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肿瘤标记物是神马东东?

肿瘤标记物是神马东东?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张正元
我才40多岁,
 
怎么就得了肠癌,
 
还是晚期了?”
 
 
 
让王先生懊恼的是,仅仅半年前,他的体检状况一切正常,特别是几个肿瘤标志物没有一项异常,怎么只有半年时间,晚期肿瘤就找上门了?
 
 
 
王先生的悲剧并不是孤例,在各大医院的体检中心以及肿瘤科,那些只看重肿瘤标志物而忽视相应影像检查的病人并不少见,当他们确诊癌症后,都会忍不住抱怨:
 
为什么体检时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
 
肿瘤是什么时候跑出来的?
 
 
 
 
 
资料配图。来源:视觉中国
 
 
 
肿瘤标志物的“障眼法”
 
让他没能早早发现肠癌
 
 
 
王先生是一家国企的中层领导,身材削瘦的他工作很忙,不过王先生很注重每天的饮食,工作再忙也要保证按时的一日三餐。
 
 
 
半年前,单位组织了体检,已经步入中年的王先生把每年的体检当做一次大考,而这次的“考试成绩”很不错,除了肺部有些结节需要进一步检查外,同龄人开始出现的毛病在他身上一点都没有。
 
 
 
这其中,就包括肿瘤标志物,王先生检测的肿瘤标志物共有5项,这些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这样的体检结果,让王先生放心了大半年,直到一个月前,王先生出现了频繁腹痛,以为是胃部毛病的他,吃了几天胃药都不见好,这才想到上医院做检查。
 
 
 
直到做了肠镜后,医生才在王先生的肠子里发现了肿瘤,活检显示这已经是恶性肿瘤了。
 
 
 
“半年前体检完全没问题,怎么突然就有了肠癌?”
 
 
 
看到结果的王先生傻了眼,再翻出体检报告仔细看了一遍,肿瘤标志物正常,指检也正常,肠癌到底是怎么来的?
 
 
 
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医生仔细询问了王先生的病史,却忍不住摇起了头,“你太大意了,其实你的肠癌可以更早被发现的。”
 
 
 
原来王先生的父亲就是一位肠癌病人,翻出他的病理报告,发现两人的肿瘤细胞位置都出奇一致。
 
 
 
王先生有肠癌家族史,体检时更应该关注这个毛病,比如加上肠镜检查项目。不幸的是,王先生属于肿瘤标志物不敏感的人群,这项检测没法反映出体内的肿瘤情况,半年前的体检报告单看上去很健康,其实早已经埋下了隐患。
 
 
 
肿瘤多处转移
 
肿瘤标志物仍然正常
 
 
 
在王先生身上,肿瘤标志物像是在施展“障眼法”,让后知后觉的王先生追悔莫及,而更夸张的例子发生在71岁的毛奶奶身上,她体内的肿瘤已经多处转移,可肿瘤标志物仍然在正常范围内。
 
 
 
在杭州市肿瘤医院中医肿瘤综合科病房里,毛奶奶正在接受化疗,床边陪护的子女细心照护着。
 
 
 
“2年前,我妈妈莫名出现阴道出血,上医院一查确诊是子宫内膜癌,我们很快就接受了手术和化疗等治疗,可现在短时间内又出现了肺和腹部淋巴转移。”
 
 
 
 
孩子们看着备受病魔折磨的老母亲心里总隐藏着一丝自责,如果以前能重视体检,尤其是肿瘤指标的检查,或许就能更早发现问题,更早接受治疗说不定就不会发生转移。
 
 
 
2年前老太太第一次来做治疗时,全套15项肿瘤指标检查结果没一项异常。多数患者到了晚期基本上都会在肿瘤指标上有所表现,而毛奶奶如今已多处转移了,肿瘤指标依然是全部正常。
 
 
 
从大数据看
 
肿瘤标志物和肿瘤确诊的关系
 
 
 
那么,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和确诊肿瘤之间有什么关系?
 
