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罗怡兴

医生头像
执业证:2414********301
99%
好评率
2854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夏季当心孩子体内湿气重会生病

大家都会发现,一到夏天很多人就会全身困乏,食欲减退。这是因为体内“湿气”在作怪!而且空调房,冷饮,甜食等环境和饮食更会加重体内湿气,这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宝宝极为不利,因为中医认为,“湿”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 体内湿气重的孩子有哪些症状呢? 1、 极易困乏,表现为总是感觉睡不醒; 2、 舌苔粗糙厚重,发黄发腻; 3、 大便稀溏,颜色发青,或者马桶难以冲净; 4、 食欲不振,胃口不开; 5、 睡觉时爱流口水。 那么为什么夏季宝宝体内的湿气会加重呢? 1夏季吹空调过多 夏季天热,人体的毛孔出于打开状态,而空调房里呆久了,汗出不来,体内的湿气更难排出来。另一方面,有些家长不注意,让全身是汗的孩子猛地进入空调房或者空调车,外界的寒气与体内的湿气相结合,就会造成“寒湿”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 2夏季冷饮吃的多 3夏天宝宝运动量减少 因为天气热,宝宝一般很少参与户外活动,或者有的孩子暑期都在看电视中渡过,那就很少会出汗。而出汗正是身体气血运行,排出湿气的一个途径。 4宝宝爱吃甜食和肉食 中医认为“甜腻化湿”,意思是甜腻的食物比如各种饼干、蛋糕之类的甜食,以及肉类等油腻的食物,容易转化成体内的湿气,从而滞留在体内。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意思是湿气很难祛除,不仅如此,湿气还是无孔不入的,它极易跟其他致病的邪气组合,比如寒湿,湿热,风湿等。因此我们要做好与湿气打持久战的准备,从每天的饮食与起居中与之作战,将其歼灭! 饮食篇 1妈妈做菜时放点姜丝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温性的生姜具有祛寒除湿的功效,而且能中和一些寒凉食物的寒气。 2生姜红糖汤 如果因为空调偶感风寒,妈妈可以给宝宝做碗生姜红糖汤,因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而且常喝点姜汤,也能防止各种“空调病”。 3绿豆百合米仁粥 取绿豆、鲜百合各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将米仁、绿豆、粳米漂洗,浸泡15分钟;百合洗净切小;在开水锅中放入绿豆和米仁,烧开数分钟后改用小火煮至开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可健脾通便祛湿。 4薏米红豆山楂粥 将豆腐切成小块,加入淡豆豉放水同煮,煮沸15分钟,再入葱白,略煮片刻,趁热食之。本品辛散解表,清热润燥,适用于有发热、口渴、咽干等症状的空调病患者。方中的淡豆豉、葱白可辛散解表;豆腐性寒味甘,可清热润燥,三者合用可驱散体内的风热之邪。 起居篇 1多运动、少吹空调,出点汗 尽量让宝宝早起早睡,早上天气不热时,让孩子在楼下玩会儿,发发汗,不要整日闷在空调房里,让体内的湿气排不出去,从而导致疾病滋生。 2用热水给宝宝泡脚 夏季家长一般会天天给孩子洗澡,但是却很少有人给娃泡脚。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部众多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3常通风,多抽湿 平时多开窗通风,阴雨天最好少开窗,也不要带孩子出门在户外呆太久 孩子体内湿气过重生百病,但是祛除湿气却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做家长的长期坚持,科学安排饮食起居。同时切记少吃冷饮,甜食,油腻食物等!而且任何时候多运动,出点汗都不会是坏事,家长要保证给孩子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47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三招两式简易小儿推拿

