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曾先生,今年49岁,是一个"资深"的吃货,身高1.75cm,年轻时体重只有130斤,经过不断的"努力",现在体重已经突破220斤,没事就在家研究一些美食,尤其钟爱红烧肉和油炸食物。
在几年前曾先生做体检时就查出血脂偏高,当时医生劝告他要减肥,一些高脂食物就不要再吃了,他也确实忌了几天口,可是最终还是抵抗不了美食的诱惑,觉得一天不吃肉浑身都是难受的,甚至感到乏力,于是就恢复了之前的饮食。
最近一段时间,曾先生频频出现头晕的感觉,并且四肢还有些僵硬,但他没当回事,觉得可能是缺乏睡眠了,可就在一天晚上吃过饭后,准备下楼溜达会,刚走到楼下,突然感到眼前发黑,紧接着倒地不起,过路人看到后,拨打120将其送至医院。
经检查,曾先生脑内大部分堵塞,虽说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可今后离不了轮椅了,落下偏瘫。
医生叹息:其实身体已经"接二连三"发出提示了,只是你每次都错过!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韩猛祥根据多年来临床经验总结:脑梗并非悄无声息,身体给出的提示希望你别不当回事。
1、频繁头晕
最近一段时间,频繁出现头晕的感觉,且很难缓解,或许是脑梗来临信号。
脑部血管堵塞后,会直接影响到心脏对脑部的供氧量及供血量,导致脑部缺氧、缺血,损伤脑组织,出现频繁头晕感。
2、肢体僵硬
肢体僵硬,往往也是脑梗来临的重要信号之一。
脑部的中枢神经起到控制四肢活动的作用,若脑部血管出现堵塞,流至脑部的血液则会减少,影响到中枢神经的正常运作,控制肢体的能力减弱,出现肢体麻木、不协调、僵硬等异常。
3、哈欠增多
困倦的时候打哈欠,是极为正常的一件事,若休息充足,哈欠却异常增多,或许是脑部血管堵塞的信号之一。
脑血管堵塞,氧气就无法正常运输至脑部,脑部则会严重缺氧,此时会通过神经给身体传递缺氧的信号,身体则会通过肺部扩张(打哈欠)方式以回应大脑,故而哈欠增多。
2种食物,劝你少吃,或是脑梗"推进器"
食物1:动物内脏、肥肉
红烧肉、动物内脏这些食物深受大众的喜爱,虽说味道好吃,但切记不能多吃,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胆固醇、脂肪较多,经常摄入或会升高血脂,导致血压粘稠,影响血流速度,增加脑梗出现的几率。
食物2:油炸食物
食物经过油炸后,味道确实翻倍增加美味,表层被满满的油脂包裹,外焦里嫩,口感极好。
但是这些食物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有损血管健康,并且其中含有的油脂也可能会引起血脂升高,劝少吃。
预防脑梗,拥有健康的血管是关键,建议做好2件事
1、多运动
想要预防脑梗,降低血脂,运动是关键。
运动时可以加速血液中脂类物质的燃烧速度,将多余的脂类物质及时代谢出血管,预防血管堵塞。
并且运动对于加速新陈代谢也很有帮助,可以有效将血液中毒素加速排出,有效降低了血管病变的几率。
此外,运动时会出汗,而排汗也是一种很好的排毒方式。
温馨提示:建议高血压患者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切勿做剧烈运动,或会给血管增加压力。
2、多喝水
《本草经》中记载:常喝水可以加强身体代谢毒素的速度,并且可有效降低血液浓度,预防脑梗出现。
小贴士:少熬夜
"熬夜",现已成为诱发脑梗的一大因素了。
经常熬夜可能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会使血管失去弹性,变得脆化,增加血管病变的几率。
建议早睡早起,少熬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据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脑梗离世的人数已经高达200万。而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听说脑梗的案例,说明脑梗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危害国民生命健康的最大祸根。
脑梗其实就是人们俗称的中风,它一般是由脑部长时间缺血缺氧引起的,主要诱因是血管堵塞或者血管破裂。在过去,脑梗基本可以说是老年人的专利,但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导致脑梗在近年来呈现一个年轻化的趋势。
大多数脑梗都是“吃”出来的,这些食物比肥肉还伤血管,吃一口相当于喝一桶油
肥肉经常被视为不健康的食物,因为它饱含脂肪,吃多了,容易导致血管负担过重,脂肪堆积过多,造成血脂迅速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但其实还有一些食物比肥肉还伤血管。
1、高胆固醇食物
人体每日都需要一定的胆固醇,这样才能维持血脂代谢平衡,但不是摄入胆固醇越多就越好。如果摄入过多,会扰乱体内的血脂平衡,并且会使大量脂质堆积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高胆固醇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猪血、猪脑、蛋黄、鱿鱼等。
2、高盐分的食物
现代人追求重口味,喜欢吃腌制类的食物,殊不知,这类食物盐分过多,经常吃的话,很容易增加血液浓稠度,减缓血液循环速率,也容易使脂肪颗粒聚集,形成斑块,造成血管狭窄。
3、高糖量的食物
糖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物质,但如果摄入过多,同样对血管不利,首先是会导致血糖升高,其次糖会转化成脂肪,也会升高血脂,而且糖量过多,血管的代谢负担也会加大。
身体这4处“不对劲”,多半是血管出问题,小心脑梗登门
第一处:手指
血管堵塞,肢体缺血,可能会影响活动神经功能,从而导致手指麻木,无法正常合拢、攥拳、拿东西,甚至会有部分手指出现刺痛感。
第二处:舌根
脑部血管堵塞,中枢神经失控,容易使舌根发硬。从而出现流口水、嘴歪斜、易呛咳、咬舌头等各种异常迹象,一定要十分谨慎。
第三处:眼睛
当脑部供血供氧不足的时候,视网膜神经也会受影响,从而引起间歇性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不清等问题,还伴随着恶心、头晕等情况。
第四处:下肢
同样的道理,肢体活动是受大脑调控的,当脑部出现缺血缺氧现象时,下肢势必受到影响,很有可能出现偏瘫、腿脚无力、麻木、抽筋等各种不适,甚至走路会有跛行现象。
要想预防脑梗登门,最关键是要保持血管的通畅,虽然我们无法阻止血管的生理老化,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并通过饮食等各方面来减缓血管的老化速度。
若想远离脑梗,尽量不要做2件事
1、不要剧烈运动
很多中老年人都有晨练的习惯,这是好事,但如果不注意运动的节奏和时间,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或者运动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血压波动,从而诱发脑梗。
