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罗怡兴

自汗盗汗,好烦恼啊!!!

自汗盗汗,好烦恼啊!!!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很有人都会有大汗淋漓的体验。中医认为出汗与人的身体健康有密切的联系,甚至五脏六腑皆有汗。自汗和盗汗是身体出现疾病征兆的表现。而自汗又可以分为阳虚自汗和阴虚自汗。

什么是自汗呢?

现代的解释是:非因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

清代名医陈廷儒在《诊余举隅录》中记载了一则治疗自汗的医案:

辛卯年春天,陈廷儒在济南旅行。陈巽卿自汗不止,找到他看病。为陈巽卿诊脉,发现“脉象虚微”,属阳虚证,如果这样下去会有虚脱的危险。

当即开药方:十全大补汤加味

组成: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10克)、熟地黄(1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黄芪(10克)、肉桂(3克)。

这个药的作用是,温补收涩,陈巽卿吃下去后自汗就好了。

到了夏天,陈巽卿再次出现了自汗。这次又找到他看病。为陈巽卿诊脉,发现“脉象细数”,属阴虚证,这次与上一次的阳虚证是完全不同的病。

当即开药方:洋参石斛汤加味

 
组成:西洋参、石斛、蒲公英各30克,白术、代赭石(先煎)、焦山楂、枳壳各15克,茯苓、炙鸡内金、白芍、姜半夏各10克,制大黄(后下)、木香(后下)、甘草各5克。

这个药的作用是,清理滋养。陈巽卿的自汗再一次被治愈。

陈巽卿虽然两次都是自汗,但是两次的病完全不同,他春天自汗是因为阳虚,夏天自汗是因为阴虚。

为什么同一个人,同样的病症,病因却不同呢?是因为一年四季的气候不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劳逸状态不同。即使,春夏季节也会出现急剧降温的天气,秋冬季节也有突然升温的时候。贫苦的人也会有快乐的事情,富贵的人也会遇到烦恼的累心。天、地、人三者虽然错综变化,但是仍然可以有所预测。唯独在治病上,要辨证治疗,需要细心揣摩,不然就会因为毫微的差异,而导致千里的错误!

陈廷儒归纳总结治疗自汗的方法:
伤寒漏汗,治以桂枝加附子汤;

中风自汗,治以桂枝汤(组成:桂枝 9克、芍药 9克、生姜 9克、大枣 3克、甘草 6克);

风温自汗,治以辛凉,佐以苦甘,如桑叶、连翘之类;

中暑自汗,治以白虎(组成石膏50克、知母18克、甘草6克、粳米9克);

狂汗不止、脉芤(按之中空如葱)者,加人参,亦有用生脉散处(组成:人参 9克、麦门冬 9克、五味子 6克);

阳虚自汗轻则用人参、黄芪,重则用桂、附、术、甘;

肺虚自汗,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桑叶之类;

心虚自汗,用秋小麦、人参、柏子、龟板之类,重者用龙骨牡蛎救逆汤(组成: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不去心) 、阿胶9克、生龙骨12克、生牡蛎24克);

阴虚不受阳纳自汗(即盗汗),治以介属潜阳,大固肾气;

湿家、燥家自汗,均以护阳为主;

痰饮、咳嗽自汗,即用发汗之麻黄,单用其根,以收太阳归缩之气。

清代名医叶天士在《叶选医衡》中对自汗、盗汗的治疗也有精辟的论述:

自汗者,不因发散,不因劳动,不分寤寐,溱溱然自然汗出,由阴蒸于阳分也,玉屏风散主之(组成:防风、黄芪、白术)。

自汗发热多属外伤,这样的病是因为阳虚,阳虚的表现是心虚,阳虚阴气必然多度,阳气不足体表就不能坚固防御,于是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人的阳气致密形体就会强壮,自汗如果过于严重就会导致身体虚脱危及生命。

盗汗者,眠熟则出,醒则倏然而收,即《内经》之寝汗,阳蒸于阴分也,当归六黄汤主之(当归 6克;生地黄 6克;熟地黄 6克;黄芩 6克;黄柏 6克;黄连 6克;黄芪 12克)。

盗汗发热属于内伤,是因为肾虚即阴虚,阴气不足必然阳气过度不能收藏而向外发散。

汗孔又称之为“鬼门”,盗汗严重会“令人丧魄”;

如果伤寒邪气存在半表半里,引起盗汗的,就不能够按照“阴虚”来治疗,属于“小柴汤”(组成:柴胡 12克;黄芩 9克;人参 6克;半夏 9克;炙甘草 5克;生姜 9克;大枣 4枚)之证。

如果因火气上蒸,胃湿而自汗的,就不能按照“阳虚”证来治疗,属于“凉膈散”(组成:川大黄 600克;朴消 600克;甘草 600克(爁);山栀子仁 300克;薄荷叶 300克(去梗);黄芩 300克;连翘1.2千克)之证。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夏季当心孩子体内湿气重会生病