 
 
浙江省人民医院做了统计,去年1-10月体检人数69725人,每一个人的体检套餐中都有至少4项的肿瘤标志物检查,近7万人的体检中,有99人确诊出肿瘤,而其中只有10人的肿瘤标志物显著升高。
 
 
 
换句话说,另外的89人的肿瘤标志物没有出现重大异常,而他们分别是通过CT、B超、胃肠镜等影像学检测发现问题的。
 
 
 
 
 
光看肿瘤标志物不能确诊肿瘤
 
为什么还要检查?
 
 
 
肿瘤标志物异常不意味着得了癌症,得了癌症肿瘤标志物也不一定异常。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确诊上只有参考意义,我们为什么还要在体检中做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因为在临床中,不同的标志物,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有些人因为肿瘤指标一点升高而乱了方寸,睡不着急,焦虑过度;而有些人不当回事,忌疾讳医,没按要求就诊。这两种态度都不正确。
 
 
 
对于肿瘤指标,对待原则是:
 
 
 
个别肿瘤指标略微升高,不一定得了肿瘤。应该正视、重视、理性对待,有时炎症也会导致升高,所以过半月左右复查并动态观察,结合其他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对于肿瘤指标二倍以上增高、进行性升高、几个指向同系统的指标同时升高,或者有肿瘤家族史、有肿瘤高危因素者,这几种情况临床意义都比较大。
 
 
 
为什么癌症发现都是晚期? 
因为很多人都在“假装防癌”
 
 
 
首先是技术限制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水平的问题。
 
 
 
比如以死亡率最高的肺癌为例,现实中,我国很多地区检查肺癌还在用X光片。
 
 
 
要知道,X光片检出早期肺癌的概率只有0~15%,非常低。通常,X光片所发现的肺癌基本已经属于中晚期了。
 
 
 
这是因为,43%的肺部面积和心脏、纵隔等组织重叠,早期肺癌很容易被当作慢性炎症治疗。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拍个正片就走人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上班族每年都有单位体检,却依然无法发现癌症的原因。
 
 
 
所以,虽然现状许多医学专家都在呼吁科学防癌,可是过了这么多年,但很多中国人都在假装做预防。
 
 
 
 
 
人人必知的8种常见癌症筛查
 
 
 
世界范围内,关于癌症筛查的研究有很多,有的已经达成较广泛的共识,也有相应的筛查指南或专家共识。
 
 
 
癌症筛查是一种更专业、针对性更强的体检方式。哪些人要做,要做哪些项目,怎么做,都是有讲究的,也正是其与一般健康体检的根本区别所在。
 
 
 
 
1、肺癌筛查:千万记住用CT
 
 
X光片检测肺癌,由于其分辨率低,因此检出率比较低,如果胸部X光片检查诊断是肺癌,临床常常就已经到晚期了。可以说,用X光片查肺癌,完全是在假装防癌。
 
 
 
专家建议:
 
用高清CT检测肺癌由于分辨率高,肺癌肿瘤在1厘米,甚至0.8厘米时即可被查出。建议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体检中把X光片换成CT。另外,更推荐大家用低剂量螺旋CT查肺癌,加上几个生物标记,检出率可以到90%以上。
 
 
 
2、乳腺癌筛查:千万记住用乳腺钼靶
 
 
有些人认为CT是万能的,其实并非如此。当CT用于乳腺癌检测时,存在灵敏度不高,对乳腺的特异性也不强的劣势。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会用红外线检测乳腺情况,这个也不推荐,因为红外线检测不是按国际标准,机器的性能差、灵敏度低、误差大,并且医生的主观判断强,现在的大医院里都不用这个方法做检测。
 
 
 
专家建议:
 
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首先建议通过乳腺钼靶照片来判断。相对于乳腺CT,核磁检查效果明显更好。 
 
 
 
3、宫颈癌筛查:千万记住用TCT
 
 
很多人一说检查宫颈癌,首先想到的是HPV检查,其实HPV是对病因的检查。真正有效检查宫颈癌的是TCT检查。
 
 
专家建议:
 
