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归根究底,“吵架”实质上是为了解决问题以及表达需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有一类人是解决问题型。在碰到问题时,他们想的是:这件事是什么,我能怎么解决,再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还有一类人是情绪感知型。先希望对方能安抚自己的情绪,接着才是解决矛盾。
两种模式产生冲突,双方都只是在意自己的需求。其中一方以列举对方的错误和缺点开始谈话,而另一方开启攻击和自我保护模式。
这场“谈话”偏离原始目的,变成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输赢拉锯战,双方焦灼于表达不满,互相攻击,很难达到真正的沟通目的。
心理学家汉斯赛利说:“我们渴望获得认同的欲望,和我们畏惧斥责的一样多。”
举个例子,在我们小的时候,被父母要求做一件事时,如果父母用的是带有指责否定意味的话,势必会引起我们强烈的反感叛逆心理。
如“你整天就是好吃懒做的,能不能帮我分担一下?都不知道帮帮忙吗?你看别人家的小明多孝顺。”
或者,“你能不能不要添乱?爸妈每天那么忙你就不知道体谅一下吗?“
同样,在伴侣沟通时,总是以指责开端:
“你怎么不早点回家?都没人做饭!”
“游戏有那么好玩吗?天天玩,什么都不干。”
这些话中带有的浓郁否定色彩,只会开启 ta 们的心理防御机制。
人都是厌恶这种指责的,心理的保护伞会瞬间启动,引起争吵和抵触。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把伴侣分成两类:一种叫成功型伴侣(Master),一种叫灾难型伴侣(Disaster)。
成功型伴侣,会主动发现伴侣身上值得欣赏的优点,会在相处中察觉值得感谢的部分,也会有意识建立起互相尊重和欣赏的习惯。
而灾难型伴侣,通常不会对伴侣的情绪做出积极回应,甚至还会主动找到伴侣身上的错误,习惯性表达指责和批评。
在失败的沟通中,有大多都是灾难型伴侣。
我们都以为,沉默是拒绝对方沟通的请求,实际上,有时的沉默,也可能是想要发起沟通,但遭了拒绝。
在亲密关系中,伴侣不一定会直接告诉你“我们来谈谈吧”,也可能是行动或是侧面性话题暗示想要沟通,如“你觉得这对电视剧里的夫妻怎么样?”
但是,当 ta 们的尝试被我们忽略或是拒绝,ta 们可能就会关闭自己想要开口的内心。在我们提出明示性的沟通诉求时,反而保持了沉默。
心理学上,这种场景称之为“滑动门时刻”(sliding door moment)。
即当一个人表达出连接的需要时,另一个人的反应可以是滑开“滑动门”并走过去,也可以是关上“滑动门”并转身离开。
当 ta 说出“我认为这个电视里这对夫妻的问题是沟通不畅”时,如果你的回答是“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这是在引导对方表达,这种回应叫做面向(turning towards)。
而如果,你的回答是“好好看电视别说话”,或者“你还说别人,自己都做不好”之类的,这是在打断对方的表达,这种回应叫做背向(turning away from)。
经常关闭“滑动门”,会让对方慢慢不再愿意主动吐露自己的真实内心,同时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想法和表达不被重视,从而演变成越来越多的沉默。
很多人都特别在意争吵的输赢。
如果太过于只想着“赢得胜利”,就会偏离原始目的——解决问题。
夫妻沟通中的“输赢”,从来就不能和爱挂钩,你要知道,站在你旁边这个人,不是你的对方辩友,而是你的终身伴侣。
吵架的本质,其实是寻求共鸣。
如果把吵架变成辩论,就是在回避对方的情绪和需求,会让对方开启筑墙(stonewalling)行为,也就是逃避或者直接沉默。
当对方说“你刚刚说的这些话太伤人”时,你的回应是“这是我的错吗?你怎么那么玻璃心?”。
这场沟通就变成了一场互不理解的拉锯战,长此以往只会让对方心里的“墙”越来越高。
在亲密关系里,你总想着争得胜利,就有可能输掉一些什么。
正是因为不管怎么沟通,你都只想占上风,从而忽视、误解了对方的表达和内心。
久而久之,对方会开启冷处理,也就是冷暴力。
这其实是茫然的一种体现,因为对方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对方认为自己被伤害了,所以也选择了用“沉默”“冷暴力”这把武器。
而冷暴力和沉默,可是亲密关系里的一把大杀器,我们不能放纵它自由生长。
我们需要审视自己沟通的目的,更多去使用“我们”而不是“我认为,我感觉”。
如果想让 ta 接纳你,你首先要做的,是让 ta 感觉你们两人是共同体,接下来也不是对 ta 的批判大会。
当对方开始接纳,并且缓和了“冷暴力”的态度时,不要说话,听 ta 说,毕竟前面我们也宣泄那么久情绪了嘛,你说是吧?
最后,不要带有任何攻击性的方式和伴侣沟通,也不必为他贴标签,直白地表达你的情感诉求。
例如,想让对方多陪陪你,就实事求事告诉对方“明天晚上或者后天晚上我们出去吃饭,然后去公园逛一下吧?”
