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面瘫的中医诊疗指南

面瘫的中医诊疗指南
发表人:住院医师张胜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 ,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之前)。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定位诊断标准:
面部表情肌麻痹:表现为病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或蹙眉;眼轮匝肌麻痹,眼裂变大,闭合不全或不能,令其闭眼时眼裂不能闭合,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现象。由于口轮匝肌和面颊肌麻痹,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漏气,漱口漏水,吹口哨不能,咀嚼时食物常滞留于齿颊之间。
岩浅大神经受累:病侧泪腺分泌减少,角膜干燥。是因膝状神经节以上受累所致。
镫骨肌神经受累:病侧听觉过敏或(和)耳鸣,听反射异常。是因镫骨肌分支以上受累所致。
鼓索神经受累: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分泌减少。是因乳突孔以上受累所致。
(四)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0.8~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随症配穴:舌前2/3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
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寸1针,排列成两排(约针8-10针),留针30分钟。
(2)恢复期
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
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
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中线上称为中线;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在面前旁正中一条线上,称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始终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位为主穴。随症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针刺0.5~1.5寸,采用平补平泻、间断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200转/分,捻针2分钟,间隔留针8分钟,重复3次,留针30分钟。
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寸1针,排列成两排(约针8-10针),留针30分钟。
(3)联动期和痉挛期
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百会、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若面肌跳动选行间、阳陵泉,采用泻法;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若出现倒错或联动,可以采用缪刺法(即在针刺患侧的同时配合刺健侧),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太阳、下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等穴,还可配合艾灸或温针灸或者热敏灸治疗。
随证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瘀证足三里、膈俞。
2.电针
适应于面肌萎软瘫痪者恢复期。一般选取阳白—太阳、下关—巨髎、颊车—地仓三对穴位。波形为连续波,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电针时间约30分钟。
3.灸法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地仓、颊车、巨髎、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或者热敏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20分钟。必要者施以督灸、脐灸以改善体质。
4.拔罐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各期患者。选取后背督脉、膀胱经。
5. 点刺放血
适用于耳后疼痛及眼睑久不闭合的患者,选取1-2个点,隔日一次或一周一次。
6.推拿疗法
适用于各型。
7.穴位注射
用甲钴胺注射液,每次选取以上1-2个穴位,每穴注射0.5ml,每日或隔日一次。
8.肌肉注射
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u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
9. 星状神经节注射
适用于任何患者,取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液8ml注射星状神经节,每日一次。
10. 偏正光照射
适用于任何患者,用偏振光治疗仪照射穴位,每次取穴1-2个穴位,照射20min,每日一次。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袭络证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推荐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炙麻黄、熟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芷、藁本、桂枝、甘草、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
2.风热袭络证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蝉蜕、赤白芍、金银花、连翘各、防风,板蓝根、地龙、生地、石膏等。