2、不要情绪激动
情绪的波动,其实对血管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大喜、大悲、大怒的时候,血压会迅速升高,容易撑爆血管。所以保持情绪稳定很重要,平时也要经常疏解自己,不要被负面情绪包围。
73岁的张奶奶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前段时间,张奶奶突然感觉剧烈头痛、呕吐,且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没有力气。
家人赶紧送张奶奶去医院看急诊,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脑出血,量约5ml!询问病史,结合他目前血压、血糖等化验检查,初步确诊为阿司匹林导致的脑出血。这个案例告诉大家,虽然阿司匹林是比较安全的经典药物,但是长时间也有可能会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为什么阿司匹林有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很多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降低,储备能力下降,常会导致血栓的形成而引起脑血栓及脑梗死。
对于老年脑部血栓的预防,临床多会采取保守的药物治疗,首选的药物就是采用阿司匹林来防止血栓形成。但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会带来副作用,脑出血就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阿司匹林为什么会导致脑出血?这可能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1的失活,进而阻断血栓素A2生成,最终完成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导致患者凝血功能下降,最终发生脑出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出血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有三类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风险较高,如需要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以及存在着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这三类患者要慎用阿司匹林,服用时可能需要减量,实在需要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按医生交代的用法用量服药。
2)正在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存在幽门螺杆菌阳性、七十五岁以上高龄患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的使用情况,建议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或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预防治疗。
3)肾损害患者;严重的肝功能障碍患者;对其他镇痛剂、抗炎药或抗风湿药过敏的患者;花粉性鼻炎、鼻息肉或慢性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过敏性症状)的患者;同时使用抗凝药物(低剂量肝素治疗除外)的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慢性或复发性胃或十二指肠病变患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痛风患者等慎用阿司匹林。
除了上述3点注意事项,孕期服药也需特别谨慎,因为动物试验在妊娠头三个月应用阿司匹林可致畸胎,在妊娠后三个月长期大量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
在妊娠的最后两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另外,儿童或青少年服用可能发生少见但致命的瑞夷综合征。
那既然阿司匹林有脑出血风险,为何医学界还一直推荐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这是因为大数据统计表明,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发生率非常低,如果不用阿司匹林则导致脑中风的几率要多得多,权衡利弊,使用阿司匹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因此还是需要继续使用。
而且只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正确地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记住以上注意事项,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不会有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且能从服用阿司匹林中获益更多。
前段时间广州一个28岁小伙子-小陈,经常熬夜加班,后来出现口齿不清,视力模糊,眩晕等症状,经过检查确诊为脑梗。
那么现在脑梗这类疾病越来越年轻化,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辨别呢?有请本周大医生—京东健康特邀嘉宾金铂医生为大家详解。
提到脑梗,我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中老年人群,但其实脑梗这类疾病已经呈现年轻化趋势。主要还是由于当下生活节奏较快,年轻人群压力大,情绪不稳定,饮食不规律所导致的。所以无论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应该提高健康意识,降低脑梗的发生几率。
发生脑梗的征兆
1. 头晕:
脑梗者会频繁出现突然性头晕,过几秒后又恢复正常的情况,这很可能是因为脑部短暂性缺血导致的,需要多加注意。
2. 爱打哈欠:
经常不明原因的打哈欠要引起重视,也很可能是脑部供血不足会引起脑部缺氧而引起的,即使是休息好也得不到缓解。
3. 看东西模糊:
出现眼前突然看不清物体或黑蒙的情况,数秒或者数分钟后又恢复正常,这也要警惕脑梗。因为脑血管堵塞,大脑颅内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夏季如何避免脑梗?
