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会发现心情不好的时候,皮肤也跟着变差了——暗黄、粗糙、长痘、脱发……
情绪对皮肤的影响真的这么大吗?都会产生哪些皮肤问题呢?
京东健康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徐宏俊为您解答↓
问题一:讲一讲情绪是如何影响皮肤变化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徐宏俊:
专家观点: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能反映很多情绪的变化
皮肤颜色,很多时候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皮肤拥有一套复杂的系统,它叫做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这套通路可以直接影响到皮肤。
当受到惊吓时,脸色会变得煞白,这是因为大脑受到刺激后,发送电信号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皮肤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颜色就会变得发白。若是感到尴尬或害羞,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又会发挥作用,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最终皮肤会出现发红、发热的情况。压力大或者休息差时,皮肤也会出现暗沉或者痘痘肌,还是神经调节的因素,使皮肤油脂分泌过剩,导致毛孔的收缩。
心理变化会引起身体生理性的改变,间接作用于皮肤,产生皮肤颜色或者状态的改变。
问题二:列举一些可称为“心身疾病”的皮肤疾病,延展讲解一下症状发展的过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徐宏俊:
专家观点1:银屑病的加重,与身体和心理关系很大
情绪和皮肤病有一定关系,很多研究表明,银屑病多发生在压力比较大的人群,不良情绪还会引起痤疮、斑秃、白癜风等。银屑病的发生是复杂的,和遗传及外界因素也有很大关系,但长时间的“外观”压力,自卑和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也相继发生,这些都对银屑病皮疹的发生,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专家观点2:寄生虫妄想症:总觉得身体不适,都与“虫子”有关
这类患者一般存在蚁走感,身上总有虫子爬行的感觉,用手抓的伤痕累累、搔抓不停。有个有意思的老年病例,她收集了很多搔抓后的皮屑,装进小袋子中,自认为是爬行在身上的虫子。一般病人执念也比较重,讲解原理的过程也会相对比较艰难。
专家观点3:人工皮炎:主要表现为强迫型的皮肤搔抓行为
人工皮炎的形成主要是人为的因素,导致皮肤产生的炎症。而人为的因素大多可能是由于人的思想或者是人的观念出现了问题,所以,故意用手指甲去掐或者是用手搔抓,形成一定的炎症。患有人工皮炎的人,大多具有一定心理的疾患,主要要通过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治疗。
专家观点4:咬甲症:10个指甲没有好的,咬着也不觉得疼
咬甲症又称为咬指甲癖,患者一般就是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多见于3-6岁的儿童,男女均可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的行为也会自行消失,也有患者持续到成人。主要是由于强迫症、遗传、心理等因素引起的,建议找准病因,对症治疗。
专家观点5:拔毛癖好:心理疾病导致的异常行为
拔毛癖好的形成因素也比较综合,有成年人患病,也有儿童患病,心理问题的严重最终演变成了行为异常,拔眉毛、拔头发等。这类疾病诊断是比较简单的,关键是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配合治疗更重要,心理医生的介入是必要的。
专家观点6:挤青春痘:加大了生成痘坑、痘印的机会
青春痘是一种皮肤现象,经过及时和正确的治疗,是可以减少疤痕和色素沉着的发生的。但是,大部分朋友长了痘,就喜欢挤、抠,反反复复的刺激痘痘,最后不但没有变好,反而是留下了痘坑和痘印。遇到过一位患者,比较极端,脸上多处痘痘由于经常抠,最后发生了面部的溃疡。
专家观点7:性病恐惧症:患者一般发生过高危行为史
患者一般是“恐尖锐湿疣”、“恐梅毒”、“恐艾滋病”等,他们出现任何不舒服,都会往性病上去联想,终日惶恐不安,生活非常痛苦,经常跑医院检查可以得到些许安慰,脑海中不停的重复高危行为的细节,每一秒都会不停回顾,死抠细节,这种病人也是比较难沟通,需要精神心理方面的干预。
问题三:性格问题和心理问题,对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康复,会有哪些正向或者负向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徐宏俊:
专家观点1:敏感、焦虑的人格,皮肤上的小细节会极度关注
有的人生性敏感、脆弱,身上、脸上的小细节小变化,都会引发内心的轩然大波。皮肤瘙痒症的患者,会自动强化症状,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疾病也会更加严重。网络上信息的判断力也有限,甚至会因为一个小症状,而联想到不治之症,惶惶不可终日。
专家观点2:抗压能力较强的人,对疾病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
不十分焦虑的人,对疾病的认知会更客观,愿意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治疗,也会按照医嘱规律进行治疗和康复,形态平稳,疾病的恢复也会特别得顺利。
专家观点3:心理疾病可能会引发或者加重皮肤疾病
斑秃,又叫“鬼剃头”,一般来说就是由于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引发的一种皮肤现象。焦虑和抑郁会影响皮肤的免疫系统,引发皮肤的炎症反应。在皮肤病治疗过程中,若患者能获得一定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支持,对于疾病的康复也有着正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