TCT即液基薄层细胞检测,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TCT宫颈防癌筛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发现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衣原体等。
 
 
 
4、前列腺癌筛查:千万记住做PSA筛查
 
 
 
体检中除了大家平时熟悉的腹部彩超。不过专家指出,腹部彩超却根本查不出早期的前列腺癌,甚至连确诊作用都没有。筛查前列腺癌,最好的检查就是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专家建议:
 
50岁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项目来排查前列腺癌。PSA价钱更加低廉,是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特异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5、食管癌筛查:千万记住做内镜检查
 
 
 
提到食管癌,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做什么检查。做好的方法就是做内镜检查。
 
 
 
专家建议:
 
推荐对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内镜检查,并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等精查,如内镜下没有发现可疑病灶,则定期随访;
 
如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则进行活检病理,根据不同的病理结果采取相应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比如轻度异型增生建议3年随访一次。
 
 
 
6、胃癌筛查:千万记住做胃镜检查
 
 
 
胃癌的筛查主要是胃镜检查,其他方法检出率都很低。
 
 
 
专家建议:
 
胃癌高危人群可考虑直接进行胃镜筛查。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则取活检送病理学检查,后续根据活检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
 
 
 
7、结直肠癌筛查:千万记住做肠镜检查
 
 
 
结直肠癌筛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肠镜检查。在很多体检中,很多人最不愿意做肠镜,往往会忽略。
 
 
 
专家建议:
 
45~75岁: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每年);或高灵敏度愈创木脂粪便隐血试验(每年);或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每3年));结肠镜检查(每10年);或CT结肠成像(每5年);或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每5年)。非结肠镜筛查试验的所有阳性结果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健康状况良好,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成年人应继续筛查至75岁。
 
 
 
8、肝癌筛查:千万记住甲胎蛋白+B超
 
 
很多人体检时都会选择做腹部B超,以为这样可以查出肝部问题,其实很容易漏诊。
 
 
 
专家建议:
 
高危人群(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年龄40岁以上,建议考虑每半年筛查一次,国内多数专家建议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发现异常进一步考虑CT或磁共振检查。
 
 
 
最后,请记住这些方法,千万别再“假装查癌”!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有网友问我,王医生,我现在每天胃里都不舒服,上网查了查就开始担心了,怕是胃癌。然后去做了个胃镜医生说是萎缩性胃炎,也开了药,但是还是不放心,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能预测是不是胃癌呢?我说有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肿瘤标志物。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正常是没有或者含量很少的,而在恶性肿瘤时,因为肿瘤代谢,变异,坏死等原因,导致生成了肿瘤标志物,此时在患者的血液、组织或者排泄物中就能找到这些肿瘤标志物。也就是说,找到了超过一定数值的肿瘤标志物,就基本代表确诊为癌症,胃癌有其特有的肿瘤标志物。

     

     

    胃癌的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肿瘤标志物其实非常多,但是要想成为公认的对诊断有帮助的肿瘤标志物需要有一定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也就是说需要很早地,很灵敏地预测出癌症(灵敏性),而且其他疾病并不会大量出现该肿瘤标志物(特异性)。胃癌最常用的有CEA、CA19-9、CA72-4。

     

     

    哪个肿瘤标志物更好呢?

    1、CEA:胃癌时该肿瘤标志物比胃镜可以更早2个月发现,因此,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但是CEA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仅为10.6%~57.6%,反而乳腺癌以及直肠癌时CEA更容易升高,似乎不是个最好的指标;

     

     

    2、CA19-9:CA19-9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 8.7%~50%,比CEA要高,但由于胰腺炎、胆管炎、胆石症、急性肝炎等患者 CA19-9水平也会异常升高,因此,似乎也不是个最好的指标。

     

    3、CA72-4:CA72-4灵敏度为 18.6%~58% ,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胃癌灵敏度最高的肿瘤标志物,特异度也大于90%,但是,似乎这个灵敏度也不足以说是个最好的指标。

     

    4、如果将上述3个指标都一起做了,灵敏度可达 88.9% 、特异度可达90.4%。因此,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比较以上某个指标哪个更好,而是联合CEA、CA19-9、CA72-4一起检测胃癌,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怎么预防胃癌呢?