正确的生活方式很重要,但是夏季更应该注意另外三点。我的方法是健康一杯水,随身一把扇,一个闹钟。
1. 补水:
有人以为喝淡盐水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早晨是人体血压的榜首顶峰,喝盐开水会使血压更高,危害健康。所以喝水还是以清水为主,没有特殊情况下,每天需要喝约1500-2000毫升即可,记住要平均分配在不同的时间段。
2. 扇子:
我们知道高温会使得体内血液循环紊乱、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压升高、从而大大增加了脑血管发病风险。外面热,屋里冷,这种忽冷忽热会让血管忽而收缩忽而扩张,诱发脑梗,所以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10度。
3. 闹钟:
不正确的午睡,容易增加脑梗风险。如午睡时间过长、中途突然被闹钟惊醒,都可能增加脑梗的风险。饭后半小时后午睡30分钟左右最合适,闹钟声音不宜过大,避免惊醒,发生脑梗。
学会了以上方法能帮助大家降低脑梗发生的风险,夏季是脑梗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再次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规律作息,时刻关注身体健康变化。
讲解嘉宾 | 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金铂 京东健康在线问诊专家团成员
编辑 | 黑凤梨
医学上显示,百分之八十的人早上起来脾气不好,都是因为晚上没睡好。天气已经变得不再是像夏天那样,天气炎热的让人睡不着。在这个适宜睡觉的温度下还睡不好的人,肯定更加烦恼。相信每个人睡不好的时候,不是做梦就是半夜醒来,醒来之后就特别精神,很难再睡着。在这样的生物节律下,人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睡不着内分泌失调,对人体造成伤害,久而久之,身体感性记忆造成失眠加重,疾病缠身。
失眠多梦,脾气日渐上涨的原因有哪些?
1、疾病因素
当你身上出现某些疾病的初期症状时,可能你的身体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或是没有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造成晚上很难进入睡眠。比如当你患有肾功能衰竭、夜尿症或是心肺疾病等,包括皮肤病,会引起瘙痒和起疹子,都会导致晚上睡不着。
2、药物因素
失眠多梦或许也是由于使用了某种不正当的药物引起的,最近有没有摄入可能让神经兴奋的药物类产品,包括在临睡前是否喝了咖啡或者摄入酒精等。这类失眠经常是因为反射神经被刺激引起的,太过兴奋而导致睡不着,身体异常清醒。
3、情绪因素
情绪是主导疾病的“催化剂”,很多人不能正常的面对自己的情绪,常常采取的方法是忽略、或是过分注重,都会导致情绪影响失眠做梦。现代生活里的人,更多的选择默默承受的比较多,长期压抑自己内心,晚上焦虑不安的心情,就会产生失眠的现象。而过分在意自己情绪的人,更会被情绪左右,不能自己。
4、梦感
晚上很容易做梦,经常梦绕纷乱,醒来也是头晕疲困的,诱发第二天的情绪状态很不好,还可能伴随记忆力下降的症状。睡眠中梦也起着生理作用,不了解梦感的人会对梦过分的解释,造成自身对睡眠中梦的恐惧,不敢入睡。当情况不断加重,失眠多梦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
5、环境
太强光亮刺激的环境下,人很难进入睡眠状态。包括温度的不适宜和枕头床褥的不舒服,都会导致失眠多梦。
失眠之后,人身体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
初期失眠的人会在白天更容易昏昏欲睡,思路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表达不好,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
2、情绪失控。
长期睡眠不足,睡不好的情况下,情绪不好掌控,更容易发怒和生气,行为也比较偏激。
3、神经中枢紊乱。
失眠刺激神经,长此以往造成神经衰弱,大脑记不住事情,健忘和记忆力下降,大脑失去决策能力和灵活性,创造思维也被限制,可能言语表达都会受到影响结结巴巴。
4、肥胖。
长期的睡眠不充足,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糖和脂肪的代谢混乱,不能正确的消耗脂肪或者吸收能力受到影响,导致人越来越胖。
5、高血压。
大脑的自主神经失调,收缩压和舒张压受到影响,导致高血压的产生。并且持续的高血压还会导致心和脑受到伤害。
6、抑郁症。
长期睡不着,想得多的环境引导下,神经持续衰弱,心理受到损伤,压抑和焦虑,严重导致抑郁症。
医生:3招让你没烦恼,好好睡一觉
第一招:热水泡脚
我们的脚上静脉直通我们的大脑,因此可以经常按摩放松脚部,可以做做足疗或者用热水加上中草药泡脚,放松自己的心情和神经,促进更好的睡上一觉。
第二招:按时睡觉
科学的安排睡觉时间是很重要的,养成惯性,十点准时睡觉,睡觉前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坚定睡觉的信念,远离手机。
第三招:喝安神茶
晚上睡不着也不要选择使用安眠类的药物,可能会损伤身体健康。中医推荐大自然中常见的草本可帮助促进睡眠:茯苓、百合、酸枣仁、莲子、大枣、核桃仁、大麦、甘草、佛手、桑葚。茯苓帮助缓解身体水肿;百合、酸枣仁宁心安神,镇定情绪;莲子、大枣、核桃仁和大麦维持记忆力,保护大脑不受伤害;甘草和佛手、桑葚杀菌消炎,提高免疫。
脑卒中每年夺去1万2千人的宝贵生命。
脑卒中是全民极为关注的重大疾病之一,分为“出血性卒中”(17%)和“缺血性卒中”(83%)两种。据国内死亡原因统计,脑血管病是国内死亡原因中10大死亡原因中的第4位,共夺去11846条生命,平均每44分钟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
而且国人对脑卒中的恐惧更多的是癌症,除了高致死率外,最大的担忧是卒中所致的失能问题,根据卒中登记数据库,首次卒中一个月、三个月、55.58%、51.72%的首次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的失能比例分别为61.2%、3个月、51.72%,可见脑卒中对身体功能的严重损害程度。
