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这么受罪,原来它是罪魁祸首,这个你肯定想不到!

孩子这么受罪,原来它是罪魁祸首,这个你肯定想不到!
发表人:京东健康

关于婴儿湿疹,众说纷纭,而实际上误诊的占大多数,尤其是在问诊不详细的时候更容易误诊。有时候你仔细想一想你诊断的湿疹并不一定是湿疹。湿疹这个词在皮肤科就是个万能词,实在诊断不出来的就诊断为湿疹。

 

有时候真是太牵强了。今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发表在美国儿科年鉴2012卷41,我大致翻译一下,大家可以参考,不正确的地方还需要大家共同讨论。

 

案例

 

一个11个月的患儿,全身瘙痒,局部有渗出性斑块,部分结痂。就诊前两周,他被送往附近医院被诊断为“湿疹”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5天症状减轻。

 

然而,停药几天后又复发,皮疹和瘙痒更加剧烈。家长对急诊介绍,孩子没有发烧,他渗出性斑块对称地分布在手臂和腿后伸。

 

躯干部还有粉红色丘疹及形状不规则的红斑。他及父母没有特应性皮炎或哮喘病史,没有药物过敏。大腿渗出区域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

 

看到这里你觉得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呢?

 

1、疱疹性湿疹?

 

2、链球菌感染与特应性皮炎?

 

3、体癣?

 

4、体接触性皮炎?

 

 

最终诊断

 

汽车座椅(接触)皮炎

 

这个诊断你没想到吧?其实很简单,因为就极痒的解剖位置而言,他的胳膊和腿上的渗出性斑块正好是他的皮肤与汽车座椅面料直接接触的地方。他被诊断为“汽车座椅(接触)皮炎,“随着并发”身份的反应,”一个更广义的或广泛的炎症反应的启动主要焦点触发。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为阴性,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在天气温暖的月份,当婴儿开始穿短袖衣服时,他与汽车座椅接触作为一个新依据是非常重要的,是最新的接触性皮炎的形式。

 

讨论

 

这个案例最初报道在在格雷普韦恩,德克萨斯的一个儿童皮肤病诊所,在一个私人的实践经验看,2011例系列类似特点的21例患者中,年龄在3至14个月。

 

一、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报告,支持本课题的医学文献

 

然而,在线育儿博客可以追溯到2008年,精明的家长已经注意到他们的孩子,与汽车座椅面料直接接触部位发痒的皮疹感言。这导致他们问的问题:“这可能是一个汽车座椅过敏吗?“

 

二、这种反应被发现在温暖的月份更普遍和更常见的似乎是与汽车座椅内衬光泽有关,尼龙材料

 

参与的领域包括后腿(100%)、肘(95%),和枕部头皮(43%)。在我们的病人,在报告的病例系列案件有两个ID在远离直接暴露的部位,反应更广泛的湿疹样丘疹也被称为“自动过敏皮炎。

 

这类过敏反应是常见的严重的接触性皮炎的其他原因,如镍和漆酚(毒藤和橡木)。在这种情况下的系列的21例患者中,12(57%)有特应性皮炎的早期诊断。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说,虽然四肢参与特应性皮炎和这种形式的接触性皮炎可以鉴别困难,枕骨头皮参与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线索,汽车座椅接触性皮炎可能是存在的,这是典型的特应性皮炎的一个不可能的位置。

 

鉴于渗出程度,浅表感染如脓疱病或重叠感染湿疹的鉴别诊断应考虑。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细菌培养有助于区分这些诊断,或在某些情况下,以确定它们是否是伴随。

 

此外,鉴于接触性皮炎皮疹可出现水泡或伪水泡,可以谨慎地进行研究,排除病毒的过程,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或肠道病毒(如手足口病)。在这里,这样的分布,回归自然,剧烈瘙痒,和以前所有的糖皮质激素响应指出,接触性皮炎是最可能的诊断。

 

 

接触性皮炎经常未被诊断出来是因为它可以通过很短的接触引起的;因此,家长和从业者可能无法准确地回忆起他们的孩子可能有接触的所有的潜在的过敏原。过敏原的确切的来源仍然是个谜。

 

三、可能的诱因包括用来制造汽车座椅的阻燃或耐化学品

 

然而,在目前这个阶段还不知道是什么成分在汽车座位上或衬明确造成这一反应。事实上,考虑到许多案件与出汗过多有关,一些专家认为,这种反应可能是刺激引起,而非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它已被建议使用在这些特殊的汽车座椅的织物面料的不同部分进行测试,可以帮助确诊并确定哪些组件的汽车座椅是罪魁祸首。

 

四、一旦诊断,可以在汽车座椅和皮肤之间的织物衬里放置隔离物,或更换汽车座椅与一个孩子之间的隔离物

 