一、捏脊 具体做法是:把手搭在孩子脊柱上面,觉得哪个地方有热,这个地方就要多多地从下往上搓,可以去火。不管爱不爱生病的孩子,每天捏脊两次,可以增加免疫力。 二、按摩天柱穴 有的孩子体质比较弱,家长怎样让体质弱的孩子强健起来?有一个特别好的穴位,就是天柱穴。脖子后面有两条筋,天柱穴就在后面凸起的地方。经常按一按,擦一擦,让这个地方受一些刺激。经常做,孩子的火就会下去。 三、刮大椎穴 孩子经常咳嗽,是有肺热。可以拿刮痧板刮大椎穴附近,这个地方会出现红色的痧。 四、按摩天突穴 有的孩子特别容易得支气管炎,爱咳嗽,可以按摩两个穴位。一个是孩子第二个锁骨跟肩关节交界的地方,可以经常按一按,对预防咳嗽特别有好处。另外一个是天突穴,在锁骨中间。 五、搓膻中穴 孩子免疫力比较差的,每天晚上睡觉前,拿柔软的干毛巾,给他搓一搓膻中穴。14岁以前小孩的胸腺还在发挥功能,经常按摩,可以让胸腺细胞比较活跃,使免疫系统比较坚固。 六、搓手指 建议早上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或者是散步溜弯的时候,可以经常搓一搓孩子几个手指的侧面 。这对应的是孩子的消化道, 对于去火、消除食积,还有增加免疫力都非常有好处。十指连心,母亲跟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手来传递。 七、搓脚心 晚上可以给孩子搓一搓脚心。 在脚掌上有两块肉, 中间有一个坑儿,这个地方是涌泉穴,是肾的反射区,人体的能量都是从这个地方涌出来的。经常给孩子搓一搓涌泉穴,体内的火、毒就都排出来了,身体机能会比较健康。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1.按摩时要闭门关窗小心穿堂风。家长给孩子按摩或刮痧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有穿堂风,不能让孩子着凉。 2.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忌食生冷。 3.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4.如果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症状者不宜进行推拿。 5.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6.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48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入睡难是肝郁,睡不着是心火旺。五种不同的失眠,你属于哪种?

你有多久没睡过好觉? 根据《2019年中国青年睡眠指数白皮书》的数据统计,在调查1.6亿网友近90天的行为轨迹洞察,结合近6万分有效睡眠调研问卷。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失眠人群比例高达25%,这也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就有一个人失眠,其中13-35岁的人群失眠比例不断上升,失眠人群正加速年轻化。 所以,我们来好好聊一聊失眠。 很多人认为失眠就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具体来说,大致能分成五种: 失眠的五种情况之一——入睡特别困难 需要在床上酝酿很久才能睡着,他可能10点就爬上床了,但真正入睡时间是12点。 这类人多见肝郁气滞型,就是那种思想包袱重,责任心重,爱操心,有点事就容易上心的人。 失眠的五种情况之二——睡是睡着了,但是睡眠特别浅,多梦 这类人往往整晚上都似睡非睡,起床时会感觉很累,白天精神也很差,注意力不集中,健忘。 这类人往往气血是不足的,这种情况在产后特别多见。 失眠的五种情况之三——睡眠时间特别短,可能晚上11点刚睡下,然后三四点醒来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这在中医里我们称为早醒,问题根源还是在气血上,所以我常说早醒多梦调气血,入睡难顺肝,睡不沉调肾,整夜不睡清心火。 失眠的五种情况之四——时睡时醒,醒后不能再睡 这类人往往属于脾胃失和型,容易感到口腻,口淡,大便不成型等症状,治疗的原则还是健脾和胃安神为主。 失眠的五种情况之五——整晚睡不着 这类人属于心肝火旺型,平时生活里很容易生气,性格急躁易怒,常会有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的症状。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说白了,很简单,就是阴阳不和。 中医里把失眠称为「不寐」,早在2000多年前的内经里就有写到,古人认为天地间阳气尽,阴气盛,(天黑了),人就会与天地相应,开始想闭眼睛入睡(夜主阴,阴主安静下来了)等阴气尽了,阳气开始强盛了,天亮了,人就会相应地睁开眼睛,醒了,开始活动了(日主阳,阳主动)。 如果人身上的阴阳二气,可以顺应天地阴阳的这种变化,那自然就能拥有婴儿般的睡眠,反之,就会出现睡眠障碍。 那怎么治呢?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曾提出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就是:他认为失眠的原因没有那么复杂,失眠的原因不外乎二种,一种就是有外邪,比如感冒,腹泻等导致,除此之外就是气血不足导致。 治失眠离不开气血二字。尤其是平时思虑太重,精神压力大的人,往往会血虚,血不足。 