就像克尔凯郭尔在《爱的作为》中说的:
要去爱彼此的人性。
真爱,不会因为他人的缺点,而不去拥抱他人,仿佛高高在上。
相反,当爱人出现了过错,人们应该更牢靠、更紧密地相拥,为了克服那些不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我对老公动手情绪失控,我们的婚姻怎么办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我和老公性格反差很大,但我觉得很互补,我比较外向,做事粗枝大叶,但也敏感、多愁善感。而他内敛、细致、踏实、诚恳、木讷。我们是大学同学,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出去玩,他总是背一大包的东西,看上去很麻烦,可是渐渐地我们才感觉到他的包是个聚宝盆,地图、雨伞、手纸、吃的、喝的应有尽有,我们拍照的时候想要梳梳头发,小梳子、小镜子没想到他也有。
一次我们爬山,到了山头后发现风很大,很想尽情领略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无奈高处不胜寒,正当我恋恋不舍准备返程的时候,他脱下自己的外套给我披上了,我非常感动,他太细心了。
还有一次我随口说了一下,晚上睡眠不好,他就送来了一篇“太极拳治失眠”的短文,那时我们才刚认识;这些小事给我印象很深。虽然他没有出众的外表,在学校也不是属于能力很强、很优秀的人,我还是觉得自己是在沙砾中发现了一颗宝石。
同学们一直不看好我们,觉得我们反差太大,也有个朋友说“你是为了小感动而感动”。我一直不以为然。相处的时间久了,性格上的矛盾逐渐尖锐起来了,我是一个很敏感的人,总希望能得到他多一些呵护,可他是不“屑”于言表。
这么多年,没有送过一次花。有的时候工作很累、很苦恼的时候,他也不会安慰,事后问他,总说:“不知道说什么,或者以为你难受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待着。”我喜欢生活中的事大家一起分享,两个人之间多一些交流,但和他交流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
他总是绷着脸,要么你说什么他都没有反应,要么长篇大论,理论一套一套。我总觉得他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没有别人的位置,也没有学会怎样去关心别人。
从在学校到工作,到后来成家,我们两个人隔不了多久,就会争吵一次。有时也会吵到分手的地步,但过后也都又好了,我们还是很珍惜我们的感情的。就这样分分合合,还是一直在一起。
但我总觉得我们在一起,我哄着他、迁就他就相安无事,反之则不成。可我是个女人,我也渴望能有人呵护,有人爱啊。矛盾的激化是从孩子出生开始的,我在研究所工作,这几年接了项目,工作特别忙,经常出差,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刚开始是婆婆给我们帮忙,我总是下班赶紧回家,带孩子,等孩子睡了,再继续在家工作,深更半夜才能睡觉,弄得疲惫不堪,身体也差了起来。老公从来不会主动跟我分担家务。
后来,婆婆回家,我父母来帮忙,父母看我辛苦,把什么都包揽了。我真是轻松多了,但有时看见父母身体不好,还要忙进忙出,老公却在看电视或者睡觉,心里就不平衡。反过来,他还对我母亲的生活习惯,生活理念有好多看法,甚至还跟她吵架。我就这些问题跟他谈了很多次,改善甚微。
他却抱怨,说我个性太强,他被压抑得都不像个男人了。其实我觉得自己原本很依赖家庭和夫妻感情的,但他对我的漠不关心也歪打正着的成就了我的自立、自强。
为了孩子,总得想方设法去解决矛盾,我们计划和父母分开住。搬新家后,我们请了钟点工。母亲也经常过来帮忙,老公从搬进新家后在家务方面还是分担了很多,洗碗、洗衣、买东西,家里的矛盾似乎少了一些。但要命的是,我发现我对他的感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我并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尤其是两人独处。
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孩子。在孩子那儿,我无条件的付出,孩子经常会给我带来惊喜,带来感动。而对老公我做不到无条件,就算付出了也得不到相应的回馈。而且我不再觉得他那些品质的可贵,看的更多的是他和母亲的争吵、他的琐碎、他的固执、他的脸色。
渐渐地我对他没有了当初的热情,他也沉默寡言。不知不觉间我们相敬如“冰”了,老公还是意识到了一些变化,他开始更关心自己,关心自己服饰、形象。
其实我也意识到了我作为妻子的失职。可我就是没有热情,惯性的麻木。这种如“冰”的关系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他变得暴躁起来,而且他把这些坏情绪直接就投向了儿子,经常大声呵斥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和我母亲争吵,横眉冷对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这种环境下,我自己的情绪越来越容易失控,有一次忍受不了他那张唧唧歪歪的嘴脸,我随手把刚沏的一杯热茶泼向了他,烫了他一脸的水泡。如今每次看到他脸上的疤痕,我就特别内疚,心想下次再怎么吵架也一定不能动手了。
随后,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在经济上我们俩彼此还是很信任的,我们每月的收入扣除了当月的零花钱,都存在我工行一个折子上,折子放床头柜里,密码我们都知道,他比较节约,我因为要买一些美容品、衣服、首饰,开销会大一些。
但大的费用我都事先和老公商量后才去取钱,我一直觉得我的这些开销还是很正常的,没有特别奢侈的,可那天我发现他竟然在一家小有规模的美发店办了一张金卡,花了1万元办卡,居然一点也没对我提及过,我感觉非常受打击,之前他曾去按摩过,我说想到一个女人给他按摩我感觉不舒服,让他不要再去了,要去就两个人一起去。
可他竟然悄无声息的对我来了这么一招。一下子,觉得两个人之间感情没有了,连信任也没有了。一个人大哭了一场。回家后看到他和我母亲又开始争吵按摩算不算色情,到底好不好的事情,我烦透了,抓起儿子的玩具又扔向了他,我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失控了。我向老公提出了离婚。
不是为了按摩的问题,只是觉得婚姻就像我们两个人做的茧,已经把我们束缚得气都要透不过来了。几年以来,我一直睡眠不好,下半夜三四点钟醒来就很难入睡。
为了改善,我去练瑜伽,好了一些,但这段时间,为了这些事情,又不行了。半夜躺在那儿,想起这些,我就觉得很没意思。前两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老公又在和我妈争吵,我大喊了一句:“烦死了,你们能不能不要吵。”然后一头撞向了墙,在身体软下去的一瞬间,我听见心里说,终于死了,终于解脱了……他也觉得自己很压抑。
我们这段婚姻到底该怎么办对双方和孩子更好呢?儿子一直很懂事,我担心自己的暴戾、老公的沉郁带给孩子过多的负面影响。我该怎么办呢?