无论你是糖尿病、心脏病患者还是小中风(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一定要做好预防中风的工作。这些“小中风”中,脑部小血管阻塞,发生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5到20分钟,24小时内就能恢复,不会对身体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当时间一过身体就会恢复正常。
与之相比,另一种更轻微的中风称为“小洞性脑梗死”,是发生在大脑末尾稍小血管的栓塞,因为会留下直径小于1.5公分的小孔,称为小洞性脑梗死。
上面提到的这两种类型的小中风,虽然症状会很快消失,但它是更严重脑卒中的先兆,医生估计再发中风的机率是一般人的4-5倍,因此必须要小心。
调查结果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11.6%的人怀疑有过小中风,40-64岁的人群中,3.41%的人怀疑有过小中风,但竟然有37%的人未作进一步检查。
将近70%的人没有进行体重控制,这表明国人并不重视小中风的威胁。
这项研究表明,80%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病前5-10天内经常打哈欠。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时,脑管腔变窄,脑缺血缺氧加重,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刺激呼吸中枢,不断打哈欠,是中风预警的重要信号。
突如其来的,不可控制的流口水,口齿不清,失语,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情况,都可能是中风的征兆。
短暂的视觉障碍,或视野缺失,有时单眼暂时性的视觉模糊,复视,或因视网膜暂时性缺血,造成突然间的眼间黑眼圈,看不见东西,但过了一会儿又能看到东西,被认为是脑卒中最早的警报信号。
突然间感觉单侧手或脚无力或麻木,瘫软完全不动,即为中风症状。
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出血或阻塞而压迫脑神经,造成头痛或眩晕,或失去平衡感和身体协调,导致走路偏斜或跌倒,也可能是中风的症状。
如今,医疗团体普遍认为,应将小中风与脑卒中同等对待,而不应分开。对于小卒中患者,应立即送医急诊,并留院一至两天,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以及心脏辅助检查,以查明卒中原因和危险因素,防止小卒中复发或加重,以便尽早对症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增快,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不良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导致脑梗,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脑梗以前多发于中老年人,但是近些年来不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那么问题来了,脑梗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们又该如何提前预防脑梗呢?今天医者良言,在这里,仔细为您说清楚。
脑梗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脑梗死亡率偏高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送医太晚导致就医不及时,就医过晚,脑梗病情恶化,所以死亡率就很高。
其实,脑梗大多都是"拖"出来的!
在发生脑卒中之前,大部分人会有一些“小中风”的症状,小中风又被医生称之为“暂时性缺血中风”。
其常常发生在中风前几天之内,不过因小中风的症状较轻,病发时间短暂且症状较常见,所以经常被大家无视。但是如果置之不理,三个月内中风几率可高达30%至50%。
所以说,及早发觉“小中风”,对预防中风来说异常重要。
首先,脑梗来临前, “小中风”会有哪些征兆呢?
1、头晕,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眩晕,走路不稳或者跌倒的情况,一般持续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在1小时之内会有所缓解,可以反复发作。
2、短暂性的视力障碍,视力表现为一过性的事物模糊或视野缺损,或者复视,这种现象一般在一个多小时之内可以自行缓解,这也是较早的脑梗预支信号。
3、语言和精神的改变,是指突然出现讲话不清楚,失语或者不会写字,或者个性突然发生变化,不说话,淡漠,脾气暴躁,烦躁不安等,或者会出现遗忘,回答问题不正确等,这些都提示早期脑梗的症状。
4、表现为困乏或者嗜睡,病人不断的打哈欠,是中枢神经缺氧的反应。
5、是躯体上的感觉和运动的异常,如发作性的一侧肢体的麻木,无力,有的病人可能拿东西的手突然失力,或者是原因不明地突然的晕倒,跌倒,也叫触发,或者是突然性,嘴歪,眼斜,持续时间一般在1小时之内,可以完全缓解,可以反复的发作。
6、剃须刀落地现象,它是指病人在刮脸的过程中,当头转向一侧的时候,忽然感到拿剃须刀的手臂没力,剃须刀落地,同时伴有说话不清,但在一两分钟会完全的恢复正常,这主要是因为颈部转动的时候,加重了硬化的颈动脉的狭小的程度,导致大脑的一过性缺血。
7、一过性黑蒙,指的是眼前突然发黑,很快几秒或者几分钟就可以完全的恢复正常,没有恶心,头晕,也没有其它的不舒服。
8、还有些其它的先兆,比如突然流口水、恶心,呃逆或者是血压波动,伴有眼花,耳鸣等,这些也都是脑梗的前兆。
那么,得了脑梗,如何锻炼恢复的最快呢?
第一是按摩与被动锻炼,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家人要对瘫痪的肢体进行按摩,防止肌肉的萎缩,包括伸膝、屈膝、伸肘、屈肘手指这些被动活动,稍微能活动的患者,可以在他人搀扶下,锻炼腿、胳膊;
第二是循序渐进的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
第三是上肢的训练,包括先进行伸 、抬胳膊,最后要进行精细的康复训练。
脑梗的发生大多和我们平时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所以,想要降低脑梗几率,尽量少吃以下几种食物!