3.风痰阻络证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推荐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白芥子、僵蚕、全蝎、防风、白芷、天麻、胆南星、陈皮等。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党参、鸡血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全蝎、僵蚕。
(三) 中药针剂
1、舒血宁注射液:20ml以5%葡萄糖250ml稀释后使用,1次/日。
2、川芎嗪注射液:160mg以5%葡萄糖250ml稀释后使用,1次/日, 适应气滞血瘀、心血瘀阻证。
3、 注射用葛根素:0.5g以0.9%盐水250ml稀释后使用,1次/日。
(四)西医基础疗法
1、予脱水药物:
甘露醇 125ml,日一次 静点
2、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 2片 日四次 口服
3、营养神经治疗
甲钴胺 1片 日三次 口服;维生素B1 1片 日三次 口服
4. 激素治疗
地塞米松8-10mg(根据体重计算)静推3天,然后减量至4mg静推3天。
(五)中医理疗
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亦可采用微波等疗法。
(六)康复治疗
患者坐位,医者以拇指指腹点按双侧风池穴,用泻法,以局部有明显酸胀感为宜;点按合谷穴2分钟,用补法;点按太冲穴,用泻法。点揉患者鱼腰、丝竹空、瞳子髎、太阳穴各一分钟,用补法;点按牵正穴2分钟,用泻法;点揉翳风穴2分钟,用补法;将拇指尖端按在地仓穴上,食指尖端按在颊车穴上,两指同时对捏1-2分钟。面肌功能训练方法:(1) 抬眉运动。有节律地、用力将双眉抬起;(2) 闭眼运动。有节律地用力挤眼使上下眼睑闭合;(3) 鼓腮运动。闭住双唇有节律的鼓起双腮,使之不漏气;(4) 吮嘴运动。用力吸吮双颊使嘴噘起呈O形,两颊内陷;(5) 浴面运动。搓热双手,双掌进行面颊部、眼部、额部按摩。
(七)护理
1、情志护理 
大多数患者起病突然,因外貌的改变、语言障碍、进餐困难、社会能力下降、担心疾病预后等多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忧郁、紧张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病情轻重有针对性地耐心向患者解释本病的病因、病程、疾病的预后,同情、关心病人,以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眼部护理 
患者因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使角膜长期外露,易感染、损害角膜,因此应加强眼部护理,减少用眼。急性期注意休息,尽量避免外出,必要时戴太阳镜,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滴眼液,睡觉时涂抗生素眼膏,盖无菌纱块。
3、面部护理 
用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患侧作环行按摩,按压人中、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听会等穴。教会患者自行对镜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日2~3次,每次4~8min。
4、饮食调护 
患者因咀嚼不便,进食量减少,可造成潜在的营养失调,故应加强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食,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少食多餐,根据患者的体质合理调配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软食为主,多食粗粮、新鲜水果、蔬菜、动物内脏、瘦肉、骨头汤、鱼类、豆类等。避免辛辣、生、冷、硬等刺激性强的食物,餐后加强口腔护理,将残留于口腔中的食物全部清出并清洗口腔。
5、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睡眠充足。
(2)忌用冷水洗脸、避风寒,注意避免空调、电扇直吹身体。
(3)外出时轻柔面部、耳后、颈部,增强御寒能力。
(4)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生活,调整饮食,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5)告知患者本病的常见诱因(掏耳朵、剔牙、饮酒、生气、劳累、受凉等),并指导患者掌握一些家庭护理常识,以达到更好地配合治疗的目的。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
面瘫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 应及早采取措施,基础治疗包括保暖、茎乳突孔附近给予热敷,配合短波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水肿、炎症的消除,缓解面神经受压情况,同时注意保护病侧暴露角膜,避免角膜感染。面神经炎后期注意防止瘫痪肌被健侧面肌过度牵引,注意局部肌肉的康复,练习各面肌的随意运动,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瘫,早期治疗对于面神经炎的恢复极为重要,早期根据辨证情况以去邪为主,宜去风、散寒、通络、涤痰等法。后期注意培补正气,补气养血,气血旺盛,肌肉得以营养,抗邪有力,促进康复。
现代研究对于面神经炎的研究越来越倾向病毒感染,因此明确由病毒感染病史的面神经炎患者,在疾病早期可以根据中药药理选择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大青叶、板蓝根、黄连等药物提高疗效。
发病时耳后压痛明显,夜不能寐者,采用中药与针灸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治疗,针刺方法上阻止耳后疼痛治疗的主要目的。可采用循经取穴法。如取外关穴,实者泻之,虚者补之。
总之,常见病中的难治点,在于临床认证,主要是把握住个体的差异,及早入手,注重个体化的治疗,就会减少其后遗症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按:临床很多人受到情绪的影响,或者寒凉生冷饮食,寒凝血脉,容易导致血脉淤阻;肝气郁结,气血瘀滞,淤滞经络,会很容易出现身体疼痛、胸胁胀痛、压抑焦虑、胃肠不适、乳胀、烦躁失眠、月经不调等症状。今天我们科普下血瘀的中医调理方法思路。