急性发作时,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加速皮疹的恢复。热,汗水,和短的夏季服装被认为在促进这一接触性皮炎发生,让孩子冷静,让他们穿长袖衣服长可以提供一些保护措施。

 

总结

 

婴儿湿疹一般80%-90%的孩子2岁之前能彻底治愈。孩子1-3个月湿疹长到头面部,有时会有渗出,4-6个月湿疹长在躯干部,呈亚急性湿疹改变,7个月之后湿疹长在四肢,呈干性湿疹改变。

 

至于不符合湿疹发展规律的建议不草率的下诊断,一定要详细的查体和问病史。像脖子、腋窝、腘窝、腹股沟部位糜烂性红斑,周围有白头的粟丘疹,这种情况应该诊断为擦烂红斑或是间擦疹。

 

身上散在的米粒大小的粟丘疹,有时候可能是热痱子,也不要误认为是湿疹。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现实生活中遇到宝宝咳嗽反复不愈,家长们也是愁断了肠,门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孩子,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同行们看到这里可能立刻想到了“咳嗽变异性哮喘”,家长们则会焦虑的诉说:孩子没别的毛病,就是咳嗽老不好,吃了好多药也没见好。其实这种反复咳嗽的孩子多有过敏史,患儿气道呈高反应性,所以治疗时采用哮喘的治疗原则,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多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酮替芬等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

     

    但前段时间遇到一个病例,却是“似是而非”,患儿,男,5岁,一年来一直咳嗽,家长诉最好的状态就是一天咳1-2声,一旦感冒则又咳甚,此次就诊已感冒一周余,感冒时即伴咳嗽,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3日,口服中药5日,无明显好转,现咳嗽白天为阵咳,睡前和晨起咳嗽较剧烈,干咳,痰少,伴鼻塞,饮食二便均正常,睡眠有时受咳嗽干扰,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辩证推拿治疗一次后晨起及白天咳嗽缓解,睡前仍咳嗽明显,继续治疗3次,并对症开了中药口服,但患儿夜间的咳嗽仍无明显变化,家长提到平时曾间断给孩子滴过西替利嗪滴剂,但没有明显改善,我注意到孩子鼻塞也一直没有好转,虽然不流鼻涕,但是说话时有鼻音,家长说打喷嚏时会有黄黏涕喷出,于是建议家长到耳鼻喉科检查,结果提示为“鼻窦炎”,嘱家长先治疗鼻窦炎,一周后随访,家长诉咳嗽明显好转,夜间已基本不咳嗽。

     

    其实这个病例中的患儿属于“鼻后滴漏综合征”,其咳嗽的原因是患者鼻炎或鼻窦炎鼻腔的炎性分泌物倒流,经鼻后孔流入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对咽部黏膜造成刺激,引发咽部不适而咳嗽,其病之根源在鼻部,是引起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在遇到久咳不愈的患者,应多方面考虑,不能局限于观察咽、扁桃体、肺的症状体征,忽略“鼻后滴漏综合征”引起的反复咳嗽。

     

    需要注意的是本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对于疑似患儿应行相应的专科检查,如鼻咽喉镜、鼻窦CT等,以确诊是否存在鼻咽部疾病,对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向起重要作用。目前西医对“鼻后滴漏综合征”的主要治疗多选用抗过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粘液促排剂等药物,局部配合使用减充血剂、鼻用激素等。中医通过个体化辨证,口服中药结合推拿治疗亦有较好的疗效。

     

    最后,鼻后滴漏综合征应从源头上预防鼻炎、鼻窦炎的发生,勤洗手、多饮水、保持鼻腔卫生,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有效减少上呼吸道感染。

     

     

  • 在日常生活中,铅超标对孩子的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在孩子摄入了一定的铅以后,身体就容易出现一些变化,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育。

     

    严重的话还会容易导致中毒的现象,危及孩子的生命。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铅在人体内的代谢半衰期为1460天,天天进入人体内的铅长期积蓄,即可造成慢性铅中毒,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

     

    而对于孩子来说,问题就更严重了。

     

     

     

    一、 孩子铅中毒有什么表现?

     

    1. 消化道症状

     

    如食欲不振、恶心、腹部不适等。

     

    2. 大脑损伤

     

    由于儿童的血脑屏障尚未健全,铅更易透过血脑屏障,对大脑发育造成永久性损伤。

     

    3. 记忆力减退

     

    轻度的铅中毒早期也可导致患儿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与学习困难。

     

    4. 多动症,影响智商

     

    铅中毒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很多儿童会因此而患上多动症。

     

    血里的铅含量第一次超标,孩子的智商就会降低11.7分。

     

    最为可怕的是,这些损害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即便后续进行治疗,血铅水平恢复到正常状态,孩子的智商也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

     

    严重的铅中毒会使孩子成为低能儿或死亡。

     

     

    5. 影响骨骼发育

     

    研究发现,7岁以下儿童的血铅水平,与身高、胸围成反比。血铅水平每上升100mg/L,儿童的身高就会下降1.3cm。

     

    注意了!!!