我经常失眠和情绪失控,会不会有抑郁症?怎样排解和改善?心里很忐忑,希望能得到指点。
虽然你们的婚姻生活里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你们最终没有让婚姻解体。
这样的决定可能有很多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们彼此还有爱。爱在你们内心深处,却无法让对方体会,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建议
1.用欣赏的眼光看对方
如同当初的你们。用否定的眼光看人,只会破坏了亲密关系、破坏了好心情、破坏了沟通的欲望。
2.当调解员
至于你的爱人和母亲之间的矛盾,你可以担当调解员的角色,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到缓和。
如:夫妻之间的事不要让上一代人介入。你告诉了母亲有关按摩卡的事,只会恶化他们的关系。
如:不善言辞的爱人不讨老人的喜欢,你可以买一些东西,然后以爱人的名义送给老人。老人会觉得“这小子嘴上不说,心里全知道”。如:尊重和善待爱人的父母。这样的行为具有示范作用,敏感的他也会知道“投桃报李”的。
3.强烈推荐你们看看“男女在婚姻中的行为、习惯的不同”
例如《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等书。看完之后,你会觉得自以为很了解男人的我们,其实对他们并不了解。
了解之后,你会用你的爱人能感受并愿意接受的方式去爱他,他也会从你的言行里学习到夫妻相处的真谛和艺术。他会在你的影响中改变错误行为,走出观念上的误区。
4.记得第一点,欣赏对方
这样会平复掉你的一部分愤怒情绪。继续淑女,不是很好吗?祝你幸福。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口淡指口内淡而无味,多伴有味觉减退、食欲不振等症状。前人又称口淡为“口不知味”。
“口失谷味”,有人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
口淡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大病、重病及外科大手术后的病人多有食欲不振,常会觉到口淡无味。
《医学正传》说:“有口淡者,知胃热也。”《世医得效方》说:“虚则口淡。”而 《景岳全书》说:“凡大劳、大泻、大汗、大病之后,皆能令人口淡无味,不亦岂皆胃火使然耶?”
中医认为,导致口淡原因有虚有实,虚证多见于久病大病的脾胃虚弱患者,实证多见于脾胃湿阻或由胃热所致。
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型有脾虚口淡、湿阻口淡、胃热口淡等。
成因:脾虚口淡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太过,或情志所伤,致脾胃损伤。中气虚弱,运化失职,“脾不和则口不知五谷”。
主症:口淡无味,不思饮食,纳少,腹胀,便溏;伴神疲气短,四肢乏力,舌淡,脉弱。
治疗:宜益气健脾和胃,用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兼阴虚者,加沙参、麦 冬、山楂等;兼阳虚者,加干姜、附子等。
成因:湿阻口淡多由于外感湿邪,或过食生冷、嗜食肥甘,湿浊内生,湿困中 焦,脾失健运,浊气上蒸,而致口淡不知味。
主症:口淡黏腻,不思饮水,胸闷脘痞,泛恶欲吐,纳呆食少,舌胖,苔白腻, 脉濡缓。
治疗: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脾。外感湿邪者,用藿香正气散或三仁汤加减;内生湿浊者,以平胃散或胃苓汤加减。
成因:胃热口淡多由过食辛辣肥厚、烧烤煎炸,嗜烟嗜酒,蕴积化热;或七情伤肝,气郁化火;或外感热病致阳明胃热,胃热上逆于口,致口淡、口苦。
主症:口淡或兼见口臭、口苦,胃中灼热;或牙龈肿痛或牙龈出血;或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等。
治疗:宜清热和胃,用清胃汤合玉女煎加减。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戴近视眼镜的痛你懂吗?夏天闷痘,冬天起雾,压着难受,取下留印。运动时容易被碰,化妆时容易花妆......我太难了!
不戴眼镜,世界一片模糊仿佛是一个跑焦的镜头。进理发店从不会笑着出来,见到熟人也看不清是谁,仿佛是个高冷的陌生人。
近视的尴尬不止这些,近视引发的视力问题也不仅仅是看不了远处这么简单。Dr.京想通过这篇文章和大家仔细聊聊近视这件事,更好的帮助大家保护视力。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也是眼科常见的病种,你想一想周围的人有几个不戴眼镜的,就知道它的普遍程度了。坐观教室、办公室,十有八九都离不开眼镜。
根据2019年《国民视觉健康大数据报告》统计,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人,更可怕的是,近视正趋于低龄化。中小学生近视人数就超过1亿,青少年近视率达到世界第一。
2018年教育部一份针对中小学生视力问题进行的调研显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达36.5%和65.3%。
近视这个疾病啊,常见到大家都不以为意,最为熟知的症状就是看近处看不清,看远处很模糊,随着近视度数越深,三四米外不辨雌雄,五六米外不辨人形。但如果近视度数高,尤其是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患者,常会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闪光感等症状,并可能因为眼轴变长而出现眼底改变。
同时和正常人相比,近视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青光眼的危险系数高达数十倍!严重情况下,这些并发症会造成严重的永久性视力损害,严重者导致失明。
社会发展带来进步但也带来弊端,占据生活的电子产品和高强度工作学习的用眼让近视发生率逐年上升。而且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号召“停课不停学”,学生们居家上网课更是让近视人群增多。
《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中教育部发布的调研显示:每天上网课总时长一个小时以内的,近视检出率是45.8%,超过4小时的则提升至76.7%,网课时长对孩子视力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