     

     

    患者问:血瘀体质,可以选择哪些药材或中成药?

     

    郑医生答:以下几个药是治疗淤血症的经典药物。

     

    1、田七。田七这个药活血化瘀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全身各个部位的淤血都适合,田七这个药还兼有一定的补虚止血的作用,有些人身体虚弱,兼有出血的症状的,田七这个药最适合不过。

     

    2、丹参。丹参有功同四物汤的说法,也有祛淤生新补血的一定作用,尤其能够治疗冠心病疼痛、胃痛、调节月经、治疗痛经等,另外丹参还有一定的安神助眠的作用。

     

     

     

    3、山楂。山楂行气活血,和胃助消化的功效非常明显,尤其是一些脾胃气滞的导致淤血的,山楂这个药最适合不过,山楂也经常用在妇科痛经、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

     

    另外还有很多药物,都是有非常好的活血化瘀的功效,比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等,可根据不同的症状和部位,以及不同的病情选择使用。

     

     

     

    患者问:出现血瘀,中医如何调理?

     

    郑医生答:基本治法是“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大致的意思是说,出现淤血要采用活血散瘀的方法治疗,常用的药物,比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乳香、没药、牛膝、泽兰、丹参等,由这些药物组成的配方,比如血府逐瘀丸、桃红四物汤、桃仁承气汤、大黄蔗虫丸等方药,用来治疗各个部位病症血瘀证,都有非常不错的疗效。

     

     

    具体治疗也要注意辨别引起血瘀的根源,也不能单纯只靠行气活血药物,比如体内阳气不足所导致的气滞血瘀,可以再加入附子、干姜、肉桂等药物,起到温阳促进血脉运行;或者由于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可加入柴胡、香附、郁金等药物,促进肝气疏泄,调畅情绪;或者脾胃运化不良,也可影响气血的运行,注意健脾开胃,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治病求本,有是证用是方,治本求源,才能更有效的治愈疾病缓解症状。

  • 作者:王鲲鹏 主治医师 淄博市第一医院 骨外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处于长期坐在电脑前或者相同姿势的劳动人员很容易引发许多疾病,颈椎病就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那么什么是颈椎病?得了颈椎病我们应当怎样治疗?下面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下。

    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劳损等一系列因素引发的一种颈部疾病的总称。患者通常表现为颈背疼痛,四肢无力,头晕,恶心,难以下咽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颈椎病的原因除了少数先天性遗传因素外,更多的则是后天养成。不良的睡眠姿势或者睡过软的床会对颈部产生比较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则会引发颈部劳损进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长期低头工作的人如清洁工,打字员,电脑文员等由于长期颈部得不到缓解也会引发颈椎病。目前,诊断颈椎病可以通过CT或者B超来实现。

    对于治疗颈椎病除了西医常用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静脉注射维生素等,中医治疗则较为方便。患者对难受部位进行按摩,注意一定不要用力过大,否则会加重病情。按摩可以有效减轻颈部压力,使得病情得到改善。其次,也可以用热毛巾将疼痛部位捂热,这种方法有力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不适。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当尽量避免长时间坐立或者保持相同姿势,一段时间后应当尽量起身做全身活动,不仅可以预防颈椎病,还可以很好的缓解心理压力,避免其他疾病的产生。

    通过上面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颈椎病及其中医治疗有了初步的认识。有关专家表示,如果长时间的患有颈椎病仍然高强度工作很容易导致肢体瘫痪,难以进食等现象。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以健康为主,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 前段时间家住太原市的张大爷左侧突然胸背部痒痛难忍,但是皮肤上没有任何破损和丘疹,百思不得其解的张大爷到门诊来询问。张大爷自述这段时间以来经常发脾气,胸闷胸痛,全身不舒服,还经常口干。门诊大夫初步判断可能是带状疱疹发疹的前期,让大爷回去再观察几天,没想到第二天大爷就来了,左侧前胸部有绿豆大小的清晰水泡,而且疼的睡不着,印证了门诊医生之前的判断。

     

     

    医生告诉张大爷带状疱疹前期确实会有局部皮肤的瘙痒疼痛或者灼热的感觉,过几天就会发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而且发于头部的,病情往往还更重,最重要的是带状疱疹特别疼,就算是好了以后也经常会有后遗的神经痛。

     