血不足谁倒霉? 心和肝啊 在中医里,心主血脉,肝藏血。 什么意思?人的血能在血管中乖乖运行,靠的就是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同时肝内也必须贮藏一定的血量,只有这样,人的魂和神才有「住所」,因为中医认为肝藏魂,心藏神 所以当一个人血虚,血不足时,势必会导致他的神魂像个流浪汉,没有地方藏身,当你神魂都飞出去了,不在身体里了,你当然会失眠,睡不好,多梦,易醒。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认为如果你因为外邪失眠,身体里有外邪,比如风寒感冒,那就先来点麻黄桂枝汤,把寒邪驱走,邪走了,你自然就睡好了,如果你身体里有痰饮之邪,也就是湿气重,那就先化痰,化湿气,比如用温胆汤,把湿气祛了,你自然就能睡着了。 剩下的,张先生认为重中之重就是养气血,即便这时候你有点湿气,有点痰,甚至身体里有点火,都没关系,只要气血上来了,血足了,这些所有的症状都会自己消失。 (张先生的原话是:凡人以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证自退。) 想象一下,如果有个人每天吃不下,睡不着,拉不出。三项里只占了一项,就够呛了,如果三项全占了,想好好活着都不容易,就别奢望他跟你谈理想目标了。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49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药秘方]此方神效治失眠

首先了解一下睡眠问题。睡眠障碍包括失眠障碍、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征和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异态睡眠。 由此可看出,失眠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也是常见的睡眠问题。 什么是失眠?官方的定义: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 失眠不仅仅是难以入睡,躺在床上睡不着,还包括睡眠很浅,容易被吵醒,还有醒的很早,所以失眠的形式大致可分为3类: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早醒。 药物:枸杞30g,炒枣仁40g,五味子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3味和匀,分成5份。 用法:每日用药1份,置于茶杯中,开水浸泡,当茶频频饮之。或日饮3次,每次至少50ml 。 验案:宁某某,男,45岁。患心动悸,发作无时,夜寐不安,倦怠乏力,面色微黄,形体消瘦,舌无苔,脉结代,每分钟心脏早搏八九次。予上方,嘱当茶饮。3天后脉律转齐,睡眠亦安。服药1月,诸症有明显好转 按语:本方以药代茶频饮,既可免去煎药之劳,亦可达到治疗之效,且服用方便。其适应症为心血不足,肾阴亏损之失眠,可见虚烦心悸,夜寐不安,梦遗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枣仁、枸杞子补肝肾,养心血;五味子敛心气,滋肾水。全方药少力专,滋补肝肾,养血安神。运用本方,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用量或加减药味。如心律不齐,而失眠较轻者,枣仁、枸杞子量宜相同;单纯失眠者枣仁量宜大;胃酸过多者,可去五味子,加白豆蔻5g。服药时,可适当加入白糖或麦乳精以调味。 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哪些呢?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睡前想事情,睡前焦虑第二天的事情,睡眠看兴奋的视频等等,总结一下分为几类。 入睡困难:多是因为生物钟的紊乱,比如熬夜加班;白天体力和脑力消耗不足,在床上躺的时间过长;光线及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都会导致生物钟后延。 睡眠表浅、多梦:首先应该排除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缺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睡眠质量下降,多梦。 早醒:很多人存在凌晨四、五点就醒了,早醒后无法再入睡,导致总的睡眠时间不够。主要原因分析可能是由于皮质醇水平的过早升高。 各位网友看到这里,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受失眠疾病的影响,请您一定要及早就医,切勿延拖病情。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48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补中益气第一方(补五脏之气,疲劳乏力,脾胃不和,脏器下垂)