1、高油食物
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经常食用大鱼大肉或外卖等高油食物的习惯,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升高。这使得血脂沉淀增多,血栓的形成几率也大大升高,会使得患脑梗的几率更高。
2、高盐食物
过多的摄入盐分对身体伤害比较大。相信大家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医生说,低盐饮食,有益健康。食盐中的氯化钠在血液中堆积,会造成钠离子滞留,引发血管平滑肌细胞肿胀,使血压升高。动脉斑块受冲刷容易剥落,随着血液流动。一旦堵塞脑血管,脑梗就离得不远了。
3.含糖量高的食物
甜点、蛋糕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会加速血管的病变,增加血液粘度,会影响血液对脑部的正常供应。
另外,除了饮食,在喝酒和饮料方面,也需要注意!
在喝酒或者饮料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也是引发脑梗的一大因素。饮料中含糖量比较高,长期摄入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高血脂。而高血脂会影响血液对大脑的正常供应,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另外,常喝饮料还会引起肥胖,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还有,吸烟、熬夜、久坐等也是导致脑梗的高危原因。
想要有效预防脑梗,你最好坚持做以下三件事。
预防脑梗,除避免沾染上述不良习惯之外,还需要坚持做三件事。
一、多吃抗氧化的绿色蔬菜和水果
抗氧化剂能在自然饮食中找到,是被称为三大抗氧化物质的维生素E、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所以大家可以多吃就水果。比如抗氧化最强的水果,我列出来几个:蓝莓、山楂、红石榴、橄榄、柠檬。
英国分子生物学家Harman指出:氧化应激决定寿命。
因此,抗氧化剂是血管健康必须的营养物质,能有养护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抗氧化剂进入体内,可抵御自由基对血管的“老化作用”,使血管“年轻态”,并且能有效的抑制血管内斑块形成,维持血管生理功能,减少甘油三酯、胆固醇、自由基对血管的损伤,降低心梗等心脏病发生率。
二.控制血压、血脂
1、控制血压
血压长期偏高,会造成血管弹性的损伤,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并且血压波动大的人,脉压差大,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很容易引发脑梗。
血压正常值为:90mmHg<收缩压<140mmHg、60mmHg<舒张压
2、控制血脂
血脂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多,会造成血脂粘稠,影响血液流通,从而导致大脑缺血缺氧。
血脂正常值:总胆固醇:2.8~、甘油三酯:0.56~1.7mmol/L、胆固醇脂:2.8~
三.临床上常用的两个“清栓”动作
双手按摩颈部:
将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左右两侧,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停止按摩。
这样可使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
空抓手防脑溢血:
左右手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800次。
缺少锻炼的右脑血管壁异常脆弱,经常锻炼左手,可以锻炼右脑,减少病变发生。
我们继续讲解关于脑出血的话题,怎么能预防这个脑出血?
脑出血有很多的高因素,既然有高因素或者说原因,那它是可以做到预防或者说部分预防,那我们可以分成2大部分来说:一个是它的高因素;另外一个就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这块。
那我们首先讲高因素,大家都知道,这个脑出血的发病原因无非就是一些三高:高血压、糖尿病、还有这个高脂血症。那既然它的基本原因是这,那么我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以及控制血脂就是预防脑出血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一些因素。
落实到具体的预防措施上,那么有一些饮食上的改变,或者说生活习惯上的改变,比如说低盐饮食,中国人食盐量其实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话是偏高的,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是,平均每人,成年人每天4.5克盐,或者说5克盐,就可以保证自己的身体需要量。
而我们这个生活习惯,尤其是北方人,食盐量非常高,它是造成高血压的一个原因,那么也是造成脑出血的一个原因,所以生活中我们可以降低自己的盐的摄入。
其实盐不只是说我吃饭中咸一点盐就能保证,水果,蔬菜还有肉类,它也富含盐分。
另外一个就是血糖的问题,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讲,控制血糖的关键就是平衡饮食,不是说富含糖类的食物不能吃,而是要少吃,改良它的结构。另外就是对糖尿病的病人来说,它有两点最根本的控制措施:
第一点就是控制饮食,就是管住嘴;第二点就是要运动,就是要迈开腿。那么饮食是控制血糖最根本的一个治疗办法,对糖尿病病人来说,富含淀粉一类的食物,比如说面条、米饭、馒头、稀饭,这类食物不是说不可以,不能吃,而是要尽量少吃,要控制,得给自己要制定一个量。
那么除此之外就是要高蛋白饮食,另外就是富含糖物这些水果像西瓜,香蕉,还有其他苹果这些食物,要尽量避免、少吃,也要控制到量,量化这些指标。
对于高脂血症的这类患者来说,平常生活中就更加注意的是对脂肪摄入的控制,其实我们平常所说的高脂血症,是指高胆固醇血症和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这类,我们把它叫做高脂血症,而这个高密度脂蛋白,它对机体来说是一种有益的脂蛋白,它反而会降低血脂。如果说我们在查血脂中,发现自己的高密度脂蛋白偏高的话,其实这是个好事情。
所以概括起来就我刚才说的那几点。