    目前公认胃癌和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成为预防胃癌的首选策略。也就是说,对于有症状的胃病,尽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并根治是有效防止胃癌的措施。办法如下:

     

    阿莫西林:每日2次(餐后);


    克拉霉素:每日2次(餐后);


    胶体铋:每日2次(餐前);


    质子泵抑制剂:每日2次(餐前);


    如果青霉素过敏,阿莫西林改为左氧氟沙星(餐后);


    以上4种药物联合应用,共服用10-14天,因厂家不同剂量不同,按说明书服用。


    总结:

    肿瘤标志物可以比胃镜还早期发现胃癌,因此建议体检时加上肿瘤标志物;

     

    体检筛查胃癌的肿瘤标志物,建议联合检查CEA、CA19-9、CA72-4;

     

    同时也建议检查幽门螺杆菌,因为根治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预防胃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一般来说,肿瘤患者多少都会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

     

    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组织局部血管和我们体内的正常组织血管不同,这种血管比体内的正常血管更容易吸收营养,去供给肿瘤组织,使其异常快速增值。体内营养被肿瘤组织掠夺,势必会出现营养相对不足的情况。而且肿瘤会释放一些影响食欲和营养利用的代谢产物。

     

    其次,肿瘤患者会伴随肿瘤带来的临床症状,比如:疼痛,憋胀,咳嗽、咳痰等不适,这种不适绝大多数会影响食欲,导致摄入营养的减少。患者由于不适产生的活动减少、卧床等也会影响食欲。某些特殊类型的肿瘤患者,比如食管癌患者,多以进食困难为症状,直接导致进食量大幅度减少。胃癌、肠癌患者,大多食欲欠佳,进食后也难以充分消化,故而食物到体内无法成为营养物质被利用。

     

    最后,肿瘤患者的治疗方式,如:手术(术前术后的禁食、术后并发症、术后胃肠道的应激),化疗(直接导致的恶心、呕吐、无法进食),放疗(引起放射性食管炎,限制进食种类,吞咽疼痛等),都会影响营养的摄入与吸收。我国的肿瘤患者绝大多数存在营养不良,其中又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因经口进食量不足或临床补液量不足在持续加重营养不良,直接导致因营养状况不佳无法进行某些治疗,或直接死于营养不良。

     

    临床上最常用的判断营养不良的方法。临床医师主要通过查房初步判断患者营养状况。比如精神面貌,就是人看着精神不精神,脸色好不好,是可以流利对答,还是乏力卧床。另外患者进食量,每一餐饭都吃了什么,量是多少。活动情况怎样,能否自己穿衣吃饭,是不是有力气出去溜达溜达。然后看看患者是否比入院时消瘦、脱相、皮肤松弛无弹性。

     

     

    再有就是数据上的支持,体重如何,一般肿瘤患者要求最少一周测量一次体重,方便医生观察体重变化。短期内体重下降不是一个好兆头,就连正常人也一样,一个月体重下降超过10斤,会对健康有影响,就算是刻意减肥也要控制进度。除了体重,用软尺测量手臂和大腿及腹围,记录变化,也可以一定程度反应皮下脂肪,也就是营养状况。

     

    除此外,抽血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观察是否有贫血、蛋白低不低、各种电解质指标比如钠、钾、钙的情况,也可以辅助反应营养状况。临床上更精确的,还有综合各种情况的营养状况评分。

     

    出现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首先要保证正常饮食,如馒头、米饭等主食,尽量吃好消化的家常饭,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很多患者吃亲戚朋友送的方便面、罐装八宝粥、罐头、火腿等,并不适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补充牛奶、鸡蛋、瘦肉等即可。