     

    长期处在刚装修不久的新房或是空气污染严重的生活环境,以及接触劣质的含铅玩具,使用锡器盛放食物,都可能导致儿童铅中毒。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近期公布了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一项新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大约有8亿儿童及19岁以下的年轻人血液内铅含量超过5ug/dl的警戒线,而中国血铅水平>5ug/dl的儿童人数有3千多万人,毋庸置疑,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

     

    二、 如何预防铅中毒?

     

    1、特别要注意,饭前洗手以及勤剪指甲,不要让婴幼儿吸吮手指,以防止食入铅尘。

     

    2、避免使用锡器、内部绘有花纹的含铅瓷器盛装食物,在购置袋装食物时,要避免塑料袋上的字、画等和食物进行直接接触。

     

    3、日常食用蔬果之前要注意清洗干净,防止残留农药中含有的铅成分。

     

     

    4、多吃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和铁的的食物,这些食物都能帮助铅的代谢与排出

     

    由于儿童的代谢和排泄功能不如成年人完善,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铅中毒的影响。

     

    在同样浓度的铅暴露下,儿童吸收摄入的铅量是成人的4~5倍,所以,一定要避免让儿童暴露在铅环境下。

     

    孩子一旦铅中毒非同小可,觉得有用的宝爸宝妈记得点击下方大拇指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白白胖胖的"小胖墩"不是健康的标志,其实这是对儿童肥胖症认识的误区。儿童肥胖能够引起多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下面我们就聊聊儿童肥胖的对人体各系统的危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是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肥胖儿童伴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较为普遍,单纯性肥胖对儿童的肝功能和脂肪代谢等均造成危害,并随肥胖程度逐渐增加。

     

    运动及骨骼

     

    儿童期肥胖给骨骼肌肉系统造成过量压力,从而导致关节、骨骼及肌肉损伤,尤其是中轴大关节的损伤,肥胖儿童肌肉骨骼不适、骨折、下肢畸形、行动不便的患病率较正常体重儿童明显增高。

     

    心理问题

     

    肥胖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具体表现在穿衣不自信、有自卑感、不喜欢人际交往及户外运动;肥胖男童情绪稳定性较差,而且烦躁易怒;肥胖女童会害怕被人取笑,过于担忧自己的形象,自我评价较低。

     

    智商

     

    肥胖使儿童智力得不到充分发育,以致学习方面运算能力和思维敏捷处于劣势。因而动手能力、辨别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均不如普通儿童。

     

    预防青少年肥胖和饮食失调的全面方法应该减少体重本身的关注,更多关注点应放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上。

     

     

    1、适宜的妊娠期增重对改善产后体重和预防儿童肥胖均具有重要意义。孕妇在妊娠期需合理增加营养,避免孕妇体重增加过快,从而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过重。

     

    2、母乳喂养。母乳时间越长,儿童肥胖风险越低,母乳喂养对肥胖的预防作用,预期较低的蛋白质含量有关。6个月以后合理添加辅食,采用顺应喂养方式,不强迫孩子进食。

     

    3、定期体检,监测体格指标,学会使用生长曲线图定期观察孩子的体重增长,不追求曲线图的上线指标,一旦发现体重增加过快时,需要引起重视,及时求助医生,进行有效干预调整。

     

    4、要记得规律进食,均衡饮食,不暴饮暴食,养成健康饮食、生活方式。家长以身作则,不偏食挑食,足量饮用白开水,不喝过量的果汁,不喝含糖饮料。

     

    5、每天带宝宝到户外运动,2岁以上的宝宝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运动爱好。比如,游泳、慢跑、跳绳等。可以多给孩子做家务的机会。

     

    6、控制看电视及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孩子在接触电子产品时会容易减少运动时间同时摄入更多的食物,而且孩子容易久坐不动增加肥胖发生概率。

     

    7、合理安排睡眠,保证睡眠时间。

     

  • 孩子都是父母的手心宝,平时生怕宝宝磕着碰着,但孩子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吐奶、厌食、腹泻、哭闹不止等等,让父母们为此焦头烂额。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宝宝积食厌食的情况。

     

    首先,小孩子积食厌食是很常见的。原因是宝宝的胃容量比较小,刚出生的婴儿胃容量大概在30至50毫升,三个月左右长到90至150毫升。所以家长喂多了,孩子就容易积食。

     

    此外,孩子的贲门括约肌比较松弛,非常容易漾奶或呕吐。不仅如此,宝宝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如果吃太多东西,就会难以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就会积食甚至厌食。

     

     

    这里还要特别提出生活中父母的一种错误思想,特别是老人,觉得孩子一哭就是饿了的信号,就会一股脑给其喂奶,这样很容易出现积食。

     

    孩子积食了,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不然宝宝可能会有以下影响:

     

    (1)消化能力下降

     

    孩子出现积食,食物大量在胃部堆积,降低了消化功能,儿童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果长此以往,肠胃道功能下降,宝宝容易动不动就拉肚子、呕吐等等。

     

    (2)睡眠障碍

     

    如果儿童长期积食,孩子的睡眠质量也会下降。失眠对成年人来说可能习以为常,但对孩子来说危害非常大,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发育。

     

    积食比较严重的孩子,半夜容易醒来,或者多梦,半夜哭闹不止,难以哄睡。

     

    (3)发热

     

    长时间积食,还会导致孩子发烧。身体发热会对宝宝的大脑健康造成损伤。

     

    (4)营养不良

     

    积食严重,孩子一般会出现厌食、食欲不振的情况,此时宝宝身体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没能及时提供,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需求,看上去就会又瘦又黄的,精神不佳。

     

     

    所以,再也不要宝宝积食是小事,也不要盲目宝宝喂食。那么,父母如何得知宝宝出现积食了呢?

     

    1、食量减少

     

    与同年龄段的宝宝相比,吃的奶量或辅食减少了,平时没什么食欲。

     

    2、呕吐物有异味

     

    宝宝发生漾奶后,漾出的奶中会有一股酸馊的味道,有的时候大便里也会有这种味道。

     

    3、舌苔异常

     

    若是孩子舌苔又白又厚,常是积食的表现。

     

    4、其他异常

     

    此外,积食还会让孩子腹胀、睡觉不踏实、哭闹、大便形态不规律等等。

     

    当宝宝有以上表现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引起注意,孩子可能正难受着呢。虽然孩子十分脆弱,但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用点心,宝宝就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

  • 最近门诊来了一位大娘带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来看病。大娘说,这个孩子是她的孙子,现在才5个多月,但是最近几天一直是发烧的状态,用了退烧药当时降下去体温,过不了多久还是会烧起来,这让她很担心!

     

     

    我从病因开始问起,希望能得到有效的证据作为诊疗参考。没想到刚一问孩子为什么会发烧,这位大娘已经是委屈又气愤的样子了,开始跟我抱怨自己的儿媳妇:“我就说他妈妈不会带孩子吧,好好地开什么窗通风啊,最后把孩子折腾病了,说她还一百个不乐意!”从大娘的抱怨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是80后上班族,平时也没空带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孩子的奶奶在带。然而孩子奶奶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我捕捉到了重要信息,她说:“趁他父母不在,我赶紧带他来看看中医”。

     

    我隐约意识到,孩子的父母对于奶奶来纯中医门诊这件事可能不知情,草率处理并不是负责的表现。于是我耐心地劝说孩子的奶奶,这件事应该告诉孩子父母,他们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不让他们知情是不妥当的。孩子的奶奶一开始很不情愿,找出了理由来搪塞我,但在我的坚持下还是拨通了儿媳妇的电话。我坐在大娘旁边,明显感觉到了孩子母亲的强烈反对,言辞间满是谴责…大娘悻悻地挂掉了电话,但还是坚持要求大夫给开中药退烧,抱着孩子在诊室不走。

     

     

    这个情景,让大夫很是为难。我跟大娘解释道:“不开药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并不同意您这样的处理方式。作为一家人,您最好还是征得大家同意,统一了意见再来就医比较妥当,否则即使开完药,回家后也可能因为吃药而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反复劝说下,最后大娘抱着孩子无奈地走了,刚出诊室就接到了儿媳妇催着回家的电话,“我知道了,我们不看了不就得了嘛,孩子出了事你们自己负责就好!我尽力了!”

     

    看着大娘抱着孙子走出门诊的落寞背影,再想想电话另一边儿媳妇声嘶力竭的“命令”,不禁感慨“小儿难养”。一方面现代社会孩子越来越金贵,父母得子不易,爷爷奶奶也视若掌上明珠,两辈人常常因为养孩子理念及习惯差异而闹矛盾,有的甚至导致儿子儿媳闹到离婚。另一方面,关于孩子生病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常常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也曾见过儿子儿媳妇责怪老人带孩子看西医的情况。因为他们认为抗生素等西药副作用较大,所以排斥西医。


    笔者在此要告诉大家的是,中西医各有优势,找到负责任的医生,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还有,不论如何,做子女的应该尊重老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应该好好说,动辄“训斥”,实在不妥。

  • 近日,王女士带着18个月大的女儿婷婷(化名)来到温州市妇幼保健所体检。婷婷身高82厘米,体重8.5公斤,属于轻度低体重、中度消瘦儿童。对此,王女士感到疑惑:“平时除了三餐和点心,还都在给孩子吃钙片,还有各种维生素,怎么会营养不良呢?”

