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强度运动的坏处(三)

高强度运动的坏处(三)
发表人:杨剑

5. 影响长高

体育锻炼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还能刺激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但少年儿童过早从事剧烈运动,体力消耗过大不仅会影响骨骼和肌肉的营养供给,还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长高。

6. 导致猝死

清晨,人的血液凝聚程度高,易形成血栓,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段。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此时期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容易对心脑血管造成伤害。因此早晨及寒冬都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以防发生猝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过度活动综合征疾病介绍:
过度通气综合征是由应急反应、焦虑或生气等因素诱发,以呼吸急促、胸闷憋气、心慌头晕、手足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患者既往可以没有心肺疾患,但是过度的呼吸通气超过了正常的生理需求,导致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出现了相应的临床症状。本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中青年高发,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治疗主要是舒缓情绪、调整呼吸及药物辅助治疗。通过正确的治疗,患者的预后通常比较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每天暴走一万多步,对身体未必只有好处。正因为步行对设备、场地要求特别低,反而容易被大家忽视其规律,从而进入锻炼误区,造成运动损伤!

     

    尤其是随着计步、朋友圈的出现,难免出现有一些人为了“晒步数”而强加量暴走。事实上,步行和任何运动项目一样,是有讲究的!

     

     

    首先,不同的步行形式,锻炼效果是有差异的!比如你每分钟步行60-90步,这种只能叫做保健散步,并不能达到减肥健体等效果;但如果你每分钟步行100-120步,这时候可以说是快速走,长期坚持可以达到减重健体方面效果,当然,如果你是为了体育锻炼,强度还得加大!所以,题目中的提到的每天暴走一万多步,应明确“暴走”的步速!


    其次,相对于“步数”,其实锻炼更看重的是“步速”。曾经有一项研究,分别找两组人: 一组让他们每天要走完一万步,不用快走,保持正常平时步速即可; 而另一组进行30分钟快步走,步数大约也是10000步,即8公里左右。 在研究的数据发现,速度快的那一组,他们的心率增加比较明显,达到了提高心率,锻炼的作用,而另一组心率变化跟之前相比并没有多大区别。所以, 比起“步数”,“步速”其实更重要!

     

    最后,对于大部分身体本身健康,之前无关节炎等疾病的人来说,保证一定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比如每星期至少锻炼三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步长在70-80厘米,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40步等确实是对身体有益的。但是,真正运用到个人身上,还是建议走多少路合适,还是要跟我们平时吃饱饭一样,多少合适,最该听取的是自己的身体“反应”!

     

     

    第一,我们建议老年人运动徒步的时间,速度不要过快,微微出汗就已经达到了运动的最佳效果的心率控制在90~一百一二左右,完全足够了。

     

    第二,另外我们建议徒步控制在每天达到8000步就足够了,那么长时间的徒步10公里,对于关节的伤害可想而知。

     

    第三,我们建议徒步或者说是行走的时候尽量要走平路,不要长时间的走坡路,上、下坡的时候对于关节软骨以及骨骼的刺激是比较大的。

     

    第四,鞋。请不要穿过硬或过薄的鞋在路面上长时间的行走,我们建议鞋一定要有气垫,或者是专业的徒步鞋、慢跑鞋,可以帮助缓冲我们行走时产生的应力,保护我们的踝、膝以及髋关节。

  • 一、猝死是咋回事?

     

    按照世界卫生组组的定义,是指平素体健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即为猝死。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大家还尚存争议,到底多短的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有人认为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在24小时之内的情况都称之为猝死。但也有人时间应该更短或者更长。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发病到死亡在6小时之内的为猝死,而猝死中还有一个心源性猝死,这个争议较少,大家都认为心源性猝死,是指从发病到死亡在1小时内的死于心源性疾病的患者。所以,猝死的定义就告诉我们,猝死主要在于短时间内的猝不及防的死亡,称之为猝死。

     

     

    二、哪些人容易猝死呢?