    先来了解一下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蛇串疮“的范畴,因其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或称火带疮、缠腰龙、蛇播疮、蛇串疮、蛇丹。本病多与过食辛辣厚味、感受火热时毒有关,或过食辛辣厚味,脾经湿热内蕴;又复感火热时毒,以致引动肝火,湿热蕴蒸经络而发为疱疹。 门诊小张医生是针灸出身,他用火针在张大爷的疱疹上轻轻刺破,并用火罐拔出了“黑血”,随后又用毫针围刺了疼痛的局部,当晚,张大爷终于睡了个安稳觉。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带状疱疹时候发生,农村的老人用黑色的笔圈起来认为可以控制疾病,其实这样反而会耽误病情,火针治疗一般一次基本控制病情,特别是在第一次扎完拔罐后,疱疹区域颜色即可变成暗褐色效果最佳,次日即见患处结痂好转,轻的通常不超过一周就好了。

     

    本文旨在科普,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 当人们的身体慢慢老化的时候,人体内的骨骼也是会慢慢的老化,因此就有很多的中老年人开始患上了骨关节炎这个疾病,而且现在骨关节炎这个疾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那么中医是怎么样治疗骨关节炎的呢?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有机整体,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强调“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身心统一”的整体观“辩证施护”的护理观现代系统的整体护理的,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护理程序的护理观与之相吻合!

    中医护理程序:四诊、辩证、施护、评价来进行中医临床护理工作。即通过四诊的方法全面收集病因、病位、病性相关资料利用八钢、卫气营血、脏腑辩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护理诊断,制定针对性强的护理措施,并根据临床效果随时修订、补充。

    针刺

    1针刺的作用:利用针灸针刺入穴位、以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目的。

    2针灸治疗:毫针刺,每次取5-7穴,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20-30分钟。 取穴,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阿是穴、鹤顶。肝肾亏损者,加三阴交、太溪、肾俞、肝俞,瘀血阻滞者,加血海、膝阳关,寒湿痹阻者,加梁丘,足三里。

    3 注意事项:①治疗前询问有无晕针史。②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以减轻紧张情绪,便于进针。③针刺及留体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滞针,弯针,折针等情况。如有意外及时配合医生处理。④治疗完毕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防沾水感染,保暖。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穴一针,防止交叉感染。

    中药熏洗

    1 熏洗的作用为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舒筋通络,通利关节。

    2 注意事项:① 熏洗前告知目的注意事项。② 熏洗前瞩病人排空2便。③ 温度勿高防烫伤。④ 空腹饱餐后勿熏洗,以防不适。⑤ 熏洗过程中有心慌,胸闷,头晕,过敏不适时要及时告知。⑥ 熏洗完毕,瞩其擦干汗液及局部水蒸汽,保暖,避风寒,防受凉。

    当人们患上骨关节炎这个疾病的时候,那么就一定要去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对于骨关节炎这个疾病是存在很多的治疗方法,以上就介绍了骨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因此我希望以上的知识可以帮助到骨关节炎患者。

  • 美美的时代面瘫绝对是美颜相机都无法美颜的情况,这对于爱美的广大群众来说无疑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面瘫又叫做面神经炎,最典型的症状一般就是“歪嘴巴”,主要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了面瘫的病人有时候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导致这个面瘫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染、受凉等。很多时候在冬天多见,特别是一些摩托车盛行的地方,由于冬季骑车缺乏一定的防护措施,很容易导致面部神经和肌肉直接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加之行车过程中出现极速的冷气流,对面部的刺激更加强烈,这种类型的所见于年轻人。

     

    一般突发的没有基础性疾病的面瘫如果治疗及时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如果是那些有诸多基础性疾病如中风后遗症出现的面瘫,就很难能够恢复全貌。如果是突发的面瘫,面瘫可能留下的后遗症有哪些呢?不能抬眉毛,有的眼睛闭不上,还有闭眼睛同事嘴角也跟着动,很不自然。面瘫后遗症,只会在得病的这侧面部出现,不会发展到另外一侧脸。面瘫后遗症若不治疗,有些症状会加重,比如面颊臃肿、口角下垂会逐渐加重;会越来越影响吃东西。但是不会发展到不能张嘴吃饭或嘴巴不能闭,或影响正常一侧脸。

       

    治疗主要从这些方面着手:

     

    1.改善环境,防止面瘫症状加重,比如是因为受凉导致的面瘫,那么就需要外出做好防护措施,尽量戴上口罩,帽子之类的保暖工具。

     