     

    如果只能进流食,可以把水果、蔬菜等榨汁引用。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患者并不适宜吃太多补药和补品,这可能会花大价钱而收效甚微。如果患者实在无法进食,还有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多种解决方式。不同病种的患者对饮食的要求会有不同,具体的情况可以找主治医师咨询。

     

    国人普遍对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关注不够,只有关注,才能更好的对症处理,才能使患者进一步获益。

  • 肺癌早期隐藏性很高,很容易会在早期出现时被忽略掉,一般来说一旦被确诊,超过8成以上都是晚期的,往往会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其实有关专家学者表示,成年人每年都应该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而在健康体检时,很多人对肺部肿瘤标志物这项很不明白。那肺部肿瘤标志物是什么东西?常见的肺癌肿瘤标志物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肺部肿瘤标志物是什么东西?

    肺部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抗原,或肿瘤分泌的特殊蛋白,如癌胚抗原、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A153、CA125等,肿瘤标志物的异常改变只是提示有肿瘤的可能,并不一定就是肿瘤患者,具体诊断需进行进一步检查。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

    常见的肺癌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病理学分析,肺癌分为两种主要组织类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80%以上的患者是非小细胞肺癌。

    医学上,这两大类的肺癌对应的肿瘤标志物类型,也各不相同:

    (1) 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癌又称为燕麦细胞癌,临床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其相关肿瘤标志物主要有:NSE、ProGRP、CA125、Cyfra21-1、CA153。

    (2) 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高发种类,一般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及腺鳞混合性癌等。其相关标志物主要有:CEA、Cyfra21-1、 CA125、 CA153、TPA及SCC-Ag。

    以上就是关于肺部肿瘤标志物是什么东西的相关内容介绍,相信很多人对肺部肿瘤标志物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大家也不需要紧张,因为查出肺部肿瘤标志物化验数值高并不一定就是有肿瘤,具体还应该进行胸部的X线或者CT检查。

  • 体表肿物是指位于身体表面,发源于皮肤及附属器、皮下深部软组织而在体表可以触及的肿块。体表肿物的种类非常多,主要是根据其组织学来源分类的。本文会介绍最常见几种体表肿物,包含了良性的和恶性的肿瘤,从来源、部位、表现和治疗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尽量做到简单易懂。

     

    01 脂肪瘤

     

    1、来源:起源于脂肪组织的良性软组织肿瘤。

     

    2、部位:可发生于身体的各处,肩、背、颈、乳房和臀部多见。

     

    3、表现:质地柔软,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一般无疼痛。最初多为隐匿性缓慢生长,长大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极少恶变。多单发,也可多发。多发性脂肪瘤要考虑脂肪瘤病的可能,具有遗传倾向和家族性。

     

    4、治疗:如果无自觉症状,无碍外观和功能,可以不治疗。对于位置较深的,有触痛的,或者较大的影响活动的脂肪瘤建议手术切除。手术治疗也是目前唯一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02 黑痣

     

    1、来源:表皮、真皮层黑色素细胞巢状排列,是良性肿瘤。

     

    2、部位:全身各处都可能生长。

     

    3、表现: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其中交界痣和混合痣的交界成分有恶变可能。可凸出或不凸出皮肤,颜色为黑色、褐色或皮色,皮内痣和混合痣可有毛发,交界痣不会有毛发,边界清楚。发生于手掌、足趾及外阴部的黑痣几乎均为交界痣。

     

    4、治疗:痣为良性病变,每个人都长有黑痣,所以绝大部分都不需要治疗。手掌、足底、外生殖器处的黑痣易发生恶变,建议密切观察,及时手术切除。另外,如果痣出现不断增大、形状不规则、破溃出血、瘙痒刺痛、周围出现“卫星灶”等情况,都提示有恶变可能,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明确。

     

     

    03 皮脂腺囊肿(粉瘤)

     

    1、来源:由于皮脂腺导管阻塞,腺体内分泌物聚积而形成的囊肿,多见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年。