     

    首先,有猝死家族史的患者,容易发生猝死;其次,猝死最主要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所以,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冠心病以及心律失常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猝死。第三,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容易发生猝死。第四,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四高疾病的患者容易粗俗。第五,精神生活压力较大,情绪障碍以及生活不规律的患者容易发生猝死。由此可见,猝死并不是无迹可寻,许多猝死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发生,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罢了!

     

    三、猝死后该怎么办?

     

    大多数的猝死并不是发生在医院内的,有数据显示70%的猝死发生于院外,所以,对于发生于院外的猝死,我们需要怎么办呢?第一,及时呼叫专业医务人员。第二尽早的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并不是医护人员的专利,我们普通老百姓也应该掌握心肺复苏的流程,在医生没有到来之前,6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其复苏成功率将大大提高。所以,医生没有来之前进行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第三,如有条件尽快行AED除颤治疗,AED可自动识别恶性心律失常,如果有AED,会增加抢救成功的几率。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和冲动行为。这种症状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产生负面影响。多动症的诊断需要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行为症状、发育史及环境因素等。医生会通过询问家长和教师,以及进行相关测试来确定是否存在多动和注意力问题。为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建议定期带孩子进行生长发育评估。体育锻炼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 宝宝四岁半的多动症可能表现为过度活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难以完成任务以及社交障碍。这些症状通常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大脑发育延迟或脑功能异常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通过心理行为测试和医学评估来获取专业评估和治疗。治疗措施包括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如盐酸托莫西汀胶囊、盐酸哌醋甲酯片等。此外,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睡眠质量和体育锻炼,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 近年来,随着健身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运动锻炼。然而,过度运动也可能导致一些心脏病的出现。本文将为您介绍过度运动可能导致的心脏病类型、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一、过度运动可能导致的心脏病类型

    1. 心律失常:过度运动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引发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等。

    2. 冠心病:长期过度运动会使心脏负担增加,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冠心病。

    3. 心肌病:过度运动可导致心肌损伤,进而引发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

    4. 心脏瓣膜病:过度运动可导致心脏瓣膜功能受损,引发心脏瓣膜病。

    二、过度运动导致的心脏病症状

    1. 心悸:过度运动后出现心悸、心跳加速等症状,可能是心脏负担过重的表现。

    2. 胸闷:过度运动后出现胸闷、压迫感等症状,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

    3. 气短:过度运动后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是心脏功能下降的表现。

    4. 肌肉疼痛:过度运动后出现肌肉疼痛、酸痛等症状,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导致肌肉缺氧的表现。

    三、预防过度运动导致的心脏病措施

    1.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避免过度运动。

    2.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为心脏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疾病。

    4.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多动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和药物治疗。行为疗法通过正面强化和负面对抗来改变患者的行为模式,适用于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错误思维模式及行为反应,适合改善学习能力、情绪调节和社交技能。家庭治疗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合作,减轻压力源对患儿的影响。心理社会干预提供心理咨询、教育和支持服务,增强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药物治疗使用中枢兴奋剂来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平衡,主要针对过度活动和注意力障碍。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若发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和冲动行为。这种病症通常不会自行痊愈,其病因复杂,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是导致多动症的主要原因。因此,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以帮助孩子适应学习和社会生活。

    多动症并非由于孩子调皮或缺乏教育所致,而是需要专业医疗干预的疾病。通过适当的教育和行为管理策略,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多动症带来的挑战,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

  • 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多动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冲动行为等。在天津秋季,由于天气变化和季节性因素,家长和教师需要关注儿童多动症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预防措施
    1. 家庭预防:家长应保持家庭环境稳定,提供规律的生活作息,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饮食,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
    2. 学校预防:学校应加强对多动症学生的关注,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3. 社会预防:社会应加强对多动症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多动症的认识,消除歧视和偏见。

