此,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要将大人的餐具和孩子的分开,保护好孩子娇弱的胃。

  • 近日,王女士带着18个月大的女儿婷婷(化名)来到温州市妇幼保健所体检。婷婷身高82厘米,体重8.5公斤,属于轻度低体重、中度消瘦儿童。对此,王女士感到疑惑:“平时除了三餐和点心,还都在给孩子吃钙片,还有各种维生素,怎么会营养不良呢?”

     

    经询问,婷婷平时喜欢吃零食,三餐摄入的量并不多。之后,儿保医生为婷婷制定了详细的干预指导计划,并为婷婷提出了营养建议。(温州网报道)

     

    确实经常收到妈妈们的提问:什么,宝宝吃得多,一天到晚嘴巴都没有停过,老母亲感觉自己不是在给娃准备吃的,就是在喂吃的,好了,一体检,还是营养不良?!

     

    “辛辛苦苦备考,还是不及格”的委屈,估计不少爸妈都有。

     

     

    为啥宝宝们整天吧唧吧唧吃得欢,还吃出营养不良?为啥妈妈们辛苦“备考”还是“不及格”?为什么这个情况还比较普遍?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小南特意写了这篇,来回答这个三连问,爸妈们看看不是这么回事。

     

    这些东西吃再多也没营养

     

    小南接诊过很多小盆友,确实吃得很多但吃得不科学,尤其是这几点,直接导致宝宝营养不良:

     

    1. 光喝汤不吃肉

     

    “多喝肉骨头汤,汤就当水喝,营养好!”、“宝宝喝汤,肉都炖得没味道了,我们大人吃就行”、“小孩子哪咬得动,只能喝汤啊”。

     

    七大姑八大姨的这些热心建议,老母亲们是不是很耳熟?新手妈妈一枚,育儿路上有点小惶恐,很多都会听从长辈建议。

     

     

     

    鸡鸭鱼肉等熬成的浓汤,看似白白的稠稠的很有营养,喝着味道也不错,其实没多少营养,只有少量的氨基酸、肌酸、肉精和矿物质。

     

    蛋白质呢?不好意思,加热后它就凝固在肉里了,汤里的蛋白质撑死了只有肉里的2-10%。哦,对了,汤里的脂肪含量倒不少,有肉里的40%之多。

     

    光喝汤不吃肉的宝宝,其实吨吨吨下去的都是脂肪啊,能不长胖?虚胖?!

     

    2. 早餐白粥喝到撑

     

    一顿早餐好不好,不是看宝宝有没有喝粥喝到撑。粥既占肚子里的空间,营养又单一,只是碳水化合物。而是看有没有这4类:谷物、肉类、乳制品、蔬菜水果。

     

    早餐中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要占到一天总摄入量的25%,如果有3种,那说明早餐吃得还不错,只有2种或以下,不好意思,这顿早餐比较差。

     

     

     

     

    不过爸妈也别走极端,觉得粥或馒头营养不够,就一口都不给宝宝吃,碳水化合物的占比还是要达到55%左右的。

     

    3. 不爱吃蔬菜那就多吃水果

     

    蔬菜水果虽然经常连在一起说,但蔬菜是蔬菜,水果是水果,不是一码事。但是,很多长辈觉得是一回事,小盆友们既然普遍不爱吃蔬菜,那就多吃点水果吧,能把营养补回来的。

     

    事实上呢?

    事实上,水果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根本没法和蔬菜比,如果宝宝不吃或者很少吃蔬菜,水果吃到肚儿滚圆也没有足够的营养素。

     

     

     

     

    小南举个简单的例子,爸妈都知道的维生素C,维C之王猕猴桃也只能勉强和蔬菜打个平手,苹果、梨、桃只有普通白菜萝卜的110。

     

    所以,每天保证蔬菜的摄入是必须的。

     

    为什么要追求高营养密度?

     

    高营养密度,什么东东?所谓营养密度,就是能量和营养素的含量,也就是食品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含量在食物的整体热量中的占比。

     

    占比越高,营养密度就越高,也就是越有营养。

     

    营养密度低呢?说明这款食物的营养比较少哎,不太适合给宝宝多吃,不然很容易缺乏某些必要营养素甚至直接让宝宝营养不良。

     

    这样的食物,就算宝宝再爱吃,也要克制,不然小肚子好吃得圆鼓鼓,其他有营养的食物就吃不下啦。

     

    而且这类食物一般都是能量过剩、营养缺乏,直接让宝宝虚胖,就是看上去胖嘟嘟肉乎乎的很可爱,一体检,呀,营养不良,直接颠覆+打击到爸妈。

     

    怎么吃食物最合理?