最近,不少朋友给我留言,说感觉自己身体虚弱,总是很疲乏、无精打采的,抵抗力也不行,问有没有什么简单有效的中成药,可以调理调理身体。 因为身体素质、操劳或是疾病等多种原因,现在很多年轻人虽正值大好的青春年华或鼎盛之年,身体却十分瘦弱,仿佛林黛玉一般。 当这样的“病态美”出现在自己或家人身上,并不是一件令人感到心情舒畅的事情。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妹妹在进入贾府的前后,都在服用“人参养荣丸”,人参养荣丸是《红楼梦》中出现的第一个中药,或者说养生品。是林妹妹平时吃的滋补之药。 林妹妹为什么要吃这个药呢?《红楼梦》第三回,林妹妹进贾府的时候,就交代了林妹妹有不足之症。不足之症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抵抗力低下,免疫力低下。 “不足之症”在中医上一般有两种中气不足和元气不足。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药名字,人参我们知道是大补元气的名贵药材。而养荣这两个字,和其相关的“荣卫”的说法在中医上很重要。 在自然界和人的身体上,五行之气中的木火之气,由内向外有荣发之意,所以叫做荣。金水之气呢由外向内,有护卫之意,所以叫做卫。身体靠什么去“荣卫”呢,靠的是气血。所以说“荣卫”就是气血的机能。而气血呢是相生相化,气能生血,血能化气。 可以说林妹妹的不足之症就是由于身体内的木火之气荣发不够。当然“人参养荣丸”中的荣还有另外一层表象的意思,那就是人的气色,也就是荣光焕发的意思。 我们来看看这个方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芪、陈皮、大枣、生姜、远志、桂心、五味子 这个人参养荣丸是由几个比较有名的方子组成: 四君子汤:人参(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理气健脾第一方。最早的四君子汤用的是党参,因为在唐以前党参被称作人参。其实用党参才符合四君子的名称,因为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四味药的药性温文尔雅。 四物汤:当归、白芍、熟地、(川芎),四物汤出自唐朝,是补血和血,调理内伤的名方。由于其在妇科上的万金油般的功效,所以又被称作“妇科聖方” ,为什么被称作“妇科圣方”呢,因为男人主气,女人主血,这个方子专注于补血和血。 小定心汤:茯苓、桂心(肉桂)、甘草、白芍、干姜、人参、远志、大枣,此方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此方的功效是引火归元,养心安神。 六君子汤:人参(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此方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此方的功效是引火归元,养心安神。 全方温荣,最后加上五味子酸收固表。 对于身形瘦弱,神疲无力,没有精气神的人来说,这个方子大有助益。如果你或家人有这方面的不足,可以考虑服用人参养荣丸。 除了“人参养荣丸”外,还有与之配方相同的“人参养荣泡腾片”“人参养荣膏”等,大家也可以选择。不管是哪一种,只要对证施“补”,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当然,对于喜欢药膳食方的朋友们来说,从方中选择几味药材来加入平常的饮食也未尝不可。 例如,对于身形瘦弱、神疲无力的人来说,可以每天来碗用人参、熟地黄和黄芪煮成的“人参养荣粥”。 人参是大补气血的“第一药”,最宜气血两亏,身体瘦弱、虚弱,身乏神疲的人进补。 中医认为,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入心、肝、肾经,是一味十分著名的滋补阴血、填髓生肌的药材。对于病后阴血亏虚,五脏内伤有疗效,最适合血虚面色萎黄,身体劳伤或是病后体虚的人服用。 黄芪是补气要药,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补气药材之一,可以帮助气血两虚的人补中气、固营卫,增强身体免疫力,令人变得身体强健精气神十足。 综合看来,人参大补元气又能养血,熟地黄滋补阴血,而黄芪偏重于补益中气。相比由十几种药材组成的“人参养荣丸”来,此粥虽只有三味,但气血双补,补内强外,搭配十分合理,功效也很理想。 如果有心神不宁之症,也可以视情况加入3~9克的远志;如果身形偏胖,也可以将熟地黄一味减除。大家可以视自身的情况与症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对所用的药物进行增减。 食用方法也可以很多样,除了煮粥,还可以用它们泡茶、煲汤、炖肉。具体制法,大家可以视条件和喜好来选择。不过,人参、黄芪都会助热。 注意: 无论服用“人参养荣丸”等中成药,还是食用自制的药膳,都要避开发热和胃热时期,免得助热加重病症。 