大家都会发现,一到夏天很多人就会全身困乏,食欲减退。这是因为体内“湿气”在作怪!而且空调房,冷饮,甜食等环境和饮食更会加重体内湿气,这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宝宝极为不利,因为中医认为,“湿”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 体内湿气重的孩子有哪些症状呢? 1、 极易困乏,表现为总是感觉睡不醒; 2、 舌苔粗糙厚重,发黄发腻; 3、 大便稀溏,颜色发青,或者马桶难以冲净; 4、 食欲不振,胃口不开; 5、 睡觉时爱流口水。 那么为什么夏季宝宝体内的湿气会加重呢? 1夏季吹空调过多 夏季天热,人体的毛孔出于打开状态,而空调房里呆久了,汗出不来,体内的湿气更难排出来。另一方面,有些家长不注意,让全身是汗的孩子猛地进入空调房或者空调车,外界的寒气与体内的湿气相结合,就会造成“寒湿”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 2夏季冷饮吃的多 3夏天宝宝运动量减少 因为天气热,宝宝一般很少参与户外活动,或者有的孩子暑期都在看电视中渡过,那就很少会出汗。而出汗正是身体气血运行,排出湿气的一个途径。 4宝宝爱吃甜食和肉食 中医认为“甜腻化湿”,意思是甜腻的食物比如各种饼干、蛋糕之类的甜食,以及肉类等油腻的食物,容易转化成体内的湿气,从而滞留在体内。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意思是湿气很难祛除,不仅如此,湿气还是无孔不入的,它极易跟其他致病的邪气组合,比如寒湿,湿热,风湿等。因此我们要做好与湿气打持久战的准备,从每天的饮食与起居中与之作战,将其歼灭! 饮食篇 1妈妈做菜时放点姜丝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温性的生姜具有祛寒除湿的功效,而且能中和一些寒凉食物的寒气。 2生姜红糖汤 如果因为空调偶感风寒,妈妈可以给宝宝做碗生姜红糖汤,因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而且常喝点姜汤,也能防止各种“空调病”。 3绿豆百合米仁粥 取绿豆、鲜百合各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将米仁、绿豆、粳米漂洗,浸泡15分钟;百合洗净切小;在开水锅中放入绿豆和米仁,烧开数分钟后改用小火煮至开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可健脾通便祛湿。 4薏米红豆山楂粥 将豆腐切成小块,加入淡豆豉放水同煮,煮沸15分钟,再入葱白,略煮片刻,趁热食之。本品辛散解表,清热润燥,适用于有发热、口渴、咽干等症状的空调病患者。方中的淡豆豉、葱白可辛散解表;豆腐性寒味甘,可清热润燥,三者合用可驱散体内的风热之邪。 起居篇 1多运动、少吹空调,出点汗 尽量让宝宝早起早睡,早上天气不热时,让孩子在楼下玩会儿,发发汗,不要整日闷在空调房里,让体内的湿气排不出去,从而导致疾病滋生。 2用热水给宝宝泡脚 夏季家长一般会天天给孩子洗澡,但是却很少有人给娃泡脚。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部众多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3常通风,多抽湿 平时多开窗通风,阴雨天最好少开窗,也不要带孩子出门在户外呆太久 孩子体内湿气过重生百病,但是祛除湿气却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做家长的长期坚持,科学安排饮食起居。同时切记少吃冷饮,甜食,油腻食物等!而且任何时候多运动,出点汗都不会是坏事,家长要保证给孩子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49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三招两式简易小儿推拿

一、捏脊 具体做法是:把手搭在孩子脊柱上面,觉得哪个地方有热,这个地方就要多多地从下往上搓,可以去火。不管爱不爱生病的孩子,每天捏脊两次,可以增加免疫力。 二、按摩天柱穴 有的孩子体质比较弱,家长怎样让体质弱的孩子强健起来?有一个特别好的穴位,就是天柱穴。脖子后面有两条筋,天柱穴就在后面凸起的地方。经常按一按,擦一擦,让这个地方受一些刺激。经常做,孩子的火就会下去。 三、刮大椎穴 孩子经常咳嗽,是有肺热。可以拿刮痧板刮大椎穴附近,这个地方会出现红色的痧。 四、按摩天突穴 有的孩子特别容易得支气管炎,爱咳嗽,可以按摩两个穴位。一个是孩子第二个锁骨跟肩关节交界的地方,可以经常按一按,对预防咳嗽特别有好处。另外一个是天突穴,在锁骨中间。 五、搓膻中穴 孩子免疫力比较差的,每天晚上睡觉前,拿柔软的干毛巾,给他搓一搓膻中穴。14岁以前小孩的胸腺还在发挥功能,经常按摩,可以让胸腺细胞比较活跃,使免疫系统比较坚固。 六、搓手指 建议早上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或者是散步溜弯的时候,可以经常搓一搓孩子几个手指的侧面 。这对应的是孩子的消化道, 对于去火、消除食积,还有增加免疫力都非常有好处。十指连心,母亲跟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手来传递。 七、搓脚心 晚上可以给孩子搓一搓脚心。 在脚掌上有两块肉, 中间有一个坑儿,这个地方是涌泉穴,是肾的反射区,人体的能量都是从这个地方涌出来的。经常给孩子搓一搓涌泉穴,体内的火、毒就都排出来了,身体机能会比较健康。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1.按摩时要闭门关窗小心穿堂风。家长给孩子按摩或刮痧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有穿堂风,不能让孩子着凉。 2.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忌食生冷。 3.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4.如果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症状者不宜进行推拿。 5.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6.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49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入睡难是肝郁,睡不着是心火旺。五种不同的失眠,你属于哪种?