虽然这是受疫情的客观条件限制,没办法的事,但如果按照《近视防治指南》做好视力保护,就能减少成为近视眼的可能。
成年人和儿童均应该:
并且,无论是使用电子产品还是读写都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正常阅读环境应保持桌面平均照度值不低于300勒克斯,即大约为300W日光灯亮度),每隔一段时间就休息会眼睛,避免视疲劳。
此外,对于未近视和已经近视的人群都需要定期做视力检查,一旦发现近视或近视加重,都要及早预防才能延缓发展。
既然可以预防,那是否可以治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和所说的都是指真性近视,而它只能被“矫正”,不能被治愈。
光学眼镜、角膜塑形镜、近视手术等都是通过改变光学折射路径方式矫正视力,并不能逆转已经发生的近视眼结构改变。简单来说就是,一旦近视就不可逆,唯一能做的就是延缓度数增长,防止近视引起的并发症。
Dr.京也有关注过网上那些声称能改善甚至治愈近视的眼药水、按摩仪,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骗子。早在2019年的时候国家卫健委就明确通知: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近视治愈”等带有误导性的表述。
大家在谨防被骗的同时更要格外保护好视力。近视不可逆,严重还会导致失明,况且拥有明亮健康的双眼是多么令人艳羡的啊。另外有很多误区,Dr.京一并给大家解答了吧。
误区一:孩子太小别戴近视眼镜
儿童正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近视眼如不及时矫正,长期的视网膜模糊像,会诱发眼轴的进一步加长,使近视度增加,甚至引发弱、斜视。
误区二:近视眼镜越换度数越高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因素共同影响近视的发展,近视度数增加的原因,和勤换眼镜没关系,反而眼镜度数低了不更换会增加用眼疲劳导致近视发展。专家建议青少年应每3~6个月做一次视力检查,必要时更换合适的镜片。
误区三:近视眼镜不能配得太清楚
近视的完全矫正是将近视矫正为正视,用以恢复调节与集合之间固有的正常关系。长期佩戴低矫眼镜,一方面容易引起睫状痉挛,即人为地增加了近视度数,另一方面双眼视功能被破坏,只靠一眼看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外斜视。
再好的镜片也没法带来健康眼一样的视觉效果,也改变不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家长和青少年都应该重视视力健康,共同学习如何科学健康用眼,用明亮的双眼迎接明亮的未来。
Dr.京也期待未来医学的发展能找到治愈近视的方法,让眼镜成为装饰品而不是必需品。
若想了解更多眼部健康的方法,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愿和大家在新的一年,眼前一片光明!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我们结婚5年多了。有一个3岁的女儿。虽然说我们婚龄不短,但是真正在一起的时间,累计也不过半年。
他是做地质勘探的,因为工作的缘故,长年漂泊在外,工作地点很不固定,经常流动,通常都是在一些偏僻山村工作。虽然老公收入颇丰,但我却饱尝尽了孤寂之苦。我们的矛盾是日积月累起来的。
结婚前并不了解他的工作是这种性质,刚开始的两年,我自己也在漂泊,就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这几年,我稳定下来了,看到身边的同事、同学、朋友都是成双成对,自己感情的孤独、工作的忙碌和生活中的无助,都像山洪暴发般的扑向我。
再加上婆家人也给我带来诸多麻烦,让我不尽烦恼,一筹莫展。我再也不能接受两地分居,我需要有老公在身边依靠,所以我把这一切的不如意都归在他的工作上,于是一碰到问题就打电话跟他吵,怪他让我生活得这么痛苦、孤寂、清冷,不能像一个正常女人一样享有家庭的温暖、夫妻的温情和老公的呵护,而且孩子也对父亲很陌生。
日子就这样在争争吵吵中过去了。我们不见面时吵,见面时也吵,有时还厮打。我觉得空间的距离造成了心理的距离,他认为我不够孝顺,和他父母关系处得不好。
几年这样吵下来,双方都厌倦了,即使原本有爱情,现在因为长年的分居和争吵,也淡漠了。离婚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每次一争吵,总有一方拿离婚说事儿,有一次甚至闹到了法院,不过也没有离成。但是,这一次,当离婚真正摆在面前时,我却犹豫了,一直没有勇气来跨出那决裂的一步……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害怕离婚。
担心周围的流言飞语?害怕离婚后更加孤单?顾虑孩子受影响?还是对老公还有一丝依恋?可能兼而有之吧,我悬在空中,不上不下。老公是一个传统、自律、好学、上进的人。
他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也是忘我的。去年冬天,他在家复习功课,准备考研,不做家务,也不过问我的任何事,没日没夜地看书,好像也从来没想过房间里还有妻儿需要他陪。
甚至10天、20天也不会和我同床一次,更谈不上夫妻间的水乳交融、甜言蜜语了。我受不了那种冷遇,经常发火,他就认为我无事生非,也翻了脸与我吵。今年暑假,我带了孩子去他的驻地,为了一家人好好团聚一下。但是,我高兴而去,败兴而归。他工作很忙,忙到一天到头跟我说不上10句话的地步。
我一整天一整天都看不见他,而看见他时,他要么忙着看他的电视剧,要么忙着加班工作,要么跟孩子玩会儿,最后又忙着睡觉了。只有我,形同虚设。白天我守着一个空房子,晚上守着一张空床,虽然自己的老公近在咫尺,却期待不到他的任何情感表达。我失落地做出了最后一击,既然我们不能生活在一起,在一起的时候又不能像正常夫妻一样彼此关爱,那我们的婚姻还有什么意义?
于是,我提出了离婚。他开始不答应,后来我不停地打电话给他,要求离婚,他同意了。我们签了离婚协议,就等着他一回来就去办手续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也只剩下伤心流泪了,感觉自己很失败。
作为一个女人对他没有一点儿吸引力,即使睡在一起,他也对我没感觉……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曾经问过他,他说只要我再孝顺一点,他就会百分百地爱我。
但是,他的爱,指的是什么?恐怕只有他知道。也许他还爱我,因为他并没有情人,也从不放纵自己,可我为什么就感觉不到他的爱呢?我需要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老公,享受一份真真切切的关爱。我该怎么办?