     

    那怎么吃呢,特别是怎么让营养密度高起来?

     

    食物尽量多吃固体的比如米饭,少一些汤汤水水,比如粥、米汤等,也就是少迷信“营养好好”的骨头汤、鸡汤这些,多吃米饭+蔬菜肉类。

     

    对了,水果尽量别榨汁,榨汁榨汁,榨掉的都是营养,留下的是糖分,吨吨吨喝下去,肥胖、龋齿的风险都来了。

     

    固体食物一来营养价值更高(流质食物因为熬煮过程太长,蛋白质、维生素、铁含量很低),还能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不然都是汤汤水水的,宝宝们也会偷懒的,乐得不咀嚼了。

     

    然后,食物种类多样化,数量可以多一点,每一种不用吃太多。

     

     

     

     

    粗粮呢?

    可以适当吃一点,比如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粗粮的营养密度要比精细粮高一些,维生素B族和锌也能保留住一些,但是宝宝的肠胃消化功能不健全,粗粮不能吃太多,粗细搭配着来比较好。

     

    对了,烹饪方式简单一点,少一些调味料,特别是少盐少糖少油,尽量保持原汁原味,1岁之前不要额外添加盐(可以适当用点油),1岁后也要控制油盐的摄入量。

     

    看完这篇,爸妈知道该怎么给宝宝准备营养科学的食物了吧?小南也祝宝宝们都能吃得健康!

  • 养生,在这个年代已然成了一种潮流,不论是年纪大的老人,还是经常拿着保温杯的年轻人,大家好像都加入了养生的行列。但是很多人对养生的方法并不了解,大部分都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学来的,而这些“养生秘诀”到底有没有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就说前段时间河北的一对夫妻,男子55岁,女子54岁,每天沉迷于养生,却把自己“养”进了医院。不仅身体折腾坏了,还给子女带来了很多负担,庞大的医药费开支,以及下了班医院、家里两头跑,让子女也非常辛苦。

     

    4个“养生”方法,很多人都中招了,只怪这些谣言太“真实”

     

    谣言一:多走路更健康

     

    相信很多中老年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有些人甚至每天不走到一万步就不踏实,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非要把剩下的走完不可。更有甚者还成群结队,跟朋友约好一起走。其实上了年纪以后,关节是非常脆弱的,有些人走几步就受不了,为了达到“日行万步”的目标,硬撑着走下去,最后受伤的是自己的关节!

      
    建议:每天能走多少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体力,量力而行,如果刻意攀比步数,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甚至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

     

    谣言二:每天“8杯水”,身体更健康

     

    不仅是中老年人,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也一直坚持着每天8杯水的习惯,有人认为多喝水可以提高代谢水平,促进排毒,就日复一日地保持着这种习惯。但是,饮水过量其实只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还会影响排尿,晚上容易起夜,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建议:每天喝水的量在2升左右即可,如果白天出汗多的话,可以适量增加饮水量。同时,如果平时经常喝汤、饮料,也要适量减少饮水量。

     

     

    谣言三:多喝骨头汤能补钙,对中老年人身体好

     

    相信很多朋友一直以来都被这个说法迷惑了,毕竟从小就听大人说,大了以后又这样教育我们的孩子,但是对这个说法的科学性却没有探究。其实骨头汤里的钙非常少,脂肪和胆固醇才是“大头”,经常喝不仅补不了钙,还会导致体重增加,体内脂肪囤积。

      
    建议:在喝骨头汤的时候,尽量多吃里面的汤渣,少喝汤,因为钙并不会在汤里溶解,还是存在于汤渣里的。而且在煲汤的时候,尽量时间不要过长。

     

    谣言四:越早晨练越健康

     

    在很多中老年人眼里,晨练是一个非常养生的存在,尤其是到了一定的年纪,睡得晚,醒得早,醒了以后没什么事干,而晨练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空缺。加上晨练终归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渐渐被大家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晨练时间选得太早,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物质也很多,会危害肺部和血管的健康。