今天内容就讲到这儿,大家可以收藏保存,以备不时之需,也希望大家转发出去,让更多了解受益!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50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自汗盗汗,好烦恼啊!!!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很有人都会有大汗淋漓的体验。中医认为出汗与人的身体健康有密切的联系,甚至五脏六腑皆有汗。自汗和盗汗是身体出现疾病征兆的表现。而自汗又可以分为阳虚自汗和阴虚自汗。 什么是自汗呢? 现代的解释是:非因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 清代名医陈廷儒在《诊余举隅录》中记载了一则治疗自汗的医案: 辛卯年春天,陈廷儒在济南旅行。陈巽卿自汗不止,找到他看病。为陈巽卿诊脉,发现“脉象虚微”,属阳虚证,如果这样下去会有虚脱的危险。 当即开药方:十全大补汤加味 组成: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10克)、熟地黄(1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黄芪(10克)、肉桂(3克)。 这个药的作用是,温补收涩,陈巽卿吃下去后自汗就好了。 到了夏天,陈巽卿再次出现了自汗。这次又找到他看病。为陈巽卿诊脉,发现“脉象细数”,属阴虚证,这次与上一次的阳虚证是完全不同的病。 当即开药方:洋参石斛汤加味 组成:西洋参、石斛、蒲公英各30克,白术、代赭石(先煎)、焦山楂、枳壳各15克,茯苓、炙鸡内金、白芍、姜半夏各10克,制大黄(后下)、木香(后下)、甘草各5克。 这个药的作用是,清理滋养。陈巽卿的自汗再一次被治愈。 陈巽卿虽然两次都是自汗,但是两次的病完全不同,他春天自汗是因为阳虚,夏天自汗是因为阴虚。 为什么同一个人,同样的病症,病因却不同呢?是因为一年四季的气候不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劳逸状态不同。即使,春夏季节也会出现急剧降温的天气,秋冬季节也有突然升温的时候。贫苦的人也会有快乐的事情,富贵的人也会遇到烦恼的累心。天、地、人三者虽然错综变化,但是仍然可以有所预测。唯独在治病上,要辨证治疗,需要细心揣摩,不然就会因为毫微的差异,而导致千里的错误! 陈廷儒归纳总结治疗自汗的方法: 伤寒漏汗,治以桂枝加附子汤; 中风自汗,治以桂枝汤(组成:桂枝 9克、芍药 9克、生姜 9克、大枣 3克、甘草 6克); 风温自汗,治以辛凉,佐以苦甘,如桑叶、连翘之类; 中暑自汗,治以白虎(组成石膏50克、知母18克、甘草6克、粳米9克); 狂汗不止、脉芤(按之中空如葱)者,加人参,亦有用生脉散处(组成:人参 9克、麦门冬 9克、五味子 6克); 阳虚自汗轻则用人参、黄芪,重则用桂、附、术、甘; 肺虚自汗,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桑叶之类; 心虚自汗,用秋小麦、人参、柏子、龟板之类,重者用龙骨牡蛎救逆汤(组成: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不去心) 、阿胶9克、生龙骨12克、生牡蛎24克); 阴虚不受阳纳自汗(即盗汗),治以介属潜阳,大固肾气; 湿家、燥家自汗,均以护阳为主; 痰饮、咳嗽自汗,即用发汗之麻黄,单用其根,以收太阳归缩之气。 清代名医叶天士在《叶选医衡》中对自汗、盗汗的治疗也有精辟的论述: 自汗者,不因发散,不因劳动,不分寤寐,溱溱然自然汗出,由阴蒸于阳分也,玉屏风散主之(组成:防风、黄芪、白术)。 自汗发热多属外伤,这样的病是因为阳虚,阳虚的表现是心虚,阳虚阴气必然多度,阳气不足体表就不能坚固防御,于是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人的阳气致密形体就会强壮,自汗如果过于严重就会导致身体虚脱危及生命。 盗汗者,眠熟则出,醒则倏然而收,即《内经》之寝汗,阳蒸于阴分也,当归六黄汤主之(当归 6克;生地黄 6克;熟地黄 6克;黄芩 6克;黄柏 6克;黄连 6克;黄芪 12克)。 盗汗发热属于内伤,是因为肾虚即阴虚,阴气不足必然阳气过度不能收藏而向外发散。 汗孔又称之为“鬼门”,盗汗严重会“令人丧魄”; 如果伤寒邪气存在半表半里,引起盗汗的,就不能够按照“阴虚”来治疗,属于“小柴汤”(组成:柴胡 12克;黄芩 9克;人参 6克;半夏 9克;炙甘草 5克;生姜 9克;大枣 4枚)之证。 如果因火气上蒸,胃湿而自汗的,就不能按照“阳虚”证来治疗,属于“凉膈散”(组成:川大黄 600克;朴消 600克;甘草 600克(爁);山栀子仁 300克;薄荷叶 300克(去梗);黄芩 300克;连翘1.2千克)之证。 愿见者安康!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48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补气第一要药!