     

    经询问,婷婷平时喜欢吃零食,三餐摄入的量并不多。之后,儿保医生为婷婷制定了详细的干预指导计划,并为婷婷提出了营养建议。(温州网报道)

     

    确实经常收到妈妈们的提问:什么,宝宝吃得多,一天到晚嘴巴都没有停过,老母亲感觉自己不是在给娃准备吃的,就是在喂吃的,好了,一体检,还是营养不良?!

     

    “辛辛苦苦备考,还是不及格”的委屈,估计不少爸妈都有。

     

     

    为啥宝宝们整天吧唧吧唧吃得欢,还吃出营养不良?为啥妈妈们辛苦“备考”还是“不及格”?为什么这个情况还比较普遍?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小南特意写了这篇,来回答这个三连问,爸妈们看看不是这么回事。

     

    这些东西吃再多也没营养

     

    小南接诊过很多小盆友,确实吃得很多但吃得不科学,尤其是这几点,直接导致宝宝营养不良:

     

    1. 光喝汤不吃肉

     

    “多喝肉骨头汤,汤就当水喝,营养好!”、“宝宝喝汤,肉都炖得没味道了,我们大人吃就行”、“小孩子哪咬得动,只能喝汤啊”。

     

    七大姑八大姨的这些热心建议,老母亲们是不是很耳熟?新手妈妈一枚,育儿路上有点小惶恐,很多都会听从长辈建议。

     

     

     

    鸡鸭鱼肉等熬成的浓汤,看似白白的稠稠的很有营养,喝着味道也不错,其实没多少营养,只有少量的氨基酸、肌酸、肉精和矿物质。

     

    蛋白质呢?不好意思,加热后它就凝固在肉里了,汤里的蛋白质撑死了只有肉里的2-10%。哦,对了,汤里的脂肪含量倒不少,有肉里的40%之多。

     

    光喝汤不吃肉的宝宝,其实吨吨吨下去的都是脂肪啊,能不长胖?虚胖?!

     

    2. 早餐白粥喝到撑

     

    一顿早餐好不好,不是看宝宝有没有喝粥喝到撑。粥既占肚子里的空间,营养又单一,只是碳水化合物。而是看有没有这4类:谷物、肉类、乳制品、蔬菜水果。

     

    早餐中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要占到一天总摄入量的25%,如果有3种,那说明早餐吃得还不错,只有2种或以下,不好意思,这顿早餐比较差。

     

     

     

     

    不过爸妈也别走极端,觉得粥或馒头营养不够,就一口都不给宝宝吃,碳水化合物的占比还是要达到55%左右的。

     

    3. 不爱吃蔬菜那就多吃水果

     

    蔬菜水果虽然经常连在一起说,但蔬菜是蔬菜,水果是水果,不是一码事。但是,很多长辈觉得是一回事,小盆友们既然普遍不爱吃蔬菜,那就多吃点水果吧,能把营养补回来的。

     

    事实上呢?

    事实上,水果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根本没法和蔬菜比,如果宝宝不吃或者很少吃蔬菜,水果吃到肚儿滚圆也没有足够的营养素。

     

     

     

     

    小南举个简单的例子,爸妈都知道的维生素C,维C之王猕猴桃也只能勉强和蔬菜打个平手,苹果、梨、桃只有普通白菜萝卜的110。

     

    所以,每天保证蔬菜的摄入是必须的。

     

    为什么要追求高营养密度?

     

    高营养密度,什么东东?所谓营养密度,就是能量和营养素的含量,也就是食品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含量在食物的整体热量中的占比。

     

    占比越高,营养密度就越高,也就是越有营养。

     

    营养密度低呢?说明这款食物的营养比较少哎,不太适合给宝宝多吃,不然很容易缺乏某些必要营养素甚至直接让宝宝营养不良。

     

    这样的食物,就算宝宝再爱吃,也要克制,不然小肚子好吃得圆鼓鼓,其他有营养的食物就吃不下啦。

     

    而且这类食物一般都是能量过剩、营养缺乏,直接让宝宝虚胖,就是看上去胖嘟嘟肉乎乎的很可爱,一体检,呀,营养不良,直接颠覆+打击到爸妈。

     

    怎么吃食物最合理?

     

    那怎么吃呢,特别是怎么让营养密度高起来?

     

    食物尽量多吃固体的比如米饭,少一些汤汤水水,比如粥、米汤等,也就是少迷信“营养好好”的骨头汤、鸡汤这些,多吃米饭+蔬菜肉类。

     

    对了,水果尽量别榨汁,榨汁榨汁,榨掉的都是营养,留下的是糖分,吨吨吨喝下去,肥胖、龋齿的风险都来了。

     

    固体食物一来营养价值更高(流质食物因为熬煮过程太长,蛋白质、维生素、铁含量很低),还能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不然都是汤汤水水的,宝宝们也会偷懒的,乐得不咀嚼了。

     

    然后,食物种类多样化,数量可以多一点,每一种不用吃太多。

     

     

     

     

    粗粮呢?