    2.如果是感染导致的急性面瘫,无论情况如何,尽快赶往医院进行治疗,很多时候面瘫可能只是一个先兆,对于中风等疾病来说,如果面瘫早期出现反倒能提个醒,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无论是哪种面瘫,做了基本的防护措施之后都要尽快赶往医院治疗,相信专业医生的办法,很多医院都有面瘫的康复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很好的改善症状甚至是痊愈。

      


    4.现代医学所证实的针灸对面部神经的刺激能够很好的治疗面瘫,再配合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能很好的缓解症状。这可能与面部神经的恢复以及传导性有关,如果能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对于面瘫的患者而言无疑是有利的。

     

    5.如果不小心被面瘫袭击,也没必要太过担忧中,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尽快治疗,绝大多数能治愈,但是也不排除个体差异性以及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还有面瘫程度也是影响愈合的关键因素。

     

    最后,平时要防止面瘫的发生,劝解骑车的朋友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能戴口罩头盔千万不要省,闲麻烦,不然发生了面瘫会更麻烦。

  • 面瘫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并没有规定最佳的治疗时间,但是建议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面瘫是由于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或者外界刺激等,导致面部神经发生病变所引起的疾病。通常发病比较迅速,主要以一侧面部肌肉迟缓、僵硬为特征,还会伴随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通常在面瘫发生后的7~14天,属于病情的急性发作期,尽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情,促进血液循环,消除面部水肿,改善面瘫,减少后遗症的产生。主要以局部取穴为主,可以选择地仓、外关等穴位。建议患者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进行相应治疗,不可自行进行操作,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 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多见于20~40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不同的人群的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11.5~53.3人不等。每年大概有4万新发周围性面瘫患者,复发率8%~12%。根据损伤的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等引起,还可以伴有语言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大概占面瘫70%以上,可能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周围性面瘫,一般预后良好。那么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为两种不同疾病,应进行全面区别,那么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区别有哪些?下面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1.病变部位不同

     

    中枢性面瘫常为病变对侧颜面下部肌肉出现麻痹;

    周围性面瘫表现为病灶同侧全部面部肌肉瘫痪。

     

    2. 病因不同

     

    中枢性面瘫由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脑桥、内囊等)受损引起,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部肿瘤、颈内动脉阻塞等病;

    周围性面瘫由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引起,多见于受寒、耳部感染、神经纤维瘤、脑膜感染等病。

     

     

    3.症状不同

     

    中枢性面瘫出现时,眼睑以上面部表情肌未出现瘫痪,故患者闭眼、皱眉、扬眉动作均正常,且两侧的面额肌深度、眉毛高度、睑裂大小均无异常出现。病变对侧眼睑以下的表情肌出现瘫痪,即颊肌、口轮匝肌、上提唇肌等出现麻痹,患者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做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一般无味觉、泪液、唾液分泌障碍,不伴有听力改变。面瘫同侧肢体出现瘫痪,常出现腱反射异常;周围性面瘫因病变同侧所有面肌出现瘫痪,患者不能进行皱眉、皱额、闭眼、露齿、鼓腮等动作,并伴有鼻唇沟变浅及口角下垂。病侧舌前2/3的味觉出现减退,并伴有唾液分泌障碍。

  • 为什么会得面瘫?

     

    面瘫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面神经炎,这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也叫自限性疾病,虽然发病时很可怕,面目狰狞,嘴歪眼斜,但是大部分人不用治疗,靠自身免疫系统调节,过几天就会痊愈,所需时间长短根据各人体质不同也不一样。

     

    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就感染了这种单纯疱疹病毒,之后它就一直岁月静好地在身体里潜伏着,所以我们并不知道体内有这种病毒。

     

     

    一旦身体特别疲惫,免疫力下降的时候,这些潜伏的病毒就会被激活,病毒活跃就会让人体免疫系统拉响警报,产生抗体把疱疹病毒消灭掉,这个过程就会出现炎症反应,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以便于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到达患处清理异物。如果发炎的部位在面神经管里,面神经附近的组织就会膨胀起来,膨胀后压迫到神经。神经被压迫后就没法传递神经信号了,面部肌肉就动不了了。

     

    针灸如何治疗面瘫?