中医讲:人由气生,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 元气充足,人的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才能够正常运行;元气虚衰,各种疾病就容易找上门,百病丛生。 与大补元气的人参不同,黄芪补气力道绵柔而稳健,不会让你一补就流鼻血。因此,黄芪一直是百姓茶杯里的宝。 黄芪的五大功效 补中益气 黄芪不止可以健脾补气,而且能补五脏之气,出现了气虚症状时,就可以用一些黄芪来调理。 升阳举陷 脾主升,如果脾气不足,就会下陷,出现内脏下垂、子宫下垂、崩漏下血、脱肛等症。 黄芪可以补足气,让脾气能正常上升,避免出现下陷的情况。 补气益卫 卫气就是保护体表的气,黄芪不仅能补内补中气,还能补外,也就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感冒的人可以用黄芪来预防。 利尿消肿 医圣张仲景就曾在所著的《金匮要略》中提到用黄芪来治疗风湿水肿,针对气虚引起的水肿,黄芪有很好的疗效。 托毒生肌 如果身体气血不足,出现了疮痈溃破后久不收口,或者手术后伤口难以愈合,用黄芪有很好的作用。 哪些人可以用黄芪 气虚的人 很多老年人气虚导致的哮喘,动一动就喘的(心气不足); 有食少腹胀、少气懒言、便溏等不适症状的(脾胃气虚); 胆子小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的(肝气不足); 肾下垂也有好处(肾气不足)。 自汗的人 自汗的症状就是稍微一动就出汗,出汗后感觉很虚,很乏力。 其实,这多属于表虚自汗,说白了就是气虚,卫气不足,无法固摄汗液,黄芪刚好可以补气以固摄汗液。 水肿的人 利尿治疗慢性水肿多是治标不治本,这是因为,慢性水肿不是因为身体里的水多了,而是没有被利用的水多了。 这主要是因为身体气不足,无法把身体的水有效利用。 黄芪恰恰可以补肺脾肾之气,促进人体水液代谢,如此想水肿也难啦。 便秘的人 便秘有很多种,黄芪治疗的是那种气虚便秘。 即有便意,但是大便很吃力,用力排便也只能排出少量大便,而且超细,像面条一样,如厕后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哪些人不能用黄芪 黄芪虽然好,但到底属于药材,补得不对却容易出现腹胀、排气多的问题。 所以,用黄芪前您一定要给自己做个测试。 测试一:回忆一下自己是否容易出汗。 如果在正常活动量下容易出汗,说明存在气虚,更适合吃黄芪。 测试二:评测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我防御的机制,下面7个问题,符合3项以上说明你的免疫力较低,适合服用黄芪。 1、你体质虚弱经常神疲乏力吗? 2、你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3、你食欲降低,营养不良吗? 4、你一年不少于4次感冒吗? 5、你有点毛病就打针、吃药吗? 6、你每次生病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常常反复发作吗? 7、你多数时间是在空调暖气创造的冷暖适宜的环境里度过的吗? 测试三:看舌象。 照一下镜子,如果您舌苔薄且舌边有齿痕,说明您可能或多或少,有些气虚的情况的。 注意:湿气重的人舌苔厚腻,使用黄芪易阻滞气机,加重不适,因此痰湿体质的人不适合单独食用黄芪。 ▲舌苔厚 湿气重的表现:身体困重、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粘腻、舌苔厚腻。 此外,阴虚、热证、气滞者同样不宜使用黄芪。正确使用黄芪。 黄芪大枣茶 材料:黄芪30克、大枣7枚、陈皮3克 大枣补气血、养脾胃,陈皮理气行滞,免疫力低下者长期服用能增强人体抵抗力。 黄芪山楂饮 材料:黄芪20克、山楂10克、水400毫升。 做法:用冷开水冲洗黄芪和山楂后,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半小时后即可饮用。服完可加沸水继续冲泡。 黄芪补气,山楂活血,两者搭配,尤其适合气虚型心脏病、三高患者使用。 黄芪健脾粥 食材:炙黄芪15克、大米50克、陈皮3克。 做法: 大米提前浸泡半小时,炙黄芪放入450克水中泡半小时。 黄芪和水一起倒入锅中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0分钟,过滤出黄芪水,再次加水煮开,转小火煮10分钟,捞出黄芪,把第一次煮黄芪的水倒入锅中。 水开后倒入大米,加入少量油煮制,锅开后倒入陈皮粉煮25分钟即可。 黄芪补气茶 材料:西洋参、枸杞子、黄芪各10克 。 做法:以上药材作为一天的量煎水喝。 益气滋阴、清热降火、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适合经常熬夜的人群 。 黄芪水喷屋子 著名中医学家关幼波先生曾经在临床中用过这个方法,取120克黄芪煮水,然后把喷洒在屋子里,可以通过呼吸、皮肤将黄芪药效吸入体内,适合气虚、体虚严重的人。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45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阳痿搞定了!