    可以适当吃一点,比如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粗粮的营养密度要比精细粮高一些,维生素B族和锌也能保留住一些,但是宝宝的肠胃消化功能不健全,粗粮不能吃太多,粗细搭配着来比较好。

     

    对了,烹饪方式简单一点,少一些调味料,特别是少盐少糖少油,尽量保持原汁原味,1岁之前不要额外添加盐(可以适当用点油),1岁后也要控制油盐的摄入量。

     

    看完这篇,爸妈知道该怎么给宝宝准备营养科学的食物了吧?小南也祝宝宝们都能吃得健康!

  • 养生,在这个年代已然成了一种潮流,不论是年纪大的老人,还是经常拿着保温杯的年轻人,大家好像都加入了养生的行列。但是很多人对养生的方法并不了解,大部分都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学来的,而这些“养生秘诀”到底有没有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就说前段时间河北的一对夫妻,男子55岁,女子54岁,每天沉迷于养生,却把自己“养”进了医院。不仅身体折腾坏了,还给子女带来了很多负担,庞大的医药费开支,以及下了班医院、家里两头跑,让子女也非常辛苦。

     

    4个“养生”方法,很多人都中招了,只怪这些谣言太“真实”

     

    谣言一:多走路更健康

     

    相信很多中老年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有些人甚至每天不走到一万步就不踏实,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非要把剩下的走完不可。更有甚者还成群结队,跟朋友约好一起走。其实上了年纪以后,关节是非常脆弱的,有些人走几步就受不了,为了达到“日行万步”的目标,硬撑着走下去,最后受伤的是自己的关节!

      
    建议:每天能走多少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体力,量力而行,如果刻意攀比步数,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甚至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

     

    谣言二:每天“8杯水”,身体更健康

     

    不仅是中老年人,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也一直坚持着每天8杯水的习惯,有人认为多喝水可以提高代谢水平,促进排毒,就日复一日地保持着这种习惯。但是,饮水过量其实只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还会影响排尿,晚上容易起夜,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建议:每天喝水的量在2升左右即可,如果白天出汗多的话,可以适量增加饮水量。同时,如果平时经常喝汤、饮料,也要适量减少饮水量。

     

     

    谣言三:多喝骨头汤能补钙,对中老年人身体好

     

    相信很多朋友一直以来都被这个说法迷惑了,毕竟从小就听大人说,大了以后又这样教育我们的孩子,但是对这个说法的科学性却没有探究。其实骨头汤里的钙非常少,脂肪和胆固醇才是“大头”,经常喝不仅补不了钙,还会导致体重增加,体内脂肪囤积。

      
    建议:在喝骨头汤的时候,尽量多吃里面的汤渣,少喝汤,因为钙并不会在汤里溶解,还是存在于汤渣里的。而且在煲汤的时候,尽量时间不要过长。

     

    谣言四:越早晨练越健康

     

    在很多中老年人眼里,晨练是一个非常养生的存在,尤其是到了一定的年纪,睡得晚,醒得早,醒了以后没什么事干,而晨练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空缺。加上晨练终归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渐渐被大家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晨练时间选得太早,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物质也很多,会危害肺部和血管的健康。

      
    建议:如果需要晨练,尽量选择日出以后的时间,这个时候空气质量也会好一点。同时,晨练强度不用过大,时间也不必太长,尽量选择一些缓和的锻炼项目。

     

    以上这些谣言,有没有你一直当做宝的?如果有的话,劝你尽早抛弃哦,以免危害健康。

  • 小雪性格开朗,活泼可爱,是个招人喜欢的小女孩,16岁,花季的年龄,个头窜得有点快,有些瘦,但是已经像个大人了。

     

    年初,她希望自己更苗条一点,学着人家开始进行素食,妈妈很无奈。

     

    一晃半年过去了,最近,老师发现她上课思想总是不集中,忘性大,她自己也觉得晚上写作业容易疲劳,所以经常喝咖啡提神,特别是在小雪来“大姨妈”的那段日子,量多了还经常有点头晕。

     

     

     

    妈妈心想,原来人家说大姑娘学习成绩会下降是有道理的,思想不集中啊,脑子反应差了,决定带小雪去配点中药吃吃。

     

    去了医院,医生没有简单的配药,先给小雪做了检查。最后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铁的不足会影响到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使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显著减少,随之红细胞数目就减少,这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

     

     

    小雪为什么会得缺铁性贫血?

     

    1、长期素食导致铁的摄入不足;

    2、青春期发育对铁的需要增加;

    3、咖啡会抑制铁吸收;

    4、生理期失血会加重贫血。

     

    缺铁性贫血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1、贫血表现: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等。

     

    2、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光滑舌)、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

     

    怎么治疗呢?