    二、治疗策略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多动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合的药物。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问题。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
    3. 行为干预:行为干预是治疗多动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家长和教师应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4. 教育支持:针对多动症学生的教育支持包括个性化教学、学习辅导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注意事项
    1. 早期发现: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多动症的症状。
    2. 家庭支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3. 合作治疗:医生、家长和教师应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治疗计划。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多动症,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多动症抽搐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其典型症状包括过度活动、注意力缺陷、冲动行为、抽搐发作和认知障碍。这些症状可能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大脑额叶皮层发育异常、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异常、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以及遗传因素、脑损伤或慢性健康状况有关。针对这些症状,建议进行专业评估,如心理行为测试和神经心理学评估,并可能采用药物治疗,如中枢兴奋剂,以及家长注意孩子的睡眠质量等措施。

  • 红斑狼疮的预期寿命因人而异,通常取决于病情活动性及治疗响应。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皮肤、关节、肾脏和血液等系统,导致多种症状,如面部红斑、疲劳、关节肿胀等。对于没有重要器官受累或仅有轻微症状的女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下,病情得到控制,预期寿命可能接近正常人。对于存在重要器官受累,如肾脏、神经系统或心脏的患者,病情活动性强,治疗响应不佳,预期寿命可能会受到影响。红斑狼疮的预后因人而异,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关键,建议定期监测病情活动性,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 我曾经历过一段非常困扰的时期。由于之前的骨折,我的左臂和腿开始出现麻痛的症状。每当我尝试活动时,疼痛就会加剧。这种情况让我感到非常无助和焦虑。我开始担心这是否意味着我的骨折没有完全愈合,或者是否有其他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很快就联系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交流,医生询问了我的症状、生活习惯以及之前的治疗情况。通过这些信息,医生得出结论:我的症状可能是由于过度活动和受凉引起的,并不是骨折本身的问题。

    医生建议我继续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并且调整用药方案。他们推荐我服用塞来昔布胶囊、独一味胶囊和甲钴胺胶囊。这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麻木感,并促进血液循环。医生还提醒我,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该及时就医。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新的治疗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症状逐渐减轻。现在,我已经可以正常活动了,并且再也没有那种无助和焦虑的感觉。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医院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肢体麻木和疼痛的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肢体麻木、疼痛,尤其是在受凉或过度活动后加剧,可能伴随着局部红肿或僵硬感。易感人群包括老年人、长期站立或坐着工作的人群、以及曾经受过骨折或其他外伤的人群。 推荐科室 骨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都可以就诊,具体科室选择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而定。 调理要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活动和受凉; 2. 适当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理疗等; 3. 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按时服用塞来昔布胶囊、独一味胶囊和甲钴胺胶囊等药物; 4. 在康复期间,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帮助恢复肢体功能; 5.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我是东营市的一名普通上班族,平日里总是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少有时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直到最近,我的脚外侧开始疼痛,尤其是一走路就疼得厉害。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站立或走路引起的。但是,疼痛持续了三天,甚至影响到了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医生首先询问了疼痛的具体位置和持续时间,并了解到我没有外伤和其他不适症状。医生判断这可能是由于过度活动引起的,建议我注意休息,并在疼痛严重时口服艾瑞昔布来缓解疼痛。

    在这次问诊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无需排队等待,只需要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与医生进行交流和咨询。同时,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也让我感到安心和放心。

    足跟疼痛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足跟疼痛是许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常见症状包括脚外侧或足跟部位的疼痛,尤其是在走路或站立时加剧。这种疼痛可能是由于过度活动、鞋子不合适、体重增加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推荐科室 足跟疼痛的诊断和治疗通常由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室负责。 调理要点 1. 休息:减少脚部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走路。 2. 冰敷:在疼痛区域冰敷15-20分钟,每天多次进行。 3. 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电疗等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促进恢复。 4. 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艾瑞昔布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 5. 穿着合适的鞋子:选择有良好支撑和缓冲的鞋子,避免高跟鞋或过紧的鞋子。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