      
    建议:如果需要晨练,尽量选择日出以后的时间,这个时候空气质量也会好一点。同时,晨练强度不用过大,时间也不必太长,尽量选择一些缓和的锻炼项目。

     

    以上这些谣言,有没有你一直当做宝的?如果有的话,劝你尽早抛弃哦,以免危害健康。

  • 2019年7月,江苏常州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一名72岁的女患者。一个月前,老人被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疱疹愈合后出现了明显的神经痛。

     

    入院后,医生便对病人进行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可仅仅过了两天,老人便出现频繁恶心、呕吐、无法进食等情况。

     

    随后颈肩部及双上肢麻木疼痛,四肢无力,并很快发展为小便潴留,瘫痪在床。

     

    患者病程发展如此之快,超出所有人意料。据家人回忆,得了带状疱疹后不久,老人便出现了视物不清的症状。

     

    根据这一显著病症,医生依据视神经、脊髓连续三个以上脊段有损害,再辅以MRI中脊髓异常的亚临床表现,最终诊断为:带状疱疹引发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医生说,带状疱疹作为一种与人类共生的病毒,造成的病理改变也会呈现变化多端的趋势。所以,老人这种带状疱疹合并脑炎、局限性脊髓炎的情况虽然少见但却存在。

     

    众所周知,带状疱疹最常引发的并发症就是后遗神经痛。但如果你对它了解的够多,你就会知道,它可不仅仅只会让你疼。如果身体的这三个部位长了它,还可能会引发青光眼、面瘫、便秘等很多你想不到的病症。

      

    脸部上 1 / 3区域、鼻梁和鼻尖,是三叉神经第一分支(眼分支)的负责区域,当带状疱疹长在额头、头皮、眼皮或鼻子上时,就可能会波及到我们的眼睛。

     

    眼睛一旦受到病毒感染,轻则出现结膜炎、角膜炎,重则会出现巩膜炎、葡萄膜炎、视神经炎、青光眼、急性视网膜坏死,并留下视力受损的后遗症。

     

    我们耳朵附近有两条很重要的中枢神经:颜面神经和听觉神经。

     

    当带状疱疹长在耳朵上或是耳朵附近,患者除了会有明显的耳朵疼痛,偶尔也会出现颜面神经麻痹(嘴巴歪向一边,眼睛闭不起来),或眩晕、耳鸣、甚至是听力受损的情况。

     

    生殖器或肛门周边的皮肤,是骶椎神经负责支配的领域,也是身体能够顺利解尿和排便的关键。

     

    带状疱疹病毒一旦波及到骶椎神经,神经系统很可能会失去对膀胱或是肛门的控制,并造成许多症状,比如说患者可能因为肛门无法放松而出现严重便秘。

     

    是不是不相信带状疱疹竟然会带来这么多的并发症?真是可怕到超出我们的想象。

     

    怎么办?赶紧打疫苗呀!

     

     

    疫苗可不能盲目地打,基本常识赶紧先弄清楚!

     

    Q1 得过带状疱疹还需要打疫苗吗?

     

    A:带状疱疹治愈后,并非终身免疫,有1%-6%的概率复发,易发因素包括高龄、女性、免疫力低下等。

     

    Q2 得过水痘需要接种吗?

     

    A:得过水痘的人是带状疱疹高发人群,更需要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Q3 哺乳期的妈妈会传染给宝宝吗?

     

    A:传染给宝宝的可能性比较大!是否需要断奶或隔离,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让医生判断,因为有些需使用局部药物,有些需要抗病毒药物。

     

    Q4 这个疫苗对生殖器疱疹有没有防疫作用?

     

    A:生殖器疱疹属于HSV-2型病毒,带状疱疹属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不是一种病毒。

     

    Q5 打这个疫苗有年龄限制吗?

     

    A:50岁及以上人群可接种,越早接种,预防率越高!

     

     

    虽然带状疱疹常见于中老年人,但年轻人也会得。为什么还会有年龄接种限制呢?

     

    因为带状疱疹的诱发跟抵抗力、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相比年轻人来说,老年人更容易受到伤害,也更容易出现后遗神经痛。所以,爸妈比我们更需要保护,而我们要做的则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到需要的年龄再去接种。

     

    早一点接种,早一份安心!给父母的守护从此刻开始吧~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