    1、治疗原则是:①根治病因;②补足贮铁。

     

    2、病因治疗:改善饮食,荤素合理搭配,调理月经,不喝咖啡。

     

     

    3、补铁治疗: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或右旋糖酐铁。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且易耐受。进食谷类、乳类和茶等都会抑制铁剂吸收,鱼、肉类、维生素C可加强铁剂吸收。若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胃肠道正常解剖部位发生改变而影响铁的吸收,可用铁剂肌肉注射。

     

    经治疗后,小雪的症状完全消失,医生给于复查结果已经正常。但是医生告诉她,在血红蛋白正常后仍然要服药至少3个月。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大家还是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缺铁性贫血。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冠心病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下面两种尤为重要:1、双侧卵巢切除后,冠心病发病率增高;2、更年期冠心病的发生与高血压有密切的关系胆固醇的增加也是冠心病增加的因素。


    冠心病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都知道冠心病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然而冠心病患者只有在身体有了症状之后才进行治疗,不注重疾病的预防,也不知道冠心病的产生原因有哪些,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重在预防,不是重在治疗。

     


    双侧卵巢切除后,冠心病发病率增高。Robinson对102例在45岁以前做了双侧卵巢切除及子宫切除者进行了观察,以112例仅做子宫切除术者作为对照,术后均观察12年,前组发现冠状血管病变者26例;后组仅有5例。心绞痛:前组为16例,后组为4例。心肌梗塞:前组为5例,后组仅1例。故认为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或停止,冠心病发病率高。


    关于子宫切除并发冠心病的危险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手术本身引起生理性或精神压力增加了发病的危险性,也可能是子宫本身有一种尚未为人们所认识的激素功能所致,例如前列腺素的分泌,具有预防绝经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这种激素很可能与卵巢分泌的激素起联合作用,同时按照观察,子宫切除术后所引起的冠心病与求偶素的应用及吸烟无关。这些病人在切除子宫前血浆胆固醇、血压、体重等大多正常。绝经前妇女切除子宫后与发生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仍是一项新的课题,尚需进一步研究,但对于绝经期前的妇女,如无特殊的妇科疾病的指征,切除子宫应当慎重。


    更年期冠心病的发生与高血压有密切的关系,45岁患高血压比患高血脂更为重要,因为它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原因。此外,高血压初动脉粥样硬化有彼此促进的作用,据北京、上海等地的资料调查,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占62.9%一93.6%,而多数先有高血压。关于高血压致冠心病之作用机理尚未必定,一般认为,这是由于高血压使血管负荷加深,管壁损伤,通透性增高之故。


    胆固醇的增加也是冠心病增加的因素。高脂血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已是一个明确的问题,无论是外源性的(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或内源性(脂质合成增加及脂质清除障碍)的脂质代谢异常,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B脂蛋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一般认为切除双侧卵巢的妇女或绝经后妇女,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增高,这些都是增加冠心病发病率的危险因素。

     

    此外,糖尿病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之无糖尿病者高2倍,据临床观察,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与糖尿病三者常常伴随发生,表示绝经后妇女(包括人工绝经)糖及脂肪代谢发生障碍。同时,绝经期妇女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发生很大变化,造成了神经---体液平衡失调,影响脂质代谢,易出现心血管系统病变。

     

     

    另外,除雌激素对血中脂质的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对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起必然作用。如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也增高,至60岁以后就不再增加了。再有,由于年龄的缘故,动脉内膜壁增厚,氧气进入受阻,致使中层缺氧,酶活性降低或消失,影响了脂质的转化及运输,促使沉积增高。

     

    此外,动脉壁对血浆脂蛋白的通透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因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


    冠心病的产生与以上因素有关系,希望大家要远离以上这些因素,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不要让疾病轻易的伤害我们的身体,如果我们出现了胸闷、胸痛的症状,要及时的就医。

  •  

     

    作者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消化科 主任医师 黄志恒

     

    黄志恒医生没有想到,这个在门诊遇到的慢性腹泻的患儿,会让他终生难忘……

     

    几经波折治“怪病”

     

    家住西北的小语(化名),生得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自出生之日起,便是爸爸妈妈的心头宝,也非常受亲戚朋友们的喜爱。一直以来,小语都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慢慢长大,本以为这个成长过程会愉快而又平安喜乐,却不料在1岁时患上了“怪病”,急煞父母。

     

    起初,小语的表现是慢性腹泻,父母也很重视,直接送往了当地县医院,但当地县医院却对这“简单”的腹泻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只能又转到了市医院,然而奇怪的是,医生化验了血常规、大便常规等,并未发现异常。难道孩子真的没什么事?市医院的医生也一筹莫展,于是只能先使用蒙脱石散和益生菌进行治疗,幸运的是,小语的情况有所好转,便由父母带回家治疗。

     

     