     

    2、部位: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躯干次之。

     

    3、表现:呈圆形或卵圆形,质软或稍有张力,高出皮肤,表面光滑。中央可见黑色小孔,从小孔可挤出白色恶臭味内容物。常继发感染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破溃流脓。若处理不当,病情会有反复。少数会进展为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

     

    4、治疗:手术完整切除囊壁及内容物,若囊壁有残留,会增加复发几率。彻底清创,精细缝合。急性感染期的皮脂腺囊肿,应先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考虑手术。

     

     

    04 皮样囊肿

     

    1、来源: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导致表皮细胞偏离原位,沿胚胎闭合线处形成的先天性囊肿。

     

    2、部位:好发于眼眶、眉弓外侧、鼻中线及口底部。

     

    3、表现:好发部位的皮下肿物要高度警惕皮样囊肿可能。半数患者出生时即已出现,表现为缓慢增大的皮下结节,质地可软可硬,肿物位置深,常与下方骨膜粘连,活动度差,不易推动,一般无瘙痒疼痛。

     

    4、治疗: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时建议积极手术治疗,皮样囊肿囊壁较薄,内包裹有毛囊、汗腺、皮脂腺、毛发、纤维组织等,且位置深,与骨膜粘连较重,手术难度较大,应彻底切除囊肿和粘连的骨膜,否则术后极易复发,二次手术难度明显增大。

     

     

    05 神经纤维瘤

     

    1、来源:神经系统来源的良性肿瘤。

     

    2、部位:可分布在全身各处的真皮或皮下,严重者也可以累及深处组织。

     

    3、表现:缓慢生长的无痛性结节或肿块,质地松软,面部的体积较大的神经纤维瘤会严重影响外观和功能,例如上睑部神经纤维瘤遮挡视线,面中部神经纤维瘤拉扯鼻和口唇移位。若同一患者有多个神经纤维瘤,周身有6个以上的咖啡牛奶斑,合并有骨骼的异常,有腋窝或腹股沟雀斑样色素斑,有家族遗传史,应考虑I型神经纤维瘤病。

     

    4、治疗:单发的或数量较少的体积适当的神经纤维瘤,可以考虑手术完整切除。对于多发的或体积很大的神经纤维瘤,手术无法全部切除,应重点去除影响功能的瘤体。神经纤维瘤往往血供丰富,大的神经纤维瘤应备血,往往不能完整切除,术后复发可能性大。

     

     

    06 黑色素瘤

     

    1、来源: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

     

    2、部位:好发于下肢和会阴部,其次于头、颈、上肢。

     

    3、表现:早期为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病损,或者原有黑痣突然扩大、色素加深。病变逐渐隆起,可呈结节状或菜花状,表面易破溃出血,病损周围可以有色素脱失,周围可以有卫星状病灶。可伴有淋巴结肿大。 

     

    4、治疗:手术治疗仍为首选方法。手术需要扩大切除,保证切除范围,继发创面需要皮瓣或植皮。肢端的病变需要性截指(趾)手术,若淋巴结有转移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助以放、化疗和免疫治疗。

     


     
    07 皮肤基底细胞癌

     

    1、来源:来源于表皮基底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

     

    2、部位:好发于头、面、颈等处,与日光照射相关。

     

    3、表现:早期可表现为边缘隆起的圆形斑片,伴有暗褐色浸润的小结节;或表现为淡红色苔藓样丘疹,伴有浅表糜烂、结痂或溃疡。后期逐渐扩大,进展为中央凹陷溃疡,呈大片状侵袭性坏死,可以深达软组织和骨组织,边缘为珍珠状隆起。

     

    4、治疗:发现后应尽早手术,扩大切除,术中通过冰冻病理检查明确性质以及切缘是否切净,修复创面,必要时放射治疗。

     

     

    08 皮肤鳞状细胞癌

     

    1、来源:来源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恶性肿瘤。

     

    2、部位:好发于头、面、颈等部位,与日光照射相关。

     