好,谢谢大家,我们下期继续分享。
病例:52岁的吴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虽然有吸烟,但没有慢性病史,后来在12月,在家里刚吃完饭,才坐在沙发上,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发闷,昏倒,呼吸急促,心跳停止,被判在到院前死亡。但由于家人一直在进行CPR,进院后又用心导管手术抢救,挽救了一条生命,却找不到心肌梗死的原因,常规超声也没有发现,很担心再次发生。
有的人中风、心肌梗死,但做了超声检查却找不到病因,反复发作,不但疼痛,还增加死亡的危险。常规二维超声成像仍有死角,无法完全分辨血管与肌肉的界限,特别是对心室内血栓难以发现,造成就医延误或找不到病因,无法正确治疗。
脑室是负责将血液排出到全身各个部位的,如果心脏衰竭,就会无力让血液排出,久而久之,脑室就像堵塞的臭水沟,形成烂泥般的血栓,约7.1%的人患有心衰竭。而且这种血栓一般都没有问题,只是偶尔会流出来,流到脑中变中风,卡住心脏变心肌梗死,是非常危险的。
但是在2018年,美国心脏医学协会的研究发现,10~30%的心室内血栓患者由于没有发现,而延误了诊断和治疗,因为对传统超音波来说,由于太胖,太瘦,肺病(特别是水肿),或者一个人在急诊室里插了管道,影像将非常不清晰,或者根本无法识别。
以前碰到这种情况,会想到要做核磁共振,但是一方面很贵,一方面有辐射,也不适合孕妇和儿童做,显影剂也不适合肝肾功能不佳的人;而且插管的病人,急救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做核磁共振,所以改良超声是个更好的方向。
而且超声对比剂是一种白蛋白状物质,只需2~3cc,即可使超声成像更加清晰,相当于将影像转换成高清晰度图像,若与3D超声配合,几乎可以达到与核磁共振一样的成像效果。其要点在于没有限制,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良者均可做,且只要在超声操作时注射一针,1分钟即可见效,且不会延误急救时间。
对比剂在欧美已有十多年历史,安全性很高,但在我国2019年才引进,所以还是要自费5000元,其实不只是心脏血管,周围的血管就像是脚的动脉,通过对比剂可以看得更清楚。但由于室内血栓的比例不高,建议高危人群如心力衰竭患者、有家族史或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再次进行此项检查,将此检查作为预防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利器。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严重残疾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7%,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内的病死率高达10%,致残率也高达20%~25%[1],因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很大的危害,容易突然出现,该如何识别呢?今天就教大家快速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中医又称为中风,分为脑出血和脑梗塞,而脑梗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脑血栓
为什么对于脑梗塞更要早期识别呢?因为时间就是大脑。越是早起治疗受益越大,受到的损害就越小,也就是说后遗症越小。而脑梗塞最佳的黄金抢救时间是3小时内,4个半小时是卒中的有效抢救极限。一旦超过4个半小时,溶栓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因此,在能快一秒是一秒的紧急时刻,卒中患者如果能更快更高效的就医,对其后期康复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脑卒中是急症,抢救时要争分夺秒,3个小时内是中风治疗的最佳时间。在此时间内用溶栓药物治疗,42%的病人都能够恢复工作或自理能力。如果超过3个小时,特别是6个小时后,患者的神经细胞会出现坏死。即使这时候采取措施,血管状况已经很差,甚至可以说于事无补。所以,当发现有脑卒中迹象时,马上拨打120。
作为普通老百姓怎么能快速识别呢?其实也并不难。这就是FAST原则。下面教大家快速识别。
F Face(脸)面部不对称:嘱患者微笑,一侧脸部低垂。
A Arms(手臂)手臂乏力:嘱患者向两侧伸直手臂,一侧稍有下垂。
S Speach(言语)言语障碍:嘱患者重复一句简短的话,观察患者能否重复,或言语奇怪,或含糊不清。
T Time(时间)尽快就诊:当出现卒中征象,尽快呼叫120,请神经科专科会诊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致残率,致死率!
预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慢性疾病的管理
管理好三高请和您的医生一起管理您的健康。
2、健康饮食
经常食用水果,蔬菜,全谷类和低脂乳制品等。多食用含钾的食物,少摄入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
3、控制食盐的摄入
在降低每天摄入食盐量的同时,您还要注意那些加工过的食物中所含的盐分,如罐头或是冷冻食品等。
4、增加运动
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您降低血压,控制体重。要争取每天能够运动30分钟以上。
5、戒烟、饮酒要适度
吸烟可以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促进血小板聚集,从而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为脑卒中发生创造了条件;过度饮酒容易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易发生脑卒中。戒烟、限酒是我们远离脑卒中的必要条件。
众所周知,肝脏在人体所发挥的价值,是无法被代替的。肝脏的健康对我们有着重要作用,我们每天的行为都需要肝脏的支撑,而肝脏的代谢、排毒功能,也是维持身体健康,保证机体正常运行的基础。
但是,肝脏也比其他器官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日常生活中,很多不合适的行为都会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我们一开始可能根本感觉不到!