治疗阳痿常用的单味中药 1、鹿茸 功效应用: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早泄。尿频不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冷神疲等证,可单服,或同山药浸酒服,亦可配人参、巴戟天等为丸服。 2、淫羊藿 功效应用: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阳痿、不育及尿频等。可单味浸酒服,也可配合熟地黄、枸杞子、巴戟天等同用。 3、锁阳 功效应用: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适用于肾阳虚衰的阳痿、不育、腰膝酸软等,常与菟丝子、巴戟天、补骨脂等同用。 4、菟丝子 功效应用: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适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等。 5、补骨脂 功效应用: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冷痛,阳痿,遗精,尿频等。 6、桑螵蛸 功效应用:固精缩尿,补肾助阳。适用于肾虚不能固摄所致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等证。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47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治疗口苦的方子,国医大师亲授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中医如何调治口苦这个事儿。 我想跟你分享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女性,年38岁。 她什么毛病呢?就是从大概5年前开始吧,反复出现口苦症状,而且口中黏腻。右侧胁肋部位不舒服,似乎有些胀闷。 这个现象,在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加重。 但要命的是,她的心情,总是不愉快。 因为此人早年曾经恋爱失败,为此孤独地走过了30岁。30岁以后,她的身体逐渐发胖,而且又经历了两段不成功的感情。这让她心中非常苦闷。 终于,在38岁这一年,她的问题加重了。口苦口黏比往常严重了不说,而且下肢和颜面似乎出现浮肿,胁肋部位胀满不适,四肢沉重、食欲下降。 这个人以为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不好的病。她到医院检查,发现仅仅是脂肪肝而已。 怎么办?她想治疗,不再受这份罪了。 后来,经人介绍,她来到了中医名家李振华老师的诊室。 李师,是我非常推崇的一位中医大家,2009年被评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师已经在三年前仙逝了。 刻诊,见患者舌质红,舌苔黄腻,舌体胖大,脉象弦细。 李师寻思片刻,写了一张配伍。方见—— 牡丹皮12克,山栀子12克,当归10克,白芍药12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柴胡6克,莪术12克,山楂15克,鸡内金10克,枳壳10克,丹参15克,菊花12克,甘草3克。14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14剂用完之后,患者口苦现象大大好转,浮肿消失,心烦之感大减,但是双眼感觉有些视物模糊。于是,李师遵原方,加入木贼10克,栀子增加到15克。14剂,每日一剂。 到最后,患者诸症悉平,基本上没有任何不适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想跟你仔细探讨一下。 其实,口苦这个事儿,经常看我文章的人都该知道了,它和肝有密切关系。因为古人认为,口苦,主要原因就是胆汁之气上溢口腔。那胆气为啥会往上走,而不是往下走呢?因为肝气失常。肝气不调,则胆气不畅上逆,所以造成口苦。 在这个情况下,就得调肝。因此,中医在治疗口苦的时候,往往会想到清肝火、疏肝气之类的方法。 就这个女患者而言,显然,她的问题也出在肝。早年感情经历的不顺畅,令她长期抑郁满怀。肝郁日久,胆气上逆,出现口苦。她脉弦,说明肝郁,舌红,苔黄,说明有肝郁化火之象。 但是呢,这个人除了肝的问题外,还有脾的问题。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可以克伤脾土啊。所以当肝气不畅的时候,脾土运化受到影响,结果就是运化失常,湿邪内蕴。湿邪困积日久,会化热。再加上肝郁日久所化的热邪,于是就出现了湿热之邪。她的舌苔黄而腻,就是有湿热的表现。脂肪肝比较严重,体胖,也是湿热的体现。湿热之邪上泛口腔,不仅加重口苦,还令她口中粘腻。湿热之邪泛溢四肢,就造成了她颜面和四肢的浮肿、乏力。湿热之邪困阻脾胃,所以吃啥都不香。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疏肝清热,化湿健脾。