    可没曾想,没过几天,小语的腹泻再次复发,且病情竟有愈发严重的趋势,只因回家后父母为小语添加了苹果泥的辅食!市里医院去了好几次,还是三天两头腹泻伴随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有了上回的前车之鉴,父母不敢再大意,便又将小语转至当地省级医院。在进行了肝肾功能、电解质、遗传代谢、过敏源等十几项检查后,终于发现了疑点:小语体内血清钾最低竟只有1.7mmol/L!要知道,正常的数值应该是3.5-5.5mmol/L。

     

    针对这种情况,医生提供了口服和输液两种方式治疗,经过努力,总算是把低钾血症改善了。但肠镜检查结果出来后发现,有过敏性肠炎可能,又为小语更换了氨基酸配方粉,终于,小语腹泻的症状稍有减轻,频率为每天4-5次。

     

    小语父母本以为能松一口气,打算精心照料小语,期盼孩子恢复健康。谁曾想,在经过一次感冒发热后,孩子腹泻再次加重,增加到每天6-10次,这次连当地的省级医院医生也束手无策,只能建议父母去其他医院换个医生看看。

     

    千里东行求名医

     

    就在夫妻二人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是好之时,小语爸爸忽然想起以前关注的一位消化科医生,在小语降生之后,他经常关注这位医生所发的消化科普文章。但这位医生远在上海,而小语家却在西北,且不说路途遥远是否会耽误病情,就说这令多家医院都束手无策的“怪病”,这位医生是否能解决,小语父母心里也是没底。

     

    经过再三考虑,小语一家还是决定不远千里,从中国的西北来到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求助多年致力于小儿消化系统疑难杂症的黄志恒医生。

     

     

     

    初次会面,小语一家人便给黄医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的父母善良而温柔,属于那种十分通情达理的患儿家属,而小语那双大眼睛惹人喜爱,只是她那张饱受疾病折磨的苍白小脸令人心疼不已。

     

    小语到底得了什么病?为什么接连看了好几家医院都未能彻底治愈?对于孩子的慢性腹泻,黄医生研究得还是比较多的,但面对眼前的孩子,却是百思不得解,这令他回忆起住院医生轮转期间,带教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们消化科看病就像猜谜一样,而且坑比较多,一定要当心。”毕竟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有时对同一个症状的认识是千差万别的。

     

    黄志恒医生立即为小语进行了门诊所能做的腹部B超等必要检查,随后又请教了内分泌遗传代谢科的同事,并未发现腹腔、肾上腺等脏器器官异常,也没有遗传方面的疾病问题。小语的腹泻让黄志恒医生感到棘手,因床位紧张,他只好暂时将小语安排了重症留观,并叮嘱观察室的同事一定要细心照顾,有什么消息第一时间通知他。

     

    抽丝剥茧解迷团

     

    “黄哥,你前天看的那个小语,你知道是什么病吗?是肿瘤!”黄医生下午下班时,突然接到了病房同事的电话,立马打开手机查看检验报告,看到图片后瞬间愕然。

     

     

    图中红色圈圈内就是心脏后面的肿瘤

     

    胸片检查发现,有个巨大肿块赫然出现在脊柱旁,左侧的肋骨已经被肿瘤破坏了,由于炎症渗出左侧胸腔已经出现积液。

     

    看罢,黄志恒医生立即邀请了肿瘤科医生进行会诊,并进行了胸腹部CT、同位素检查,最终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而且已经出现了骨骼转移!黄志恒医生叹了一口气,他心想,可怜的小语一定很痛苦,只是因为年龄太小,不会表达。

     

     

    后来,小语转去了肿瘤科继续进行治疗,由于肿瘤长在胸腔内,手术切除非常困难,而且已经出现了骨转移,只能进行化疗。面对这种情况,黄医生没有和小羽爸妈再联系,他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们,这个时候,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小语早日康复。这也让黄医师想起了带教老师说的一句话——“三年成了大医生,十年成了小医生。”看门诊越久,就越谨小慎微,生怕因出错,给他人造成伤害。

     

    其实,给腹泻的孩子拍胸片,若是放在门诊,哪怕患儿家长不投诉,医生自己也会觉得太离谱,而不好意思的。但有时看似离谱的事情,真相往往就在那一刹那,也正是因为这“离谱”,诊断出了小语腹泻的“真凶”,不禁令人慨叹:有时候抽丝剥茧仍难解的谜团,真相却藏在你想不到的地方。

     

    黄志恒医生说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肿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肿瘤,约占6-10%。有将近一半的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死亡率高达15%。

     

    神经母细胞瘤的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没有力气、容易贫血、烦躁等。腹部起源的神经母细胞瘤会出现腹部肿块、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例如腹泻或便秘等。

     

    神经母细胞瘤多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发病,所以,早一天发现就多一分治愈希望。对于孩子反复腹痛或便秘、腹部肿块、声音嘶哑、眼睛前凸、局部腰疼、没力气、难治性腹泻等,都需要当心这个病。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