其实,肝脏发生病变的时候,也并不是悄无声息的,身体会给我们发出一些信号,但是能不能看懂,就要靠我们自己了。
肝开始病变,身体也会拉响警报,出现“1处臭,2处痛”的症状
身体变臭
肝脏是身体的排毒器官,负责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垃圾。而有些人即使每天坚持洗澡、换衣服,却还是觉得身上有一股异味,尤其是明显的腐臭味,那么可能就是肝脏在给你提示!不要忽视,可能你的肝脏功能已经出现异常,请及时处理,以免耽误病情。
肝区疼痛
虽然我们的肝脏上缺乏痛感神经,在受到伤害时,一开始并不会出现疼痛的症状。但是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肝脏健康受到威胁,就会蔓延至肝区,产生疼痛的感觉。疼痛的部位一般会出现在身体的右肋部位置,以间歇性疼痛和持续性隐痛为主。不过,并不是所有肝病患者都会出现这种症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右肩疼痛
一般情况下,肩膀没有受到撞击或劳损的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疼痛的,如果你的右肩经常出现莫名疼痛的症状,要小心可能是肝脏发生病变了。病变影响到右肩的肌肉神经,导致肩部出现异常的疼痛。
不想肝脏受损,3件事尽量少做
少熬夜
大家都知道,熬夜是最伤肝的行为之一,长期熬夜的人,肝脏很容易出现各种毛病。这是因为肝脏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休息的时间,白天一直不停工作,到了它的休息时间总该缓口气了吧?
但是很多人却经常熬夜,减少了肝脏自我修复和调整的时间,导致肝脏的各项功能都有所下降,免疫力自然也降低了,更容易被肝病侵蚀。
少动怒
经常生气的人,中医上认为可能是肝火过旺,其实动怒对肝脏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长期情绪暴躁、爱发火,其实很容易损伤肝脏的健康,使肝气郁结,引起失眠、口干、口苦、头痛等症状。
少酗酒
喝酒也是公认的“健康杀手”,尤其是对肝脏健康的伤害。有些人平时爱喝点小酒,控制好饮酒量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大量饮酒甚至长期酗酒,那么健康状况或许就要打问号了。过量饮酒首先伤的就是肝,不仅会增加肝脏的代谢、排毒负担,还会加速肝细胞死亡,导致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变弱,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
脑梗塞,又称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由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和狭窄导致血管阻塞,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头晕、头痛、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脑梗塞的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而异,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轻度脑梗塞: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在1-3个月内可以恢复正常,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2. 中度脑梗塞:病情较重,可能需要0.5-1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3. 重度脑梗塞: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难以完全恢复,预后较差。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和并发症,如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改善脑循环等。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言语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日常护理则包括饮食、运动、情绪管理等方面,有助于预防疾病复发。
预防脑梗塞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合理膳食等,也有助于降低脑梗塞的发病风险。
总之,脑梗塞的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而异,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做好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脑梗塞,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本文将从疾病成因、饮食禁忌、治疗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高血压脑梗塞的成因
高血压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大量血栓形成,最终导致脑梗塞。此外,吸烟、饮酒、肥胖、糖尿病等也是高血压脑梗塞的常见诱因。
二、高血压脑梗塞的饮食禁忌
1. 高盐食物:高盐食物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病情。常见的有酸菜、咸菜、腊肉等,患者应尽量避免。
2. 动物内脏:动物内脏中胆固醇较高,容易导致体内胆固醇含量超标,加重病情。患者应避免食用动物内脏。
3. 烟熏火烤食物:烟熏火烤食物不健康,容易损伤肠胃,引起肠胃炎。患者应避免食用烟熏火烤食物。
4. 辛辣刺激食物:辛辣刺激食物容易刺激损伤肠胃,影响营养吸收,延缓疾病恢复。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5. 烟酒:烟酒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疾病恢复,患者应避免吸烟、饮酒。
三、高血压脑梗塞的治疗建议
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医生会开具相应的降压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2. 生活方式干预: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
3. 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患者可进行康复治疗,如言语治疗、物理治疗等。
四、高血压脑梗塞的日常保养
1. 定期监测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方案。
2.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疾病恢复。
3.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五、总结
高血压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重视饮食禁忌、积极治疗、做好日常保养,以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它指的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脑梗塞的治疗至关重要,需要及时、规范地进行。
以下是脑梗塞治疗的常见方法:
1. 一般处理
脑梗塞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波动。同时,加强口腔、呼吸道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饮食上应遵循低脂、高营养、易消化的原则,并注意补充营养。
2. 脑水肿处理
脑梗塞患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表现为意识障碍、呕吐、血压升高等。此时,应及时进行降颅压治疗,如使用甘露醇或甘油等药物。
3. 溶血栓治疗
溶血栓治疗是脑梗塞治疗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溶血栓药物有尿激酶、蝮蛇抗栓酶等。
4.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展,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令等。
5. 扩充血容量
对于无明显脑水肿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适当扩充血容量,常用的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6. 血管扩张药物
在脑梗塞的恢复期,可以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如尼莫地平等。
7. 脑代谢活化剂和脑保护剂
脑代谢活化剂和脑保护剂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功能恢复,常用的药物有细胞色素C、辅酶A、尼莫地平、维生素E等。
8.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脑梗塞也有一定的疗效,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红花等。
总之,脑梗塞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尽快恢复健康。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后遗症因梗塞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常见的后遗症包括肢体偏瘫、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和吞咽困难等。其中,肢体偏瘫是最常见的后遗症,患者可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从轻微的跛行到完全不能活动。感觉障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一侧感觉减退或异常感觉,如蚁走感或疼痛感。语言障碍则可能表现为吐字不清、言语含糊等症状。吞咽困难则可能由延髓症状或假性球麻痹引起。
针对脑梗塞后遗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预防脑梗死再发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改善动脉硬化药物等。物理康复治疗则包括运动疗法、言语治疗和吞咽训练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言语功能和吞咽功能。此外,患者还应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以适应新的生活状态。
为了预防脑梗塞后遗症的发生,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血压和血糖等。此外,患者还应注意情绪管理,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康复科是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重要科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按照医嘱进行康复训练。
脑梗塞后遗症的治疗需要耐心和毅力,患者和家属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共同努力,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在神经内科领域,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包括了多种不同部位的梗塞,其中小脑梗塞就是其中一种。那么,小脑梗塞和脑梗塞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包含关系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临床医学中,小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指的是发生在小脑区域的脑梗塞。而脑梗塞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了所有发生在脑部不同区域的梗塞,如大脑半球、脑干、小脑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小脑梗塞可以被看作是脑梗塞的一个子集,两者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