你有多久没睡过好觉? 根据《2019年中国青年睡眠指数白皮书》的数据统计,在调查1.6亿网友近90天的行为轨迹洞察,结合近6万分有效睡眠调研问卷。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失眠人群比例高达25%,这也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就有一个人失眠,其中13-35岁的人群失眠比例不断上升,失眠人群正加速年轻化。 所以,我们来好好聊一聊失眠。 很多人认为失眠就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具体来说,大致能分成五种: 失眠的五种情况之一——入睡特别困难 需要在床上酝酿很久才能睡着,他可能10点就爬上床了,但真正入睡时间是12点。 这类人多见肝郁气滞型,就是那种思想包袱重,责任心重,爱操心,有点事就容易上心的人。 失眠的五种情况之二——睡是睡着了,但是睡眠特别浅,多梦 这类人往往整晚上都似睡非睡,起床时会感觉很累,白天精神也很差,注意力不集中,健忘。 这类人往往气血是不足的,这种情况在产后特别多见。 失眠的五种情况之三——睡眠时间特别短,可能晚上11点刚睡下,然后三四点醒来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这在中医里我们称为早醒,问题根源还是在气血上,所以我常说早醒多梦调气血,入睡难顺肝,睡不沉调肾,整夜不睡清心火。 失眠的五种情况之四——时睡时醒,醒后不能再睡 这类人往往属于脾胃失和型,容易感到口腻,口淡,大便不成型等症状,治疗的原则还是健脾和胃安神为主。 失眠的五种情况之五——整晚睡不着 这类人属于心肝火旺型,平时生活里很容易生气,性格急躁易怒,常会有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的症状。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说白了,很简单,就是阴阳不和。 中医里把失眠称为「不寐」,早在2000多年前的内经里就有写到,古人认为天地间阳气尽,阴气盛,(天黑了),人就会与天地相应,开始想闭眼睛入睡(夜主阴,阴主安静下来了)等阴气尽了,阳气开始强盛了,天亮了,人就会相应地睁开眼睛,醒了,开始活动了(日主阳,阳主动)。 如果人身上的阴阳二气,可以顺应天地阴阳的这种变化,那自然就能拥有婴儿般的睡眠,反之,就会出现睡眠障碍。 那怎么治呢?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曾提出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就是:他认为失眠的原因没有那么复杂,失眠的原因不外乎二种,一种就是有外邪,比如感冒,腹泻等导致,除此之外就是气血不足导致。 治失眠离不开气血二字。尤其是平时思虑太重,精神压力大的人,往往会血虚,血不足。 血不足谁倒霉? 心和肝啊 在中医里,心主血脉,肝藏血。 什么意思?人的血能在血管中乖乖运行,靠的就是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同时肝内也必须贮藏一定的血量,只有这样,人的魂和神才有「住所」,因为中医认为肝藏魂,心藏神 所以当一个人血虚,血不足时,势必会导致他的神魂像个流浪汉,没有地方藏身,当你神魂都飞出去了,不在身体里了,你当然会失眠,睡不好,多梦,易醒。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认为如果你因为外邪失眠,身体里有外邪,比如风寒感冒,那就先来点麻黄桂枝汤,把寒邪驱走,邪走了,你自然就睡好了,如果你身体里有痰饮之邪,也就是湿气重,那就先化痰,化湿气,比如用温胆汤,把湿气祛了,你自然就能睡着了。 剩下的,张先生认为重中之重就是养气血,即便这时候你有点湿气,有点痰,甚至身体里有点火,都没关系,只要气血上来了,血足了,这些所有的症状都会自己消失。 (张先生的原话是:凡人以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证自退。) 想象一下,如果有个人每天吃不下,睡不着,拉不出。三项里只占了一项,就够呛了,如果三项全占了,想好好活着都不容易,就别奢望他跟你谈理想目标了。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507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