     

    针灸取穴,还是从中医理论来着手: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一般在面瘫局部(半边脸)上要用到10个以上的穴位,以浅刺、斜刺、透刺手法为主,除了面部取穴以外,也要配合在耳后、手上取穴。

     

    针灸治疗面瘫最重要的是对面瘫有一个大概认识,此种病症在初期,只要治疗方法得当,一般都能较快治疗,但对于面瘫后遗症患者则应树立良好的治疗心态,不能操之过急。针灸留下后遗症的概率在70%以上,而且以后很容易复发,如果做针灸15天没有明显好转,请立即停止。

     

     

    中医学对针灸治疗面瘫的认识可以从病因学与经络经筋学阐明,中医面瘫病症一般指面神经炎引起之面瘫,其病因为风邪所致,针刺可以疏风散寒通络,故针灸可以治疗面瘫,对于肝阳化风挟痰阻于经络引起的中枢性面瘫(如脑血管病),针灸也有平肝潜阳,熄风化痰通络之效,同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面瘫四步骤

     

    面瘫要早发现,早治疗,中医针灸对面瘫治疗效果较好。面瘫从出现症状到治疗,一般要经历4个阶段共一个月时间,第一周为面神经麻痹期,病情有所发展;第二周病情较为稳定;第三周面部神经开始复苏;第四周面部神经逐渐恢复正常。

  • 激素、抗病毒等治疗结合理疗有助于面瘫恢复,后期可以针灸治疗。

    面瘫引起患者眼脸闭合不全,可以导致暴露性角膜炎症。需要注意保护。。

    一、眼睛保护。

    • 患者白天可以滴氧氟沙星滴眼液,眼贝复苏,玻璃酸钠滴眼液等,晚上用红霉素眼膏等,改善和减轻流眼泪的症状。

    二、睡前护理。

    • 睡觉前可以用 50-60℃温毛巾热敷患侧眼睑部,也可以戴上眼罩,可以按摩患处面部,从口角向上手掌根部螺旋式按摩面部。

    三、双手清洗。

    • 面瘫患者每次洗脸时一定要注意,双手一定要洗净,小心手部细菌传染给眼睛,要讲究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四、饮食运动。

    • 面瘫患者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多参加一些户外集体活动,增加信心,增加抵抗力。

  •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消息,某市中医院神经内科统计了近期所接收的面瘫患者,数据统计显示,入夏以来3个月共接收面瘫患者30例,其中约80%的患者因吹空调所引起。

     

    门诊上还来了一位因吹空调而发生面瘫的病人。病人自述,晚上下班后回到家就打开了空调,因为天气特别炎热,便将空调温度设定在了23度,并且设置了强风。早上醒来后便感觉左面部有些僵硬难受,照镜子发现眼睛和嘴巴都歪斜了,急忙赶到了医院。通过面部相关检查,最后诊断该患者为面瘫。

     

     

    面瘫,又名面神经麻痹。面瘫俗称"吊线风"、"歪嘴巴",其在临床上一般分为2种类型:即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即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鼻唇沟变平坦、眼裂扩大、口角下垂等,即使最简单的鼓腮、闭眼、抬眉毛都无法完成。面瘫为临床多发常见病,没有年龄限制。

      
    西医认为,导致面瘫的病因很多,而且引起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中枢性面瘫多是由炎症、脑外伤、脑血管病以及颅内肿瘤等所致,而周围性面瘫原因相对较复杂:

     

    第一、糖尿病等代谢障碍;

     

    第二、中耳炎等耳源性病变;

     

    第三、感染性病变;

     

    第四、中毒,如长期毒物的接触、酒精中毒等;

     

    第五、创伤性病变;

     

    第六、血管性病变;

     

    第七、自身免疫反应;

     

    第八、肿瘤;

     

    第九、神经源性及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

     

     

    中医多认为,面瘫是由于病人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趁虚入中头面所致。夏季长时间吹空调虽然并不一定引起面瘫发生,但却是导致面瘫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体质差的人群,夏天吹空调更易发生面瘫。因此,建议大家夏天一定不要长时间开空调,或将温度设置太低,更不要将空调直接吹向自己。

     

    对于面瘫的治疗通常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采用非手术治疗即可,主要包括药物、针刺、按摩以及物理疗法等,以促进水肿和炎症的消退以及神经功能恢复为主要原则目的;如若非手术治疗3个月仍无效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