那么,小脑梗塞和脑梗塞之间有哪些区别呢?首先,它们的发病部位不同。小脑梗塞主要发生在小脑区域,而脑梗塞则可以发生在脑部的任何部位。其次,它们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小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而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则更为复杂,可能包括偏瘫、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
治疗方面,小脑梗塞和脑梗塞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压、降血脂等药物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梗塞的症状。康复治疗则是通过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言语能力。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脑梗塞的复发风险。
除了治疗,日常保养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同样重要。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总之,小脑梗塞和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两个不同类型,它们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及时治疗、积极康复和良好保养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脑梗塞,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很多人对脑梗塞的治疗方法存在误解,其中一种就是针灸治疗。那么,针灸治疗脑梗塞是否有效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针灸并不能治愈脑梗塞。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针灸只能作为脑梗塞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无法替代常规的治疗方法。
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发病4.5小时内,及时进行静脉溶栓或支架植入等治疗,是恢复血管通畅、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键。此外,脑梗塞患者还需要进行二级预防,包括控制血压、服用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治疗等,以降低脑梗塞再次发作的风险。
对于部分肢体乏力或意识障碍的患者,针灸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针灸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有助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和意识清醒。但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切不可自行针灸。
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脑梗塞患者的日常生活也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都有助于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也是战胜病魔的关键。
总之,针灸治疗脑梗塞并非万能,患者应理性看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和日常生活调整,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轻度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损伤。虽然轻度脑梗塞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但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及时就医是关键。一旦出现轻度脑梗塞的症状,如头痛、头晕、肢体无力等,应立即就医。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溶栓治疗,这是目前治疗轻度脑梗塞最理想的方法。
溶栓治疗的效果取决于血栓的大小和形成时间。对于轻度脑梗塞,血栓通常较小,刚形成,因此溶栓治疗效果较好。此外,早期治疗还能有效保护脑细胞,建立侧支循环,提高治疗效果。
除了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也是轻度脑梗塞的重要治疗方法。抗凝药物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复发的风险。此外,合理使用抗凝药物,还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轻度脑梗塞的治疗过程中,康复训练也至关重要。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通常建议患者在专业康复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此外,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2. 注意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总之,轻度脑梗塞是可以治疗的。只要患者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复正常生活。
脑梗塞,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许多患者关心,阿司匹林这种常见的药物是否能够治疗脑梗塞呢?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在脑梗塞的治疗中,阿司匹林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脑梗塞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阿司匹林可以通过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的形成,从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缓解脑梗塞的症状。
然而,阿司匹林并非万能,其适用范围有限。对于心源性脑梗塞,如心脏房颤或心脏瓣膜赘生物等因素引起的脑梗塞,阿司匹林并不能起到预防作用。此时,需要使用其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
此外,在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脑梗塞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如果患者血压较高,没有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脑梗塞时,需要控制好血压,使其保持在稳定范围内。
除了药物治疗,脑梗塞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养。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避免再次发生脑梗塞。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戒烟戒酒,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都是预防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总之,阿司匹林对于脑梗塞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并非万能。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中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言语不清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运动性失语或构音障碍导致的。
运动性失语是一种语言表达障碍,通常由大脑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BROCK区受损引起。而构音障碍则是由于脑干受损导致的语言发音障碍。
针对脑梗塞言语不清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首先,明确诊断后,如果患者处于静脉溶栓时间窗内,可以选择阿替普酶溶栓治疗。24小时后,则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21天,并口服他汀类药物。同时,积极干预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并早期进行言语方面的康复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脑梗塞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管理好基本疾病,做好生命保护工作。
2. 养成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饮食,多吃瘦肉、鸡蛋、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动物内脏和肥肉。
3. 适当运动,戒烟戒酒,确保充足的睡眠。
4. 定期复查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心电图等相关检查,避免脑梗塞复发。
5. 预防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等。
脑梗塞,又称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女性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症状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
一、女性脑梗的症状特点
1. 头痛头晕:女性脑梗患者常常出现头痛和头晕的症状,且头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
2. 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女性患者常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尤其是手指和脚趾,有时伴有肌肉抽搐。
3. 语言障碍:部分女性患者可能出现语言障碍,如说话不清、理解困难等。
4. 意识障碍:严重脑梗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
5. 情绪波动: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
二、女性脑梗的成因
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女性患者。
2. 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血管硬化,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3. 糖尿病:糖尿病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4. 吸烟饮酒:吸烟饮酒可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5. 肥胖: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升高,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三、女性脑梗的预防和治疗
1. 早期筛查: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女性,建议定期进行脑部血管超声检查,早期发现脑梗塞。
2.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手段,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降低脑梗塞的风险。
3.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4.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脑梗塞的女性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等。
5. 康复训练:脑梗塞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如语言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以恢复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