心理学家认为有“皮肤饥渴”,“感觉剥夺”。例如:蒙上被实验者的眼睛(或者处于黑暗的房间),堵住他们的耳朵(或者处在没有任何声音的超静实验室里),限制手脚的活动,只让他们安静地睡觉。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的承受能力都超过不了几个小时,即使一开始安静地睡觉的被实验者,也出现失眠,感到不耐烦,急切地寻求刺激,想唱歌,吹口哨,乱动手脚,思维混乱,产生幻觉,焦躁不安;
要是实验进行2~3天以上的话,有不少人的各种心理功能开始要全面崩溃,而且内分泌混乱,血压和心跳出现异常,消化不好,身体功能也开始混乱并发生全面崩溃。
长期的两地分居,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皮肤饥渴”和“感觉剥夺”,虽然,成人的生活主要依赖视觉和听觉,但是,亲人和配偶的长期分离,导致触觉和嗅觉、味觉的感觉处于被剥夺的状态,特别是对触觉的损害最严重。
夫妻之间的性爱和爱情,严重依赖人的触觉(还有对嗅觉、味觉的依赖性也比较大);
触觉的长期被剥夺,严重伤害夫妻之间的性功能和感情生活功能,性功能和感情功能的伤害,还直接导致心理功能的衰退和生理功能的减退,使人生活在心理和生理的亚健康状态下,严重的话,直接导致身体的各种疾病和心理的各种疾病。
比如:抑郁症,强迫症,狂躁症等等。长期的分居直接下降心灵对心灵的直觉,以及大脑对大脑的悟性;
所以,分开的时间过久就是这样的,需要重新磨合,多想想从前在一起的好时光,多把心思放在彼此身上,不要总想他的缺点,不要总是争吵,尽量不要发生语言上的冲突,忍一下就过去了,很快就会雨过天晴的,奉劝各位都不要轻易放弃婚姻,放弃是容易的,但将来的路怎么走才是更重要的,要珍惜眼前人,一定要有一个爱、包容、忍耐的心,婚姻是要经营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我是一名家庭主妇,我的婚姻前期很美满,可是,几年后,很糟糕。
不知道何时起,我丈夫脾气特别不稳定,像个火药桶一样,不定时地就会爆发。一天,我和丈夫一起去买菜,路上俩人好好的,还有说有笑,回到家后,他突然就摔盘子,莫名发脾气,冲我大吼。
我很委屈,丈夫经常这样喜怒无常,好的时候对我很好,脾气上来的时候又很可怕,他从来不会打我,就是一有脾气就吼我。每次面对他我都很忐忑,不知道他心情是好是坏,我该怎么办?
家庭的幸福是每个女人的期盼,婚姻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才能经营得更好。你作为家庭主妇,主内,丈夫在外工作,他的在外经历或许并不顺利,所以心里有时候很压抑,又无处释放,才会对你发脾气。
可是你总是选择忍耐,不反抗对方,他才会变本加厉,也许因为经济来源靠丈夫,你觉得自己没有底气反抗他,但是,人都是平等的。
你们都在为这个家付出,你不能一味地迁就对方,从你的表述看,你不知道为什么丈夫爱发脾气,不了解他生气的原因,可以看出你们之间缺乏沟通。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学会预测丈夫爱发脾气的原因,找时机与他及时沟通
著名的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内外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个体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进行推论的过程。
你不知道丈夫为什么爱发脾气,这让你很没有安全感,为了满足你的安全感,你可以预测丈夫在外面都经历了什么,是他的业务没做好,被领导批评,还是一个人赚钱经济压力太大,想要发泄。
总之,先进行预测,学会理解他的脾气,才能在他脾气又一次上来时做好心理准备。
一个人的行为都有内外原因,你预测了其外部原因,其次是以及了解了丈夫的性格变化,这是他爱发脾气的内部原因。
夫妻之间应该是最了解对方的人,你能从他的眼神、动作行为预测他是否开心,在他平静的时候,好好与丈夫聊天,问他最近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你能帮助他分担其烦恼。
男人有时候是很脆弱的,他们也需要有人能理解,有一个依靠。你的丈夫并不是天生脾气就很差,你说是婚后几年才有这样的变化,那么,这段时间他一定经历了很多不顺的事情,越是这样,你就越要理解他,俩人一起并肩作战,才能一步步改变他。
2、经常赞美丈夫的长处,学会鼓励他
心理学家海德的内外归因理论中,他指出幸福美满的夫妻对伴侣所做出的归因与关系紧张的夫妻有很大差别。
婚姻美满的夫妻将伴侣的积极行为归为内因,将伴侣的消极行为归为外因;婚姻不幸的夫妻将伴侣的积极行为归为外因,将伴侣的消极行为归为内因。
当关系出现问题时,你若是将伴侣不好的一面说是他的性格使然,会使得你们关系恶化。
想要你们的婚姻变得幸福美好,你可以说说丈夫的优点,赞美他顾家,不乱花钱,一心都在家庭上,说有这样的丈夫你觉得很知足。
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期望,告诉丈夫发脾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告诉他在外面遇到了困难,家是他的避风港,家是两个人幸福生活的地方,告诉他把脾气展现给自己最亲密的人,这样很伤和气。在你的鼓励与教育下,你的丈夫会感受到你的用心,也会慢慢改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尤其留守家庭或者父母忙于事业的家庭更为严重。
亲子关系紧张,甚至破裂的的原因有很多,有社会因素,现在出去打工已经是在农村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还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不懂孩子成长的心理规律,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和做父母的智慧。
这类家庭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往往是比较矛盾的。可以说,既爱又恨,爱恨交加。
爱,是因为父母生养抚育了他们,给他们钱花,恨,是因为孩子成长有很多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时刻,这时候他们很需要父母,而这时候父母去那里了?
孩子虽然理智上能理解父母为了这个家挣钱去了,但感情上是有埋怨和委屈的!并且这些负面情绪是有记忆,另外因为相距甚远,情感交流很少,有的学生说他和父母打电话几年了就那几句,还没有打,就知道说什么,都能背出来!
所以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不交流感情就会疏远!
一,家长方面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孩子成长是有关键期的,家长错过孩子成长关键期的三年,可能要用10年,30年,甚至一辈子来弥补!