    3、表现:早期为红色硬结,逐渐进展为斑块或结节,表面形成溃疡;或者进展成菜花状,基底有浸润,边界不清。易出血。癌组织发生坏死,脓性渗出,产生恶性臭味。

     

    4、治疗:发现后应尽早手术,扩大切除,术中通过冰冻病理检查明确性质以及切缘是否切净,修复创面,必要时放射治疗。

     

     

    写在最后的话:

     

    对于大多数体表肿物,都是良性病变,可以密切观察,而不是着急手术切除。

     

    符合手术指征的肿物,才会考虑手术切除。孙医生总结了几条手术切除的指征,能覆盖大部分体表肿物的规律,但一定是不全面的,需要大家辩证着使用:

    ①肿物性质为恶性或者有恶变倾向;

    ②肿物严重影响生理功能,例如张口、闭眼、听力等,且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③肿物伴有疼痛、瘙痒,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④面、颈部肿物,特别介意影响外观和形象;

    ⑤激光治疗后再次复发的肿物。

     

    很多人会有疑惑,如何判断肿物是否为恶性。其实专业医生也没法保证自己能准确判断每一个肿物的性质,诊断性质的金标准是行病理检查。

     

    孙医生提供一个简易版的判断标准,适用于大部分体表肿物,共各位参考,符合以下症状的时候,需要警惕肿物为恶性的可能:①肿物进行性增大;②肿物形态变得不规则;③肿物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清;④经常性的破溃。

     

    当然,如果怀疑有恶性的可能,一定要尽早来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最后,祝每位朋友健康快乐。

  • 之所以又叫做老年性血管瘤,是说中老年人发病多一些,而且70岁的老年人得的比较多。这种血管瘤老百姓也会把它们叫做血管痣,对人们的健康没什么影响,如果不是很大可以不用治疗。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什么是老年性血管瘤?

     

    老年性血管瘤,又叫做樱桃样血管瘤。俗称血管痣。

     

    因为它是血管瘤,所以它是血管痣的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也可见于年轻人。可以长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以躯干部为主,在手足和颜面一般比较罕见。

     

     

    皮疹一般称鲜红色,像成熟的樱桃,所以叫做樱桃状血管瘤。一般直径在1-5mm,高出皮肤1-2mm,半球状、质软,压之可褪色,数量多少不等,随着年龄增大会增多。

     

    有的丘疹周围可有贫血晕。一般是不疼不痒,没有任何自觉症状。而且这个病对健康没有任何影响,仅仅是影响美观。

     

    青少年长不长老年性血管瘤?

     

    这个病叫做老年性血管瘤,并不只是老年人独有,有些青少年也有发病。这个命名可能是由于当时医学不发达造成的。

     

     

    但是究其原因,现在仍没有明确答案,有人说是由于皮肤老化引起的,有人说和年龄增大有一定关系。但是有人怀疑的和体内病变有关,纯属无稽之谈,因为至今仍然没有证据支持。

     

    有些人会问这个东西有什么办法去除吗?

     

    这个当然是可以的,而且非常简单。用冷冻,电解,电灼,激光等方法都可以去除。

     

    只要是破坏了增生的血管组织就可以了,好了以后有可能会有一个白色的小瘢痕。当然一些皮肤愈合能力好的人,可能和正常人一样,看不出任何瘢痕。

     

  •  

    骨肿瘤是一种发生在骨骼或各种骨组织内的肿瘤疾病,骨肿瘤当然也会有良性与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通常对比来说容易根治,并且预后情况是良好的。相反的,恶性骨肿瘤病程发展就会比较迅速,而且预后的效果不佳,容易导致死亡。

     

     

    恶性骨肿瘤对比其他肿瘤发病率没有那么高,但一旦发生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因此,我们要尽量注意避免恶性骨肿瘤的发生以及发展。一般来说,普遍常见的骨肿瘤都为良性骨肿瘤,而恶性骨肿瘤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当然,也有其他按系统等方法进行分类的。