李师的配伍,我再为你重复一遍:牡丹皮12克,山栀子12克,当归10克,白芍药12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柴胡6克,莪术12克,山楂15克,鸡内金10克,枳壳10克,丹参15克,菊花12克,甘草3克。 这个,其实是古方丹栀逍遥散的加减。其中,疏肝的事儿,交给了柴胡、青皮、香附、枳壳、郁金、白芍和当归。这些药,可以疏肝气、养肝血、柔肝体,清热的事儿,交给牡丹皮、栀子、菊花。健脾除湿的事儿,交给白术、茯苓、鸡内金、山楂。丹参和莪术,可以活血化瘀通络,以利气血运行。 这就是基本意图。 我为什么说这个呢? 其实,这种口苦、体胖、爱生气的人,在临床上是多见的。他们往往都有脂肪肝的问题,都有中医辨证属肝脾失调、肝郁化火的问题。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在单位坐办公室的,容易属于这个情况。这作为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很多人不拿它当回事儿。但是如果仔细追究,你会发现,他们的身体内环境是不够清澈的,甚至可以说是有点乱套的!持续这样下去,不但给自己的主观感受很不舒服,而且容易化生其他病变。所以说,这个问题,是值得当代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饮食不节者、生活压力大者,认真考虑的。 这个问题,我就说到这里吧。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领会。文中配伍,非专业人士,最好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我觉得,如果用得好,可以对肝郁脾虚、湿热内蕴的人,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45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八种补肾健脾的药,阴阳双补

1、十全大补丸成分:党参、肉桂、白术、炙黄芪、茯苓、熟地黄、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 适应人群:适用于容易出虚汗,疲倦、经常头痛的女性。 十全大补丸的功效:温补肾脾,治疗脾肾虚弱引起的盗汗、恶心、时有呕吐。 2、归脾丸成分:党参、龙眼肉、白术、当归、黄芪、木香、甘草、大枣、茯苓、酸枣仁、制远志。 适应人群:湿气过大导致的脾胃的脾气虚弱,不想吃东西,还有头晕脑胀的感觉。 归脾丸的功效:祛湿补脾,治疗食不下咽,不想吃饭,恶心、呕吐、腹泻的情况。 3、人参健脾丸成分:白术、山药、木香、炙黄芪、酸枣仁、蜂蜜、人参、茯苓、陈皮、砂仁、当归、制远志。 适应人群:适应于脾胃不好,湿气重导致的恶心、呕吐、拉肚子的情况。 人参健脾丸的功效:健脾祛湿补肾,治疗身体乏力,拉肚子,恶心,呕吐。 4、参苓白术散成分:白扁豆、薏苡仁、白术、山药、茯苓、砂仁、甘草、人参、桔梗、莲子。 适应人群:脾胃不好不想吃东西,身体觉得乏力,气短呼吸不动。 参苓白术散的功效:祛湿补脾气,治疗食少,拉肚子、无力。 5、八珍丸成分:甘草、党参、川芎、白术、当归、茯苓、熟地黄。 适应人群:不想吃饭,吃油腻的容易反胃。 八珍丸的功效:祛湿健脾,治疗脾胃虚弱。 6、桂附理中丸成分:肉桂、炙甘草、附片、炮姜、党参、炒白术、蜂蜜。 适应人群:经常胃痛,反胃,手脚冰凉的女性使用。 桂附理中丸的功效:补肾、祛湿、健脾。治疗肾脾两虚导致的肠胃疼痛。 7、附子理中丸成分:党参、附子、甘草、干姜、白术、蜂蜜。 适应人群:适用于脾胃受寒后,胃痛、呕吐、腹泻体质虚弱的患者。 附子理中丸的功效:温养脾肾,祛湿健脾。能有效的治疗微寒引起的恶心呕吐。 8、保和丸成分:炒麦芽、莱菔子、连翘、陈皮、茯苓、半夏、六神曲、焦山楂。 适应人群:适用于食物难以消化,胃胀,反胃,酸水倒流的患者。 保和丸的功效:健脾丸,消食导滞。治疗因为脾胃虚寒导致的食积。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都了解了关于 8 种健脾祛湿补肾的中成药,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的选择药物种类胃病。

罗怡兴

住院医师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1453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28条记录共3页
罗怡兴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6270 次
总文章 28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240 次
患者评价 2366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0-11-08 13: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