其次,爱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和孩子之间形成一定的甚至深厚的感情基础,家长是没有教育指责孩子的权利的!
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孩子对家长是有情绪的,并且这种情绪大多是负面的,比如说委屈,指责甚至恨!
当家长教育,指责,控诉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时,孩子想的可能是:爸爸或者妈妈您不要管我,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到哪里去了,现在出现问题了,又来管我?!我不需你管!
甚至有的孩子在潜意识里面,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就是要出现问题,我就是不好好学习,我就是要学坏,你们让我不舒服,不疼爱我,我也让你们痛苦,他们甚至以自己的前途为代价来报复父母!
再次,家长不在孩子身边,但爱可以伴孩子左右!
现在网络很方便,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即使不知道说什么,孩子最起码知道父母心理是有他/她的!
其实父母可以给孩子说说自己生活,社会的见闻,或者新闻,也可以问问孩子的学习生活,但孩子说到父母不爱听的内容的时候,尽量做到接纳,让孩子感觉的安全和被接纳,孩子的心门慢慢就会向父母打开!
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送些礼物和用品,不要总是给钱,钱不能代替礼物和用品!你们之间有距离,但心可以无间隙!
最后,假期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时期,好好把握,多给孩子满满的爱,多交流,理解孩子。
总之,家长在教育这样的孩子之前,首先要先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要多给孩子爱,关心,理解,多进行沟通,交流,少教育,指责!有耐心些,多等等孩子,等孩子慢慢长大,慢慢理解父母!
二,孩子方面
首先,希望孩子们要理解,没有家长不爱孩子的,他们在外面其实挺牵挂自己的孩子的,孩子可以问问父母,他们心理有没有你的位置!
其次,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你的父母,不是教育学家也不是心理专家。
他们不是不爱你,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爱。更不懂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有关键期的。很多父母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他们没有经验,没有当父母的知识,不知道当父母的智慧,他们没有学习如何当父母!
所以很多父母虽然爱孩子,却不会爱,甚至以爱的名誉在伤害孩子!而对孩子来说成长的关键几年,对于父母来说和他们以前一样是他们努力拼搏赚钱的几年!请不要以教育学家或者心理专家的水平来要求他们。
再次,多和父母联系,其实父母是想知道孩子的消息,接到孩子的电话是比较开心的。多和自己的父母聊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的父母不善于表达,但他们爱孩子的心是一样的。利用假期和父母好好相处,了解、理解父母的生活。
最后,带上爱和感恩成长!
如果孩子总是埋怨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心会经常被委屈,痛苦指责等不良情绪包围。
其实最痛苦的人是孩子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不知不觉的想报复自己的父母,其实最终报复的是孩子自己,孩子是让父母痛苦了,但最终孩子自己要来承担很多不良后果。
比如没有考上大学,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比如抽烟,上网成瘾,没有责任感的等!这些孩子的人生将陷入更大的悲哀,和痛苦当中!
所以希望孩子们带着爱和感恩成长吧,爱和感恩是化解一切痛苦和负面情绪的良药!
它可以让你的世界洒满阳光,和快乐同行,和成功相伴!爱和感恩可以帮助你摆脱情感上没有父母陪伴和爱的情感的缺失,和遗憾!从而开启快乐,开心,最终成功的人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睡眠是每个人每天都会做的事情,很多人为睡不着觉整晚失眠而痛苦,但也有这么一大群人为整晚睡觉打呼噜而苦恼。这类人群一挨着枕头就打鼾,感觉睡得又快又香,挺让人羡慕的。而很少有人关心打呼噜对人体的危害或预示着某些疾病的先兆。
打呼噜一般指打鼾,是指睡眠中因上呼吸道狭窄使悬雍垂发生振动而发出的鼾声。扁桃体肥大,舌部过大及过度饮酒等会引发打鼾。打鼾可导致白天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工作能力下降等。打鼾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的打鼾常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需要查明原因,尽早治疗。
另外,打呼噜的人睡眠确实比较深沉,比较踏实。如果一般人和打呼噜的人夜间同睡一间屋子那是非常令人担心:当不打鼾的人还没入睡时,却已经是鼾声如雷,这种鼾声会吵得不打鼾的人整夜不得安睡,造成次日头脑昏昏沉沉,一整天精神状态不佳,根本无法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打呼噜确实对他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引起打呼噜的原因有:
1、睡姿不佳,仰睡时软腭、舌根后坠,会压迫气道,使气道狭窄,呼吸时气流通过时会发出声音;
2、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一般肥胖的人都有打呼噜,肥胖的人咽部的软组织会增生肥大;
3、打呼噜严重的人还会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就是睡觉时会出现呼吸暂停,怪吓人的,轻者停几秒,重者数十秒,夜间还会反复憋醒。这种情况下,大脑供氧会不足,影响记忆力,对学习和工作带来影响;
4、感冒、鼻咽部的病变,如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肿大、声带麻痹、腺样体肥大等各种。
关于治疗和预防要对准原因:
1、平时注意睡姿,调适枕头高度,不仰睡,可以采取侧睡,睡前用湿棉棒清理鼻腔;
2、肥胖的人要减肥;
3、饮食注意清淡,避免烟酒,尤其是睡前抽烟喝酒会加重症状,睡前避用镇静安眠药,不熬夜,多运动,多吃水果蔬菜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油炸食物,避免情绪精神过度紧张,放松心情;
4、积极治疗原发病,去正规医院进行睡眠研究,了解是否有疾病的存在。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
这样的例子多了,搞得大家都不敢吃柿子了!
这么好吃的柿子怎么就让人得病了呢?