     

     

    骨肿瘤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

     

    目前,医学上没有相当明确的病因,通常会认为是一些基因突变而引起的。骨肿瘤通常的临床症状,首先是肿瘤所在的部位的骨组织或者骨关节有肿块出现,并且可能伴有疼痛感。再者,就是疼痛感加剧,周边的血液循环减缓有麻木的体感,骨关节运动异常。

     

    最后,确诊是骨肿瘤的话,部分的骨关节有活动性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产生骨折,触摸有硬块并且有按压痛。有些肿瘤的快速肿大可致周围血管的血液流动量加快,与之对应的局部皮肤就会发热红肿。不同部位的骨肿瘤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我们大家要密切注意。

     

     

    如若不幸患上骨肿瘤,要及时就医确认肿瘤位置以及大小,良恶性与否,尽快地采取肿瘤的切除手术。正常情况下,骨肿瘤的切除手术是最有效以及最重要治疗骨肿瘤的方法,大家一定要正确对待。

  • 最近一篇关于马兜铃酸致癌的论文,引发热议,直接“躺枪”的就是马兜铃了。那么,马兜铃就真的不能使用吗?这可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毕竟中医和西医的套路是不一样的,思维模式也大不相同。那么,马兜铃在古代名医的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宋代著名的儿科学家钱乙的临床经验。钱乙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方子,名唤补肺阿胶散,这个方子由阿胶﹑杏仁﹑马兜铃﹑甘草﹑粳米﹑牛蒡子等药物组成,具有补肺清火的作用,适用于肺虚有火,嗽无津液而气哽者。

     

     

    补肺阿胶散的药物组成比较简单,方中用马兜铃清热降火;牛蒡子利膈滑痰;杏仁润燥散风,降气止咳;阿胶清肺滋肾,益血补阴。中医认为,气顺则不哽,液补则津生,火退而嗽宁,这个方子的前四味药基本能够完成使命,但为了效果更好,遵循“土为金母”的五行生克原理,加上甘草、粳米以益脾胃,这样有助于更好的补肺清火。

     

    对于钱乙这样医术高明的医学家,能够巧妙的运用马兜铃,那么,马兜铃的作用又有哪些呢?历代名医对马兜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明代医学家倪朱谟在《本草汇言》中如是说:“马兜铃,清肺热定喘嗽之药也。究其味苦而兼辛气寒,性速而且轻扬,苦善下泄,辛善横散,寒善去热,轻扬而速颇能开达。故《开宝》方主肺热痰嗽不清,甚致喘胀而气促者,屡获奇功。此药寒平和缓,不滑不燥,不烈不泄,厥状类肺,故能入肺除热,气降热除,痰嗽喘促自是平矣。”

     

    那么,马兜铃这个中药,在明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的眼中又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马兜铃的描述是这样的——“马兜铃体轻而虚,熟则悬而四开,有肺之象,故能入肺。气寒,味苦,微辛,寒能清肺热,苦辛能降肺气。”

     

    对于马兜铃的作用,《开宝本草》认为马兜铃可以治疗“肺热咳嗽,痰结喘促,血痔瘘疮”等症;而甄权认为马兜铃可以治疗“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止”等症,张元素则认为,马兜铃具有“清肺气,补肺,去肺中湿热”等作用;孙思邈认为马兜铃还可以用来治疗“水肿”。

     

     

    而近代医家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指出:“宣肺之药,紫菀微温,兜铃微清,皆能疏通壅滞,止嗽化痰。似此二者,有一温一清之分,宜辨寒嗽热嗽,寒喘热喘主治。究竟紫菀本非大温,兜铃亦非大寒,而能抉壅疏通,皆有捷效,洵乎同为肺金窒塞之良药矣。”

     

    纵观中医历代名家,对于马兜铃的运用也是至臻纯熟的。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中医对中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念上,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仅仅从药物的化学成分来讲,那中医就无药可用了。毕竟,中医与西医的方法论是不一样的!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