胃结石是食物在胃内形成了石性团块状物,大小不等,有的如乒乓球一般大,有的如婴儿头一般大。
胃结石有很多种:毛发性结石、药物性结石、植物性结石等等。
毛发性结石很好理解了,有些异食癖人群喜欢吃头发,头发在胃里与食物缠绕,变成了一团,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见;药物性结石是因为患者胃功能失调、胃排空障碍下,服用了某些无法吸收的药物产生的。
临床常见的是植物性结石,新闻中的柿子引发的胃结石就是植物性结石,今天Dr.京要说的就是这种类型。
之所以柿子进肚变成了结石,是柿子中的鞣酸在作怪。
鞣酸进入胃后与胃中其他食物的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蛋白,鞣酸蛋白不溶于水很难排出,于是就赖在人的胃里不走啦,时间久了和果胶、植物纤维相亲相爱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胃柿石。
不同的柿子鞣酸含量不同,吃不熟的柿子感到发涩就是鞣酸在“打你的舌头”。成熟的柿子中鞣酸含量大大降低,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不要贪吃太多哦。
如果结石很小,那么几乎感受不到。如果结石长大,典型的症状是消化不良、胃胀、上腹疼痛、食欲不振等,胃里有块硬东西,可不就难受么。如果结石压迫胃壁,坚硬的它会引发胃溃疡;如果结石游走到狭窄的小肠,它庞大的身躯可能就被禁锢在此,引起肠梗阻、肠穿孔等,这些并发症都很危险呀,所以预防胃结石和尽早消除胃结石很有必要。
在吃柿子时,要挑选成熟的、经过脱涩处理的柿子,成熟的柿子最好去皮食用,不可一次性吃过多的柿子等含有鞣酸的食物。另外还要重视胃部健康,感到不舒服就及时检查,我们还是提倡早发现早治疗嘛。
网上流传着喝可乐消结石的做法,理由是可乐中的酸和结石起反应,将结石溶掉了。可乐爱好者:还有这种好事?既能喝可乐又能治病,结石不要面子的嘛!
自行喝可乐消除胃结石,是谣言!这种方法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实施,每天喝多少量那都是医生制定的,不是所有的植物性胃结石患者都能喝可乐治疗,这个只是个例。
比如下面这位泉州的白小姐,就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喝可乐把结石排出了体外。
如果自行在家操作,抱起可乐毫无节制,一阵“吨吨吨吨吨”,真的达咩!!
也许结石还没消,人却胖了……如果患者有胃溃疡、胃出血、糖尿病、痛风等疾病,盲目摄入大量碳酸饮料还会加重病情。
不舒服就前往医院诊断治疗,自行吃药不切实哦。
医生会先做一个检查,比如胃镜、B超、CT,可以确定是否有胃结石以及查看胃结石的大小、性质,以便为后续治疗提供方便。
在过去的治疗方法里,有手术取石、中药溶石。前者需要开刀,过程痛苦,后者对于较大较硬的结石患者来说治疗时间长。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胃结石的治疗已经不像以往那么痛苦了。一些患者适合通过激光爆破碎石或特制机械碎石来治疗胃结石,就不用开刀解决了。具体使用什么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个人的情况来诊断确定,胃里如果真的“长”了石头,也不要太有压力哦。
最后,借用可乐消胃结石这件事,Dr.京再啰嗦一句,不舒服一定要找医生,千万不可搜索网上的治疗方法自行治疗。
最近门诊来了一位大娘带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来看病。大娘说,这个孩子是她的孙子,现在才5个多月,但是最近几天一直是发烧的状态,用了退烧药当时降下去体温,过不了多久还是会烧起来,这让她很担心!
我从病因开始问起,希望能得到有效的证据作为诊疗参考。没想到刚一问孩子为什么会发烧,这位大娘已经是委屈又气愤的样子了,开始跟我抱怨自己的儿媳妇:“我就说他妈妈不会带孩子吧,好好地开什么窗通风啊,最后把孩子折腾病了,说她还一百个不乐意!”从大娘的抱怨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是80后上班族,平时也没空带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孩子的奶奶在带。然而孩子奶奶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我捕捉到了重要信息,她说:“趁他父母不在,我赶紧带他来看看中医”。
我隐约意识到,孩子的父母对于奶奶来纯中医门诊这件事可能不知情,草率处理并不是负责的表现。于是我耐心地劝说孩子的奶奶,这件事应该告诉孩子父母,他们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不让他们知情是不妥当的。孩子的奶奶一开始很不情愿,找出了理由来搪塞我,但在我的坚持下还是拨通了儿媳妇的电话。我坐在大娘旁边,明显感觉到了孩子母亲的强烈反对,言辞间满是谴责…大娘悻悻地挂掉了电话,但还是坚持要求大夫给开中药退烧,抱着孩子在诊室不走。
这个情景,让大夫很是为难。我跟大娘解释道:“不开药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并不同意您这样的处理方式。作为一家人,您最好还是征得大家同意,统一了意见再来就医比较妥当,否则即使开完药,回家后也可能因为吃药而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反复劝说下,最后大娘抱着孩子无奈地走了,刚出诊室就接到了儿媳妇催着回家的电话,“我知道了,我们不看了不就得了嘛,孩子出了事你们自己负责就好!我尽力了!”
看着大娘抱着孙子走出门诊的落寞背影,再想想电话另一边儿媳妇声嘶力竭的“命令”,不禁感慨“小儿难养”。一方面现代社会孩子越来越金贵,父母得子不易,爷爷奶奶也视若掌上明珠,两辈人常常因为养孩子理念及习惯差异而闹矛盾,有的甚至导致儿子儿媳闹到离婚。另一方面,关于孩子生病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常常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也曾见过儿子儿媳妇责怪老人带孩子看西医的情况。因为他们认为抗生素等西药副作用较大,所以排斥西医。
笔者在此要告诉大家的是,中西医各有优势,找到负责任的医生,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还有,不论如何,做子女的应该尊重老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应该好好说,动辄“训斥”,实在不妥。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一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是件好事,你可以在大家讨论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让朋友、同事认识到自己思想活跃的一面,说不定你的建言还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可是不要想得太多,想得太多有时候是给自己找麻烦,本来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想得太多很容易把它复杂化,让自己在这个很简单的问题里兜圈子,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效的社会,当你还在兜圈子时,已经有很多人比你走远了不止一步,只因为你想得太多。
这会给自己增加完全没必要的心理负担和思想负担,甚至会造成自己形成多疑的性格。为什么容易想得太多?
这实际上是与每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掌握的不同,自卑和过多的悲伤都容易形成多疑的性格,这类人难以掌握自己的情绪,每件事都要去想很多,给自己找麻烦。
多疑的人很难和周围的人相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别人无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他们都可以经过自己复杂的思考转变为针对他们的,这样人活得很累。
难以掌握自己情绪的人容易想得太多,他们不知道怎样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习惯了一个人独自去思考,还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总以为自己是对的,思想永远停留在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
有些事情想不通还要拼命去想,多疑的性格逼迫着他们不得不这样去做,甚至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误解,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国时期的曹操也曾是一方霸主,他的实力远远超出了孙权和刘备,赤壁大战使得他元气大伤,实力也大不如前,可最后曹操把他的位置让给了他的二儿子曹丕继承,他辛辛苦苦打出来的天下葬送在了曹丕手中。
赤壁之战他败得很惨,他的军队不熟悉水性,他并没有听从手下的谏言,而是主观地依照自己的想法把所有的战舰连接起来,战舰连接起来不仅仅可以防止船身的摇晃,还可以形成强大的阵势,增强战斗力……这是他的想法,可他就没有想过解决问题要从问题的本质入手,这种鸡肋做法给了孙权和刘备可乘之机,结果火烧联营被烧死的士兵还没有被淹死的多。
曹操当初立储君时,长子曹植聪明机智,是个不二人选,曹丕为了能继承皇位派心腹在曹操面前造谣、污蔑曹植,他本来不相信那些无中生有的话,可曹操还是忍不住去想,结果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就把曹植的太子之位让给了曹丕。
一次,他睡觉时被子掉了,他旁边的侍卫帮他把被子捡起来、掖好,这个侍卫被突然惊醒的他一刀就给杀了,他知道原因以后假装痛哭,还说自己是在做梦,是在梦境杀的人,他将这个侍卫厚葬,并且还安抚好这个侍卫的家人。
可是曹操手下的大臣都知道曹操根本不是梦境中杀的人,他是怀疑那个侍卫是来刺杀他才将那侍卫给杀掉,他的这种做法让手下的大臣都有些心寒,这也导致了他在赤壁大战以后难以东山再起,最后他的江山毁于一旦。曹操一手打出自己的江山,可也因为自己的多疑而将自己的江山毁在自己的手中。
我们虽然没有曹操的雄才大略,可肯定有自己的追求,有时并不需要去想太多,想得太多往往会弄巧成拙。佛家云:“一切随缘!”把事情想简单一点,让事物顺其自然发展,自己的情绪也不用那么压抑,活得也不用那么累!
我们虽然不一定能像曹操一样功成名就,但我们至少可以不像曹操那样想得那么多,有时候活得简单一点也是一种幸福,关键在于你如何去掌握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想得太多就是麻烦,这里教大家几招,你不妨试试。
第一,不要死钻牛角尖
当你处理一件事的时候可以叫周围你所熟悉的人监督你或者可以叫他们帮你参考参考,竭力避免自己走入思维的误区。
第二,面对简单的问题
你可以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问题简单而兴奋,也不要因为问题困难而退却。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情绪来对待,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相信你所熟悉的人
要坚信即使社会在黑暗,但总有光明的一面,相信他们,结交你值得相信的朋友,丢掉自己的思想包袱。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案例中的8岁男童京京,因为遭受老师的体罚,导致出现情绪障碍,无法正常上学,不得不待在家里进行治疗。
情绪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症状。这类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环境、心理等。
针对情绪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情绪症状;心理治疗则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物理治疗则通过经颅磁刺激等方法,改善情绪症状。
预防情绪障碍,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问题;其次,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社会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心理疾病的认识。
对于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家长和学校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恢复正常生活。
学校恐怖症,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学校的恐惧和回避行为。这种恐惧可能源于分离焦虑、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困难,或是因学业、社交等方面的挫折和羞辱。
患儿可能会出现头痛、腹痛、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等症状,以逃避上学。在学校中,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畏缩不前、不敢与同学交流、不敢正视老师等行为。
预防和治疗学校恐怖症,首先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家长要避免过度溺爱,给予孩子适当的关爱和鼓励;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新型抗抑郁剂如百忧解、兰释等可以改善情绪,消除焦虑。药物治疗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除了药物治疗,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走出学校恐怖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情绪障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面对孩子情绪波动,家长应如何应对?本文将从心理、行为、环境等多方面分析原因,并提供应对策略,帮助家长更好地关爱孩子。
一、孩子情绪障碍的原因
1. 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2. 学校因素:学习压力、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也会导致孩子情绪问题。
3. 社会因素:网络信息、媒体宣传等也会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
二、应对孩子情绪障碍的策略
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关爱和支持。
2.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3.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4.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情绪问题严重,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三、预防孩子情绪障碍的方法
1.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鼓励孩子,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2.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长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勇敢地克服困难。
3.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定期带孩子进行心理体检,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4. 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5.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更年期不仅仅是女性的专利,男性同样需要关注这一阶段可能出现的更年期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常常被忽视,导致许多男性在出现疲倦、焦虑、易怒、健忘等“衰老”症状时,误以为这是衰老的正常表现,从而延误了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体内的睾酮水平逐渐下降,这可能导致靶器官发生紊乱,引发更年期综合征。除了睾酮水平下降,慢性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睾酮水平下降,从而引发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主要包括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生理体能改变和心血管疾病等。常见的症状有失眠、乏力、心悸、多汗、食欲不振、肌肉疼痛、情绪抑郁等。
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诊断,然后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抗抑郁药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限酒、规律运动、保持良好作息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男性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咨询专业医生,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